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

合集下载

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意思

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意思

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意思「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古人总结出来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可以指引我们实现自然与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的关系,真正体现出Virtue-Centered Life Style(以德为本的生活方式)。

公元前五五四年,从事儒家学说的著名思想家,孔子曾说:“必须以天法定,以地法行,以天天为常,以道道为本。

”句话的意思是,人应该以祖先的道德原则为基础,以自然的规律为准则,以古老家族文化为指导,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检验。

在孔子看来,如果人们遵守这一原则,就能实现自然与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的关系,从而达到贤者的目的(return of virtue)。

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理念和文化。

它提醒我们,我们需要尊重自然,首先要恪守道德,坚持正义,才能使得人们真正成为贤者,实现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孔子认为,人们应该以自然为准则,以道德为先导,以道德和规范为基础,与自然、动物和地球和谐共处,从而实现Virtue-Centered Life Style。

人们应该学会尊重自然,不破坏自然,不只为了利润,而是为了保护环境,尊重自然,充分利用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另外,以“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为准则的人们,应该学会珍惜他人,尊重他人,不只是说,而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树立榜样。

应尊重他人的意见,宽容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拒绝歧视,反对残害他人,遵守规则,追求和谐,共同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此外,“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还强调了责任的重要性。

人们应该对自己和他人有责任感,具有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做出有益于社会的行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这样才能实现Virtue-Centered Life Style。

总之,“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教导我们,要尊重自然、珍惜他人,遵守道德原则,和谐共处,责任自负,实现贤者之目的。

这种以德为本的生活方式,不仅能让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存,而且还能促进人们的进步和发展,为世界带来美好的未来。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的意思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的意思

道法自然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出自《道德经》,传达了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强调了自然界的规律性和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道法自然”的角度出发,寻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方法。

我们需要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根基。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人类的宝贵资源。

我们应该珍惜自然,保护自然,而不是无节制地开发和破坏自然。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我们需要意识到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

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宰,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会影响自然,而自然的变化也会影响我们。

因此,我们需要与自然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与自然的互动和交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我们需要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损害自然基础的前提下,实现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

我们需要在生产、生活和消费等方面,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的损害,同时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我们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法律法规的建设。

环保意识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基础,我们需要加强环保教育,让每个人都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惩罚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根基,意识到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加强环保意识和法律法规的建设。

道法自然的通俗含义

道法自然的通俗含义

道法自然的通俗含义
道法自然是一种哲学思想,讲究的是顺应自然、追求和谐。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道法自然的通俗含义。

首先,顺应自然。

这意味着我们要尊重大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

我们要学会观察自然现象,从中领悟到自然的智慧,从而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

例如,我们要根据气候变化,选择合适的衣物和食物,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过度的干扰。

其次,追求和谐。

道法自然的思想中,和谐是核心概念。

我们要学会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保持和谐。

在人与人之间,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包容他人,避免冲突和争吵;在人与自然之间,我们要学会保护环境、减少污染,避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

最后,追求自我完善。

道法自然的思想中,强调了自我完善的重要性。

我们要学会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逐渐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自然环境。

总之,道法自然是一种追求和谐、顺应自然、追求自我完善的哲学思想。

只有真正理解和践行道法自然的精神,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融入自然、与他人和谐相处,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进步。

- 1 -。

道法自然究竟是什么意思

道法自然究竟是什么意思

“道法自然”究竟是什么意思?丁玉新千百年来,众多大学问家和道教大师对“道法自然”作过重要的解释,并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中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然而,笔者认为,他们的一些解释并不合理。

“道法自然”的出处以及通俗解释的不合理性“道法自然”这句话出自于《老子》一书。

通行本《老子》第二十五章的原文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对于这段话,很多人往往在三处解读有误:一是把文中的两个“名”字直接解释为“名字”的意思。

其实,这已经让“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的意思出现了自相矛盾的问题。

老子既然已经勉强把这个事物叫做“道”了,怎么会再给它命名为“大”呢?我把两个“名”的字义解释为“形状、形态、形容”,就避免了这句话自相矛盾。

读者可不要小看对“名”字的解读,因为这个“名”字在《老子》第一章中出现了六个,这些“名”字的取义难倒了古今中外很多人。

二是对文中的三个“人”字不作深究而取字面意思。

其实,这已经让“人亦大。

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这句话失去了可信度和真理性。

难道这句话真的可以解释为“人也很高大”吗?老子岂能出口吹嘘人的伟大呢?我认为,这里的“人”字应该取“人类、人类社会”的意思。

如果把“人亦大”解释为“人类社会也分布广大”,就让这句话没有歧义而更具有真理性了。

那么,“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这句话则可以解释为“宇宙之内存在广大,而人类所办的事情与那三个一致吗?”其实,这是老子故意隐晦的意思。

三是对文中的四个“法”字统一取“效法”的意思。

这当然也是一种误解。

现在,很多人都把“道法自然”理解为“道效法大自然”。

三国时期的王弼就是这样认为的,他说:“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

”(《老子道德经注》,见楼宇烈的《王弼集校释》,第65页,中华书局,1980年。

道法自然是什么意思

道法自然是什么意思

道法自然是什么意思
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意思是“道”就是“自然而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顶针的文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深层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

“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根本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自然而然”的规律。

大意是:正因为道是如此无穷无尽,既生成宇宙万物,又使万物回归道,所以说道很大,而顺从于道的天、地、人也都很大。

宇宙有四“大”,人也是其中之一。

人遵循地的规律特性,地效法于天,天以道作为运行的依据,而道自然而然。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老子的哲学论)[dào fǎzì rán]老子的哲学思想。

“道法自然”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老子认为,"道"虽是生长万物的,却是无目的﹑无意识的,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主宰和支配万物,而是听任万物自然而然发展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即“无状之状”的自然。

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子的法的意识里,就是自然法。

当然,法制的概念尚未形成。

不过,在治理国家时,他主张用自然法来治理天下。

[1]目录1全面解释▪释义▪出处▪含义▪本质2思想▪“道”是什么?▪论述▪ "自然"是什么?1全面解释编辑释义这个词的读法是“道·法·自然”,而非“道法·自然”,其中法字为动词,意为效法,遵循。

道法自然的意思就是大道以其自身为原则,自由不受约束。

[1]“道法自然”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即“无状之状”的自然。

人受制于地,地受制于天,天受制于规则,规则受制于其本身。

而我们科技的每一次的进步都以为自己看清楚了这个世界,掌握了这个世界,是绝对的真理,然受制于自身所限,随着时间的推移,再迈一步的时候,又自嘲自己停留在某种固定的思维中几百甚至上千年?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子的法的意识里,就是自然法。

当然,法制的概念尚未形成。

不过,在治理国家时,他主张用自然法来治理天下。

含义“无”生“有”,“有”归“无”。

这是万事万物的起点和终点以及运动变化的最后依据。

“无”外无他,“无”蕴含“有”且是“有”。

双方对立统一,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无”生“有”,是“无”动而“有”然,也就是说,“无”自然而“有”然(然:形成的意思)。

“有”源于“无”而归“无”。

_道法自然_本义

_道法自然_本义

“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中非同寻常而又往往得不到确切解释的一个论题。

迄今为止,我们知道汉代注释家河上公第一次将这一论题解释为“道性自然,无所法也”(《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卷二《象元》第二十五)。

受这一注释的影响,后来的许多《老子》注释家都在类似的意义上解释老子这一句话。

如宋代道士葛长庚撰著的《道德宝章》解释说:“道法自然,道自己如此。

”又如,元代的注释家吴澄注解说:“道之所以大,以其自然,故曰法自然。

非道之外,别有自然也。

自然者,无有、无名是也。

”(《道德真经注》卷四)再如明代焦陈鼓应和许抗生先生都是著名的《老子》注释家,但他们在这一具体问题上也不免受了河上公的影响。

然而,对“道法自然”的这种通常性解释,首先在语言文字上不容易说通,它取消了作为动词使用的“法”字的意义;第二,它没有揭示出这一论题的确切意义,也同老子哲学的主旨不一致。

古今注释家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解释,主要是因为大家不能想象老子最高的“道”还会有效法的对象,也没有注意到这一论题同老子哲学思想整体的关系。

在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老子》版本─郭店楚简本(根据竹简形制分为甲、乙、丙三组)中,这一论题就已经有了,这一段完整的话是:有状混成,先天地生,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

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

国中有四大焉,王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一段话在通行本《老子》中属于第二十五章,两者在文字上大同小异,说明它是《老子》原本中就有的话。

照字面上的意思,“道法自然”就是“道效法(或遵循)自然”。

其中使用“法”字的句式,同前面几句话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的句式一样,意义应当也是一致的。

将“道法自然”解释成“道自己如此”,既抹掉了相同用例的“法”字的意义,也改变了同前句相同的动宾结构。

一些注释家将前面的“法”字解释为效法并保持了它们的动宾结构,而偏偏将“道法自然”单独处理,这是非常不恰当的。

道法自然完整的句子

道法自然完整的句子

1.道法自然,去伪存真,内观心灵,达到真正的平衡
和和谐。

2.道法自然,尊重万物,不妄加干预,让自然的规律
自然运行。

3.道法自然,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与大自然相互呼
应,找到最优解。

4.道法自然,扬善抑恶,追求道义正直的行为,与自
然法则相符。

5.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自然之力为支持,内外合
一,创造和谐的生活。

6.道法自然,开放心灵,体悟万物,感受宇宙的奥秘
与广阔。

7.道法自然,守道不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道
养生以道成仁。

8.道法自然,花开花谢,万物生灭循环,领悟生命的
无常和变化。

9.道法自然,谦逊而有担当,以谦虚之心面对自然的
伟力和神秘。

10.道法自然,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平等相待,构
筑和谐人际关系。

道法自然最好的解释

道法自然最好的解释

道法自然最好的解释道法自然是一种哲学理念,关于人生、自然和宇宙的统一、和谐和平衡的思想。

它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对大自然的信仰和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它也是一种东方智慧,富含着丰富的哲学观念和生活智慧。

那么,什么是道法自然?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

一、什么是道?道是一个多义词,它有众多的含义和解释,属于一个很宽泛和复杂的概念。

在道教中,道是一种超越人类所能理解的原则和理念,它是一个统一万物的宇宙规律。

道不是一种事物,而是一种无形无色的力量,是一种最为神秘的存在。

道讲究无为而治,让它自然的呈现出来就行了,它不需要我们去追求,也不需要我们去刻意的改变,只需要心安、心静、顺应自然,慢慢的领悟就好了。

二、什么是法?法是我们人类依据宇宙规律,而制定的一种生活、行为准则。

它是一种法则、规则,同时也是一种制度。

在生活中,法就是遵循规则、遵守法律,本着道义和良心去做事。

法和道的关系,就是道是超越了人类范畴之外的一种原则,而法则是基于这个原则而制定的一种准则。

三、什么是自然?自然是指环境中,在人类之前、与人类同时存在的自然物质、自然资源以及自然环境。

自然是一种独立的存在,它的存在不是为了满足我们人类的需要,而是由自己的本性和规律所决定的。

自然中的一切变化,都与一种自然规律相关,这是我们必须去遵循和依靠的。

四、道法自然的哲学原理在道法自然的哲学理论中,万物都是有自己的性质和规律的。

人类如果要保持自然的和谐与平衡,就必须依据自然法则去生活和发展,在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都要以和谐为原则。

因此,道法自然提出了以下几点哲学原理:1. 顺乎自然道法自然主张人类与自然一体,人类要生活在自然中,就必须顺应自然规律,适应自然环境,与自然相融合、相依、相信。

什么是顺乎自然?就是尊重自然、爱护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让自然发展出最好的状态。

2. 无为而无不为道法自然认为,自然发展具有自觉自发性,自然的发展不需要人类干预和调节。

人类需要遵循“无为而无不为”的理念来发展自身,抛弃自己的妄想和自卑,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秉持着天人合一的思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译文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译文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是一句古老的中华文化格言,道出了宇宙间一种精妙的秩序和法则。

本文将从人、地、天、道和自然五个层面来探讨这一哲学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一、人法地在中华文化传统中,“人”指的是人类,而“地”既可以指地球,也可以指人类生活的地域和环境。

人法地意味着人类应当依照地球的自然规律来生活和发展。

这就要求人类要尊重自然、爱护环境,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这颗蓝色星球。

二、地法天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而“天”则是地球所处的宇宙空间和自然界的法则。

地法天意味着地球上的一切事物都要符合宇宙自然规律。

人类不能违背大自然的法则,不能肆意破坏生态环境,否则将会遭受天然灾祸的惩罚。

这也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要求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天法道“天”在这里指的是宇宙万物和自然界的规律,“道”则指的是宇宙的秩序和普遍的道义准则。

天法道意味着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要符合道的约束,遵循宇宙的法则和规律。

这也要求人类要尊重大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不可逆天而行,懂得顺势而为,做出与宇宙和谐的行为。

四、道法自然“道”指的是宇宙间的宇宙大道和自然规律,“自然”则指的是大自然和自然界。

道法自然意味着一切事物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符合宇宙大道。

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势而为,不可违背自然规律,才能得到自然的滋润和照顾。

否则,就会遭受自然的惩罚和毁灭。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可以看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蕴含了天人合一、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理念。

这一理念也是中华文化传统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只有当人类更加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不破坏生态环境,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人类永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我们能够从中华文化传统中汲取智慧,共同构建一个美丽的地球家园。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体现了中华文化传统中对宇宙间秩序和法则的深刻探讨。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生活在地球这颗行星上,受天地道自然法则的支配。

道家最高境界的一句话

道家最高境界的一句话

道家最高境界的一句话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思想,是古代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

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

清代乾隆年间,主编《四库全书》的著名学者纪晓岚对道家的学术,就下了八个字的评语:“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意思是说,道家的文化思想,包括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整个文化。

“广博”是包罗众多,“精微”是精细到极点,微妙到不可思议的境界。

其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出处于道德经,可谓寓意深远。

意思是“道”就是“自然而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顶针的文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深层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

“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根本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自然而然”的规律。

扩展资料“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的重要思想。

“道法自然”这一论题不是一个孤立性的论题,关涉到老子形而上学的根本问题——“道”与“万物”的关系,也关涉到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圣王”同“百姓”的关系。

这一论题本身直接涉及到了老子哲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道”和另一个重要概念“自然”。

现代人读《老子》,认为自然就是自然科学的自然,古文不是这样读,现在的自然科学是借用老子的观念。

“自然”两个字原来不一定是合在一起的名词,道法“自”“然”,是说其本是自己当然如此,自体当然是如此,不要再问了,不能问下去。

等于宗教讲的一样,不要追问上帝是谁造的,信就得救,不要问,再问下去问不到底了。

所谓自然不是盲目,自然非常有规则,一步不能违反。

道法自然是什么意思

道法自然是什么意思

道法自然=道废自然——“道法自然”是什么意思丁玉新本人曾在网上发表文章(《“道法自然”究竟是什么意思》),探讨“道法自然”的含义问题,得到了近万人次关注。

现在看,我需要向广大读者道一万个歉。

由于“道法自然”的含义太出人意料了,我当时也没有意识到,所以,今天重新解释一下,算是补救,防止以讹传讹。

“道法自然”容易被误解的原因“道法自然”出自《老子五千言》。

原文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严格来讲,“道法自然”不是一句完整的话,它的含义取决于这个句子的完整含义。

误解原因之一:望文生义古往今来,众多解老者习惯于望文生义。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由于“道(法自然)”的上文有“天”、“地”、“自然”等词语,所以,人们常常在解释这段话的时候,把“道”与自然界联系在一起来解读。

这种做法看似合情合理,其实已经被老子所用的“障眼法”蒙蔽了。

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而天下莫能知,而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我不知!……是以圣被褐怀玉。

”大意是:我的话非常容易理解,也非常容易实践。

假如天下人没能理解,也就不能实行了。

我说的话是有中心的,我讲的事情是有来源的。

这哪里是人们不了解呀,而是不符合我的智慧。

……是因为圣人外穿粗麻衣而怀里揣着宝玉。

很明显,老子所说的话是有掩盖的。

老子所用的“障眼法”不容小视。

在历史上,宋徽宗赵佶、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御览钦注五千言,但也没有发现其中的奥妙。

否则,五千言早就被定性为“反书”,付之一炬了。

误解原因之二:前人误导三国时代王弼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及“法”字作了前后一贯的注解:“法,谓法则也。

人不违地,乃得全安,法地也。

地不违天,乃得全载,法天也。

天不违道,乃得全覆,法道也。

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也]。

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

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

……道[法]自然,天故资焉。

天法于道,地故则焉。

地法于天,人故象焉。

道法自然大白话意思

道法自然大白话意思

道法自然大白话意思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一种古老的中国哲学理念,认为万物都是按照宇宙本质的规则和自然规律而运作的,它是一种自然秩序运作的哲学思想。

它的基本思想是: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万物由此运行着,自然界浑然一体,但又各有其独特性,人类以及其他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个世界的组成部分,它们需要遵循自然的规律。

也就是说,生命本身就有自由意志,但人类也要遵循宇宙的自然规律和定律,把自己的行为与宇宙融合在一起,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 1 -。

道法自然的解释

道法自然的解释

道法自然的解释道法自然是一个古老的哲学概念,源于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和宇宙的认知和理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道法自然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哲学、文化和艺术,还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法自然的含义道法自然是一个包容性的概念,它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含义。

首先,道法自然是一种认识论的观念,它认为人们应该从自然中寻找真理,而不是从书本中获取知识。

其次,道法自然是一种伦理观念,它主张人们应该遵循自然法则,与自然和谐相处。

最后,道法自然是一种宇宙观,它认为自然和人类是一个整体,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共生共荣。

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道、法和自然三个方面。

道:道是道家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它是宇宙的本原,是一种无形无物的存在。

道家认为,道是一切事物的根源,是宇宙的本体,是万物的本质。

道家认为,人们应该追求道,通过修炼和领悟来接近道,从而达到心灵上的自由和解脱。

法:法是指自然法则,是宇宙中不可改变的规律。

道家认为,自然法则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规律,是一切事物存在和运动的基础。

人们应该遵循自然法则,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才能达到心灵上的平静和安宁。

自然:自然是指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类和自然界。

道家认为,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共生共荣。

人类应该学习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智慧和启示,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自然,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法自然的现代意义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道法自然的思想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对于保护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道法自然的思想对人类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人们应该遵循自然法则,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对于人类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最后,道法自然的思想对人类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具有重要的启示。

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翻译

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翻译

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翻译
解释: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上天依据于大“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出处:《道德经·道经第二十五章》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意思

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意思

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意思
“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古老的中国传统话语,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道德经》。

古人用那句话来形容世间的一切都是天法地理,天天都在发生着发展和循环,道道都是自然界的规律。

这句话用来表述的是一种自然观,是一种从自然的角度来观察和描述世界的态度。

它以自然界的规律为基础,把世间的一切都当作是上天法定及地理规律决定的,而不是由人类强加于自然界的。

因此,它也暗示着我们应该学会尊重自然,不断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发现它藏藏玄机,从而与自然共生共存,而不是去抗争它。

老子从自然界中发现九层天,星辰等高级天体,研究阴阳五行,将自然界的律法表达得淋漓尽致,却仍能保持谦逊的态度,让我们对自然的奥秘更加神往。

古人把灵魂比作是一股清澈的流水,在天地之间汇聚而成,它受到更高层次的智慧支配着,在不同的空间中循环,而这就是古人口中“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更深层次的内涵所在。

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自然的认识也日益深入。

随着神经网络的发展,人类的智慧也在不断地被加强,我们在探索宇宙的奥秘的同时,也不断地去改变自然的样貌,把自然塑造成符合我们的欲望的形态。

然而,需要我们牢记的是,虽然我们能够改变自然,但也不能忘记我们是从自然中诞生的,理应听从自然的规律,做一个尊重自然,
发掘自然奥秘,不伤害自然的人。

我们应该做一个体谅自然,不断地探究它的秘密的人,因为我们的未来仍然依赖着自然的智慧。

综上所述,“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意思是,把世界观当作是一种尊重自然的行为,让自然界的规律支配着我们,从而与自然共存共生,而不是去抗争它,而这种观念正在引领着我们向更美好的未来前进。

人法道,道法天,道法自然译文

人法道,道法天,道法自然译文

人法道,道法天,道法自然译文
译文:“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上天依据于大“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道法自然”代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意思是“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

“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道以自己为法则。

道法自然的诗句

道法自然的诗句

道法自然的诗句
【实用版】
目录
1.道法自然的含义
2.道法自然的诗句体现
3.道法自然的现代价值
正文
道法自然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源于《道德经》中的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它强调人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这一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许多诗人都通过诗句来表达对道法自然的理解与赞美。

道法自然的诗句体现在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壮阔,同时表达了诗人顺应自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又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飞来峰》:“五岳倾天开雾锁,三江并水照山流。

蓬莱楼阁神仙宅,终南阴岭秀士修。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道法自然思想的壮美与和谐。

道法自然的现代价值在于提醒人们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不要忘记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当前,我国正积极倡导绿色发展、低碳生活,这些都与道法自然的思想密切相关。

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让人类社会繁荣长远。

综上所述,道法自然这一古代哲学思想在诗句中得到了生动体现,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更传达了人类应该顺应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

第1页共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千老师《气道中医》系列讲座(35-37)大千老师2009-09-29 20:11:28 阅读162 评论0字号:大中小第三十五课20080729_生气通天论由小桥流水、弘毅生、道法自然整理大家好,今天又是周二,由我给大家来讲气道中医,现在讲的是《黄帝内经》的《生气通天论》,今天到了最后一段,这最后一段是关于对药的五味的一个阐释,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很重要的知识,也是我们开方用药的一个根据,所以上次跟大家说这块我还要重点讲一下,我把这一段打出来了。

关于这一段我想这样和大家讲解,希望有一段时间咱们通过互动的方式把原文进行深入的阐释和具体剖析,那么这一段非常适合我们这样来做,所以今天我整整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把五味给大家进一步分析一下,让大家有一个切身体会,同时结合用药,看看用药的原则,帮大家理一下用药中体现的问题。

我把这一段贴出来,大家看看吧。

我先念一遍:“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大家先看一下,有一个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讲药有药气和药味,药的气是怎样的呢,气香、气厚还是气薄,还有味,味酸、味甜、味苦、味辣。

气和味的区别是什么?这个从气道的角度讲,或者说从大家的认识来讲,气味的“气”和味道的“味”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气不是我们讲的气道的气,是闻的飘出来的味,拿鼻子嗅的是气,尝的是味。

比如说川芎,一闻有什么味,尝是什么味。

当归你闻是什么味,尝是什么味。

桂枝你闻是什么味,尝是什么味。

气和味的区别是什么?用一句话来说明,如果大家能够知道气和味的区别,那么在用药的时候我们哪些地方要用它的气,哪些地方要用它的味,气走哪,味走哪,这个我们都一目了然了,所以说这一块虽然好像无关痛痒,实际上关系到以后我们所有的用药。

大家是这样来答的,“阳化气,阴成形。

气为阳,味为阴。

散则为气,聚则为味。

轻清为气,重浊为味。

”“气为阳,味为阴,”大家是这样来回答的。

这个如果说是从气道来讲,大家可以这样来想,这一团气围绕着这个地方,它构成了一个或者干脆就是一团气,这团气有内在的、有外在的,有深层次的、有表浅的,有动的、有静的,所有这些元素构成了这些气,也就是这些气也就是一团气,但是里面却有不同的状态和不同的层次,那个在外,它们的是向外散失的,表浅的,移动的,活跃的,这个叫做气。

那个相对来说静止的,藏在里面的,稳定的,内在的,深层次的,这个叫做味,这个很好理解。

我们拿一个药,它不断向空气散发它的分子,通过鼻腔,就能嗅到、捕捉到,知道它是一种什么味。

那么同理,我们就可以以这个来推了,因为药下肚之后,它也是这样走串的,散开的,表浅的,向表走的,有通的作用,调的作用,达的作用,这个都是气的作用。

那个反而专精的,沉潜的,往里走的,相对稳定的这些都是味达到的效果,那么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气和味的功效和它们的作用范围,所以古人说味为阴,气为阳;味者气聚,气者气散。

那么这样我就给大家三味药:生地、当归、川芎,让大家来说说这三味药的气和味有什么特点,有一点和大家说,这个药食是同源的,食啊,我们吃的讲究调百味,药也讲究调百味,大家一定要对药的气味有一个基本了解。

那么如何才能了解到呢?那就需要大家到药店把药买回来,自己亲自来尝一尝。

现在中医大夫由于学校里设中药系和中医系,直接医药分家,这个对中医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打击,这导致制药的不知道药的机理,学医的干脆就没见过药,也没尝过,可能是他几十年来不断开的方子,他方子里的每一味药他可能没有亲自去看过,当然更谈不上尝了,一般都是让他上药铺去,看药他基本不认识,这一点就局限了他对药的进一步感性认识。

所以在这里跟大家说这个,主要是希望大家对药有一个更感性的了解,那么中医可以跟大家说,它不是一个逻辑的思维,它跟西医或者说西方文明从逻辑下手是完全不一样的,主要是靠感悟和揣摩,而感悟揣摩首先必须自身建立在一个感觉的基础上,这事合不合适还得自己感觉才可以,我们开方用药也一样,对药没有一个基本了解,那么开这个方子,对这个方不会有一个基本了解。

所以大家可以回答,这个生地、当归、川芎各自的气和味各自的特点和区别。

其实真的一个好中医,他不仅是对药房的饮片有一定了解,对药物的生长环境、习性、炮制方法应该熟悉,起码对最主要的百来味药有个了解,或者对他当地(南方或北方)的地道的药材有一个考察的机会,所以说希望大家不要停留在纸面上,学《中药学》,学了一大厚本《中药学》,最终一味药可能自己也没尝过。

路边有很多草药,你连碰过也没碰过,这些草药见面也不知道,这有些说不过去。

还有很多人觉得这药书上写了,还用尝什么,或者以为药理分析药理学已经分析得很到位了,还需要我们来尝么,这个观点不正确。

我给大家说一下,为什么不正确,很简单,我们吃每一样水果,只有真正吃到嘴里,我们才能体味到什么味,书上再写,你也体会不到,只是第一点。

第二点这么多水果吃到肚的反应只有你自己吃了才会有反应。

第三点,你吃到的同一样的水果,今天和明天吃的不一样,批次问题,它不会说是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那么你就会知道药材的多样性,所以我建议大家如果没有尝过药的话,建议大家到药店里去把常用药抓回来看一看、尝一尝,你不用抓几百种,你抓五十种一百种最常用的就行了,比如说《伤寒论》上写的除了毒药(毒药你买不到),常用药抓回来尝一尝,熟地什么味,生地什么味,当归什么味,川芎什么味,白术什么味,炒白术、生白术有什么区别,茯苓是大块的小块的,有什么区别,龙骨真的假的买过来,有药店卖假龙骨,,茯神与茯苓有什么区别,抱木的是茯神,不抱木的是茯苓,到药店里看一看它怎么抱的木,是真抱木还是假抱木。

泽泻、猪苓、丹皮、香附,所有这些药都有一定的特异性。

你作为一个将军,下面用兵用将,要知道将的特点、兵的特点,尝一遍很多药几乎就忘不掉。

比如说丹皮特异的味道,香附特异的味道,细辛特异的味道,当归特异的香味,川芎特异浓烈的芳香味、雄壮的味儿,川胡这些味儿,你尝一遍就基本忘不掉了。

这些常用药之所以为我们所常用,是因为它们本身有自身的特异性。

桂枝和当归之间有什么区别,你闻桂枝有没有味呢,煎出来又是什么味呢,大家要有一个常识性理解。

可以这样说,很多药七八味药煎出来,你一喝就应该至少能判断出药汤中的几味药来,这就跟黄瓜炒鸡蛋一样,炒出来一尝,就知道有黄瓜片、鸡蛋,盐放多了放少了,放没放醋,加没加糖,这你一尝就尝出来了。

那么我希望大家也能够呢,起码经典的方子,你能按比例熬出来之后尝一尝。

有人说:生地味浓、川芎气浓、当归居中,这个说的对了,就是这个意思,尝一下你马上就能心领神会了。

我们说生地没有味,没有气,闻你闻不出生地的气,所以生地静而不动,气厚气浓,生地整个的药浓、厚,所以居下,补骨髓而长肌肉。

川芎一闻,很冲,鼻子闻啊,所以说川芎气动得很,你如果是气血虚弱的人,我们加川芎不敢多加的道理就在这,耗伤气血嘛。

当归居中,味气各半,气是很芳香的特异的当归味,味道发甜,稍微有点辛,同理我们可以判定当归是气血各半,所以当归既可以活血又可以补血,道理就在此。

生地是甜的,当归微辛,川芎不甜是苦的,那么所以说养正是当归、生地,川芎不能养正,那么这样我们就能首先对这三个药有个感性认识,基本的感性认识,然后再结合古人或教材上对药味的描述,我们再通过临床进一步把握这些药的功效,你对它的了解就立竿见影了,所以生地当归可常吃,川芎不可常吃,生地当归的量可以加大,川芎量不可加大,川芎气躁啊。

那么我跟可以跟大家负责任来说,大部分草药饮片的药性可以通过鼻闻舌尝这样简单的办法你就能体会,这样的体会是一辈子都忘不掉的,所以说我希望大家尽早从书本中跳出来到实践中去体会,那么到药店尝药这个首先不违法,行得通、简便。

告诉大家一个办法,大家可以这样来做,在家啊,糊一百个小纸袋,16开纸,糊完了,你想抓哪个药,就在小袋子上写上药名,攒了五十个小纸袋,拿到药店去,跟药店里卖药的说给抓药,每个10g,这样很方便,他抓得方便,你取得方便,回来之后放在自己的书柜或者箱子里放好了,空余时间拿出来一袋袋尝尝,10g花不了多少钱,几十块钱的事,那你如果怕花钱,你可以对他说,凡是每10g超过两块钱的,你给我抓5g,或者更少,一般都是一块钱左右、几角钱,这样本身你没有药店,也没有一面墙的药箱,起码该有一个小的药匣子,这就是你的兵和将,每样10g,抓回来之后不断的尝,然后记住每一味药长的什么样,饮片长什么样,是什么味、什么气,以后每次开方时,你脑子第一个反应出来的不是药名功效,而是一见到你想开的药马上想到气和味,这样你一下子就想到了兵将的音容笑貌,这样是我们真正迈出正式开方用药的第一步。

再跟大家说一下,一定要由逻辑思维转向形象思维,有人说形象思维是低级的,逻辑思维是高级的,我跟大家说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形象思维是直接的,逻辑思维是间接的,因为逻辑思维经过我们大脑的计算,而形象思维直接反映在我们的脑子里,是我们的真实感受。

我们中医治病靠的是形象思维而不是逻辑思维,靠“深蓝”巨型计算机能不能算出方子来呢?我跟大家说永远不可能算出方子来,他有可能无限接近,但是他不可能直接体会,所以我劝凡是学中医的朋友多一些形象思维,少一些逻辑思维。

那么我们接着来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给大家说一下这个是什么意思吧,这个有明白的打一下,因为我们今天主要就是讨论这一小段,所以说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没有回答我来回答吧,“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说的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前面我们说了,气和味的区别一个是藏在里,一个是发于表。

那么藏在里的就是阴,它从哪里生出来的呢?就是从五味里生出,五味本的一个精气,所以我们想补五脏之精的话,一定要体会味道的实际意义,藏在里的是五味化成的,住在外的是五气化成的。

味厚,所以藏在里;气薄,所以在表,它是一个程度的问题。

“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说的无非也是,既然生在五味,阴之所生啊,里面五脏六腑,是由五味化合成的,生是它,伤是它,就是说五味调和则五脏相生,不调和则五脏相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进一步来强调五味对五脏的重要性,它这个五味已经超出了我们药味尝的这个味,而是表述的一种整个的气机之精华的见解。

你看下面来解释怎么伤在五味的,“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那么大家来解释一下吧。

这个在很多中医理论书籍中不断被重复,也不断引起争议。

“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什么意思。

有这样回答啊,是养木克土。

怎么是养木克土,可以这样来推导吗,酸属木,肝属木,所以养木,味过于酸,对肝好,对脾不好,是不是这个意思呢?那么怎么对肝好,对脾不好,怎么来解释?我原先对大家强调,一定不能浮皮潦草地停留在五行生克的基础上来考虑这些问题,这种循环论证的理论不是中医的本质的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