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山东盐课王大全十两银锭

合集下载

古币五十珍

古币五十珍

古币五十大珍中国钱币文化博大精深,品种浩繁,本人参考资料整理,抄袭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不吝赐教。

1 桥足半釿布:战国时期铸币。

系从空首布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釿‖字而得名。

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地区。

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圆肩(或平肩)、圆裆、方足。

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

除此之外,当时楚国地区也曾铸行过钱文分别是―殊布当釿‖和―四布当釿‖的长足釿布。

2 三孔布:圆足布之一种。

因其首部和两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

这种布币发现极少,所见面文有二十余种,背文纪值,分―两‖和―十二朱‖等。

3 博山刀:齐明刀之一种。

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齐襄王五年(前284-前279),燕国攻占齐大片领土时铸。

清代嘉庆年间山东省博山香峪村出土,字样特殊,习称―博山刀‖,传世极少。

背面铸有三字或四字,一般开头两字都是―莒冶‖。

1979年,山东莒县故城遗址曾出土有这种刀币的钱范。

4 晋阳匕:即圆首刀,战国时期铸币,又称直刀、赵刀。

形体轻薄,钱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白化‖、―王化‖、―城‖等十几种,多出于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

―成白‖又释作―成帛‖,河北灵寿战国中山故都城址曾出土这种刀币的钱范,可证其铸地。

5 齐六字刀:齐刀,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齐返邦长大化‖、―齐大化‖、―齐之大化‖、―即墨之大化‖、―即墨大化‖、―安阳之大化‖等刀币的总称。

除此之外,一般将―莒邦‖等残刀亦归入齐刀范围。

6 东周、西周(圜钱):又称―环钱‖,战国时铸币。

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8 壮泉四十:新莽钱,始建国二年(10)铸。

―六泉‖指规则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十布‖指小布一百、么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弟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

其中规则直一在始建国元年(9)已铸,大泉五十则在西汉居摄二年(7)已铸,始建国元年(9)又铸。

第9章 清前期的财政《中国财政史》PPT课件

第9章 清前期的财政《中国财政史》PPT课件

(二)地丁银制度
1.地丁银制度的实施与内容
• 地丁银制度的具体办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每一两田赋银(地 税)摊入一定数额的丁银,即摊丁入地,另一种是按每一亩田摊 入一定数额的丁银,也叫摊丁入亩。各地所摊的标准不同,与各 地的经济条件、历史因素有关,北方摊入的丁银标准重于南方。
• 地丁银制度是明代一条鞭法的继续与发展,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赋 役改革的完成。二者的共同点是将丁银(丁役)并入地税(田赋), 不同的是,地丁银制度较一条鞭法实行的范围更大,推行到全国。 再者,地丁银制度在赋役合一程度上,较一条鞭法更彻底。
五、漕运管理
清前期,漕运制度包括河运与海运两类。清前期,绝大部分时间实 行河运,只有在黄河泛滥,致使运河淤塞,河运难行时,才有海运。
• 河运之制沿袭明朝旧制,用屯丁长运。漕运的方式同明朝一样,有 正兑、改兑、改征、折征四种主要形式。
(一)田制
1.民田 • 属于民有田地,根据占有方式又分为民赋田、更名田、退圈地、归并卫所地、
灶地、恩赏地、官折田地。
2.官田 • 归清政府所有的土地。
3.屯田 • 屯田为赡军地,本为官田,由士兵、商人屯垦,以济军粮,清初屯田沿明制。
4.营田水利 • 营田是屯田的一种,即在适宜种水稻之地,开垦荒地,兴建水田。
• 贡茶系皇室用茶,每年一百余篓,由办引委员于所收茶引 买价内办解。
三、矿税
清初,鉴于明代竞言矿利、矿监四出、暴敛病民的教训,不再用宦 官管理矿政,而是由民自采,输税于官。
采矿的经营方式各地不尽相同,大多采取较为宽松的制度。 由于在采矿问题上,时禁时开,矿税的征收,在不同时间、不同地
方也轻重不同。
二、赋役册籍及征解方法
清前期的赋役册籍,时有变化,种类较多。丈量册、黄册、赤历册、 会计册。

山东导游基础知识第4章山东民俗风情

山东导游基础知识第4章山东民俗风情

[单选题]1.()又称化装扬琴、琴(江南博哥)戏,是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

A.渔鼓戏B.吕剧C(江南博哥).坠剧D.蓝关戏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

吕剧起源于山东北部的黄河三角洲,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演变而来,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

[单选题]2.下列剧目属于山东梆子的有()。

A.《小姑贤》B.《孙安动本》C.《两狼山》D.《王三姐思夫》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山东梆子又称“高调梆子”,唱腔高亢激越,慷慨悲壮。

其代表性剧目有《两狼山》《墙头记》《程咬金招亲》等。

[单选题]3.早在()时期,山东已经出现了用盐调味。

A.夏B.商C.西周D.东周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鲁菜的发展与中国的宫廷御膳同时萌芽于夏商时期,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

《尚书?禹贡》中载有“青州贡盐”,说明至少在夏代,山东已经出现了用盐调味。

[单选题]4.下列不属于淄博名优特产的是()。

A.博山酥锅B.博山豆腐箱C.大泽山葡萄D.周村烧饼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A项,博山酥锅是淄博博山地区的汉族传统名吃;B项,博山豆腐箱是淄博的汉族传统名菜;C项,大泽山葡萄是青岛平度市大泽山镇的著名特产;D项,周村烧饼是淄博市周村区的著名传统美食。

[单选题]5.郎咸芬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

A.吕剧B.山东梆子C.五音戏D.柳子戏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郎咸芬,女,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山东省吕剧院名誉院长。

郎咸芬的表演朴实稳健,大气丰厚,唱腔委婉深沉,注重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山东吕剧的代表人物。

[单选题]6.下列属于弦索系统剧种的有()。

A.五音戏B.山东梆子C.蓝关戏D.柳子戏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柳子戏属于弦索系统剧种,是目前流行的中国戏曲古老声腔之一,已有500多年历史,现挖掘出的传统剧目近200出。

传统剧目有《孙安动本》《玩会跳船》《张飞闯辕门》等,现代戏有《江姐》《三回船》等。

山东文献集成

山东文献集成

山东文献集成第一辑前言一个文化大省,要有标志性人物,山东省因为有孔子、孟子、管子、墨子、孙武、孙膑这样一些誉满中外的文化名人,因而被公认为文化大省。

但是,一个文化大省还必须有标志性的文献。

以省级地方文献丛编为例,清代道光至同治年间广东的伍元薇、伍崇曜编刻《岭南遗书》、光绪年间定州王灏编刻《畿辅丛书》、民国年间山西省文献委员会排印《山右丛书初编》、金毓黻编印《辽海丛书》、张鹏一编印《关陇丛书》、安徽丛书编审委员会影印《安徽丛书》、卢靖编刻《湖北先正遗书》、孙文昱编印《湖南丛书》、胡思敬编刻《豫章丛书》、广东丛书编印委员会编印《广东丛书》、琼州海南书局排印《海南丛书》、贵阳任何澄等编印《黔南丛书》、云南丛书处赵藩等编刻《云南丛书》等等,都是一省文化之标志。

下至地区一级文献丛书,也不乏闻名于世的,其典型事例为民国年间上海暨南大学校长张寿镛个人出资编刻的宁波地方文献丛书《四明丛书》,久已被学术界视为善本。

其馀如丁丙编刻《武林先哲遗书》、盛宣怀编刻《常州先哲遗书》等都享有盛名。

可是,山东作为一个文化大省从没有像其他几个省份那样,编印出足以标志山东文化的“山东丛书”,这是一个重大遗憾,也是我们当代山东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根据山东大学教授王绍曾先生主编的《山东文献书目》、沙嘉孙先生编著的《山东文献书目续编》,从先秦到近代,山东历史上产生的著述在一万种以上,数量庞大,在此基础上选编一部超过其他各省的山东地方文献丛书,是具备优越条件的。

作为山东省第一学府素以文史研究闻名于世的山东大学,理应承担起这一重任。

二○○五年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王学典院长、杜泽逊教授提出编纂《山东文献集成》的计划,经山东大学领导上报山东省人民政府,由韩寓群省长特批立项,成为山东省政府重大文化工程。

二○○五年底开始筹备,二○○六年初正式启动。

《山东文献集成》由韩寓群省长任主编,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朱正昌、校长展涛等任副主编。

编纂处设在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王学典任编纂处主任,杜泽逊任副主任。

从解州“发官盐票”看清代河东盐业

从解州“发官盐票”看清代河东盐业

“民以食为天”,盐作为百味之首,从古至今一直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而“盐课”历朝历代作为朝廷非常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官府对盐的控制和管理也较为严格。

河东是北方重要的产盐区,主要依靠天然的“解州盐池”进行食盐生产,其所产之盐称“解盐”或“河东盐”,在明清时期按规定销往山西、河南、陕西三地。

晋商博物院现珍藏有清光绪四年(1878年)山西解州官盐局印发填写的“发官盐票”一张,它详细记载了清朝末年官盐运送的相关信息,真实反映了当时河东地区的官盐管理与运销的历史。

该“发官盐票”为统一印制,使用时在相应位置用笔填写官盐局名称、发盐地、运抵地、雇佣脚户姓名、运盐数量、预付款、尾款、运输费用、起运时间及限期等关键内容,字体为行书,运抵商铺“高记杂货铺”由印章盖注,内容非常丰富。

“发官盐票”内容如下图所示,该“发官盐票”呈方形,尺寸为31cm×31cm,纸质偏薄泛黄,左侧虽有部分水渍痕迹,却不影响纸面字迹辨认,整体保存完好。

原文如下:解州官盐局今僱到安邑县万荣村脚户姜光明等小车六辆装载官盐送至襄陵县高记杂货铺。

本店交卸如有掺沙和水等弊送官究治,如有短少盐斤照原发秤,每斤按一百一十五赔补须至发票者。

计开襄字一百四十六号寿福林装盐五百斤,姜凤支装盐六百斤,王从解州﹃发官盐票﹄看清代河东盐业◇武彦敏德顺装盐五百斤,共装净盐一千六百斤。

装盐每佰斤该脚钱一千文,共该脚钱一十六千文。

现付钱八千四百文,下歉钱七千六百文。

限六日到,毋得违期。

光绪四年七月十八日发。

“盐票”是运销官盐的执照。

《清朝续文献通考·征榷·盐法》中记载:清朝规定,由户部颁发的为盐引,由地方盐政机关填发的为盐票。

内容开头即点明该盐票为山西解州官盐局发放。

另外,运费、运盐期限、运送数量等信息一应俱全,说明它不仅是脚户运送官盐的通行证书,更是行盐的契约合同。

清同治《钦定户部则例》卷二十六《盐法二上》记载,“河东池盐运商掣盐,由东中西三禁门而出……其车夫驴夫所执小票注明给发日期,按道路远近定限期之多寡。

211093962_盐城大丰区盐业遗址调查

211093962_盐城大丰区盐业遗址调查

文 图/苏楠 史为征 季洪明盐城因盐而得名,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始建盐渎县,东晋义熙九年(413年) 因“环城皆盐场”更名盐城。

盐城市区东南的大丰区地处苏北淮海冲积平原,东临黄海,拥有得天独厚的海盐生产环境,制盐历史悠久。

据文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沿海先民已在此煮海为盐。

西汉吴王刘濞注重煎盐之利,设置运盐河道,广招天下流民前来制盐。

唐、宋时期,大丰盐区分属海陵监与盐城监,受官方把控,盐场众多。

元代两淮地区共设29场,大丰境内有5场。

明清时期,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盐业管理日渐规范,大丰盐区步入鼎盛,在两淮乃至全国盐区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0年以来,随着重庆忠县中坝遗址、山东寿光双王城遗址考古工作的进行,川渝、鲁北两区域的盐业考古研究蓬勃发展,推动了中国盐业考古工作。

大丰盐区拥有悠久的制盐历史,更是唐以来全国最重要的盐区之一,之前已有不少基于文献材料的历史学与社会学研究。

20世纪90年代开始,受地方志盐城大丰区盐业遗址调查明嘉靖年间两淮盐场总图文献记载历史沿革与场域分布“煮海之利,重于东南,两淮为最”,大丰更是两淮盐区的重心之一。

大丰产盐历史悠久,历汉、唐、宋、元、明、清两千多年,其产出的大量海盐以及巨额盐赋为历代政权的财政收入做出重要贡献。

唐、宋时期,大丰分属海陵监与盐城监,受官方把控,盐场众多。

元代两淮地区共设29场,大丰境内有丁溪、小海、草堰、白驹、刘庄5场。

明代沿袭元制,虽仍置上述5场,但生产规模骤增,万历四十五年(1617)由《两淮盐法志》中盐场图可知,明清时期范公堤沿线盐场密布,为适应海盐运输、集散的特点,盐场一般置于串场河两岸,盐课司、督查院等盐务机构主要位于范公堤以西、串场河以东的中间区域。

盐场东至黄海为荡地,有灶河连通盐场,西边有运盐河连通串场河。

此外,清代灶房、亭场、草荡等制盐单位较明代有明显增加。

与盐业相关的地名大丰现存的许多地名与盐业生产有关。

草堰镇因草堰场而得名,镇内有因盐业生产得名的村庄草堰、双垛、丁溪等。

金银锭收藏之金代银铤

金银锭收藏之金代银铤

金银锭收藏之金代银铤由于白银的使用范围日趋扩大,金代政府在征收秋税和盐税及其他时都将白银作为重要的交易媒介。

金代银铤的形制采用与宋代相同的束腰形。

重量为五十两,有民间铸造和官府铸造之分。

民间铸造的银铤铭文比较简单,通常钤有重量、行人、称子的名字。

官铸银铤的铭文相对比较复杂,在银铤上往往表明用途、重量、铸造工匠和保铺、引领及校验者的姓名。

因为金代是沿用宋代的用银制度,应征的金银匠需要有金银行的引领、行人、铺户作担保,以防作弊并负责赔偿。

因此,正确解读银铤铭文对鉴别银铤真伪尤为重要。

另外,金代银铤上常带有金代特色的民族文字和画押戳记。

金代银铤出土不少,在陕西、内蒙古、河北、北京、黑龙江、山东等地均有出土,较有代表性的是1974年12月在陕西临潼出土的31件,根据铭文主要有两类:网络配图金代“河中税局四十九两六钱”五十两银铤(1)秋税银铤,纪年为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

金代田税制度有女真户与汉户的区别,女真户所纳税名为“牛具税”,或称“牛头税”,是以丁口牛力多寡为征税依据的,带有畜牧民族的习俗,而汉户所纳的田税为夏、秋税,源于唐代的两税法。

据《金史·食货志二》记载:“今南路当输秋税百四十余万石、草四百五十余万束。

”这证明金代夏、秋两税应该是实物田税,金代秋税银铤的发现说明金代也有将粮草折纳为钱或折纳为银的做法。

这多半是官府为转运方便将实物兑换成轻便之物的缘故。

这4件银铤的铭文、戳记叠压,说明凿刻与打印的时间有先有后,同时还说明:秋税银铤不是专门铸造的,只是在原有的银铤上錾刻秋税的字样。

这似乎告诉我们金代用银依然是以兑换为主。

网络配图金代“明昌三年盐税”五十两银铤(2)盐税银铤,这些盐税银铤是明昌元年到泰和七年(1190-1207)的税银。

铤上錾有解盐使司或分治使司等官职名,同时还有盐司官员的结衔署名,可见是解盐税银。

“解盐”是指山西解州解县、安邑两池所产之盐,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5)以后,金政府“置山东、沧、宝坻、莒、解、北京、西京七盐司”。

明清时期的山东盐业生产状况

明清时期的山东盐业生产状况

明清时期的山东盐业生产状况明清时期,山东盐业生产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生产规模,在沿海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论述了明代和清代山东盐业的基本情况,希望有助于盐业史以及山东地方史的研究。

一、明代的山东盐业明代,制盐行业由户部掌管。

当时,全国共设有两淮、两浙、长芦、山东、福建、河东六个都转运盐使司,盐使司下设有分司,分司下设若干盐场。

山东盐业的生产与管理也按照这个结构运行。

《明史》卷八十《食货志四》记载:“山东所辖分司二,曰胶莱,曰滨乐;批验所一,曰泺口;盐场十九,各盐课司一。

”山东各盐场在官方督导下从事盐业生产,产量基本保持稳定。

《明太祖实录》卷四十七洪武二年十一月己丑条记载:“设山东都转运盐使司,岁办大引盐一十四万二千五引有奇。

”这是指明初山东的盐产情况。

当时每引合400斤。

进入弘治时期,改行小引,每引合200斤,但总产量未变。

万历时期,据《山东盐法志》卷末《附编》记载,山东盐场引盐数额仍然保持在十五万左右,与明初相差不多。

明朝政府在山东海盐产地设有19个盐场,维持着元代盐场建置的基本格局。

这19个盐场是:信阳、涛雒、石河、行村、登宁、西由、海沧、王家岗、官台、固堤、高家港、新镇、宁海、丰国、永阜、利国、丰民、富国、永利。

在山东各盐场中,从事盐业生产的劳动力比较充足,形成了引人注目的产业群体。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一八八卷引明人章潢《图书编》就说:“登莱濒海多盐徒”。

盐民灶户主要聚集在各个盐场周围。

顾炎武《肇域志·山东五》诸城条记载:“信阳镇依山负海,设有巡检司、盐课司。

灶户多居之,煮盐捕鱼为生。

”在明初时,山东沿海地区已拥有较多的灶丁数额。

《明太祖实录》卷一三○洪武十三年四月庚辰条曾记载:“山东都转运盐使司奏:所辖一十九场,灶夫二万三千二百六十四丁。

”众多劳动力的参与,使得山东沿海各盐场均保持着有效的生产能力。

制盐业在当时的山东沿海地区属于支柱产业,尤其在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滨州河海区域,盐业更是其重要的经济收入。

齐文化博物馆的宝物介绍

齐文化博物馆的宝物介绍

齐文化博物馆的宝物介绍
齐文化博物馆是一座位于山东济南的博物馆,展示了齐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价值。

在博物馆的展览中,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这些宝物不仅代表着齐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一件重要的宝物便是《齐宣王卤簿》。

这是一本保存完好的古代文献,记录了齐国在公元前5世纪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情况。

这个时期正是齐国的鼎盛时期,这本文献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解齐国历史的珍贵资料。

除了文献,齐文化博物馆还收藏了许多青铜器。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齐侯盘》。

这个青铜器直径达78厘米,重达200多公斤,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商代青铜器之一。

它的造型富有浓厚的齐文化特色,是齐国青铜文化的代表之一。

此外,博物馆还展出了大量的陶器、玉器、瓷器和书画等艺术品。

其中最著名的陶器是《莒国大墓》出土的大型陶俑。

这些陶俑高约1.5米,身着华丽的服装,手持各种器物,生动地展示了古代齐国人民的生活和文化。

总的来说,齐文化博物馆的宝物丰富多彩,令人叹为观止。

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保护。

- 1 -。

第十章 清朝后期的金融

第十章 清朝后期的金融
浙江慈溪发 现一批清代
当票
四、外国银行的设立及其活动
1、中外贸易的发展是外商新式银行进入中国 的市场条件。
2、英法两国商人率先将新式银行业植入中国。 (1)英商率先在华设立新式银行的两个原因 。 ◆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利益冲突促使英国产
业资本要求建立自己的海外金融机构。
◆英国改革垄断海外贸易金融的管理体制为英 商在华设立银行提供了制度便利。
货币铸造工艺从传统的手工翻砂铸造进入了先进的
机器化生产的新阶段。 3、铜元的历史一直延续到1936年。
李 鸿 章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900 年),铜元首次 在广东试铸成功。铜元每枚重2钱。这是最 初的铜元。
三、清朝中后期(1840年后)的货币流 通问题:
1、咸丰时期货币的财政性发行引发了严重的 通货膨胀。
(1)限制商业发展。
(2)为官商勾结,上下其手, 敲诈盘剥百姓商人提供了制度 条件。
(3)为货币兑换业的发达提供 了制度环境。
3、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期间开始在广东 自铸银元。
(1) 1889年清政府准许两广总督 张之洞设厂铸造中国首批银元“光 绪元宝”,1890年开始在市场流 通
张之洞(左)与光绪皇帝(右)
【乾隆通宝】
正面图案:乾隆通 宝 背面图案: 直 径:25mm 发行时间:公元 1736年
【嘉庆通宝】
正面图案:嘉庆通 宝 背面图案: 直 径:25mm 发行时间:公元 1796-1820年
【道光通宝】
正面图案:道光 通宝 背面图案: 直 径:28mm 发行时间:公元 1821-1850年
【咸丰重宝】
洪武天下太平背午人存日月明圣旨, 浙江金钱会铸,1861年铸造
第二节 清后期的信用
一、钱庄的发展与演变

盐池记忆(连载)

盐池记忆(连载)

前 言这段回忆是我从事潞盐坐运两商经历的一些情况。

我在民国11年(1922年)进入长治天顺恒官运总局,也就是天顺恒东盐号当营业员代管现金,后至财务课(科)财务总监。

民国19年(1930年),解池东三铺张敦敬盐厂就归并了东盐号,内记号是义和恒。

我先是担任管账,后做到了大掌柜,全面负责经营。

1949年张敦敬私人盐厂移交国营,我于1966年退休。

当年张敦敬在陕西潼关南街开设盐店义和祥,推销张敦敬本厂自产盐,并参加豫岸运发河南会兴镇推销。

盐池印象形势河东盐池分跨解、安之间,是一个长六十华里、阔十华里的天然湖,又名黑水壕。

整体走势是东高于西,南低于北。

南盐池记忆(连载)◇ 武秀升/口述 武安亭/整理笔者按:运城因盐而立、因盐而兴、因盐而富、因盐而名。

武秀升(1903-1996),运城市安邑人,在盐池公私合营前,他曾长期从事潞盐坐运两商,从相公娃熬成了大掌柜,由练习生做到了总经理。

耄耋之年,他不忍终生留下憾事,对这段经历做了详尽的回忆,为后世留下了这一研究盐池文化珍贵的文稿。

本文通过对盐池印象、盐政置治、盐商组织、盐厂管理、运商经营、张敦敬记的讲述,以一幅美丽的清明制盐图展现给读者。

依中条山麓,北靠铁砂山背。

该池起源是由解州西贾凹等六小池逐渐向东发展而来的,是古老的盐池。

功用周朝,中央政权已出现盐官。

到汉唐,盐池已发展成为可观的聚宝盆了。

皇朝税收就有“天下之赋,盐举其半”之说。

历代皇朝不得不重视。

所以周代穆王、唐代太宗都亲临过河东盐池。

由此可见,历朝统治者都将河东盐池看成取之不尽的财富。

体制在早期,河东地方是盐民服役制,有组织领导的。

每到春季便率领盐民进入盐池。

进行浇晒也是有任务的,每名盐民完成若干蓆,待秋后完毕各自归家,当时这种形式是公产公销。

而后服役盐民,有权势的人家雇佣代役。

再后改为雇佣制,形成了民产民销。

官方稽征税收,私人生产推销,管理走向完善。

卫护盐池的日渐扩大和兴盛,使走私盐日甚一日,朝廷不得不进行设防。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简介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简介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简介
第一名:金代“大定通宝”
金代大定通(公元1161—1259年),是金代的货币。

大定通(1161—1259年)是金章宗在位时的年号,时间长达九年之久,其意义相当于北宋的“太平兴国”。

该通宝铸造精良,在当
时流通甚广,具有很高的价值。

第二名:汉代陶俑
汉代陶俑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绘画作品。

它们表现了汉代人民的生产、生活情景,不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而且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第三名:西周“大盂鼎”
西周大盂鼎(1028—1049),又称大克鼎、毛公鼎。

西周
宣王时期(公元前822—前805年)制作。

高32.5厘米,重138.8公斤,器型规整、做工精细。

整体纹饰以龙为主,辅以凤、虎、夔纹等纹饰。

鼎内底铸有铭文11行314字:“大克鼎”为
周宣王时期之物。

汉代铁器是中国古代最早发明和使用的金属工具,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伟大智慧和高超的技艺。

—— 1 —1 —。

四摊丁入亩和五改土归流知识分享

四摊丁入亩和五改土归流知识分享
❖ 切实保证了政府财政收。收获了民心。
五、改土归流
1、土司制度
❖ 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元朝以来, 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和四川 等省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采取利用当地 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或土官,管理当地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事务的制 度。土司土官职位世袭,世代占有土地、 征税,对当地土民由生杀予夺的大权。有 很大的自治权力。
(3)军事上解除土司的武装和收缴土司的武器,以 防止地方人民反抗加强对地方的直接军事控制。
3、改土归流的意义
❖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革除了一些旧制陋规。
❖ 促进了原土司地区社会经济的பைடு நூலகம்展。
❖ 促进了土司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
评价:改流是土司统治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政 治制度的一次大变革。巩固了中央王朝对 各民族地区的统治,也使多民族统一国家 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促进了改流地区各民 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 康熙五十五年(1716),首先在广东实行摊丁 入亩,每地银一两摊丁银一钱六厘四毫。
❖ 雍正二年,直隶巡抚李维钧在直隶省实行, 标志摊丁入亩制度正式施行。
❖ 至雍正七年(1729),基本上普及到全国的绝 大部分省区。
❖ 匠班银、盐钞银、渔课钞等赋役也合并到田 赋中征收。
地丁银成为国家主要的财政收入。
❖ 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在推动南方各民族社会 经济发展中起过一定的作用。到明清时代, 它的落后性和腐朽性开始暴露出来。
A、与中央政权矛盾加深。 政治:职位世袭; 经济:时代占有土地, 征税;法律:独立的司法权。
土司成为实际上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
B、社会不稳定。 为了争夺土地和人畜,土司之间互相厮杀, 经年不解,世代为仇。
❖ 两税法:780年,唐后期,杨炎提出两税法。 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把赋税划分为地税和 户税,一年分夏、秋两季征税。

清代银锭的鉴定方法

清代银锭的鉴定方法

清代银锭的鉴定方法一、观察银锭子的字面清代银锭上的字面通常有规范的形制,字体书写工整、美观。

真品银锭的字面细节处理得当,字迹清晰,字母和数字的间距均匀。

伪造的银锭字面往往模糊不清,字母和数字的间距不均,或者字体过于规整,缺乏真品的自然感。

二、观察银锭子的造型清代银锭的造型具有独特的特点,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的银锭造型都有所不同。

真品银锭的造型比例协调,边缘光滑,花纹清晰。

伪造的银锭往往造型失真,比例失调,边缘粗糙,花纹模糊。

三、检查银锭子的成色银的成色是鉴定银锭真伪的关键因素。

真品银锭的成色纯正,质地细腻,表面光洁。

而伪造的银锭成色往往偏黄或者偏红,质地粗糙,表面有麻点。

对于高仿银锭,可以使用硝酸棉球进行擦拭,观察是否有变化来鉴别其真伪。

四、检查银锭子的重量清代银锭的重量有一定的标准,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的银锭重量可能略有差异。

真品银锭的重量均匀,手感沉甸甸的。

伪造的银锭往往重量不均,手感轻飘。

在鉴定时可以使用精密天平进行称重,以确定银锭的真实重量。

五、注意银锭子的氧化情况银容易氧化,因此银锭的表面往往会形成一层氧化膜。

真品银锭的氧化膜均匀自然,颜色深浅适中。

而伪造的银锭表面往往没有氧化膜或者氧化膜不自然,颜色过于鲜艳或者过于暗淡。

在鉴定时要注意观察银锭表面的氧化情况,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总之,鉴定清代银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字面、造型、成色、重量和氧化情况等。

只有在全面分析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判断银锭的真伪。

同时,对于有疑问的银锭,建议寻求专业鉴定机构的帮助以确保准确性和安全性。

清朝 银两规格

清朝 银两规格

清朝银两规格
清朝时期,银两是重要的货币形式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

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清朝银两的规格可能有所不同。

清朝时期的银两主要有两种类型:丝绸银和机制银。

●丝绸银:
1.丁若银(Ding Ruoyin):丁若银是清朝初年流通的银币,因正面图案中的“丁若”而得名。

重量一般为一两(等于37.8克)。

2.蟠龙丁若银(Panlong Ding Ruoyin):这是清朝初期的一种银币,正面有蟠龙图案,因此得名。

其规格和丁若银相似,也为一两。

3.戴麟花明制机银(Dailinhuamingzhi Machine-made Silver):这是清朝中期机制银币,正面图案有戴麟花纹,规格一般为一两。

●机制银:
1.大清银币(Da Qing Yinyin):在清朝末期,由清政府制造的大清银币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丝绸银,规格有一两、五两、十两等不同面值。

2.光绪元宝银币(Guangxu Yuanbao Yinyin):在清朝光绪年间,推出了光绪元宝银币,规格有一两、五两、十两等。

以上是清朝时期一些代表性的银两规格,实际上,由于时代漫长,各地方铸造的银两种类繁多,规格多有不同。

不同的银两在市场上的流通,也受到地区、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各时期银锭铭文特征之欧阳术创编

各时期银锭铭文特征之欧阳术创编

各时期银锭铭文特征收藏银锭,我们不仅要知晓它的形制是怎么样发展演变的,还要研究和认识、了解银锭上的文字,即铭文。

怎么样了解银锭上的铭文,首先要知道银锭铭文是怎么形成的,其次是要弄清楚银锭文字是怎么样排列的,三是要了解银锭铭文的内容,它讲了些什么。

对于银锭铭文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对银锭的鉴藏。

在我国,使用白银的历史是很悠久的。

在先秦时期的楚国铸造的银块上,就钤印有文字“郢称”,可以说这是我国到目前为止知道的最早的银块文字了。

楚国银块上所钤印的郢称,排列的方式是一个紧挨着一个。

印上的郢称两字自右往左读,文字书体接近大篆,具有楚国文字风格特征。

西汉初,曾使用钤印“郢称”的金块。

“郢称”两字属小篆体,显得圆润。

虽然战国时期楚国使用过“郢称”银块,但是,它毕竟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银锭”,它刁;具有一定的形态。

对于今天来说,能够见到实物的最早银锭,可能是唐代的银锭了。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唐代银锭上的铭文,就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它上面的字并不像宋元时期在浇铸冷却过程中錾刻上去的,就像同时代的唐代金银器器皿上的文字一样,是用锐的金属工具在浇铸完全的冷却。

后“写”上去的。

所以,它的文字带有书写的笔意,点画之间的粗细比较匀称,每个字之间的距离几乎等同。

银饼上的文字虽然保留了錾钊的痕迹,但是,依然让人感觉到它好像是刻写上去的,氵存安县开元十九年(731年)的庸调银饼上的文字就是这样。

而怀集县开元十年(722年)的庸调银饼,则更多地保留了錾刻的特征。

唐代银锭上的文字,都是阴文。

唐代船形银锭上的文字,就考古发现的来看,只有非常简单的“田”字,有阴文和阳文之分,说明船形银锭上的文字有的是錾刻的,有的却是在制范时就刻上去,然后浇铸成型的。

唐代文字比较多的是体现在银铤和银饼之上。

从铭文内容上分,有贡银、进奉银和税银三种。

进奉银作银铤状,正面一般刻进奉者的官职和姓名,背面则刻银铤的来源和纪年,比如1957年1月,陕西西安大明宫遗址出土的一件杨国忠进奉银铤上的铭文:正面:专知诸道铸钱使兵部侍郎兼御史中丞臣杨国忠进背面:中散大夫使持节信安郡诸军事检校信安郡太守上柱国尉迟岩信安郡专知山官丞议郎行录事参军智庭上天宝十载正月日税山银一铤五十两正银铤正面的铭文格式是:进奉者官职+进奉者姓名;背面格式是:上交者官职和姓名,纪年+税种+银铤重量。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卷)(附答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卷)(附答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卷)(时间:75分钟 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表所述现象,能够表明清朝中期( ) 时间现象 嘉庆二年(1797年)靠捐纳来弥补财政,官场上充斥着以钱买官之人,仕途拥塞不堪 嘉庆十四年(1809年)清廷健锐营、火器营进行考核,27 000名士兵中,被列为头等的仅有60名 嘉庆十八年(1813年) 京畿和直隶、河南、山东三省交界地区爆发了天理教起义C .阶级矛盾的激化D .中央集权的削弱 2.明代中后期的小说《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施复夫妇是苏州织绸的小户人家,不到十年,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又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

这反映此时期出现了( )A .官营手工业B .私营手工业C .家庭手工业D .资本主义萌芽3.明代传奇作品中的许多商人既生财有道又知书达理。

他们一方面从事赚钱的行当,一方面又将自己的行为严格限定在儒学规定的范围之内。

这种创作表明( )A .传统的义利观影响深远B .程朱理学束缚了文学思想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D .商人社会地位有极大提升4.明武宗时,杨廷和曾到某机构任职。

该机构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据此判断,杨廷和所任职位应是( )A.御史大夫B.尚书C.宰相D.内阁大学士5.下图所示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B.戚继光抗倭C.郑成功收复台湾D.左宗棠收复新疆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6.清末御史张瑞荫认为:“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

”这说明()A.军机处成为清朝最有权力的机构B.军机处成为强化君主专制的工具C.张瑞荫反对军机处的设置D.军机处的运行会阻碍立宪运动7.文字狱自古就有,但在清朝登峰造极,成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恐怖制度,而康雍乾时期尤为恶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山东盐课王大全十两银锭
盐课在清代的赋税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清代山东的盐课,也称税课、引课, 主要是对盐业销售者的课税。

《清盐法志》载: “清初废开中法, 佥商纳课行盐。

东盐有引有票之分, 引课、票课区以别矣。

后因发借运本而始有帑利, 因河南高堰各项要需而始有加价, 因筹备饷需而始有盐厘, 此其荦荦大者也。


本品为山东盐课十两银锭,具体准确铸期不明,或咸丰或同治,都有可能。

其上的“王大全”三字,乃银匠之名。

山东五十两收藏有限公司刘振荣先生介绍,山东盐课的十两锭,今能见到的银匠名除王大全少见外,较多的有戳印李东裕、萧大成、李金成等。

其中,可见锭底蜂窝密布。

同时,这些蜂窝深邃,其蜂窝大小不等,然分布自然,形态各异,底有茎状分布。

从而具原真银锭之态。

蜂窝乃古银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特征,清代时期的银锭其蜂窝因为工艺改进虽然不如明、元、宋、唐锭那么大和多,然亦是密布满身,仅是蜂窝空洞通常小于更古之锭。

这种蜂窝特征现代仿铸极难,容易区别。

根据已经出现的山东盐课银锭,其精确重量不等,约在320克至380克之间。

而在清代,一两等于现在的克数并不像今天这样很标准化。

有人用数个不同清代砝码分别称重平均,得出大约在36克左右,而又有书曰,故宫有一套砝码,平均一两相当于现在的35.05
克。

总之理论标称值究竟多少,并无精确定论,也就是个大概。

是故,其银锭因为乃浇铸之物,和钱币一样,出炉来的重量往往都有点差距,其十两的克数在320克至380克左右,皆属正常。

山东盐课银锭,是山东地区的特产,中国元宝专家刘振荣先生说。

其标明盐课和铸者名字,尽管当时铸量不小,然而流入民间并遗存下来的已经不多,极具收藏价值。

这个“山东盐课王大全”十两银锭,字口深峻,字迹清晰,是一件难得的精品。

清代的财税制度中银两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此银锭即为见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