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语文语文作文(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备战中考语文语文作文(大题培优易错试卷)及详细答案

备战中考语文语文作文(大题培优易错试卷)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作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弟子问大师:“天底下谁最睿智?”“善于学习他人之长处者。

”大师答。

“谁最强大?”“善于自控者。

”大师答。

“谁值得尊重?”“自重并敬重邻里者。

”“大师所言,皆显而易见。

”另一弟子说。

大师微微一笑:“显而易见,不过很多人却视而不见。

”读了上面这段材料,你有什么感悟或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答案】例文知易行难早在几千年以前,孔子就已经说过:“言知之易,行之难。

”《尚书》中也提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也。

”是的,知易行难。

人类前行时所踏出的每一步,都历尽了千辛万苦,凝结着血汗与泪水。

知易行难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必然规律。

建筑长江三峡大坝的设想和详细方案早在毛泽东时代就已经被提出,可是为什么我们还是花上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把它建成?谁不知道只要植树造林就能绿化沙漠,可是我们的土地还是以惊人的速度被沙化。

可见,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受着自然环境的制约,所以行比知更难啊。

知易行难是在人类的道德范畴中不断被证实的道理。

马克思曾经指出:为了100%的利益,资本家就愿意冒着被绞首的危险犯罪,而为了200%的利益,他们甚至会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

环顾当今社会,黄赌毒泛滥,犯罪猖獗,贪污贿赂事件层出不穷。

难道说那些人都不知道这些是违法犯罪,危害社会的事情吗?不,他们知道,但是良知的呼喊仍然敌不过利益的诱惑。

知易行难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逻辑。

刘备曾经告戒过他的儿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亲贤臣,远小人。

”而阿斗却先亲小人黄皓,后以小事杀大臣。

终导致灭国之祸。

人人都知道男性与女性要互相关怀,处于平等的地位,可是时至今日,我们的妇女大会仍然在不断努力着呢。

我们都知道坚持的好处,可是我们往往很难坚持做一件对自己有益处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要努力工作,好好赚钱,可是真正要实行起来,也不容易。

我们也知道一辈子要轰轰烈烈,不要太平庸,可是真的要自己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汗水的时候,往往也退却了。

2020-2021中考语文备考之语文作文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及答案解析(1)

2020-2021中考语文备考之语文作文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及答案解析(1)

一、中考语文作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一个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

“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

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

“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

“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粒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

”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解析】是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珍珠和沙子带有比喻的性质,“珍珠”指生活中的精英,杰出的人;“沙子”指默默无闻的、平凡的人。

可以从肯定珍珠的角度立意:人要出类拔萃、要尽己所能地杰出,要成名成家,闪光耀眼,要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也可以从肯定沙子的角度立意:沙子自有沙子的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也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人生。

材料的最大“亮点”其实正在这最后一句话上——这个强有力的反问提供了非常好的立意角度:一粒沙子,即使成不了珍珠,也自有其不容抹煞的价值。

出题人的导向还是很明显的。

【考点定位】作文的审题立意,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语言的驾驭能力。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北”“化”这三个字都是由“人”而来的同体会意字(见下图甲骨文示例),相随而“从”,相背而“北”,相转而“化”。

这三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包孕着国人从古自今的人生哲学与生命智慧;这三字也与每个人的求学、处友、从业等具体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深蕴待人处事之道。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上述的看法自选角度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不得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人生要经历三种境界才完美欢喜文字学的朋友有个有趣的发现,“从”“北”“化”这三个字均由“人”字而来。

中考语文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文言文及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文言文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闰月,权亲攻皖城。

诸将欲作土山,添攻具,吕蒙曰:“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①危之。

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②;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

”权从之。

蒙荐甘宁升城督。

宁手持练,身缘③城,为士卒先。

既而张辽④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

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窃:私下里,私自。

②拔:攻下;攻取。

③缘:攀援。

④张辽:曹军将领。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权谓吕蒙曰(___________)(2)见往事耳(________)(3)权从之(________)(4)闻城已拔(_________)2.下面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结友而别人不知而不愠B.但当涉猎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C.诸将欲作土山将以攻宋D.不能甚固而戍死者固十六七3.翻译下面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______________(2)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吕蒙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1.对……说了解听从听说2.B3.你说你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敌人城防已经修好,援兵必定到来,我们将不能夺取(皖城)。

4.甲文:①鲁肃的惊叹侧面表现出吕蒙的学有所成;②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乙文:①吕蒙推荐的甘宁身先士卒,侧面表现出吕蒙的善荐人才;②“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印证了吕蒙“外援必至”、“不移时可拔”的论断,侧面衬托出他的战略眼光,料事如神。

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短文两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歌。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来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A.①古来共.谈共:共同②高峰入.云入: 耸入B.①五色交.辉交:交相②四时俱.备俱:都C.①猿鸟乱.鸣乱:纷乱②沉鳞竞.跃竞:争相,争着D.①盖.竹柏影也盖: 只是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大概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答案】1.D2.(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两个人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3.①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② 这句话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己归隐林泉的终身志趣。

【解析】1.D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

改为:①盖竹柏影也。

盖:表示原因或推测,译为“大概”或“原来”。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亦”:也。

“寝”:睡觉。

“相与”:一起,共同,一同。

还有“相与步于中庭”: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的翻译。

3.考查对重要语句的言外之意。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意思是: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本文选自我国古代史学名著《_____________》,文中提到的战役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__________之战。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②弗敢专.也(______________)③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④既克.,公问其故(______________)3.对于“何以战”的问题,曹刿对鲁庄公一再追问,他的目的是什么?4.本文给后人留下的重要的战争思想有哪些?请写出两点来。

5.在这段真实的历史故事中,作者并未对曹刿和鲁庄公作直接评价,而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刻画两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请结合文章对曹刿或鲁庄公作简要评价。

【答案】1.左传长勺2.①参与②独自占有③案件④战胜,攻下3.曹刿一再追问的目的就是要让庄公明白取信于民才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的道理。

4.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保证;审时度势、善于把握作战时机(进攻和追击时机);详察敌情,不冲动草率等。

5.要点参考:曹刿是一个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人,他在大敌当前之时,面见庄公,直陈己见,并亲临战场指挥作战,表现了一个爱国者的责任感;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对战争的分析,对战斗的指挥,对战机的把握,精辟独到,体现了一个军事家的思想智慧。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__________)(2)晓雾将歇.(__________)(3)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2.(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C4.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解析】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加点的“书”在这里是名词,“书信”的意思;“歇”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是“消散”的意思。

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辉”“颓”“竞”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备战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语文作文含答案(1)

备战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语文作文含答案(1)

一、中考语文作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兴盛,不少人为了引起关注,吸引“粉丝”,无所不用其极,有人攀爬城市高楼,做出各种惊险动作,以赢得点击;有“14岁荣升宝妈”的少女,靠展示自己的肚皮,获得打赏;9岁女孩发抖音哭诉视频,“今天妈妈火化了,我再见不到她了,求求你们,就给我一万个赞可以吗?”有农村青年靠直播生吃青蛙、老鼠,被转发;有父亲,虚构家庭困境,靠“卖惨”为重病女儿筹款……一个比一个奇异,一个比一个惊悚。

对互联网所催生出来的这种社会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受?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做冷静的接收人,为理智的评价者一抹赏心的风景,一句简单的心情,一件怡心的乐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构成了千千万万人的社交主页。

在屏幕面前,信息的发出者们在浏览他人生活琐事的同时,也带着些许不安的心情:这条动态会得到多少人的点赞?又会有多少人来评论。

在言论自由的时代,我们通过社交媒体可以自由地在网络上对公众人物的生活进行评论。

然而,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收到的评论中,总会有正面或负面的言论;我们在发表评论的同时,也总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位冷静的接收人,理智的评价者。

我们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发出后,围观者往往是我们的亲朋好友。

通过一条条评论、一个个点赞,他们分享我们的快乐,分担我们的痛苦。

得意时,他们毫无顾虑地给予忠告;失意时,他们毫不吝啬地给予鼓励。

这不失为联络感情的一大方式。

然而,总有人过分地在意他人的评价,为求得他人艳羡的目光而迷失了自己。

他们使自己成为了一个“橱窗人”,晒出价值不菲的物品,换上运动服出门拍张照发布后回家接着睡觉,都只是为了能得到他人的一句赞美的评价。

正像席慕容在《独白》中说的:“为了博得他人的称许和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

走到途中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文言文附详细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文言文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援疑质.理善良质.朴B.久而乃和.曲高和.寡C.不复.挺者山重水复.D.驽.马十驾庶竭驽.钝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翻译:天气很冷,砚台里的水冻成了坚硬的冰,我的手指冻得不能曲伸,却丝毫不放松抄录。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大题培优易错试卷)及答案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大题培优易错试卷)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

(1)恐前后受其敌.。

(《狼》)(________)(2)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3)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________)(4)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5)但.微颔之。

(《卖油翁》)(________)【答案】(1)攻击,进攻(2)同“弼”,辅佐,辅弼(3)靠近,挨近(4)使……听闻(5)只,仅,只是【解析】【详解】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是多是古今异义词,如,敌:攻击,进攻。

但:只,仅。

通假字词,同“弼”,辅佐,辅弼。

词类活用词,使……听闻。

2.陈子经①,尝作《通鉴续编》,书宋太祖废周主为郑②,雷忽震其几。

子经厉声曰:“老天便打折陈桱之臂,亦不换矣。

”后三日,子经因昼寝.,梦至一所,类王者居。

有人入报:“陈先生至矣!”其中坐者衣黄袍,起坐待之,曰:“朕何负於卿,乃比朕于篡③邪?”子经心知其宋祖,对曰:“陛下欲臣死,即死耳。

史贵直笔④,不可易.也。

”遂惊寤。

(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有删节)(注释)①陈子经:陈桱,明初史学家。

②宋太祖废周主为郑: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取得政权,废周主为郑王。

③比朕于篡:把我与篡位者等同。

④史贵直笔:史官贵在秉笔直书,无所避忌。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子经因昼寝.(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可易.也(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陛下欲臣死,即死耳。

3.这个故事借梦境塑造了陈子经怎样的形象?【答案】1.睡觉改变2.陛下想要臣死,臣立刻就死罢了3.正直,秉笔直书,无所避忌的大无畏精神【解析】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作者:董乃斌、黄霖等年代:当代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中考语文备考之语文作文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3)

中考语文备考之语文作文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3)

一、中考语文作文1.根据材料作文。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做事开始提倡“别那么累”。

有人赞赏这种变化,也有人为之担忧。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人可以累,别太累“累”,这个字眼原本多指人身体的劳累,而如今却是多指精神的“累”!时常有人说“累,太累了”!就是指“心累”。

“累”,就是身心俱疲;“累”,无论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上讲,都不会是人们的情之愿,心之甘。

然而,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人明知累却愿意累!“累”,并不是一种无能,而是一种自觉,一种自愿,一种担当。

慈爱的父母甘愿为儿女累,因为这种累就是对儿女的疼爱;孝顺的儿女甘愿为父母累,因为这种累是对父母的感恩;情笃的恋人甘愿为对方累,因为这种累能赢得对方的爱情;真挚的朋友甘愿为知己累,因为这种累能赢得知己的回报;几乎所有的人都甘愿为自己亲近的、喜欢的人累,因为这种累能赢得对方的理解和感激,也能让自己内心深处得到慰藉和快乐。

“累”,是一种付出,是一种牺牲,是一种高尚,是一种无私。

你为别人累,就能让他(她)感觉到轻松,舒服。

比如办公室里的卫生,你打扫了,别人就不必再干了;比如家务活,你干了,家里的人就不必再干了;比如操心劳神的事,你做了,别人就不必再去伤脑筋了。

人,身体的累,适当休息便可消除,而心的累却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

心累,常常徘徊于坚持和放下之间,你把事情看淡了,看开了,放下了,就不会再累了;你把事情看重了,想复杂了,放不下,你就会一直在累。

心累的现象有诸多种。

当你做了一件事后,会想到:这件事我做得圆满吗?是否会有人在说我什么?当你说完一句话后,会想到:这句话我说得当不当?是否会有人“对号入座”?会不会无意中伤害到某个人?当你做领导时,你会琢磨:下属会不会某些地方对我有意见?当你做下属时,你会琢磨:领导对我会不会有啥看法?当你官职不能升迁,工作不够顺利时,你会琢磨: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好?会不会有人背后给我使绊子,设障碍?……凡此种种,总而言之,一个字:“累”!两个字:“心累”!这所有的“累”,并不是不需要“累”,有些事的确需要适当的、客观的去考虑,但不应该凡事都钻牛角尖,不应该一切都为别人活。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1)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1)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秩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湖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1)山门圮于河()(2)湮于沙上()(3)如是再啮()2.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

(1)一老河兵闻之()(2)当求之于上流()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众服为确论。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5.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

【答案】1.(1)倒塌(2)埋没(3)咬,这里意为冲激。

2.(1)讲学家所说的话(讲学家所说的道理)(2)石兽3.众/服为确论。

4.照他(老河兵)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

(采分点:“如”、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译出大意1分)5.“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备战中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解析

备战中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隐天蔽日.夕日.欲颓B.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C.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D.故.渔者歌曰温故.而知新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则.素湍绿潭战则.请从B.春冬之.时求之.下流C.自.非亭午夜分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飞漱其.间其.真无马邪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再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写出夏季水流的湍急。

C.“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春冬之时的清幽景色。

D.最后写渔人歌谣,间接表达了三峡景物带给人们的感伤情绪,更突出了秋天的凄凉冷。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案】1.A2.A3.B4.(1)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的趣味。

【解析】1.A项意思同为“太阳”;B项白色的/未加装饰的;C项极/断;D项所以/旧的。

2.A项意思同为连词“就”;B项助词,的/代词,代石兽;C项连词,如果/介词,从;D 项代词,代山峰/表加强诘问语气。

3.B错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含答案

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

(1)恐前后受其敌.。

(《狼》)(________)(2)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3)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________)(4)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5)但.微颔之。

(《卖油翁》)(________)【答案】(1)攻击,进攻(2)同“弼”,辅佐,辅弼(3)靠近,挨近(4)使……听闻(5)只,仅,只是【解析】【详解】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是多是古今异义词,如,敌:攻击,进攻。

但:只,仅。

通假字词,同“弼”,辅佐,辅弼。

词类活用词,使……听闻。

2.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浅草才能没.马蹄(______)(2)天与.云与山与水(______)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是.日更定矣/明辨是.非B.见余大喜.曰/喜.出望外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具匠心D.余.一小舟/不遗余.力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备战中考语文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文言文(1)

备战中考语文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文言文(1)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泉水激.石(________)(2)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3)鸢飞戾.天(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用骈文写成,文字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

B.本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

C.第二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

D.第三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

【答案】1.(1)冲击,撞击(2)同“啭”,鸟鸣,此指蝉鸣(3)至,到达。

2.(1)(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2)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3.D【解析】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激.”,冲击,撞击。

“转.”,通假字,通“啭”,鸟鸣,此指蝉鸣;“戾.”,至,到达。

2.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语文作文及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语文作文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作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兴盛,不少人为了引起关注,吸引“粉丝”,无所不用其极,有人攀爬城市高楼,做出各种惊险动作,以赢得点击;有“14岁荣升宝妈”的少女,靠展示自己的肚皮,获得打赏;9岁女孩发抖音哭诉视频,“今天妈妈火化了,我再见不到她了,求求你们,就给我一万个赞可以吗?”有农村青年靠直播生吃青蛙、老鼠,被转发;有父亲,虚构家庭困境,靠“卖惨”为重病女儿筹款……一个比一个奇异,一个比一个惊悚。

对互联网所催生出来的这种社会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受?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做冷静的接收人,为理智的评价者一抹赏心的风景,一句简单的心情,一件怡心的乐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构成了千千万万人的社交主页。

在屏幕面前,信息的发出者们在浏览他人生活琐事的同时,也带着些许不安的心情:这条动态会得到多少人的点赞?又会有多少人来评论。

在言论自由的时代,我们通过社交媒体可以自由地在网络上对公众人物的生活进行评论。

然而,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收到的评论中,总会有正面或负面的言论;我们在发表评论的同时,也总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位冷静的接收人,理智的评价者。

我们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发出后,围观者往往是我们的亲朋好友。

通过一条条评论、一个个点赞,他们分享我们的快乐,分担我们的痛苦。

得意时,他们毫无顾虑地给予忠告;失意时,他们毫不吝啬地给予鼓励。

这不失为联络感情的一大方式。

然而,总有人过分地在意他人的评价,为求得他人艳羡的目光而迷失了自己。

他们使自己成为了一个“橱窗人”,晒出价值不菲的物品,换上运动服出门拍张照发布后回家接着睡觉,都只是为了能得到他人的一句赞美的评价。

正像席慕容在《独白》中说的:“为了博得他人的称许和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

走到途中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大题培优易错试卷)及详细答案(1)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大题培优易错试卷)及详细答案(1)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孰.视之孰:同“熟”,仔细B.客之美.我者美:美丽C.期.年之后期:满一年D.臣之妻私.臣私:偏爱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妻之.美我者马之.千里者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奉命于.危难之间C.皆以.美于徐公徒以.有先生也D.窥镜而.自视人不知而.不愠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面对妻、妾、客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

B.邹忌以自身经历与齐王“之弊”进行类比,能够以小见大,由浅入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威王,主要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

D.“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句话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备战中考语文二轮 语文作文 专项培优含详细答案

备战中考语文二轮 语文作文 专项培优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作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冒犯别人的人从不原谅别人。

——赫尔巴特(2)恕自己一过,则万过由之而生。

——苏格拉底(3)我可以原谅任何人的过错,但自己的除外。

——卡托(4)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

——弗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诗歌除外。

【答案】参考例文题目: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严于律己”即对自己严格要求,日省吾身,见贤则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

孔夫子曾教导弟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的就是此意。

对做学问者来说,严于律己的精神必不可少。

纵观历史,凡学有所成者莫不深知此理。

古时学者悬梁刺骨,囊荧映雪,故有纵横捭阖之才,经纶世务之智;王右军临池练字,在池中洗笔,竟染黑了一池水,故后有书圣美誉。

其精益求精,严于律己的决心意志着实令人敬佩。

也正因为这种精神,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国之才。

对修养自身者而言,严于律己更显得尤为重要。

儒家朱熹强调“吾日三省吾身”,不断检视自己的行为。

法家荀况同样也说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名而行无过矣”。

可见反躬自省,严于律己对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

以此看来,严于律己可达到不断完善自己,以至于“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宽以待人”即宽容地对待别人,多发掘欣赏别人的优点。

只有如此,才能发字内心地热爱民众,即儒家所提倡的“仁”,和墨家所阐释的“兼爱”。

孔子将“恕”归结为儒家要义之一,劝说人们原谅他人的过错,包容他人的缺点。

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的人,今天抱怨这个人太小气,明天又说那个人目中无人,以致于弄得人际关系紧张。

因为他不懂得宽恕别人,看人只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当然就无人可入其眼。

试问天下又有谁是十全十美的吗?经常义正词严地指责别人难道就能说明你身上缺点很少?恐怕事实恰好相反。

进一步来说,如果一个人经常欣赏别人的优点,那么在他眼里则天下无一人不可爱,又哪会心生怨恨呢?东坡流放岭南之时,曾与化外人比邻而居。

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附答案解析

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节选)周敦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斯是陋室()(2)可以调素琴()(3)陶后鲜有闻()(4)宜乎众矣()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4.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答案】1.这调弄,弹奏少多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3.安贫乐道4.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斯”意思较为固定,为代词。

“鲜”现代汉语仍有,译为“少”。

“众”与现代汉语意思一致,译为“多”。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是“莲之爱”,应译为“对于莲花的喜爱”。

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法与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

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看题干中问题与文章中心有什么联系,文中有没有真抒胸臆的语句,寻找到这些关键语句后,根据理解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即可。

平时的学习中,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要通过与同学、老师的讨论形成完整的认识,最好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从文中作者关于陋室环境及陋室生活的描述可知,陋室之所不陋,是因为主人品德高尚,即主人安贫乐道,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作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

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答案】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题目从《咬文嚼字》给著名作家挑错谈起,“挑错”这一行为,是求真务实之态,面对“挑错”的态度,展现的是一个人的治学风格。

材料自然没有回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同去年孙中山名言一样,可以说紧贴时代,彰显文化,培养品格,又避免了“中国梦”等热门押题。

题目要求“选准立意”,自然莫言的话“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是一定不会偏离题意。

除了这一立意,还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1)“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给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

立意:勇于挑错,引申为挑战权威。

(2)“作家表示理解,积极回应”。

立意:面对别人指出的错误,应当有虚心接受、勇于承认的态度。

(3)铁凝、莫言的行为。

立意:感谢挑错。

本题对于求学的学生来说,较切合生活实际,较适合写议论文,但是也可以写自己及身边挑错的故事、对“一字师”“推敲”等进行改编。

也可以思维扩张开去,悲叹面对挑错固执己见的人,上升到国家层面如何面对挑错。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日前,贵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的一则招聘启事,耿直地自我描述:“学校一般,交通一般,待遇一般。

”接着笔锋一转,介绍了学校的优势:评职称容易、压力不大、牛肉便宜,等等。

这则招聘启事被赞为“史上最真诚的高校招聘启事”。

然而,该校宣传部负责人次日却对媒体表示,此招聘系一名雷姓院长发布,未经审核,学校正介入调查,进行约谈。

随后,学院网站换上了范文式的新版招聘启事。

陶行知先生创办晓庄师范学校时,“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改造一百万个乡村”,并提出招生要求:“少爷、小姐、小名士、书呆子、文凭迷最好不要来。

”彼时,街头巷尾,人们看着这份另类的招生广告,觉得特别新鲜、有趣。

一时间,名师高徒纷至沓来,晓庄师范学校成为当时“教育界关注的中心”。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中国范的招聘就应该体现“活力”一个民族有自己的“民族范儿”,一个国家有自己的“国家范儿”。

我华夏泱泱大国,五千年的传承,有哪些自己独一无二的“范儿”呢? 雷姓院长独特的招聘广告不就是显示出充足的活力和个性么,我们又为何要责之怪之呢。

中国在文艺、气度、创新上历来就是不落入俗套的。

一.文艺中华文明中,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我中华的“文艺范儿”。

从春秋时期的《诗经》,到唐诗,再到宋词。

流传下来的都是音韵优美,朗朗上口的精品。

如《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细细品读,品味无穷,耐人寻味。

除了诗词,古琴曲中一曲“凤求凰”迷倒万千少女的心;棋艺中围棋、象棋所蕴含的智慧和思想更是让人倾服;王羲之《兰亭集序》谁与争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谁人不服;陆羽研究茶经,茶香沁人心脾,余韵千年不绝。

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诉说着穿越时空的“文艺范儿”。

二.气度孔子提出的“和为贵”,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从汉唐直至当代,彰显着大国气度。

昭君出赛,维系着汉匈50年的友好相处;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抗战胜利后,我们大度地拒绝了战争赔款,只是希望可以铭记历史,不要让悲剧重演。

这些都是我中华的气度。

著名的航海家、探险家达伽马,在到达非洲大陆时树起了旗帜,标示葡萄牙王室的主权。

然而他不知道,早在一百多年前,一位叫郑和的人早已到达了非洲。

郑和并没有树立标示大明主权的旗帜,而是树立了一座丰碑,一座友好而和平的丰碑。

拒绝侵略,传递友好,这就是我中华的气度,我们的“大国范儿”。

三.创新不管是哪个时代都不缺乏创新的人物。

比如四大发明、地动仪、神机炮等等。

不仅仅是这些,政治方面也有许多创新。

从商鞅变法到王安石革新;从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到康有为等人的戊戌变法,都是在创立新的形象,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这些都是我们不断努力进取的表现,是中华文化的“创新范儿”。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范儿一一尽显,这些“范儿”引领我们向前,让世界听见中华巨龙咆哮的声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所给的材料,综合两则材料,学校的招聘和招生启事代表着学校形象,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治学态度,可结合社会现实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所以雷姓院长的招聘词就颇受非议。

考生根据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可以从如下两个角度进行立意:1、从反面立意:大学应是最有思想、最有活力的地方,招聘启事不可过于僵硬,要鼓励创新,尊重和珍惜学校师生的思想活力,应对其“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保持温情和敬意。

2、也可从正面侧面立意:认为应保持严谨治学态度、语言庄重真诚等等。

考生在立意精准后,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扣住对材料中心的理解,在行文过程中要时刻理解材料,提出观点后要充分结合现实进行充分论述,这样作文才能更符合考场作文的要求,这样作文才能升格。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点在于:此招聘系一名雷姓院长发布,未经审核,学校正介入调查,进行约谈。

随后,学院网站换上了范文式的新版招聘启事。

面对以上的事件,考生要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评价,在说理的时候要注意结合材料的同时,也要向社会更深层次去拓宽。

这样才能符合材料作文的写作的要求。

3.3、何为自然?万山负势而竞高,各呈风流;万流随形而竞奔,共筑;万花逐春而竞艳,各抒芳韵;万木耸干入云端,姿仪千态……自然,是萬物各秉其天赋,顺时随境,运其气,铸其命,发其华,秀逸独出,卓拔天下!禅家有言:万象说法,万物蕴道,大化不语,谛旨自出!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顺其自然,就是顺道而行;看似不争,却在岁月里铸就自我生命的卓越;看似无为,却在默默的追求中成就自我生命的辉煌!顺其自然,就是在筑梦人生的过程中,智慧开拓,创意进取,积极求索;万物向光而生,从而赢得花芳果馨,这是自然;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当然更应该懂得顺其自然的大道宏旨!5、小青蛙的故事从前,有两只小青蛙,溜到农民的房子里玩。

他们站到一个坛子的沿儿上跳舞时,不小心掉到里面。

里面装的是油,粘粘乎乎的,坛子的内壁滑溜溜的。

他们想跳出来,油太粘,想爬出来,壁太滑。

几经尝试,没有结果。

青蛙A一边游一边想,看来今天是没希望了,怎么也出不去了。

又勉强游了一会儿,他想,反正也没希望了,还游什么呢?这样想着,四肢越发划不动了。

而青蛙B呢?他想,今天真糟糕,怎么都出不去。

可是总得做点什么,还是继续游吧,也许会找到办法。

四肢虽然很累了,可他还是坚持游着。

边游边想,反正只要还有力气,不管怎样,我都要游下去。

就在他几乎划不动了的时候,他的后腿碰到了坚实的固体。

原来,黄油在他们的不停搅动下,凝固了。

后来,青蛙B踩在黄油上跳出了坛子,独自回家了。

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真正的“顺其自然”,不是人生道路上遇到坎坷时的自我安慰,两手一拢的不作为,而是竭尽所能,拼搏奋斗之后的不强求。

【答案】【例文】尽人事而待天命不悲,不喜,不嗔,不怒,越来越多的佛系青年走进我们的视野。

被上司指责了,内心不痛不痒,毕竟还有安身之地。

又到了新的一年,生活境况如何?得过且过吧!没有打算今年竞争某个职位?不用了,现状挺好的。

生活如同一潭死水,如同坐定的老僧,没有一丝新鲜与乐趣。

这样的人一味地听天由命,好像深得道家精髓。

殊不知,道家真正的追求是尽人事而待天命!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所谓“无为”,并非两手空空,一事无成,“无为”其实应该是“有为”。

“无为而治”的德政,是百姓心中向往的“大同社会”。

商旅夜宿街头,却不惧财物被盗,百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德才人人推崇而深蒙教化。

其中的“有为”,便是有德,有才,有智,有勇,有谋。

百姓有“六尺巷”的教化,帝王可垂手而治,“无为”即是“有为”。

要是没有“拼命”的劲头,农村孩子崔庆涛怎能如愿被北京大学录取?要是没有吴京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精益求精地拍电影,怎会有闻名一时的《战狼Ⅱ》的问世?没有等出来的结果,只有拼出来的辉煌。

尽人事而待天命!借着东风,诸葛亮火烧赤壁,扭转两军阵势。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正是竭尽所能之后的顺其自然。

“庄生晓梦迷蝴蝶”,美好梦境,只是人心灵得以摆脱尘世的一方净土,世俗的假恶丑,是人们不畏前行、奋力拼搏的迷障,路遇荆棘,应当勇往直前,所向披靡。

尽人事而知天命,方是无愧天地。

先尽人事,后待天命。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怀揣梦想,自有青云之志,游山观水却也有别样风情。

陶潜既已尽了人事,便可顺其自然,放弃繁华与诱惑,归隐田园。

尽人事而待天命,方是无愧本心。

人生怎会无大风大浪?高考,便是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

焚膏继晷,挥汗如雨,奋笔疾书,勤奋的努力对得起自己十几载青春,即使与心仪大学失之交臂,也可以淡然一笑,我已尽足全力,错过也是无缘。

尽人事而待天命,我无愧于自己!尽人事而待天命,便是无愧天地,无愧本心,更是无愧于自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

比如本次作文,这是一段议论性性材料,材料的主旨是拼搏奋斗之后的顺其自然才会无怨无悔。

材料具有辩证意味,要围绕主旨多层面多角度确定立意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