饮酒(其五)

合集下载

陶渊明《饮酒·其五》及赏析

陶渊明《饮酒·其五》及赏析

陶渊明《饮酒·其五》及赏析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陶渊明《饮酒·其五》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注释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赏析表达了作者厌倦**,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

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

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

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

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

他既然心甘情愿从*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这首是诗人对自己现实生活的写照。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欢迎来参考!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导言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陶渊明的诗,可以分为述怀、哲理和田园诗三部分,共约六十首左右,而田园诗三十首左右,约占一半。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田园诗的奠基之作。

他继承了古代农事诗的优良传统,扩大了诗歌题材,并在思想艺术上有新的突破,在玄言诗弥漫的东晋诗坛上,独树一帜,为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园诗创作著称的诗人和诗作陆续涌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

然后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

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家经学暂时没落。

当时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糜烂,意志颓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有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然后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水诗盛行一时。

与此相反,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离,因而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

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

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还有其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基础。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士族地主家庭,少年生活在农村环境,家乡故园的风光,这些都对他的思想和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陶渊明《饮酒》其五原文翻译赏析与阅读答案

陶渊明《饮酒》其五原文翻译赏析与阅读答案

陶渊明《饮酒》其五原⽂翻译赏析与阅读答案 引导语:陶渊明《饮酒》其五表现了作者悠闲⾃得的⼼境和对宁静⾃由的⽥园⽣活的热爱,对⿊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下⾯是⼩编整理的原⽂与阅读练习题,欢迎⼤家学习。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译⽂: 居住在⼈世间, 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 只要⼼志⾼远,⾃然就会觉得所处地⽅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 悠然间,那远处的南⼭映⼊眼帘。

⼭中的⽓息与傍晚的景⾊⼗分好, 有飞鸟,结着伴⼉归来。

这⾥⾯蕴含着⼈⽣的真正意义, 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语⾔表达。

【鉴赏】 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

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园⽣活、墟⾥风光,为诗歌开辟⼀全新境界。

《饮酒》组诗共⼆⼗⼆⾸,此为第三⾸。

前有⼩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时所写,并⽆内在联系,兴⾄挥毫,独⽴成篇。

这⾸主要表现隐居⽣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特⾊就是朴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体,不可分割。

他常常⽤“忘⾔”“忘怀”等词语阻断对情理规律的探索和揭⽰,这或者就是诗歌回归⾃然的⼀种表现。

起⾸四句:“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何等平淡,何等⾃然,似乎是诗⼈不经意地在与你谈话,然⽽,那内涵、那滋味却⼜是相当丰富的。

⾸先,它蕴涵着诗⼈对⽥园⽣活深深的喜爱。

“结庐在⼈境”,⽽⼜能不受车马之喧的侵扰,这⾥满含着诗⼈对⼈境之喧闹、官场仕途的厌恶和对安静⽥园之赞美;其次,诗⼈对“结庐在⼈境,⽽⽆车马喧”这⼀⽭盾状况所作的解答,是“⼼远地⾃偏”,这⾥⾯包含着两层意思,⼀是只要“⼼远”,就⾃会去寻求偏远之地,从⽽达到⽆车马之喧的境界;再是只要“⼼远”,⽆论地之实际上的偏远与否,都会达到⼼灵的宁静,这与佛教思想特别是禅宗境界已很相似。

饮酒其五古诗原文及翻译

饮酒其五古诗原文及翻译

饮酒其五古诗原文及翻译饮酒·其五陶渊明〔魏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中所想远离世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注释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真意: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

相与还:结伴而归。

赏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结庐在人境”四句,就是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

所谓“心远”,即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绝进弃世,超尘脱俗。

由于此四句托意高妙,寄情深远,因此前人激赏其“词彩精拔”。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4]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饮酒其五译文

饮酒其五译文

饮酒其五译文《饮酒·其五》译文:将房屋建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却没有世俗的交往烦扰。

问您是怎么做到的,内心远离了世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在傍晚时分尤其美好,飞鸟也在这时结伴而归。

这里面有真正的意义,但想要辨识却难以言表。

《饮酒·其五》原文:魏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这首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

这四句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造出了像童话般的优美意境。

结庐在人境二句,把诗人与尘俗的距离一笔推远,这种距离即空间距离,老庄认为“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庄子·齐物论》),才能使精神获得自由。

而诗人却带有相当多的儒家成分,儒家的人世精神积极入世,显然与老庄消极出世不同。

在下一句里儒家这种积极入世的精神又进一步被强化了。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两个设问句都以拟人化的手法见奇,通过设问的方式来强调自身的高远的心灵世界与行为方式,从而形象生动地塑造出一个超凡脱俗的隐士形象。

爱喝酒的人一般为逃避现实、自我麻醉、消极处世、孤芳自赏、玩世不恭和自由自在的表现,本篇的主旨为忘世,接下来的几句便处处围绕“忘世”展开。

“采菊东篱下”是动作行为,“悠然见南山”是视觉感受,“山气日夕佳”和“飞鸟相与还”更加强调日夕时分南山景色的优美及飞鸟的自然归家,这些都是诗人“忘世”之后的所见所感,其“忘世”的品格无疑得到了形象而具体的表现。

在南山美景之中行走、观看、感受和领略自然与人和谐的最高境界,才最能体现出主人的悠然自得和超凡脱俗。

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历来被人们广为传诵,因为在这首短小精悍的诗中凝聚着陶渊明对人生真谛的深刻理解和独特发现。

饮酒·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酒·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酒·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饮酒·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饮酒·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注释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真意: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

相与还:结伴而归。

辨通:辩赏析:对生命本真状态的真切体念——《结庐在人境》意象剖析。

弗洛伊德等西方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本我”,还有一个“超我”。

“本我”,就是老子哲学中的归根反本,它摆脱了文化符号的异化与扭曲,如婴儿自然而和谐的生命的本来面目,它接近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所标举的生命的本真状态。

“超我”则是社会文化塑造,特立而成自我,是存在于社会现实中,充当种种特定的社会角色,按照群体规范和要求行动的自我。

“本我”和“超我”是一对矛盾,和谐地统一在人的灵魂深处。

一时“本我”占据上风,一时“超我”表现明显。

“超我”和“本我”的交错呈现,显示了人在不同时期里的不同行为表现甚至整个人生追求。

放眼封建时代,许多文人在妥协世俗、扩展生命以用世;努力追求“超我”的同时,其实内心深处也时时流露出对险恶官场及叵测社会的厌弃,在竭尽心机地回归“本我”,力所能及地体念着生命的本真状态,如竹林七贤、谢灵运、陶渊明、李白、王维、苏轼等,但其中在追求“本我”道路上走得最远的,对这一状态体念得最真切的,恐怕要数陶渊明了。

饮酒二十首其五

饮酒二十首其五

饮酒二十首其五饮酒(其五)【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写下的一组诗。

有人认为,陶渊明写这一组诗时距离他辞去彭泽县令已有十年以上。

不过,陶渊明的年谱存在很多问题,现在还不能确切判断《饮酒》诸诗具体的写作时间。

但无论如何,这时候他应该已归隐有年了。

《饮酒》组诗的开头有一篇序文,比较明确地交代了该组诗的创作背景:“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

忽焉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这应该是冬季农闲而夜已渐长的时候。

陶渊明写了那么多诗反映田园生活中的乐趣,为什么在“闲居”时反而“寡欢”?这应该是由于精神上的孤独。

在农忙时,劳累的工作可以使他忘掉烦恼,但到了冬季,农事稀少而夜晚漫长,诗人该如何排遣那些孤独忧伤呢?恰好在这时候有人送给他一些好酒。

他每天晚上喝酒,对着自己的影子一个人干杯,于是很快就醉了。

有的人醉得人事不知,那是一种醉法;有的人醉得疯疯癫癫,那也是一种醉法。

而陶渊明醉了之后还能够写诗,这又是一种醉法。

这篇小序和二十首《饮酒》诗,让我们看到一个微醺的、飘飘然忘乎形骸的诗人形象。

魏晋诗人喜欢写组诗,这种组诗往往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怀,在艺术上也大都精心结撰。

陶渊明继承前人的作法,创作了《归园田居》、《饮酒》、《咏贫士》、《拟古》等大量组诗。

如果说《归园田居》是他刚归田后对仕隐经历的一种反省的话,那么《饮酒》就是他在归隐有年后对仕隐经历的一次更加深刻的反省。

这一次反省,是在生活极端困苦的境况下仍然决定坚持隐居,以保持自己人格的完整,因而尤为难能可贵。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虽然把草房子盖在尘俗世间,却照样能够远离世俗的纷扰。

古代隐居山林之人,简单地用树木搭一座屋庐,盖上茅草,称之为“结庐”。

陶渊明其五饮酒

陶渊明其五饮酒

陶渊明其五饮酒陶渊明其五饮酒《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

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

以下是小编带来陶渊明其五饮酒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简介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这是其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

朗诵者手记野兽一般地回归自然。

因为性格的不争与自由生活状态的缘故,我有时候会被朋友们称之为散仙儿——散漫的生活快活似神仙。

其实这只是口头戏谑而已,现实是:我不仅每天要为稻粱谋,而且也会有为四斗米折腰的时候。

毕竟有家人、孩子,毕竟不是只为自己活着,忍辱负重是常态,狂放不羁属偶尔。

因此,快活似神仙只能如共产主义理想那样,只是一个奋斗目标而已,至于能否达成,那就要看各种因缘和造化了。

还没有退休,很多人就开始谋划退休后的生活。

未雨绸缪中多了几分期待和对未来的希望。

可就像很多鸡汤文说的那样,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会说等以后怎么怎么,等我有时间了怎么怎么,等我有钱了怎么怎么,殊不知,这一个“等”字,如同一锅温水,慢慢地就把我们理想的青蛙给煮熟了。

面对父母往往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对于孩子往往是“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等TA长大了那个陪伴TA成长的时间段你再也回不去了。

陶潜《饮酒(其五)》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陶潜《饮酒(其五)》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陶潜《饮酒(其五)》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

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饮酒陶渊明其五赏析

饮酒陶渊明其五赏析

饮酒陶渊明其五赏析饮酒陶渊明其五赏析 导语:《饮酒·结庐在⼈境》是晋朝⼤诗⼈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的第五⾸诗。

这⾸诗主要表现隐居⽣活的情趣,写诗⼈于劳动之余,饮酒⾄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

下⾯是⼩编为你准备的饮酒陶渊明其五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饮酒其五》原⽂: 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饮酒其五》赏析: “结庐在⼈境”是⼀⾸脍炙⼈⼝的诗篇,⼴为后⼈传诵,反映了诗⼈归⽥前期的志趣和情怀。

这是⼀⾸具有诗的鲜明形象和悠远境界,⼜蕴含着某种宇宙⼈⽣之理的哲理诗。

诗中⽤了“真意”、“忘⾔”等⽞学⽤语,更有⼀种耐⼈寻味的理趣。

“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这四句诗,实际上是讲⼈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即⽣活在现实中的⼈能否超脱于现实之外的问题。

当时道教盛⾏,宣扬⽣命“⽆极”论,说什么只要导养得法,⼈就可以得道成仙,不但精神不死,⾁体也能久视长⽣。

那时,或竦⾝云霄,或潜泳江海,茫茫恢廓的宇宙,就可任你逍遥翱游了。

也就是说,神仙的⾝形和精神都是超⽣死、超时空的。

陶渊明对这种神仙妄说素抱否定、批判的态度,他认识到,“富贵⾮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即使后来陷⼊⽣活的绝境,也决不到神仙世界去寻求精神安慰。

因⽽他弃官⽽不弃世,归⽥⽽不隐遁⼭林。

其实,他所归隐的⽥园,对官场来说是“隐”,于⼴⼤农村现实⽽⾔,则不但不是“隐”,倒是步步接近了。

这是⼀⽅⾯。

然⽽,他却相信,⼈的思想或精神,可以孤⽴地⾃我净化,或者说,能够超脱于现实之外。

这四句诗就是讲这个道理。

“结庐在⼈境”是说⽣活在现实社会中。

“车马喧”指⼈世间各种烦⼈的尘杂,也是世⼈为富贵荣华⽽奔竞的形象写照。

他之所以⾝居⼈境⽽尘杂不染,就因为能做到“⼼远”。

“⼼远”就是思想上绝弃富贵荣华之念。

《饮酒》(其五)全文与翻译

《饮酒》(其五)全文与翻译

《饮酒》(其五)全文与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但却没有世俗交往的喧扰。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只要心志高远,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里面蕴藏着人生的真义,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作者简介】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他还是田园派的创始人。

相关阅读:
初三年级文言文全集翻译
八年级文言文全文翻译
初一年级文言文翻译与赏析
中考备考:阅读理解专项练习精选汇编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饮酒》其五翻译、主题思想

《饮酒》其五翻译、主题思想

《饮酒》赏析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
【原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作者】
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文学家。

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

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

【主旨】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饮酒其五》陶渊明

《饮酒其五》陶渊明

饮酒·其五陶渊明〔魏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

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中所想远离世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注释】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真意: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

相与还:结伴而归。

【赏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饮酒》其五原文和译文及赏析

《饮酒》其五原文和译文及赏析

《饮酒》其五原文和译文及赏析饮酒》其五赏析【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①结庐:构筑屋子。

人境:人类居住的地方。

②「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

君:陶渊明自谓。

③尔:如此、这样。

④「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⑤「此中」二句:意谓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⑥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译文】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

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

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作者】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

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父亲大概官职更低一些而且在陶渊明幼年就去世了。

在重视门阀的社会里,陶家的地位无法与王、谢等士族相比,但又不同于寒门。

陶侃出身寒微,被讥为“小人”,又被视为有篡位野心之人。

可以想见,他的后人在政治上的处境是相当尴尬的。

【赏析】陶渊明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

只是到了他这一代,这个家族已经衰落了。

他二十九岁出仕,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几番进退,仕隐不定,先后任江州祭酒、镇江参军、彭泽县令等职。

他这样断断续续做了一阵官,无奈靠山不硬,脾气却分外高傲,玩不来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

终因抱负不展,又不肯降志辱身与士族阶层同流合污,于彭泽县令上任仅80余日,便以“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而决然弃职归隐。

此后长期过着躬耕隐居生活。

《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饮酒》(其五)全诗赏析及翻译

《饮酒》(其五)全诗赏析及翻译

《饮酒》(其五)全诗赏析及翻译 导读: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表达了诗⼈悠然⾃得、寄情⼭⽔的情怀。

这⾸诗以情为主,融情⼊景,写出了诗⼈归隐⽥园后悠闲⾃得的⼼境。

饮酒(晋·陶渊明) 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注释 1.[结庐在⼈境]: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境:⼈聚居的地⽅。

2.「问君」⼆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

君:陶渊明⾃谓。

3.[尔]如此、这样。

4.「⼭⽓」⼆句:意谓傍晚⼭⾊秀丽,飞鸟结伴⽽还。

⽇⼣,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5.「此中」⼆句:意谓此中含有⼈⽣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语⾔表达。

6.[见]通常读作xiàn,但有时也被⼈读作jiàn。

(学术界仍⽆确切定论,但⼤部分学者认为xiàn更好,仿佛南⼭出现在眼前。

如:风吹草低见⽜⽺) 7.[悠然]⾃得的样⼦。

南⼭:指庐⼭。

因采菊⽽见⼭,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8.[⽇⼣]傍晚 9.[相与]相伴 10.[欲辨已忘⾔]想要辨识却不知表达。

辨,辨识。

11.[⽆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

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12.[⼼远]⼼远远地超脱世俗。

13.[佳]美好。

14.[⼭⽓]指⼭景。

15.[真意]指⼈⽣的真正意义。

16.[⾔]名词作动词,⽤⾔语表达。

翻译 我家建在众⼈聚居的繁华道路,然⽽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避离尘俗⾃然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情徜徉,⽆意中见到南⼭胜景绝妙。

暮⾊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回归远⼭的怀抱。

南⼭仰⽌啊,这⾥有⼈⽣的真义,已经⽆需多⾔。

赏析 本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中的第五⾸。

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偶然⽆⼼上。

‘采菊’⼆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南⼭之见,亦是偶尔凑趣;⼭且⽆意⽽见,菊岂有意⽽采?⼭中飞鸟,为⽇⼣⽽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

饮酒其五原文及翻译

饮酒其五原文及翻译

饮酒其五原文及翻译饮酒其五原文及翻译《饮酒》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分享了饮酒其五原文翻译,欢迎阅读!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饮酒》赏析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

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

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

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

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

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

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

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

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

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

“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饮酒》其五翻译、背景、主题思想

《饮酒》其五翻译、背景、主题思想

《饮酒》赏析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
【原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作者】
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文学家。

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

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

【背景】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

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主旨】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感受诗人的心灵。

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研读诗中的“有”字,感受语言的朴素、精妙,感受诗歌悠然、闲适意境。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研读诗中的“无”字,感受诗人自然、平和、超逸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我来说你来猜
(一)导入。

师:有这么一个人,他被苏轼一生视为良师益友,他被辛弃疾赞为千古一人;他曾是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他曾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名垂青史……
(二)说说印象中的陶渊明。

东晋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士族家庭。

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1、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

青壮年时,抱有大济苍生的理想,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

2、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

二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

后来,又做过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

因不满
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于是在405年四十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二、朗读诗歌,感悟音韵美。

第一步:指导学生读得字正腔圆;
第二步:指导学生读出二三节奏;
第三步:指导学生读出抑扬顿挫。

三、描绘画面——感悟意境美
品读“有”——生活中有什么?
1、师:我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诗里有一组很常见很普通的反义词,你们发现了吗?预设:“有”和“无”。

2、师:作者在此地的生活中有什么呢?你从哪些诗句读出来的?(学生讨论)
3、师:如果你是陶渊明,想把眼前的美景画下,你会选择什么颜色?(学生思考)预设:各自阐述自己对颜色的选择及原因。

4、师:那么,在你所选择的主色调下,你会怎样描绘你所喜爱的景物?请选择一句来描绘。

重点品读“悠然”和“见”、“相与还”。

5、指导朗读。

四、理解内容——感悟情感美
品读“有”——心中有什么?
1、师:“此中有真意”,有何真意?在陶渊明心中又有些什么呢?请结合《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以及自己
对陶渊明的了解,思考一下,然后跟你的同伴讨论。

五、品析人物——感悟形象美
品读“无”。

师:我们一开始说到诗中的反义词“有”和“无”,那作者在诗中写的是“无”什么?
生:无车马喧。

师:诗人结庐于人来人往之中,为何能感觉不到这种喧嚣呢?
指导理解“心远地自偏”。

师:……其实在作者的精神世界里还有很多个“无”,请大家讨论一下。

无(扰)——而无车马喧、无欲、无忧、无浊……无(我)——物我相融,天人合一。

六、最后,以《赞陶潜》结束此课。

赞陶潜
姚金凤
天子呼来不当官,
不为斗米求心安。

粗衣草庐不蹙眉,
箪瓢屡空也无怨。

饮酒采菊见南山,
徜徉山水田园间。

衔觞赋诗乐其志,
悠然闲雅似神仙。

补充资料:
1、品味“见”与“望”字哪个更贴切
“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

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

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

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

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
2、联系全诗,回答问题。

解释下列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

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的生活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
3、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4、请同学们想一想,本诗的思想是什么?(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悠然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谛,获得悠闲恬静的心境。


5、读一读,体会诗歌中蕴涵的情感。

恬淡、闲适、悠然自得、安于隐逸、超脱、超然物外宁静、悠闲、恬静
心志高远,淡泊名利、洁身自爱、随遇而安、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