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子益恩书-东汉-郑玄
郑玄《诫子书》述论
一
以竭吾才, 故闻命 罔从。而黄 巾为害, 萍浮 南北 , 复 归邦 乡。入 此 岁 来 , 已七 十 矣。 宿
素 衰落 , 仍有 失误 , 案之 礼典 , 便 合 传 家。 今我告尔以老, 归尔以事 , 将 闲居 以安性 , 覃思 以终 业 。 自非 拜 国君 之 命 , 问族 亲之
另外 , 他 临终 遗训 要求 薄葬 。 这 篇 家训 内容 主要 包 括 两个 方 面 : 一 是郑 玄 自 身 的经历 , 二 是传 家 、 治 家事 宜 。 就 第一 个方 面来讲 , 郑 玄年 轻时 因家里 贫穷 , 父 母 群弟 不容 , 于是 辞官 游学 。在外 游学 过程 中 , 去 过 很 多地方 , 遇到很多“ 大儒” “ 通人 ” , 并 积 极 向他 们 请 教 。 四十岁 时 , 学成归乡, 开始 自耕 自足 、 孝 养 父
摘
要: 郑玄的《 诫子 书》 作于东 汉末年 , 其主要 内容包 括两个 方面 : 一是郑玄 的 自身 经历 , 二是 关于传 家 与治
家事宜。这些 内容 与郑玄的亲历亲行 与成就有着 密切 关 系; 其 中蕴涵 着 丰富的儒 学思想 , 主 要体现在 一是 宗法 思
想, 二是孝道 , 三是勤俭 思想, 四是 志于君 子。另外 , 他还 要求传 承家学。这篇家 训 的影 响主要体现 在两个方 面: 一
念邪 !可 不 深 念 邪 !吾 虽无 绂 冕 之 绪 , 颇
有 让 爵之 高 。 自乐 以论 赞 之 功徒 以 亡 亲坟 垄 未成 , 所 好群 书率 皆腐敝 , 不得 于礼 堂写定 , 传与
.
从捧手 , 有 所 受焉。遂博 稽 六艺 , 粗 览传 记, 时睹秘 书 纬术之 奥 。年过 四十 , 乃 归供
从《戒子益恩书》反观郑玄的人生志向
郊玄 白 幼聪慧好挚、志向速大、卓雨不群。史载他 “ 好挚富数” 八九崴即 “ , 能下算乘除” 。十一 二崴畴,郊玄随母邀家 ,“ 正腮宫 同列十数人,皆美服盛饰,牾言嗣通 。玄凋漠然如不及 , 母私督数之, 乃日 ‘ 此非我志。 不在所腰 ’ 。可兄 。莘衣美食、嘻笑玩集决不是少年;玄的典趣所在 。 也” 8 【 5 他也不用于 附庸舆迎合。天生聪慧加之年少好擎 , 他的孥圈不断畏避。十三崴能 “ 《 藕 五疑》 好天文、占候 、 , 凰角、 隐衍” (《 後漠言》卷 3 《 5 郊玄傅 》,以下凡不注明出虚者。皆出此傅。 ) 。二十一崴就 “ 博梗群畜,精
维普资讯
徒《 戒子益恩謇 》反觏酆玄的人生志向
雁数、 圆谶之言, 兼精算衍” 。颖悟好擎、 少年立志是他成功的良好基硭 , 但更重要的则是後天的不懈努 力 。郊玄家境 贫寒 ,父母兄 弟寄 希望于郊玄 任 “ 啬夫”柬改善 境况 ,可他 “ 檠禺吏 ” 绑 不 ,任聩之馀 “ 常
凿毕官……父数怒之 . 不能 禁 。 ”封晕 同的追求舆痴迷促 使他 毅然衙破 了家庭 的巨大阻力 ,“ 去斯役之吏 ”, 此辞鞭 雄家 ,踏上 了浆鲢 、漫畏 的求 孥之路 。
古人霎,“ 莴卷害 。 行莴襄路” 造是一侗人稽累才斡 、 . 狴取擎同的必储保件。 郊玄的足迹遍及 “ 周、 秦之都”舆 “ 、并 、充 、豫之域 ” ,逭些地方 多是文化底蕴盥厚 、大师名士罢集 之地 ,游挚使他大大 阴 幽 网了眼界,增畏了才智。他始随著名的今文缝博士第五元先留 《 京氏易》 《 、 公羊春秋》 《 、 三统屣》 《 、 九章 算衍》 等今文经及天文屣算缝典 ;趱徒主治今文怨 、兼通古文缌的张恭祖留 《 周官 》 《 、 褴 》、 《 左氏 春秋 》、 《 古文尚耆》 等古文缝典籍 。以及 《 椿蒋》等今文缝 ; 终在常畴最富盛名的古文大 属融朗下受 棠数裁 。除此之外 ,他遇 向一些 掣谶 渊博 的官吏或 陋逸 的著名儒 者孰缝 同姓 ,虚心射教 ,“ 狴觐乎在位 通 人。虚逸大儒 。 得意者成徒捧手 , 有所授焉。 郊玄擎同日 . ” 遣 数年之同,已成羁造指颇深的单者。以至 于“ 山束 燕足 同者 ” 。喾然 , 师的道路也 不缒是一帆凰 顺的 ,郊玄在 向一 贯狂傲 、“ 贵”的焉融求教 畴 , 求 骗
《戒子益恩书》作者:郑玄
戒子益恩書鄭玄
吾家舊貧,為父母昆弟所容,去廝役之吏,游學周秦之都,往來幽并兗豫之域,獲覲乎在位通人,處逸大儒,得意者咸從捧手,有所授焉。
遂博稽六蓺,粗覽傳記,時睹秘書緯術之奧。
年過四十,乃歸供養,假田播殖,以娛朝夕。
遇閹尹擅埶,坐黨禁錮,十有四年,而蒙赦令。
舉賢良方正有道,辟大將軍三司府,公車再召。
比牒併名,早為宰相。
惟彼數公,懿德大雅,克堪王臣,故宜式序。
吾自忖度,無任於此;但念述先聖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齊,亦庶幾以竭吾才,故聞命罔從。
而黃巾為害,萍浮南北,復歸邦鄉,入此歲來,已七十矣。
宿素衰落,仍有失誤,案之禮典,便合傳家。
今我告爾以老,歸爾以事,將閑居以養性,覃思以終業;自非拜國君之命,問族親之憂,展敬墳墓,觀省野物,胡嘗扶杖出門乎。
家事大小,汝一承之。
咨爾煢煢一夫,曾無同生相依,其勖求君子之道,研鑽勿替,敬慎威儀,以近有德。
顯譽成於僚友,德行立於己志,若致聲稱,亦有榮於所生,可不深念邪!可不深念邪!
吾雖無紱冕之緒,頗有讓爵之高,自樂以論贊之功,庶不遺後人之羞。
末所憤憤者,徒以亡親墳壟未成;所好群書,率皆腐敝,不得於禮堂寫定,傳與其人,日西方暮,其可圖乎!
家今差多於昔,勤力務時,無恤飢寒。
菲飲食,薄衣服,節夫二者,尚令吾寡恨。
若忽亡不識,亦已焉哉!。
郑玄的《戒子益恩书》
郑玄的《戒子益恩书》【郑玄简介】郑玄(127年8月29日-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省潍坊市)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
郑玄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
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
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
晚年守节不仕,却遭逼迫从军,最终病逝于元城,年七十四。
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
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
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
宋代时被追封为高密伯。
与晏婴、刘墉并称为“高密三贤”,后人建有郑公祠以纪念。
《戒子益恩书》原文吾家旧贫,为父母昆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yǎn)、豫之域。
获觐(jìn)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奉手,有所受焉。
遂博稽(jī)六艺,粗缆(lǎn)传(zhuàn)记,时覩(dǔ)秘书纬术之奥。
年过四十,乃归供养,假田播殖,以娱朝夕。
遇阉尹擅势,坐党禁锢,十有四年,而蒙赦(shè)令。
举贤良方正有道,辟大将军三司府,公车再召。
比牒并名,早为宰相。
惟彼数公,懿德大雅,克堪王臣,故宜式序。
吾自忖度,无任于此,但念述先圣之玄意,思整百家之不齐,亦庶几以竭吾才,故闻命罔(wǎng)从。
而黄巾为害,浮萍南北,复归邦乡,入此崴(wēi)来,已七十矣。
宿素衰落,仍有失误。
案之礼典,便之传家。
今我告尔以老,归尔以事,将闲居以安性,覃(tán)思以终业。
自非拜国君之命,问族亲之忧,展敬坟墓,观省野物,胡尝扶杖出门乎?家事大小,汝一承之。
咨尔茕(qióng)茕一夫,曾无同生相依。
郑玄
从马融那里学成回乡后,郑玄已经四十多岁了,这时他已成为全国精通今古文经学的大师了,于百家之学无 所不通。于是远近有数百上千人投到他的门下,拜他为师,听他讲学。当时他家里还很贫穷,便“客耕东莱”, 一面种田维持生计,一面教授门徒。
郑玄死时正处于天下大战乱之际,所以葬礼从简,但自郡守以下的官员和受业弟子也有一千多人缞绖(披麻 戴孝)送葬。最初葬于剧东(今山东青州境内),后又归葬于高密县西北五十里刘宗山下的厉阜。而今此地仍存 有唐代墓碑和郑玄祠庙。距此不远,则是孔融当年给他立的“郑公乡”。
郑玄的学生们为纪念恩师的教诲,把郑玄平时和弟子们问答五经的言论编辑为《郑志》,共有8篇。
郑玄郑玄虽然已经学富五车,但他自己却毫不满足。当他感到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学者已经无人再可请教 了的时候,便通过友人卢植的关系,离开故国,千里迢迢西入关中,拜扶风人马融为师,以求进一步深造。马融 是当时最著名的经学大师,学问十分渊博。他遍注儒家经典,使古文经学达到了成熟的境地。他的门徒上千,长 年追随在身边的就有四百余人,其中优秀者亦达五十人以上。
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朝廷下诏各州郡查究党人,凡“党人”及其门生、故吏、父子、兄弟现居 官位者,一概免职禁锢,发生了第二次“党锢之祸”。郑玄曾为杜密故吏,受杜密的赏识与提携,所以也被视为 党人,于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和同郡人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
三国智原画—郑玄
郑玄起初从第五元先学习《京氏易》《公羊春秋》,是属于今文经学派的。后来他又跟张恭祖学习《周官》 《左氏春秋》《古文尚书》,这是属于古文经学派的。 他在马融门下受业多年,而马融乃是古文经学大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课件
持之以恒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称,“夫学须静也,才
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 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 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XXX 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 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 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 成功。诸葛先生的阐述已经十分精辟了,结合 当前的工作实践,恐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 力:
衰亡,都是因为没有能够保持艰苦创业时的俭朴勤俭,一度浪费无 度,放松了思想警惕,就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其后果是无法补偿 的。例如战国时期的吴国,吴王夫差 整天迷恋于美貌的西施,不再理 朝治和加强国防建设,结果在派兵攻打别国时,被越王勾践乘虚发兵 灭掉吴国,导致吴王夫差自杀,国人流亡的惨状。俭朴勤俭,时刻警 醒是多么的重要啊!
诫子书(邱民亭作品)
家训摘抄
德行篇
周公《诫伯禽》: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险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记而守以浅者,广。
敬慎威仪,以近有德(《诗经大雅民劳》)
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
(东汉郑玄《诫子益恩书》)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三国刘备《遗诏敕后主》)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谚语,引自王昶《戒子侄文》)
劝学篇
孟轲母《母训》:
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功业理想篇
人之进退,唯问其志取,必以渐勤则得多。
(西汉孔臧《诫子书》)
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
(三国向朗《戒子》)
今但贫耳,贫非人患,唯和为贵,汝其勉之。
(向朗《戒子》)
处世篇
吾谓叔孙通处浊世而清其身,学儒术而知权变,是今师也。
(秦孔鲋《将没戒弟子》)
言有忧则恐惧敬事,敬事则必有善功而福至也。
(西汉刘向《诫子歆书》)
忧人之忧,乐人之乐(东汉马援《戒兄子严敦书》)
事君莫如忠,事亲莫如孝,朋友莫如信,修身莫如礼,汝哉其勉之!(东汉郦炎《遗令书》)
舍伪从实,遗己察人,可以通矣。
舍己就人,去否存泰,可以弘矣。
(姚信《诫子》)恭为德首,慎为行基。
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
(西晋羊祜《诫子书》)。
【doc】郑玄与文献整理
郑玄与文献整理200o年第2期图书情报知2000年6月⑧一2郑玄与文献整理王纯_———一(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273165)6\<[摘要】郑玄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献学家,他一生整理,注释了大批古籍,为中敢提器丰.l,瓤翔【美键词】郑玄经籍文献学,鲁'')———一———一——_一郑玄(127—2∞)字康成,东汉文献学家,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他一生不求仕进,只想在整理文化遗产方面做点贡献.他在70岁时所作的《戒子益恩书》…中说,自己一生的追求就是"但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他感到欣慰的是,"自乐以论赞之功,庶不遗后人之羞."这里的"论"是"仑"的借字,有集合筒策的意思,也就是整理遗文;"赞"是表明,申衍其义的意思,也就是注释古书.1整理古籍郑玄整理古代文献,以校勘精审而闻名,凡错简讹文,碍难通读之处,都一一辨明;凡今古文异本,篇目次第错杂者,必定揣摩再三,选择合理之说,以便读者.在文字训诂方面,则以穷本究源,触类旁通为特点,或引《说文解字》,《尔雅》,或据经传文义,或自创新说,成为后人研读上古典籍的阶梯.郑玄认真校勘经籍中的文字.比如《仪礼》,当时的本子已经是今古文杂在一起了,有的经文采用今文本,郑玄就在注中说明"古文某为某";有的经文采用古文本,郑玄就在注中说明"今文某为某".这就是陈垣先生所说的对校法.遇到书中明显有误字时,郑玄就在注中说"某当为某".如《仪礼?丧服》云"庶孙之中殇",郑玄在注中说,此当为下殇,22圊,瓤,言中殇者,字之误尔.《札记?祭义》云"故君子顷步而弗敢忘孝也",郑玄在注中指出:顷当为跬,声之误也.这就是陈垣先生所说的理校法.《札记?郊特性》云"次路五就",郑玄指出:《礼器》言次路七就,与此乖,字之误也.《郊特性》和《礼器》是《礼记》中的两篇文章, 因而这种校法也就是陈垣先生所说的本校法.《札记?淄衣》云:"太甲日:'天作孽可违也,自作孽不可以逭."'郑玄在注中说:《尚书》作"弗可逭",无"以"字.这就是陈垣先生所说的他校法.郑玄的这些方法,一直被文学界沿用至今,且被归纳为校勘四大方法.即本校,他校,理校,对校.他的这些方法成为后世"考异","校勘记"一类着作的开端.唐代陆德明作《经典释文》,宋代朱熹作《韩文考异》,实际上都是推衍郑氏校书之法.郑玄的这些校勘文字的术语,诸如"某文某为某","某当为某"等,已成为后人约当俗成的专业用语.郑玄在校勘中绝少逞意改字,对错误之处,只在注中注明,而不私自移换,这种严谨的学风,成为后人校勘的一个原则.郑玄对古代文献的整理不仅仅局限于校勘文字,还做过辨伪和编制目录等方面的工作.比如关于《札记?月令》,郑玄通过时令,管制等方面的考证,认为它不是周代的作品,而应出于秦代.《月令》中有"太尉"这一官名,而太尉是秦代的官名,这便是一条证据.这为后人提供了一种辨伪的方法.后世考证《月令》年代的,如郑樵的《六经奥论》,崔述的《沣镐考信录》等,都是按郑玄的方法加以推衍,最后断定其为秦代吕不韦所作的.郑玄还作过《三礼目录》,这是一部学术价值较高的提要式目录.郑玄一生整理和注释过的古代文献主要有《周易》,《尚书》,《毛诗》,《仪礼》,《札记》, 《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乾象历》等;他还写了《天文七政论》,《六艺论》,《毛诗谱》, 《驳许慎五经异义》等,洋洋百万余言.正因为他有如此重大的文献学成就,所以张舜徽先生对他称道说:"向,歆而后.一人而已郑玄在整理古代文献时,用功最多,成就最大的是礼书."三礼"一词,虽始用于马融,卢植,但通贯三札成为"三札之学",则是从郑玄开始的.郑玄整理礼书,篇目次第.一依刘向.至于《礼记》,则是他自己新整理出来的一部书.意义尤其重大.汉代只有《仪礼》取得了经的地位,所谓《礼记》,只是学习礼的一些笔记,仅是《仪礼》的从属性资料.它是在人们传习《仪礼》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到东汉中期才基本定型郑玄遍注群经时,单独把《礼记》49篇整理出来,独立成书.既条其篇目,又依刘向《另0录》明其所属门类.如《曲礼》属制度,《檀弓》属通论,《曾子问》属丧服等.经过郑玄整理后的《礼记》,摆脱了从属于《仪礼》的地位而独立成书,蔚为大观.2遍注群经郑玄是沟台今古文的第一人.东汉学术界今古文经学分门角立,相攻若仇,一派之内又是经有数家,家有数说.学者不知所从.郑玄打破学派樊篱,兼采今古文之说,取优汰劣,如笺《诗》以《毛诗》为主,间采齐,鲁,韩三家诗;注《论语》就《鲁论》篇章.酌参《齐论》, 《古论》;以"礼"注《易》.强调不易之论"即社会伦理功能.此外,郑玄还提出八卦始于神农氏之说,与以前流行的伏曦说有别,可谓另创新说.其《尚书》注.来源于贾逵,马融,是东汉时期今古文《尚书》学的集大成者.在"-St,"方面,郑玄的《周官注》来源于马融;而注《仪札》则是校读"古经"的成果.注《札记》则是独创的新说."-St,"学是郑玄"通学"最精彩的内容.他全面注释"三礼".融会贯通,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在《春秋》"三传"方面.郑玄先学《公羊春秋》,后习《左氏春秋》,此外又懂《谷粱春秋》.他曾在《六艺论》中指出:"《左氏》善于礼,《公羊》善于谶,《谷梁》善于经."口郑玄综合融通,重点落在"善于札"的《左氏传》上.所成注本筒约而宏通,经生从此不必再求各家,郑书由此盛行于世.旧注则多由此而废.随汉代经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五经,"六艺"概论的专着.如刘向撰编了《五经通义》和《五经要义》;刘歆《七略》中之《辑略》, 实际上包含了"六艺"的总论;东汉许慎的《五经异义》,其师法界限并不严格.对比,郑玄撰《驳五经异义》,混合今文与古文之义,加以辩驳;并着有《六艺论》,次论《易》,《书》, 《诗》,《礼》,《乐》,《春秋》六经,叙述"六艺"特征及其传授的渊源.综上所述,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证,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其学称"郑学",其业绩无疑是中国文献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注释1(汉)班固.后汉书-郑玄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2张舜徽中国文献学.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3(清)袁钧辑.郑氏佚书.光绪十四年杭州书局刻本.4同2(收稿日期:1999-09-15)。
古代名人家庭教育之谈
古代名人家庭教育之谈诸葛亮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叹穷庐,将复何及!——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题目是后人加的。
Ⅰ原文及译文,注释,鉴赏提示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1.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2.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是依靠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到达高尚的思想境界。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就落魄,大多不能融入社会,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注释:夫: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淫慢:过度的享乐与怠惰。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
励精:奋发向上。
险躁:冒险,暴躁。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行:指操守,品德。
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关于孝的家规家训十条
关于孝的家规家训十条1. 慷慨捐躯易,从容就义难。
语出清·杜纲《娱目醒心编》。
轰轰烈烈的去奉献生命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但是要从容就义,这样是比较困难的。
2. 遂博稽六艺,粗览传记,时睹秘书纬术之奥。
语出郑玄《戒子益恩书》。
遇到有见解的人,我便会向其虚心求教,这样我就可以广泛的学习和研究六艺等典籍,也粗略地翻阅传记,还时常参阅隐秘的书籍,研究阴阳、五行、八卦的奥秘。
3.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语出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杜季良是一位行侠仗义的豪侠,他将别人的忧愁当做是自己的忧愁,将别人的快乐当做是自己的快乐,无论是清浊都没有什么错误。
4. 虽家中所有罄完,总以空华身外譬之,只汝等暨一门眷属无恙,便是大福矣!语出瞿式耜《瞿式耜家训》。
我经常这么开导自己,虽然家里已经什么都没有了,也经常以钱财乃身外之物来安慰自己,只要你们一家人都平安无事,便是最大的幸事了。
5. 若与是非之士、凶险之人近犹不可,况与对校乎?其害深矣。
语出刘清之《戒子通录》。
那些喜欢搬弄是非的、内心险恶的人,不可以同他们接近,更不要同他们对抗,因为那样只会招来更大的伤害。
6. 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语出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我对你的嘱托,就像女儿刚出嫁时候,父母再三告诫一样,我是像让你牢记心中,不忘却。
7. 但是经此浩劫之后,贫者行素而易活,富者暴落而难生,嗷嗷之态,更觉可怜。
语出彭玉麟《彭氏宗规家训》。
经过一番动荡浩劫之后,原本贫困的人行为朴素,易于生活,而从富贵处境衰落下来的人却难以生存,他们那种哀鸣之声更让人觉得可怜。
8. 或为朋援,或为鹰犬,苟得禄利,略无愧耻。
吁,可骇哉!吾愿汝等不厕其间。
语出贾昌朝《诫子孙》。
有些人结成党羽,有的成为走狗,只要能得到功名利禄,他们哪还会知道什么是廉耻。
唉,真是让人惊骇啊!我希望你们千万不要与这些人为伍。
9. 人之爱其子者多曰:“儿幼,未有知耳,俟其长而教之。
试析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
试析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代家训在家庭教育中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
“家训又称家教、家范、家规或家诫,是封建士大夫阶层教诲其子孙后代如何安身立命、做官处世的教育读本”,家训的出现在中国由来已久,汉代东方朔的《诫子书》、刘邦的《手敕太子文》、郑玄的《戒子益恩书》、三国曹操的《诸儿令》、诸葛亮的《诫子书》及陶渊明的《与子俨比疏》。
在家训中,以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为始祖。
此书中就子女教育、兄弟关系、家庭治理、读书学习、文章伦理、音韵识别、考据训诂、琴棋书画、医学养生等各方面阐述了家庭教育的一系列规范与准则。
家训的基本内容归纳起来可分为为人处世与齐家守业两大类。
就其伦理思想而言,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两个方面在中国古代的家训文化中占至关重要的位置。
中国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家教”,以儒教中的“礼”为最高典范,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
中国古代家训文化首先关注的是家庭的稳定与人伦关系的和谐。
从父子、兄弟、夫妇及至主仆之间都有严格而程式化的规范,这些规范都以“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儒学伦理为基础,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个人伦理,并使之服从于社会伦理准则。
虽无创新,但也必须看到,在家训文化中,古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前人遗教总结而成的许多现象经验、立志情怀与治学精神都可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传统家训文化之外观具体说到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其主流是儒家文化,可从以下两方面来看。
1.积极的方面首先,做人要坦荡无私、诚实守信。
周公曾诫后代加强修养、礼贤下士,做到“无淫于观、于游、于田”。
曾国藩为家人立下人生八本,即“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住以晏起为本,做官以不要三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张履祥在《诫子语》中提出:“凡做人,须有宽和之气,处世之论贫富,亦须有宽和之气。
”“做人最忌是阴恶,处心尚阴刻,做事多阴谋,未有不殃及子孙者。
家规有哪些古文名句
家规有哪些古文名句家规里的古文名句如下: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增广贤文》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刘清之《戒子通录》3、此日不再得,颓波注扶桑。
跹跹黄小群,毛发忽已苍。
愿言媚学子,共惜此日光。
术业贵及时,勉之在青阳。
行已慎所之,戒哉畏迷方。
杨时《勉学歌》4、自古败亡之人,愚钝者十二三,才智者十七张履祥《训子语》5、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祸本也。
故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
《家诫要言》6、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姬旦《诫伯禽书》7、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何反报焉?且闻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人也。
王昶《诫子侄文》8、多读书达观古今,可以免忧。
《家诫要言》9、有夫学者是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颜氏家训·勉学》10、传家两字,曰读与耕。
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安家两字,曰让与忍。
绩溪《章氏家训》11、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
《家诫要言》12、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
《增广贤文》1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诸葛亮集》14、春晖寸草,欲报良难。
然使能竭其力,不俭其亲,婉容愉色以承欢,砥行立名以养志,人子若此,或亦庶几。
《义门陈家范十二则》15、良田百亩,不如薄技随身。
《增广贤文》16、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姬旦《诫伯禽书》17、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颜氏家训》18、一念不慎,坏败身家有余。
《家诫要言》19、欧阳氏自江南归明,累世蒙朝廷官禄,吾今又被荣显,致汝等并列官常,当思报效。
欧阳修《与十二侄》20、慷慨捐躯易,从容就义难。
杜纲《娱目醒心编》21、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
钱泳《履园丛话·治家》22、吾非徒望尔辈但取青紫,荣身肥家,如世俗所尚,以夸市井小儿!王阳明《王守仁家训》23、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
郑玄与_戒子益恩书
收稿日期:2007-06-05作者简介:任颖栀(1969—),男,山东汶上人,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2008年第2期总第203期 齐鲁学刊Q I L U J O U R N A L N o .2G e n e r a l N o .203郑玄与《戒子益恩书》任颖栀(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520) 摘 要:两汉是我国古代家教的萌芽时期。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在《戒子益恩书》中,通过对自己生命历程的阐述和人生经验的总结,从道德、学业、生活等方面对后代提出了期望与要求。
其中不乏为学的宝贵经验、为人的高德懿行和为父的深情厚望,堪称后世为学、为人、教子的良好借鉴。
关键词:郑玄;经学;家教中图分类号:B 234.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2X (2008)02-0024-03 郑玄(127-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人。
郑玄八世祖郑崇在汉哀帝时任尚书仆射,到郑玄时已家道中落。
郑玄一生淡薄名利,痴心学术,他是汉代最卓越的经学家,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学术巨匠,他丰厚的学术成就和高尚的人格操守历来受到后人敬仰,学者对此已多有论述,但以郑玄家教思想为切入点的研究尚显薄弱。
考之郑玄的《戒子益恩书》,一代经学大师为学的宝贵经验、为人的高德懿行、为父的深情厚望跃然纸上,堪称为学、为人、教子的经典之作,成为后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建安元年(196),七十岁的郑玄身染重病,他担心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给唯一的儿子益恩写了封教子书信[1](P 1209,以下凡不注明出处者,皆出此传)。
戒子书是古代家训的一种形式,从先秦开始,古代家训文化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到汉代便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家训,如杨贵的《病且终令其子》、司马谈的《命子迁》、樊宏的《戒子》、崔瑗的《敕妻子》等。
与其他的戒子书不同,郑玄的戒子书较少赤裸裸的道德说教,雍雍穆穆,隐然含诗礼之气[2](P 53)。
郑玄《诫子书》述论
Research on Zheng Xuan's Family Instructions 作者: 张丽萍 苗彦恺
作者机构: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西安710069
出版物刊名: 唐都学刊
页码: 41-44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4期
主题词: 郑玄 《诫子书》 德育思想
摘要:郑玄的《诫子书》作于东汉末年,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郑玄的自身经历,二是关于传家与治家事宜.这些内容与郑玄的亲历亲行与成就有着密切关系;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儒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一是宗法思想,二是孝道,三是勤俭思想,四是志于君子.另外,他还要求传承家学.这篇家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他的子孙的成长,二是对家训本身的发展,在形式与内容上既传承了前代家训,也有所创新,推动了后代家训的发展.。
从东汉士人的遗令和敕子书看东汉士风
关健词: 汉; 软子书; 风 东 遗令; 士
遗令和救子书最早可追溯至周文王的《 遗戒》 。 后有尹逸《 遗言》 季孙行父《 、 戒子》 田常《 、 遗令》 、 孙叔敖《 将死戒其子》 等等, 创作并不多见。到了汉 代, 尤其是东汉, 遗令和救子书却数量大增, 如有马 援《 诫兄子严、 敦书》 梁商《 、 病笃救子冀》 张奥 等、
到的具体情况相吻合, 不是停滞在某一个位置上, 或 者固守于某一种立场, 而是在不断变化, 以应天时。 可以说于连的阐释看透了孔子的智慧。耳濡 目染孔 子之道的儒士 自然察承了这样一种“ 无意性” 的中 国式智慧。当对社会无奈时, 就明哲保身, 当社会国 治民安时, 就积极出仕 , 拒绝一切 固定不变的立场。 在东汉的现实政治下, 士人明哲保身、 谦柔畏慎人生 原则的选择也就不足为奇, 虽然有其无奈, 但也是智 慧之举。只是正如孔子无法真正做到“ 无意” 一样, 东汉士子的内心始终不能摆脱矛盾和痛苦。弗郎索
到了汉代尤其是东汉遗令和救子书却数量大增如有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梁商病笃救子冀等张奥诫兄子书遗命诸子马融遗令杨春卿临命诫子统樊宏诫子遗救薄葬任末救兄子造祭形临终救其子逢参等袁安临终遗令袁阂临卒救其子张酌救子蕃谢夷吾救子李固临终救子孙朱宠遗令范冉遗令救子张霸遗救诸子赵岐临终救其子遗令救兄子赵咨遗书救子清la3炎遗令书郑玄诫子益恩书崔缓遗令子v司马徽诫子书王修诫子书等等遗令和救子书在东汉的大量创作就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并值得关注的现象
人长短; 张灸诫兄子慎言行、 重修养; 樊宏诫子保身 全己, 不可太露; 张霸教育诸子当畏敬于人; 王修诫
郑玄做出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有关于他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郑玄做出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有关于他的评价是什么样的本文导读:郑玄以毕生精力注释儒家经典,至今保存完整的,有《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合称《三礼注》,还有《毛诗传笺》。
失传后,经后人辑佚而部分保存下来的,有《周易注》、《古文尚书注》、《孝经注》、《论语注》。
此外,他还曾注《春秋左氏传》,未成,送予学者服虔,遂有《春秋服氏注》。
事实上,郑玄遍注群经,远远不止这些,这里仅列举了主要部分。
据清儒郑珍考证统计,郑玄的著述共约有60种之多。
郑玄在《戒子益恩书》中说,他致力于经学,是为了“述先圣之玄意,思整百家之不齐”。
即是说,他的目的在于阐述儒家思想,使之发扬光大。
历史地看,郑玄注经的成就是相当高的,他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后汉书》本传总结郑玄的经学成就说:“郑玄囊括大典,网罗众说,删裁繁芜,刊改漏失,择善而从,自是学者略知所归。
”这一评价是符合毕实际的。
注释三礼郑玄最大的功绩是编辑、注释了“三礼”。
汉代《礼经》只凭师授而无注解,马融也只注了《丧服》经、传,“三礼”这个名称虽然是马融、卢植提出来的,但却是从郑玄分别为《周礼》、《仪礼》、《礼记》作注之后才确定下来的。
《礼记》49篇的选辑本得以独立成书,也始自郑玄。
“三礼”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的渊薮,是十分宝贵的历史文献,但其中很多记载我们是很难直接从原文弄清楚的,所以郑注是不可或缺的。
郑注在帮助我们弄明白“三礼”的内容方面,以及在订正经文的错谬方面,其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而且郑玄在解释经文时,又补充了许多经文之外的材料,大大丰富了文献的内容。
这些材料在当时肯定是有文献或师说依据的,而今已大多亡佚,有赖郑注而得保存其若干,这也是郑注的一件大功劳。
又由于郑玄作注博综古今,广洽精详,兼采异说,若能详加条分缕析,弄清其源流,对于后人研究汉代的学术史,亦将大有裨益。
郑玄对礼义的阐发,也有助于今人研究汉代的政治思想史。
另外如研究古代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等,都离不开郑注。
各类诫子书
各类诫子书
诫子书是指父母或长辈对子女或晚辈进行劝勉、告诫的一种书信。
在古代,诫子书是一种常见的家庭教育形式,旨在教育子女如何做人、如何行事、如何立身处世。
下面列举几个著名的诫子书:
1. 周公的《诫子伯禽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家训,是周公写给儿子伯禽的信。
周公在这封信中告诫儿子要戒骄戒躁,谦恭自律,并且提出了“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等警句。
2. 马援的《诫兄子严敦书》:这是东汉开国元勋马援写给侄儿马严、马敦的信。
马援在这封信中劝诫侄儿要谦虚谨慎,不可妄议他人长短,并且提出了“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等豪言壮语。
3. 诸葛亮的《诫子书》:这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信。
诸葛亮在这封信中告诫儿子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同时强调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4. 孔臧的《诫子书》:这是孔子的第11代孙孔臧写给儿子的信。
孔臧在这封信
中告诫儿子要进退有度,惟问其志,并且提出了“人之进退,惟问其志”的警句。
5. 曾国藩的临别赠言:这是晚清名臣曾国藩在离开家乡去京城做官时,写给弟弟和儿子的信。
曾国藩在这封信中强调了读书、修身、立业、和睦四方面的告诫,并且提出了“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等名言。
这些诫子书都充满了长辈对子女的关爱和期望,同时也都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通过这些书信,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先贤们是如何教育子女如何做人、如何行事、如何立身处世的。
郑玄的《戒子书》,千载之后犹能让人深感其情
郑玄的《戒子书》,千载之后犹能让人深感其情郑玄的《戒子书》,千载之后犹能让人深感其情东汉末年,外戚、宦官相继专权,汉家的皇气再也不能福佑子孙了,皇帝已经失去对国家的控制力,李固、李膺等守道不移的大臣纷纷被害,战乱四起,朝野一片哀声。
在这乱世之中,人就如同一叶小小的浮萍,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战火乱兵的惊涛骇浪所吞没。
袁绍、董卓等枭雄角力,昔日的名城巨镇,都在战乱中化为芜城败瓦。
不论是手握重兵的袁绍、还是席卷天下的黄巾军,都对一位老儒生礼敬有加。
袁绍想方设法将其招致门下,以增光彩,收拢人心。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这位老儒生回家之时,在路上遇到黄巾军数万人,见之皆拜伏,相约不入山东高密县境生事。
这位深得天下的敬重的之人,正是一代儒宗郑玄。
郑玄,字康成,是山东高密人。
十二岁之时,曾经随母亲回家省亲,当是客人很多,都身穿华美的服饰,谈吐优雅,郑玄看而不见、听而不闻,一点也不羡慕。
母亲私下多次督促,要郑玄仿效他们赚大钱、做大官,郑玄说:“这不是我的志向,我不愿意去做这些事。
”郑玄年轻时当过乡里收税的小吏,每次休假回家,常常到学校里听课,不喜欢吏事,父亲为此事多次发怒责骂,但还是无济于事,不能阻止郑玄向学之心。
于是,郑玄来到太学修业,拜第五元先为师,学习《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
又向东郡张恭祖学习《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
此时,他已深通各种典籍,以为洛阳已经没有可以当自己老师人的了,又拜入大儒马融门下学习。
学成返乡之时,郑玄已在外游历十余年了,因家贫而客居东莱谋生,跟从他学习的有数百人。
此后,党锢之祸起,郑玄被禁锢不能出仕,便索性闭门不出,一心一意注述经典。
黄巾之乱起,党锢解禁,当权公卿多次征召,他都辞官不受。
此时,郑玄已行年七十。
有次病重,考虑后事,给儿子益恩写了一封书信,自述平生求学求道之路,不以产业为意,希望儿子能理解,希望儿子能亲近君子,做个好人,语言质朴,真感真切。
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精华
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精华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精华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具有许多优秀的⽂化遗产,长期以来为我国很多家庭所传袭和借鉴,成为我国家庭教育的主流,对于我国⼈才的培养、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起到了积极作⽤。
在当代的家庭教育研究与实践中,我们更应该认真总结这些有益的成分,并加以借鉴,为当代的家庭教育理论发展与实践指导服务,为当今我国⼈才培养尽⼀分⼒。
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下⼏个⽅⾯。
(⼀)重视家庭教育对国家、社会的特殊作⽤中国经历了⼏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门第制度决定了⼦⼥是否出⼈头地,对全家的命运⾄关重要,于是便形成了中国⼈凡事以家为重的“家本位”的观念和⾏为。
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成为家族能否在整个国家和社会政治⽣活中占有⼀席之地的重要⼤事,于是⽗辈把训教⼦⼥视为⽗母长辈不可推卸的责任,它是家族巩固和兴盛的需要。
同时也就认为培养合格的后代,关系着国家政治稳定,家庭教育的社会意义被看得⾮常重要。
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就明确提出家庭教育的社会意义,他援引《礼记·⼤学》的论述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家者:其家不可教,⽽能教⼈者,⽆之。
故君⼦不出家⽽成教于国。
”①司马光把“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当作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兴亡的⼤问题对待,⾜以说明其重视家庭教育的程度。
陈鹤琴在他的《家庭教育——怎样教⼩孩》⼀书中,更是深刻指出:“德、智、体三育都从⼩好好⼉学起,那么⽼⼤的中国,未尝不可以变⽽为少年的国家?”他们都把家庭教育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这是颇有见地的。
在重视⼈的素质培养的今天,家庭教育对⼈才培养的作⽤,对社会发展的作⽤更不应该被忽视,家庭教育必须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提倡德教为先、做⼈为本的家庭教育观念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不把对孩⼦的⾏为习惯、品德教育放于⾸位,认为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做⼈、⽴世的根本,勉⼦⽴德、诫⼦⾃⽴、教⼦孝亲、训⼦以俭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培育孩⼦成为⼀个有良知、能⾃⽴、懂孝道、有责任⼼的堂堂正正的⼈是家庭教育的⾸要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吾家旧贫,为父母昆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授焉。遂博稽六蓺,粗览传记,时睹秘书纬术之奥。年过四十,乃归供养,假田播殖,以娱朝夕。
遇阉尹擅埶,坐党禁锢,十有四年,而蒙赦令。举贤良方正有道,辟大将军三司府,公交车再召。比牒并名,早为宰相。惟彼数公,懿德大雅,克堪王臣,故宜式序。吾自忖度,无任于此;但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亦庶几以竭吾才,故闻命罔从。而黄巾为害,萍浮南北,复归邦乡,入此岁来,已七十矣。
吾虽无绂冕之绪,颇有让爵之高,自乐以论赞之功,庶不遗后人之羞。末所愤愤者,徒以亡亲坟垄未成;所好群书,率皆腐敝,不得于礼堂写定,传与其人,日西方暮,其可图乎!
家今差多于昔,勤力务时,无恤饥寒。菲饮食,薄衣服,节夫二者,尚令吾寡恨。若忽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识,亦已焉哉!
�
宿素衰落,仍有失误,案之礼典,便合传家。今我告尔以老,归尔以事,将闲居以养性,覃思以终业;自非拜国君之命,问族亲之忧,展敬坟墓,观省野物,胡尝扶杖出门乎。家事大小,汝一承之。
咨尔茕茕一夫,曾无同生相依,其勖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若致声称,亦有荣于所生,可不深念邪!可不深念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