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五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2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五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优质课教案2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第一、二段,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的事迹,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2.从一、二段中找出照应的句子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3.有感情地读一、二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读一、二段课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第一、二段,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的事迹,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体会好处。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句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研究法课前准备李大钊相关视频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本篇课文的整体内容和生字、生词。
下面找同学来概括一下主要内容。
2.学生概括二、新课学习(一)指导学生分段。
1.按时间分段,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来。
找出“那年春天”,“4月6日的早晨”,“十几天过去了”,“28日黄昏”等表示时间的词语。
2.小结:段落的划分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可以找一些明显的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分清段落后逐段学习。
(二)学习被捕前部分1.轻声读这一部分:2.讨论:(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①烧掉文件书籍;②张作霖要派人搜查;③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三)学习被捕时部分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
2.思考:(1)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2)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3)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4)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3.小结(四)学习被捕后部分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五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优质课学案1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第一、二段,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的事迹,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2.从一、二段中找出照应的句子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3.有感情地读一、二段课文。
二、学习重点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体会好处。
三、学习难点通过重点句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四、导学问题1. 将课文划分为四段并概括各段段意。
2. 按时间分段,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来。
3. 自读第一段,思考: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知道出了什么事?边画边思考。
4.查资料了解“被难日”指什么意思?5. 思考为什么平时慈祥的父亲这一次却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
6. 工友阎振三的被捕为什么让我们替他着急呢?五、参考资料1.视频:张作霖手黑、张作霖终身学历2. 图片:李大钊、张作霖故居、李大钊小手枪、李大钊写给妻子的诗、打字机(百度图片)3.资料(百度百科)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字守常。
河北省乐亭县人。
父母早亡,跟随祖父长大。
1913年,他东渡日本留学。
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
他把北大图书馆变成了传播新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这一年,年青的毛泽东和李大钊结识了。
他们在北大红楼,建立了革命的友谊。
张作霖为什么杀李大钊:张作霖是绿林出身的军阀,李大钊是留日出身的大教授,在风云变幻的1927年,张下令绞死了李大钊。
这个历史事件似乎一目了然,历史书上记载也似乎黑白分明,但是如果我们详细观察一下历史的细节和因果,结论似乎没有那麽简单。
张作霖当时在杀害李大钊时面临极大压力,而最后下决心判李的死刑,也是认为自己有可依赖的证据。
近年关于李大钊之死的档案陆续公开,特别是苏联亡国后一些共产国际档案也大批面世,关于那段历史的真面目,已经能大体勾划出来了。
当时北伐军正在势如破竹向北进攻,矛头直指北方的直奉系军阀。
而北伐军是由国民党和共产党人组成的,可以说,张作霖领导的奉系和共产党当时是处于交战状态。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7篇)《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篇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鉴于崭新的阅读理念,审视阅读教学的过程,本课时设计着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表达读后感、掌握学习方法和文章的表达方法,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3、领悟课文运用对比、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2、教师准备:制作ppt演示,相关教具。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理清思路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除开头外,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即使在局势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他仍然坚决留京工作,那么接下来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8至17自然段,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简单的导入语意在唤起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回忆,让学生理清思路,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二、新授课文,渗透学法1、这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2、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波浪线,从中你体会到什么?3、面对敌人的抓捕,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直线,读一读,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慌不忙保持严峻)4、“我”的表现呢?【设计意图】让学生找出敌人、李大钊、“我”不同的表现,为下面学习对比写法打下基础。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优质课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优质课教案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优质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生对于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的掌握情况。
2.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内容。
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讨论相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课PPT、课件、笔记本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课前预习资料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与十六年前的回忆相关的图片或小视频,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复习(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进行简单的交流,回顾和讨论他们对第一课时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印象。
3. 深化(25分钟)•通过PPT或多媒体展示辅助,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与第二课时相关的问题。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对我们的现在有什么影响?–你对十六年前的回忆有哪些感受或思考?–有没有与十六年前的回忆相关的故事或经历可以分享?4. 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提供适当的引导和点评。
5. 课后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短文,自由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字数不限。
四、教学辅助与评估•教学辅助:PPT、课件、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回答、讨论和写作表达等方式进行评估。
五、板书设计•主题: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优质课•板书内容:导入、复习、深化、总结、课后作业六、教学特色•通过互动交流、深化思考和自由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以上为“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优质课”的教案内容,为确保教学效果,请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七、课堂延伸活动•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作品,进行互相交流与反馈。
•小组讨论:请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人或事,探讨十六年前的回忆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八、课堂反思•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收获和不足,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和改进之处。
教学素材与资源•PPT•课程资料•多媒体设备教学评价方式•学生课堂参与和表现•学生写作作品•学生小组讨论表现以上为“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优质课”的教案内容,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化,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2-优质公开课-鲁教五下精品
作者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情?重点回
忆了那几方面?
作者重点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事情。
重点回忆“被捕前” “被捕时” “被审时”
“被害后”这四个方面的一些事情。
被捕前:烧文件和书籍
十六年前 的回忆
被捕时
父亲:处变不惊 敌人:心虚、残暴
法庭上:安定、沉着 被害后:全家沉痛
临危不惧 ,将生死置之度外,革命利 益高于一切的高尚革命情操。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严峻:严肃而厉害。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开头段)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 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 已经十六年了。
(结尾段)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 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 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母亲微微点 了一下头。
在女儿眼里,李大钊是一个对 孩子慈爱,以及在危险面前给予亲
人信心和力量的父亲。
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后三自然
段,你发现了什么?
首尾同时突出了作者 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读课文。 课后搜集李大钊的更多资料。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 在被捕
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课文回忆了关于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2、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动?做上记号,
和同桌说一说。
3、文中的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
的何处看出。
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轻易:本课指随随便便。 恐怖:惊慌、害怕。
在我们眼里,李大钊是一位卓越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2课时示范课教案【部编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2课时【课时目标】1.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2.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3.结合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点】1.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2.引导学生了解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字词检测。
yòu zhì(1)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可笑的问题。
júshìyán jùn(2)()越来越(),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qīn g yì他离开北京,但父亲却说,他不能()离开。
cán bào fěi tú(3)()的()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
fǎtín gān dìn g(4)在()上,父亲的神情非常(),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zhàn jù种伟大的力量()着。
预设:(1)幼稚(2)局势严峻轻易(3)残暴匪徒(4)法庭安定占据2.回顾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
现在请大家打开书,边浏览课文,边回顾作者李星华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
(板书:十六年前的回忆)预设: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2.组织全班交流:通过这些事,李大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1:李大钊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
预设2:李大钊有着不怕牺牲、坚贞不屈的牺牲精神。
3.小结:李大钊不怕牺牲、坚贞不屈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课文是怎样将李大钊的革命英雄形象烙印在我们心中的。
设计意图:首先快速浏览课文梳理主要事件,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接着谈话导入,自然过渡到合作探究活动中去。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精选15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精选15篇)《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篇1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认识“瞅、钊”2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准备:李大钊同志照片及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一、结合印象深刻的语句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李大钊的革命精神有了初步的认识。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把上节课画出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互相读一读,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分小组学习交流)2.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感受吧。
(1)“父亲是很慈祥的……父亲竟这样含糊的回答我。
”李大钊知道局势危险,可他还是不肯躲起来,真是对工作负责。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当时很危险,随时都有被捕和牺牲的的可能,从这里我体会到李大钊对革命负责任的态度。
(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坚定的语气)当时,军阀疯狂地镇压革命者,许多革命者被迫离开北京,整个北京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局势这样紧张,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多么忠诚于革命事业呀!(进一步朗读体会情感)(3)“父亲不慌不忙地……就向外走。
” “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有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4)“父亲保持着……没有道理可讲。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大钊大无畏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态度,而且还体现出李大钊很蔑视敌人。
(5)“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平静而慈祥的脸”李大钊即使受过苦刑,还是这么平静、慈祥。
从这里可以体会到他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
(6)“他脸上的表情……”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仍然安定、沉着,正是因为他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语言,并学会前后照应、对比写法。
2、领悟理想信念对英雄人物的作用。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积累语言,并学会前后照应、对比写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李星华一起回忆了她的父亲李大钊被捕前后的经过。
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位怎样的李大钊呢?是什么力量使它成为这样的人呢?出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齐读。
在这种力量的鼓舞下,他的那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呢?上节课老师请大家围绕这句话,划出李大钊同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言行,并联系上下文,看看作者作者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写出了李大钊的高尚品质。
大家做好批注了吗?好,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看一下自己做的批注,准备交流。
二、品读,理解写法,迁移运用。
(一):指导交流被捕前。
1、被捕前,品味重点句,体会李大钊同志对待工作认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
A、(1)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B、(1)抓住含糊的回答,理解什么是含糊的回答,为什么要含糊的回答?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进而体会到父亲对待工作的认真严肃。
(2)用对比的手法写出父亲对工作的负责,对亲人的爱。
(3)谁愿意再读读这段话?(评价,要读出作者当时的疑惑)C、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抓住语言描写表现李大钊对工作的负责,不怕危险。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案
了解十六年前的历史事件
研究描述过去事件的句式和词汇
能够写出一篇关于十六年前回忆的文章
幻灯片或白板
板书笔
回忆录或相关文本素材
学生练册和笔
1.导入:以互动方式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十六年前的事件。
问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回忆。
2.介绍新内容:给学生展示幻灯片或在白板上呈现十六年前的历史事件,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在介绍过程中,重点强调描述过去事件的句式和词汇。
3.情感链接:通过分享真实的回忆故事、个人经历或相关图片,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对历史事件产生更深入的思考。
4.讨论和演练:组织学生参与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用描述
过去事件的句式和词汇来表达对十六年前事件的观点和感受。
教师
可提供适当的问题来引导讨论。
5.个人练:学生独立完成练册上关于回忆的练,通过写作来回
顾和描述十六年前的事件。
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6.总结:回顾本课研究的重点,鼓励学生用所学句式和词汇写
出一篇关于十六年前回忆的文章,并分享给同学。
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讨论和个人练过程中的参与
度和语言表达水平。
批改学生的练册,针对语法、句式和词汇进行评估和指导。
学生可以自行搜集关于十六年前历史事件的资料,
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学生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并用描述过去事件的句
式和词汇写一篇类似的文章。
历史教科书
相关回忆录或文献相关回忆录或文献。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目标和导入
本课时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回忆和了解十六年前的故事和事件。
通过导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对过去的思考和探索。
活动一:图片回忆
1. 展示一些十六年前的照片,如当年的学校、老师、同学等。
2. 引导学生观察照片中的细节,尝试回忆当时的情景和感受。
3.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回忆,然后和全班一起讨论。
活动二:口语交流
1. 分组让学生互相讲述自己的十六年前的故事,包括他们的家庭、学校、朋友等方面。
2. 鼓励学生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来描述和分享自己的经历。
3. 让学生在小组间互相提问和回答,以增强口语交流的能力。
活动三:写作练
1. 让学生选择一个十六年前的事件或回忆,写一篇短文或日记。
2.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和时态来描述当时的情景和自己的
感受。
3.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加入细节和情感,使作品更生动有趣。
结束语和课后作业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课后作业:情景创作。
要求学
生以十六年前的某个场景为背景,创作一个小故事或剧本,展示对
当时的回忆和想象。
以上是《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
通过这
些活动,希望学生能够深入回忆和了解过去,培养他们对历史和个
人经历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口语和写作能力。
《十六年前的回忆》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第2课时)【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教材解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六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红色教材,也是一篇回忆录。
通过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年在父亲被害十六年后回忆其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与敌人坚决斗争的情景及被害后一家人的悲痛之情,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比敬仰与深切怀念。
本文在多套教材中已延用了几十年,是一篇经典之作,文本中的许多语言文字含蓄耐嚼,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鲜明,运用了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和对比描写不同人物的方法来表现李大钊的精神品质。
教学目标1.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本课词语。
2.学生对照课本,检查改错。
3.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4.默读课文。
【设计意图】听写有利于夯实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能够激发学生钻研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二、品读课文1.品析人物语言,学习“被捕前”。
从语言训练入手,着重引导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两句话。
课件出示:对“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中“知道什么”正确的理解是()。
A.小孩你什么都不知道B.小孩子你知道的不多C.小孩子你不应该知道(1)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品味词语所包含的意思。
课件出示: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2)提示:抓住词语“坚决”“常”“轻易”“什么时候”,让学生在品词中体会父亲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
(3)将“我哪能离开呢?”这句话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9.《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课时教案 9.《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时:共2课时,第2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4)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2.教材分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3.学情分析这篇课文较长,而且学生对于李大钊了解很少。
课前应该安排学生了解李大钊的生平事迹,老师也要为学生准备充分的相关材料,有利于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评价任务】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能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准备:阅读革命故事(看录象《烈火中永生》)读熟课文教具准备:课文重点语句打印列出示屏展示仪教学要求:1、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和对比描写不同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主要人物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5、小练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确定目标(1)速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情?板书:坚持工作不幸被捕沉着斗争英勇就义(2)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读课文,你想学些什么?二、学习第一段(1)本文所写的故事发生在1927年,这一年的4月28日,对于我们一家来说是个沉痛的日子,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因为……(2)学生齐读,师说明:文章开头就点题,使读者印象深刻。
三、学习第二段(1)导语:于是,作者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回忆起了十六年前的那些痛苦的往事。
速读第二段,想一想,这一段讲了什么?(2)李大钊坚持工作,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3)引读2—6节(4)出示:“他不论多忙……含糊地回答我。
”A自读,概括这两句话分别写什么?B联系上文思考:父亲的态度为什么不同?C小结:同是对“我”提出的问题,父亲的态度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板书:对比)D自读,联系上文体会李大钊对待亲人和革命工作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慈爱和善认真严肃)(5)有感情地朗读2—6节,思考:从这一段你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忠于革命)(6)指读课文第二节,李大钊为什么烧掉书和有字的纸片?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结:这种前面说到了,后面有作必要交代的方法叫“照应”(板书)(7)引读第七节(8)有感情朗读第二段四、学习第三段(1)默读,然后简要说一下李大钊被捕的经过。
(2)找出本段中描写敌人的一个比喻句“魔鬼似的”体现在那里?(3)文章是怎样写李大钊当时的表现的?从他的表现中你能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英勇无畏)(4)这一段除了写父亲、“我”和敌人以外,还写了谁?你根据书上的描写介绍一下当时的阎振三吗?通过外表,你能想象他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前文和处也提到了阎振三(找出来)这里有没有交代清楚他到哪里去干什么?现在学了第三段,你知道原因了吗?这种写法我们称它叫什么?(照应)(5)感情练读第三段,再质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第一、二段,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的事迹,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2.从一、二段中找出照应的句子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3.有感情地读一、二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读一、二段课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第一、二段,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的事迹,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
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体会好处。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句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研究法
课前准备
李大钊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本篇课文的整体内容和生字、生词。
下面找同学来概括一下主要内容。
2.学生概括
二、新课学习
(一)指导学生分段。
1.按时间分段,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来。
找出“那年春天”,“4月6日的早晨”,“十几天过去了”,“28日黄昏”等表示时间的词语。
2.小结:段落的划分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可以找一些明显的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分清段落后逐段学习。
(二)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①烧掉文件书籍;②张作霖要派人搜查;③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三)学习被捕时部分
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
2.思考:
(1)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3.小结
(四)学习被捕后部分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
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①“安定”——不动摇。
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②“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三、结论总结
按照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顺序概括本课主要内容。
四、课堂练习
形近字组词。
阀()娱()僻()刑()
伐()误()避()型()
答案:
财阀采伐;娱乐误导;偏僻躲避;刑法型号;
五、作业布置
1.说说每一部分都讲了哪些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那年春天”——“4月6日的早晨”
李大钊被捕时:“十几天过去了”
被捕后:“28日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