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地方:(1)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改革地方官制
掌民政和财政
掌军务 掌司法
一家独大
行中书省:中书省派出机构;钱粮、 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 领之,中央分权于地方。
一分为三,权力分散
互相牵制,互不统属,直接由朝廷指 挥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地方:(2)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科举考试竞争越激烈,限制越严,知 识分子也就越易于驯服,对皇帝和上级 官僚越卑躬屈节。这一切软骨症,他们 作为政治权力的依附者始终缺乏独立的 社会地位和自我意识,始终只善于考试 而不善于自由的创造性思维。
——金诤 《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不许阐述个人见解,成为加强皇权,钳制思 想的有力武器,大多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浅析明代封藩制度》
改革地方官制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改革中央官制
中央:(1)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 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 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 当。
——朱元璋
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
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 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 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 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 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1)内容: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合称“厂卫”。 (2)目的:监视官民,加强君主专制。 (3)职能: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4)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宋濂请客”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 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 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 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 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2018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 (7)(共36张PPT)
面对如此辽阔的土地,加之国家 初建,政局不稳,朱元璋是如何维护 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材料一: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 胡门生故吏遍于朝野,形成一个势力集团。因 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 璋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 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材料二: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 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 --《元史·百官志》 思考:结合材料一思考朱元璋为什么杀宰相胡 惟庸?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元朝行省制度有 什么弊端?
图片中的两个人是同一个人吗?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建立的基本史实 2、掌握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特点及影响 3、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4、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情况
【重点难点】
重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难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
僵化
明清 八股取士
废止
清 朝 末 年
小结: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
四、明朝的经济:
农业:新农作物的引进。
玉米
红薯(甘薯)
马铃薯(土豆)
向日葵
番茄(西红柿)
花生 辣椒
手工业:棉纺织业在 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 方;苏州是明代的丝 织业中心;景德镇是 全国的制瓷中心。 商业:北京和南京是 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出现了有名的商帮, 如晋商、徽商。
材料:“宋濂请客”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 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 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 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 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 冷汗。 思考:材料中是什么原因让宋濂吓出一身冷汗? 谁在监视、侦查?
2018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共46张PPT)
不得随意发挥。
2 .形式: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问题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规 定,被称为“八股文”。 3 .危害: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被录取后成 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举子看榜图
【知识点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
向日葵等。
【知识点四、经济的发展】
2.手工业: 棉纺织业由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知识点四、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3)“厂卫”:
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后来明成祖成立东厂,成为皇帝
的耳目和牙。
锦衣卫印
【知识点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3 .特点: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 直接向皇帝
负责。
4.作用: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知识点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疑难探究】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之四百六十余 人也。”你同意此观点吗?谈谈理由。 (1)同意。 (2)明朝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答卷的文体严格限于死板僵化
朱元璋像
新 疆 哈 密
日 本 海、 乌 第 河
南海及海外诸岛
【知识点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知识点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2.措施 (1)在地方: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018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30张PPT)
相关史事
朱元璋独揽大权以后,每天都要处 理很多公务,即使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 。他曾下令设置四辅官,以辅佐皇帝, 但不成功。后来,明成祖建立内阁,帮 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
问题思考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 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权力的分散和制衡。通过分散中央和地方的
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
锦衣卫印
东厂,明成祖在 北京东安门北东 厂胡同成立的特 务机构,由宦官 负责,权力在锦 衣卫之上。
相关史事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
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 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 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 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 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出了 一身冷汗。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明朝严格规定考 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 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 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 ,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 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
“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为《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朱熹,南宋儒家代表人物。
明代青花扁壶
四.经济的发展
3.商品经济的活跃
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北 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 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多富人携 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 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四.经济的发展
归纳小结(表格)
知识拓展
廷杖
明太祖时,为了提高皇帝的权威,采用 “廷杖”惩处大臣。大臣的进谏如果触怒了 皇帝,或是大臣有过失,就要在殿廷上或午 门外受到廷杖的处罚,被锦衣卫用木棒打屁 股。遭廷杖的大臣在众目睽睽之下受到羞辱, 有的甚至被当场打死。如嘉靖时,有一次被 廷杖的大臣达134人,其中有16人被打死。 说明君主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PPT课件
商业
苏绣
明代青花扁壶
明代青花风头壶
苏绣
•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 明代青花扁壶
四:经济的发展
农业
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 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棉纺织 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
手工 业 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业 丝织业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制瓷业
制瓷中心——景德镇,所 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
2.经化验冲洗精度合格后,油冲洗工 作即可 停止, 待油温 降至室 温后进 行排液 和管道 系统恢 复,充 填工作 油,进 行试运 转。
•
3.登高作业绑扎用的直爬梯,必须经 专人检 查绑扎 牢固后 方可使 用,对 于一些 为了安 装方便 而搭设 的临时 操作平 台,除 必须绑 扎牢固 ,并且 其自身 保证一 定的安 全强度 。
—朱元璋《皇明祖训》
政治上: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分权 给六部.
军事上:
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 控制军权
结果: 皇帝 直接 掌握 全国 军政 大权
2、厂卫制度 (1)目的: 监视官民
锦衣卫 (2)机构:
东厂
明代锦衣卫
东厂公公
电影《锦衣卫》海报
原因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 大所致
措施
在中央 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六部;设五军都督府 政
在地方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治 军事上 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
控制军权
上 特务机构 厂卫制度,监视官民
思想文化上 “八股取士”;考“四
四:经济的发展
农业
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 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课的要求: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明朝前期,明太祖和明成祖先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皇权,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思想专制的强化等,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明朝经济在前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此时期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好奇、好问的天性,喜欢直观有趣的史实。
但是他们掌握的历史知识比较少,逻辑思维尚待发展。
因此,他们难以理解抽象的历史概念,难以透过复杂的历史现象找寻历史发展的规律,更谈不上形成自己的观点结论。
因此,在课堂上要贴近他们的实际状况,创设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情境,以吸引他们的目光,引导他们去探索历史的奥秘。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历史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道元朝灭亡、明朝建立的史实。
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内容及其产生的影响。
通过分析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探讨其利弊,逐步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认识到朱元璋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一方面有利于皇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专制制度是明王朝政治腐败的根源,并最终导致明王朝的覆亡。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朱元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难点:八股取士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小活动:猜猜他是谁?出身贫农,从小就是一个放牛娃;为了活命被迫剃度为僧;因为闹饥荒,被迫云游化缘;为了改善生活,参加起义军造反;造反成功,当上了皇帝。
以小活动的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和教学主题中。
2018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9张PPT)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 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为告诫后代,不得设立丞相,目的是防止朝 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情境四:当官的惶恐 丁阳勤政为民,官越做越大,但心里越来 越害怕,特别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情:一天早 朝,朱元璋问丁阳,昨晚为什么发怒?丁阳大 吃一惊,照实陈说。只见朱元璋拿出一幅画, 正是丁阳昨晚生气时表情的画像。一时间丁阳 觉得毛骨悚然,忙解释道:因有下属打坏了我 心爱的酒具。明太祖这才放心。 什么人给丁阳画得像?他们的职能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设置这个机构?
阅读教材第三目,小组合作探究,表达各自的观点,解决以上问题。 提示:从命题范围、答题观点、文体特点三个方面去思考
命题范围: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严格规定考试的 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答题观点:
考生对题目的理解,必须是以朱熹的 《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 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被录取 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 划分,都有其严格的的规定,要求答卷由 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 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被称为 八股文的,明朝在科举考试中用八股文来 选拔官员的这种形式叫“八股取士”
在中央: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以吏户礼兵 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大都督府分为中 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 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直接 掌握了军事大权
行政机构改革的原因: 防止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 过大 改革的特点: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改革的作用: 通过分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从 而加强了皇权,地方和中央各个部 分,即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直 接对皇帝负责,这样使皇权高度集 中,君主专制加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学习目标】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
【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学习难点】八股取士【课文解读】知识点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其中,朱元璋的队伍由东南向北进军,势力不断壮大。
2、明朝建立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都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年号:洪武3、元朝灭亡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元灭亡。
知识点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原因: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2、目的:巩固统治3、措施:(1)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在地方,撤行中书省,设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中书省的权力分散;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3)改革军事机构,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制约。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可以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4)设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等。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又设立了同类机构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小故事大道理:洪武年间,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答。
太祖笑道:“说得对,没骗我。
”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
说明:特务机构都由皇帝直接指挥。
4、特点:(1)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2)大权独揽实现后,朱元璋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祖制”,明确规定子子孙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课件 (共29张PPT)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 皇帝,镇压官居民。
锦衣腰牌
锦衣卫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②明成祖设立东厂。
东 厂 腰 牌
东厂,明成祖在北京东安门北东厂胡同成立的特务机构,由宦官 负责,权力在锦衣卫之上。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历代帝王相貌“以唐太宗为最伟,明太祖为最奇”
职业:放牛、和尚、造反、皇帝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 座右铭: 你的就是我的,我 是我的。
的还是我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建立
时势造英雄 建立大明国
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
朱元璋是如何实现华丽变身的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吏部
户部
明成祖时,设立
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在中央
②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 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在中央 影响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宋濂请客”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 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 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 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安然朝中坐,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19张)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知识延伸
朱元璋独揽大权以后,每天都要处理很 多公务,即使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他曾下 令设置四辅官,以辅佐皇帝,但不成功。后 来明成祖建立内阁,帮助皇帝批阅文件,处 理政务。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读史明知
有一天,明朝殿阁大学士宋濂在家中请 客,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 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 如实回答。太祖笑道:“说得对,没有骗 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 的座 次位置。宋濂见了吓出一身冷汗。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朱元璋出身贫 苦,十七岁时,父 母双亡,他被迫到 佛寺里当了和尚, 到处乞讨为生。后 来他参加了反元起 义军,由于英勇善 战和足智多谋,被 推为领袖。他采取 “高筑墙,广积粮, 缓称王”的策略, 逐步发展壮大,最 终统一全国。
东汉末年
曹操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代废除丞 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知识延伸 1、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 出的特点是什么? 2、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 处以重刑。”《明太祖实录》朱元璋立下这 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3、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 什么利弊得失?
经济的发展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明 朝 的 统 治
,设三司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明朝强化皇权
司法
设锦衣卫 明成祖成立东厂
思想:
八股取士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精品教学课件】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3)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成立东厂, “厂卫”机构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2.意义: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 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 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思考探究:如何评价明太祖加强皇权的举动?
皇权的加强,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巩固
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1.明朝建立
➢ 背景: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 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 时间:1368年 ➢ 人物:朱元璋(明太祖) ➢ 都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2.元朝灭亡
1368年秋,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 元朝的统治。
相关史事:
朱元璋出身贫苦,17岁时父母双
亡,他被迫到寺院里当了和尚,不久
以行童游食于淮西一带。后来他参加
了反元起义军,由于英勇善战和足智
多谋,被推为领袖。他采取“高筑墙,
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逐步发展 壮大,最终统一全国。
朱元璋像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明朝形势图(1433年)
小琉球:今台湾。
奴儿干都司:管 辖范围包括今黑 龙江、乌苏里江、 松花江流域等地 和库页岛,治所 在今黑龙江下游 右岸的特林。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强化皇权的措施:
(1)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 设立“三司”。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驻 守各地,监控度和中书 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以分散兵权,将军 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优质教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知道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了解明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与方法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年)》,获取疆域范围、北方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引导学生识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子看榜图》,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通过物种的引进、商帮的出现探究明代的社会经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增强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性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虽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是否曾经听过、看过《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小说?它以一种网络语言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出了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人物。
那些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
《明朝那些事儿》为读者解读了历史的另一面,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历史变成一幕幕生动的故事,很多人看完这部小说后对明朝的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今天就让我们从明朝的建立之初开始学习,领略只属于明朝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1.图片展示2.学生读教材“明朝的建立”一目,归纳明朝建立的概况。
3.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提示: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目标导学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朱元璋强化皇权”一目,明确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提示:(1)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地方组: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❶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❷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另一版本的朱洪武图像
家境贫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
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倒一座寺庙做
和尚,元末农民起义后,他被迫投奔了起义军,由
于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
学生回答: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二)措施
1.(多媒体出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分组(中央、地方、军事、特务)讨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1)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地方组: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3)军事组: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4)特务组:把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2.教师总结结果: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目标导学三科举考试和经济的发展
1.(多媒体展示举子看榜图)解读史料
材料一: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材料二: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2.(多媒体出示问题:八股取士兴起的目的)根据教材会带八股取士的目的
答案提示:加强思想控制
3.(多媒体出示问题:八股文的考试范围)学生回答八股取士的考试范围。
答案提示:工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4.(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分组讨论八股取的影响:
答案提示: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消极: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5.(多媒体出示各种引进的农作物,让学生识别)教师简短的介绍一下明朝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
三、课堂总结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
这些措施的确达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治的目的。
但不少措施如特务机构、八股取士等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现在应创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时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理下了危机,由此可见,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
要启发学生从中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