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题结题报告
心理课题结题报告模板
( 结题报告)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YB-BH-049961心理课题结题报告模板Template of psychological topic conclusion report心理课题结题报告模板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xx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
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
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
特别是现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
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能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
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
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索,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课题组研究的内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心理学,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坚持实践育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小学生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学生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
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研究》研究报告宿迁市宿豫区新庄中心学校课题组二0一五年十二月《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研究》研究报告宿豫区新庄中心学校课题组课题主持人:李先迎陈芬一、课题提出1、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我们去化解通过调查摸底,我们发现我校学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他们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定;人格耐挫力差;人际交往有障碍等。
并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如打架、骂人、说谎、厌学、逃学、与老师对立、不接受教育,是非观念淡漠,严重的出现伤人现象。
2、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国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纲要”中提出了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要,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
2002年8月下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新形势下的中小学校心理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评估途径等进行了更详细的规定。
这些都为现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政策上的指导和理论上的依据。
二、课题界定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为主线;以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为主要内容,通过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等多种形式的系列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树立理性的价值观,增强其情绪调控能力和耐挫能力,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活动课程。
以教学班为单位,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去感悟。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一、项目背景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更应引起广泛关注。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学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我们开展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2. 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3. 结合实践,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三、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方法、策略等。
2.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心理问题的分布特点。
3. 实证研究法:选取部分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干预,观察效果。
4. 案例分析法:收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案例,总结经验。
四、研究结果1. 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情绪波动等问题。
部分学生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
2.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策略:根据文献分析和实践经验,我们总结出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如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
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如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师生沟通等。
3.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成果:通过对部分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我们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学习积极性、自信心等方面有所提高。
4.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总结:结合实践,我们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等。
五、结题结论本课题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得出以下结论:1.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需引起广泛关注。
《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辅导的有效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辅导的有效方法研究结题报告研究背景:小学毕业班学生进入青春初期,再加上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现在的小学毕业生较为早熟,大多数学生第二性征开始显现,开始产生朦胧的性意识,独立意识逐步增强,面临升学毕业,受到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的影响,心理上就产生了一些波动,主要表现为:1、良莠分辨能力不强,容易出现错误跟风和效仿他人的现象。
2、情绪容易激动且多变,对学校、家庭教育产生抵触甚至叛逆心理。
3、生理变化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开始出现青春期焦虑。
4、升学压力的加大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减少心理不适,消除心理焦虑,从而使学生顺利地从小学生活过渡到中学生活,成为毕业班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当务之急。
并通过此次课题研究为今后毕业班的老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研究目标1、通过本次研究,分析现有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出造成他们不良心理的各方面因素。
2、分析影响学生心理的因素,从中探索出切实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及教育对策,帮助毕业班学生完成小学生活到中学生活的成功过渡。
3、将本次研究成果运用到对学校毕业班学生的心理辅导中去,从而促进班级、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研究对象六年级毕业班学生四、研究内容和方法1、对毕业班学生心理现状的研究:通过座谈、问卷、观察等方式对学校现有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小学毕业生的心理特征。
2、对毕业班学生不良心理成因的研究:通过网络查询、电话家访、家长学校、教师座谈等方式了解毕业班学生不良心理的具体表现,并从中分析出造成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各方面因素。
3、探索正确有效的毕业班学生心理辅导方法及教育对策的研究:对收集来的相关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分析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运用到毕业班日常教育教学中,探讨出真正高效的针对毕业班学生的心理辅导方法及教育对策。
五、研究步骤(一)课题准备阶段(2012.3—2012.4)1、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2、学习相关理论,听取心理学方面专家的指导3、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二)课题实施阶段(2012.4—2012.6)1、对现有毕业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2、对毕业班学生家长和毕业班任课教师进行座谈、调查,了解学生的各方面表现3、聘请心理学专家进行指导,结合调查实际进行分析,制定出对毕业班学生心理辅导的有效方法和教育对策4、对制定的方法和对策进行实施、验证(三)课题总结阶段(2012.7—2012.9)1、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类2、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六、改革措施笔者在自己任教的毕业班对52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问题的问卷调查,并根据美国心理学家H•C•奎伊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分类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表一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统计表不服从16 焦虑害怕22 注意不持36 逃离家庭3驾驭别人16 害羞12 敏感26 夜晚不归2易激动14 爱隐居12 白日梦25 协调不佳13抑郁9 缺乏恒心22 暴发脾气9 不诚实7缺乏自信16 攻击行为8 容易心烦意乱17 不合作 6从表中可以看出,不成熟、焦虑—退缩和品行障碍是毕业班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过度焦虑,烦恼的情绪反应笔者在对本班52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引起学生焦虑和烦恼的事物很多,其中,学习与前途占首位81%,以下依次是人际关系65.4%、健康与生理变化34.6%、一切不顺心的事15.4%、生活单调枯燥和行为问题各占13.5%。
初中生心理学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生心理学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课题结
题报告
研究背景
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一个人生命最重要的时期之一。
然而,随着课程和社会压力的增加,初中生们经常面临课业负担和焦虑等
问题。
阅读已被证明是减轻青少年压力和焦虑的一种方法,但国内
缺乏研究证明阅读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何影响。
研究目的
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初中生的课余阅读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通
过问卷调查和文献综述的方法,研究初中生们的阅读兴趣、心理健
康状况以及阅读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选取某市10所初中学校的200名学生。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行为、阅读兴趣、心理健康状态以及
阅读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结果
初中生的阅读兴趣普遍存在,其中女生的阅读兴趣较高。
虽然
有一些学生表示阅读会让他们更加焦虑,但大多数学生认为阅读对
缓解压力有帮助,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提升。
结论
阅读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建议学校和家长在学
生的课余时间鼓励初中生们阅读,帮助他们提高阅读兴趣和心理健
康水平。
参考文献
- 张明. 阅读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
科学版), 2015(3):110-114.
- 王铁成. 阅读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探究[J]. 科技资讯, 2017(4):108-109.。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
“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研究”结题报告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总课题组执笔人翟新民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1、课题提出的背景⑴ 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我国高校兴起,开始是对个别由于心理障碍或心理不适应导致损害自我生命行为的大学生给予紧急援助,进行心理咨询、辅导与行为矫正,而后服务的对象逐渐扩大,年龄上从大学生扩大到高中生、初中生直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进一步向低年龄延伸的趋势。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深化,预防先于治疗,、重于治疗,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从目前已经起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来看,大多还处在以“专题讲座”、“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个案研究”等以“矫治”为中心的补救性层面。
相比较而言,全员参与、整体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注重高中学生心理品质的整体提升,(仍)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⑵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这说明党中央已经把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除了要(学习好)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之外,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教育心理学课题结题报告
教育心理学课题结题报告1. 课题背景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研究成就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研究与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其理论和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课题希望通过分析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深入了解教育心理学在学生研究成就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研究成就的影响因素,并给出对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和对实际案例的研究,我们将寻找各种心理因素对学生研究成就的影响方式,如动机、自信心、研究风格等。
同时,我们也将探索教育心理学在提高学生研究成就方面的应对策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实用的参考和建议。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合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我们将对相关的教育心理学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影响学生研究成就的心理因素。
其次,我们将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以了解不同心理因素对学生研究成就的具体影响。
最后,我们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4. 预期结果我们预期的研究结果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学生研究成就的关键心理因素:通过文献综合分析,我们将总结出对学生研究成就有重要影响的心理因素,并给出相应的解释和实例。
2. 各种心理因素对学生研究成就的具体影响方式:通过案例研究,我们将进一步了解不同心理因素对学生研究成就的具体影响方式,如动机对研究的促进作用、自信心对研究态度的影响等。
3. 教育心理学在提高学生研究成就方面的应对策略: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将提出一些实用的教育心理学策略,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提高学生研究成就。
5. 结论与建议通过本研究,我们将得出结论: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研究成就具有重要影响,并且研究动机、自信心等心理因素是提高学生研究成就的关键要素。
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因素的关注,采取相应的教育心理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成就。
参考文献- 张三,李四. "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研究成就的影响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2019年第1期.- 王五,赵六. "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成就的影响分析." 《心理学研究》2020年第3期.。
《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班主任提供 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提高 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促进学生 健康成长。
社会价值
本研究有助于提高社会对青少年 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推动教育部 门和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 康教育。
02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背景
介绍当前教育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以及班主任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角色。
影响。
教育背景
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只注重知识 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 康。班主任作为学生日常接触最 多的人之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
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 康教育相结合的研究较少,缺乏
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本研究将丰富和发展心理健康教 育理论,为班主任工作提供新的 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影响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学校支持 力度、班主任培训情况、学生需求和家庭支持等。
改进建议
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改进建议:加强学校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力度、完善班 主任培训体系、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加强家校合作等。
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地域范围有限等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地域范围,同时深入研究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 具体实践策略和技巧。
案例分析
选取典型案例,深入分析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
实地观察与访谈
对班主任进行实地观察和访谈,了解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 健康教育,收集第一手资料。
03
研究结果与讨论
研究结果
心理课题结题报告
心理课题结题报告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19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
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
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
特别是现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
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能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
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
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索,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课题组研究的内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心理学,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坚持实践育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小学生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学生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使受心理困扰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科学、有意义的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重点:人际交流,学习适应及个性辅导。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心理认知和应对方式,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过程。
这种教育包括了认知、情感、意志、人格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适应研究和生活的需要。
二、学生心理状态的构成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包括了情感、认知、意志、人格等多个方面。
情感方面包括了情绪、情感体验等;认知方面包括了自我认知、认知误区等;意志方面包括了意志力、自我控制等;人格方面包括了性格特点、价值观等。
这些方面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心理状态。
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面、系统地考虑这些方面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三、有效的辅导和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的研究有效的心理辅导和调节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情感支持、认知重构、行为干预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心理问题。
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咨询服务、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综上所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
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教育活动,旨在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用相关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全面提高。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关键之一。
虽然各学校在内容、目标、形式和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常见的提法包括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密切联系,但不能用德育工作来代替或取代它。
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应简单地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也不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变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或心理学理论的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行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行研究结题报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行研究结题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旨在培养具有健康心理、乐观态度和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等多种方法,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
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其次,通过实证研究法,对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进行了实践验证;最后,通过专家咨询法,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评估和反馈。
三、研究结果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以下策略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显著效果:1、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小学课程体系,定期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以增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2、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每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3、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组织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讲座、心理辅导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4、加强教师培训:对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技能。
5、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结论与建议本研究结果表明,以上策略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效果。
因此,建议在小学阶段广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同时,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实践能力。
此外,还应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变化和需求。
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制定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小学教学计划,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确保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二、课题研究的依据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使心理健康教育科学、针对性强;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学生;尊重、理解、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正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通过科学、有益的心理辅导,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潜力,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潜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资料我们以年级组为切入点,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侧重点有所不同。
其次,校园举办了专题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一次,聘请专家指导学生调控自己的心理,提高学生调控自我行为的潜力和素质。
例如,校园邀请了教育技术系任其平教授和《知心姐姐》杂志社的修改来校为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让学生受益匪浅,提高了学生自我心理调适潜力。
②学校注重与家庭沟通,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学校为家长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分享现代教育观和育人观,帮助家长科学地引导孩子成长。
同时,学校通过《家教周报》、心理板报、广播站和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介绍有关知识,帮助他们建立现代育人观和人才观,为孩子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心理素质好、教学科研潜力强的优秀教师,成为校园办学育人的骨干力量。
他们在构建学生心理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促进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潜力和创造力。
在201X年,学校成功举办了班主任经验论文研讨会,在201X年10月也召开了全体班主任工作案例交流会。
这些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研究和交流的机会,有助于推动工作。
其中多篇班主任论文在市、区交流,___老师案例获市“走进学生心灵”案例二等奖,XXX工作案例《点燃学生心的灯》获区一等奖等。
课题结题报告模板5篇
课题结题报告模板5篇1.课题结题报告模板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xx 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
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
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
特别是现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
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能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
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
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索,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课题组研究的内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心理学,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坚持实践育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小学生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学生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使受心理困扰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科学、有意义的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重点:人际交流,学习适应及个性辅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我校选择年级组为切入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在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各年级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04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
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
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
特别是现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
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能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
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
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索,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课题组研究的内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心理学,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坚持实践育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小学生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学生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使受心理困扰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科学、有意义的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重点:人际交流,学习适应及个性辅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我校选择年级组为切入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在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各年级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1、低年级:减少对成年人的依赖,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新的学生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兴趣,尝试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乐于与老师、同学交流;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2、中年级: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初步懂得社会法规,形成初步的学习方法,学会调整学习心态;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学生交往,学会调节处理人际关系,培养集体意识。
3、高年级: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学会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监督能力,学会确定学习目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参与社会实践,初步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的途径:1、听取专家的心理辅导讲座,以减少实验中的盲目行为,使研究实验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2、加强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3、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相互启发,以积累更好的经验。
4、多开设体验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研究的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行为分析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实验周期三年(2004.9-2007.8)(一)准备阶段:(2004.9-2004.12)1、组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
2、学习学校总课题方案。
3、确定《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研究项目,提出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2005.1—2006.12)1、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如开设心理讲座、召开家长会、开展体验教育活动等。
2、确定个体跟踪辅导对象(个案),记录及分析行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并收集相关资料。
(三)总结阶段:(2007.1—2007.8)1、收集相关资料,听取家长与学生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性课题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过程概述1、确定研究对象,成立课题组2004年9月,我校选定了本课题,成立了课题组,确定1-5年级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课题组织机构:课题指导专家:任其平(安师院教育系教授)课题负责人:王泽润课题组长:徐一文课题组成员:潘家宝、舒萍、张丽、叶代娣、朱秀华、钟玲、邹慧君、潘功兰、吴晓潮、薛苇、鲍涛、余丽娟、汪翠霞、刘娟娟、朱启宏、梁兰萍2、根据实际,实验研究(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全面普及,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及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
学校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心理讲座,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与学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使全校广大教师、学生、家长了解了什么是心理学,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对个人学习、生活乃至工作的重要性,极大地认识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二)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
(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
学校办学的宗旨是“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为了能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我们开展以下活动。
①建立个案库。
学校经过班主任的详细了解与观察确定了少数有较重心理困扰及障碍的学生作为个案跟踪辅导对象,由年级组辅导教师一月一次开展交流谈心活动并做好记录,认真分析行为原因及教育效果,以便提高后期教育的针对性。
目前,全校的心理辅导个案库成员有20余人。
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和教育,大多数学生能正常地学习,正常与同学交往,处事能力大有增强。
个案一:五(3)班吴某,大脑有疾患,精神经常兴奋,失控。
一年来在年级组教师跟踪教育辅导下,现在能正常随班就读。
学生评价:他上课能静心下来听课,下课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不随便攻击别人。
个案二:三(1)班胡某,性情暴躁,多动,学习不能专心,课堂上行为随意经常无故攻击人。
如今学生评价:上课能安静上课,作业能及时完成,鲁莽行为有所改善。
个案三:四(2)班徐某,表现为不与同学交往,平时不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封闭自我。
现在学生评价:如下课与同学玩耍,上课也能发言,集体活动表现也较积极。
个案四:四(1)班韦某,表现为个性偏激主观,遇事冲动,以自我为中心,曾因一件小事与爷爷发生冲突,因而举起斧头砍爷爷被及时制止。
现在家长评价:与人相处时较友善,学会怎样文明理智去解决问题,能够尊敬家长,遇事愿意与家长沟通。
……②举办专题讲座。
为提高广大学生调控自我行为的能力和素质,学校聘请专家举办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一次,指导学生调控自己的心理。
安师院教育技术系任其平教授,致力于教育研究,他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借助讲座形式与广大学生交流,让学生受益匪浅。
2005年底我校邀请了《知心姐姐》杂志社的编辑来校为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她深入浅出的讲解,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大大提高了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③举办心理健康板报。
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心理健康专题板报展,让学生们认识心理学,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更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及自我调控的方法。
④开设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学校开设了“知心姐姐信箱”,学生可以将自己成长的烦恼通过书信的形式投入信箱,辅导教师能很快给学生咨询回复,引导学生学习,疏导学生思想。
高年级组的心理辅导教师还组织五年级优秀学生成立了咨询小组,共同商讨成长中的烦恼,通过师生之间的朋友式交流,既解决了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不好等方面的困惑,又增强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2)加强学校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延伸,并且影响着学校教育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
我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视家长的参与。
一是积极创设条件为家长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更多的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懂得如何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2005年聘请了三院保健主任给家长做《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报告;2005年9月请安师院的严云堂教授为六年学生做《关注学生春期生理、心理教育》讲座,对于高年级学生如何克服心理上厌学、说谎、早恋等现象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让广大家长深受启发。
2005年9月请任其平教授给一年级家长做《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生活》报告。
各类专家指导讲座,让广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减少盲目性,从而科学地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是利用《家教周报》报纸,心理板报、广播站及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介绍现代教育观,让他们知道减负减什么,家庭的民主气氛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等有关知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育人观,人才观,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参与的机会,体验的机会,还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宽松的、自由的成长环境。
三是对个别有心理困扰的家长进行案例教育,进行对话,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
对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如今年刚毕业的学生王某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与祖父母住。
孩子缺少母爱,祖父母望孙成龙要求严格,父亲不关心他还经常打骂,不准他与母亲见面,孩子一度处在崩溃边缘,在校表现自我保护意识强烈,不能与同学正常相处,攻击性强,对不利于自己的任何言论存在强烈的敌意,并且有自伤发泄行为,学习成绩也一路下滑。
教师发现后马上与家长联系,结合家教理论向家长陈述利害。
提出合理的建议,建议家长正确处理亲情关系。
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并对孩子进行不良心理的疏导,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通过家校合力,该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得到有效矫治,学习成绩也重拾升势。
(3)调节班主任工作心态,促进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通过班级来实施,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在学校教育管理及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将班主任列为课题组成员,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听心理辅导专题讲座。
学校课题组与教导处一起利用周三的教研会邀请安师院的任其平教授给本校教师进行了《关注心理,关爱生命》、《小学生心理教育》2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任教授就新时期教师面对的压力及如何调试自我心态给教师做了具体详细的心理上的指导,同时就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做了科学的指导,让广大教师深受启发,懂得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这样与那样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成效。
不断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水平,学校每学期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和教育案例分析会,让班级管理工作比较突出、学困生转化比较成功的班主任给全体教师介绍经验,让广大教师在交流中启迪,在讨论中感悟,从而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提高我校班主任教师的整体育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