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案例分析图文稿

合集下载

“吉利汽车”案例-国际市场营销

“吉利汽车”案例-国际市场营销

吉利汽车一、东南亚汽车市场环境分析首先,让我们回顾下东南亚汽车行业现状。

东南亚地区,包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文莱十国。

东南亚人口约5亿,总面积462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750多万平方千米。

该地区盛产锡、稻米、天然橡胶、油棕、香料、木材等特产。

东盟各国经济差异较大:新加坡经济繁荣,马来西亚、泰国和文莱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越南、菲律宾和印尼经济相对落后,缅甸、柬埔寨、老挝则经济落后。

2010年1月1日起,双方将相互开放市场,双方超过90%的产品贸易关税将降为零,这将形成一个拥有19亿消费者、接近6万亿美元GDP总值的大市场,市场潜力巨大。

2007年东盟汽车销量约为190多万辆,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越南、菲律宾和新加坡销量分别为63万辆、49万辆、43万辆、13万辆、12万辆和10万辆,五国占据东盟汽车市场的90%以上。

此外,越南汽车市场增长迅速,2008年销量约为12万辆,柬埔寨和缅甸汽车市场也发展较快。

依靠东盟汽车市场的发展,2009年1-8月,中国出口东盟十国约为29244辆整车。

1.东盟汽车市场需求分析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世界汽车产业普遍出现产能过剩问题。

一方面,西欧、美国和日本作为世界三大汽车消费市场,整体上已进入成熟期,增长乏力,其汽车需求的增长主要表现在原有车辆的更新;另一方面,西欧、美国和日本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但制造业成本居高不下。

相比之下,东盟正在成为日渐重要的汽车市场。

东盟各国经济增长迅速,人均收入水平较高,汽车开始进入或是即将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再加上东盟各国政府针对汽车行业的政策倾斜和支持措施,具备了发展汽车产业的有利条件。

根据福特公司预计,东南亚市场的汽车需求将从 2004年的 170万辆增加到 2014年的 300万辆左右,增幅超过 76%。

目前东盟国家中汽车普及率最高的是马来西亚,每 1 000人中接近 300人拥有汽车。

案例交流 案例一

案例交流     案例一

案例交流案例一:吉利的成功吉利集团创建于1986 年,1999 年第一辆吉利豪情轿车面市。

到2003 年初,吉利汽车形成了宁波、临海、路桥和上海四大生产基地,已拥有激励美日、吉利豪情、吉利优利欧和吉利华普等四大系列近20 万辆轿车的年生产能力。

2003 年 1 月,吉利汽车总部迁往浙江杭州。

在日益增长且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吉利汽车已经不能再被小看了。

2002 年吉利汽车的销售量大增,一举卖出了47000 辆,盈利将近1 亿人民币,其低价小型车的销量与上年相比增加了120% ,市场占有率达到 4.5% ,吉利汽车的发展速度使得美日成为威驰的一大竞争对手。

吉利经营理念最早的提法是“为振兴民族汽车工业而拼搏”,后来改为“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车”,最后定为“为中国老百姓造买得起的好车”。

该理念有三层内涵:其一是为老百姓服务,当时的汽车企业几乎都把产品定位在公务用车和商务用车上,吉利则从一开始就明确定位在老百姓这一普通群体上;其二是买得起,根据中国国情,老百姓买得起的价格应该是5 万元左右;其三是好车,在同级车中是最好的,因此完整地说是性价比最优的车。

吉利依靠民营企业灵活的机制优势,在新产品开发、采购、生产方面有效地约束了成本,从而为低价策略赢得了利润空间。

例如,吉利通过学习和模仿其他诸如西班牙的SEAT 这样的制造商所设计的旧的车型来降低成本和缩短研发时间;不依靠某一配件供应上,自由选择供应上实现最低的配件成本;不使用国际知名企业所惯用的昂贵的汽车制造设备,采用成本低廉的劳动力由手工完成生产线上的工序,使得制造成本最小化。

吉利切入汽车行业的时机恰到好处:汽车开始进入家庭;需求出现个性化,不再是老三样(桑塔纳、富康、捷达);民营企业政策性进入障碍开始打破。

吉利在成功切入市场后,开始将其产品先向上延伸,如推出吉利·美日的换代车优利欧(三箱),美人豹跑车作为品牌拉升工具,华普汽车则瞄准中档车市场。

吉利汽车演示文稿.ppt

吉利汽车演示文稿.ppt

宏观环境调研
1、政治环境分析 2、经济环境分析 3、技术环境分析 4、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选择吉利的原因
吉利做为一个民族企业,刚刚起步10年,在这十年间吉利 发展非常迅速,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吉利集团不但没别 打垮,反而发展壮大。收购沃尔沃,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 的关注。有人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福特比吉利何如? 连福特这样的超级跨国汽车企业巨头都扶不起来的沃尔沃, 吉利想要扭转乾坤,谈何容易啊!汽车企业收购以后不成 功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但也有人为, 吉利并购沃尔沃, 一是可以帮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尽快走向国际市场。 二是可以嫁接国际知名品牌为我所用。三是可以彰显中国 汽车产业的实力。针对此问题,社会各界众说纷纭,我们 也做了讨论,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作出分析。
(一)政治环境分析
• 1、税收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制约 • 2. 产业政策
(1)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扶持和保护具有时限性,贸易自由化的潮流不允许任何 WTO成员国对国内产业实施长期的保护。因此,国内汽车行业需要建立自己 的核心竞争优势,才能在与国外汽车的竞争中生存。
• (2)《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有利于抑制能源需求增长过快的势头 • (3)《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政策明确提出:“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并
策划目的
为探测吉利汽车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占有率而 展开此次调研,更好的拓展吉利在市场上的份 额,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通过客户对吉利品 牌的认知和看法来改进吉利汽车在市场上的地 位。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1997年进 入汽车行业,多年来专注实业,专注技术创新 和人才培养,取得了快速发展。集团总部设在 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兰州、湘潭、 济南、成都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 基地,在澳大利亚拥有DSI自动变速器研发中 心和生产厂。现有10多款整车产品及1.0L2.4L全系列发动机及相匹配的手动/自动变速 器。

吉利案例文本

吉利案例文本

1近几年中国车市动态2吉利为什么要向中高端进军?值得尊敬的企业--吉利奇瑞,无论你自己买的是什么车,如果没有他们,现在中国汽车依然是垄断,百姓们买的夏利可能至少要10w。

再看看吉利发展的艰辛,也许你就能原谅质量低劣的第一代豪情和美日,也能容忍远景现在的一点点小毛病,毕竟民族企业工业是我们老百姓能买得起车的支柱!在目前国内计划部门划定的轿车"3+6"格局中,吉利是惟一的民营企业。

这家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98年到2002年,吉利"揭竿而起",成功进入中国汽车工业;第二阶段主要是从2002年至今,吉利开始从一个家族式企业向管理型企业转变,同时通过整合中国汽车工业的业内资源,大大加快了自身技术能力的发展。

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10年前从摩托车行业进入汽车行业的时候,吉利既没有技术来源又缺乏人才,要想生存,只能选择低价取胜。

与此同时,创业之初的吉利,产品也都集中在轿车市场的最低端。

时至今日,低价法宝却成为吉利前行的障碍。

与国外汽车品牌相比,吉利的品牌附加值低得多,好车只能贱卖。

提升品牌价值成为吉利的当务之急。

相信不少人都记得,吉利一直定位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句话已经被“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所代替。

李书福告诉记者,“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这句话并没有错,可是很多人会认为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就是低端车,这既不符合吉利产品的现状,更不能代表吉利的未来发展。

于是吉利选择了“最安全、最节能、最环保”作为目标。

安全、节能和环保,是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也是主要汽车企业的努力方向。

吉利集团常务副总裁杨健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吉利已经在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制动器、转向器、电子电器控制以及前后桥、车身设计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取得了包括CVVT发动机、自动变速箱和EPS等一系列丰硕成果。

战略管理~吉利汽车案例分析报告

战略管理~吉利汽车案例分析报告

课程:战略管理题目:吉利汽车企业战略分析报告小组成员:钟一鸣,曹柯佳,安昱霖,林苑,袁保龙目录一、吉利简介 (4)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5)1、现有竞争者 (6)2、潜在竞争者 (7)3、消费者讨价还价能力 (8)4、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9)5、替代性产品 (10)6、互补性产品 (10)7、总结 (11)三、环境监测与分析 (13)(一)宏观环境分析 (13)1、政治环境 (13)2、经济环境 (14)3、社会文化环境 (15)4、技术环境 (16)5、自然环境 (17)6、法律环境 (17)(二)内部环境分析 (18)1、财务资源 (18)2、实体资源 (18)3、技术资源 (19)4、组织资源 (19)5、无形资源 (19)(三)吉利能力分析 (20)1、财务能力 (20)2、生产研发能力 (22)3、市场营销能力 (23)4、人力资源能力 (24)5、企业文化 (25)四、吉利使命,愿景与战略目标分析 (26)(一)吉利使命分析 (26)(二)吉利愿景分析 (28)(三)吉利战略目标分析 (29)(四)利益相关者分析 (32)五、吉利公司层战略分析 (35)(一)横向边界 (35)(二)纵向边界 (37)六、吉利业务层战略分析 (39)(一)成本战略与差异化战略 (39)(二)吉利战略转型前后竞争策略比较 (43)七、吉利全球化战略分析 (46)(一)吉利全球化战略背景 (47)(二)为何进行全球化 (47)(三)吉利全球化历程 (48)(四)吉利全球化的优势与劣势 (49)(五)对吉利全球化的展望 (50)八、吉利战略变革分析 (51)(一)吉利战略变革的背景 (51)(二)吉利战略变革的内容与类型 (51)(三)吉利变革中的阻力 (54)(四)吉利变革的阶段分析 (55)(五)吉利领导者在变革中的作用 (56)(六)对吉利变革的展望 (56)一.吉利简介总体概况: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

“战略管理吉利集团案例分析

“战略管理吉利集团案例分析

“战略管理吉利集团案例分析中国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概况显示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传统能源的枯竭,新能源汽车必将成为人们代步工具的首选,随着价格的逐渐突破,新能源汽车将逐渐大众化,平民化,成为人们居家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1.3社会环境约束企业营销活动的立法日益增多,旨在保护企业之间的相互利益、维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等的立法日渐增多。

政府执法力度不断增强,企业需要不断规范自身商业行为。

政府鼓励社会利用市场机制促进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进一步增加节能环保投入力度,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鼓励自主创新,推广先进技术。

这要求当前的汽车企业多在新能源车型、低功耗车型的研发上多下功夫。

2.1.4技术环境吉利汽车公司一直在国内汽车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2022年,其自主研发并量产的第六代EPS产品——LG-1齿轮齿条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问世,对吉利汽车公司乃至国内汽车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LG-1转向装置具有三个创新点:1.采用自行研制的非接触磁感扭矩传感器彻底解决了传感器信号失真和跑偏问题,大幅度提高了EPS系统的性能和品质;2.采用蜗杆与电机软轴连接设计彻底根除电机异响蜗轮付磨损产生的噪音;3.采用弹性材料装入转向器传动系统中,提高了转向系统的回正效果。

该产品的问世填补了国内EPS系统的空白,其量产为公司增加产值9000万元,创利润2340万元,创税300万元,成功打破了国外汽车零部件尖端技术垄断的局面,进一步缩小了我国EPS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差距。

同时,为吉利汽车公司的地位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在高端车发动机技术方面,吉利目前依赖于购买国外已有的技术,自主开发难度较大。

此外,在国内汽车行业的技术发展来看,不同品牌的车型在技术上虽有差距,但同质化倾向已经逐步显现,技术革新给吉利带来的竞争优势可能会逐渐居于次要地位。

2.2SWOT分析优势劣势内部能力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具备必要的产品质量,资金充足,政策支持,相关配套体系完整,人才充足且后备力量较强。

吉利案例分析-PPT精品文档

吉利案例分析-PPT精品文档

吉利产英国豪华出租车
谢谢观看
传奇人物
李书福
现任吉利集团董事长。 经济师职称,台州市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李书福白手起家,创办吉利集团。 2019年底,吉利集团员工发展到近万人,总资产20多亿元, 年销售收人30多亿元。 吉利集团是中国第一家生产轿车的民营企业。 此外,吉利还投资8亿多元创建了全国最大的民办大学——北 京吉利大学.
三,人才培育创新。
优势与机会
优势
自主品牌; 自主研发能力; 成本优势,性价 比高 组织结构紧凑, 决策效率高、执 行力强 凝聚力较强,冲 劲足;
机会 小排量汽车的 解禁政策 消费者对养车 成本的关注
消费税调整将 进一步改变轿车
消费结构
吉利汽车一览
如今的吉利已经能造出堪比劳斯莱斯的轿车

2019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福特首席财务官刘易 斯· 布思在英国伦敦共同出席交割仪式。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 公司2日在伦敦宣布,已经完成对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 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
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
创新 力
创新-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一,自主技术创新。 二,营销方式创新。
四大品)
大事记
2019年企业经营规模列全国500强第331位。列“浙江省百强企业” 第25位,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 企业之一 2019年8月23日,《福布斯》杂志(中文版)发布了2019“中国顶 尖企业”百强名单,吉利榜上有名。 2019年3月28日,北京时间晚9点,吉利汽车在瑞典哥德堡与福特 汽车公司签署了正式收购沃尔沃的协议,从而为这场历时一年多的 并购“马拉松”画上了句号,同时18亿美元的收购价也创造了中国 民营企业至今为止金额最大的海外汽车收购案。

吉利案例分析

吉利案例分析

吉利战略分析1公司愿景及使命1.1愿景“让世界充满吉利!”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期望吉利汽车和先进技术,享誉世界,走遍全球。

二是要将“大吉大利”这个美好的祝愿送给所有的人,为世界和平、进步、吉祥如意祈祷。

1.2使命“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世界!”安全是人类生命的根本保障,环保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诉求,节能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在用户更加关注安全、环保、节能、的今天,能否制造充分保障生命、爱护环境的汽车,已成为世界汽车业的共识。

吉利以此为己任,为此而奋斗。

2战略目标贯彻“不打价格战、不降价”整体策略,并将单纯的“数量战”升级成价值战、服务战和营销能力战,建设以“顾客生命周期”为核心的营销价值链,持续推进多品牌建设,快速提升品牌形象,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主品牌,实现全年销售41.2万辆的目标3公司现行战略分析3.1公司战略2010年实现年销量41.2万两,相比2009年的30万两,增幅达37%以上,足以说明吉利采取了积极的发展型战略;与此同时,吉利将在2010年新推出多种车型,在收购沃尔沃之后,更宣称要新增两至三个更大更豪华的车系,说明其选择产品多角化战略,进行品牌延伸,获取更大利益。

吉利的战略由原先的立足国内、抢占低端市场逐渐转变为全球扩张,向中、高端市场延伸,收购沃尔沃正是它迈向中高端市场的第一步。

第一阶段(2007年6月—2009年):吉利汽车将成为“有知名度”的品牌,转型初见成效;第二阶段(2010年—2012年):吉利汽车将成为“有影响力”的品牌,转型基本完成;第三阶段(2013年—2015年):吉利汽车将成为“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脱胎换骨。

?●战略布局为实施国际化战略,集团已制定了十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将拥有以左、右舵兼顾,满足各国法规和消费习惯的较宽系列的9个平台40多款整车及满足国内外法规要求的汽、柴油发动机、手自动变速器;紧紧围绕安全、节能、环保开展领先技术的研发,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吉利案例分析

吉利案例分析

替代品:交通工具的多样化:公汽、 地铁、飞机、火车等,但各自有其局 限性。对轿车市场的替代威胁一般。
行业环境分析结论
潜在进入者 威胁不大
供方讨价 还价能力 不强
现有企业之间 竞争程度激烈
买方讨 价 还价能 力 较强
替代品 威胁一般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
关键外部因素 权重 评分 加权分数
机 会
3
3 3 3
0.45
0.3 0.3 0.15 3.1
3
3 4 1
0.45
0.3 0.4 0.05 3.15
内部分析
财务 状况 产品 地位 营销 能力 生产 状况
主要财务指 标 偿债能力分 析 营运能力分 析 盈利能力分 析
企业内各品 牌差异性小, 销售量不大, 与本土较知 名品牌相比 也有较大差 距
1 通过纵向一体化,降低成本 2 扩大与银行、金融机构或个体 投资者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
1 加大对品牌建设投入 2 全员攻关,搞好关系营销,提 升企业美誉度 3 采用集聚化战略,瞄准经济型 轿车市场
主要财务指标(2000-2004年度)
12/04 总资产 除税前经营溢利 流动比率 (倍) 速动比率 (倍) 长期债项/ 股东权益 (%) 总债项/股东权益 (%) 总债项/资本运用 (%) 存货周转率 (倍) 680,767 90,619 1.01 0.63 0.00 0.00 0.00 4.67 12/03 603,188 55,620 1.70 1.35 0.18 0.63 0.61 5.42 12/02 23,725 -111,711 1.49 0.89 0.00 0.00 19.99 9.95 12/01 567,797 -105,970 1.04 0.49 1,429.33 1,580.09 90.64 1.94 12/00 522,058 -49,139 1.55 0.84 213.04 222.83 57.07 1.85

《战略管理》吉利集团案例分析

《战略管理》吉利集团案例分析

课程名称:战略管理(汤小华)课题组长:张肇元小组成员:辛双琪;尹航;郭远哲;孙仲达;陈显鑫小组成员:张肇元;辛双琪;尹航;郭远哲;孙仲达;陈显鑫目录1.企业概述及战略演变 (3)1.1吉利集团简介 (3)1.2品牌及产品现状 (4)1.3战略演变概述 (5)1.4当前战略、使命及愿景 (6)2.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7)2.1PEST分析 (7)2.1.1政府政策与法律法规 (7)2.1.2经济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 (8)2.1.3社会环境 (9)2.1.4技术环境 (9)2.2SWOT分析 (10)2.3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10)3.企业内部资源分析 (11)3.1财务资源 (11)3.2实物与产品资源 (12)3.3技术资源 (12)3.4人力资源 (13)3.5企业能力分析 (14)4.企业问题诊断与建议 (14)4.1企业问题概述 (14)4.2当前战略评价 (16)5.战略实施建议 (17)5.1扭转品牌认知(主要战术) (17)5.2改革研发管理模式(辅助战术) (18)5.3巩固中低端市场(保障战术) (19)6.战略风险评估与应对 (19)7.附录 (20)7.1参考文献 (20)7.2小组分工表 (21)2报告撰写:张肇元《战略管理》专题研究报告——浙江吉利汽车集团公司3授课教师:汤小华1.企业概述及战略演变1.1吉利集团简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成立于1986年,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气及汽车零部件方面取得辉煌业绩。

特别是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达到105亿元,连续四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跻身于国内汽车行业十强。

2009年12月23日,成功收购沃尔沃汽车100%的股权。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浙江吉利收购沃尔沃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企业并购重组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和跨国公司发展壮大的重要方式,国际直接投资80%以上是通过并购方式完成的。

近几年,海外并购的市场上掀起了中国旋风。

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史上的一种全新状态的并购,极具代表性与针对性。

一、案例背景介绍1999年福特以65亿美元的高价购得沃尔沃品牌。

然而事与愿违,沃尔沃这个品牌在过去几年里让它伤透了心,2008年沃尔沃税前亏损额高达16.9亿美元。

随着金融危机全面到来,在售出阿斯顿马丁、路虎、捷豹之后,沃尔沃又成为了福特剥离的目标。

根据洛希尔综合采用现金流折现法、可比交易倍数、可比公司倍值等估算方法对沃尔沃资产进行的评估,在金融危机最严重时的沃尔沃估值,合理价位在20亿-30亿美元之间。

其中,合理收购资金15亿-20亿美元,运营资金5亿-10亿美元。

正是根据洛希尔作出的这一估值,吉利提出的申报收购金额为15亿-20亿美元,最终成交价格确定为18亿美元。

吉利花费18亿美元的代价收购沃尔沃,不到当年福特收购价的三分之一。

这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汽车行业重新洗牌下的意外收获。

从沃尔沃的品牌、已有的供应商和经销商网络和它的技术来看,还是物有所值的。

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的沃尔沃,其品牌价值和技术含量堪称世界一流。

吉利收购沃尔沃抓住了历史性的机遇,是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典范。

双方公司概况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始建于1986年,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气及汽车零部件方面取得辉煌业绩。

特别是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达到105亿元,连续四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跻身于国内汽车行业十强。

案例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

案例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

一、吉利收购原因。

1、吉利战略转型对技术和品牌的诉求。

①渴望技术作为国际化的品牌,沃尔沃的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是无庸质疑的,谁收购了沃尔沃谁就会得到一大笔技术财富,它的先进技术和安全性能、节能环保特点正是吉利实现战略转型最需要的。

②提升品牌吉利虽有三大品牌,但尚缺乏一锤定音的顶级豪华品牌,这个空缺沃尔沃正好可以补上,有了沃尔沃,吉利在行业内的品牌竞争地位无疑会大大提升。

2、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一种方式。

吉利是民营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更困难,但是只有进入了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才能够越做越强。

吉利需要打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而收购品牌无疑是捷径。

所以代表品牌市场的沃尔沃就毫无疑问地成了吉利走出中国的桥梁。

3、学习系统的市场营销规模。

沃尔沃通过体育营销和大成本的营销让自己的品牌和“绅士精神、挑战极限、高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锁定了追求生活质量、关注安全和环境并且又不爱张扬的用户群体。

能够近距离地学一学外资品牌的营销策略,对吉利以及中国自主品牌的车企来说,都是未来走向世界的前提。

4、李书福个人性格因素。

敢赌敢拼敢挑战的李书福的个人魅力也是主要原因。

5、吉利成功并购沃尔沃的原因1)金融危机创造了历史机遇。

任何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过程都是复杂的,取得并购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握天时和地利。

实际上,吉利早在2007年9月就开始申请并购沃尔沃,并通过太平洋汽车公关咨询公司与福特保持日常联络。

2008年吉利组织了包括富尔德律师所、德勤会计师行、罗斯柴尔德银行在内的项目团队,正式开始运作并购沃尔沃项目。

但此时的福特一方面正忙于出售路虎和捷豹,无暇顾及沃尔沃,另一方面对金融危机的认识不够,无心卖掉自己的技术重心沃尔沃。

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全面侵袭,美国2008年的汽车总销量同比下降18%,福特的汽车销量更是下降21.8%,亏损146亿美元,其中沃尔沃的亏损约为15亿美元,而且已经是连续三年严重亏损。

这促使福特开始以“一个福特”的理念对自身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而卖掉于1999年耗资高达64亿美元收购的沃尔沃的全部股权,就成为其降低成本、减少债务、改善财务状况、重新实现盈利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

吉利案例分析

吉利案例分析
• 预测中的政策
汽车三包政策、燃油税政策、《国家环境友好汽车实施 方案》
• 世界汽车工业新格局
2020/3/26
微型车将有
新汽车消费税 更大的市场前景
轿车的排量 (单位:升)
1.0L以下 1.0——1.5L 1.5——2.0L 2.0 ——2.5L 2.5——3.0L 3.0——4.0L 4.0L以上 2020/3/26
我国有相当多的 地区已经发展到 轿车普及进入家 庭的经济水平
社会环境--
人们的汽车消费观念
(1)价格与性价比 (2)个性化、实用化 (3)品牌意识
政策环境 分析
• 中国国内政策
“十一五”汽车产业规划、关税、汽车销售企业备案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标准》、新汽车消费税 、机动车 强制报废新标准 、解除限制小排量车的政策 、新增9种 零部件认证 、出台9项安全新标准
能力
2020/3/26
目前已具备产品研发和年产15万辆 轿车、18万台变速器、20万台发动 机的生产能力,公司生产的轿车遍 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并已成功出口
美洲、西亚市场。
即到2010年,奇瑞轿车的产能将达到100 万辆,出口占40%,使技术和汽车产量跻
身世界前列。
“以我为主,整合世界资源,服务国际 国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40.00% 广汽, 13.17%
20.00% 哈飞, 12.16% 江淮, 18.00%
0.00% 广汽 哈飞 奇瑞 江淮 吉利
2020/3/26
2006年第一季度五至十名汽车销售增长率
奇瑞,
99.87%
吉利,
83.79%
2020/3/26

《战略管理》吉利集团案例分析

《战略管理》吉利集团案例分析
高端市场竞争力排名:丰田>上海通用>比亚迪≈吉利≈奇瑞
新加入者的威胁
市场的饱和度限制了竞争者加入汽车工业,我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大城市市场汽车需求趋于饱和,市场逐渐转向二三级市场,不会有新的加入者贸然闯入高端车市场。
然而,在高端车发动机技术方面,吉利目前依赖于购买国外已有的技术,自主开发难度较大。此外,在国内汽车行业的技术发展来看,不同品牌的车型在技术上虽有差距,但同质化倾向已经逐步显现,技术革新给吉利带来的竞争优势可能会逐渐居于次要地位。
2
优势
劣势
内部能力
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具备必要的产品质量,资金充足,政策支持,相关配套体系完整,人才充足且后备力量较强。
2014年北京车展前夕,吉利发布全新品牌战略。取消现有全球鹰,帝豪,英伦品牌,回归一个吉利,并采用全新LOGO。
1
自吉利1998年第一辆车下线,吉利先后拥有了经济型轿车美日、豪情;中级轿车自由舰、华普、金刚;以及跑车美人豹。从中不难发现,吉利正在经历着一条由下而上的自主品牌成长曲线。
吉利出道之初被人视之为一条不折不扣的“鲶鱼”,因为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要让轿车走进寻常百姓家,所以总是利用最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并在多轮价格战中树立了自己经济型轿车主力军的“名望”,也不断地给竞争对手制造出各种麻烦。
中国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概况显示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传统能源的枯竭,新能源汽车必将成为人们代步工具的首选,随着价格的逐渐突破,新能源汽车将逐渐大众化,平民化,成为人们居家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约束企业营销活动的立法日益增多,旨在保护企业之间的相互利益、维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等的立法日渐增多。政府执法力度不断增强,企业需要不断规范自身商业行为。

吉利案例问题

吉利案例问题

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汽车”,始终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不但满足了消费
者的消费需求,而且还扩大了自己的产品市场。
P 2 art
案例问题分析
Part2 案例问题分析
01 企业文化对吉利 02 影响吉利经营成
发展的影响
功的企业文化因素
03 吉利开展广泛合作的
原因,目前问题及建议
01企业文化对吉利发展的影响
深耕市场精细营销
多渠道营销
跨区域销售
05 社会公益活动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曾强调:“一个没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最终总是会被市场无情抛弃,这样
的企业是不可能实现永续经营的。”这也形成了吉利的一种企业文化——“回馈社会、走可持续 发展道路”,而十几年来吉利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文化理念。
✓ 2008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吉利集团启动“未来吉利教育基金”和“李书福资助教育基金”,出 资1250万元,面向四川地震灾区,帮助困难学子。 ✓ 2010年4月,吉利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向青海玉树灾区捐赠人民币2200万元。
1.导向功能:
吉利的企业愿景是“让世界充满吉利”,这一愿景有两重含义:一是期望吉利汽车和先进技术享誉 世界,走遍全球。二是表达“普天之下皆吉利”的良好祝愿。
2.凝聚功能
“以人为本”;李书福自身
3.激励功能
良好的组织环境和有效的精神激励 吉利吸收现代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将员工的力量作为企业的原动力,重视员工的学习,让员 工参加到企业的管理中,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这种激励方法能够把个人的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 益统一起来,提高员工绩效。管理方面以工资激励为主,又加奖金、津贴、以及福利制度激励 领导人所倡导和精心培育的文化,被全体员工所认同的思想信念和精神支柱。

吉列公司案例分析

吉列公司案例分析

一、技术因素对吉列所带来的机会与威胁从刮胡刀技术的历史发展来看,刮胡刀经历了干式(已淘汰)到湿式(卡式及可丢弃式)的转变,在附件及配套技术方面有所革新,如刮胡膏及不锈钢刀片等.虽吉列刮胡刀在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技术成果,吉列都是刮胡刀行业的领袖。

但也存在着威胁.机会:①感应刮胡刀含22项专利,竞争对手不易模仿②大批量生产感应刮胡刀,抢在被竞争对手模仿之前尽可能多地获取利润威胁:①“反托拉斯法”,新产品很容易被模仿②大批量生产感应刮胡刀并投放市场,如市场不接受,则会危及吉列生存二、市场因素所带来的机会与威胁美国市场上可丢弃式占据市场首位,且有上升趋势。

虽可丢弃式虽然在美国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但因其技术含量小,竞争激烈,互相打价格战而利润微薄,但更新换代产品上市后,因追随产品的更新换代,势必会减少卡式及可丢弃式刮胡刀的销售量.所以,市场会带来机会和威胁:机会:①感应抢先更新换代,作为高档消费者的新宠,必能领先潮流,为吉列走出低谷注入新的活力威胁:①感应会分摊卡式及可丢弃式的生产与销售量,势必会造成原工厂的设备闲置及工人减员或生产率下降。

②可丢弃式占市场的份额可能继续上升。

三、竞争因素所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在案例中发现,从市场占有率看(静态),吉列的最大竞争对手是舒适,但从市场占有率的增长幅度(动态)来看,其真正的竞争对手是BIC,下面分析其两大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及他们的竞争策略,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吉列的优势、劣势及竞争策略是否正确,最后做出竞争因素对吉列所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判断。

其三个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和竞争策略,列表如下,四、吉列的内部优势与弱点所带来的机会与威胁从案例介绍,首先让我们总结吉列的传统(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这些构成了吉列的企业文化基础,也是我们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1、吉列有如下内部优势:①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化学方面的改进,而非技术方面的创新。

感应号称“更新换代产品”,其实质是卡式改良产品,但其创新还是集中在机械方面.②行销:广告活动支持新产品上市③广告:在各国推出相同的影像音乐广告-—GILLETTE 在过去国际性的发表令人惊奇,被喻为以一国为基础,在各文化区可看到差异.④风险管理:吉列公司的优势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利案例分析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吉利战略分析1公司愿景及使命1.1愿景“让世界充满吉利!”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期望吉利汽车和先进技术,享誉世界,走遍全球。

二是要将“大吉大利”这个美好的祝愿送给所有的人,为世界和平、进步、吉祥如意祈祷。

1.2使命“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世界!”安全是人类生命的根本保障,环保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诉求,节能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在用户更加关注安全、环保、节能、的今天,能否制造充分保障生命、爱护环境的汽车,已成为世界汽车业的共识。

吉利以此为己任,为此而奋斗。

2战略目标贯彻“不打价格战、不降价”整体策略,并将单纯的“数量战”升级成价值战、服务战和营销能力战,建设以“顾客生命周期”为核心的营销价值链,持续推进多品牌建设,快速提升品牌形象,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主品牌,实现全年销售41.2万辆的目标3公司现行战略分析3.1公司战略2010年实现年销量41.2万两,相比2009年的30万两,增幅达37%以上,足以说明吉利采取了积极的发展型战略;与此同时,吉利将在2010年新推出多种车型,在收购沃尔沃之后,更宣称要新增两至三个更大更豪华的车系,说明其选择产品多角化战略,进行品牌延伸,获取更大利益。

吉利的战略由原先的立足国内、抢占低端市场逐渐转变为全球扩张,向中、高端市场延伸,收购沃尔沃正是它迈向中高端市场的第一步。

第一阶段(2007年6月—2009年):吉利汽车将成为“有知名度”的品牌,转型初见成效;第二阶段(2010年—2012年):吉利汽车将成为“有影响力”的品牌,转型基本完成;第三阶段(2013年—2015年):吉利汽车将成为“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脱胎换骨。

战略布局为实施国际化战略,集团已制定了十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将拥有以左、右舵兼顾,满足各国法规和消费习惯的较宽系列的9个平台40多款整车及满足国内外法规要求的汽、柴油发动机、手自动变速器;紧紧围绕安全、节能、环保开展领先技术的研发,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到2015年,吉利将形成年产200万辆汽车的产销能力,在海外建成15个生产基地,实现三分之二外销的目标。

技术创新?截至目前,吉利集团拥有各种专利416项,其中发明专利40多项,申请国外专利20多项,正在申请的专利有数百项。

吉利还承担了5项国家“863”项目,启动了未来5年中长期节能环保汽车开发规划,开发包括从轻度混合动力车到全混合动力车的5款混合动力轿车。

此前,吉利已经成功研发出海尚三厢混合动力轿车和海域三厢M100甲醇代用燃料轿车。

3.2竞争战略吉利提出“以用户为中心,以订单为主线,深化改革,科学管理,三链协同,实现高质量下的高增值和高增长”的竞争方案。

供应商配套能力和研发能力成为吉利对所有供应商考核的重要标准,在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的同时,吉利积极引进“源头活水”吉利先后与韩国大义、美国江森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了以吉利平台为依托,能够发挥国际零部件巨头技术优势和本地零部件企业制造优势的“三位一体”合作共赢新模式。

3.3职能竞争战略市场营销以关注客户为焦点,狠抓销售网点的整顿和形象建设,加强呼叫中心的运行功能,快速处理用户反映的问题,大大改善了售后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逐步提升,特别是金刚、自由舰、远景满意度提升了13%。

?国际市场营销开始从贸易型向营销型转型,先后在乌克兰、俄罗斯、印尼等地设点建厂,实现SKD、CKD加工贸易的海外生产模式。

吉利汽车设计了集团采购体系组织架构,成立了集团采购委员会,负责集团采购供应工作的发展战略、重大政策制定、重要决策、考核等;把零部件采购公司内部机构调整为与技术体系的机构设置相对应,从组织上保证了与研发部门的对接,与制造公司的对接,与供应商的对接。

吉利树立了质量网的管理理念,明确了质量管理不是一种功能,而是一种责任的基本理念,明确了集团质量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明确了研发质量、零部件质量、产品制造质量、市场质量信息的质量责任和管理模式。

吉利进行了质量人员的整合和调整,充实了集团采购公司对供应商过程质量管理的质量人员。

在全集团进行了TS16949体系认证和供应商质量提升工作。

4吉利内外环境分析4.1外部环境4.1.1 PEST分析社会文化环境2009年,几乎所有重要汽车市场都在衰退,而中国在增长,并且是40%的高速增长!1340万台的销量数字不仅是个历史纪录,也昭示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不断壮大。

中国市场正在成为所有国际汽车巨头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如何赢得地域广阔、层次错综复杂的中国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全球各大汽车企业的“聚焦点”。

经济环境2010年国家政策对经济的拉动将有所减少,但外需好转和民间投资增长将推动GDP增速达到10%左右,高于2009年增速而继续处于上行周期。

经历了连续9个月的负增长后,2009年11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重新转正,但这并不意味着通胀已成现实。

综合各方面因素,预计明年我国CPI和PPI(工业品出厂价格)全年上涨2.5%、4%左右,物价上涨压力将温和可控。

2010年全国宏观经济仍处于较为稳定的增长期,国际环境影响有限,作为支柱产业,国家对于汽车工业的支持从根本上没有改变,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汽车保有量任然很低。

政治法律环境随着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政府公务车采购也趋多元化,政府采购汽车新政将出台,新方案将主要向自主品牌倾斜,尤其集中在一般公务车范围。

技术环境节能与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甚至是全球汽车工业奋斗的方向。

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正从改进传统能源汽车技术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两方面入手,发力节能减排。

从2009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产品导入期,由科技部牵头的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工程将全面启动。

新能源汽车将在我国一批中心城市全面开花,并有望形成一定规模。

2009年中央以贷款贴息为主的方式,安排200亿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对六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涉及汽车产业的内容是:发展新能源汽车,支持节能、环保、安全等关键技术开发。

未来三至五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进入发展高潮。

金融资本的介入在中国构筑汽车流通销售体系时,金融资本的介入是很有必要的。

金融资本的介入可以有效地扩大汽车企业的规模,构筑规模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中国汽车信用消费实际情况在中国目前汽车消费信贷体制之下,销售商和银行是受益方,保险公司承受着巨大风险,对于消费者的个人信用评估知识一种形式,对风险管理的方法还仅仅停留在抵押保证和保证保险的领域,没有一套完善科学的管理方法。

汽车信用消费体系的建立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建立一种风险低的汽车信用消费制度是当务之急。

汽车企业除积极地利用自有资本展开汽车信贷业务之外,有必要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本,甚至和银行及保险公司等金融界进行合作。

关键外部因素权重评分加权分数机会国家政策的扶持0.0510.05经济环境的好转0.1530.45与合资品牌竞争地位0.220.4改变新品牌运作的顺畅0.1520.3获取宝贵的技术和经0.1520.3验威胁日益严格的标准法规0.0510.050.120.2合资品牌进入中低端市场0.0510.1外来文化对消费者的影响持续的价格战0.0520.1媒体对品牌的错误报0.0510.1道总结1 2.054.2内部分析组织结构吉利的组织架构,集团总部部门从22个减少到15个,一级公司从25个减少到19个,并撤消了原有5个二级公司建制,全年销售目标提高25%,全员劳动生产率目标提高17-30%;在全集团内部进行“定流程、定机构、定职责、定岗位、定编制、定人员”六定;按照全员劳动生产率测算工资总额,确定奖励比例,对于在机构改革中富余人员,吉利也作了妥善安排,通过集团内部调剂和新基地扩展需求予以消化。

人力资源建立了全面的引进人才、使用人才、保留人才的系统机制;建立起一支拥有10余名外国专家、上百名高级工程师、数百名博士、硕士的科研队伍,研发人员近千人;创立了“高管带研究生,专家带助手,师傅带徒弟”的人才快速成长机制;创办浙江吉利技师学院、浙江吉利汽车工业学校、北京吉利大学,为企业发展培养人才。

研发能力吉利在国家汽车发展政策以吸引外国投资、国内外技术封锁、没有任何技术储备和资本优势的背景下开始了中国自主造车的历程。

吉利的自主创新从一开始就贯穿于公司整体经营发展活动的始终,通过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根本目标,吉利创造了先自主制造整车、再自主研制关键零部件、最后整合协调发展的自主创新历程。

为实现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吉利投资数亿元在临海建立了吉利汽车轿车开发中心和试验中心;在上海建立了新能源、清洁燃料、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及经典车型研发中心;在宁波建立了发动机研究所、变速器研究所;在路桥建立了电子电气研究所。

目前,吉利汽车各研究院拥有较强的轿车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电子电器的开发能力,自2003年开始逐年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每年可以推出4-5款全新车型和机型。

吉利拥有一批行业顶尖的技术专家和技术力量,已经获得各种专利220项,发明专利21项,自主开发的CVVT发动机—4G18,升功率达到57.2kw,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器,填补了国内汽车领域的空白,并获得2006年度中国汽车行业科技进步唯一的一等奖,自主研发的EPS,开创了国产品牌的汽车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的先河。

产品品种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现有吉利豪情、美日、优利欧、SRV、美人豹、华普、自由舰等七大系列30多个品种的轿车;拥有1.0L(三缸)、1.0L(四缸)、1.3L、1.5L、1.6L、1.8L等六大系列发动机;拥有JLS160、JLS160A、JLS110、JLS90、Z110、Z130、Z170等七大系列变速器。

上述产品均通过国家的3C认证,达到欧III排放标准,其中4G18、4G10发动机已经达到欧IV标准;吉利拥有上述产品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财务状况目前,吉利集团有三大部分核心资产,即浙江福林国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和上海华普国润汽车有限公司。

其中,美日汽车以53.2%的股权控股浙江吉利。

华普汽车通过华普国润控制着华普M203、华普飙风轿车、汽车研究院、宁波发动机90%的权益等重要资产。

此外,福林国润掌握着吉利系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资产。

从发展来看,吉利集团发展汽车产业需要大量资金。

仅2004年吉利控股对外宣布的投资计划已超过100亿元。

上述项目主要包括: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吉利控股持股90%)总投资额逾10亿元;湘潭九华的中高档轿车基地总投资额达28.8亿元;台州汽车上工业城总投资额49.1亿元;海南三亚学院总投资10亿元;三亚落笔洞旅游项目20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