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五部分选修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章末过关检测新人教版选修(新)-课件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 新人教版选修5
农作物、林 减产或绝收, 风暴潮、洪
木干枯死亡,破坏房屋、 涝、冲毁农
危 陆地水减少,建筑、水利 田、房屋、
害 造成人畜和 工程、交通、 建筑,中断
工农业缺水,电力设施和 交通,造成
社会动荡 造成人员伤 海难和人员
亡
伤亡
编辑ppt
亚洲东部和 我国东南沿
• (灾 害2)地质灾表害 现
分布
地 震
岩石圈在内力 作用下突然发 生破裂,内能 强烈释放,引 起地面震动
集中于板块 交界处,如 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 马拉雅地震 带
地球内部的岩 火 浆、气体、碎 与地震相似
编辑ppt
山 屑物从地壳深 的断层地带
危害
摧毁建 筑物, 造成人 员伤亡, 危害最 严重
破坏附 近的建 筑和生
灾害 滑坡
泥石 流
表现
斜坡上的岩 体或土体在 重力作用下 整体下滑
山区爆发的 饱含泥沙、 石块的特殊 洪流
() •A.台风多形成于赤道洋面 •B.印度洋台风发生频编辑率ppt 最高,强度最大
•解析 第(1)题,地面的破坏程度与震级、震 源深度、震中距、建筑物的牢固程度等因素有 关。震级越大,释放的能量越大,破坏越严重; 震源越深,传到地面时能量越小,破坏越小; 越靠近震中,破坏越大;断层越发育,产生的 能量会越大,破坏越大。第(2)题,赤道地区因 地转偏向力很小,故不能形成热带气旋(台风); 西北太平洋地区由于热带洋面广阔,故形成台 风的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台风眼区域气流下 沉,风力较小;台风能引起海水的剧烈运动, 产生海啸,同时带来狂风、暴雨。第(3)题,由 材料知,地震、台风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地处板块交界处。临近编辑西ppt 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
2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版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PPT
潮等
带海域→台
风→风暴潮
人口集 中,经济 发达
灾害带 位置
北纬
北半球 中纬度 灾害带
20°~ 50°之 间的环 球自然
灾害带
主要自然 危害
形成原因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背景
背景
①不同气候
地震、滑 带的边缘→
坡、泥石 水旱灾害; 流等地质 ②热带、副 灾害,水 热带海域→ 旱灾害、 台风→风暴 风暴潮灾 潮;③地势 害、台风 高差大,地
滑坡和泥石流: 山区,危害极大
热带风暴潮:由 台风引起,来势 猛、速度快、强 度大、破坏力 强。温带风暴 潮:增水过程相 对平缓
自然灾害 类型
分布
农作物
生物 灾害
病害
分布 区、森 林分布
区
成因
与作物 所处环 境有关
影响
农作 物、树 木染病 枯死
其他类型 灾害
虫灾(松材线 虫是最具危险 性的森林虫 害) 鼠灾(重灾区 是农田、牧场 及森林)
准备逃生物资
针对训练
3. 202X年9月29日,中国东南沿海迎来了台风“纳 沙”。下图是其路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沿海城市如海口、汕头等,如何防范台风? (2)我国东部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原因是什 么? 解析 (1)结合实际,提出防范措施,言之有理皆可。(2)我国 东部降水受夏季风影响。 答案 (1)加强监测和预报;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台 风来临前回港避风;修筑防波堤,加固港口设施,营造沿海 防护林;提高人民的预防台风意识,积极作好预防台风的前 期准备工作。(其它答案合理也可) (2)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雨主要是因为夏季风的影响导致锋面 雨带的推移而形成,季风环流不稳定,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水 旱灾害。
高中地理_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测试题(一)_附答案
《自然灾难与防治》测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2019年5月7日中国教化报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
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的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的事实。
据此回答1—3题。
1.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碳氢化合物D.悬浮颗粒2.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缘由紧密相关的是()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峻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峻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面临灭亡3.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A.冷锋过境B.暖锋过境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经国务院同意,教化部确定,从2019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10日。
这一调整的主要缘由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自然灾难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社会各界要求将高考时间提前的呼声日趋剧烈。
据此回答4-7题。
4.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难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会产生影响。
A.沙尘暴 B.台风 C.水灾 D.泥石流5.上述自然灾难近年来频发地区主要是指我国()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6.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其最主要缘由是()A.受锋面雨带的限制B.受太阳辐射的影响C.受副热带高压限制D.受印度低压限制7.我国正在建设的两条“绿色长城”是①长城沿线的森林带②“三北”防护林③黄河下游两岸的护堤林④沿海13000千米滨海防护林()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8.图示地震与两大板块的挤压有关,这两大板块是指()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9.此次地震引发罕见的剧烈海啸,表明地质灾难具有()A.群发性 B.随机性 C.突发性 D.链发性10.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②在影剧院,应快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④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019年8月16日,第14号台风“云娜”在浙江登陆,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踪,受灾人口达1299万人,干脆经济损失181.28亿元,据此回答11~12题。
高中地理 模块综合检测 自然灾害与防治 新人教版选修5
模块综合检测自然灾害与防治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图为我国某山区四个聚落的航空照片,框线内为居民密集区。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不容易发生泥石流和洪灾的聚落是( )A.甲B.乙C.丙 D.丁2.应对泥石流灾害的措施正确的是( )A.在较陡山体凹坡处建临时躲避棚B.逃生时向沟岸两侧山坡跑C.顺沟谷方向上游或下游逃生D.加强泥石流沟谷下游的检测工作解析:1.C 2.B 第1题,对照四幅图中的聚落,甲、乙、丁处的聚落上部正好是沟谷,当沟谷中山洪爆发时容易形成泥石流;而丙处的聚落在山谷的一侧较高的平坦处,不易发生泥石流和洪灾。
第2题,当泥石流灾害发生时,逃生正确的做法是向沟岸两侧较高的山坡跑。
3.(北京高考)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
读图,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A.① B.②C.④ D.⑤解析:选D 图中⑤为我国西南地区,地势高耸崎岖,又因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如果再加上植被破坏,很容易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
雷暴天气的形成要具备充足的水汽条件和剧烈的对流运动。
下图表示重庆市年均雷暴天气日数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4~5题。
4.导致图中雷暴天气年均日数空间分布特点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分布 B.太阳辐射C.大气环流 D.河流分布5.重庆市雷暴天气主要发生在(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解析:4.A 5.B 从图中读出重庆雷暴年均日数空间分布的特点是由南向北递减,西部四川盆地地区数值最高,变化最大,与地形变化一致。
所以主导因素为地形。
夏季才具备“充足的水汽条件和剧烈的对流运动”。
某年1~5月份南方多省市遭遇干旱,6月3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较强降水过程,部分旱区变为涝区。
专家称大气环流改变是旱涝急转的主因。
据此回答6~8题。
6.南方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 )①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大②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③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④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A.②④ B.①④C.②③ D.①③7.下列因素与长江流域发生的洪水有关的是( )①流域的地理位置②流域的形状③流域面积的变化④干支流分布特征⑤流域的气候特征⑥长江下游森林植被破坏严重⑦围湖造田⑧上游河道“九曲回肠”A.①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⑦C.①②④⑤⑦ D.②④⑤⑦⑧8.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①兴建污水处理厂②疏浚河道③加强道路建设④完善排水系统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6.A 7.C 8.C 第6题,我国南方地区从1月至5月,由于大气环流异常,一直降水很少,气温也比往常偏高,使得旱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师文档新人教版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考情概览·备考定向考点一地质灾害与防治[知识精析] 1.主要的地质灾害(1)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2)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分析: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是该地区地质、地貌、气候、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分析如下所示:3.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地震是最不可预知且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掌握相关自救与互救知识,可以减少自己及周围人在地震中的伤亡。
具体图解如下:[对接高考]命题角度一地质灾害的成因1.(2014·课标Ⅰ,43,10分)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
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
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
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10分)【审题突破】1.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1)文字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有:“断裂带”“强烈地震”“多次①降雨”等。
(2)设问中的核心词语有:“说明”“地震后”“②次生地质灾害严重”“原因”等。
2.审图表材料,把握关键信息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导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地质灾害的分析思路1.地震的成因及防御(1)形成原因: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2)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①震级大,破坏性大;②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③浅源地震;④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差;⑤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⑥震区交通不便;⑦诱发其他灾害等。
(3)减轻灾害的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和预报体系;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⑤加强国际合作等。
2.造成滑坡的主要原因(1)组成山体的岩石是一些古老的岩系,如千枚岩、片麻岩等,经过多次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破碎严重,容易发生滑坡。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 新人教版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1.(2016·陕西西安联考)下图为浙江省风暴潮高潮位达到各警戒级别比例逐月分布图,其中红色、橙色和黄色代表超过当地警戒水位由高到低变化。
读图,完成下题。
据图归纳浙江省风暴潮高潮位超警戒潮位的时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浙江6~10月份遭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尤其是8、9月还出现了红色预警。
这主要是夏、秋季节该地受夏季风影响较大,同时台风频发,因而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显著。
答案风暴潮主要集中在6~10月份,其中8、9月份最多。
原因:夏、秋季节该地盛行东南风,台风等热带气旋频发,加剧风暴潮的危害。
2.(2012·福建文综,40B,15分)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
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
(9分)(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
(6分)解析第(1)题,从图例可以看出,该地区断裂发育,岩石破碎;该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该区域地形坡度大。
因而该区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多发。
第(2)题,主要从对地表形态的破坏,对工农业生产、人民生命安全的影响等角度分析。
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
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
(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
3.(2013·福建文综,40B,15分)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9分)(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解析第(1)题,冻害主要会对农业及一部分农业基础设施产生影响,造成农业减产;P 地周围山岭环绕,北面开口,冷空气不断堆积导致冷冻灾害发生频次较周围高;且P地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冻害严重。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五部分选修地理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章末过关检测湘教创新
自然灾害与防治1.(2016·黄冈市调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2014年6月19日~25日四川省累计降雨量分布图。
试分析2014年6月26日后川西地区需重点防御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原因。
解析:暴雨过后的川西地区主要警惕的地质灾害是滑坡和泥石流。
川西地区靠近板块交界处,处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横断山区,地质不稳,坡度陡峻,并且处于我国农业生产密集、水电重点开发地区,环境人为破坏严重。
之前一周有大量的降雨入渗、浸润软化岩土体,且6月份已进入雨季,斜坡和松散堆积物的稳定性将进一步降低。
答案:滑坡、泥石流。
该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横断山区,地形崎岖,坡陡谷深;靠近板块交界处,多断裂构造带,岩层破碎,滑坡、泥石流物质来源丰富;之前有大量的降雨入渗、浸润软化岩土体,堆积物的稳定性降低;农业生产、水电开发等人类活动强度大,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2.(2016·宁夏银川一中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若随着高度增加温度继续降低,达到0 ℃以下,水滴就凝结成冰粒,在它上升过程中,会吸附周围的小冰粒或水滴而长大,大到上升气流无法承载时即往下降落,降至地面还没融化成水,仍呈固态冰粒的就是雹。
它是一种气象灾害。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冰雹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几十亿元。
材料二据统计,近50年宁夏南部地区冰雹具有明显的年、季、月和日变化特征。
5~8月发生最多,占全年的72.0%,6月冰雹发生的几率最大,占全年的21.7%,20世纪60~80年代冰雹发生次数呈增加趋势;70~80年代为冰雹多发期,进入90年代后冰雹呈减少趋势,近20年来冰雹显著减少;固原冰雹主要集中在12:00~21:00,出现冰雹的次数占总次数的85%。
固原地区冰雹分布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山区、丘陵地区冰雹多,北部平原地区冰雹少。
分析宁夏南部冰雹时间分配和地区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气象灾害的特点及成因。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五部分 选修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45讲 防灾与减灾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
信息获取和空 间分析结合
灾前:圈定危险区,对危险 程度作出评价,指导防灾活 动;灾中:对灾情实况监测, 指导抗灾活动;灾后:评价 损失,指导救灾活动
全球定 位系统 (GPS)
采集某点经纬度 和高度,以便实 现导航、定位、 授时等功能
交通导航、绘制地图、人员 救生、地震监测等诸多方面
2.自然灾害防御的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
(2016·南昌考试)2015 年 7 月 7 日,我国 11 省份遭暴雨洪涝 灾害,造成 15 人死亡,8 人失踪。读洪水应急图,回答(1)~ (3)题。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45讲 防灾与减灾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7高考导航明确考纲 考纲解读 1.掌握现代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中的作用。 2.掌握防御自然灾害的措施。 3.掌握主要自然灾害发生时的互救、自救措施。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重难提示 1.现代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和防御中的应用。(重点) 2.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重点) 3.自然灾害中互救和自救的方法。(重点)
对信息进行综 合处理和空间 数据分析,具 有空间定位、 定性和定量分 析的功能
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 警、动态监测、灾害发 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 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 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 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 作提供依据
地理信 息技术
主要特点、功能
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RS和 GIS结 合
(2014·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 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 然原因。 (2)简析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 (1)鄱阳湖对长江有调蓄作用,当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 水位时,长江水进入鄱阳湖,湖水水位上涨,滨湖地区可能 发生涝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段是 6 月~9 月,正值 雨季。(2)防治涝灾要考虑技术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通过技术措施提早预警;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完善抗洪排涝系 统,退耕还湖,提高蓄水能力;生物措施包括培育、推广耐 涝作物等。
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1.读图例举A国山区常发的一种自然灾害及其灾害链,并分析其多发的原因。
解析图示区域位于板块交界处而多地质灾害,同时位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海域的海岛而多台风灾害;另外要注意山地地形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
答案台风—暴雨—泥石流、滑坡。
接近台风源地(常处于台风移动路径上),台风影响大;台风暴雨在山地易诱发泥石流、滑坡。
或地震—泥石流、滑坡。
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层活跃;山地降水丰富。
或台风—暴雨—洪涝(山洪)。
接近台风源地(常处于台风移动路径上),台风影响大;台风暴雨在山地形成洪峰的速度快。
2.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
解析滨湖地区涝灾可能发生时间分析如下:其形成的自然原因可从气候、地势、水位高低等方面分析。
答案可能发生在6~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9月是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以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3.图1为2001~2005年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次数分布图(单位:次)。
图2为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月际变化图。
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云南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征。
(2)指出云南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形成机制。
解析第(1)题,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先从整体上来描述,如分布广泛或分布不均等;再描述其变化趋势,如西多东少或从东向西增加等。
第(2)题,从图中看出每年的夏季都有滑坡、泥石流发生,总体上是7~8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分析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机制时,首先要明确其形成机制的因素(如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坡度大的沟谷、充足的碎屑物质或堆积物、充足的水分等),再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其形成机制。
答案(1)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广泛;总趋势是西多东少(或西北多,东南少)。
(2)7~8月份。
暴雨是诱发滑坡、泥石流的一个动力条件、诱发因素;7~8月份,受夏季风影响,云南省多暴雨,降水量多,降水强度大,致使滑坡、泥石流多发。
高三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三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说明:本试题分第一、第二两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一卷选择题(70分)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40分。
请将答案填入第二卷答题表中。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
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1~4题。
1.下列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是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④泥石流⑤寒潮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2.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和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3.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Ⅳ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 B.台风 C.泥石流 D.洪水4.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
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修建“西所东输”管道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①②④⑥5﹒近几年,我国北方蝗灾十分严重,与其相关的另一种灾害是A﹒寒潮 B﹒干旱 C﹒雷雨 D﹒洪涝6.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是A.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B.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C.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D.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7.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8.修建大型水库,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A.水灾B.旱灾C.地震D.寒潮9﹒对我国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 A ﹒地震 B ﹒火山喷发 C ﹒滑坡 D ﹒泥石流10.影响我国的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A.春季和夏季 B ﹒夏季和秋季C.春季和秋季D.秋季和冬季11.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
世界主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 3.要 灾自 害然 带20自°灾N然害—灾带50害°N带之间的环球自然
整理课件
4.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 自然灾害的 高风险区 。 (4)由于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活动和发展水平不同,自然灾害的 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也不尽相同。
整理课件
形成的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2)条件
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 受灾害的客体
(3)影响自然灾害灾情的因素
孕育灾害的环境( 孕灾环境 )、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
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 受灾体 )。
整理课件
衡量标准:人类社会与自然资源的
自然灾害
损失
(4)的影响 表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
整理课件
二、中国的自然灾害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三、防灾与减灾 1.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2)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自然灾工程性防御措施 (3)防御 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整理课件
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1)灾前准备:准备 救灾物资 ,建立物资储备基地。 (2)灾中应急交 灾通 害通 应行 急能 预力 案 (3)灾后恢复:减轻 灾害损失 ,增强 抵御能力 。
第五部分 选修地理
整理课件
选修 5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主干梳理 夯基固源
高频考经点典考题 互动探层究级演练
整理课件
J 解读考纲 分析考情
权威解读 预测考向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Z 主干梳理 夯基固源
2021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后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5
2021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课后检测新人教版选修51.(xx·吉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藏地区降雪量实况图(2013年1月17日20时至19日08时)。
材料二xx年1月17~19日,西藏西南部的聂拉木和普兰一度出现强降雪,积雪深度32厘米,并伴有8级左右大风,且雪后有8~10℃降温。
由于积雪太深或道路结冰等致使219国道、318国道和207省道沿线部分路段及部分县乡道路中断,救济物资无法送达,且牛羊因缺失草料、低温等损伤严重。
(1)简述西藏西部地区本时间段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分析此次强降雪过程造成的影响,并分析来年春季积雪融水可能带来的危害。
解析:注意图例,此次降水从西南向东北减少。
降雪对交通、畜牧业生产都产生重大的影响。
春季积雪融化可能会造成洪水灾害,同时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答案:(1)由东北向西南递增(或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2)影响:阻碍交通及通信;降温影响畜牧业。
危害:大量融雪易使河水暴涨,形成洪水灾害;大量雪水易在山区引发滑坡、泥石流;融水冲刷土壤形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
2.据统计,我国现有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千米(含风蚀),已占到国土面积的37.1%。
水土流失不但加剧了我国人地矛盾,加剧洪涝灾害,而且还成为我国最大的环境公害之一。
读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和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形、气候、经济发展特点等方面分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2)简要分析水土流失导致洪涝灾害加剧的原因。
解析:第(1)题,题意是“从地形、气候、经济发展特点等方面”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
根据图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位置特点,可判断其地形(坡度较大)、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经济发展特点(经济落后,存在过度农垦、放牧、樵采等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的状况。
第(2)题,分析水土流失导致洪涝加剧的原因,要从水土流失对河流排洪、湖泊调蓄洪峰能力的影响来分析。
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章末检测 W巩固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经典通用宝藏文档
201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灾祸与防治章末检测 W巩固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工夫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2011年浙江自选)2010年10月下旬,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遭到超强台风“鲇鱼”的攻击。
图甲为10月22日12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乙是该日沿海某测站测得的风向和风速分时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10月22日正值我国农历九月十五,“鲇鱼”促使了沿海省分风暴潮的构成,受影响最明显的省分是( )A.广东B.福建C.海南D.山东解析:读图可知,台风中心位于福建省附近,故选项中福建省受其影响最明显。
答案:B2.22日16时,“鲇鱼”中心位于这一测站的方位是( )A.东面B.南面C.西面D.北面解析:读图可知,16时测站主导风向为东南风,而台风本质是气旋,此时气旋中心应位于该测站的东面。
答案:A(2010年江苏)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
下图为两次大地震震中地位表示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两次大地震( )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解析:海地地震震中位于大西洋,故A错误;海地地震的震中位于美洲板块,B错误;地震属于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C正确;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人口密度、地面建筑物等多方面要素,并不完全取决于震级大小,智利8.8级地震就比海地7.3级地震遇难人数少,D错误。
答案:C4.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反点是( )A.地域狭窄,耕地规模小B.终年光照充足C.雨热同期D.全年降水份配均匀解析:甲、乙两地都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狭长地带,因而,两地都地域狭窄,耕地规模小,A正确;甲区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平和多雨,乙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平和多雨,B、C、D错误。
答案:A二、综合题(共60分)5.(10分)(2011年安徽文综)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成绩。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项限时训练 第五部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 新人教版选修5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材料一印度尼西亚中部北苏拉威西省罗肯火山于2022年8月17日再次喷发,喷出的火山灰柱高达3 000米。
材料二据2022年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报告日前披露,印度尼西亚被列为全世界最容易遭受地震、火山爆发等灾害的国家。
材料三下图为印度尼西亚位置示意图。
1印度尼西亚为何多地震、火山列举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
2火山爆发也并非一无是处,简要分析其利与弊。
解析第1题,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地震易引发火山、海啸、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
第2题,火山喷发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生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火山喷发也会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地热资源及多种矿产资源。
答案1印度尼西亚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有火山、海啸、滑坡和泥石流等。
2弊: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火山爆发引发的滑坡、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危及人类的安全。
利:火山爆发可以带来地热资源;火山灰可以形成肥沃的土壤;火山活动还可以形成多种矿产,如硫磺矿、铜矿、铁矿等。
2.2022年,非洲东部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乌干达及厄立特里亚等国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这些国家的部分地区出现了粮食危机,估计有1 200万人饱受饥荒之苦。
阅读非洲东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1请简要分析本次非洲东部这些国家大旱的自然原因。
2面对干旱,这些国家在以后的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解析第1题,结合影响降水的因素分析,干旱的原因主要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考生在回答时可结合气温与蒸发量等因素分析。
第2题,非洲东部地区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具有季节差异,区域开发过程中势必要涉及水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答案1非洲东部地区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具有季节性,该地区位于赤道北部,夏季受信风影响,盛行热带大陆气团,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缺水;近年来气候异常,降水偏少。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五部分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1.(2013·云南一检)2012年7月底,在泰国南部地区因持续暴雨而引发的洪灾,至少已造成366人死亡,200万人受洪水影响,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地区示意图”。
分析曼谷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的原因。
(10分)解析从自然(地形、气候、位置等)、社会经济(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状况)角度分析。
答案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强度大;北、东、西三面地势高,汇水速度快;地处河口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受泰国湾海水潮汐顶托影响较大;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快,城市排水设施不够完善。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印度尼西亚中部北苏拉威西省罗肯火山于2011年8月17日再次喷发,喷出的火山灰柱高达3 000米。
材料二据2011年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报告日前披露,印度尼西亚被列为全世界最容易遭受地震、火山爆发等灾害的国家。
材料三下图为印度尼西亚位置示意图。
(1)印度尼西亚为何多地震、火山?列举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
(2)火山爆发也并非一无是处,简要分析其利与弊。
解析第(1)题,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地震易引发火山、海啸、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
第(2)题,火山喷发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生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火山喷发也会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地热资源及多种矿产资源。
答案(1)印度尼西亚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有火山、海啸、滑坡和泥石流等。
(2)弊: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火山爆发引发的滑坡、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危及人类的安全。
利:火山爆发可以带来地热资源;火山灰可以形成肥沃的土壤;火山活动还可以形成多种矿产,如硫磺矿、铜矿、铁矿等。
3.2012年,非洲东部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乌干达及厄立特里亚等国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这些国家的部分地区出现了粮食危机,估计有1 200万人饱受饥荒之苦。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五部分 选修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章末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建议用时:40分钟)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乌江黄草—涪陵段约为90千米范围内,河床深切狭窄,一般岸坡角10°~30°,峡谷段30°~50°,地形起伏大,发育有较大规模的滑坡24个,尤其集中在土坎-羊角(11个)和小溪河一带(8个)。
下图示意乌江黄草-涪陵段地质构造与河流位置关系。
指出乌江土坎-羊角和小溪河一带较大规模滑坡分布较多的原因。
解析:从自然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地质条件和气候特点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主要体现在对自然平衡关系的破坏方面。
答案:自然原因:地形崎岖,坡度较大,重力作用明显;背斜或断层构造为主,岩层比较破碎。
流水侵蚀作用强,坡脚破坏严重,破坏了坡体的自然平衡关系;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坡体中软弱面含水量增长速度快,坡体增重而下滑力增强,软弱面摩擦力降低。
人为原因:筑路、采矿等人类活动加大了坡脚的破坏作用。
2.(2016·黄冈市调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下图示意2015年6月19日~25日四川省累计降雨量分布图。
试分析2015年6月26日后川西地区需重点防御的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原因。
解析:暴雨过后的川西地区主要警惕的地质灾害是滑坡和泥石流。
川西地区靠近板块交界处,处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横断山区,地质不稳,坡度陡峻,并且处于我国农业生产密集、水电重点开发地区,环境人为破坏严重。
之前一周有大量的降雨入渗、浸润软化岩土体,且6月份已进入雨季,斜坡和松散堆积物的稳定性将进一步降低。
答案:滑坡、泥石流。
该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横断山区,地形崎岖,坡陡谷深;靠近板块交界处,多断裂构造带,岩层破碎,滑坡、泥石流物质来源丰富;之前有大量的降雨入渗、浸润软化岩土体,堆积物的稳定性降低;农业生产、水电开发等人类活动强度大,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3.(2016·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期中考试)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复习试题.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考纲原文]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3.自然灾害与环境。
4.防灾与减灾。
放・命题报告真题高考题组一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1.(新课标全国文综I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
2013 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
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
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真题回放*命题报告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解析由文字材料可知,图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多地震,导致岩石破碎、岩体松动,这是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内因;图中又显示多处地方等高线密集,山高坡陡,震后出现降雨,这是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外因。
2.(新课标全国文综U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真题回放・命题报告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
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答案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
解析据图概括地质灾害的月际分布特点。
由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其低山丘陵区各月都会发生地质灾害,只是灾害的次数不同,5~8月次数较多,6月次数最多,11月~次年2月次数较少。
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多少和降水量密切相关,降水多的月份地质灾害就多,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说明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大,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且多暴雨;7月份地质灾害相对较少,说明7月份降水少,原因是该月份受夏季风影响相对较小,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较大。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复习提纲人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自然灾害系统示意图、主要的自然灾害干底叶人黑白苗捋常吃化一JtQt. AKt4.戎皓;同衣申盘韵*.* 时声* bJUf 龟药带轴6、洪涝(属于水文灾害)我国洪水类型比较类型洪水来源主要分布地区发生时间暴雨洪水主要有台风、锋面等带来的暴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暴雨的时空分布咼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融雪洪水由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区。
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
冰凌洪水冰凌堵塞河道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其次发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
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6、风暴潮((属于水文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发生季节发生地区特点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多在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温带风暴潮春秋季节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增水过程相对平缓主要危害不仅毁坏船只,而且破坏房屋、农田、海堤以及码头、港口等工程设施,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受灾体的价值越高,造成的损失越大。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
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其中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南等地受灾最为严重。
水土流矢盹沙蕭報、国湖it田阿湖需決打洪能力差範国妁经济轅心地帶I ”水文灾害夾惜严帀东那临海中下瞬地婷I券占;迎员就」>排菲不樹☆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详细见《创新讲坛》P185)自然因素:①(气候和水系方面)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②(地形方面)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中下游河道的过洪能力不足。
地理人教版高中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中地理复习灾害与防治考能提升演练_新人教版选修5
1.(2010·课标全国卷)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
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
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
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解析:认真阅读地质剖面图是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原因的关键。
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段公路被毁。
答案: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
“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
(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段公路被毁。
2.(2010·福建卷)图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社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2)简述B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1)对比两图可以看出,图中A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其防洪标准也高,两者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其原因可以从洪水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及受灾体的特点等方面分析。
(2)减少洪水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的主要措施可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包括植树造林、改善环境、修建防灾工程等。
答案:(1)关系:正相关(A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防洪标准也高)。
原因:A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度高;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洪灾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大,所以应提高防洪标准。
(2)植树造林,生态退耕;修建护坡工程;修建水库;迁出高风险区。
3.(2011·潍坊模拟)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1月以来,新疆等地连续4次遭受强冷空气袭击,出现60年一遇的寒潮暴雪灾害,降雪持续时间之长、降雪量之大、积雪之厚、气温之低,历史罕见,给群众生活、交通运输、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与防治
(建议用时:40分钟)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乌江黄草—涪陵段约为90千米范围内,河床深切狭窄,一般岸坡角10°~30°,峡谷段30°~50°,地形起伏大,发育有较大规模的滑坡24个,尤其集中在土坎-羊角(11个)和小溪河一带(8个)。
下图示意乌江黄草-涪陵段地质构造与河流位置关系。
指出乌江土坎-羊角和小溪河一带较大规模滑坡分布较多的原因。
解析:从自然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地质条件和气候特点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主要体现在对自然平衡关系的破坏方面。
答案:自然原因:地形崎岖,坡度较大,重力作用明显;背斜或断层构造为主,岩层比较破碎。
流水侵蚀作用强,坡脚破坏严重,破坏了坡体的自然平衡关系;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坡体中软弱面含水量增长速度快,坡体增重而下滑力增强,软弱面摩擦力降低。
人为原因:筑路、采矿等人类活动加大了坡脚的破坏作用。
2.(2016·黄冈市调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下图示意2015年6月19日~25日四川省累计降雨量分布图。
试分析2015年6月26日后川西地区需重点防御的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原因。
解析:暴雨过后的川西地区主要警惕的地质灾害是滑坡和泥石流。
川西地区靠近板块交界处,处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横断山区,地质不稳,坡度陡峻,并且处于我国农业生产密集、水电重点开发地区,环境人为破坏严重。
之前一周有大量的降雨入渗、浸润软化岩土体,且6月份已进入雨季,斜坡和松散堆积物的稳定性将进一步降低。
答案:滑坡、泥石流。
该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横断山区,地形崎岖,坡陡谷深;靠近板块交界处,多断裂构造带,岩层破碎,滑坡、泥石流物质来源丰富;之前有大量的降雨入渗、浸润软化岩土体,堆积物的稳定性降低;农业生产、水电开发等人类活动强度大,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3.(2016·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期中考试)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海道岛是日本第二大岛屿,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山地约占总面积的60%。
据日本媒体2015年2月3日报道,北海道地区遭受极寒和暴风雪天气袭击,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达179 cm。
材料二日本北海道冬季降雪分布示意图。
(1)指出北海道雪灾最严重的地区,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当地暴雪在春季可能引发哪些次生灾害?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形成及次生灾害。
(1)从图中看积雪最厚地区位于北海道西部,这与冬季风经过日本海以及地形对气流的抬升有关。
(2)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水可诱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答案:(1)西部地区。
冬季风从日本海带来丰富的水汽,在山地的迎风坡受到抬升作用,形成大量降雪。
(2)积雪融水汇入河流,形成洪涝灾害;在山区诱发滑坡、泥石流。
4.(2016·德州模拟)读下图及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50 mm称为暴雨,100~200 mm称为大暴雨,大于200 mm称为特大暴雨。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分布图。
(1)分析图中河流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共同原因。
(2)简述洪水造成的主要危害。
解析:(1)从地形、气候、植被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
(2)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方面分析。
答案:(1)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风气候,多暴雨;上游山区植被破坏严重;中下游平原人口和财产密集,防洪抗洪能力不足。
(2)造成人员伤亡;淹没损毁作物(或农田)、林木、道路、建筑(或乡村、城市)、桥梁等。
5.(2016·吉安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从地质、地形的角度简要分析该地发生滑坡的原因。
(2)据图说明该处滑坡造成的主要危害。
解析:(1)从图中可知图示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峻,断层发育,且下方有采石区。
(2)滑坡可堵塞河道,摧毁村庄,冲毁道路。
答案:(1)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山脊地形;顶部有断层发育;底部有采石区,破坏了坡面的稳定性。
(2)堵塞河道;摧毁村庄;冲毁道路。
6.龙卷风是在极不稳定的天气条件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
美国被称为“龙卷风之乡”,其龙卷风不仅数量多,而且强度大。
下图是美国龙卷风形成条件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从地理位置、地形角度分析美国龙卷风多发的原因。
(2)在野外遭遇龙卷风时,应该采取怎样的防御措施?
解析:第(1)问,从图中可知,龙卷风的形成条件是冷暖气流交汇。
美国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有墨西哥湾,水汽丰富;中部是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
第(2)问,龙卷风是强风涡旋,发生突然、移动迅速、破坏力极大。
在野外遭遇龙卷风时要尽量逃离,或在低洼地区躲避。
答案:(1)美国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有墨西哥湾,水汽丰富;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
(2)应迅速向龙卷风前进的相反方向或垂直方向逃离(,不要停留在桥、高坎、沿海海岸附近);若来不及逃离,应尽量到低洼地区躲避,但要远离大树、电线杆、简易房等,避免被砸、被压或触电;如果附近没有屏障,则应平伏于低的地面,但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头部。
7.(2016·三明模拟)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孟加拉湾是风暴潮的多发区,也是风暴潮的重灾区。
如图为某季节孟加拉湾风暴潮发生情况图。
从地形、海岸形状、社会经济情况等方面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原因。
解析: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海岸呈喇叭口状;人口、城市密集,风暴潮淹没面积大,损失严重。
答案: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海岸呈喇叭口形;城市密集,人口众多。
8.(2016·黄冈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初,美国部分地区经历了持续多日的暴风雪和冰冻天气,美国中西部地区经历了-35 ℃的超低温天气,受灾严重且范围广。
下图是美国本土地形简图。
(1)简析此次美国超低温冰冻天气受灾范围广的原因。
(2)简述此次冰冻天气对美国生产生活的影响。
解析:(1)从地形方面分析。
(2)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答案:(1)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势力强;受地形影响,中部大平原成为寒冷气流的南下通道。
(2)不利影响:造成大面积交通瘫痪,影响人们出行;电力通信设施受损,造成大面积停电,影响人们生活;冰冻天气会使冬小麦冻死冻伤,对冬小麦生长构成威胁,影响粮食收成;寒
冷天气还会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有利影响:来年病虫害减少,有利于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