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计划教案-优秀教案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计划教案-优秀教案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计划教案-优秀教案「篇一」主题一:诚实不需要理由教学目标:1、知道诚实的含义。
2、即使做错了,也能勇敢承认错误。
3、知道因为“偶尔撒一次谎”也会使自己失去别人的信任,给自己带来麻烦。
4、正确理解“善意的谎言”。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教师讲故事。
2、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谈体会,并适时赞扬学生们勇于认错的诚实行为。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二、情景对话,事例导行1、看教材第2页的两组情景对话,学生对照自我总结的诚实的含义进行判断。
2、学生谈感受。
1)学生读《砍倒樱桃树的小男孩》,学生就故事和父亲的对话展开讨论。
2)学生思考:你喜欢小男孩和他的父亲吗?为什么?学生谈自己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3、书写建议和想法,排练小品。
1)在现实中,常常还存在说谎话和说真话之间的矛盾,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
2)碰到这样的事情,作为儿子,你应该怎么做才对,如果你是父亲,你会怎么处理?3)写建议:与同学讨论想法或书写自己的建议。
4)排练小品:根据自己的想法,找到和自己想法一致的同学,根据自己日记内容续演男孩回家后与爸爸的对话。
4、出示教材中“小幽默”《作业》,学生谈谈读了这则小幽默,有什么感受?三、辩论理解1、任何时候都应该说真话,不撒谎。
2、有的时候不能全讲真话,也有善意的谎言。
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用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主题二:拍手拉钩不要变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守时、说到就做到是守信的表现。
2、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为自己不守时或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时,会有羞耻感,并努力做到。
3、知道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记在心里,尽力做到,这样,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信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学生说“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变!”并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这个歌谣。
2、你们说过这样的话吗?当时指的是一件什么事?你做到了没有?3、学生发言。
二、听故事,学榜样1、听故事《宋濂抄书》。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计划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计划教案第一章:我们的社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区的构成和功能,认识到社区是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
2.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的情感。
教学内容:1. 社区的定义和功能2. 社区的构成要素3.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的情感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了解社区的设施和功能。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对社区的认识和感受。
3. 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如清理社区卫生、帮助老人过马路等,培养学生的社区责任感。
第二章:我们的家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组成和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家庭的定义和功能2. 家庭的构成要素3.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的情感教学活动: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
2. 开展家庭主题活动,如家庭成员相互写感谢信、一起做饭等,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第三章:我们的学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的构成和功能,认识到学校是他们成长的重要场所。
2.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老师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学校的定义和功能2. 学校的构成要素3.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了解学校的设施和功能。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对学校的认识和感受。
3. 开展尊敬老师活动,如给老师写感谢信、为老师献花等,培养学生的尊敬老师意识。
第四章:我们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重要性2. 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3. 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教学活动:1. 开展自然环境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周围环境存在的问题。
2. 教育学生节约用水、用电,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3. 组织学生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五章: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规范,学会在公共生活中与人相处。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我们的国家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认识我国的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我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我国的民族构成和传统文化。
1.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
2. 通过数据和图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3. 介绍我国的民族构成和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第二章:我们的家庭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学会与家人相处,感受家庭的温暖。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孝敬父母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家庭的关系和结构。
与家人相处的技巧,感受家庭的温暖。
家庭责任感和孝敬父母的意义。
2.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和结构,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
2. 教授与家人相处的技巧,如倾听、沟通、尊重等。
3. 通过故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家庭责任感和孝敬父母的意义。
第三章:我们的学校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规章制度,学会遵守学校的纪律。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情感。
3.2 教学内容:学校的环境、设施、规章制度。
遵守学校纪律的重要性。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意义。
3.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学校的环境、设施,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
2. 讨论遵守学校纪律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遵守纪律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
3. 通过故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意义。
第四章:我们的社区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社区的组成、功能,学会关心和参与社区生活。
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提高他们参与社区生活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社区的组成和功能。
关心和参与社区生活的方法。
社区意识的重要性。
4.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社区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认识到社区对生活的重要性。
四年级品德及社会下册全册计划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共事的品质。
4.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做到诚实守信、公平公正。
二、教学内容第1课《我们生活中的规则》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规则,如交通规则、学校纪律、家庭规矩等。
2. 引导学生认识到规则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秩序,使生活更美好。
3.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第2课《尊重他人》1. 让学生明白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了解尊重他人的表现。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
3. 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第3课《关爱他人》1. 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习惯,学会关心他人的生活和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付出爱心,成为有爱心的人。
第4课《合作共事》1. 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了解合作的力量。
2. 培养学生合作共事的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3. 引导学生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培养团队精神。
第5课《热爱生活》1. 让学生了解生活的美好,学会珍惜生活。
2. 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感受和认识规则的重要性。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 采用情景剧表演法,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关爱他人、合作共事的意义。
4. 利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表演等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程度。
2. 道德行为: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评价他们规则意识的养成情况。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等能力。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5篇
1.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46~47页。
教学准备 1.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2.搜集有关我国农业文明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就必然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 2.阅读与讨论。
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照片,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人民在4000多年前犁田种植农作物的生动景象,造就了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享有古代世界谷仓的美誉。
壁画中反映了古埃及发达的农耕、种植情景。
古希腊陶器上的图画反映着古希腊很发达的耕作、种植农业,由于古希腊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地带,所以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和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地处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又名“五色土”,取华夏大地上五种颜色的土壤供奉在社稷坛上,表明我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
旧北京还设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和蚕坛专门进行供奉和祭祀,说明由于农业提供着人类的衣食之源,对农事的崇拜足以证明我国的古代文明源于农业,而正是这种高度发展的华夏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的发展曾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3.全班探究。
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为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创制了历法。
种植农作物必须了解气候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因此历法的创立是为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农业文明的成果。
”古埃及的历法是太阳历,是现在公历的前身;古巴比伦历法的特点是月和星期的划分;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把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安排进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二单元:我们的家园第4课:家乡的喜与忧第5课:家乡的特产第6课:家乡的变化第7课:家乡的名人2.第三单元:我们的环境第8课:我们的家园——地球第9课:爱护我们的家园第10课:节约用水用电第11课:减少垃圾,从我做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喜与忧、特产、变化和名人,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了解地球家园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第4课:家乡的喜与忧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家乡的美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了解家乡的喜与忧。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喜爱和担忧之处。
第5课:家乡的特产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家乡特产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学习课文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了解家乡特产的特点和来历。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特产的了解。
4.展示交流学生展示家乡特产,介绍其特点、制作方法等。
第6课:家乡的变化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家乡变化前后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变化之处。
2.学习课文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了解家乡的变化。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变化的感受。
第7课:家乡的名人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家乡名人的图片或事迹,引发学生兴趣。
2.学习课文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了解家乡名人的事迹。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名人的敬仰之情。
4.展示交流学生展示家乡名人的事迹,介绍其成就和影响。
第8课:我们的家园——地球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地球图片,引发学生对地球家园的关注。
2.学习课文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了解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最新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六篇)
最新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六篇)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篇一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 、教育性。
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
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 、综合性。
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
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 、参与性。
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 、直观性。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例如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一、第一章:家庭和学校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和学校的关系,认识到家庭和学校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家庭和学校的热爱和责任感。
1.2 教学内容:家庭的意义和功能:家庭的定义、家庭的角色、家庭的功能学校的作用和环境:学校的定义、学校的作用、学校的环境1.3 教学活动: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家庭和学校的看法,引导他们认识到家庭和学校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家庭和学校的作用,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二、第二章:友谊与尊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
2.2 教学内容:友谊的意义和价值:朋友的定义、朋友的作用、友谊的价值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尊重的定义、尊重他人的意义、尊重他人的表现2.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友谊和尊重的场景,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友谊和尊重的重要性,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三、第三章:健康与生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学会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2 教学内容: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健康的定义、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睡眠、个人卫生3.3 教学活动:健康讲座:邀请专业的健康讲师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四、第四章:环境与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环境。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力。
4.2 教学内容:环境的意义和重要性:环境的定义、环境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垃圾分类、节能减排、植树造林4.3 教学活动: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了解环境现状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五、第五章:社会与公民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组成和运行,学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计划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计划教案第一章:尊重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2. 学习如何尊重他人,包括礼貌、倾听、不嘲笑等。
3.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尊重他人的场景。
第二章:关爱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为什么要关爱他人。
2. 学习如何关爱他人,包括帮助、关心、问候等。
3. 进行小组活动,学生互相关爱,体会关爱的温暖。
第三章:诚实守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为什么要诚实守信。
2. 学习如何诚实守信,包括不说谎、遵守承诺等。
3. 进行故事分享,让学生了解诚实守信的好处。
第四章:负责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负责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为什么要负责任。
2. 学习如何负责任,包括完成任务、承担后果等。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负责任的经历。
第五章:合作与分享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合作与分享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为什么要合作与分享。
2. 学习如何合作与分享,包括团队合作、分享资源等。
3. 进行小组活动,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分享成果。
第六章:遵守规则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为什么要遵守规则。
2. 学习如何遵守规则,包括遵循校规、交通规则等。
3. 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遵守规则。
第七章:爱护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为什么要爱护环境。
2. 学习如何爱护环境,包括节约资源、垃圾分类等。
3. 进行环保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让学生实际行动起来。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全册教案(首师大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全册教案(首师大版)第一章:我们生活中的规则1.1 学习目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规则,如交通规则、学校纪律等。
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学会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1.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讨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规则。
讲解规则的种类和作用。
分享遵守规则的好处。
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举例说明规则的重要性。
总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
第二章:我们的家庭2.1 学习目标:了解家庭的组成和功能。
学会关爱家庭成员,尊重家庭传统。
培养家庭责任感。
2.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讨论家庭的意义。
讲解家庭的组成和功能。
分享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尊重的重要性。
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
总结家庭责任感的培养方法,引导学生关爱家庭成员。
第三章:我们的学校3.1 学习目标:了解学校的环境和文化。
学会与老师和同学相处,积极参与学校活动。
培养对学校的归属感。
3.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讨论学校的重要性。
讲解学校的环境和文化。
分享与老师和同学相处的方法和经验。
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校的快乐时光。
总结对学校归属感的培养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
第四章:我们的社区4.1 学习目标:了解社区的组成和功能。
学会关爱邻居,参与社区活动。
培养社区责任感。
4.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讨论社区的意义。
讲解社区的组成和功能。
分享关爱邻居和参与社区活动的重要性。
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社区的经历。
总结社区责任感的培养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第五章:我们的祖国5.1 学习目标:了解祖国的地理、历史和文化。
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会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贡献。
5.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讨论祖国的美丽。
讲解祖国的地理、历史和文化。
分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祖国的认识。
总结为祖国繁荣做出贡献的方法,引导学生热爱祖国。
第六章:我们生活中的科学6.1 学习目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和原理。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一)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目的要求: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浙江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二、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3、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4、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5、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6、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
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五、小结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电子备课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电子备课教案第一章:主题一: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认识到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环境的变化。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变化,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教学内容:1. 科技的发展:让学生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
2. 社会的进步: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的不断发展,如城市化、教育改革等。
3. 环境的变化:让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雾霾等。
第二章:主题二:我们的价值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到正确的价值观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有益于社会和个人的选择。
3.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包容差异。
教学内容:1. 价值观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价值观的含义和作用。
2. 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正确价值观,如诚信、勤奋、公平等。
3. 价值观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章:主题三:我们的行为规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行为规范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行为规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引导学生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关爱公共设施。
教学内容:1. 行为规范的含义:让学生了解行为规范的定义和作用。
2. 遵守行为规范: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遵守行为规范的方法,如守时、排队、礼让等。
3. 行为规范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行为规范。
第四章:主题四:我们的责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责任的重要性,认识到承担责任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积极承担责任,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 引导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
教学内容:1. 责任的定义:让学生了解责任的含义和作用。
2. 承担责任: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承担责任的方法,如完成作业、帮助他人等。
3. 责任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承担责任。
第五章:主题五:我们的权益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权益的含义,认识到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规则和道德准则。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使学生认识社会生活中的规则。
(2)采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道德素养。
(3)利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我们生活的社会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认识社会中的各种关系。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和道德准则。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的品质。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生活的社会。
(2)新课导入:介绍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如家庭、学校、朋友等。
(3)案例分析:分析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和道德准则。
(4)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合作分享。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在生活中践行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的情况。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案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和道德准则。
3. 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道德素养。
4.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指导,使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和规则。
2. 案例素材:收集与社会生活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一、第一单元:我们的好朋友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要相互尊重和欣赏。
1.2 培养学生诚实、善良、负责任的良好品质。
1.3 引导学生学会与朋友合作、分享,共同解决问题。
2. 教学内容2.1 认识每个人的优点和特长2.2 学习诚实、善良、负责任的行为举止2.3 学会合作、分享和解决问题3. 教学重点与难点3.2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分享和解决问题4. 教学方法4.1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4.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品德的重要性4.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场景,提高实践能力二、第二单元:家庭中的我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学会关爱家人。
1.2 培养学生勤劳、节约、团结的良好品质。
1.3 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了解。
2. 教学内容2.1 认识家庭的重要性2.2 学习勤劳、节约、团结的行为举止2.3 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了解3. 教学重点与难点3.2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了解4. 教学方法4.1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4.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品德的重要性4.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场景,提高实践能力三、第三单元:学校生活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认识到学校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1.2 培养学生守纪律、爱学习、主动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
1.3 引导学生学会在校园中与人相处,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2. 教学内容2.1 认识学校生活的重要性2.2 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行为举止2.3 学会在校园中与人相处,营造和谐校园氛围3. 教学重点与难点3.2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在校园中与人相处,营造和谐校园氛围4. 教学方法4.1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4.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品德的重要性4.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场景,提高实践能力四、第四单元:我们的家乡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特色和美好,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具有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选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懂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的价值观第1课:诚实守信第2课:尊重他人第二单元:我们的生活在变化第3课:互联网的使用第4课:环境保护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第5课:中国的传统节日第6课:中国的地理第四单元:我们的安全第7课:交通安全第8课:防火安全第五单元:我们的法律第9课:遵纪守法第10课:公民权利与义务三、教学方法识。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4. 体验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4. 实践活动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第1课诚实守信第2周:第2课尊重他人第3周:第3课互联网的使用第4周:第4课环境保护第5周:第5课中国的传统节日六、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我们的安全第9课:遵纪守法第10课:公民权利与义务七、教学方法识。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4. 体验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计划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计划教案第一章:家乡的风景1.1 学习目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风光和特色。
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探讨家乡的特色景点和历史文化。
1.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自然景观和特色。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家乡的历史文化。
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绘制家乡的风景图。
第二章:家庭的重要性2.1 学习目标: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价值。
学会与家人相互关心和尊重。
2.2 教学内容:探讨家庭的功能和角色。
学习与家人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与家人的美好回忆和感受。
角色扮演活动,模拟与家人沟通和解决冲突的场景。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价值观和亲情体验。
第三章:尊重他人3.1 学习目标: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学会尊重他人的不同和个性。
3.2 教学内容:探讨尊重他人的概念和意义。
学习尊重他人的行为和语言。
3.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尊重他人的理解。
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尊重他人的场景。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制定尊重他人的行为准则。
第四章:遵守规则4.1 学习目标: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学会自觉遵守规则和社会秩序。
4.2 教学内容:探讨规则对社会秩序的作用。
学习遵守规则的方法和技巧。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遵守规则的理解。
角色扮演活动,模拟遵守规则的场景。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制定遵守规则的行动计划。
第五章:保护环境5.1 学习目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
5.2 教学内容:探讨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
学习环保知识和行动。
5.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环境保护的理解。
观看环保纪录片或图片,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制定环保行动计划。
第六章:关爱他人6.1 学习目标: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
学会以实际行动关爱他人。
6.2 教学内容:探讨关爱他人的表现和方式。
学习助人为乐的品质。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第一章:我们生活的社区教学目标:1. 了解我们生活的社区环境,学会关心和爱护社区。
2.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社区资源的认知,学会合理利用。
教学内容:1. 社区环境:介绍社区的种类、特点以及我们生活的社区环境。
2. 社区成员:认识社区中的不同角色,如居民、商家、物业等。
3. 社区资源:了解社区中的资源,如公园、图书馆、医院等。
4. 社区活动:参与社区活动,增进邻里关系。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了解社区环境,拍摄照片,制作PPT。
2. 邀请社区成员来校,分享他们在社区中的角色和职责。
3. 开展“社区资源地图”活动,让学生调查并绘制社区资源地图。
4. 举办社区文化活动,如邻里聚会、广场舞比赛等,增进邻里关系。
第二章:我们的学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增强集体荣誉感。
3. 加强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教学内容:1. 学校环境:了解学校的设施、布局以及功能。
2. 学校生活:学会遵守学校纪律,自觉排队、保持卫生等。
4. 校园文化: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传承学校优秀文化。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了解学校环境,拍摄照片,制作PPT。
2. 开展“我是学校小主人”活动,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纪律。
3. 举办“我爱我校”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4. 开展教师节活动,让学生为老师制作礼物,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第三章:我们的家庭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学会关心父母和家人。
2. 提高学生在家中的人际沟通能力,增进家庭和谐。
3.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学会分担家务。
教学内容:1. 家庭结构:了解不同的家庭结构,如核心家庭、单亲家庭等。
2. 家庭关系: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学会尊敬长辈。
3. 家庭生活:学会与家人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4. 家庭责任:学会分担家务,关心家人的生活。
教学活动:1. 开展“家庭成员关系”调查活动,了解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品德与社会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在四年级下册的教学中,品德与社会课程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人与人之间关系、自我认知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教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一、课程目标:1.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培养互助、关爱、宽容的品质;2. 帮助学生了解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场合中的行为规范和礼仪,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4.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提高其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和启发式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2. 案例分析: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和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 讨论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4. 观摩体验:参观社会机构、参与公益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社会责任和社会参与的重要性。
四、教学活动设计:1. 进行“友爱互助”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分享友谊故事并展开互助活动;2. 举办礼仪培训课程,让学生学习正确的礼仪和行为规范,并进行角色扮演活动;3.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社会机构、参与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责任和参与感;4. 进行“感恩父母”教育活动,让学生写感恩信给父母,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5. 举办情绪管理工作坊,教导学生正确处理情绪、表达情感,并进行情景模拟练习。
五、评估方式:1.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知识的考试,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2.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和行为举止,了解他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3. 调查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评估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4. 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评估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教案一、第一章:家庭的重要性1. 教学目标: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家庭的感情。
2. 教学内容:家庭的关系、家庭的功能、家庭的重要性。
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家庭的关系、家庭的功能和家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4) 总结:总结家庭的重要性,强调珍惜家庭。
二、第二章:尊重他人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让学生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2. 教学内容:尊重他人的意义、尊重他人的表现、如何尊重他人。
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尊重他人的意义、尊重他人的表现和如何尊重他人。
(3)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4) 总结:总结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强调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三、第三章:遵守规则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让学生明白规则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规则的意义、遵守规则的表现、如何遵守规则。
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规则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规则的意义、遵守规则的表现和如何遵守规则。
(3)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体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4) 总结:总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强调规则的重要性。
四、第四章:关爱环境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的意识,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环境的意义、关爱环境的表现、如何关爱环境。
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环境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环境的意义、关爱环境的表现和如何关爱环境。
(3) 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关爱环境的重要性。
(4) 总结:总结关爱环境的重要性,强调保护环境的责任。
五、第五章:合作与分享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与分享的意识,让学生明白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笔记(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坡坝小学年级:四年级科目:品德与社会教师:沈光金2017年2月13日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一、学情分析:全班学生有57人,大部分学生上课遵守纪律,能积极发言。
但是,也有少数同学在学习上有些困难。
我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这部分学生也会尽快赶上来的。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
通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从了解日常生活中工农业产品入手,探究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
通过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1、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利用地图的基本知识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知道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知道各行各业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的关系;知道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刺激生产的发展;知道人们改进劳动工具是为了提高生产和减轻劳动的强度。
3、解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4、了解通信发展的情况,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初步了解通信发展的情况;体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2、通过给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动,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3、让学生了解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方面的情况。
4、联系身边的实际事例,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调查,知道现代通信的方式及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使用相应的通信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
五、教学措施: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3、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4、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1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1、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2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1、中国地图、宁夏省地图。
2、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二、谈话引导,导入。
1、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2、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3、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三、看地图,找家乡。
1、你的家乡在哪里?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四、全课小结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上节回顾。
二、新授1、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2、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3、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4、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1、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
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2、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五、小结2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
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重点: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视频。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有哪些人吗?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上节回顾。
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二、新授1、启发谈话: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评议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有哪些人吗?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4、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活动:我是小导游。
3 浓浓乡土情教学目标: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准备1、教师准备电子课件(1)各地区不同民族风情的画面(2)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
2、学生准备家乡的相关资料。
(文字、图片、视频)二、调查活动1、学生分成几个考察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解家乡文化中的不同方面。
2、通过观察家乡人们的一些生活现象(文化艺术),提出思考的问题。
3、根据收集的资料,按类别归类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互动,引入话题1、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
教师用不同的方言向大家问好。
2、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老师讲话中,你感觉哪一种话听起来最熟悉?3、是啊,听着家乡话我们倍感亲切!同学们,我们同是家乡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
二、了解家乡文化渊源1、那你们知道家乡文化艺术是怎么形成的吗?2、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个别学生介绍,教师询问他是怎样了解到的,对于他的学习态度、精神给予肯定和鼓励)3、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长河去追溯家乡文化的渊源。
(播放课件:家乡文化史)4、从刚才的这一段资料片中,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三、课堂小结。
勤劳智慧的家乡人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并一代一代地继承发扬下来。
课下大家制作一份《我眼中的家乡文化艺术》宣传册。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上节回顾二、家乡文化节活动1、下面,我们举办一个家乡文化节活动,各小组准备一下,分别展示具有家乡特色的文化艺术。
(1)家乡语言艺术展示。
(以说、唱的形式展示)(2)家乡音乐艺术。
(3)大家听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4)我们家乡还有哪些音乐艺术呢?谁能给我们再展示一段?(学生展示活动)2、家乡戏曲。
(1)学生先介绍。
(2)教师播放家乡剧片段。
学生谈感想。
3、家乡的手工艺品。
(1)生展示照片、图片,并配以解说以及学生自制的手工艺品。
(2)感谢这些同学,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精美的手工艺品,看得我眼花缭乱。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件我自己做的手工艺品。
(出示手工制作的视频)(3)这么多的工艺品,你喜欢吗?家里有吗?4、家乡舞蹈。
四、交流体会,升华情感。
第四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前三节课的学习交流,我们看到了勤劳朴实的家乡人,他们乐观向上,辛勤耕耘,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家乡文化艺术,让我们赞叹,让我们佩服。
我想,你们一定有许多的想法,有许多的问题,有许多的感受。
现在,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吧!(学生交流,谈感受)二、把你的感受用手抄报的形式表示出来。
三、分组办报,教师巡视。
四、展示作品。
五、全课总结。
谁不眷恋生我养我的家乡土地,踏一方土,饮一江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山山水水给予了我们每一个人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