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合集下载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概况
1.原因:①政治风气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②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③财 政入不敷出;④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3.概况: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4.主要措施: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经济);保甲法(军事)等。 5.结果: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 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6.作用: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宋 太 祖 赵匡胤
一 、宋太 祖强化 中央集 权
北宋的统一
先南后北
赵匡胤 陈桥驿
开封
宋 太 祖 赵匡胤
意义: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 了中原和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五 代
979

国 局 面
965年
宋 北北 宋宋 东京开封 966
灭后蜀
978

963年
970年
情景提问:假如你是赵匡胤,你当上皇 帝之后,将会怎样加强中央集权?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概况
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 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 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 分之九十一。
——《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宋朝为什么要重文轻武? 原因: 防止武将专权、篡权 宋太祖和宋太宗在重用文官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盼又国赐家进士立1刻80多解人决,什总么录500多人
宋真宗问:题(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录取进士
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

第6课-北宋的政治-(共21张ppt)

第6课-北宋的政治-(共21张ppt)

财政
(三司)
行政
军事 枢
(三衙)
卫 马 军 司
中 书 度 盐 户 门 支 铁 部 下
密 侍 殿 侍 院


卫 步 军 司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在宋代,普遍受到人们尊重的阶层是 A.士人(即 读书人) B.农民 C.武将 D.商人 [ ]
重文轻武政策:
1、 文臣 统兵,抑制武将。
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 科举制 。如:提 高进士的地位,增加科举录取人数等。
宋太祖 死后,其弟 赵光义登基 为帝,称宋 太宗。 宋太宗 时,灭吴越、 闽南、北汉, 结束了五代 十国的分裂 割据局面, 基本实现了
局部统一。 P28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 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 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 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皇帝
强化皇权
中央:以 宰相 为首的百官 削弱 相权 总体方法:分化事权 具体措施:
1、设 参政知事 若干 人,位同副相,与宰相 共执行政权。
2、由 政事堂 、 枢密 院 和 三司使 分割宰 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 财政权。
中央集权
地方:行政权、财权、兵权
皇帝
宋 太 祖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2、设 通判 ,牵制知州。P30“材料研读”
• 制钱谷(财政权):
设 转运使 ,收缴地方财税归 中央 。P30
在 地 方
• 收精兵(兵权): 目的: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 P29
1、“杯酒释兵权”,解除大将的兵权。 2、统兵 权与调兵权分离,在中央设 枢密院掌调兵权。 3、禁军分 内外 驻屯,将领定期换防。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练习(附答案+详解):第06课 北宋的政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练习(附答案+详解):第06课  北宋的政治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精选练习基础篇知识点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宋太祖为了将财赋收归中央,在地方设置了( )A.藩镇B.节度使C.转运使D.通判2. 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

A.减少数量B.分化事权C.限制自由D.使用亲信3.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被部下拥立为皇帝是在()A.玄武门B.陈桥驿C.兴庆府D.澶州城知识点二重文轻武的政策4.宋太宗赵炅即位后, 科举人士的文臣的地位渐趋隆盛, 宋朝的以文治国之策得到贯彻。

宋朝以文治国之策()A.促使南方经济得到发展B.促进了世俗文化的传播C.有利于防止武将专权D.增强了宋代的国防力量5.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这些都体现了宋朝()A.重文轻武B.商业繁荣C.重农抑商D.等级森严6.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避免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B.适应科举制的发展C.宋朝军队人数过多D.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提升篇1. 著名学者王立群曾经这样描述一位历史人物:“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削兵权。

”这位人物是()A.刘邦B.李世民C.朱温D.赵匡胤2. 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

下列体现北宋在政治上“夺其权”措施的有()①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②分解相权③设通判监督知州④设置转运使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唐朝末年,战乱不止,形成五代十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 A.辽B.北宋C.南宋D.金4. 为了解决唐朝后期五代十国以来国家的割据分裂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或影响有()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有拥兵 取消节度 下派文官做 人事调度
北 之重, 使收税的 知州和通判,权,全部
宋 无调兵 权力,设 掌管民政、 归属中央
之权 置转运使 司法
政权
一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
军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无发兵之权 事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B. 陈桥驿兵变
C.靖康之变
D. 澶渊之盟
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A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3. 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C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国家的军事力量
三 王安石变法
变法结果 失败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 烈反对。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保 守 派
治 上 对
改 革 派

司马光
王安石
课堂小结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北宋建立 和统一
时间:960年 人物:赵匡胤 都城:开封 事件: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 统一方针:先南后北
王安石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宋神宗1067年即位,次年改元熙宁。1069年


任用王安石变法,故此次变法又称为“熙宁

变法”。
三 王安石变法
变法目的 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变法范围 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6课 [预习导学]北宋的政治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6课 [预习导学]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措施及作用。

2.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与相关文献,了解北宋统一南方和中原的历程。

通过阅读教材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3.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课前学习任务
阅读教材,梳理科举制度从隋朝创建到唐朝、宋朝不断改革和发展的过程。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梳理北宋建立的相关知识。

建立者
时间
经过
国号
都城
【学习任务二】分析材料,赵普认为五代时期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学习任务三】梳理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项目目的措施影响军事方面
在中央
在地方
【学习任务四】宋朝重文轻武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习任务五】王安石变法的时间、人物、领域、目的分别是什么?
【学习任务六】归纳宋朝政治的特点。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观看纪录片《中国通史》第53集《宋太祖》。

第6课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 统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 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 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北 宋 地 图
3、中央集权的加强
观察五代十国部分政权更迭时间表 思考一下,五代十国的政权特点?
后梁 907-923 吴国 892-937
后唐 923-936 南唐 937-975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重要人物 小提示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赵匡胤作为唐末五代十国
混战局面的终结者和宋朝
的开拓者,是中国历史上
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他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
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
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
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
己,不近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则等等,不仅对改变五代以来
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史学家所津津乐道。
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 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宋太祖说:“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想
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 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
这些将领知道已经受到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
身之祸,一时都惊恐地哭了起来,恳请宋太祖给他们 指明一条“可生之途”。
材料研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 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 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课后活动
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 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重文轻武政策: 文人统兵,改革科举制
三、北宋政治的特点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随堂练习
1、“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这一 诗句中的“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两位皇帝。
C [ ] A.唐高祖、宋太祖 B.唐高宗、宋太宗 C.唐太宗、宋太祖 D.唐太宗、宋真宗
武举
每3年一次,每次最多30人。后来逐渐增额,以至 于3取1。1110年规定限额,每次考试只能取10人。
安书中居不自用有架黄高金堂屋,。重视文教,人人有责 文治局面形成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是宋真宗 《劝学诗》 中的语句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在客 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强化了 为当官而读书的观点
(2)宋太宗:继续采取 __抑__制_武__将__、__提__升_文__官__地__位___的政策,使 _文__臣_统__兵___的格局逐渐形成。
2.表现: (1)__文__官_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 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2)武将的指挥权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_科__举__制__。增加 科举取士名额。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 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课件《北宋的政治》
•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 •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 •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 •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 •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陈桥兵变成君主 限制武功向文治
(1)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2)促进宋朝科技、文化的发展;
(3)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 定。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6张PPT)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6张PPT)

获得功名的人实际也占据了朝中的显要位置。文官制度成功地将大量人才收罗进了政府,同时通过诱人的仕途消除了才俊之士图谋不轨的威胁。1148年至1256年间的进士中,有一半以上三代均为布衣,可见科举制度网罗人才之力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种文官制度的成功,后世再未发生陈桥兵变那样的篡位事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宋太祖的疑惑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治动荡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
话说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后,忽一日把老战友们召进宫来,把酒言欢。半酣之际,太祖从容坦言,担心诸位可能在下属的邪恶引导之下被迫篡权。功臣宿将慌忙请示该怎么办。太祖说:“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我且与尔曹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功臣如蒙大赦,双方成交,皆大欢喜。——赵冬梅《法度与人心》
重文轻武文昌盛
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了文臣统兵格局
建立不同于前朝的枢密院制度,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长官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主管调动全国军队,分掌军政大权。——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宋太祖为什么要让文官掌握军政大权?
实行了怎样的政策?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的格局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的格局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强化集权固中央
(宋)太祖既得天下,诛李筠、李重进,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戈不自,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为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司马光《涑水纪闻》

七年级下册历史备课资料——第6课 北宋的政治随堂笔记——新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备课资料——第6课  北宋的政治随堂笔记——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

他就是宋太祖。

2、结束分裂: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强化中央集权:(1)措施:①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军队调动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②政治上: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1)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2)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甚至主持军务(3)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3、影响:利: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弊: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财政支出1.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

”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李世民B.武则天C.赵普D.赵匡胤2.据史料记载,1000年前的北宋都城“人口过百万、富华甲天下”,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都市。

北宋的都城是( )A.长安B.洛阳C.开封D.北京3.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的措施是( )A.分化事权B.重武轻文C.设置通判D.废除丞相4.为了分割地方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设置的官职是( )A.副宰相B.通判C.节度使D.转运使5.我国历史上,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这主要是由于统治者推行( )A.科举制度B.三省六部制C.重文轻武的政策D.开明的民族政策6.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十分重视发展文教事业。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的政治制度、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的政治历史,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北宋政治制度的细节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进而引出北宋的建立。

教师简要介绍北宋的政治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宋政治制度的相关图片和资料,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同时,教师讲解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6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6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6课——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六课北宋的政治(P28宋太祖像;P29北宋形势图;P31宋代科举考试图)1.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后周大将)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2.宋朝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统一中原和南方。

(方针:先南后北)3.与赵匡胤有关的典故: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4.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上: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②频繁调动军队。

③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④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中央上:①采用分化事权方法,削弱相权。

②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权力。

(3)地方上:①文官出任地方长官。

②设通判(行政权、监督权),分知州权力。

③设置转运使(地方财政收归中央)5.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6.宋朝实行的政策:重文轻武政策(1)目的:防止唐末武将专权弊端重现。

(2)重文表现:重用文官、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

影响:促进北宋社会文化素养提高,造就宋朝文教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轻武表现:武将受牵制,打仗按照朝廷“阵图”布阵,社会地位低等。

(4)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①扭转五代十国尚武风气,抑制武将专权,有利于政权稳定和社会安定。

②出现冗员、冗官过多的问题。

7.北宋政治的特点:(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契丹族(生活方式:游牧)(1)兴起:隋唐时期;9世纪末学会农耕;10世纪初统一部落。

(2)建立政权:10世纪初(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政权,定都上京。

(3)发展: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2.党项族(生活方式:游牧;原属羌族一支)(1)建立政权:11世纪初(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政权,定都兴庆府。

(2)发展:创制文字,效仿唐宋制度,发展生产。

3.辽与北宋的战与和(1)辽太宗时期: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五代十国时期),冲突。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哈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得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力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

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

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

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

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这段历史,为多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成为一个成语“黄袍加身”,在此之后,赵匡胤是怎样统治宋朝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了解一下宋太祖的政策得失。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北宋的建立1.(多媒体展示宋太祖的画像)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目标导学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1.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多媒体展示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2.教师需要讲讲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地方
投笔从戎 汉
好男不当兵, 好铁不打钉

重荣(五代的一位军 事将领)起于军伍, 暴得富贵,每谓人曰: “天子,兵强马壮者 当为之,宁有种耶!
五代时期,武 将专横跋扈
宋太宗御制 载《武经总要》
宋代,品级一样的文官 和武将,文官地位和权 力要高于武将
武将需要按 照朝廷授予 的“阵图” 行军布阵
轻武
支出(贯)
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财政入不敷出
官僚机构膨胀
军队膨胀
加强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
北宋《流民图》(局部)
土地兼并
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财政入不敷出 社会矛盾加重
王安石变法

经济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后汉 刘知远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936-947年 947-950年
后周 郭威
邺都留守
950-960年
控制兵权
削除大将兵权
削弱中下级将领的兵权
杯酒释兵权
统兵权与调兵权相分离
士兵与将领相分离
中央:
皇帝
宰相
财权
行政
军事
唐末 五代十国
皇帝
财政 三 司 使
行政
宰 相
参 知


使
军事 枢 密 使
北宋
地方:
B.草木皆兵
C.黄袍加身
D.破釜沉舟
2.(2021·四川成都)北宋建“赵立杯匡酒胤后释为,兵了权解为”除根就禁是军除唐末以来藩
高级将领的兵权而采
镇割据、武将专权等弊端,采取取的了措施一。系列加强专制主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为防止唐末以来__武_将__专__横__跋__扈_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___文__臣___掌 握军政大权。后继任的__宋__太__宗___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___文_官___地位的政
策,使__文__臣__统_兵__的格局逐渐形成。
2、宋朝注重发展__文__教___事业,改革和发展了__科__举_制____。宋初大幅度增加 科举取士名额,提高___进__士___地位,____进_士____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
中考真题演练
1.(2016·聊城)下面 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
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D)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 (2015·厦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到北宋时期 B.两宋时期,国家局部统一,有多个民族政权并立 C. 和北宋并存过的民族政权有辽、西夏、金 D. 和南宋并立过的民族政权有西夏、金、蒙古、元
皇帝。
2、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____宋____,以___开_封____为都城,史称 ____北__宋___。赵匡胤就是__宋__太__祖___。 3、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_禁__军__将__领__的兵权,牢牢 控制了__军__队____。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__调__动____,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
合作学习与探究
探究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宋代实行……政策,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 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 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 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 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 例。……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 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 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 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 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 生。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 确产生了很大的效力。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王安石任参 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 义、论、策取士。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堂笔记北宋的政治第一部分:北宋的政治基础1.北宋的统治者北宋是一位强大的政治统治者,其统治时间为960年至1279年。

在这个时期,北宋的统治者通过实施有效的行政、经济和军事政策,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

2.官僚体系和科举制度北宋的统治者采用了官僚体系和科举制度,使其成为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

他们通过制定一系列有组织的法律和规定来保持社会秩序,并建立了规模庞大而有效的官僚体系,以管理政府和国家机构。

3.科举制度的重要性科举制度是北宋的政治基础之一。

在此制度下,每个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且没有不正当行为的男子都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在这个制度下,贫穷和平民出身的人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国家高层。

第二部分:北宋的行政管理1.政治中心政治中心是北宋行政管理体系的核心。

它由皇帝和他的行政机构组成,其负责各个行政部门的协调和统一。

皇帝是北京的唯一统治者,他通过各种方案和战略决定治理中国的方式。

2.中央和地方政府北宋的政府行政管理机构被分成中央和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由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和机密院组成。

地方政府被分为府、州、县和镇,由由地方行政官员管理。

3.税收和财政北宋在税收和财政管理方面非常繁荣。

国家设立专门的财政部门,颁布各种税收政策和措施,以确保财政收入和稳定。

在此期间,中国的经济繁荣状况强烈地影响到国家税收和财政稳定。

第三部分:北宋的军事战略1.边境防御北宋的统治者非常重视边境地区的长治久安,他们采取了相应措施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防卫关系。

首先,他们设立了与外国接壤的边境战略区域,组织和管理了一个强大和有能力抵御入侵者的军队。

2.军事基础北宋的军队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的基础。

这个时期的北宋统治者很重视军事力量的提高,他们使用最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武器,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3.使用武力并与其他国家进行外交谈判北宋的统治者也在国外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维护其国家利益。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下册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下册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 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难点解析
中央集权消极影响
增设 官僚机构
措施
措施 措施 措施
冗官 冗兵
冗费 军队战 斗力弱
积弱 局面 积贫 局面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目的
军 事
消除武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 将专权 控制了军队 的积弊 2、控制军队调动,统兵 权和调兵权分离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职权:通判的的职权涉及地方一切行政 与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 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 作用:通判的作用是分散知州的权利并 对其行为实行有效监督。
(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重点、难点)
3.财政方面:加强财(政)权
①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 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 收由中央掌控。 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四).作用(影响)
A
)
采取分化事 权的办法, 削弱相权
中 央 地 方
大程 到 中 加强了对军队的控 制 加度 前 央 但是削弱了军队的 战斗力 强, 所 集 未 皇 。 权 1.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 加强了皇权 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有 权 强 2.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 但造成了机构臃肿 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大的化
措施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一)、北宋的建立 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 开封
陈桥兵变, 建立事件: “黄袍加身”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 统帅,负责防守京师。960 年初,朝廷派他北上抵抗 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以北 的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 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到 赵匡胤身上,叩头便拜,口 称“万岁”,赵匡胤就这 样当了皇帝。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削相权
皇帝
皇帝
丞相
丞相 枢密使 三司使
参知政事
事无不统Biblioteka 副相 军权 财权分化事权(多人,多重机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控地方

罢节度使兵权 ,收地方精兵

1.取消节度使的截留特权 2.设转运使,监控地方财政

1.派文臣做知州
2.州县长官,三年一换
3.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回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初在中央和地方 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学习目标
掌握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了解赵匡胤加强集权的具体措施。 知道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 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辩证看待宋初政治制度与国 家发展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兵变夺天下
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朝代信息卡
时间: 960 年
中国自三人代物以后:,得国赵最匡正者胤,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籍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 之意。——孟森《明清史讲义》 事件: 陈桥兵变
矣.

钱兵
吾欲息天下 之兵,为国家长 久之计,其道何 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集权安天下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控军权
(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加强 (2)统调分离
禁军 (3)地方禁军定期换防
驻地
将1
(4)收地方精兵
驻地
将3
驻地
将2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课 堂 小 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宋神宗与王安石
领域 经济 军事
措施
内容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 募役法 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
要交纳役钱
方田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 均税法 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农田 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把农村人口编制起来,有两个
保甲法
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丁 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
练兵
目的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 增加政府收入

强化中央集权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措施: ①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地位;
②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了科举 3.影响: ①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②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重文轻武
材料:宋代非科举出 身者需逐级转官,科举出 身者可越级转官。其科举 高第者,往往不到10年即 可升为宰相、副宰相。
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 瞒土地,逃避赋税增 加国家赋税收入
促进农业发展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稳定统治秩序,增强 军事力量
君子之争
保守派司马光
政治上对立 生活中仰慕
改革派王安石
课堂小结
北宋的建立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开封
①解除;②控制;③调换


强化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中央集权
地方:①派文臣;②设置通判
A.刺史 B.通判 C.转运使 D.节度使
课堂练习
4.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 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这与其实行的治 国政策有关。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
(D)
A.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归田录》欧阳修
为什么当知州,不愿意当地有通判呢?
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行三年一 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设置通判, 以分知州的权力。
宋将官、职分离,官成为一种待遇。知其官不知 其职者,十有八九,另将旧官职一应保留。到北宋中 期,各级官僚达到17 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 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 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原因: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有何影响? 通过兵变夺取政权。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
军事上的措施
材料一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 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 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 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 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 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 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 这些大奖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 “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
二、北宋的统一
阅读教材第28页内容,总结北宋的统一。
统一方针:先南后北。 结果: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 的分裂割据局面。
观察教材第29页《北宋形势图》,说说北宋 的统一有何特点。
没有实现全国的统一,出现了多个政 权并立的局面。
思考:北宋取代后周,与历史上哪一事 件极为相似?其特征有哪些?
梦 境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五代十国。
实质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 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一、北宋的建立

第6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第6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今生遗 憾!
宋太祖像
上一张 下一张 返回主菜单
材料: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 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 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 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北宋灭亡的标 志),虏骑(少数民族骑兵) 所过,莫不溃散。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真宗以下官员队伍日益膨胀超编,由 9000余增至1.7万,至英宗时更达2.4万。 宋初禁军20余万,太宗时30余万,真宗 时40余万,仁宗时82.6万,加厢军则达 125.9万。
措 军事 政治 经济 施
归纳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措 军事 (控制军权) 政治 经济 施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统兵权与调兵权 分离;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
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
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
食难安。同学们,你们知道 宋太祖的心事吗?
材料:太祖问赵普:“从唐末以来的数十年里, 帝王已经换了十个姓氏了,战争频繁不休,人民生活 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什么原因呢?朕想结束天下的 战争,使国家长治久安,如何才能做到?” ——(宋)李焘撰: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太祖建隆二年》
太祖烦恼 什么?
赵普开“药方”
归纳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措 军事 (控制军权) 政治 (强化皇权) 施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统兵权与调兵权 分离;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中央:分割相权 地方:文人担任地方长 官,三年一轮换,设通判以分知州权利 取消节度使的收税权利,设置转运使 地方赋税收归中央
经济 (集中财权)
设转运使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2:统一方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
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从历史影响看,它强化 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 。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原因: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
(1) 重文臣,轻武将 (2) 重文教,改革发展科举制
扭转了五代十国的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 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在全国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的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 才辈出的局面。有利于统治者政权的巩固,社会的安定。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发展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 习 目 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3.分析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千秋疑案陈桥驿,衣着黄袍便罢兵。
——清·查慎初
阅读并思考:
这句诗讲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2、表现:
材料:宋太宗在位22年,举行8次科举考试,共取中6000余人。任 用的宰相9人,科举出身的占6人。两宋300年间,共取士达11万, 是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代。
说明:科举考试在北宋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2、表现: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神童诗》宋 汪洙
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冗官、冗兵
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
如果回到宋朝,你会选择过何种生活?(文人?军人?还 是其他?)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你的理由。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余秋雨
一个千年的中国 ( 宋朝 ) ,是世界超级大国, 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美] 耶鲁大学教授乔纳森
时间:960年 人物: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开封
事件: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思考:北宋的统一有何特点? 北宋的统一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 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普曰: “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 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 治之,无他奇巧也,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 下自安矣。”
3、影响:
拓展延伸 宋朝政治的特点: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这是宋朝政治制度最明显的特点。 (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分权”是宋太祖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不 仅分武将的权,也分文官的权,避免任何一个官职、官员权力过重。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有利于镇压地方和农民反抗,但造成边防空虚, 成为宋朝在对辽、西夏等战争中屡败的原因之一。
措施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2、控制军队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兵不识将,将不 专兵”
分割宰相的民政、军政和财政大权 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2、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 3、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
在中央
在地方
三、北宋中央集权的影响 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了中央,杜绝了武将跋扈和 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军队
四、重文轻武的政策
材料: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残暴,百姓受苦。我现在 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取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 舞弊,也比不上一个武臣的危害大。” 1、原因: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1)重文臣,轻武将 (2)重文教,改革发展科举制
2、表现: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文臣统兵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 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 政事。
涉及的主要历史人物是谁?
赵匡胤
陈桥兵变
后周禁军最高将领,当时后周 皇帝只有七岁,其手下赵普策 划兵变,当大军到达陈桥驿时, 赵匡胤佯装醉酒。第二天早上, 众多将士喧闹着拥入他的帐中, 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 向他跪拜,高呼“万岁”!赵 匡胤就这样做了皇帝。这就是 “黄袍加身”的成语。
一、北宋的建立
行政权
欧阳修
兵权
2、表现: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 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 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削夺武将兵权,抑制武将地位的措施,武 将们不仅平日不受重视,而且带兵打仗都处处受到掣肘,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 地,因此发出这样的感慨。社会上,人们看到武将不仅地位降低,而且打仗败 多胜少,因此不再以从军为荣。
1、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自主探究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杯酒释兵权”?
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 权, 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宋朝中央行政机构示意图
二、强化中央集权
目的
军事方面 消除武将专权的 积弊 削弱宰相的权力 加强对地方的控 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