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云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第三章重要考点 (3)
教育心理学(特岗专用)
(2)斯金纳提出了以操作性条件反射为 核心的学习理论。操作学习论认为, 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操作性条件反 射的过程,其中,强化是形成操作 性条件反射的重要手段,强化物分 为两种:一种是正强化物,另一种 是负强化物,无论是正强化物还是 负强化物,它们的结果都是增加反 应概率。
(3)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 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 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观察学习避 免了尝试错误,暗中摸索过程,从而 缩短了学习过程。班杜拉将观察学习 分为四个过程:注意、保持、复制、 动机。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三种: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 示体现在: (1)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 知识和对教材的信任状况有所了解,教师应 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以往 的概念。 (2)教师除讲授学习材料之外,还要培养学 生学会生成的能力和技巧,结合学习材料的 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引导学 生学会组织、评价、监督自己的认知过程, 控制自己的认知过程,最终能使学生独立进 行理解性的学习。
第三章 知识概述
(略)
第四章 陈述性知识学习
这一章主要内容包括: 1、基本概念; 2、知识遗忘的进程及原因解释; 3、记忆规律的运用。
本章重要概念:
1.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 的知识,或者说成是关于“是什么” 的知识,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 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 2.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 的知识,它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 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 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程序性知识也可以被称之为“技 能”。
(2)活动的结构不同。动作技能是系列动 作的连锁,不能省略。智力技能是借助 于内部语言实现的,可以高度省略和简 缩,甚至难以觉察到其活动的全部过程。 (3)活动的要求不同。动作技能要求学 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应的联结, 而智力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 维方法。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复习要点
第三章学习理论重要指数★★★★★1.学习的实质:学习是有机体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的结果)首先,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学习的效果)其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的手段)最后,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讨论:人的学习与其他动物的学习有哪些区别?如何界定人的学习?首先,从内容上看,人的学习比动物广阔得多;其次,从方式上看,动物的学习主要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的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而实现的;第三,从性质上看,人的学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过程;动物的学习是极被动地适应其生存环境。
人的学习: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2.学习的类型学习性质的分类: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奥苏伯尔】学习结果的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学习又分为三个领域:前三种学习结果属于认知领域(包括知识、技能和策略);第四种学习结果属于动作技能领域;第五种学习结果属于情感领域【加涅】教育目标的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布卢姆】学习内容的分类: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冯忠良】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雷伯】3.学生学习特点①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②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过程③学习内容的间接性④学习的连续性⑤学习目标的全面性⑥学习过程的互动性4.学生学习的定义: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的过程。
5.★“联结-试误”说①谁:桑代克②主要观点:a.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即某情境仅能唤起某些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b.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c。
学习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教师招聘特岗事业单位教师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第三、四章 《情绪》《个性心理》选择题刷题练习+解析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情绪、情感和意志一、单项选择题。
1.小明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了作业并预习了下一课,然后才出去玩耍,这反映了小明意志的()。
A.安定性B.果断性C.独立性D.自制性2.某学生学习成绩差,却经常购买各种名牌消费品,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
该生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属于()。
A.升华B.补偿C.压抑D.转移3.一般而言,羞耻感和自尊心属于()。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心情4.赵海非常喜欢绘画,同时也十分喜欢跳舞,但是因为课程紧,闲余时间不多,参加了绘画培训班就不能参加舞蹈培训班,参加了舞蹈培训班就不能参加绘画培训班,对此他犹豫不决,这属于()。
A.双趋冲突B.趋避冲突C.双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5.“化悲痛为力量”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A.升华作用B.退化作用C.合理化作用D.投射作用6.正常行驶的汽车遇到意外故障的时候,司机紧急刹车,此时他产生的紧张的情绪体验属于()0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7.某学生堂到老师批评后,把怒气和不满情绪发泄到同学身上,这种行为体现了学生情绪的()oA.移置B.反向C.文饰D.投射8.情绪和情感对内驱力起着放大和增强的作用,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人的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
这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
A.组织功能B.动机功能C.感染功能D.健康功能9.小雪非常喜欢印象派的绘画作品,当她看到印象派的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日出•印象》时,顿时心中非常喜悦。
小雪此时的情感属于()。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成就感10. “见花落泪,见月伤心,良辰美景也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A.心境B.激情C.应激D.适应11.()是指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
A.意志的果断性B.意志的自觉性C.意志的自制性D.意志的坚韧性12.对缺乏信心和决心的学生,应注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
云南省特岗考试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2、教心学的研究内容: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3、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
2、教师。
3、教学内容。
4、教学媒体。
5、教学环境。
4、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
2、教学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
5、内容体系:1、总论。
2、学生与学习心理。
3、教学与教师心理。
6、教心学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7、教心学发展概况: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3、心里特征:1、童年期,懵懂,这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仍须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2、少年期,半成熟半幼稚。
到了14、15岁,个体发展进入青年初期,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逐步与成人接近。
4、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个人学习的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5、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A/单向思维B、思维的不可逆性C、自我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A、多维思维B、思维的可逆性C、去自我中心D、具体逻辑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6、认知发展阶段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
7、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大全(超详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1)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一词最早提出的是孟子的《孟子·尽心上》,许慎的《说文解字》最早对“教育”作出解释。
3.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4.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1)1.本质属性——育人,即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时代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三、教育的基本要素(12)教育者——教师的主体受教育者——学习者,具有主观能动性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材料、教科书、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四、教育的起源(12)五、教育的发展历程(13)(一)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1)非独立性,与社会社会、劳动相连接(2)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阶级性、平等性(3)原始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二)古代(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1.奴隶社会、出现教师,产生学校教育特征:(1)阶级性(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3)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4)学校教育制度不健全2.封建社会(与生产劳动脱离)—-等级性、专制性、保守性3.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4.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其他国家古代印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僧侣祭祀、刹帝利、吠舍种姓、普陀罗种姓。
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特岗教育心理学(重点)
特岗教育心理学部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实验法;(2)观察法;(3)调查法;(4)个案法;(5)测验法;(6)教育经验总结法;(7)产品分析法;等等。
2、有的老教师认为自己没有学过教育心理学,上课同样上得很好,所以学不学教育心理学都没有关系。
请就此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原因如下:(1)有些老教师从未学过教育心理学,却可以做好教学工作,是他们在长时间的反复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和摸索的结果。
老教师不断地从教学实践中获得经验和教训,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轻松应对。
但是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反思的过程,耗费时间长,见效慢,如果所有教师都用这种方法来开展工作,将会对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2)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发挥极大的作用。
作为一门科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此外,教育心理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它不是普通心理学原理的简单应用,也不是与教育有关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简单组合,它的研究成果能为科学地进行教与学提供指导,促进学校教育实践。
(3)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4)教师如果学了教育心理学,就会大大缩短自我摸索的过程,较快地取得教学经验,增强教学能力,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
学习相应的理论,将有助于解决怎样教与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
简而言之,学习这门课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5)对于那些以前没有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来说,本身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可以弥补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缺乏。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汇总(1~3章)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汇总(1~3章)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门研究人自身的(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重点知识归纳
第三章中学生的学习第一节学习的本质一、什么是学习(一)广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二)狭义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工具,积极主动地获得社会社会及个体经验的过程。
它包括三层含义:第一,人类除了能够以直接的方式获取经验外,还能通过社会交往等形式获取大量的间接经验。
第二,人类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语言、文字是人类经验的载体。
第三,动物的学习是为了适应环境,是被动的,而人类的学习是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并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过程。
(三)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的特点有:1.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室指导下展开的。
2.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3.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全面发展。
4.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的。
二、学习的种类(一)依学习水平划分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个层次水平,这八类学习分别是: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系列学习。
4.言语联想学习。
5.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原理学习。
8.解决问题学习。
(二)依学习内容和方式划分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有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一)依学习内容和结果互分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最终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即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
技能学习最终要解决的是会不会做的问题。
三、学习理论(一)刺激-反应理论刺激-反应理论是由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创立的。
猫的迷笼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他用S和R表示刺激和反应,从而得出结论:S-R。
《教育学》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所谓关键发展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2、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受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
3、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4、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6、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成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存在的事实及价值,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7、个性又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
8、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9、被有些专家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是少年期。
10、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11、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人的社会化在青年期也基本完成,“理想和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3、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个体的道德认知过程中,也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前习俗水平到习俗水平,再到后习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这是人的各方面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核要点:第三章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三章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一)遗传及其作用1、识记遗传:是指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
孟德尔法:主要通过选育来观察生物产生(或消除)某个特性(或性状),以此来推断遗传的作用。
高尔顿法:主张用统计方法来推断遗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2、遗传的作用利用孟德尔法研究的成果,使我们认识到,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性前提条件,这个前提条件决定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差异;从高尔顿法所获得的结果可以看出,遗传只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其作用不能夸大,因为具有相同遗传条件的个体,因环境不同会导致其智力的一致性程度下降,这表明遗传不能完全决定个体的心理发展。
(二)成熟及其作用1、识记成熟:是指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
成熟决定论: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了著名的成熟决定论。
他主张:(1)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其中成熟更为重要。
(2)心理发展是一个按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的关系较大,与学习的关系较少。
(3)心理发展主要由成熟决定。
2、领会成熟的作用:1、大脑皮层机能成熟水平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大脑皮层机能成熟水平,直接决定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2、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发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青少年神经系统结构与机能的成熟,为其心理发展趋于成熟奠定了基础,突出地表现在其思维发展上,已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3、第二信号系统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第二信号系统的功能有两个,一是概括作用,二是调节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第二信号系统不断发展,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所实现的大脑的复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逐步形成,从而使心理的概括性和调节性不断增加,心理活动的水平也随之提高。
(三)环境及其作用1、识记环境:广义的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狭义的环境主要是指教育,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个体施加影响的过程。
自然环境:不仅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山川、河流,而且也指胎儿生活的环境。
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
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教育学部分在近几年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各州市教师招考、昆明市各县区教师招考命题中,教育学部分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班级授课制的产生、教师专业素养、素质教育、新课改、如何了解和研究学生、师生关系、班主任工作等知识点出现较为频繁,比如素质教育的内容昆明高新区2014、2015年连续考,2015年该知识点出现在度假区、禄劝、晋宁,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考、云南省教师资格(10月)的考题中。
以下简单分析近年云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学》部分出现的高频考点:一、素质教育——见育萃教师招考教材第三章《教育目的》二、上好一堂课的基本标准是什么?——见育萃教师招考教材第七章《教学》三、教学过程的特点、结构。
——见育萃教师招考教材第七章《教学》四、班集体的形成、培养和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见育萃教师招考教材第九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五、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见育萃教师招考教材第九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六、德育内容、过程、途径、方法、基本原则。
——见育萃教师招考教材第八章《德育》七、教师的专业素养。
——见育萃教师招考教材第五章《教师与学生》八、启发式教学原则。
——见育萃教师招考教材第七章《教学》以下重点介绍教育心理学重点章节知识:教育心理学部分在近几年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各州市普岗教师招考、昆明市各县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考、云南省教师资格考试命题中,教育心理学部分出现较多的知识点为学习策略、认知策略、遗忘的规律等关于学习的内容,在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部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科尔伯格道德形成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一直是考试的热点和考点,且命题有越来越往深入细致方面考查的趋向。
例如遗忘规律在2014年曲靖市、玉溪市、大理州和昆明市的4个区县的考题中出现, 2015年玉溪市、安宁市、寻甸县、2015年云南省教师资格(10月)中又考了该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知识的学习什么是知识知识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之分。
狭义的知识;一般仅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
(如具体的科学概念、定理、物理图示、数学符号等。
)广义的知识;指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知识的分类现在认知心理学一般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 (描述性知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用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操作性知识):关于怎样做的知识。
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化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策略性知识(strategic knowledge):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
及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知识的表征知识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储存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的。
命题:信息的基本单位。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程序性知识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进行表征。
产生式是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
大知识单元的表征:图式知识学习的标准P77•概念化•条件化•结构化•自动化•策略化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大约只有5—9个独立的信息单元)•长时记忆•遗忘与记忆•元认知干扰理论:干扰主要有两类:倒摄干扰与前摄干扰。
倒摄干扰;是指后来学习的内容对以前学过的内容的干扰;(导致遗忘的最重要的原因)前摄干扰;是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对以后学习内容的干扰首因效应:对首先呈现部分学习得好。
近因效应;对最后的部分学习得好。
元认知;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也就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
其核心成分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调控两方面。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答案
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解释一、单项选择题1.D 【解析】识记性知识。
2.B 【解析】识记性知识。
3.C 【解析】识记性知识。
4.C 【解析】建构主义学习论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5.D 【解析】布鲁纳提出了四条教学的原则是:结构原则、序列原则、强化原则和动机原则。
6.D 【解析】华生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人。
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7.D 【解析】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班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
8.A 【解析】认知策略的学习不属于我国的学习结果分类。
9.D 【解析】加涅认为学习的最初阶段是动机阶段。
10.C 【解析】对引起条件反射泛化的类似刺激不予强化,这样,条件反射就可得到分化,类似的不相同的刺激就可以得到辨别。
11.B 【解析】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12.C 【解析】孩子哭闹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与强化无关,只不过是对孩子的惩罚而已。
1 3.B 【解析】所谓经典条件反射,就是一种刺激替代过程,即由一个新的、中性的刺激(称为条件刺激,CS)替代了原先自然引发反应的无条件刺激(UCS)。
由于条件刺激(CS)引发的反应,就称为条件反应。
题中并无中性刺激,不符合条件反射,只是逃避条件作用的结果。
14.A 【解析】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
人类知识有着高度的不确定性、相对性。
因此选A。
15.A 【解析】学习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实际教学和教育工作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影响最大的是程序教学及行为矫正。
16.B 【解析】识记性知识。
1 7.D 【解析】班杜拉认为个体在进行观察学习时,影响其注意的因素包含:榜样行为的特性、榜样的特征、观察者的特点。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2016年云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三章重要考点(二)
2016年云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三章重要考点(二)云南教师招聘考试请访问云南教师考试网,为了更好的协助大家备考云南教师招聘考试,中公云南教师考试网为大家准备了云南教师资格证的相关考试题型,大家可以参考学习,云南教师考试网祝大家早日成功。
【教育目的的确立】一、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的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它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社会制度不同,则其教育目的也不相同。
另外,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一个国家教育目的的制定往往依据自身国情,把社会对教育最迫切的要求与教育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之间的矛盾,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中心问题。
例如:新中国成立后,社会进入和平建设的发展时期,百废待兴,故1949年我国确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国家建设人才”。
(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前提。
教育目的是通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实现的,因此,在把教育目的具体化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时,也必须关注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既有经验。
(三)人们的教育理想从根本上说,教育目的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一种观念,它反映的是教育者在观念上预先建立起来的关于未来新人的主观形象。
因此,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
这种理想同政治理想、社会理想等紧密结合在一起。
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如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要素主义教育目的、永恒主义教育目的等。
(四)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它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因而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2016年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超全教育心理学资料
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时间:2013-05-05 11:51来源:未知作者:tgjsw 点击: 6053 次(第一卷)(下划线为答案)一、单选题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D.五四制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2016年云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第三章重要考点 (4)
2016年云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第三章重要考点(4)云南教师招聘考试请访问云南教师考试网,为了更好的协助大家备考云南教师招聘考试,中公云南教师考试网为大家准备了云南教师资格证的相关考试题型,大家可以参考学习,云南教师考试网祝大家早日成功。
【认知派学习理论】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一、格式塔的完形一顿悟学习理论苛勒等人通过著名的黑猩猩实验,对学习中个体产生变化的实质及原因作出了解释。
他们关于学习本质的观点如下:第一,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完形。
第二,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首先,学习不是简单地形成由此到彼的神经通路的联结活动,而是在头脑中主动积极地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其次,学习过程这种知觉的重新组织,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
因此,学习不是一种盲目的尝试,而是由于对情境顿悟而获得的成功。
所谓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
格式塔学派对学习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学习视为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作用,同时也批判了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论。
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是一位受格式塔学派影响的行为主义者,他提出的认知学习理论和内部强化理论对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他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包括:首先,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
学习的目的性是人类学习区别于动物学习的主要标志。
期望是个体依据已有经验建立的一种内部准备状态,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关于目标的认识和期待。
期望是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
其次,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云南教师考试网提供云南教师招聘、云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真题资料,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把认知主义的观点引进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改变了联结派学习理论把学习看成是盲目的、机械的过程的观点。
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发展历程(1)研究对象: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而不是研究一切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在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施教者和受教者)是活动的主体、行为的承担者,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关注的焦点;要密切结合教育过程来探讨、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发展历程: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1)研究内容:A、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B、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2)基本作用:3、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在学与教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只适合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
反过来,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作用和实践作用(1)、理论作用(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讨、揭示的心理学规律不仅充实了普通心理学的一半理论,而且为整个心理学理论发展做出了贡献;教育心理学研究也对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教育心理学对人类学习过程中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知道);(2)、实践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教育心理学诞生的年代、奠基人和标志性事件(1)诞生的年代: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2)奠基人:桑代克(3)标志性事件:6、教育心理学以下四中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描述性研究,它描述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特定情境中的事实和关系,主要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一种是实验性研究,它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改变情境的某一方面而研究其效应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云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第三章重要考点(3)
云南教师招聘考试请访问云南教师考试网,为了更好的协助大家备考云南教师招聘考试,中公云南教师考试网为大家准备了云南教师资格证的相关考试题型,大家可以参考学习,云南教师考试网祝大家早日成功。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看作是动物或机器,另一方面也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却忽视人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对学习的影响。
它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和自我实现的倾向。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其代表人物罗杰斯对学习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
一、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人本主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类。
人本主义者倡导有意义的自由学习,有意义学习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它不仅是理解记忆的学习,而且是学习者所做出的一种自主、自觉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
有意义学习包含四个要素:1.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整个人都要参与到学习之中,既包括认知参与,也包括情感参与;2.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3.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以及个性等都发生变化;4.学习的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他们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和学到了什么。
二、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人本主义的教学观是建立在其学习观的基础之上的。
他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这是行为主义所重视的),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这是认知主义所重视的),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士”和“催化剂”。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新课改的启示
云南教师考试网提供云南教师招聘、云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真题资料,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1.课程目标层面
罗杰斯主张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应培养“完整的人”,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力,能适应时代变化的人。
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目标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重视学生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不但有知识,而且还要有良好的人文修养。
这在价值取向层面上,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置于课程目标核心位置,打破了传统的课程目标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局面。
2.课程结构层面
人本主义要求学校设立并行课程和整合课程,着眼于整体人格的发展。
因此新课改要求课程结构体现综合性,构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
科间的联系与综合。
更多云南教师资格证考试、云南教师招聘考试信息尽在云南教师考试网,欢迎广考生访问。
云南教师考试网提供云南教师招聘、云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真题资料,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