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学重点

合集下载

税收知识要点

税收知识要点

第一章税收的基本知识§1-1认识税收一、什么是税收概念: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1.税收产生的条件:税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的出现。

税收产生的社会条件:国家公共权为建立。

2.税收的发展税收雏形:夏(贡)、商(助)、周(彻)。

二、税收的含义税收的主体:国家手段(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目的:实现其职能1.资源配置2.所得分配职能3.稳定经济发展职能对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收入基本形式三、税收的基本特征1.强制性:依据国家政治权力。

2.无偿性:国家征税不需偿还,以强制性为条件。

3.固定性。

四、税收的一般原则财政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适度原则§2.税制要素一、税制的概念:国家规定的税法收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包括税收体系,及各种征收管理制度。

)核心:税法税收制度基本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人:纳税义务人是纳税的主体,即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

与纳税人既有联系又有相区别的: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负税人(销贷方)纳税人分类:居民纳税、非居民纳税(所得税法)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法中。

三、征税对象(不针对人针对行为)也叫课税对象,是征税的目的物。

既对什么征税,征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也是税种命名的主要依据。

四、税率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比例税率:(幅度、统一、差别)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全额、超额、超率、超倍)累进税率(一)比例税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

最常用,应用最广的税率制度(二)累进税率:随着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高的税率,即按征税对象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5800的纳税额:1500×3%+(4500-1500)×10%+(5800-4500)×20%(三)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额,是按单位征税对象,直接规定固定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

税收学 考试重点

税收学 考试重点

1.税务的实体法有哪些要素2.我国税收体系的特征3.什么是税务筹划简述避税与逃税:4.税务筹划的基本方法5.税收学和税务会计学的异同6.增值税的定义、类型、原理视同销售行为:表现:7.企业所得税的定义基本减免条件---加计扣除:税前扣除项:8.所得税的应税收入与会计学上的收入有何不同9.会计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异同某运输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3.9发生以下经济业务,计算该企业应纳增值税和营业税。

(1)本月取得含税运输费收入222万元;(2)将10辆运输车出租,本月取得含税租金收入共计175.5万元;(3)本月购进燃料油,取得专用发票上列明价款50万元,增值税8.5万元;(4)购买汽车维修用的零部件,取得专用发票上列明价款10万元,增值税1.7万元;(5)购进统一着装工作服一批,取得专用发票上列明价款4万元,增值税0.68万元;(6)转让车库,取得价款150万元,车库原购买价100万元,已经折旧30万元;(7)出租门面租金收入10万元;(8)转让营改增前购入的小汽车一辆,原价30万元,已折旧2万元,新售价20.8万元。

某机械制造业2013年产品销售收入3000万元,销售成本1500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12万元,销售费用200万元(含广告费200万元),管理费用500万元(含招待费20万元,办公室房租36万元,存货跌价准备金2万元),投资收益25万元(含国债利息6万元,从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34万元,权益法计算投资损失15万元),营业外支出10.5万元,系违反购销合同被供货方处以的违约罚款。

补充资料:(1)当年9.1日起租用办公室,支付2年房租36万元;(2)企业已与缴税款190万元。

要求:(1)计算该企业税前可扣除的销售费用;(2)计算该企业税前可扣除的管理费用;(3)计算该企业计入计税所得的投资收益;(4)公司支付联营企业利润30万元,同时捐赠公益性捐赠50万元,计算该公司税前可扣除的公益性捐赠支出;(5)计算该企业应纳所得税额;(6)计算该企业应纳所得税;(7)计算该企业2013年度应补(退)的所得税税额。

税收概论知识点总结

税收概论知识点总结

税收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税收的概念和特征1. 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依法向纳税人征收的一种强制性支付,用于满足政府运作和公共服务支出的一种收入形式。

2. 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

纳税人必须依法缴纳税款,没有选择权。

(2)普遍性。

税收适用于所有纳税人,不分贫富,不分阶层。

(3)公共性。

税收是用于政府公共支出的一种收入来源,用于满足国家公共服务和建设的资金需求。

(4)稳定性。

税收是国家的稳定收入来源,能够保障政府的运作和发展。

二、税收制度1.税种分类(1)依纳税对象分类。

分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2)依税收方式分类。

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3)依税收对象分类。

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

2.税收征收和管理(1)税收征收机构。

由税务局、海关等部门负责税收的征收工作。

(2)税收管理。

包括纳税申报、抵扣、汇缴等管理工作。

(3)税收征收程序。

包括税收申报、核定、征收和缴纳等程序。

三、税收的作用和意义1. 财政收入来源。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能够保障政府的基本运转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2. 调节经济和社会发展。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征收方式,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3. 调节收入分配。

税收能够通过纳税人负担的不同来实现财富的重新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四、税收的原则和政策1. 税收的公平原则。

税收应该符合纳税人的付费能力和经济收入水平。

2. 税收的公正原则。

税法应该公正透明,避免不公正和歧视。

3. 税收的效率原则。

税收应该尽可能的减少税收的破坏性,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有效的资源配置。

4. 稳定原则。

税收应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保障政府财政的稳定收入来源。

五、税收政策和改革1. 税收政策的目标。

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保障社会公平等。

2. 税收改革的内容。

包括税收体制改革、税种改革、税率调整等。

3. 税收政策的实施。

通过采取差别化税率、减免税款和调整税收征收方式等措施来完善税收政策。

六、税收与经济发展1. 税收与经济增长。

自考会计本科《税收学》知识点

自考会计本科《税收学》知识点

自考会计本科《税收学》知识点1、地方税地方税是由一国的地方政府征收管理和使用的税。

它属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中央税中央税又称国税,是由一国的国家政府或中央一级政府征收管理和使用的税。

它属于中央级政府的财政收入。

2、税制结构税制结构是指国家根据集中收入和调节经济的要求,设置各个税种从而形成的相互协调和补充的税收体系,即指在整个税收体系中,主体税、辅助税和补充税及其要素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协调及其数量比例关系。

3、税收原则税收原则是指国家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或基本准则,也是评价税收政策好坏、鉴别税收制度优劣以及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4、直接税直接税是指纳税人不能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税种。

5、起征点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时开始征税,未达到这个数额就不征税。

但是一旦达到这个数额则全部课税对象都要征税。

6、税收的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归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

7、纳税人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享有法定权利、负有纳税义务、直接缴纳税款的单位或者个人。

8、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又称为课税客体,是指税法中所规定的征收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即确定对什么征税。

9、税率税率是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税率有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之分。

10、定额税率定额税率也称为固定税率,是对课税对象按固定税额计征的税,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收。

11、税收负担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所承担的一定的经济负担,一般以税额与税基或相关经济指标的比值来表示。

12、税负转嫁税负嫁接是指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将其所缴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嫁给他人负担的过程,是税负运动的一种方式。

13、税负归宿税负归宿是税负运动的终点或最终归着点。

税负归宿可分为法定归宿和经济归宿。

14、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缴纳税款义务的单位。

税收学专业学什么

税收学专业学什么

税收学专业学什么税收学专业是财经类专业的一种,主要研究税收制度、税收政策、税收管理等相关内容。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税收学专业需要学习的内容。

1. 税收基础知识学习税收学专业的第一步是掌握税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学生需要了解税收的定义、目的以及与其他经济概念的关系。

此外,税收分类是税收学的重要内容,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等。

2. 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税收政策的组织和管理方式。

学生需要学习不同国家的税收制度,包括税制设计的原则、税法规定的内容和税收征收的程序。

此外,还需要了解税收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税收制度来实现经济调节和社会公平。

3. 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国家在税收领域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方针。

学生需要了解税收政策的制定过程、影响因素和实施效果。

税收政策的研究包括税率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减免政策等方面。

4. 税收管理税收管理是指国家对税务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的过程。

学生需要学习税收管理的原则、方法和工具。

税收管理内容涉及税务组织架构、税收征管技术、税务风险管理等方面。

5. 国际税收国际税收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税收问题。

学生需要学习国际税收的基本原理和国际税收制度。

此外,还需要了解国际税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税收协定。

6. 经济学与法学知识在学习税收学专业时,经济学和法学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经济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税收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和影响,法学知识则是学生理解税收法律法规的重要依据。

7. 实践能力培养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学生还需要培养实践能力。

包括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税务咨询等方面。

通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税收学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学习税收学专业需要掌握税收基础知识和税收制度、税收政策等相关内容。

同时,熟悉经济学和法学知识,并通过实践能力培养来提升实际操作能力,这些都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税收学专业人才所必备的。

税收学要点

税收学要点

选择:20填空:10判断改错:10(20分)简答:4(20分)计算:2(30分)概述1、税法三原则:税收法定原则、量能课税原则、稽征经济原则2、税种体系:流转税(3+2+1关税)+所得税(2)+行为税(4)+财产税(3)+收费性质税收(2)3、税收要素体系:纳税发生要素(纳税人+征税对象),纳税确定要素(计税依据+税率+税收优惠),税收征管要素(发生时间、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增值税定义:对商品劳务流转的诸环节产生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用于平衡税收负担的一个税种。

最需体会的是平衡税负(一)是否纳税(纳税人与征税对象规定)纳税人: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1.“境内”——物的所在地税法表述的是货物的所在地或起运地、应税劳务的发生地2.“货物”——首先必须是物:独立与人体之外的特定物其次必须是货:有使用价值的和价值的商品最后限定为有形动产,无形资产和不动产不征3.“提供”——有偿提供第一,仅指有偿,没有视同提供第二,提供者是一个主体和另一主体间发生的事4.“销售”——有偿转移货物所有权。

另有八种情况视同销售a.代销货物、委托代销、移送外县市销售b.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在非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事项的c.自产、委托加工、外购货物用于投资、分配(公司对投资者)、赠送的5.混合销售:卖方与一个买方做交易除了卖增值税的东西,还卖营业税的东西。

(打包交易)征税时看主业,即主要做什么的。

例外:建筑业提供建筑劳务同时卖自产货物的,分开核算,分别计税!6.兼容销售:即混业经营,跟不同人做交易交易不同税种的东西。

方法:分开核算,分别计算;未分开核算,税务机关核定【销售包含三种:有偿买卖、视同销售(八种)(选择)、混合销售与兼营销售认定与处理(判断)】练习:保税区提货入境的要要缴增值税么?(征,算进口)许三观卖血要交增值税么?(不征)血站有了无偿捐献的血源再销售要交增值税么?(征)一个家庭内,老婆为老公做饭,老公每月给老婆两万块钱零花钱,老婆赚的钱缴增值税么?(不征)单位或个体经营者的下列业务,应视同销售征收增值税的是( A )。

基础税收知识点必考点归纳

基础税收知识点必考点归纳

基础税收知识点必考点归纳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调节经济和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掌握基础税收知识对于理解国家经济政策和个人财务管理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基础税收知识点的必考点归纳:1. 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程序,强制地、无偿地从纳税人那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 税收的分类:- 直接税:如个人所得税,是直接从个人收入中征收的税种。

- 间接税:如增值税、消费税,是通过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转嫁给消费者。

3. 税收的三大特性:- 强制性: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不得拒绝。

- 无偿性:纳税人缴纳税款后,不能直接获得等价的回报。

- 固定性:税种、税率和征收方式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的。

4. 税种的分类:- 个人税:如个人所得税,针对个人收入征收。

- 企业税:如企业所得税,针对企业利润征收。

- 流转税:如增值税,针对商品或服务的增值部分征收。

- 财产税:如房产税,针对财产价值征收。

5. 税率的类型:- 比例税率:税率固定,税额随应税所得额的增加而增加。

- 累进税率:税率随应税所得额的增加而递增。

- 定额税率:对每单位应税物品或服务征收固定金额的税。

6. 税收的征收方式:- 预扣法:由支付方在支付时预先扣除税款。

- 自行申报:纳税人自行计算并申报应纳税额。

- 代扣代缴:由第三方代为扣缴税款。

7. 税收的作用:- 财政收入:为政府提供资金,用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 经济调节:通过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投资等经济活动。

- 社会公平:通过累进税率等手段,实现收入再分配。

8. 税收优惠政策:- 免税:对某些特定收入或税种实行免税政策。

- 减税:对特定行业或群体给予税率上的优惠。

- 退税:对已缴税款的部分或全部退还。

9. 税收的法律责任:- 逃税:未按规定缴纳税款,可能面临罚款或刑事责任。

- 抗税:拒绝缴纳税款,同样可能面临法律制裁。

10. 国际税收:- 避免双重征税:国际间通过协定避免同一收入被两个国家重复征税。

税收学原理复习重点

税收学原理复习重点

1税收的概念,范畴,认识(界定)论述题税收涵义: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或公共服务,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无偿地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理解:一、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二、行使征税权的主体是国家三、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四、征税的目的是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或公共服务(依据)五、税收必须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六、税收征收的对象是居民和经济组织。

税收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以政治权力为依据的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税收的特征又叫税收的形式特征,是税收本质属性的外在表现。

税收的形式特征主要表现为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规范性(简称税收“三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政府凭借政治权力以法律形式确定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保证税收分配的实现。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归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

税收的稳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纳税人和征税标准等征纳行为规则,征纳双方部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变。

2 税收的职能论述题税收的职能可概括为财政收入(筹集资金)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宏观调控职能。

1)税收的财政收入职能就是税收的筹集资金职能,是税收所具有的从社会成员处强制性地取得一部分收入,为政府提供公共品,满足公共需要所需物质的功能。

税收收入的特点(一)来源的广泛性(二)形成的稳定性(三)获得的持续性2)税收的资源配置职能,是税收所具有的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制度影响个人、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使社会经济资源得以重新组合、安排的功能。

税收资源配置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平衡产销供求二、合理经济结构三、有效利用资源3)税收的收入分配职能,是税收所具有的影响社会成员收入分配格局的功能。

税收收入分配职能丰要体现在调整要素分配格局和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上。

一、个人收人分配的市场决定二、税收对个人收人分配的影响三、税收的收入分配职能4)税收宏观调控职能是税收所具有的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制度,影响社会经济运行,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功能。

税务知识点笔记总结

税务知识点笔记总结

税务知识点笔记总结第一部分:税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一、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是国家对个人和企业征收的一种强制性财政收入,是国家维持社会稳定、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税收的基本概念包括:税收的主体和对象、税收的种类、税收的特征等。

二、税收的分类税收根据征收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根据税收的性质可以分为正税和附加税;根据征收的范围可以分为地方税和国家税等。

第二部分:税收的基本原则和政策一、税收的基本原则税收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原则、效率原则、便捷原则、积极原则、负担能力原则等。

这些原则在税收征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税收政策和调整税收政策是指政府对税收的总体设计和安排,目的是为了达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征收范围等手段来实现。

第三部分:纳税人的税务义务和权利一、纳税人的税务义务纳税人的税务义务包括:按时缴纳税款、提供真实和完整的纳税申报等。

纳税人有义务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二、纳税人的税务权利纳税人的税务权利包括:知情权、申诉权等。

纳税人有权依法享有纳税过程中的各种合法权利。

第四部分:个人所得税一、个人所得税基本概念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所得收入进行征收的一种税收。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对象包括: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等。

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所得、稿酬所得等。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比较广泛。

第五部分:增值税一、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增值税是一种按货物和劳务的增值额进行征收的一种税收。

增值税的税率分为三档。

二、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包括: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

增值税的征收范围相当广泛。

第六部分:企业所得税一、企业所得税的基本概念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的利润进行征收的一种税收。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分为两档。

二、企业所得税的征收范围企业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包括:企业的利润所得。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范围比较广泛。

第七部分:税务稽查一、税务稽查的基本概念税务稽查是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进行检查和核实的一种监督手段。

税收专业知识点总结

税收专业知识点总结

税收专业知识点总结税收专业知识点总结:一、税收的分类1.按照税收的性质分类:税,是一种行政性强制性的财政收入;费,是政府提供的某种特定服务的代价,具有一定的对价性。

2.按照税收所得的用途分类:一般税和专项税。

一般税是指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等,不分配使用的;专项税是指特定用途的税,如教育费附加、文化事业建设费等。

3.按照征收对象分类: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

4.按照征税方式分类: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是指税务主体直接向财政主体纳税;间接税是指税务主体并不直接向财政主体纳税,而是通过商品和服务的购买来纳税。

二、税收的原则1.公平原则:税收征收应当公正公平,依法征收,按照法定程序办理,不得以违法的手段征收、滥用税收的权力。

2.依法原则:税收是在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征收,征收对象、征收标准、征收程序等都应当在法律的约束下进行。

3.适度原则:税收征收应当适度,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适度的税收征收有利于促进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4.效益原则:税收征收应当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增强国家的财政力量,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税收的征收程序1.税收的征收程序一般分为:确定纳税义务、计算纳税额、申报纳税、交纳税款、办理税收凭证、税务局审查等。

2.纳税人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按照相关规定履行纳税程序,及时足额地纳税。

税务机关应当按照法律规定,依法履行税收管理职责,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四、税收的征收主体和纳税人1.税收的征收主体:主要包括国家税务总局及其所属的各地方税务机构。

2.纳税人:包括个人、家庭、企业、事业单位等,都是税收的纳税人。

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履行税收义务,认真纳税,维护国家的财政稳定。

五、税收的征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税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税收的征收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的和谐。

税收的征收与国家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

2.税收的征收应当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对税收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税务基础必学知识点

税务基础必学知识点

税务基础必学知识点
1. 税收种类:各种不同类型的税收,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等。

2. 纳税人:指依法承担税务义务并纳税的个人、企业、组织等。

3. 纳税义务:指根据法律规定,纳税人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定和程序履行的纳税行为。

4. 税务机关:负责税收征管工作的政府机构,负责税收征收、征管、监管等工作。

5. 纳税申报:指纳税人根据法律规定,向税务机关申报应纳税款的行为。

6. 税率:税收征收的百分比。

各类税收的税率根据法规规定确定。

7. 税务政策:政府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制定和调整的税收相关政策。

8. 税务管理制度:包括征税管理、征税程序、征收手续和纳税人的权利、义务等规定的制度。

9. 税务稽查: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税务情况进行核查和检查的行为,以查明纳税人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10. 税收征管:指税务机关按照法律规定对纳税人进行税收征收、征管、监管等工作。

11. 税收征收:指税务机关按照法律规定对纳税人征收应纳的各类税款。

12. 税收优惠:指政府为鼓励某些行业、地区或个人,减免或减少其应纳税额的政策措施。

13. 税收合规:纳税人按照法律规定,遵守税收法律法规,正确申报纳税,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

14. 税务风险:纳税人由于对税务规定不了解或不遵守相关规定而造成的违法违规行为所导致的风险。

15. 税务合规风险防控:指纳税人针对税务风险进行一系列措施和管理,以确保税务合规,减少税务风险。

好评美言后赠送税收学各章重点总结

好评美言后赠送税收学各章重点总结

税收学第一章1、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无偿地征收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2、试述税收的主要职能:一、筹集资金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社会成员外强制性地取得一部分收入,为了政府提供公共品,满足公共需求所需物质的功能,它是税收最基本的职能;二、资源配置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在市场对经济资源基础配置的基础上,通过税收政策、制度,对市场所决定的资源配置,在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以及不同的私人部门之间进行重新组合安排的功能;三、收入分配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影响社会成员收入分配格局的功能;四、宏观调控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制度,影响社会经济运行,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功能。

第二章1、税收中性:是指其不仅包括不应使消费者遭受额外的效率损失,还包括税收不应对一切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如对劳动、储蓄和资本形成的影响。

2、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税收导致纳税人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税收收入,从而形成税外负担,引起效率损失。

3、税收自动稳定机制: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税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稳定机制。

4、税收政策抉择:又称“相机抉择”,是指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所作出的税收政策变动及其选择。

5、扩张性税收政策:是经济出现萎缩时政府采取的税收政策。

6、紧缩性税收政策:是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采取的税收政策。

7、试述现代西方税收原则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税收效率原则:是指国家征税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以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二、税收公平原则:是指国家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以保证纳税人之间的负税水平均衡;三、税收稳定原则:是指税收征收所引起的经济影响要达到稳定目标要求。

8、影响税收成本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⑴税收制度:①税制的复杂性;②税基的可监测度和信息限制;③税类、税种和纳税主体。

⑵征管制度:①征税成本与征管手段的强硬程度成正比,与税收征管手段的弱化成反比;②征税成本与征管人员素质呈负相关。

税收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税收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税收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税收的性质1.强制性税收是政府依法强制征收的财政收入,公民和企业都必须依法交纳税款,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税务机关有权依法对纳税人进行税收管理和征收,确保税收的收入。

2.对等性税收征收的对象是纳税人,不同的人员或者单位应该按照其货币收入的多少来交纳税款。

对等性是一种税收公平的表现,可以减轻低收入者的负担,调节财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3.普遍性税收是所有公民和企业都要缴纳的,无论财富多少,收入来源如何,都应该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交纳税款。

这种普遍性可以确保国家有足够的财政收入,维持其正常的运转。

二、税收的功能1.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税收是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等。

这些公共产品和服务对整个社会都有利,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调节收入分配税收可以通过征收高收入者更多的税款,或者给予低收入者税收减免等方式,来调节财富的分配,降低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平等。

3.实现经济调控税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降低或者增加某些税收项目,来实现对经济的调控。

比如通过降低企业所得税率来促进企业的发展,通过增加消费税来控制社会的消费水平等。

4.保障国家安全和民生福祉税收可以用于国防支出,保障国家的安全,也可以用于社会保障支出,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三、税收的分类1.按纳税对象分类(1)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根据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税率,按照其个人的收入状况缴纳的一种税收。

(2)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其企业经营的利润状况缴纳的一种税收。

(3)消费税:是指企业按照其生产、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活动产生的应税行为计税并向国家缴纳的税收。

(4)资源税:是指国家对矿产资源、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所征收的一种税收。

(5)房产税:是指国家对私人和企业的房产财产所征收的一种税收。

2.按征收方式分类(1)直接税:是指由个人或企业直接交纳给政府的一种税收,例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税收基础知识要点归纳

税收基础知识要点归纳

税收基础知识学习笔记第一章税收与社会一、要点总结1.在当今社会,税收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

2.西方国家税收经历了自由贡纳时期、税收承诺时期、专制课税时期和立宪课税时期四个阶段。

3.夏、商、周时代的贡、助、彻,是我国税收的雏形,具有租税不分的性质。

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正式确立起了我国完全意义上的税收制度。

4.历史证明,无税不国,但税重也要亡国。

5.要使全体民众的公共需要得到满足,必须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6.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的途径有:进行有力的税收宣传;有效保护纳税人税收权益;加大对偷税的处罚力度。

7.反偷税要抓住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提高查处概率,二是提高处罚程度。

其中,提高税务违法案件的处罚程度是让纳税人形成良好纳税意识的关键。

8.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平等、确实、简便、省费。

9.中国历史上的征税原则大致是从四个方面的需要出发而提出来的。

一是从争取民心、稳定统治秩序出发,强调征税的有义、统一、均平、为公为民等原则,二是从发展经济的需要出发,强调征税要坚持有度、适时、培源养本等原则。

三是从组织财政收入出发,强调征税要采用弹性、普遍、税民所急等原则。

四是从税务管理的要求出发,强调征税要贯彻明确、便利、统一、有常等原则。

10.现代国家普遍适用的税收原则有财政原则、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

11.税收财政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一国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变革,都必须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亦即保证国家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12.拉弗曲线表明了税率与税收收入、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当税率为零时,市场经济活动或税基为最大,但税收为零;税率稍有提高后,税基会相应缩小,但其程度较小,故税收总额还会增加;当税率上升至某一最适度的点,税收极大化,找到最佳税率。

如果超过这一点,继续提高税率,就进入“拉弗禁区”,因税基以更大程度缩小,反而导致税收下降;当税率为100%时,税收也相应降至零。

税率越高,税收收入不一定越大。

税收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整理版

税收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整理版

税收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整理版一、税收学原理概述1.税收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税收学原理的意义及其与财政学的关系二、税收的基本概念1.税收的定义和特征2.税收的种类和分类三、税收的功能和目标1.税收的经济功能a.调节经济收入分配b.调节资源配置c.维持国家财政收支平衡2.税收的社会功能a.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b.保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3.税收的政治功能四、税收原则1.公平原则a.税收公平的概念和要求b.不平等税收的原因和影响c.税收公平的实现途径2.效率原则a.税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b.税收效率的衡量指标c.提高税收效率的方法3.简易原则a.负担与解放b.税收简易原则的意义和特点4.稳定原则a.稳定性的概念和要求b.稳定性的影响因素c.稳定性的实现途径五、税收的设计和1.税制设计的原则和方法2.税制的动因和目标3.现行税制的问题和方向六、税收的减免和优惠政策1.减免政策的概念和目的2.减免政策的分类和实施方式3.优惠政策的概念和作用4.优惠政策的设计和实施问题七、税收征管及其1.税收征管的目标和要求2.税收征管的问题和挑战3.税收征管的方向和措施八、税收的国际比较和国际税收体系1.税收国际比较的目的和方法2.税收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3.国际税收体系的特点和演变九、税收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税收政策制定与评估2.财税和优化资源配置3.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上是一个税收学原理的复习提纲。

根据该提纲,你可以复习税收学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目标,税收原则,税收的设计和,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税收征管及其等内容。

同时也可以了解税收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税收在国际比较和国际税收体系中的地位。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税收学原理重点总结(精选五篇)

税收学原理重点总结(精选五篇)

税收学原理重点总结(精选五篇)第一篇:税收学原理重点总结税收学原理1.总体综述要求能利用税收学基本原理提出、分析税制问题:这里自己掌握税收三原则和三性分析。

(三原则:公平、效率、财政,三性:强制、固定、无偿。

)2.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横向公平指负税能力相同的人应该纳相同的税,而纵向公平有两个含义,即同自己的过去比较和能力不同的人应该区别对待做到公平。

3.税收成本:税收成本包括征收成本和纳税成本。

(由于来着两个概念和好理解,也很好瞎编,我就不解释了)4.额外负担:额外负担指政府征税不仅使纳税人付出了税款,还改变了纳税人的决策和行为,如果结果使其境况不如税前,那么就产生了超过税收负担额的福利损失,这种福利损失就是额外负担。

(这里理解时和税收的一些扭曲效应联合起来就容易多了,比如说欧洲正果的窗户税)5.受益原则:这是公平原则的一种阐述,这指国家或政府必须合理使用人民缴纳的税款,应当在某个时候、以某种方式使纳税人获得好处,以补偿纳税人缴纳税款造成的损失和牺牲,而人民应按个人从国家或政府公务活动中受益多少老缴纳税收,以资交换。

6.最优商品税理论和最优所得税理论:一言以蔽之,这两个鬼理论都是理论,对一国的税制结构实践意义不大,注意一下商品税转嫁的影响因素和两税种的的意义,后面有说,此处不再累赘。

(总之这里喜欢看就看,不喜欢就不看就瞎编吧,瞎编时用各种假设就行了)7.税负转嫁和税负归宿:税负转嫁就是纳税人通过总总方式将法律规定由其承担的那谁业务变成他人承担的过程;税收归宿指税负转嫁的最后结果或税收负担的最终落脚点。

(税负转嫁类型现在还不知道的出去罚站去)8.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供求弹性,税种属性(财产税不易转嫁,商品税以转嫁),课税范围,反应期间(短期易转移),市场结构。

9.一般均衡分析及局限性:一般均衡分析告诉我们分析税负归宿时还要考虑要素的可流动性、要素供给的弹性等因素,还要谨慎对待某些司空见惯的政策主张,如:对奢侈品征高税。

大学税收知识点总结

大学税收知识点总结

大学税收知识点总结一、税收的定义税收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依法向纳税人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

税收通常是由政府依法强制性收取的,用于满足国家的公共支出和社会管理费用。

税收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无偿性等特点,是政府依法对纳税人强制征收的财政收入。

税收的征收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包括税收政策的制定、税收征收的程序和税收管理等。

二、税收的分类按税收的性质和功能,可以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自行向国家税务机关缴纳的税款,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通过交纳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中已包含了税款,由商家代替纳税人向国家税务机关缴纳的税款,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按征收对象的不同,可以将税收分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

个人所得税是指对个人从各种经济活动中取得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收,包括工资薪金所得税、个体经营所得税、财产转让所得税等。

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企业从各种经济活动中取得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收,包括国有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所得税、个体企业所得税等。

消费税是指对个人和企业购买和使用各种商品和服务支付的税金。

三、税收的征收税收的征收是指国家税务机关依法从纳税人处收取税款的过程。

税收的征收主要包括税收的征收对象、税收的计算和征收程序等。

税收的征收对象是指依法应缴纳税款的纳税人,纳税人可以是个人或企业。

税收的计算是指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和应税基础,计算出纳税人应缴纳的税款。

税收的征收程序包括税款的申报申请、税务机关的核查审核、税款的逾期催缴等环节。

四、税收的管理税收的管理是指国家税务机关按照税法规定,对纳税人依法征收税款的过程。

税收的管理包括税收政策的制定、税收执法监管、税收征收过程的监督等内容。

税收政策的制定是指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需求确定的税收政策,包括税法的制定、税率的确定等。

税收执法监管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依法征收税款的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包括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诚信评价、税收征收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税收概念第一节什么是税收一、税收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二、税收的本质属性(一)税收的社会经济本质(二)税收的政治本质(三)税收是对公共产品和劳务成本的补偿三、税收是政府筹集财政收入的基本手段第二节税收的形式特征(1)非直接偿还性:指政府征税与具体纳税单位和个人受益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等的交换关系。

这一概念包含三层含义:(1)税收是有偿的;(2)税收是整体有偿而不是个别有偿;(3)税收有偿是非直接的,不存在一一对等的直接偿还关系,国家不直接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代价。

(2)强制性:是指在国家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追究,是国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必要保证。

(3)规范性:指国家在征税前,通过法律形式,把应开征的税种、征税范围、纳税人、征收比例及违法处罚标准等规定下来,由征纳双方共同遵守,对征纳双方都有约束力三性的联系:完整统一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其中非直接偿还性是核心,强制性是保障,规范性是对强制性和非直接偿还性的一种规范和约束。

非直接偿还性必须依靠国家政治权利强制征收,但要保障这种分配活动有效有序、维护国家和纳税人双方正当利益,就必须规范征纳双方行为,拖过法律形式预先确定征收数额和方法,既有利于纳税人合理安排生产与投资、储蓄与消费,又有利于国家合理安排各项支出,更好地实现其承担的各项政治经济职责。

二、税收职能财政收入职能(筹集资金、组织收入):它是国家对税收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税收最重要的职能目标。

特点: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取得财政收入的及时性、征收数额上的稳定性。

经济调节职能:促进资源有效配置、调节收入分配、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监督管理职能。

第四节税收的定义与内涵1、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3、税收的征税主体是国家,征税依据是国家权力。

4、税收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征收。

5、税收是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6、税收本质上是一种特殊分配关系——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利,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向社会成员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分配方式。

第二章税收结构一、纳税人(一)纳税人(纳税义务人):是纳税的主体,是税法规定的拥有课税对象、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纳税人可分为自然人和法人两类:1、自然人纳税人。

在法律上,自然人是指基于出生而依法在民事上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包括本国公民和居住在所在国的外国公民。

2、法人纳税人。

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二)负税人:最终承受税收负担或实际缴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即税款的实际负担者。

——法律上的课税主体和经济上的课税主体是有区别的:纳税人和负税人是否一致,主要取决于缴纳的税款是否容易转嫁(三)扣缴义务人:是税法规定的,负有代扣(代收)纳税人的应纳税款并向国库缴纳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二、课税对象(一)课税对象(征税对象):课税的客体,指每个税种征税的标的物,是划分不同税种、区分各税由来的主要标志,是税制的首要要素,是国家征税的基本依据。

(二)税源:是税收收入的最终来源,即各种税收收入的最终出处。

真正的税源只有从真正的负税人那里才能查明。

(三)课税对象与税源:课税对象只是表明国家征税的范围和直接依据,而不一定反映税源即税收的根本来源,或者说税收负担的最终归宿。

(四)征税范围:一般指课税对象的范围,即课税对象的具体内容,或课征税收的具体界限。

三、税目:是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品种或项目,是课税对象在内容上的具体化,表明国家征税的广度或具体范围。

单一列举法、概括列举法四、计税依据(一)税基:又称计税依据、课税基数、计税标准,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或标准,是课税对象量的具体化。

是决定国家税收收入和纳税人税收负担轻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税基和课税对象:二者即相联系又有区别,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五、税率:指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的法定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体现国家征税的深度,是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

(定额、比例、累进)1、全额累进税率:将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照其所适用的最高一级比例计算应纳税额。

2、超额累进税率:将同一课税对象按其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规定每一等级的税率,当课税对象的数额增加到需要提高一级税率时,仅就超过上一等级的部分,按高一级税率征税。

3、超率累进税率:将课税对象按相对数划分若干等级,从低到高每一等级适用一个税率,各个等级的课税对象分别按照本级的适用税率计算,然后加总计算应纳税额的累进税率。

4、加成、加倍税率两者比较:(1)在名义税率相同的情况下,实际税率不一致。

全额累进税率税负重于超额累进税率税负。

(2)在累进级距的交界处,税负的增加形式不同。

全额较为急剧,超额较为缓和,克服了全额税负跳跃式增减得不合理现象。

(3)税负的合理性不同。

全额形成的税负不尽合理,超额较为合理。

全额计税时纳税人的税负增长与负税能力增长不适应;超额则基本相适应。

与全额累进计算相比,超额累进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全额累进的缺陷,因此世界上多数国家所采用的累进税率均为超额累进,我国个税法中也部分使用了超额累进税率。

3、超率累进税率:将课税对象按相对数划分若干等级,从低到高每一等级适用一个税率,各个等级的课税对象分别按照本级的适用税率计算,然后加总计算应纳税额的累进税率。

加成、加倍税率。

4、加成,是加成征收的简称,是指对按法定税率计算的税额加征若干成数税款,加征一成等于加征税额的10%,依次类推。

加倍,是指对按法定税率计算的税额加征若干倍数的税款,加征1倍为100%(五)非税制要素的税率形式1、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名义税率(表列税率)是税法上规定的税率,即应征税额占课税对象数量的比例。

实际税率(有效税率、实际负担率)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款占征税对象数量的比例,是衡量纳税人实际税负程度的主要标志。

2、累退税率指随课税对象数额增大而逐级降低征税比例的一种税率。

累进税率和累退税率调节效果:从公平角度分析,累进税率由于随收入增加而税负加重,使收入高的纳税人上缴税收占收入比率高于收入低的纳税人,使税后高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比税前缩小。

而累退税率则起到相反的效果。

从效率角度分析,累退税率由于随收入增加而上缴税收占收入比例下降,对个人增加收入起到缴励作用,而累进税率则起到相反的效3、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边际税率:税额的变动数量占征税对象变动数量的比率。

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表中的每一级税率,实际上是相应级距课税对象(应税所得额)的边际税率。

平均税率:全部应纳税额占全部课税对象数额的比率,或称平均负担率。

4、零税率和负税率六、纳税环节(一次、两次、多次课征制)七、纳税地点八、纳税期限(按期、按次)九、减免税(税收优惠):根据国家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对某些特定纳税人和课税对象、在特定时期内给予鼓励或照顾,少征一部分税款或全部免予征收的特殊规定十、违章处理违章包括:偷欠抗骗处罚措施:教育措施、行政措施、经济措施、刑事责任处理方法:拍卖被扣押或查封的货物和财产;加收滞纳金、补税、罚款;吊销税务登记证,吊销营业执照;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节税收类型第三节税收体系及其模式一、相关概念(一)广义的税收制度,是在一个课税主权之下的各种税收组织体系,是国家依法律程序规定的征税依据和规范,税务机关依法征税和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法律依据、工作准则和规程,由国家的一整套税收法规组成,包括各种法规、税制结构、税收管理体制和征收管理办法。

(二)税收体系(税制结构),广义是指一国税制中不同税系之间、税种之间和税制要素之间,以及各自内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关系的构成方式。

包括不同税系或税类之间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同一税系内部和不同税系之间的各个税种之间的关系、各个税制要素的组合关系。

(三)税制模式,指由主辅税种或税系合理搭配而成的特定的、相对稳定的税系结构。

即不同税系或税类之间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同一税系内部和不同税系之间的各个税种之间的关系。

二、税制结构的基本特征总体的概括性;功能的系统性;明确的目的性;相对的稳定性三、影响税制模式的主要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政治经济体制;宏观经济政策;税收管理水平;其他因素,如国际因素、历史文化因素第四节优化税收的相关理论一、优化税收的概念及评价标准所谓优化税收,是指在保证政府获得既定财政收入的假定前提下,依据效率和公平原则进行的税收结构安排。

根据现代经济学的观点,判断一种税制(税种)是否优化的基本标准有两个:一是税收效率标准,一是税收公平标准。

(一)税收效率标准税收效率是建立在经济效率基础上的。

一个有效率的税收必然是一个中性的税收,即征税不产生替代效应、税收超额负担最小的税收。

税收对经济的扭曲效应表现在:1、扭曲消费者与生产者行为2、扭曲人们的储蓄与消费行为3、扭曲人们对工作与闲暇的选择(二)税收公平标准税收公平通常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如果一种税或税制结构安排能够实现公平的征收,那么这种税收就是优化的,否则就是非优化的。

——综合以上分析,所谓税收优化,就是一种能够充分反映社会对效率与公平权衡的税制安排,这种税制安排将使不公平、扭曲性都达到最低限度。

二、最优税收和次优税收优化税收理论根据一种税制是否符合效率和公平标准,尤其是是否存在扭曲,将优化税收分为最优税收和次优税收两个层次。

(一)最优税收:是指依据税收中性原则设置或征收的,不产生税收超额负担和不造成任何经济扭曲,且符合税收公平原则的税制结构安排。

两个特点:一、只具有收入效应而不产生替代效应,不干扰相对价格;二、纳税义务与纳税人能够改变的因素不发生关系,因此纳税人不可能减轻纳税义务(二)次优税收1、概念:是指在满足政府一定收入规模的前提下,使课税所导致的效率损失或超额负担尽可能小的税制安排。

2、次优税收的具体目标:通过税收政策的优化设计和制度结构的合理安排,谋求尽可能小的效率损失和尽可能大的社会公平。

(1)征税对相对价值不发生或发生较小的的影响(2)对经济主体的决策产生最小的扭曲(3)选择征税范围广泛的税基,尽可能按单一税率征税(4)在市场失效和政策干预导致扭曲情况下,通过税收手段弥补市场缺陷,矫正扭曲,谋求效率损失最小。

三、商品税和所得税的优化(一)优化商品税优化商品税理论最早是由拉姆齐于1927年提出的。

他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是:假设政府的全部收入只能以扭曲性的商品税来筹集,那么,应当选择什么样的商品税结构才能使效率损失最小。

1、课税准则法则(需求等比例递减法则):△X/X=△Y/Y含义:为了使总体的商品税超额负担或扭曲程度降到最低,即为使税收引起的效率损失最小,税率的确定应当使各种商品需求量下降的百分比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