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数据的传输方式

合集下载

第二节 数据信号的类别及传输方式1

第二节  数据信号的类别及传输方式1

距离较远的控制单元之间传输数据)。
2)出于大量节约导线的考虑。
顺序的二进制字符来表述,如10010110。通过这些 二进制编码,计算机或控制单元可以处理信息或将 信息发送给其他控制单元。
第二节 数据信号的类别及传输方式
一、数据信号的类别
4.信号电压
为了能够清楚的区 分高压电和低压电这两种状 态,在汽车网络技术中对信 号电压做了明确的规定,高 电 压 为 6~12v , 低 电 压 为 0~2v,2~6v之间属于禁止范 围,只用于识别故障。
人在听音乐时,人的耳朵就会接收到模拟 信号(声波连续变化)。汽车电器设备(音响系统、 收音机、电话等)以同样的方式通过连续变化的电 压表示出声音。
第二节 数据信号的类别及传输方式
一、数据信号的类别 1.模拟信号 但当这种电信号由某一设备向另一设备传
输时,接收装置接收到的信息与发射装置发送的信 息并不完全相同。这是由于下列干扰因素造成的: 1)导线(电缆)长度。 2)导线的线性电阻。 3)无线电波。
一、数据信号的类别
1.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的特点是, 它可以采用0%~100%之间的 任意值。因此模拟信号电 压(或)电流的变化方式 是连续的,如指针式测量 仪表、水银温度计、指针 式时钟等。
Hale Waihona Puke 图1-15 模拟信号 1—最大电压值 U—电压 t—时间
第二节 数据信号的类别及传输方式
一、数据信号的类别
1.模拟信号
1个8位并行接口可在1个时间单位内传输1个数 据字节,而1个串行接口至少需要8个单位时间才能传 输相同字节的数据, 不过,传输距离越长就越能体现 出串行传输的优势。
第二节 数据信号的类别及传输方式
二、数据传输方式

2-2数据传输方式

2-2数据传输方式

频带传输
频带传输:把数字信号经过调制后再传输,传 输到接收端后再解调还原成数字信号的传输,称为频 带传输。 就是利用调制器把二进制信号调制成能在公共电 话线上传输的音频信号(模拟信号),将音频信号在 传输介质中传送到接收端后,再经过解调器的解调, 把音频信号还原成二进制的电信号。 频带传输的优点:可以利于现有的大量模拟信道 (如模拟电话交换网)通信,克服了电话线上不能直接 传送基带信号的缺点。价格便宜,容易实现。能够实 现多路复用的目的,从而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缺点:速率低,误码率高。
思考题
1.什么是基带传输? 2.什么是频带传输? 3.什么是串行传送? 4.什么是并行传送?
宽带传输
宽带是指具有比音频带宽更宽的频带,它 包括大部分电磁波频谱。使用这种宽频带进 行传输的系统,称为宽带传输系统。 带宽和宽带的区别:带宽是传输的频率;宽 带是传输的信道。 宽带传输数据允许在同一信道上进行数 字信息和模拟信息的服务。 局域网中的数据传输系统可以使用基带 传输和宽带传输两种方式,他们的区别在于 数据传输速率不同。基带数据传输率为 1Mb/s-2.5Mb/s , 宽 带 数 据 传 输 率 为 5Mb/s10Mb/s
串行数据传输示意图
8 7 6 5 4 3 2 1
发 送 端
并 串 转 换
8 7 6 5 4 3 2 1
串 并 转 换
8 7 6 5 4 3 2 1
接 收 端
并行传送
并行传送就是以字符为单位一个字节 一个字节地传送,也就是将一个字符所 包含的几个比特位同时在线路上进行传 送。
• 并行通信的特点是在通信过程中,收发 双方之间必须建立并行的多条通信信道。 它比串行信道传输数据速率高,但造价 也高。并行通信的传送原理如下图:

计算机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基本原理

计算机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基本原理

计算机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基本原理计算机数据的传输与存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数据的输入、输出以及在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基本原理。

一、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的数据传输是指将数据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

串行传输是指数据的位逐位地传送,一位接着一位地传输。

在串行传输中,数据通过一个线路按照顺序逐位传输,传输速度较慢,但传输线路简单,适用于远距离传输。

例如,串口通信就是一种串行传输方式。

并行传输是指数据的位同时传送,多位同时传输。

在并行传输中,每一位数据占用一个传输线路,可以同时传输多个数据位,传输速度较快,但传输线路复杂,适用于近距离传输。

例如,计算机内部的总线传输就是一种并行传输方式。

二、数据的存储原理计算机内部的数据存储是指将数据保存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存储器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存储设备,它用来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主存储器的基本单元是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一个固定长度的二进制数,也就是一个存储单元存储一个比特(bit)的数据。

主存储器以字节(Byte)为单位进行寻址,每个字节由若干个比特组成。

根据字节的地址,可以访问和存储数据。

辅助存储器是主存储器之外的存储设备,它用来存储大量的数据和程序。

常见的辅助存储器包括硬盘、光盘和闪存等。

辅助存储器的特点是容量大、存储速度相对较慢。

计算机在进行数据存储时,会将数据从主存储器复制到辅助存储器中,在需要时再将数据从辅助存储器读取回主存储器。

三、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基本流程计算机数据的传输与存储可以分为以下基本流程:1. 数据输入:用户通过输入设备将数据输入计算机系统。

例如,键盘输入文字、鼠标输入指令等。

2. 数据传输:计算机将输入的数据进行传输,可以通过串行传输或并行传输方式。

传输的数据可以经过网络,在计算机系统内部传输,或者从辅助存储器中读取。

数据传输方式

数据传输方式

.
8
位同步要求在传送数据流的过程中,发收双方对 每一位数据信息都要准确地保持同步,可以在发 送端与接收端间设置专门的时钟线,这称做外同 步,比如I2C总线采用的就是外同步。
还可以在数据传输中嵌入同步时钟,在接收端从
接收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其方法是从在接收
信号码元“1” 和“0” 的极性变化中获取同步信息,
.
6
2.2.3 同步与异步通信
在串行通信中,数据是一位一位依次传输的,由 于发送方和接收方步调的不一致很容易导致“漂 移”现象看,从而使数据传输出现差错。为了避 免信号传输中的差错,就要求实现发送与接收之 间的同步,同步就是接收端按发送端所发送的每 个码元的重复频率以及起止时间来接收数据,在 通信中接收端校准自己的时间和重复频率,以便 和发送端取得一致。信息传输的同步方式分为两 种,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是两种常见的同步方式。
2.2 数据传输方式
2.2.1 通信方式 2.2.2 串行与并行通信 2.2.3 同步与异步传输 2.2.4 多路共传
.
1
2.2.1 通信方式
数据传输中,按照信号传送方向与时间的 关系,通信方式分为单向通信、双向交替 通信和双向同时通信,也就是常说的单工、 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单工是指信息始终只能按照一个方向传送, 而不进行与此方向相反的传送,在单工通信 方式中信道是单向信道,发送端和接收端 是固定的。无线电广播、电视是单工通信 的实例。
如曼彻斯特编码,这种信号传输方式也做内同步。
对于所传送的字符代码是连续“1” 或“0”,不出
现代码极性变化时,就影响从接收信息中提取同
步信号,为克服这一缺点,在同步方式中采用奇
校验方法,以保Leabharlann 在每个字符中至少出现一个代码转换点。

数据传输的工作原理

数据传输的工作原理

数据传输的工作原理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数据传输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通过互联网、局域网,还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都需要进行数据传输。

那么,数据是如何在各种网络中进行传输的呢?本文将介绍数据传输的工作原理以及一些常见的传输方式。

一、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数据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在这个过程中,数据经历了编码、调制、传输、解调和解码等多个环节。

1. 编码与解码编码是将原始数据转换成特定的二进制形式,以便能够在传输过程中被识别和传送。

常见的编码方式包括ASCII码、Unicode、UTF-8等。

而解码则是将接收到的二进制数据转换回原始数据。

2.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适用于传输介质的模拟信号,一般称为调制信号。

调制方式包括调幅、调频和调相等。

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回数字信号。

3. 传输传输是指将经过编码和调制的数据通过介质传送到接收端的过程。

介质可以是铜线、光纤、无线电波等,不同的介质有不同的传输特性和传输速度。

二、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数据传输可以通过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进行。

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 有线传输有线传输是指通过物理介质(如网线、光纤等)将数据传输到接收端。

有线传输的优点是稳定可靠、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

常见的有线传输方式包括:(1)以太网传输:是一种用于局域网的数据传输方式,采用以太网协议进行数据的编码和传输。

(2)USB传输:是一种用于个人电脑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通过USB接口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3)光纤传输:光纤传输利用光信号进行数据传输,具有传输速度快、带宽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长距离和高速传输领域。

2. 无线传输无线传输是指通过无线电波、红外线等无线信号进行数据传输。

无线传输的优点是灵活便捷、无需物理连接、覆盖范围广。

常见的无线传输方式包括:(1)Wi-Fi传输:Wi-Fi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通过无线接入点将数据传输到接收设备,适用于家庭、办公等场景。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带参考答案(二)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带参考答案(二)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带参考答案1填空题3.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演变可概括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和开放式标准化网络三个阶段。

3.2.收发电子邮件,属于ISO/OSI RM中___ 应用__层的功能。

3.3.在TCP/IP层次模型中与OSI参考模型第四层相对应的主要协议有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其中后者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服。

3.4.常见的实用网络协议有TCP/IP、IPX/SPX和NetBEUI。

3.5.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三种有线媒体是同轴电缆. 双绞线和光纤。

3.6.计算机网络系统由负责_信息传递__的通信子网和负责信息处理的__资源__子网组成。

3.7.OSI模型有_物理层___._数据链路层___._网络层___. 运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和应用层七个层次。

3.8.在局域网参考模型中,__ LLC __与媒体无关,_ MAC ___则依赖于物理媒体和拓扑结构。

3.9.国内最早的四大网络包括原邮电部的ChinaNet. 原电子部的ChinaGBN. 教育部的__ CERnet (或中国教育科研网)___和中科院的CSTnet。

3.10.复盖一个国家,地区或几个洲的计算机网络称为广域网,在同一建筑或复盖几公里内范围的网络称为局域网,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是城域网。

3.11.现行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接入技术有综合业务数字网、高速数字接入设备、同轴电缆宽调制解调器、局域网、无线接入。

3.12.OSI参考模型从高到低分别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3.13.串行数据通信的方向性结构有三种,即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

3.14.在TCP/IP 层次模型的第三层( 网络层) 中包括的协议主要有IP 、ICMP 、ARP 及RARP 。

3.15.最常用的两种多路复用技术为_频分多路复用FDM _和_时分多路复用TDM _ ,其中,前者是同一时间同时传送多路信号,而后者是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片轮流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

交易所level2数据管理规则

交易所level2数据管理规则

交易所level2数据管理规则什么是交易所Level2数据管理规则?交易所Level2数据管理规则是一套规范交易信息流的规定,旨在保护市场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提供合理有效的交易环境。

Level2数据是指交易所为市场参与者提供的更详细和全面的市场深度信息,包括买卖盘价位和数量等细节。

Level2数据管理规则的内容通常涵盖对Level2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和展示等方面的规定。

第一步:采集交易所通常会要求交易参与者通过专门的接口采集Level2数据。

这些接口可能是API、专用软件或者其他形式的数据收集工具。

采集的目的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避免数据被篡改或损坏。

交易所会要求参与者按照规定的格式和频率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验证和校验。

第二步:存储交易所Level2数据管理规则还规定了对采集到的Level2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的要求。

存储数据的方式可以是分布式数据库、云存储或者专用硬盘等。

规则通常要求存储的数据要有备份和冗余机制,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交易所还要求参与者对存储的数据进行维护和更新,以保持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三步:传输Level2数据通常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给参与者的交易系统。

交易所Level2数据管理规则会规定数据传输的方式和协议,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规则通常要求参与者使用加密通信或者虚拟专用网络等安全机制来保护数据的传输过程。

此外,规则还要求参与者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实时性。

第四步:展示展示Level2数据是交易参与者能够在交易决策和执行过程中了解市场情况的重要环节。

交易所Level2数据管理规则会规定参与者展示Level2数据的方式和界面设计。

规则通常要求参与者提供清晰、直观、易于理解的Level2数据展示界面,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此外,规则还可能规定对Level2数据的使用范围和限制,以防止数据被滥用或者误导交易参与者。

综上所述,交易所Level2数据管理规则是一套全面的规定,涵盖了Level2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展示等方面。

不同距离下数据传输的方式

不同距离下数据传输的方式

不同距离下数据传输的方式1.引言1.1 概述数据传输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在不同的距离范围内,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来满足特定的需求。

本文将主要讨论不同距离下的数据传输方式。

我们将按照距离的远近,分别讨论近距离、中距离和远距离数据传输方式。

在近距离数据传输方面,我们将主要讨论蓝牙传输和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传输。

这两种传输方式适用于近距离范围内的数据传输,例如在短距离内传输文件、分享照片或连接蓝牙设备等。

蓝牙传输和NFC传输都具有简单、快速、低功耗的特点,适用于移动设备、智能家居等场景。

在中距离数据传输方面,我们将重点研究Wi-Fi传输和蓝牙传输。

Wi-Fi传输适用于更大范围的数据传输,它可以提供更高的速度和更稳定的连接,适用于家庭网络、办公网络等场景。

蓝牙传输在中距离传输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例如连接蓝牙音箱、蓝牙耳机等。

而在远距离数据传输方面,我们将探讨4G/5G传输和卫星传输。

4G/5G传输是目前普遍使用的移动网络传输方式,它能够在较长的距离范围内提供高速的互联网连接。

卫星传输则是一种更加远距离的数据传输方式,适用于全球范围的数据传输,例如卫星通信和卫星电视等。

通过对不同距离下数据传输方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各种传输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同时,我们还将总结各种传输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距离范围内的适用性。

这将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方式,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数据传输要求。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探讨了不同距离下数据传输的方式。

文章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 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主题和目的。

首先简要介绍了不同距离下数据传输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引出了对不同距离下数据传输方式的探讨。

然后概括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

989359-计算机网络实训教程-第1章(第2讲)

989359-计算机网络实训教程-第1章(第2讲)
使用统一资源定位符 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来标志万维网上的各种文档。
使每一个文档在整个因特网的范围内具有惟一的标 识符 URL。
(2) 怎样使用户能够很方便地找到所需的信息?
为了在万维网上方便地查找信息,用户可使用各种 的搜索工具(即搜索引擎)。
一、万维网(WWW)
宽带传输所传输的信号都是经过调制后的模拟 信号,宽带传输常用于LAN中。
宽带传输数据速率为0Mb/s—400Mb/s。现在 常用于传输速率大于1Mb/s的广域网接入技术, 如DDN、ADSL等。
五、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是指用电信号把数据从发送端传 送到接收端的过程。
以模拟信号的形式在信道上传输数据称作模拟 传输;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信道上传输数据称 作数字传输。
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都可以用模拟信号和数字 信号来表示。
调制解调器(Modem)实现数模信号之间 的转换。
六、数据传输速率
数据传输速率是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技术指 标之一,在数值上等于每秒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 二进制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bit/second),记 作bps。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 位有:Kbps、Mbps和Gbps。其中: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SMTP协议提供了一种直接的端到端的传送方 式。
SMTP协议建立在TCP/IP协议基础之上,规 定每一台计算机在发送(或中转)信件时怎样 找到下一个目的地。
SMTP协议是面向文本的网络协议,即它只支 持文本形式的电子邮件的传输。如果通过Email系统来传输二进制数据或文件,则要使用 一种叫MIME的协议。
由计算机或终端产生的数字信号,频谱都是从 零开始的,这种未经调制的信号所占用的频率 范围叫基本频带(这个频带从直流起可高到数 千赫,甚至数兆赫),简称基带(base band)。

2-2数据传输方式

2-2数据传输方式

二、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

在计算机系统的各个部件之间以及计算机 与计算机之间,数据信息都是以通信的方 式进行交换的。这种通信有两种基本方式 :串行和并行。一般说来,并行传输用于 近距离,串行传输用于较远的距离。
二、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

如图2-12(a)所示,在并行传输中,至 少有8个数据位在设备之间传输。发送设 备将8个数据位通过8条数据线传送给接收 设备,还可以有1位用作数据检验位,接 收设备可同时接收到这些数据。在计算机 内部的数据通信通常都以并行方式进行, 并且把并行的数据传送线称做总线,如并 行传送8位数据就叫做8位总线,并行传送 16位数据就叫做16位总线。
基带传输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Differential Manchester Encoding
比特间隔中间 位置处的跳变 仅含有时钟信 息。在比特间 隔开始处如果 出现跳变表示 0,如果没有 跳变表示1。
一、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1、频带传输 所谓频带传输是指在发送端,经过调制,把基带信 号变成频带信号传输,接收端再由解调器将频带信 号恢复成基带信号的传输系统,调制解调器是频带 传输系统的核心部分。 三种调制方法: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
Computer Networks
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2-2 数据传输方式
一、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1、基带传输
在传输时直接使用基带信号。基带传输是一种最简单最基 本的传输方式,一般用低电平表示“0”,高电平表示“1”。 适用范围:低速和高速的各种情况。 限制:因基带信号所带的频率成分很宽,所以对传输线有 一定的要求。 一般包括以下三种编码方法:非归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三、数据传输方向
按照数据在线路上的流向,串行数据通 信可分为三种类型:单工、半双工与全双工 。 1.单工通信 2.半双工通信 3.全双工通信

二层透传原理

二层透传原理

二层透传原理详解在网络通信中,二层透传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尤其在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的应用中。

二层透传主要涉及数据链路层(即OSI模型的第二层)的操作,确保数据帧在不同网络设备间无缝传输。

本文将深入探讨二层透传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及其在现代网络架构中的重要性。

一、二层透传的基本概念二层透传,顾名思义,是指在数据链路层(第二层)对数据进行透明传输。

在这种传输模式下,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不修改也不解析通过它们的数据帧的内容,而只是根据MAC地址信息进行转发。

这意味着数据帧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 地址在传输过程中保持不变,网络设备仅提供数据传输的通道。

二、二层透传的工作原理在二层透传中,网络设备主要依赖MAC地址表来进行数据帧的转发。

当一个数据帧到达一个网络设备时,设备会检查其目的MAC地址,并与本地的MAC地址表进行比对。

如果目的MAC地址在表中,设备会将数据帧转发到相应的端口;如果不在,设备可能会进行泛洪(flood),即将数据帧转发到除接收端口外的所有端口。

在这个过程中,网络设备并不解析数据帧中的网络层(如IP层)或更高层的信息。

这种处理方式大大减少了设备对数据的处理开销,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三、二层透传的应用场景二层透传在多个网络场景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1. VLAN(虚拟局域网)扩展:在VLAN环境中,二层透传可以帮助扩展VLAN 的范围,使得不同物理位置的设备可以像在同一局域网内一样通信。

2. 数据中心网络:在大型数据中心网络中,二层透传可以简化网络架构,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扩展性。

3. MPLS VPN(多协议标签交换虚拟专用网络):在MPLS VPN中,二层透传可以作为VPN成员之间的透明传输通道,提供高效的数据传输服务。

四、二层透传的优势与挑战二层透传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性:由于网络设备在二层透传中仅进行简单的MAC地址转发,而不涉及高层协议的解析和处理,因此数据传输效率较高。

数据通信的主要原理是

数据通信的主要原理是

数据通信的主要原理是
通过网络将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

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编码: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可传输的二进制形式,通常使用ASCII码或Unicode编码。

2. 数据传输方式:数据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传输。

有线方式包括以太网、光纤等,无线方式包括无线局域网(Wi-Fi)、蓝牙、移动通信网络(如4G、5G)等。

3. 数据分组:将较大的数据分割成小块(数据包或数据帧),这样可以提高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4. 数据传输协议:为了数据的正确传输,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则和标准,例如TCP/IP协议。

协议包括数据包的格式、传输的顺序和错误处理等。

5. 数据路由:数据在网络中经过多个节点进行传输,需要选择最优路径进行转发和路由。

6. 数据接收与解码:接收设备接收到传输的数据后,进行解码操作,将二进制数据转化为原始数据。

以上是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不同的通信协议和技术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

基本传输的概念

基本传输的概念

基本传输的概念
“基本传输的概念”这句话的意思是“传输的基本概念或原理”。

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领域,传输是指将数据从一个地方发送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基本传输的概念通常涉及到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

基本传输的概念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传输方式:数据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传输,如串行传输和并行传
输。

串行传输是指数据按位顺序逐个传输,而并行传输是指数据同时传输多个位。

2.传输协议:为了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需要使用传输协议来规定数据的格
式、传输顺序和错误处理方式。

常见的传输协议包括TCP/IP、HTTP等。

3.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通常发生在物理层和数据链
路层。

物理层负责数据的物理传输,而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的逻辑传输。

4.差错控制: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错误,因此需要使用差错控制
技术来检测和纠正错误。

常见的差错控制技术包括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等。

在最后总结,“基本传输的概念”是指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包括数据传输方式、传输协议、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以及差错控制等方面。

二线制变送器信号传输及供电原理

二线制变送器信号传输及供电原理

二线制变送器信号传输及供电原理二线制信号,也称为二进制信号,是一种只有两种状态(0和1)的信号。

在计算机通信中,0通常表示低电平或者空闲状态,1表示高电平或者激活状态。

二线制信号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以及传输速率高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数字通信领域。

1.信号编码:二线制变送器将要传输的数据信号进行编码,以便在传输过程中更好地识别和还原信号。

常用的编码方式有非归零码(NRZ)、归零码(NRZI)、曼彻斯特编码等。

2.调制:经过编码的二进制信号通过一定的调制方式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

最常见的调制方式有频移键控(FSK)和振幅移键控(ASK)。

3.传输:经过调制的信号通过传输介质(如电线、光纤等)进行传输。

在传输过程中,信号可能会受到噪声的干扰,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如错误检测和纠错编码等。

4.解调:接收端的二线制变送器对传输过来的信号进行解调,将其转换成原始的二进制信号。

5.信号解码:解调后的信号经过解码,还原成原始的数据信号。

内部供电:二线制变送器内部集成有供电电路,通过从数据信号中提取出的电能或者电池等内部供电源来满足自身工作的能量需求。

外部供电:二线制变送器通过外部供电装置(如电源适配器、电源线等)获得供电。

外部供电方式通常适用于那些功耗较大、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的二线制变送器。

在选择二线制变送器时,需要考虑到其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供电方式的适用性和便利性。

并且,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编码、调制等参数,以及适当的错误检测和纠错编码等技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和可靠性。

通信协议中的数据传输方式详解

通信协议中的数据传输方式详解

通信协议中的数据传输方式详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协议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信协议旨在确保不同设备之间的有效通信,并提供数据传输的各种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通信协议中的数据传输方式,并分点列出相应步骤。

一、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1. 串行传输:串行传输是指逐位地传输数据。

数据的每个位都按照顺序先后传输,这种传输方式适用于需要长距离传输的场景。

串行传输可以进一步分为同步串行传输和异步串行传输。

a. 同步串行传输:同步串行传输需要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时钟信号同步,在时钟的控制下进行数据传输。

发送方根据时钟信号逐位传输数据,并且在每个字节的开头和结尾位置进行同步标记。

接收方通过比特同步标记来实现数据接收。

b. 异步串行传输:异步串行传输不需要时钟信号同步,而是通过在数据中添加起始位和停止位来实现数据传输。

发送方在每个字节的开头添加起始位,接收方通过检测起始位和停止位来同步数据传输。

2. 并行传输:并行传输是指同时传输多个位数据,这些数据位通过不同的通道进行传输。

并行传输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适用于短距离传输的场景。

a. 并行传输的实现需要多个信号线,并且每个信号线都用来传输数据的一个位。

同时需要确保每个信号线的时序同步,以免数据丢失或产生冲突。

b. 并行传输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但由于需要多个信号线,会增加传输线路的复杂度和成本。

二、基带传输和带通传输1. 基带传输:基带传输是指将数字信号直接传输到信道上的传输方式。

数字信号可以是二进制数据或其他数字形式的信号。

基带传输适用于短距离传输的场景,如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a. 基带传输的方法有不归零码(NRZ)、非归零码(RZ)、曼彻斯特编码等。

这些编码方式根据传输的不同规则来进行数据传输和解码,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2. 带通传输:带通传输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进行传输,并在传输结束后再次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带通传输适用于远距离传输场景,如无线通信。

计算机网络技术模块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技术模块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的体系结构

模块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3.数据编码
(1)模拟数据编码 调幅(AM,Amplitude Modulation) 调频(FM,Frequency Modulation) 调相(PM,Phase Modulation)
模块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2)数字数据编码 不归零编码NRZ(Non-Return—Zero) 曼彻斯特编码(Manchester Encoding)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Differential Manchester Encoding)
模块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2.数据拆封
模块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任务 2.3 安装与配置网络协议
2.3.1 任务介绍 本任务通过安装和配置常用的网络协议,让学生掌握
TCP/IP协议的功能,学会常见网络通信协议的安装和配置 过程。
模块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2.3.2 实施步骤
1.安装网络通信协议 2.TCP/IP协议配置 3.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网络配置信息 4.访问网络站点
模块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2)ARP和RARP (3)ICMP (4)IGMP 5.其他网络协议 (1)NetBEUI协议 (2)IPX/SPX
模块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2.3.4 任务总结
模块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2.3.5 任务考核
指标名称 工作任务的理解
指标内容 是否了解工作任务、要实现的目标及要实现的功能
模块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2.1.4 任务总结
模块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2.1.5 任务考核
指标名称 工作任务的理解
指标内容 是否了解工作任务、要实现的目标及要实现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3.时延(delay 或 latency)
•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 ):
– 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 需要的时间。
发送时延 =
数据块长度(比特) 传输速率(比特/秒)
• 若 数据长度为107 bit, 数据发送速率为 100kbits 则发送时延是多少呢?
时延(delay 或 latency)
• 意义: 发送端连续发送数据,则在发送的第一个比 特即将到达终点时,发送端就已经发送了 20万个比特,而这20万个比特都正在链路 上传输
4. 往返时延 RTT
• 往返时延 RTT (Round-Trip Time)
– 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 收端的确认(接收端收到数据后立即发送确 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A B
交换机 交换机 交换机 交换机
D
C
交换机 交换机
电路交换举例
• A 和 B 通话经过四个交换机 • 通话在 A 到 B 的连接上进行
交换机 中继线 A 用户线 交换机 交换机 C 用户线 D 交换机 中继线 B
电路交换举例
• C 和 D 通话只经过一个本地交换机 • 通话在 C 到 D 的连接上进行
(1)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CHINANET (2)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 (3) 中国科学技术网 CSTNET (4) 中国联通互联网 UNINET (5) 中国网通公用互联网 CNCNET (6)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 CIETNET (7) 中国移动互联网 CMNET (8) 中国长城互联网 CGWNET(建设中) (9) 中国卫星集团互联网 CSNET(建设中)
容易产生的错误概念
• 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我们提高的仅仅是 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 传播速率。 • 提高链路带宽减小了数据的发送时延。
3 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 带宽 链路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
• 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 的链路长度。
• 设某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20ms,带宽为 10Mbits.请算出这段链路的时延带宽积
分组的存储转发过程
在结点交换机 AC E 暂存H5 在结点交换机 暂存 在结点交换机 暂存 最后到达目的主机 查找转发表 D 查找转发表 查找转发表 结点交换机 找到转发的端口 找到转发的端口 找到转发的端口 B
主机 H1 A H5 E H2 H4
H1 向 H5 发送分组
H6
C H3
分组交换网
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 处理时延 • 总时延: ---约为排队时延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三种时延所产生的地方
从结点 A 向结点 B 发送数据
在链路上产生 传播时延
在队列中产生 处理时延
在发送器产生发送时延 (即传输时延) 数据 队列 结点 A 发送器
1011001 …
链路 结点 B
•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 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 m/s。 1 若 数据长度为107 bit, 数据发送速率为 100kbits 2若 数据长度为103 bit, 数据发送速率为 1Gbits 计算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2. 带宽
• “带宽”(bandwidth)
– 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 吉赫等)。 – 信道的带宽: 通频带
• 数字信道的“带宽”----数据传输速率 ---– 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 特每秒”,或 b/s (bit/s)。
•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第二章 数据的传输方式
• 网络的拓扑结构
拓扑结构一般指点和线的几何排列或组 拓扑结构一般指点和线的几何排列或组 成的几何图形。 成的几何图形。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是指一个网络的通信链路和结点的几何 排列或物理布局图形。链路是网络中相 排列或物理布局图形。链路是网络中相 邻两个结点之间的物理通路,结点指计 邻两个结点之间的物理通路,结点指计 算机和有关的网络设备, 算机和有关的网络设备,甚至指一个网 按拓扑结构。 络。按拓扑结构。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报文
11010011101 • • • • • • • • 00101001110
发送端
数 据 分组 首部 数 据 分组 首部 数 据 分组 首部
– 例如,带宽是 10 M,实际上是 10 Mb/s。 – 这里的 M 是 106。
常用的带宽单位
• 更常用的带宽单位是
– 千比每秒,即 kb/s (103 b/s) – 兆比每秒,即 Mb/s(106 b/s) – 吉比每秒,即 Gb/s(109 b/s) – 太比每秒,即 Tb/s(1012 b/s)
交换机 中继线 A 用户线 交换机 交换机 C 用户线 D 交换机 中继线 B
2) 分组交换的原理(一)
• 报文: 用户进程要发的数据
报文
1101000110101010110101011100010011010010
• 发送端,报文—分组
– 一个大的报文--分成数据段--分组。 – 分组较短、固定长度。 – 每个分组单独传输 • 报文重组:分组组装成报文。-----收端 • 目的: 目的:提高传输效率、减小延迟。
时间
正确的概念
宽带线路
A B
窄带线路
A
B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 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 是一样的。
比喻:汽车运货
宽带线路 窄带线路
宽带和窄带线路:车速一样 宽带线路:车距缩短
2. 吞吐量
• 吞吐量(throughput)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 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 吞吐量更经常地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 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 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 •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 的限制。
• 请注意:在计算机界,K = 210 = 1024 M = 220, G = 230, T = 240。
数字信号流随时间的变化
• 在时间轴上信号的宽度随带宽的增大而变 窄。
1 µs
带宽为 1 Mb/s
1
0
1
0
1
1Leabharlann 时间每秒 106 个比特 0.25 µs
带宽为 4 Mb/s
每秒 4 × 106 个比特
1.6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1. 2. 3. 4. 5. 速率 带宽 时延 时延带宽积 往返时延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6.1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 速率
• • 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 信息论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单位。 Bit 来源于 binary digit,意思是一个“二进制 数字”,因此一个比特就是二进制数字中的 一个 1 或 0。 速率即数据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是 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速率 的单位是 b/s,或kb/s, Mb/s, Gb/s 等 速率往往是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
• 请同学们去查这九大网络
9大网络与Internet
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
图1-1 资资通通 Host Host
通通通通
CCP
CCP CCP CCP
Host
CCP
CCP
Host
Host
Host
HOST:主机 HOST:主机 CCP:通信控制处理机 CCP:通信控制处理机 (在 ARPANET 中称 IMP)
发 送
数 据 首部
发 送
数 据 首部
发 送
数 据
发送 在前
首部
接收端
数 据 数 据 11010011101 • • •数 • 据 • • 00101001110 • •
分组的首部
• 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 • 交换机的转发依据。 • 存储转发方式
– 收到分组---缓存(暂存); – 查找转发表,找出口; – 转发
• 传播时延
– 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 时间。 – 传输速率(发送速率)和传播速率不同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米) 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
•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 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 m/s, 则此数据的 传播时延是多少?
时延(delay 或 latency)
常见的几种计算机连网方法
点对点连接 (这是最简单的网络)
总线网
集线器
星形网 环形网
2.交换方式 交换方式: 交换方式
– 电路交换 – 报文交换 – 分组交换
1) 电路交换
N (N – 1)/2条 条
交换机
使用交换机
电路交换的特点
1.通话前先拨号建立连接。 • 可能只要经过一个交换机(如 A 到 B) • 可能要经过多个交换机(如 C 到 D) 2.通话过程中,通信双方一直占用所建立的连接。 3.通话结束后,挂机释放连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