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及解决方法(2021)

合集下载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保护措施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保护措施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保护措施摘要:在锂离子电池中,存在着最普遍的安全问题。

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

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锂离子电池安全防护的一些方法,其中包括了国内外关于锂离子电池的内部防护和外部防护措施的研究与探讨。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不可燃电解质、阻燃添加剂、隔膜、正极材料、限流设备、电池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工作原理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安全性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保护措施在众多新能源中,以高电压、高比容量、长循环寿命、无环境污染等优异的特性的锂离子电池深受当今社会的青睐,至今已经取代了传统的3C型二次电池,逐渐成了电力行业的主流。

但近年来,由于使用锂离子电池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其发展。

锂离子电池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危险,是因为它的内部放热反应不受控制,这主要是因为:(1)某些不符合标准的运行方式,比如在锂离子电池过度充电时,正极材料中会出现脱锂的反应,使得结构破碎,电解液也被氧化,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热能。

(2)在长期的循环中,锂离子电池的负极表面会产生锂枝晶,其中一些会剥落,成为"死锂",而另一些则会不断繁殖,最后会击穿金属薄膜,从而导致电池短路。

(3)强酸性电解质溶液,是由碳酸酯和羧酸酯所构成的强有机溶剂,在高热时会引起氧化分解,从而放出巨大的热能,引起电池的过热,但一旦没有及时排除,很易导致电池的过热,引起电池的自燃,乃至自爆。

为解决锂离子脱嵌电池的安全问题,本文浅析一下锂离子电池安全性保护措施。

一、从电极材料讨论锂离子电池安全性保护措施对电解质和膜片进行了修饰,对电极材料的改性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有的学者建议将磷基化合物嵌入到正极中而不是加入阻燃剂,而是采用预先埋入阻燃剂的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

之后,他们又将软水铝石作为阻燃剂嵌入到锂离子正极中,这两种阻燃剂均表现出优良的阻燃性,且不会使正电极的电化学性质有明显的下降。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诱发与扩展机理、建模与防控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诱发与扩展机理、建模与防控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诱发与扩展机理、建模与防控一、本文概述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和普及,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其核心动力源,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近年来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事件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深入探究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的诱发与扩展机理,建立准确的热失控模型,以及研发有效的防控措施,已成为当前新能源汽车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研究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的诱发与扩展机理,通过建立精确的热失控模型,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首先将对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简要介绍,然后重点分析热失控的诱发因素,包括电池内部短路、外部热冲击等。

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热失控的扩展过程,包括热失控的链式反应、热量传递与扩散等机制。

为了更好地理解热失控现象,本文将建立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热失控模型。

该模型将综合考虑电池内部化学反应、热传递、材料性能等因素,以揭示热失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影响因素。

通过模型验证和仿真分析,可以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有效的防控措施,旨在降低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的风险。

这些措施包括优化电池设计、提升电池材料性能、加强电池管理系统智能化等。

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有望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于提升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诱发机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热失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电池内部的多个物理和化学变化。

理解这些变化及其相互作用对于预防和控制热失控至关重要。

热失控的诱发机理主要包括电池内部短路、电池滥用、外部热源、材料老化和制造缺陷等。

电池内部短路:电池内部短路是热失控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之一。

这可能是由于电池内部隔膜的损坏、锂枝晶的生长或电池内部的金属杂质等原因导致的。

2021年锂离子电池的过充安全保护技术研究

2021年锂离子电池的过充安全保护技术研究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2021年锂离子电池的过充安全保护技术研究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2021年锂离子电池的过充安全保护技术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兼具高比能量和高比功率的显著优势,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动力电池体系。

目前制约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应用的最主要障碍是电池的安全性,即电池在过充,短路、冲压、穿刺、振动、高温热冲击等滥用条件下,极易发生爆炸或燃烧等不安全行为。

其中,过充电是引发锂离子电池不安全行为的最危险因素之一。

锂离子电池的过充不安全行为主要来致于其所采用的有机溶液电解质。

由于有机溶剂不能象水溶液电池体系中的水那样实现可逆的分解一复合,因此对过充极为敏感。

当电池处于过充状态时,阴极脱锂电位随过充程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超出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窗口后,有机电解质溶液在阴极表面发生不可逆的氧化分解,产生可燃性有机小分子气体并放出大量热,导致电池温度及内压的急剧上升,并引发一系列放热反应。

如当电池内部温度上升至120℃时,碳阳极表面钝化膜(即sEI膜)发生分解,失去钝化膜保护的高活性嵌锂碳电极与有机电解液之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和热量,促使内压和温度进一步上升;当温度上升至200—230℃左右时,高度脱锂的氧化物阴极材料(如钴酸锂)又会发生剧烈的析氧分解,并释放大量热。

短时间内电池内部大量的热积累最终导致电池热失控,引起爆炸和燃烧等不安全行为。

为保证锂离子电池的过充安全性,单只电池及电池组在实际应用中均需配置专用保护电路进行充电管理。

锂离子动力电池化成及使用中出现自燃的机理分析及其解决办法

锂离子动力电池化成及使用中出现自燃的机理分析及其解决办法

老化作用 ,使正负极短路 ;⑦容量不同电池混合使用 ,过放 电使容量 较小 电池反极 ,在正极上镀上锂形 成易燃易爆物质。
2 解决方法
相碳微珠 ( MB 、碳纤维(F和石墨() 成碳 负极 。这些物质在 MC ) C) c 等组 常 态下物理化 学性质也很稳 定 , 都含有还原性元素C, 充放电过 但 在 程 中温度升高则存在与正极 物质脱 出的氧气发生反应的可能性 。这也 是锂离子 电池发生燃烧的一大诱因。另外 ,一些碳 负极材料也可溶解 于 某些 电解 液中 ,其实质 是嵌入碳 负极 的锂 离子与有 机溶剂发生 反 应 ,如 锂离 子与 有机溶 剂P 的反应 ,反 应生 成热 且生 成易燃 气 体 C cH。因此 ,有机溶剂与碳负极不匹配可能使锂离子 电池化成时发生 2.
池出现 冒烟 、气胀 、 自 燃等 恶劣现 象出现的原 因, 出了具体 的预 防和改进措施 :通过机理型分析 出 提 现极 端情况 的原 因,消除人们对 锂 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 的疑虑 。 关 键 词 锂 离子 动 力 电池 化 成 自燃
锂 离子二次 电池由于其 高比能 量、平稳 的电压平 台、无记忆效
剂 中。聚丙烯物理 、化学性质要优 于聚乙烯 ,其熔点 高达 15 6 ℃,耐
磨耐腐 蚀性 好 。由以上 物理 、化学性质可知 ,锂离子 电池隔膜最有
现极端情况下 出现 的 自 燃现 象进行机理分析 。锂离子 电池所用材料 有数十种 ,其中正负极材料 、隔膜 、电解液等对电池性能影响较大 , 这其中化成对 电池性能影响尤其关键 ,本文系统介绍不同材料对 电池 化成过程中的影响,并着重 罗列所用材料的性能及其对电池化成过程
应 、长寿命及对环境友好而备受关注 ,2 世纪9 年代初 ,随着锂离 O 0 子 电池需求量的增大 , 锂离子 电池 的产能逐 渐提高 ,其中动力锂离子 电池近年来的发 展迅猛 ,伴随着技术 的进步 ,许多生产工艺中的细节 逐渐被越来越 多的研 究重视 “ 。本文 着重系统对锂离子动力 电池 的出

动力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动力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的产生 。 同时锰酸 锂 稳 固 的结 构 ,使 其氧 化 性能远 远低 于钻 酸 锂 ,分解 温 度超 过钴
酸 锂 1 O℃ ,即 使 由于 外 力 发 生 内部 短 0 路 ( 刺 ) 外部 短 路 、过 充 电时 ,也 完 针 、 全 能够 避 免 了 由于 析 出金 属 锂 引发 燃烧 、
过 。 磷 酸铁 锂 的可 逆 容 量 可 以达 到 10 6
mA /。 hg
锰酸锂和磷酸铁锂的比较 :就 目前的情
况看 ,锰酸 锂价 格较低 ,技 术较 成 熟 , 已有
磷酸铁锂对 电解液的氧化能力低 ,具有
更 好 的安全性 ,可 以用来做 更 大的 电池 。表 1为 常 用 正极 材 料 的差 热 扫描 分 析 ( C) DS 数据 ,总放热量 越 高 ,其 热稳定 性越 差 。从 表 1中 可 以 看 出 ,磷 酸 铁 锂表 现 出很 好 的 热稳 定性 ,这是 由其 结构 所决定 的 。在磷 酸
多余 的锂 离子 游离 到 负极 形成 枝 晶 。钴酸 锂材 料 的理 论 比能 量是 超 过 每 克 2 0mAh的 ,但 7
为保 证其 循环性 能 ,实 际使用 容量 只 有理 论容 量 的一半 。在使 用过 程 中 ,由于某 种原 因 ( 如 管理 系统 损坏 ) 导致 电池充 电电压过 高 ,正 而 极 中剩余 的一部 分锂就 会脱 出 ,经 电解 液 到 负 极表面 以金 属锂 的形 式沉 积形成 枝 晶。 枝 晶刺

Y£ 。 垒 L

自 奎一

为了保 障动力锂离子 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
电动汽 车 、 电动 自行车 用锂 离子 电池 的有 关标
准 中都 规定 了电池 安 全性能 的 条款 ,主 要测 试 项 目包括过放 电、过 充 电、短 路 、跌 落( 振动 冲

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控制策略及其试验验证

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控制策略及其试验验证

是 最 为理 想 的未来 交 通 工具 ,如混 合 动力车 (y r h bi d
e c i v h l,HE , 纯 电动 汽 车 (a eye cr l tc eie e r c V) bt r l tc t e i
vhce E 和 燃 料 电 池 汽 车 ( e clvhc ) e i ,B V) l f l e ei e。 u l l
Ab t a t W h te elhu inb t r a ne eE . V a dPH V ma kt e e d ni aey a dle s r c : eh rh tim. at yc ne trh V HE n E resd p n so ss ft, n I i O e l t h
o refr ti im inb t t siv hc lr p lain .o u i nlee ouino ei ih rc s fh r I fag ma hu at i e iua pi t s fc s go h v lt fh sg t o e so lema l o I t o ee n a c o n o f n p rn wa .nlr fh o iv lcrd 。 e ai lcrd , lcrlt, e aao n urn olco,h a t n u a y I mso ep steee t e n g t eee t e ee t ye s p rtr dc re I l trlei cso e l i o v o o a c e mp
锂 离子电池的比能量高 、寿命 长、比功率大 和成 本低 将逐步取代 目 的镍氢 电池 ,作为 电动车 的主要 前
储能 系统 。但 目前人们普 遍关注锂离子 电池 的安全性 ,
使 得锂离子 电池在 电动车上的应用受 到质疑。车载动 力电池 的安全性 问题是 电动车制造商最 关注 的,因为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目前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电池技术突破研究领域中,我国已经研究开发出质量较轻、寿命较长、安全性较高、成本较低的电池。

为有效应对安全问题,本文根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特点、安全问题发生规律等,完善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防控机制,从而有效保障电池使用和运行的安全性。

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问题分析1.1生产环节引发的安全问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环节的安全管控工作会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性,如果未能严格管控,未能借助合理的测试验证保障电池的安全性,则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从而导致严重后果。

例如:我国制定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周期为一年,和汽车厂商开发周期时间不匹配,尤其是在化学材料的应用过程中,体系改进的周期往往超出一年,而企业为了获得相应的补贴,很容易盲目地进行生产操作,缩短测试验证的时间,不能有效保障电池的安全性。

此外,部分企业为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会采用物理改进措施,如缩小电池隔膜的厚度,增加活性材料的厚度,虽然这样能够提升电池比能量,但是电池的安全性降低,不利于其安全应用。

1.2使用过程的安全问题1)电池热失控。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

《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强化新型基础设施、新型信息网络建设,增加5G 技术的应用渠道,合理建设相关的数据中心系统,增加充电桩和换电站数量,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推广,重点关注新消费需求,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目前新能源汽车普遍使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部件,其具有能量密度较高、使用寿命较长的优势,但美中不足的是存在安全隐患。

据调查,2016—2020年,由电池热失控引起的自燃现象时有发生,对道路和人身安全造成直接影响。

究其原因,动力电池因长时间使用,部件开始慢慢老化,电池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此情况下过充、过放都很容易引发热失控。

从原理层面而言,电池经长时间使用,内阻增高发热,当达到90~120℃时,SE I 膜会逐渐分解释放热量,温度再次增高,隔膜熔化关闭;超过150℃时,内部电解质分解,继续释放出热量;超过200℃时,正极材料分解,不仅会释放热量,还会释放气体,并呈现持续升温状态;超过300℃时,嵌锂态负极和电解液之间出现一定的反应,尤其是氧气剧烈反应,极易引发热失控现象。

提高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能的方法

提高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能的方法
Zh a o Ba o f a n g, Zha ng Yi nx ua n
( Ar ma me n t s P r o c u r e me n t Ag e n c y , Na v a l E q u i p me n t Mi n i s t r y , B e q i n g 1 0 0 0 7 1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me t h o d s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s a f  ̄v o f h i g h p o we r l i t h i u m i o n b a t t e r y .T h e
元件 ,P T C元 件 温 度 由于 欧 姆 阻抗 发 热而 急 剧 升 高 , 导致 其 电阻 也迅 速 增 大 ,从 而 限 制 电流 并 使
l 物理 方法
1 . 1安 全排 气 口
传 统 的 动 力 电池 ( 如 阀控 式 密 封 铅 酸 蓄 电池 、
其迅 速 减 小 到安 全 范 围 。P T C元件 通 常 安装 在 电 池 内部 , 当 电池 内部 超 过 I 临界 温 度 以后 ,其 电 阻 变为 无 穷大 ,从 而 有 效 地 保 护 电池 。
池 安全性 。
关 键 词 : 锂 离 子 动 力 电 池 安 全 性 电 池 管 理 系 统
中图分类 号 :T M9 1 2 . 9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3 . 4 8 6 2( 2 0 1 3 )1 2 — 0 0 2 7 . 0 2
M e t ho ds t o I m pr o v e t he Sa f e t y o f Hi g h Po we r Li t h i u m- i o n Ba t t e r y

动力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研究进展

动力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研究进展

过充以及过放电情况或者是温度上升都会造成燃爆问题出现。

基于这一情况,应实时监测温度,以及出现异常上升情况原因,准确判断温度的变化趋势,保证电池组使用的安全性。

池残存容量预估锂离子动力电池对使用的充电器要求较高,因此电路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其充电方式主要是恒流恒压,因此控制精度需要予以保证。

在大多数时间内需要电池提供剩余电量,供电时间信号也需要预估,保证控制器可以全面掌握电池状态,以此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在电池使用过程中,剩余电量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这一过程中电池的放电电流、温度等均与参数数据具有重要联系,也会表现出较大的非线形特性。

力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材料影响分析极材料影响在锂离子电池组成中,正极材料在充电状态较高情况下会存在不稳定性,期间会逐渐分解并且释放相应的氧气,这一过程中会与有机电解液燃烧之后释放出反应热,正极材料中的活性物质电芯监控器电芯及电池模块外壳电源接口电池管理系统BMS高压接触器图1 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智能制造与设计今 日 自 动 化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DesignAutomation Today2021.4 今日自动化 | 672021年第4期2021 No.4重要原因。

在正极材料处理中主要使用的措施是核壳结构以及表面包覆、掺杂方式,提高电池使用安全性。

相关研究人员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正极材料中的粒径以及包覆等因素进行测试,分析其中的热稳定性。

在经过相应研究之后,认为使用大颗粒物质可以降低正极材料与电解液反应的热量。

使用合理化的包覆量可以降低正极材料反应的热量,反应起始温度也可以有效提高。

针对材料的掺杂,相关研究人员使用加速量热仪研究正极材料在50 ~250 ℃中的热行为,在实现掺杂之后,热反应开始温度由140 ℃逐渐提升到150 ℃,这一因素对电池安全具有决定性因素,其中产生的放热反应热量会低于没有掺杂的材料。

没有掺杂的材料反应绝热温升数值在61 ℃,反观掺杂材料只有41 ℃,对正极材料的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实验报告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实验报告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实验报告目录一、内容概述 (2)1. 实验目的 (3)2. 实验意义 (3)3. 实验范围与限制 (4)二、实验材料与设备 (5)1. 锂离子动力电池样品 (6)2. 电池测试设备 (6)3. 测试仪器 (7)4. 其他辅助材料 (8)三、实验方法 (9)1. 电池充放电测试 (10)2. 电池内阻测试 (11)3. 电池容量测试 (12)4. 电池安全性测试 (13)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14)1. 实验数据汇总 (15)2. 结果分析与讨论 (16)五、实验总结与展望 (17)1. 实验成果总结 (18)2. 存在问题与不足 (19)3. 后续研究方向与展望 (20)一、内容概述本实验报告主要研究了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性能特点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应用表现。

通过一系列实验,我们深入探讨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性能、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构造和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分析,明确了其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方案,包括不同条件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测试、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测试、循环寿命测试以及安全性测试等。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得出了以下主要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在适当的条件下,锂离子动力电池可以具有良好的循环寿命和稳定性;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影响锂离子动力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如温度、充电速度、放电深度等。

本实验报告为进一步研究和优化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性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实际应用中的电池管理和安全防护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深入研究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性能特点,通过系统的实验测试和分析,探讨电池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为改进电池设计、提高电池性能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理论支持。

实验还将考察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及解决方法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及解决方法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及解决方法在新能源汽车进展过程中,除价格高、续驶里程短和充换电基础设施不足外,动力安全性是消费者和专业人士关注的重点。

这个问题也影响到了动力电池比能量的提升。

“进展防短路、防过充、防热失控、防燃烧及不燃性电解液是应对动力电池安全性的关键。

”武汉大学艾新平教授在上海举办的第1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展高峰论坛上强调。

锂离子动力电池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制艾新平分析指出,锂离子动力电池除了正常的充放电反应外,还存在很多潜在的放热副反应。

当电池温度或充电电压过高时,很简单引发这些放热副反应。

重要的过热副反应包括:1.SEI膜在温度高于130℃时分解,使电解液在暴露的高活性碳负极表面大量还原分解放热,导致电池温度上升。

这是引发电池热失控的根本原因。

2.充电态正极的热分解放热,及进一步由活性氧引发的电解液分解,加剧了电池内部的热量积累,促进了热失控。

3.电解质的热分解导致电解液分解放热,加快了电池温升。

4.粘结剂与高活性负极的反应。

LixC6与PVDF反应的起始温度约为240℃,峰值290℃,反应热为1500J/g。

重要的过充副反应为,有机电解液氧化分解,产生有机小分子气体,导致电池内压增大,温度上升。

当放热副反应的产热速率高于动力电池的散热速率时,电池内压及温度急剧上升,进入无法掌控的自加温状态,即热失控,导致电池燃烧。

电池越厚,容量越大,散热越慢,产热量越大,越简单引发安全问题。

锂离子动力电池不安全行为的引发因素重要包括下述3种情况引起的短路:①隔膜表面导电粉尘、正负极错位、极片毛刺和电解液分布不均等工艺因素;②材料中金属杂质;③低温充电、大电流充电、负极性能衰减过快导致负极表面析锂,振动或碰撞等应用过程。

此外,还有大电流充电导致的局部过充,极片涂层、电液分布不均引起局部过充,正极性能衰减过快等过充因素。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技术的进展电池安全设计制造、PTC限流装置、压力安全阀、热封闭隔膜及提高电池材料的热稳定性等常规方法,有其局限性,只能在肯定程度上降低电池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概率。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

合 电动车 发生 起 火事 件 ,0 1 上海 2 1年 8 5 纯 电动 公交 车 因 电池 过热 起火 2路 自燃 一 主些 事件 使 得 锂 离 子 电池
1 锂离子 电池的 自身原 因 .
锂 离子 电池 自身特点是决定其安
全性 的根本 因素 J① 由于能量 密度 :
安 全性 『题 受 到越 来越 多 的重视 , u j 因

锂离子 电池安全性分析
锂 离 子 电池 产 生 安 全 性 问题 可
生变 化 , 其 具 有强 氧 化 能力 , 者 使 或 正极 材料 直接 放 出氧 , 电解 液 中的 使 溶剂发 生强 烈氧化 , 负极表 面 固体 电 解质 界 面 ( ) 的分 解 , SEI膜 负极 析 出
>L Ni o - >L Ni 2Ya g i C 0O2 i O 。 n 等 2
也有相 同的结论 ,ie O较LC O 、 LF P 4 i o 2
Li O 和Li 2 等具 有 更 高 的 热 Ni 2 MnO4 稳 定性 , 其在 充 电状 态下 与 电解质在 30 4 ℃以下 没有表 现 出 明显的 吸热 或
的金 属锂 与 电解液 的反应 , 些过 程 这
归 结为 2 大方 面 的原 因 : 是 锂离 子 一 电池 自身特 点决定 的 ; 二是 由于 突发 事 件或 电池 应用 不 当造成 的。 锂离 子 电池 内部存在着一 系列潜在 的放 热反
应 , 是诱 发锂 离子 电池 安全 问题 的 这 根源 。
如 20年 苹 果、 06 联想 笔记本 电脑 因电
池 安 全性 问题 被 召 回 ,0 8 2 0 年本 田混
放 出的热量 如果积累 可能会 引发热失

锂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存问题和解决途径

锂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存问题和解决途径
23
第24页,共42页,2022年,5月20日,14点2分,星期四
第24页,共42页,2022年,5月20日,14点2分,星期四
第24页,共42页,2022年,5月20日,14点2分,星期四
东芝SCiB(Super Charge/discharge Ion Battery)与传统锂离子电池不同点是,传统电池的负极采用碳类材料,而SCiB的负极采用的是钛酸锂。负极材料使用钛酸锂之后,正极材料及电解液等的选择余地便大大增加。这样可获得传统锂离子电池难以实现的各种功能。
第24页,共42页,2022年,5月20日,14点2分,星期四
高温存储(60度)7天容量恢复100%, 30天恢复率>96%
第24页,共42页,2022年,5月20日,14点2分,星期四
批次
储存条件
初始容量
电压(V)
内阻变化
存储后,再循环的内阻
容量恢复率




qn0524- 18#
60度7天
322.4
369.4
2.72
2.62
59.0
61.8
98.7
103.1
qn0710-5#
359.3
2.68
2.60
53.8
56.5
100.7
106.3
qn0713-8#
406.8
2.69
2.63
62.3
65.4
98.9
101.5
BTR0710-7#
368.8
2.72
2.59
52.0
52.7
99.9
104.6
批次
9
通用的锰酸锂,为多晶体形貌,保持了二氧化锰的形貌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及其检测方法研究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及其检测方法研究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及其检测方法研究第一章概述随着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动力电池成为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电动汽车界的关注重点。

本文将对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及其检测方法进行研究,以期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第二章动力电池的安全性2.1 动力电池失效引发的安全问题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它会影响到车辆的性能、续航能力和安全性。

由于动力电池大量使用了锂离子电池技术,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问题成为了其存在的主要难点。

动力电池失效常常会对车辆进行严重的危害,引起重大的车辆事故。

2.2 动力电池的安全保障动力电池的安全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池包结构的优化设计。

优化电池包的结构,增加保护膜、缓冲材料的厚度,在设计过程中增加安全保障机制,提高电池包的抗震性和防爆性能。

(2)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

电池管理系统不仅对整个电子系统的正常工作起到关键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内部故障保护和电量管理等措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3)安全性测试和检测。

对动力电池进行严格的安全性测试和检测,确定其产品合格标准,从而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第三章动力电池的检测方法动力电池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3.1 电池外观检测通过对电池外观(外壳、电池连接器等)进行检测,可以确定电池是否存在裂缝、变形等问题,从而判断其是否需要更换。

3.2 放电及充电测试放电及充电测试是动力电池的重要测试之一,通过测试电池最大充电电压、最大充电电流、放电容量等指标来评估电池的性能。

3.3 热采样检测热采样检测是一种检测电池的温度变化的方法,可以确定电池是否存在过热等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确定电池在充电、放电以及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温度变化。

3.4 内阻测试内阻测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检测动力电池的方法,它可以评估电池的性能及其衰减情况。

内阻测试将电池分别放电和充电,以测试其内部阻抗(内阻)。

第四章结论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及其检测对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混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与故障排查

混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与故障排查

混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与故障排查混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对于车辆性能和用户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混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并介绍常见的故障排查方法。

一、混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混动汽车动力电池采用锂离子电池技术,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的特点。

然而,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以下安全问题:1. 过热:动力电池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散热不良或者温度过高,可能导致电池过热,甚至引发火灾。

2. 过充和过放:过充和过放是动力电池常见的故障情况,可能导致电池容量下降,甚至损坏电池。

3. 短路:由于动力电池中的电池组结构复杂,一旦发生短路,可能引发电池组自燃,造成严重事故。

为了确保混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制造商通常会采取以下措施:1. 结构设计:动力电池采用防火、防爆的设计,包括外壳材料和电池组间隔。

2. 温控系统:动力电池配备温控系统,通过散热装置、风扇和传感器等来控制电池的温度。

3. 电池管理系统(BMS):BMS是动力电池的核心管理系统,能够监测电池的状态、温度和电流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

二、混动汽车动力电池故障排查方法1. 警告灯提示:混动汽车的仪表盘上通常会有一个电池故障指示灯,一旦亮起,可能表示动力电池存在问题。

驾驶员应及时停车,检查故障原因。

2. 故障代码读取:混动汽车配备了OBD系统,可以通过OBD读取器读取故障代码。

驾驶员可以根据故障代码来判断电池故障的具体原因。

3. 温度检测:通过仪表板或车载显示屏上的温度显示功能,驾驶员可以实时了解动力电池的温度情况。

如果存在异常温度,可能需要进行冷却或检修。

4. 电池容量检测:使用专业的电池容量检测设备,可以测量动力电池的实际容量。

如果电池容量明显下降,可能需要更换电池组。

5. 维修手册:混动汽车的维修手册通常会提供故障排查流程和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法,驾驶员可以参考手册进行故障排查。

在发现电池故障时,驾驶员应及时联系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处理,切勿自行拆解或修复电池。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诱发与扩展机理、建模与防控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诱发与扩展机理、建模与防控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诱发与扩展机理、建模与防控一、概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清洁、高效的电动汽车(EV)已成为未来交通出行的重要选择。

而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安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电池热失控问题一直是制约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性能提升和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

深入研究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的诱发与扩展机理、建立精确的热失控模型以及探索有效的防控策略,对于提升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对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热失控的诱发因素和扩展过程。

接着,从材料学、电化学和传热学等多个角度出发,详细阐述热失控的诱发与扩展机理,包括电池内部短路、热失控触发条件、热量传递与积聚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介绍热失控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基于物理原理的模型、基于数据驱动的模型等,并对各种模型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

本文将探讨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的防控策略,包括电池材料改进、电池管理系统优化、热隔离与散热技术等。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策略,有望降低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的风险,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重要性和应用背景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交通方式,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整车的续航里程、安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深入研究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热失控诱发与扩展机理、建模与防控技术,对于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无记忆效应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新能源汽车中。

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和使用环境的复杂化,电池热失控事件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优势与劣势分析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电池之一,其作用在各个领域的电力储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优势分析:1.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能够储存和释放更多的电能,相对于传统的铅酸电池和镍氢电池来说,其能量密度更高,储存更多的能量,因此在同样体积的情况下,锂离子电池可以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

2. 长循环寿命:与其他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

经过数千次的充放电循环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这意味着锂离子电池可以在长期使用中保持更好的性能,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3. 无记忆效应:锂离子电池没有记忆效应,即使电池没有完全放空,也可以进行充电而不会对电池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这使得锂离子电池更加方便使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充电,而无需担心记忆效应对电池寿命的影响。

4. 快速充电能力: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电池,锂离子电池具有较快的充电速度。

现代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步,使得电池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充电,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可用性和便利性。

劣势分析:1. 安全性问题:锂离子电池在过热、过充、过放等情况下,存在安全隐患。

如果电池内部结构设计不当,或者电池过度使用时发生异常,可能会导致电池膨胀、起火甚至爆炸等安全事故。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锂离子电池时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 有限的资源和环境影响:锂离子电池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锂资源,而目前全球锂资源的储量有限。

此外,电池的生产和废弃处理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虽然一些回收技术正在发展,但对于大规模的电池废弃物处理仍然存在问题。

3. 电池容量衰退:锂离子电池的容量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这是因为电池内部材料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导致电池容量减少。

尽管锂离子电池相对其他电池类型的容量衰减较慢,但随着使用寿命的延长,容量衰减仍然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一个因素。

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分析

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分析

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分析吴战宇; 姜庆海; 张孝杰; 朱明海; 王大林; 沙树勇【期刊名称】《《电池工业》》【年(卷),期】2019(023)004【总页数】9页(P190-197,223)【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安全性; 可靠性; 失效【作者】吴战宇; 姜庆海; 张孝杰; 朱明海; 王大林; 沙树勇【作者单位】华富(江苏)锂电新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扬州 225600; 江苏华富储能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扬州 225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11 引言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在纯电动车及混合动力汽车领域,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产量及市场份额不断扩大[1]。

一方面,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模式成熟、性能优异。

但另一方面,锂离子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均为成组使用,除锂离子电池外,还需要有功能全面、结构复杂的电池管理(BMS)系统及热管理系统等部件,才能形成完整的电池系统[2]。

本身的质量问题、运输不当及滥用等会使锂离子电池在生产、组装、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出现某些失效现象[3],这些失效现象会严重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手机电池爆炸事故,电动汽车起火事故及锂电池企业起火事故等[4]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在此背景下,提升锂离子电池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电动汽车来说至关重要[5]。

失效分析主要目的是判定和预防失效的发生,对动力型锂离子电池进行有效的失效分析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电池组的失效,还可以为电池组在设计开发阶段提供宝贵的基础数据,更可以在电池组的生产制造和使用过程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因此,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失效研究对提高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了研究。

例如,Li等人[6]介绍了一种基于统计分析和群集分析的提高锂离子电池可靠性的策略。

Omar等人[7]研究了不同工况下的电池性能和可靠性。

Liu等人[2]从可靠性的角度提出了锂离子电池组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fety issues are often overlooked and replaced by fluke, so you need to learn safety knowledge frequently to remind yourself of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及解决方
法(2021)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及解决方法(2021)导语:不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所以需要经常学习安全知识来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除价格高、续驶里程短和充换电基础设施不足外,动力安全性是消费者和专业人士关注的重点。

这个问题也影响到了动力电池比能量的提升。

“发展防短路、防过充、防热失控、防燃烧及不燃性电解液是应对动力电池安全性的关键。

”武汉大学艾新平教授在上海举行的第1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强调。

锂离子动力电池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制
艾新平分析指出,锂离子动力电池除了正常的充放电反应外,还存在很多潜在的放热副反应。

当电池温度或充电电压过高时,很容易引发这些放热副反应。

主要的过热副反应包括:1.SEI膜在温度高于130℃时分解,使电解液在裸露的高活性碳负极表面大量还原分解放热,导致电池温度升高。

这是引发电池热失控的根本原因。

2.充电态正极的热分解放热,及进一步由活性氧引发的电解液分
解,加剧了电池内部的热量积累,促进了热失控。

3.电解质的热分解导致电解液分解放热,加快了电池温升。

4.粘结剂与高活性负极的反应。

LixC6与PVDF反应的起始温度约为240℃,峰值290℃,反应热为1500J/g。

主要的过充副反应为,有机电解液氧化分解,产生有机小分子气体,导致电池内压增大,温度升高。

当放热副反应的产热速率高于动力电池的散热速率时,电池内压及温度急剧上升,进入无法控制的自加温状态,即热失控,导致电池燃烧。

电池越厚,容量越大,散热越慢,产热量越大,越容易引发安全问题。

锂离子动力电池不安全行为的引发因素
主要包括下述3种情况引起的短路:①隔膜表面导电粉尘、正负极错位、极片毛刺和电解液分布不均等工艺因素;②材料中金属杂质;③低温充电、大电流充电、负极性能衰减过快导致负极表面析锂,振动或碰撞等应用过程。

此外,还有大电流充电导致的局部过充,极片涂层、电液分布不均引起局部过充,正极性能衰减过快等过充因素。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技术的进展
电池安全设计制造、PTC限流装置、压力安全阀、热封闭隔膜及提高电池材料的热稳定性等常规方法,有其局限性,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池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概率。

艾新平强调:要根本解决,需要研究防短路、防过充、防热失控、防燃烧及不燃性电解液的新技术,建立电池自激发安全保护机制。

1.防止电池内部短路。

陶瓷隔膜和负极热阻层等保护涂层。

2.防过充技术。

①氧化还原电对添加剂。

在电解液中加入一种氧化还原电对O/R,当电池过充时,R在正极上氧化成O,随之O扩散至负极又还原成R。

如此内部循环,使充电电势钳制在安全值,抑制电解液分解及其他电极反应发生。

二甲氧基苯衍生物具有稳定的电压钳制能力,但因溶解度低,钳制能力小于0.5C;电池自放电大。

还需在Shuttle分子结构方面进一步研究。

可逆过充保护不仅能解决电池的过充电问题,且有利于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容量平衡,降低对电池一致性的要求,还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②电压敏感隔膜。

在隔膜部分微孔中填充一种电活性聚合物,在
正常充放电电压区间,隔膜呈绝缘态,只允许离子传导;当充电电压达到控制值时,聚合物被氧化掺杂成为电子导电态,在正负极间形成聚合物导电桥,使充电电流旁路,可避免电池过充。

3.防止热失控的技术。

①温度敏感电极(PTC电极)。

PTC材料在常温下,分散于聚合物基质中的导电炭黑接触良好,可形成良好的电子传输通道,有较高的电子导电性;当温度上升至复合物的居里转化温度时,聚合物基质膨胀,导电炭黑脱离接触,复合物电导急剧下降。

高温下,镶嵌在PTC电极集流体和电极活性物涂层之间的PTC涂层电阻急剧增大,可切断电流传输,终止电池反应,防止电池因热失控引发的安全问题。

例如,PTC钴酸锂(LiCoO2)电极,实验结果表明,在80~120℃高温下,表现出良好的自激发热阻断效果,能防止电池因过充和外部短路引发的安全问题。

但PTC电极对内部短路无能为力。

另外,聚合物PTC材料的温度响应特性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②热封闭电极。

在电极或隔膜表面修饰一层纳米球状热熔性材料。

常温下,球状颗粒的堆积形成多孔,不影响离子的液相传输;当温度升
高至球体材料的融化温度时,球体融化成致密膜,切断离子传输,可终止电池反应。

③热固化电池。

在电解液中加入一种可以发生热聚合的单体。

当温度升高时发生聚合,使电解液固化,切断离子传输,使电池反应终止。

例如,实验表明,BMI电解液添加剂对电池充放电基本没有影响,高温下,BMI可抑制电池充放电。

4.防止电池燃烧的不燃性电解液。

有机磷酸酯具有高阻燃、对电解质盐较强溶解能力的特性。

例如,DMMP(二甲氧基甲基磷酸酯):低粘度(cP~1.75,25℃),低熔点、高沸点(-50~181℃),强阻燃
(P-content:25%),锂盐溶解度高。

不过,阻燃溶剂在应用中存在下述问题:与负极匹配性较差,电池充放电库伦效率低。

因此,需要寻找匹配的成膜添加剂。

动力电池商用化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艾新平认为,首先,由于正极材料的热分解只是热失控反应的一部分,因此从理论上看,磷酸铁锂电池>并非绝对安全,大容量电池装车时要慎重。

其次,由于电池检测的概率,通过安全性检测的动力电池不能证明是绝对安全的。

严格起见,应检测全充放循环一定周次后的电池;经
历低温充电后的电池;对电池模块和电池组进行安全测试。

还有,在电池使用过程中,整车厂商尽可能将动力电池的环境温度控制在20~45℃范围,这样既能有效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还能避免低温析锂造成的短路和高温热失控问题。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