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配套课件:第三部分-文言文3-2
合集下载
2016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课件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二、把握文言断句 1.应对策略 (1)根据语法结构。 ①主语、谓语之间要停顿。 如“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负 者”“行者”是主语,“歌于途”“休于树”做谓语。 在“负者”和“行者”后断句,能显示出句内的主谓 层次结构。 ②谓语动词与宾语、补语之间要停顿。 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刻” 是动词;“唐贤今人诗赋”是“刻”的具体内容,做宾 语;“于其上”是“刻”的位置,做补语。所以应读成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3.解题思路 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衬托、对比、 虚实、大小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 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 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4.答题模板 技巧+表达作用
专题十 古诗词赏析 专题十一 文言文课内阅读
专题十
古诗词赏析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一、品味炼字类 1.题目形式 ①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某”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③“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④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2.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 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 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 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 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五、品味诗歌类 1.题目形式 ①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②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③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课件 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 (共47张PPT)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 根据要求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时、地、言、事、理、情等信息, 筛选出来,从而对选项的表述加以判断。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 对所述事件或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要求考生了解某个 论点的依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这种考 查经常采用多角度提问的方式,要求考生作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 概括。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指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作 者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的看法,注意是指文章的作者的 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文章中, 作者的观点、看法、态度有时表现得直白而明显,有时却表现得委婉 而含蓄,因而这类题的难度往往较大。它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 出作者的看法,进而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与概括。
(5)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 肯定判断句有五种形式: A. 用语气助词来表达,如“……,……者也”或“……者,……也”。 B. 用副词“乃”“即”“皆”“必”“诚”“则”等来表达。 C. 用动词“为”帮助判断。 D. 用判断词“是”来表达。 E. 直接把主语和谓语连在一起。 【例】臣本布衣。(《出师表》)
运用,在词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主要 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丹书帛曰”中“书”本为名词“书本”,活用为动词“书 写”。 ②名词用作状语。 【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箕畚”是名词,用作状语“用箕 畚”。
③动词活用作名词。 【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出”动词活用为名词“出产 的东西”。 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披坚执锐”中“坚”原是形容词“坚硬”,用作名词“坚硬 的盔甲”。 ⑤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中“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巩固”。 ⑥动词作状语。 【例】“行收兵”中“行”是“收”的状语,意思是“在行军途中” 。
【ZKXF】2016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配套课件 3-3
答案:前一句从时间和距离角度突出水流之急,给读者留下深刻
的印象;后一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水流急湍、波浪汹涌的特征, 形象生动,给读者以亲见之感。
五、阅读《马说》 ,回答 1~5 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 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答案 B
解析:B 为取消句子独立,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其余均是结构助 词。
3.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他对莲的赞美来看,这 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 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答案:对偶、拟人。“上”和“入”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 物有生气。写出了室外环境的幽雅,表达了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句运用了怎样的写法?怎样 理解这句话?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类比。用古代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代名 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答案: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我能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1)第③段中“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一句写出了江水的季节特点。 “____”、“____”色彩互异, “____”、“____”动静相杂,相映成趣,令 人无限遐想。
【XKCQ】2016届中考语文复习课件 9年级上册 第3部分
敢,有凛然正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盛气凌人,狂妄自大,外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前倨后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通“披”,穿着 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被坚执锐
3.词类活用。
(1)天下苦秦久矣 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苦,认为……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依法都要杀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平民的愤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撞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复习:第3部分文言文阅读5三峡课件(幻灯片33张)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安徽中考2015~202X
考情分析
考情搜索
考查要点
考查热度
2015~202X年安徽近五年未 (1)重点名句默写。(2)重点词语解释。(3)句子翻译。(4)内
考查过。
容理解及概括。(5)写作技能分析。
权威预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也。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 文 :在__三__峡__七__百__里__之__间__,__两__岸__都__是__连__绵__的__高__山__,__完__全__没__有__中__断___的_ _地__方__。_____ ②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_忽__然__间__(_又__)_向__远__处__游__去__了__,__来__来__往__往__,__轻__快__敏__捷__,__好__像__和___游_ _玩_的__人__互__相__取__乐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水,但特点不同,【甲】文段水的 特点是:__水__势__大__、__水__流__急____;【乙】文段水的特点是:__清__澈____。
4.第①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第②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山的特点:连续不断(山多),遮天蔽日(山高)。水的特点:水势浩大 (水大),水流湍急(水急)。
安徽中考2015~202X
考情分析
考情搜索
考查要点
考查热度
2015~202X年安徽近五年未 (1)重点名句默写。(2)重点词语解释。(3)句子翻译。(4)内
考查过。
容理解及概括。(5)写作技能分析。
权威预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也。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 文 :在__三__峡__七__百__里__之__间__,__两__岸__都__是__连__绵__的__高__山__,__完__全__没__有__中__断___的_ _地__方__。_____ ②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_忽__然__间__(_又__)_向__远__处__游__去__了__,__来__来__往__往__,__轻__快__敏__捷__,__好__像__和___游_ _玩_的__人__互__相__取__乐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水,但特点不同,【甲】文段水的 特点是:__水__势__大__、__水__流__急____;【乙】文段水的特点是:__清__澈____。
4.第①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第②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山的特点:连续不断(山多),遮天蔽日(山高)。水的特点:水势浩大 (水大),水流湍急(水急)。
【中考1对1】2016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课堂讲义):3-2-2+文言句读和翻译
说,刚才只有刘景落在后面二三里地。由此断
课时讲解题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
解析 课外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建立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注意重点词 语(“自此”:从今以后;“汝”:你;“寝馔”:住宿吃饭;“异”:不同), 然后一一译出。省略成分要补出(“令”后省略之“”),语句要连贯通顺。
点拨 本题考查补写省略成分的能力。补写必须在理清文义的基础上, 根据上下文的省略习惯进行补出。
课时讲解题型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时 南 北 无 行 人 左 右 曰 但 刘 景 在 后 行 二 三 里。 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解析 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当时南北方向又都 没有行人,随行的人对郑 开。
点拨 文言文句子内部的停顿,一般从句子结构和语意两方面来分析。 从句子结构来看,主谓间、动宾间、状语间、动补间常常要停顿;成分省略 处要停顿。从语意上看,前后语意发生转折的地方一定要在转折连词前有所 停顿;今为一词,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的要分开读,以示区别;承接上文的 句首助词、连词与句中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具体语境下文言词语的义项的能力,注意结合自己 的文言翻译经验,联系具体的语境对词义加以确定。
课时讲解题型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以
鱼 皮 裹 吾 尸 投 于 江 中 吾 当 朝 暮 乘 潮 以 观 吴 之 败。
以鮧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
6.乙文用“怒”形容浙江之潮,言简意丰,试作具体分析。(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能力。通过乙文的阅读可知 “怒”既写浙江之潮的壮观,也写吴子胥因谏被杀的愤怒。 【答案】 “怒”不仅表现浙江之潮的壮观,也能让人联想到伍子胥的 愤怒。
2016中考语文 第四篇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文言段篇阅读讲解课件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指导】 审题: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解题:解答本题首先要落实句中每个词语的意思,然 后揣摩短句与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补充出相应的关联词 语。同时在表达上要尽量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答案:(示例)(如果)杀了我,宋国就守不住了,就可以 攻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公输(节选)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 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 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 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 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范 与 兰 七 十 有 三 好 琴 喜 种 兰 及 盆 池 小 景。 【答题指导】 审题:本题考查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审题要抓住 “用‘/’”“限断两处”这两个关键要求。
解题:给特定句子断句,首先要判断句子是记述说明 类还是议论说理类,记述说明类就可以先确定记述说明的 是什么人或事物,议论说理类就可以先确定议论的话题是 什么。如文中的画线句是记述类句子,句子记述的对象是 “范与兰”,讲述的是他的年龄及爱好,据此就可将句子 断开。 答案:范与兰七十有三/好琴/喜种兰及盆池小景。
(4)文中画线句中“吾不言”的背后隐藏着公输盘怎样 的心理?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KXF】2016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配套课件:第三部分 文言文 3-1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 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 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黄 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 . . 黄发:借指老人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 —— 潭中景物 ——潭中气氛 ——小潭源流 ——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 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 《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 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 然、避世退隐之意。
答案 C
汕尾中考 二、2015· 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 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 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 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答案 D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语文初三文言文总复习课件ppt
2、以哲理谈学习。 《送东阳马生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愚公移山》
学习感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就要不怕困难, 勤奋刻苦,坚持不懈,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3、以哲理谈社会。 《马说》《邹忌讽齐王纳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大道之行也》
社会感悟:在当今社会,千里马和伯乐都很重要;不仅如此,学会与人交往 同样也很重要;在“人和”的基础上,讲诚信、讲和睦、树公心、 去私心、为创造理想社会而努力。可以联系当今社会发生的大事 来谈。
《与朱元思书》: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含蓄地传达出爱慕大自然、 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总结:以上三篇通过不同景色的描绘,表现出对大自然和祖国山河的热爱。
《满井游记》:作者抓住了早春生机盎然的景色描写,表现出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湖心亭看雪》: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西湖雪景,用“一痕、一点、一芥、 两三粒”来表现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桃花源记》:在文中作者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观潮》:本文是一篇写景记事的佳作,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 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 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总结:以上三篇借对不同景色的描绘,表柳先生传》《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
文言文 总复习
文言文分类:
《桃花源记》《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山水篇:《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观潮》
《五柳先生传》《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
人物篇:《出师表》《公输》《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庄子》故事两则
学习感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就要不怕困难, 勤奋刻苦,坚持不懈,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3、以哲理谈社会。 《马说》《邹忌讽齐王纳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大道之行也》
社会感悟:在当今社会,千里马和伯乐都很重要;不仅如此,学会与人交往 同样也很重要;在“人和”的基础上,讲诚信、讲和睦、树公心、 去私心、为创造理想社会而努力。可以联系当今社会发生的大事 来谈。
《与朱元思书》: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含蓄地传达出爱慕大自然、 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总结:以上三篇通过不同景色的描绘,表现出对大自然和祖国山河的热爱。
《满井游记》:作者抓住了早春生机盎然的景色描写,表现出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湖心亭看雪》: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西湖雪景,用“一痕、一点、一芥、 两三粒”来表现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桃花源记》:在文中作者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观潮》:本文是一篇写景记事的佳作,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 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 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总结:以上三篇借对不同景色的描绘,表柳先生传》《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
文言文 总复习
文言文分类:
《桃花源记》《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山水篇:《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观潮》
《五柳先生传》《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
人物篇:《出师表》《公输》《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庄子》故事两则
2016届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及复习题优秀PPT教学课件
【答题指导】 回答这类题的关键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
做题时,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 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 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若要用自己的话表述,那么找到 原句之后还要将原句转化成现代汉语表述出来。
三、人物形象分析 【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
【考题举例】
赵简子 赵简子①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②。将置后③,不知所立。
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以授二子,曰:“谨识⑤之。”三年而
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⑥。
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⑦。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长曰伯鲁, 幼曰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③置后:选立继承 人。④二简:两片竹简。⑤识(zhì):记住。⑥甚习:很熟。习, 熟悉,熟练。⑦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两个考点在前一章课内文言文部分已 经归纳过,不再赘述,此处重点归纳断句、内容理解与概括、 人物形象分析和评价感悟四点。 一、断句 【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
断句就是给出没有句读的句子,让考生判断句子的句读。 主要考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用“/”线在句子中标出句读; 另一种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选出句读标志正确或错误的一 项。
二、(2014 年广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9 分)
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 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 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 “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 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
2016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配套课件:第三部分-文言文3-2
4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 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 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 且赵之于齐,隐蔽③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20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 ②食 食. .不 之饱 不, 能力 尽不 其足 材,才美不外见 B.① ②千 乃里 放马 老常 马有 而.,随而 之.伯,遂 乐得 不道 常有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弋:系有丝绳的箭,用来射鸟。②主:掌管。
28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或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偏爱)
B.时时而间.进
(间:偶尔)
C.数.烛邹已毕
(数:数量)
【乙】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 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 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11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 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 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 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 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中考总复习 语文
【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 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 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 且赵之于齐,隐蔽③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20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 ②食 食. .不 之饱 不, 能力 尽不 其足 材,才美不外见 B.① ②千 乃里 放马 老常 马有 而.,随而 之.伯,遂 乐得 不道 常有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弋:系有丝绳的箭,用来射鸟。②主:掌管。
28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或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偏爱)
B.时时而间.进
(间:偶尔)
C.数.烛邹已毕
(数:数量)
【乙】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 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 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11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 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 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 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 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 第3部分 专题2文言文阅读
第 14 页
▪ (2)形容词的活用
▪ ①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如“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坚固的盔 甲;锐,锐利的武器)。
▪ ②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如“臣之妻私臣”(私,偏爱)。
▪ 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 为……美)。
▪ 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饿其体肤”(饿,使……受饥饿之 苦)。
第 23 页
▪ 三、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 ▪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
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 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滕子 京”“巴陵郡”等就不用翻译。
▪ 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 《愚公移山》中“始一反焉”的“焉”是语气助词,无实义, 可不译,该句的意思就是“才往返一次”。又如《陋室铭》 中“孔子云:何陋之有”的“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应删 去不译,该句意思是“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一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
不同。“绝境”在文中指“与世隔绝的地方”,在现代汉语
中的意思是“没有出路的境地”。再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中的“卑鄙”,在文中指“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在 现代汉语中则是“(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 【复习方法】教材中这类词语大部分都有注释,在复习过程
第4页
▪ 常见考点和考查形式如下:
▪ 1.生字注音,如德阳,分值为2分。
▪ 2.文言实词:(1)选择题,选择词语解释正确或有误的一项, 如自贡、乐山、达州、成都、攀枝花、绵阳、泸州、广元、 宜宾、凉山、甘孜、阿坝,以及部分地区的课内文言文阅读, 如内江、眉山;或选择词语的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如雅 安的课内文言文阅读;(2)填写题,如广安、南充、德阳、凉 山,以及部分地区的课外文言文阅读,如内江。
▪ (2)形容词的活用
▪ ①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如“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坚固的盔 甲;锐,锐利的武器)。
▪ ②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如“臣之妻私臣”(私,偏爱)。
▪ 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 为……美)。
▪ 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饿其体肤”(饿,使……受饥饿之 苦)。
第 23 页
▪ 三、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 ▪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
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 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滕子 京”“巴陵郡”等就不用翻译。
▪ 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 《愚公移山》中“始一反焉”的“焉”是语气助词,无实义, 可不译,该句的意思就是“才往返一次”。又如《陋室铭》 中“孔子云:何陋之有”的“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应删 去不译,该句意思是“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一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
不同。“绝境”在文中指“与世隔绝的地方”,在现代汉语
中的意思是“没有出路的境地”。再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中的“卑鄙”,在文中指“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在 现代汉语中则是“(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 【复习方法】教材中这类词语大部分都有注释,在复习过程
第4页
▪ 常见考点和考查形式如下:
▪ 1.生字注音,如德阳,分值为2分。
▪ 2.文言实词:(1)选择题,选择词语解释正确或有误的一项, 如自贡、乐山、达州、成都、攀枝花、绵阳、泸州、广元、 宜宾、凉山、甘孜、阿坝,以及部分地区的课内文言文阅读, 如内江、眉山;或选择词语的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如雅 安的课内文言文阅读;(2)填写题,如广安、南充、德阳、凉 山,以及部分地区的课外文言文阅读,如内江。
【广东中考必备】2016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课件第三部分第二节
• 【例1】(2015广东)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 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 参考答案: • 示例一: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 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 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 示例二: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 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 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 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
• (5)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断开。 • 【例1】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隆中 对》) • 【例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 诗》) • 【例3】 (2015菏泽)俯而读/仰而思/思而 弗得。
• 4. 借助结构句式断句。 • (1)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 • 判断句式:“……者,……也”。 • 反问句式:“不亦……乎”“孰 与……乎”“其……乎”“安…… 哉”“何……为”等。 • 被动句式:“为…… 所……”“受……于……”“见…… 于……”等。
• 考点C3:阅读启示题。 • 解题方法: • 这个考点主要是考查对文章写作意图的理解 并作出理性的分析思考。可从四方面入手: • ①直接指出文中蕴含的道理或作者的思想情 感; • ②仔细分析议论抒情的句子,将句中的道理 解析出来; • ③可以从人物的行为和性格上得到启示,探 究的做法是否合理;
•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 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 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 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 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 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 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 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 意思就可以了。
• 3. 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3分) • 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 避子”);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 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 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
12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中考总复习 语文
A.不 食.知 不其 饱能 ,千 力里 不而 足食.也
B.安 又.求 安.知 其天 能千 下里 之也 马
答:开放题,任选一种说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18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二)2014济宁市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 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中考总复习 语文
21.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 共同之处?
答:深谋远虑(或聪明智慧)
9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二、马说 (一)2014孝感市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 9~12 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
中考总复习 语文
名专 课 校家 堂 名教 精 师授 粹
中考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1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
2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3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6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20.下面是选文中画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 上。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 人。
23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②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 慧,不太过分了吗?
24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弋:系有丝绳的箭,用来射鸟。②主:掌管。
28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或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偏爱)
B.时时而间.进
(间:偶尔)
C.数.烛邹已毕
(数:数量)
【乙】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 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 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11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 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 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 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 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C.才 请美 见.之 不外见. 答案 B
D.鸣其.之真不无能马通邪其.意
13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中考总复习 语文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 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 而数之公前,曰:“独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 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 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16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 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答案 D
17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12.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 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26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 虽欲言,无可进者。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20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 ②食 食. .不 之饱 不, 能力 尽不 其足 材,才美不外见 B.① ②千 乃里 放马 老常 马有 而.,随而 之.伯 ,遂 乐得 不道 常有
4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 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 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 且赵之于齐,隐蔽③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答:人才 根本原因是“不知马”;老马识途 要善于向动物、 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规律。
25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三、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2014广西柳州市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 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 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中考总复习 语文
9 . 托 物 寓 意 是 古 人 的 常 用 写 法 。【 甲 】 文 作 者 以 “ 千 里 马 ” 寓 ____________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乙】 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________(填写一个成语),这个 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D.寡人闻.命.矣
(闻命:接受教导)
答案 C
29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A.皆以.美于徐公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答案 A
31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13.请把“文言文”【甲】【乙】两个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重 点词语“面”“刺”)
7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2)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国、楚国(共同出兵)救赵国。
8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一、曹刿论战 (一)2014丹东市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 19~21 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
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9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 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 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译文:鞭策它,不按准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
己的才能。(策,鞭策,鞭打;尽,竭尽,使充分发挥,译为“充分发 挥”亦可)
14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中考总复习 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接见,召见;使, 命令,派遣)
12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中考总复习 语文
A.不 食.知 不其 饱能 ,千 力里 不而 足食.也
B.安 又.求 安.知 其天 能千 下里 之也 马
答:开放题,任选一种说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18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二)2014济宁市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 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中考总复习 语文
21.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 共同之处?
答:深谋远虑(或聪明智慧)
9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二、马说 (一)2014孝感市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 9~12 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
中考总复习 语文
名专 课 校家 堂 名教 精 师授 粹
中考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1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
2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3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6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20.下面是选文中画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 上。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 人。
23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②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 慧,不太过分了吗?
24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弋:系有丝绳的箭,用来射鸟。②主:掌管。
28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或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偏爱)
B.时时而间.进
(间:偶尔)
C.数.烛邹已毕
(数:数量)
【乙】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 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 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11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 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 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 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 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C.才 请美 见.之 不外见. 答案 B
D.鸣其.之真不无能马通邪其.意
13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中考总复习 语文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 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 而数之公前,曰:“独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 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 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16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 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答案 D
17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12.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 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26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 虽欲言,无可进者。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20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 ②食 食. .不 之饱 不, 能力 尽不 其足 材,才美不外见 B.① ②千 乃里 放马 老常 马有 而.,随而 之.伯 ,遂 乐得 不道 常有
4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 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 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 且赵之于齐,隐蔽③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答:人才 根本原因是“不知马”;老马识途 要善于向动物、 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规律。
25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三、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2014广西柳州市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 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 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中考总复习 语文
9 . 托 物 寓 意 是 古 人 的 常 用 写 法 。【 甲 】 文 作 者 以 “ 千 里 马 ” 寓 ____________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乙】 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________(填写一个成语),这个 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D.寡人闻.命.矣
(闻命:接受教导)
答案 C
29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A.皆以.美于徐公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答案 A
31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13.请把“文言文”【甲】【乙】两个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重 点词语“面”“刺”)
7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2)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国、楚国(共同出兵)救赵国。
8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一、曹刿论战 (一)2014丹东市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 19~21 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
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9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中考总复习 语文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 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 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译文:鞭策它,不按准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
己的才能。(策,鞭策,鞭打;尽,竭尽,使充分发挥,译为“充分发 挥”亦可)
14 第三部分·2014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汇编
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中考总复习 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接见,召见;使, 命令,派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