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山东盐课王大全十两银锭

合集下载

历代盐法源流考(续)

历代盐法源流考(续)
赈米麦 , 仍照支盐分数上纳。 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 已办未完者 , 严限追补完足 , 给与各年应支 , 各商
《 史 ・ 祖纪 》 元 世 :至 元 二十 六年 八 月 ,诏 两 淮 、 浙 都转 运使 司诸人 , 得 沮办 盐课 。 两 毋 《 元史 ・ 文宗 纪》 :至 顺 二年 二 月 ,中书省 臣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 6・
《 盐业史研 究》 0 2 20 年第 2期
历 代 盐 法 源 流 考 ( 续)
( 王铭慎撰 清) 曹天 生整理
( ) 元
府户科 , 出立案附卷作数 , 领 及查照缴到通关 内,
该 办盐 课 比对 原 额有 亏 , 照数 追 理 。
江之西 、 湘之湖 , 上下数千里 , 而正余之输佐边费 者, 岁且百二十万余 , 东南诸赋, 视盐课才十六七
耳 , 涂 泥下 下 者上 上 矣 , 乃 古称 扬 一益 二 有 自哉 。
盐课 出给印信 , 通关具本人递 , 奏缴本部委官于内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言: 天历二年 , 以盐赋十分之一折银纳之 , 尝 凡得 钞二千余锭。 今请以银易官币 , 钞本给宿卫士。 从
之。
( ) 明
不许收买余盐 , 该劝借赈济米麦亦照例上纳。 《 嘉靖盐法志》 《 : 禹贡》 , 称 扬州之域 , 厥土惟

浅谈德清县博物馆馆藏咸丰窖藏银锭

浅谈德清县博物馆馆藏咸丰窖藏银锭

浅谈德清县博物馆馆藏咸丰窖藏银锭

【摘要】

德清县博物馆馆藏的咸丰窖藏银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这些银锭在外观上呈方形,刻有精美的花纹,展现出咸丰时期的

工艺水平。其历史价值体现在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和货币体系。这

些银锭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代表了中国传统工艺和制度。德清

县博物馆对这些珍贵藏品进行了精心保护与展示,为人们了解历史提

供了重要资料。对咸丰窖藏银锭的研究价值也备受重视,可以深入挖

掘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在未来,咸丰窖藏银锭在德清县博物馆的地

位将更加突出,希望可以有更多研究者和爱好者参与,为这些珍贵文

物增添新的光彩。

【关键词】

德清县博物馆、咸丰窖藏银锭、历史、文化、保护、展示、研究、重要性、外观特点、价值、地位、展望。

1. 引言

1.1 德清县博物馆的历史背景

德清县博物馆是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的一座重要的文化艺术

单位,建立于1986年,是经浙江省文物局批准设立的县级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馆藏文物丰富多样,展览内容涵盖历史文化、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德清县博物

馆作为地方性的文化机构,致力于弘扬和传承本土文化,丰富当地居

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

德清县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民众的积极参与,多年来,在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博物馆逐渐壮大,馆藏品逐渐丰富,展览活动也越来越多样化。通过举办各种展览、讲座、培训等文化活动,德清县博物馆已成为当地的文化瑰宝和知识殿堂。

作为德清县的文化代表,德清县博物馆在传播地方文化的也承担

台湾道光年铸足纹银饼拍卖价格纪录

台湾道光年铸足纹银饼拍卖价格纪录

序号物品名称估价

138年-1850年道光年铸足纹银饼(台湾老公银)RMB50,000-80,000

21838-1850年台湾道光年铸足纹银饼库平柒贰RMB300,000-500,000 3上海咸丰六年“上海县号商经正记”足纹银饼壹两RMB100,000-150,000 4台湾道光年铸足纹银饼库平柒贰RMB35,000-65,000

5台湾道光年铸足纹银饼库平柒贰,俗称“台湾老公银”RMB50,000-100,000 6咸丰六年上海县号商郁森盛足纹银饼壹两RMB25,000-25,000

71856年上海号商王永盛足纹银饼一枚RMB30,000-40,000

8咸丰六年上海县商王永盛足纹银饼RMB25,000-25,000

9丰六年上海县号商王永盛足纹银饼一枚RMB10,000-10,000

光绪年铸足纹银饼库平柒贰

台湾道光年铸足纹银饼一枚

台湾道光年铸足纹银饼

13台湾库平柒弍足纹银饼臆造币一枚RMB6,000-8,000

141838-1850年台湾道光年铸足纹银饼库平柒贰老公银饼一枚RMB200,000-200,000 15台湾道光年铸足纹银饼库平柒贰(老公银饼)RMB280,000-350,000 161856年咸丰六年上海县号商王永盛足纹银饼壹两(LM589)RMB120,000-180,000 17台湾府库军饷足纹银饼RMB70,000-90,000 18台湾府库军饷足纹银饼RMB80,000-120,000道光年铸库平七二足纹银饼

1838-1850年台湾库平柒弍足纹银饼一枚

RMB60,000-100,000 21咸丰六年(1896年)上海县号商郁森盛足纹银饼背朱源裕监倾曹平实

清朝历史_关于大清银币的历史简介

清朝历史_关于大清银币的历史简介

清朝历史_关于大清银币的历史

简介

清朝历史(一)

古钱币在收藏市场上一直是比较热门的收藏品,虽然在历史的推移下,许多古钱币早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流通功能,但是却多了考古价值、艺术价值、欣赏价值、收藏价值等各种新功能,经过一定时间的演变,钱币爱好者以及钱币收藏家们的数量也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正是这些人的喜爱、追捧或者炒作,古钱币收藏的火爆热浪总是一波接着一波向我们袭来,如今市场上又兴起了收藏大清银币,这其中关注度比较大的就是宣统三年大清银币的行情。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是清末币制改革的产物,其设计新颖,制作精良,是钱币爱好者的珍藏品。

大清银币始铸于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清政府拟订了《整理圜法规章》十条,其间提出银币专由造币总厂制造,保存南洋(江南)、北洋、广东、湖北四局为分厂。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是清末币制变革的产品,版别多式,规划新颖,制造精巧,在不一样的版式中,长须龙、短须龙、大尾龙对比稀疏。

大清银币长须龙,直径39毫米,厚2.1毫米,重26.7克,直齿边。该币正面珠圈内为汉文“大清银币”四字,珠圈外上下为满、汉文“宣统三年”字样,摆布两边排列菊花长枝纹饰。

大清银币大尾龙,直径40毫米,厚2.1毫米,重26.7克,直齿边。该币正面上下缘为满、汉文“宣统三年”字样,珠圈内汉字“大清银币”四字,两边分列长枝菊花纹饰。背面中间为汉字“壹圆”二字,下缘是英文“壹圆”,蟠龙沿边缘自左向

右腾云而起,龙头居上,大尾十二须向上,龙珠在“圆”字下方,龙眼凹突,鼻梁俏上。

大清银币曲须龙大字版,直径39.1毫米,厚2.1毫米,重26.9克,直齿边。该币正面珠圈内为“大清银币”四个汉字,字体粗大,珠圈外上下缘分别为满、汉文“宣统三年”四字,银字下方有“卐”字戳,两旁分列长枝菊花纹饰。背面“壹圆”二字居中,外围是一曲须龙自上至右向左再向右环绕一圈,龙尾在右,下端是英文“壹圆”。

古币价格表中国各个朝代供参考十明1

古币价格表中国各个朝代供参考十明1

古币价格表中国各个朝代供参考十明

1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参考价文字说明

大中通宝,元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始铸,青铜质,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有背纪地或纪值。

大中通宝小平光背30-80元

大中通宝小平背北平400元

大中通宝小平背豫500-800元

大中通宝小平背鄂25000元

大中通宝小平背京15000元

大中通宝小平背浙100-150元

大中通宝小平背济15000元

大中通宝小平背桂一15000元

大中通宝小平背福15000元

大中通宝小平背左广20000元

大中通宝小平背右广20000元

大中通宝折二光背200元

大中通宝折二背北平5000元

大中通宝折二背鄂20000元

大中通宝折二背京20000元

大中通宝折二背豫5000-6000元

大中通宝折二背浙200元

大中通宝折二背济20000元

大中通宝折二背桂二20000元

大中通宝折二背二福10000元

大中通宝折二背广二20000元

大中通宝折三光背200-300元

大中通宝折三背浙500-700元

大中通宝折三背北平15000元

大中通宝折三背鄂17000元

大中通宝折三背京12000元

大中通宝折三背济真伪未知 XXXXX元

大中通宝折三背桂三20000元

大中通宝折三背三福20000元

大中通宝折五光背300-500元

大中通宝折五背北平10000元

大中通宝折五背鄂15000元

大中通宝折五背京10000-20000元

大中通宝折五背豫3000-4000元

大中通宝折五背浙1000元

大中通宝折五背济30000元

大中通宝折五背桂五20000元

大中通宝折五背五福10000元

大中通宝折五背广五50000元

嘉德2010秋拍金银锭

嘉德2010秋拍金银锭

嘉德2010秋拍金银锭

嘉德2010秋拍金银锭8417 清末民初“沈阳华丰”、“加炼赤金”一两金锭RMB 8,000-15,000 8418 清末民初“东盛”、“加炼赤金”一两金锭RMB 8,000-14,000 8419 清末民初“沈阳天华”、“加炼足赤”一两金锭RMB

8,000-15,000 8420 南宋“铁线巷陈二郎十分金”一两金铤RMB 15,000-20,000 8421 清末民初“天津和成”、“加炼金料”半两金锭RMB 4,000-6,000 8422 清末民初“天津孚丰赤金”、“金料”一两金锭RMB 9,000-15,000 8423 清末民初“天津□义”、“赤金”一两金锭RMB 8,000-15,000 8424 南宋“铁线巷陈二郎十分金”金叶子十片RMB 50,000-100,000 8425 清末民初“天津□利”、“加炼赤金”一两金锭RMB 9,000-15,000 8426 民国“天津同义”、“加炼赤金”一两金锭RMB 8,000-14,000 8427 清末民初“天津同丰”、“加炼赤金”一两金锭RMB 8,000-14,000 8428 清末民初“天津永兴”、“赤金”一两金锭RMB

9,000-15,000 8429 清末民初“天津物华”、“赤金”一两金锭RMB 9,000-15,000 8430 清末民初“沈阳兴顺”、“赤金”一两金锭RMB 15,000-25,000 8431 “赵三郎铺”五两金铤极美品极美品RMB 130,000-200,000 8432 民国“辛天”、“宝茂丰记”、“足赤”一两金条RMB 6,000-12,000

银元收藏(晚清民国时期)

银元收藏(晚清民国时期)

最新银元价目表

名称售价

袁大头 83

小头 80

8年大头 82

33年北洋龙 165

34年北洋龙 165

湖北龙 190

广东龙 190

四川龙 190

22年帆船 80

23年帆船 80

民国十三年的一元大洋值大约60块RMB左右

在去年广州举办的一次收藏拍卖会上,一枚极其珍贵罕见的五角星孙中山头像银元一举拍出了2万元的价格,创下了孙中山头像银元拍卖的超高价位。与此同时,孙中山头像银元市场价格也是猛涨,特别是上、下五星与错版银元,年增值幅度50%~200%以上,收益可能远胜炒纸黄金。

■特点:版别众多价格差上百倍

孙中山头像银元又成为近年来银元收藏的热点。据了解,孙中山头像银元主要以一元面值的较常见,不过即使重量与币面标价一样,但由于品相与稀有性不一样,其价格少则200元,多则2万元,价格相差上百倍。

造成价格落差如此之大的原因,主要就在于其品相及版别不同。据古钱币收藏专家叶晖介绍,同一种银元如果在版别上存在着微小差别,价格可能就有天壤之别。

如同是一元银币,透打版与普通版,价格相差就是整整1倍。另如五角星版与六角星版,价格相差更是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不止。

而较常见的普通六角星银元每枚价格仅200元左右,两者之间价差达到100倍。

■上、下五角星及错版币:年增值50%~200%

“孙中山头像银元”普遍年增值10%以上,而其中最为稀罕珍贵的上、下五角星及错版银元,年增值幅度在50%~200%之间,收益甚至远胜投资纸黄金。

据业内人士透露,投资纸黄金今年上半年收益普遍不高,即使是情况较好的,平均收益也就在15%~30%,但与收藏银元则不一样,如果能淘到货真价实的稀罕货,收益翻番可能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停减课银铤之谜

停减课银铤之谜

-古今中外税

闲来无事,看点杂书,从《钱币》书中发现一枚馆藏古代货币银铤。此物长26.6厘米,宽7.5厘米,重2010克。上面有文字,正面刻字铭文直书“岭南观察使并判官建中二年二月停减课料银五十两官称”,侧面铭文“匠百忠”。

从以上文字分析,银铤出产地“岭南”(现为广东);“观察使并判官”为负责上解银铤入库官员职务;“建中二年二月”为入库时间;“料银,堤指

银的成色或种类;“五十

两官称”为官方法定重

量;“匠百忠”是指负责铸

造此铤工匠的名字;铭文

中只有“建中”,“停减课”

五字令人费解。建中是

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停

减课?是否发生过什么

涉税事件?为解开谜团,

翻开有关史书才知道,建

中为唐朝的年号,这枚古

代银铤居然还承载着唐

代一次重要的税制改革

信息。

唐朝大历十四年(公

元七七九年),上皇逝世,

太子李适即皇帝位为德

宗。当时朝廷财政收支

困难,赈灾,养兵,官俸等

都需要钱.国库空虚难以支付。唐德宗将分管人事和财税的吏部尚书兼左仆射刘晏贬为忠州刺史,很想改革旧的财税体制.缺乏合适人选。宰相常衮对改革有畏难情绪.迟迟不敢贸然行动。这是为什么呢?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为了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将全国田地平均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税收体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租庸调征收体制,税的征收对象不是田亩而是人丁,也就是按户簿籍,按丁收税了。《新唐书.食货志》记载为“租庸调制,以人丁为本”。

由于朝庭对官僚富户的管理及对限制田地买卖逐年松懈.导致有钱有势的人钻税制的空子,强占和兼并农户的土地,迫使农户逃亡或成为官僚富户家的耕田种地的奴婢,“豪富兼并,贫者失业”,“天下户口十亡八九”,而官僚富户大多拥有良田百顷,美宅多处.避税生财,坐享富贵;各地藩镇官员拥兵自重“州县为藩镇所据,贡赋不入朝庭”,致使朝庭“府库耗竭”。唐初建立的均田制经多年已逐渐瓦解,纳税人丁失业,以致税源枯竭。

大清银币的收藏价格表

大清银币的收藏价格表

大清银币的收藏价格表

我国使用金币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二百年前的战国时期,楚国就行使“郢爰”等金版货币,近年来,先后又出土多枚汉、唐时期的金质钱币,如五铢、开元通宝等,上述金钱和后朝代中所铸的一些金质钱,种类不多,它们大多不是流通货币,而是特意铸之,以作馈赠之用的赏赐钱,所以铸造数量均很有限。

我国近代机制金币则始于清朝晚期,早在光绪中叶时,清廷中既有些官员倡议我国行使金币,如陈炽在《通用金镑说》中提出“欲收利权,欲兴商务,并非铸金钱不可,金钱之轻重,非仿用金镑不可”之议,光绪三十年1904年户部为筹款以铸金币,特向朝廷提出具体的实施办法,并由天津造币总厂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式试铸了金币,该币面中间有楷书“大清金币”四字,上端有“光绪丙午年造”,下端有“库平一两”字样,背面蟠龙,四周绕以云纹,光边,次年造币厂又试铸了“光绪丁未年造”的金币,除正面的铸造年份不同,背面的龙图、云纹、线圈也异,现发现丁未大清银币有两种版别,并且均为齿纹边。“大清金币”虽以试铸成品,但总因我国藏金有限,最终未能实施流通,今存世也甚少,丙午丁未大清金币的银质和丁未红铜试铸样币,均为仅见之品,应比金币更为珍贵。

曾有一说,清廷当时曾拟定行铸金银铜三品,而天津造币厂试铸的大清金币图案,因在币面上遗漏了大清王朝的满文,造成严重的失误,故此种试铸金币进呈御览时,引起不悦而遭否定。

估价100万-160万元人民币,成交价190.4万元人民币。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长须龙壹圆金质样币

此系恭呈朝廷御览之金质试样币,存世仅二枚,颇为珍贵另一枚原为埃及法鲁克国王珍藏,1954年经苏士比公司拍卖才流落民间,后被台湾鸿禧美术馆从英国拍回。

中华古币五十珍品

中华古币五十珍品

古泉五十名珍

1.桥足半斤布

2.三孔布

3.博山刀

4.晋阳匕

5.齐六字刀

6.东周、西周(环钱)

7.共屯赤金(环钱)

8.壮泉四十

9.国宝金匮直万10.大泉五千11.太夏真兴12.景和13.咸通玄宝15.开平通宝、元宝16.天成元宝17.永平元宝18.天德重宝19.天策府宝20.乾封泉宝21.广政通宝22.大蜀通宝23.保大元宝(背天)24.永通泉货25.大齐通宝26.乾亨通宝27.永安一十、五百、一千28.建国通宝29.圣宋通宝30.靖康通宝31.应运元宝32.应感通宝33.建炎元宝34.大宋通宝(当拾)35.临安府铜质钱牌36.天显通宝37.应历通宝38.保宁通宝39.贞观宝钱(西夏文) 4.元德重宝、通宝(楷)41.皇统元宝42.崇庆元宝、通宝43.至宁元宝44.贞佑通宝、元宝45.大朝通宝(铜)46.中统元宝47.大元国宝48.至正权钞49.天启通宝(徐)50.天国通宝

先秦时期:桥足半布,三孔布,博山刀,晋阳匕,齐六字刀,“东周”、“西周”(圜钱),共屯赤金(圜钱),特大型空首布,“东周”、“安周”空首布,耸肩尖足空首布,晋半平首布,梁半尚二百(金)当,垂二,阴晋半,洮涅锐角布。新莽时期:中泉三十、壮泉四十。

南北朝时期:太夏真兴、永光、景和。

唐代:咸通玄宝。

五代十国:开平通宝、开平元宝、天成元宝、永平元宝、天德重宝、天策府宝、乾封泉宝(楚)、广政通宝、大蜀通宝、保大元宝(背天)、永通泉货、大齐通宝、乾亨通宝、永安一十、永安五百、永安一千。

两宋时期:建国通宝、圣宋通宝、咸平元宝(折十)、祥符元宝(折十)、九叠篆皇宋通宝、建炎元宝、大宋通宝(当拾)、临安府铜质钱牌、绍熙通宝、绍熙元宝(折五)、庆元通宝(背永)、开禧通宝(折十背利)、嘉定元宝(背越)。

清代江西方形银锭介绍

清代江西方形银锭介绍

摘要:清代江西全省通用的银锭形制有方锭、镜面锭、圆碗锭等多种。今天主要介绍方锭,方锭铭文戳记清晰,排列很有规律,上横列地名,右为纪年,左为匠名和纪重。

此种大方锭是清代自道光以来江西一些府、县的税课银锭,每锭重五十两左右,这种造型后来发展成为江西官钱局银锭的固定器型。

清代江西全省通用的银锭形制有方锭、镜面锭、圆碗锭等多种。今天主要介绍方锭银子,方锭铭文戳记清晰,排列很有规律,上横列地名,右为纪年,左为匠名和纪重。此种大方锭是清代自道光以来江西一些府、县的税课银锭,每锭纹银重五十两左右,这种造型后来

发展成为江西官钱局银锭的固定器型。

按张家骧《中华币制史》载,江西方宝每锭重洋例平五十两,洋例平两重36.53克,则江西方宝每锭应重1826.7克,但实际上江西方宝每锭实重均在1855克以上。江西方锭在清道光年间已经出现(存世的江西方锭还见有嘉庆纪年的),这时的铸造地点是众多的,分散在全省各个州府。到同治至光绪三十年,方锭的铸造地点相对集中在万安、万年、万载三地。光绪二十八年设立江西官钱局,稍后又设立官银号,代为各县铸造银锭。次年官钱局并入官银号,改为官银钱总号,这时铸造的方锭都錾有“江西官银号”字样。

1912年江西官银钱总号改组为民国银号,而此时中国货币结构发生变化,对白银两的需求量大为减少,铸锭量也相继减少,方锭的铭文趋于简化,一般仅有“江西足宝”四字。江西五十两的方形银锭造型独特,这种造型仅有数省铸造过,深受银锭集藏者喜爱。

曹树基-- 丁的实质

曹树基-- 丁的实质

曹树基:清代前期“丁”的实质

【内容提要】历史学界关于清代前期“丁”的争论由来已久,不少学者认为“丁”代表16岁至60岁的成年男性。何炳棣根据明清两代户口调查制度的变迁,指出清代前期的“丁”是一个纳税单位,与人口无关。然而,直到今天,何炳棣的观点并未被所有学者所接受,有不少学者仍在不断重复前何炳棣时代“丁”的定义,并造成研究中的错误。何炳棣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他的论证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根据省一级的而非县一级的零星数据,进一步证明清代前期的“丁”即纳税单位,与人口无关。

【关键词】清代前期/丁/人口/纳税单位

一、引言

历史学界关于清代前期“丁”的争论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20年代,萧一山认为清代的编审以成年男性为对象,目的在于征收丁赋,因赋重而使逃户避差,人口无实(注:萧一山:《清代通史》卷中,中华书局1986年版,据台北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影印,第480页。)。同时代的学者大体持相同的观点。

1959年,何炳棣指出“丁”的形成要追溯到明代后期,在进入16世纪之前,丁税已完全转入土地。官方的丁数与成年男性人口已经毫不相干。清代的“原”丁税额也是根据明末的统计数确定的。只要有可能,省和地方的官员都沿用明末的定额。因此,此后五年一度的丁口编审总数自然也并不反映清初人口增长的实际(注:何炳棣著,葛剑雄译:《1368-1953中国人口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在清初的80年间,以摊丁入亩为主要内容的赋役改革将丁税和地税合二为一,就使得丁与成年男子人口在名义上也脱离了。所以,在不少地方,丁的计算中出现了小数点,或丁的统计单位为“升”、“合”、“勺”、“撮”等粮食单位(注:何炳棣此语不妥。实际上,摊丁入亩之前已经出现以粮食计“丁”的情况,具体资料详见下文。)。

论“摊丁入亩”二

论“摊丁入亩”二

论“摊丁入亩”(二)

(四)实行“滋长人丁永不加赋”

清朝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摊丁入地”之前,第一对旧有的户丁编征制度进行了改革,这确实是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发布的“滋长人丁永不加赋”的诏令。这年二月,康熙帝在给大学士和九卿等有关官员的渝旨中说:“朕览各省督抚奏,编审人丁数量,并未将加增之数尽行开报。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假设按见在人丁加征钱粮,实有不可。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应令直省督抚,将见今钱粮册内出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其自后所生人丁,没必要征收钱粮,编审时,止将增出实数察明另造清册题报。”又说:“直隶、各省督抚及有司官编审人丁时,不将所生实数开明具报者,特恐加征钱粮,是以隐匿不据实奏闻,岂知朕并非为加赋,止欲知其数耳。”①

“滋长人丁永不加赋”的诏令,尽管说明了不加征丁银的原那么,可是要具体推行,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澄清。第一是时刻的断限,即以何年为准开始实行。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诏令确实是为此作补充的,“嗣后编审增益人丁,止将滋长实数奏闻。其征收办粮,但据五十年丁册定为常额,续生人丁永不加赋”②。第二是如何解决人丁生老病死的变更问题。五十一年(1712年)的诏谕中说,“将见今钱粮册内出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所谓“册内出名丁数,勿增勿减”,这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为了纠正疏漏,五十五年(1716年)经户部复

准,规定:“新增人丁,钦奉皇恩,永不加赋,今以新增人丁补足旧缺额数。除向系照地派丁外,其

注释:

①《清圣祖实录》卷二百四十九,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壬午。

“世兴恒记”银票解读补充

“世兴恒记”银票解读补充

“世兴恒记”银票解读补充

《西安金融)2001年第7期

整斤数为(230J;全部十二庄盐的总毛重数为山一l2712

斤J;每斤盐的单价台纹银×(1分8厘5毫J;2712斤盐

的总价为平银△(50两).并在每位数码下面注明个位是

¨

世兴JI亘记"银票解读寺卜充两,最大位数为十位.因为涉厦到总价.个位的零也未空位

为了说明问题,现将汉代至清朱,各时期所用的若干数码列

馅槐

《西安金融~2ooo年l2期钱币研究,刊登了《清朝周至县

世兴恒记"银票》一文设文已对票面作出nE较全面的解

凄和介,使人受益睢拽.同时也指出:"此票十二庄盐用中

文小写和阿用中文并列计数有些特黟E,其中'失'不知如何忠

法.本文试图从古代数学的角度埘解滨作如下补充.就教

丁关心此事的同好

l,关于"庄"

"世兴恒记"银票中开头写着"今着车户自来车装来为字

盐十贰庄送至交卸"的字样此处的"庄"是"桩"字的略写桩

的本意是指一端或全部埋在土中的柱形物.多用于建筑或做

分界的标志.如木桩,界桩,打桩等等转用作量词时,相当于

件":银票中的盐十二庄就是指盐十二件,银票中的第二列,

第三列则分别列出r选十二件盐的单件重量:由于从古至今

盛盐的器物可以是袋,罐,箱,瓶等器,因此.将庄理解为

装,尤其是运输过程中易于装卸的袋子.是确定无疑的.

2,数码记数简介

中华文明的历史振远流长,远古时代的人在没有发明文

字以前,曾经用结绳记数的办法来记数,记事.后来叉逐步演变成为书契",即把各种记号刻画在兽骨,竹片,木板,石板

等器物上.在甲骨文里,发现的最小数字为一,最大数字为三万:其中万"字的像形写法就像一只蝎子,而且当时的甲骨

一两银子多少克

一两银子多少克

一两银子多少克

每个朝代都不一样的:

1、西汉时期:十两银子是161.4克

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

2、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十两银子是139.2克

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3、隋朝初年:十两银子是441.76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

4、隋末,十两银子是139.2克

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5、唐至清代:十两银子是373克

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

扩展资料:

中国自周代开始有重量单位:斤、两、钱、分。也称为「司马斤」、「司马两」等,计量的工具叫做「司马秤」,这一标准也叫「司马平制标识」。一司马斤等于十六司马两,「半斤八两」就是这么来的。

古代的1斤等于16两。两是东亚传统的质量单位,中国在汉代之前已经出现,再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实际质量历代不同,传到各地后亦各自有所变化。

中国古代的银质钱币在使用时需要鉴定成色并称重以确定其价值,一般就以称重时的质量单位“两”为银质钱币的单位。

西汉每斤,258.24克;东汉每斤,222.73克;魏晋每斤,222.73克;南齐每斤,334.10克;梁、陈每斤,222.73克;北魏每斤,222.73克;东魏每斤,445.46克;北齐每斤,445.46克;北周每斤,250.66克;隋朝

每斤,668.19克;唐朝每斤,596.82克。

从有“斤”“两”这两个概念开始,一直到民国结束,历朝历代的“斤”统统是16两,而不是今天的10两。有了“斤”的重量,再去算“两”的重量轻而易举,一律除以16就是。

明代五十两银锭图片及价格

明代五十两银锭图片及价格

爱藏网()征购旧纸币,邮票,金银币,大炮筒,连体钞,纪念币等藏品明代五十两银锭图片及价格

在明永乐到宣德年间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事件,是在世界的航海史上具有着比较重大意义的创举。而在这个时代,明代五十两银锭也是值得去收藏的银子,而当人们决定去收藏的时候,明代五十两银锭图片及价格也是多数人比较想去了解的。

那个时候郑和总共是下西洋的七次,历经的时间是28年,并且走遍了30多个国家,从而到达了最为遥远的非洲东岸,在那个时候,郑和每到一次就开始以国家的丝绸还有茶叶以及铜铁方面的物品去换得当地的金银珠宝。而在明代,明代五十两银锭图片及价格也是诸多数人所关心的,因为价值上还是比较高的,在规模还有航船上都是比较先进的,也就促进了在经济发展上比较高,这样的明代五十两银锭收藏价值肯定也是随着而上涨。并且在未来的市场,明代五十两银锭的发展还是具有着非常大的发展潜力的。

并且根据相关的了解,明代五十两银锭图片及价格都是比较清楚的,在目前的展览市场上,这枚带有年号的银子是具有着非常高的收藏价值的,而在现在的世界上也只有四件,并且两件是不带年号的,所以别提这样的明代五十两银锭收藏价值的高昂程度了。在拍卖的时候更是引来无数人的哄抢,人们都希望自己也可以收藏到这样的银子,但是这样的银子收藏还是需要经济实力的。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来源爱藏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山东盐课王大全十两银锭

盐课在清代的赋税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清代山东的盐课,也称税课、引课, 主要是对盐业销售者的课税。《清盐法志》载: “清初废开中法, 佥商纳课行盐。东盐有引有票之分, 引课、票课区以别矣。后因发借运本而始有帑利, 因河南高堰各项要需而始有加价, 因筹备饷需而始有盐厘, 此其荦荦大者也。”

本品为山东盐课十两银锭,具体准确铸期不明,或咸丰或同治,都有可能。其上的“王大全”三字,乃银匠之名。山东五十两收藏有限公司刘振荣先生介绍,山东盐课的十两锭,今能见到的银匠名除王大全少见外,较多的有戳印李东裕、萧大成、李金成等。

其中,可见锭底蜂窝密布。同时,这些蜂窝深邃,其蜂窝大小不等,然分布自然,形态各异,底有茎状分布。从而具原真银锭之态。蜂窝乃古银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特征,清代时期的银锭其蜂窝因为工艺改进虽然不如明、元、宋、唐锭那么大和多,然亦是密布满身,仅是蜂窝空洞通常小于更古之锭。这种蜂窝特征现代仿铸极难,容易区别。

根据已经出现的山东盐课银锭,其精确重量不等,约在320克至380克之间。而在清代,一两等于现在的克数并不像今天这样很标准化。有人用数个不同清代砝码分别称重平均,得出大约在36克左右,而又有书曰,故宫有一套砝码,平均一两相当于现在的35.05

克。总之理论标称值究竟多少,并无精确定论,也就是个大概。是故,其银锭因为乃浇铸之物,和钱币一样,出炉来的重量往往都有点差距,其十两的克数在320克至380克左右,皆属正常。

山东盐课银锭,是山东地区的特产,中国元宝专家刘振荣先生说。其标明盐课和铸者名字,尽管当时铸量不小,然而流入民间并遗存下来的已经不多,极具收藏价值。这个“山东盐课王大全”十两银锭,字口深峻,字迹清晰,是一件难得的精品。清代的财税制度中银两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此银锭即为见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