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崇拜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曾经早就了无数的崇拜对象,三国时期的关羽就位列其中,而且一直延续至今。然而,关公崇拜在历史上明显经历了一个过程。
从晋代才开始出现关于关羽的神话传说,但并不那么突出、强烈,更没有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同。今天所熟知的关羽本人“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等英雄形象,在当时没有完全树立起来,“桃园三结义”等故事情节也未有丰满。然而,历史发展到两宋,关公崇拜文化才真正兴盛,无论当时社会普通民众,还是封建统治者,都把关公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显然,这与两宋时期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两宋政治上的内强外弱是关公崇拜文化兴起的根本原因。虽然在北宋建立时赵匡胤就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全面加强政治、经济、军事等中央权力,强化对地方控制,改变唐末以来地方军阀混战的藩镇割据局面,但在实现中央权力集中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崇文抑武之风盛行。在这样的情形下,北宋不得不面对军事作战频频失利,自身政权持续弱化,西夏、辽等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崛起而不断蚕食中原的现实。
军事上的失利使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和百姓流离失所。饱受了连年征战、国家分裂的痛苦,民众对收复失地和安定生活产生了强烈愿望,英雄的渴望,帮助他们收复失去的家园,恢复安定的生活,保佑他们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免遭涂炭。关公具有的忠义思想、高超武功,甚至其一生转战四方,只是晚年才稍稍安定,镇守荆州,其死后又被弄得身首异处的悲壮人生,自然满足了他们这种心理需求。
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出现为关公崇拜文化的兴起创造了思想条件,尤其是北宋道教广泛传播与发展。北宋时期,道教的发展还要归于统治者的重视,其中的原因是权力合法性的问题。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周世宗后室,从法统上说,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宋太祖利用道士张守真等人宣扬兵变是上天的意志,以求权力获取的合法性。宋真宗为了保全自己权力的合法性将道教的崇奉又推向了高潮。各地道教宫观就持续修建,使道教地位得到了空前的尊奉。
北宋社会大量无产者游民的出现,又是关公崇拜文化兴盛的一大原因。自耕农由于土地
被豪强地主吞并,成为脱离主体社会的游民,他们不仅不受社会宗法制度的束缚,游离于社会法制之外,还形成自己特有的社会生活方式。他们受雇于人,乞讨,甚至打家劫舍、偷盗等,生活异常艰难。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们深刻体会到自己的软弱,所以,寻找其他个体帮助,组建各种组织和帮会,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并由此产生了浓厚的英雄崇拜意识,历史上的关羽则暗合了这种游民文化意识,成为众多“江湖”游民崇拜的对象。
此外,两宋市民文化的发展又是关公崇拜文化兴盛的另一原因。为了满足新兴阶层的精神需求,很多繁华市镇开始出现专供市民阶层消遣的文化,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的广泛创作和传播,对关羽形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文化崇拜现象的发生都会遵循一定的因果规律,绝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由于文化具有持久深远和潜移默化的特殊功能,文化崇拜都或多或少地对某一阶段的人类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先进的文化崇拜会促进社会发展,相反,落后的则会阻碍社会的进步。显然,注重文化崇拜现象的总结与思考,探究文化崇拜现象的根源,对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节选自尹传政《关公崇拜为何兴盛于两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公崇拜经历了由产生到逐渐兴盛的过程。关于关羽的神话传说在晋代开始出现,但当时并不那么突出、强烈,没有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同。
B.两宋时期,关公的地位无论是在当时社会普通民众还是封建统治者的心中,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公崇拜文化盛极一时。
C.崇拜文化的发生遵循一定的因果规律,如关公崇拜文化的兴盛就与当时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密不可分。
D.关公崇拜文化是特有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持久深远和潜移默化的特殊功能,对人类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促进或阻碍着社会的进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公的忠义思想、高超武功和悲壮的人生,满足了两宋民众收复家园,保护他们免遭涂炭的心理需求,这是关公崇拜文化兴起的根本原因。
B.为求取权力的合法性,北宋统治者崇奉道教,道教地位空前提高,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局面,这是关公崇拜文化兴起的思想条件。
C.土地被豪强地主吞并,大量无产游民出现,艰难的生活境遇,使他们组建各种组织和帮会,关羽暗合了游民的英雄崇拜意识,成为他们崇拜的对象。
D.两宋时期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的广泛创作和传播,对关羽形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是关羽开始受到普通民众和上层社会追捧的原因之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羽的英雄形象是逐步树立起来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等平时为人
们所熟悉的故事情节也是逐渐丰满起来的。
B.历史上的关羽奔走于江湖,武艺超群,对兄弟肝胆相照,忠心耿耿,一身江湖义气,所以能成为众多“江湖”游民崇拜的对象。
C.关公崇拜文化的兴盛造成了两宋文化的发展。崇拜文化能够满足新兴阶层的精神需求,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
D.要加强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应注重对文化崇拜现象的总结与思考,探究文化崇拜现象的根源,这对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母亲(杨沫)对倒霉挨整的人不张狂,对普普通通的人也不张狂。
作家舒丽珍含着泪说,1973年,因为以前挨整档案不到位,她好长时间没有工资,生活非常困难。在一个大雪飞扬的日子,母亲全身披着雪花,来到她家,给她送去了100元钱,鼓励她不要灰心,把作品写出来。
1983年11月,北京92中学老师找她,想请她跟同学们讲讲读书方面的体会。本来第二天她要住院,但她推迟两天住院。次日她克服着腿疼,一瘸一拐地与他们见面座谈,让师生们深为感动。一个中学里,最高的也就算某个处级吧,母亲没有怠慢,她时时处处都知道对人不得骄狂,不得拿架子,翘尾巴。
母亲很在乎自己的形象,《青春之歌》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她一直保持着比较清醒的头脑。1960年,《青春之歌》俄文译本中有关于母亲的介绍。母亲说错误很多,如“自己没有中学毕业”“自己是1936年参加革命的,不是1931年”,换了一般人,对这些错误可能也就默认了,但母亲却特地写信到中国作协外委会,把苏联翻译的这些不符合事实的说法一一提出来。之后,她总告诫记者或作者,要实事求是。
1962年9月左右,《人民中国》和《中国文学》因对外宣传的需要,采访了一些母亲的生活起居情况,折腾了半天,挺麻烦的。某天吃午饭时,母亲不自觉地把这次采访与同桌的同志谈了,他们开玩笑地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母亲哈哈大笑,但后来母亲狠狠责备自己:给人说这些干什么?这不是有意在炫耀自己吗?
她讨厌自吹自擂。经过长年的思想改造,不敢争位次,不敢盛气凌人。比如让她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团长访问巴基斯坦时,她多次表示自己当团长不合适。后来作协说已经通知了巴基斯坦方面,不好再改了。到了巴基斯坦,副团长出于关心她,常常以团长身份处理问题,母亲从不计较。
母亲也不爱透露哪个大人物、知名人士对她好,接见了她。早在五十年代初毛主席就曾与她握手,她却从没有对我们这些孩子讲过。在一个普通人的心里,能与全国最高领袖毛主席握手,是多么光彩,多么值得炫耀呀!母亲却不曾对家人说过。
(节选自《母亲杨沫》,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