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2.doc

合集下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一、导学背景在古代中国历史中,《论语》被誉为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

其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和教育理念。

其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子路第十九》中的一段对话。

二、导学目标1. 理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含义;2. 探讨孔子对弟子们的教育方式;3. 理解并分析导语对于理解文本的重要性。

三、导学过程1. 学习原文《论语·子路第十九》曰:“子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于上也。

出则以其地制之,行则以其事制之。

夫骄,复自满也,而不用也。

其唯恶乎!人哉!’”2. 解读导语- 考虑为什么导语中提到的人物都是孔子的弟子?- 探讨导语中的“纣之不善”是什么意思?- 分析“君子恶居下流”的含义是什么?3. 学习文本- 了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背景;- 解读这段对话的含义并分析孔子的教育观点;- 探讨“夫骄,复自满也,而不用也。

其唯恶乎!人哉!”的意义。

4. 学习扩展- 研究孔子对待不同学生的教育方式;- 思考孔子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分析《论语》对于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影响。

四、导学案总结通过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我们扩展了对《论语》这一重要经典的了解。

从中我们看到了孔子作为教育家的智慧与魅力。

他通过谈话和对话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论语》对于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影响至今仍然存在,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我们不仅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的背景和含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得到了一些关于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启示。

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主备人:郑雯【应达成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如、方、作、撰、伤、与、让、乎、尔”在文中的含义,掌握文中的特殊句式。

【思维提升与发展】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孔子“礼治”的思想。

课前预习案(一)自主学习1.走进作者(“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________,思想核心是__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_,即“出来做事”。

2.了解《论语》《论语》是散文,是记录的的言行。

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3.四书、五经、六艺。

四书:五经:六艺:4.给下列字注音俟莫甫哂相铿沂喟雩冠(二)结合课文助手,借助工具书,完成以下练习1.解释以下加点字的意思(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1)以吾一日长乎尔.(2)子路率尔.而对曰(3)鼓瑟希,铿尔.(4)尔.何如(1)以吾一日长乎尔.(2)摄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5)何伤乎.如尔乎2.标出下列活用的词语,并解释(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2)鼓瑟希,铿尔(3)三子者出,曾皙后(4)浴乎沂,风乎舞雩(5)可使有勇,且知方也(6)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7)子路率尔而对曰(8)比及三年,可使足民3.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特殊句式,并翻译(1)不吾知也(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4)何伤乎(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6)异乎三子者之撰。

(7)以吾一日长乎尔(8)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课中探究案1.自主学习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段落?试用简洁的语文概括段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导学案 (含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导学案 (含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1.了解孔子和《论语》,积累文化常识,落实字词,积累文言知识。

2.反复诵读,研读课文,把握四子之性格与志向。

3.探究曾皙的志趣和孔子的核心思想之间的联系。

1.重点:把握四子之性格与志向,感知《论语》对话的魅力。

2.难点:探究曾皙的志趣和孔子的核心思想之间的联系,感受孔子的精神格局。

第一课时1课时。

课前学习任务一:1.通读全文,结合注释,掌握下面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曾皙、饥馑、哂之、俟、礼乐、铿尔、撰、莫春、沂、舞雩、与点2.利用注释,疏通文本内容,找出参加这场对话的双方,完成下表。

提示:关注年龄差以及字和名的联系。

对话者姓氏名字年龄孔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课中学习任务一知人论世,积累知识1.如果让你向一位热衷于中国文化的外国朋友介绍《论语》,你会选择哪些内容来介绍呢?2.结合注释,再读文本,落实字词,梳理掌握重要文言知识,完成填空。

(1)通假字鼓瑟希莫春者(2)古今异义如会同,端章甫加之以师旅(3)词类活用如会同,端章甫浴乎沂,风乎舞雩三子者出,曾皙后鼓瑟希可使有勇赤也为之小(4)特殊句式毋吾以也不吾知也则何以哉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异乎三子者之撰浴乎沂,风乎舞雩可使有勇课中学习任务二整体感知,赏析形象1.《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又极具特色的一章。

本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呢?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概括这场对话的主要内容。

明确:一场伟大的师生对话子路则何以哉?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求,尔何如?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公西华赤,尔何如?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曾皙亦各言其志也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小结:2.研读“问志”“言志”两部分,思考:从师生五人的言谈、动作和神态中,可以看出他们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课中学习任务三比较鉴赏,四子之志1.四子之志各不相同,夫子的态度也有所差异,但“吾与点也”的喟叹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为什么呢?(1)既然课文是围绕着“言志”展开的,那么,谁的“志向”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呢?(2)四子各言其志,夫子唯独“与点”,曾皙的志向是什么,曾皙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3)这幅画面里有什么呢?可从下面选项中选择,也可以有自己个性化解读,都要说明理由。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导学案

学习目标:1. 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三课时后能背诵全文。

2.参照注释,能流利翻译全文。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鼓瑟希通,莫春者,春服既成通,二.课前检测(《论语》默写检测)三.新知导学1. 听录音,跟读。

2. 学生分角色读,教师再次纠正字音、句读,学生在书上做标记。

3. 学生齐读。

4.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参照注释,口译全文。

标注出不清楚的句子,向老师提问。

以下句子翻译存在困难:①②③④⑤5.教师答疑四.拓展训练结合孔子的生平经历以及你对《侍坐》一章的认识,谈一谈孔子的人生理想。

五.课堂小结这篇文章分为言志和评志两部分:第一部分(1-12段)是四位学生,开头与中间穿插孔子的简略引导、评价。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五个小部分,孔子提问(第1段),子路言志(第2、3段),冉有言志(第4、5段),公西华言志(第6、7段),曾皙言志(第8-12段);第二部分是曾皙与老师对话(第13-16段),引出孔子对三位弟子言志的具体评价。

1、多义词辨析:(每空1分,共10分)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以吾一日长乎尔摄乎大国之间乎异乎三子者之撰何伤乎浴乎沂,风乎舞雩2、翻译下列语句(每句5分,共15分)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⑵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⑶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4)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5)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七.作业布置:作业本上抄写并翻译全文。

八.课后反思学习目标:1.总结文言知识:重点实词“尔”,重点虚词“以”和“为”,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2.抓住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评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鲜明的人物形象。

3.分析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的原因,了解孔子的人生理想。

学习重点:1.文言知识总结;2.通过分析语言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班级:姓名: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以及孔子的思想。

(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3)能够较准确地翻译全文。

2.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一词多义的词语现象;抓住关键词语,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1.理解与落实文中的重点实虚词及常用文言现象。

2.掌握一词多义的词语现象。

三、学习过程任务一——预习新课查阅资料,填写下面的空格部分,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1.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互相征战,礼乐制度崩塌,诸侯逐渐崛起,周王室日益衰落,一些大的诸侯国通过战争获得更多的土地和百姓,于是出现了旷日持久、错综复杂的“诸侯争霸”局面。

孔子希望人民和平,国家稳定,所以周游列国,游说君王。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中。

2.作者简介:孔子,名,时期鲁国人,是学派的创始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政治上主张,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

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书》、《礼》、《》、《乐》、《》)。

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他出身在没落地贵族世家,曾短期在鲁国做官,又周游许多诸侯国,想推行自己地政治主张,但未被采纳,后来回到鲁国致力于教育工作和整理古典文献。

相传他地弟子有三千多人。

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

礼乐是孔子提出来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

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等许多教学理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创办私学的人.儒家经过不断的完善最终成为封建思想的正统,影响深远。

孔子一生都在追求“礼”,实施“礼”。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法不中,刑法不中则民无法措手足”。

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了解孔子的教学思想和风格。

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敏锐的语感,通过积累词语,熟悉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本文描述人物神态、语言以表现人物性格志趣很有特色,认真分析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教学思想、人格魅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古人的政治理想和行为规范。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如、夫、则、尔、以、而等词语的用法以及文言句式。

2、品味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的性格和志向,从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课文最后部分是孔子评判学生的标准,要联系孔子的政治思想。

【教法学法】1、诵读法2、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法【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与文学常识(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创办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

相传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诗、书、易、礼、春秋、乐)七十二人(据《史记•孔子世家》)。

(2)《论语》,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编集的儒家典籍,共二十篇,每篇又分成若干章。

内容是记录孔子及门人的言行,有孔子应答弟子和当时的话,也有关于弟子间谈论孔子言论的记录。

总体上来说,可称为语录体散文。

章节简短,语言朴素、比较精炼扼要,我们现在常用的成语、格言,有不少是从《论语》中继承而来的。

(3)《论语•先进》,这一篇记录孔子对学生的评论。

共二十六章。

课文是最后一章,是《论语》中写得比较长而又比较生动的一章。

文章记录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关于“志”的讨论,寥寥三百余字,写出了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志趣爱好。

(4)你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侍坐》导学案

《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孔子,《论语》。

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实词用法以及文言句式;了解四位学生的性格和志向。

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重难点掌握孔子及《论语》文学常识;理解和掌握实词用法以及文言句式。

一、课前预习1.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政治上,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礼制上,维护等级制度,主张“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伦理上,主张“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育上,主张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论语·先进》。

先进篇是记录孔子对学生的评论,共26章。

本文是其中最后一章,是《论语》中写得比较长而又比较生动的一章,也是有完整结构的一章,人物的语言情态都写得很有个性,是一段很生动的记叙文。

文中记叙了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关于“志”的讨论,全篇都是对话,寥寥三百余字,写出了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志趣爱好,如子路的直率粗犷,冉有、公西华的谦逊谨慎,曾晳的从容淡泊以及孔子的和蔼可亲和循循善诱。

这次以对话形式进行的教育活动,发生在孔子周游列国期间,是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当时的孔子年约60岁,子路约51岁,曾晳约39岁,冉有约31岁,公西华约18岁。

二、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疏通字音。

曾晳.()哂.笑()饥馑.()千乘.之国()鼓瑟.()铿.尔()莫.春()以俟.君子()舞雩.()喟.然()2.整体感知,理清结构问志言志评志3.通假字(1)希:同(2)莫:同词类活用:(1)端章甫:(2)风乎舞雩: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2)状语后置(3)定语后置三、合作讨论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以什么为线索?2.四弟子的志向分别是么?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3.孔子为何“哂由”、“与点”?四、当堂检测1.《论语》是一部体散文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优秀5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优秀5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优秀5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探索文章内在的线索,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2、了解和孔子。

3、从人物对话中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4、注意字的读音。

重点难点:从人物对话中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曾经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十年寒创苦,初战败北落孙山;有志能通天,重整旗鼓夺魁元。

”说的是人要有志,有可以拔开云雾见天日。

黄巢铮铮誓言“他年我若为青帝,报得桃花一处开”,孔子也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人要有志,所谓“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

有了志,就可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他们的志又是什么呢?(二)孔子: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这做出了一个共同的宣言:如果人类在二十一世纪还想继续生存的话,必须回头2500多年前从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名丘,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等许多教学理论。

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

儒家经过不断的完善最终成为封建思想的正统,影响深远。

孔子一生都在追求“礼”,实施“礼”。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法不中,刑法不中则民无法措手足”。

(三)《论语》:提到孔子就不能不了解孔子的《论语》。

“论”,编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

“论语”就是语言的编纂。

是孔子的弟子根据孔子言行而整理的一本书。

宋儒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论语》有很高的价值,古人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教师范读,指出字的读音,句读的停顿。

(五)学生自渎,弄清文章的情节。

(六)探究:1、文章题目的理解其中四个人是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就是陪着长者说话。

文章的题目告诉我们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在一起谈话2、文章围绕什么事展开讨论的?志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3、你是怎么看待他们所说的话?子路——“其言不让”——哂之——直率冉有——知其不可而为之——叹之——谦虚公西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惜之——更谦虚曾皙——与之——洒脱(七)延伸:1、他们的思想你是怎样看待的?你认为在当今社会中是否还需要这些思想?为什么?2、孔子的思想和中国文化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继续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特殊的文言句式;3、能够较准确地翻译全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整理积累1、词义理解(1)疑难字词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乘:车辆,;摄:夹、迫近。

宗庙之事,如会同会:诸侯相见;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舍瑟而作作:起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伤:妨害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让:谦让(2)词类活用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端、章甫:都为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鼓瑟希,铿尔。

鼓:名词作动词,弹奏。

三子者出,曾皙后。

后:名词作动词,最后出冠者五六人。

冠:名词作动词,戴……帽子。

浴乎沂,风乎舞雩吹。

风:名词作动词,乘凉。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形容词作动词,正道,是非标准。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都为形容词作动词,小的国家,大的国家。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足: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富足。

(3)通假字鼓瑟希,铿尔。

希:通“稀”,稀疏。

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晚。

(4)一词多义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同意唯求则非邦也与语气助词与失其所与,不知结交、亲附遂与外人隔绝和生三人,公与之母给予以吾一日长乎尔比摄乎大国之间在乎异乎三子者之撰和、跟浴乎沂,风乎舞雩到、在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们)尔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相当于鼓瑟希,铿尔铿的一声,象声词尔何如你以吾一日之长因为以毋吾以也认为则何以哉用为国以礼用因之以饥馑接着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顺应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跟着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纵横方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道,指是非准则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形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正,才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如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至于宗庙之事,如会同。

或者2.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不吾知也。

【指津】正确的语序应该是“不知吾也。

”毋吾以也。

【指津】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毋以吾也。

”则何以哉?【指津】正确的语序是“则以何哉?”由上面三个句子我们可以总结出: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侍坐导学案第二课时(学生)

侍坐导学案第二课时(学生)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学生版)课堂检测1.下列划线的字词不是名词活用的一项是()A.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B.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C.三子者出,曾皙后D.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下列四组句子,全是反问句的一组是()A.如或知尔,则何如哉?/求,尔何如?B.赤,尔何如?/点,尔何如?C.何伤乎?/夫子何哂也?D.宗庙会同,非诸候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3.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如(假如)或知尔,则何如哉B.如(至于)其礼乐,以俟君子C.宗庙之事,如(至于)会同D.方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4.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中的“方”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D.方.欲行,转视积薪后5.与“子路率尔而对曰”中的“尔”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C.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D.无乃尔.是过与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风乎.舞雩,咏而归B.以.吾一日长乎尔则何以.哉C.宗庙之事,如.会同如.或知尔D.子路率尔.而对曰赤,尔.何如?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异乎.三子者之撰浴乎.沂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C.唯求则非邦也与.吾与.点也D.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天下之.水,莫大于海8.下列句中的“乎”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A.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B.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C.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点也(与,动词,赞同)可使足.民(足,富足)B.何伤.乎?(伤,动词,受伤)三子者出,曾皙后.(后,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后出生)C.冠者..五六人(冠者,名词,戴帽子的人)童子..六七人(童子,未成年人,少年)D.因.之以饥馑(因,接连,继续)舍瑟而作.(作,动词,起身)10.与“且焉置土石何”中的“焉”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句式及活用现象等文言知识。

2.领略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了解和评价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志向。

二、知识链接【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___,春秋末期鲁国人。

伟大的___家、___家,__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___,政治上主张___,鼓励人们___,即“出来做事”。

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圣人。

孔子思想:1.政治: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礼治”2. 修身:“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伦理思想:“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4.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学生喜欢“循循善诱”5.品德:“温、良、恭、俭、让”【《论语》】简介《论语》是一部___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___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____________称为“四书”《论语》共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

“五经”是指_________。

“六经”是指_________。

【背景】春秋末期,礼崩乐坏,诸侯争相称霸,人民流离失所。

面对这种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孔子试图用自己以“礼”“仁”为核心的政治主张,救民众于水火之中。

他周游列国,希望找到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却四处碰壁。

于是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致力于教育工作,影响深远。

本文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

三、导学指导与检测四、巩固诊断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孔子的各句话,然后谈谈孔子对“知”的看法。

1、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教师用)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教师用)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教师用)编写:李花欣审稿:张家琴教学目标:1、体会课文是如何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的,鉴赏本文思路清晰,层次清楚,不枝不蔓,文意明晰的特点。

2、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积累文言词汇,学习课文造语平实而生动的特点。

4、领略孔子的因材施教,了解、评判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志向。

过程和方法:诵读、翻译、疏通、感悟、讨论、评判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曲阜人,伟大的思想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出身于没落的贵族之家,曾在鲁国做官后又周游许多诸侯国,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未被采纳,于是创办私学,致力于教育工作。

他面对春秋末期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汲取夏商的文化营养,继承周代的文化传统,创造了以“礼”“仁”“中庸”“教”与“学”为主要内容,包括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等思想在内的完整学说。

2、孔子的学说内涵丰富自成体系,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教育事业的第一人。

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同时,在他晚年还整理编写了“六经”《诗》《书》《礼》《易》《乐》《。

春秋》,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3、孔子的“礼”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他的这个礼的意思很宽泛,既指礼节仪式,更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关于礼,孔子说得很多。

孔子要人们合乎礼,核心是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

却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4、《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儒家典籍,由孔子的弟子们编纂而成。

共21篇,是一种纯粹的语录体。

章节简短,一件事,一段谈话,自成一篇,章节之间互不相连。

语言生动、精炼、含蓄。

二、课前预习,疏通文意1、注音释词:侍坐:陪侍长者闲坐。

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

尔,词缀。

摄shè:夹(在)。

饥馑jǐn:指荒年。

饥,五谷不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含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含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疏通字词,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句。

2.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孔子“礼治”的思想。

3.提高翻译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文意,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孔子“礼治”的思想。

一、【导入】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过一个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孔子以及有关的文学常识,积累孔子的智慧。

二、【知识链接】1.简介四弟子: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曾皙:姓曾,名点,字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是孔子的学生,年龄分别是51、39、31、18,孔子当时60岁。

2.侍坐:学生坐在一起陪伴老师。

古代臣子在一旁陪伴国君,晚辈坐在一起陪伴长辈叫侍坐。

3.关于“子”①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单独使用时相当于“您”;可用在姓氏后,表示对人的尊称,如孔子、孟子。

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子”特指孔子。

②由于“子”是对男子的尊称,因此春秋时期男子取字经常在字前加“子”,如子路(孔子弟子仲由的字)、子产(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公孙侨的字)、子犯(晋文公的舅舅狐偃的字)。

③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

爵位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④地支的第一位。

十二地支可用来纪时、纪月;23点至次日1点被称为子时,冬至所在的月份被称为子月。

地支与天干配合可以用来纪日、纪年。

4.宗庙之事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5.端章甫穿着礼服,带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

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

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

三、【文化常识】——完成填空: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_____,思想核心是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鼓_____励人们_____,即“出来做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教学内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教学内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教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教案广灵五中高中语文教师王德峰学习目标1、认识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

2、认识以人物语言及简单动作描绘展现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学习要点:领会人物语言、动作与人物性格的一致性。

学习难点:1、文字疏导、词类活用现象。

2、对孔子政治思想的理解。

学习过程一、导入1998 年,诺贝尔奖获取者共同作过一个宣言:“假如人类要在21 世纪持续生计下去,一定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我们今日就来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领会一下孔子的政治思想。

二、人物春秋(让学生讲话,教师增补)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 年--- 前 479 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贤人,思想中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他的这个礼的意思很宽泛,既指礼仪仪式,更包含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鼓舞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

曾漫游列国,暮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到汉代此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三、认识《论语》(学生讲话)《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应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对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四、检查预习状况1、字音饥馑哂俟舞雩..2、通假字鼓瑟希希通“稀”,稀少。

莫春者莫通“暮”,暮春,指农历三月。

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3、一词多义如或知尔假如.如如其礼乐至于.尔何如“何如”即“如何”,固定搭配“怎么样”.如会同或许.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方可使有勇,且知方也道,指是非准则.以吾一日长乎尔由于.毋吾以也认为.以则何以哉用,做.为国以礼用.4、翻译下边句子,注意句子次序和现代汉语不一样5、①不吾知也6、② 毋吾以也7、③则何以哉?8、明确:①没有人认识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目标1.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句义;抓住关键词语,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

2.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总结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体会其为政的观念。

3.进入情境,分角色朗读,分角色翻译,师生共同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国理念。

4.让学生从文中体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世之道,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难点1.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句义;2.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总结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体会其为政的观念。

3.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课前预习案一、了解孔子:1.了解作者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他的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先世为宋国贵族。

年青时贫贱,勤奋好学,多才多艺。

五十岁时担任过鲁国司寇,代理相事,弃官后,在动乱的春秋时期,为实现他辅国治邦安天下的抱负,带着自己的弟子,拉着几大车书籍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

晚年致力于教育、设坛授学,广收门徒,相传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及其与门人的问答,成为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2.了解孔子的思想①仁治“仁治”是孔子“四治”思想的核心。

在《论语》一书中讲到“仁”有104处,君子107处。

人与仁的概念,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

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意思是说所谓仁,就是人,亲爱亲人是最大的仁。

②德治就是主张用“德治爱民”的思想治理国家。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意思是奉行德政者,人民就像群星环绕北极星那样,心悦诚服的接受统治。

孔子的“德治”思想:一是要求统治者必须减轻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削减苛捐杂税,使人民得到宽和惠。

二是注重犯罪的经济原因,认为盗窃的发生在于统治者的贪得无厌,百姓得不到好处而为,主张富民、裕民,先富后教,反对“不教而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思想,掌握有关《论语》的知识。

2•学习本文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并掌握其用法°3•了解课文用简短的文字,表现人物的动作、神态和思想性格的写法;了解课文说理于形象之中的特点。

预习学案【诗海拾贝】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役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赏析】一、二句创造了一个空濛迷幻的意境:月光朦胧,一株海棠光洁的叶面和花瓣映射着普照大地的月光;微风一吹,花枝摇动,光波四射,花香四溢,更突11!海棠的高洁美丽。

三、四句作者赋予花以人的性情,比拟奇特,联想奇妙,想像海棠花会像人一样深夜睡去, 所以点燃高烛照耀海棠。

诗人如痴如醉,爱花Z情溢于言表。

【文本卡片】一、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

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o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是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朱熹把《论语》《大学》《屮庸》和《孟子》并称为“四书”。

二、背景简介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

礼乐是孔子提出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

“仁”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

所谓“仁”就是爱人,就是推己及人的同情心。

它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为政以德”。

孔子的思想与主张主要体现在《论语》中。

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论语》是读书人必读的经典著作。

《论语》的最后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定的。

【基础荟萃】①曾晳() ②冉有() ③毋吾以也()④千乘之国( ⑤摄乎大国之间( ⑥夫子哂之() ⑦以俟君子( ⑩冠者五六人( ⑬异乎三子者之撰( 2.辨形组词。

⑧愿为小相焉( ⑪风乎舞零( )⑨铿尔() ⑫夫子喟然叹Fl()"四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 子路率尔而对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千乘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摄乎大国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因之以饥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比及三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夫子“西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以俟君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舍瑟而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异乎三子者之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咏而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文化知识。

(1) _____________ 孔子,名 _____ ,字 _______ , 末期鲁国人。

⑵“六经”是指 _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书”是扌旨 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 。

课堂学案【要点突破】1. 通假字。

(1) 鼓瑟希通 ,(2) 莫春者通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今异义。

(1) 以吾一日长乎尔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冉 "摄[再 :慑 1谨 ①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喟渭(2)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多义。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宗庙之事,如会同(1)如v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先生如其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筱、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厂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2)方彳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主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⑶与<遂与外人隔绝.唯求则非邦也与厂以吾一日长乎尔求,尔何如(4)尔彳子路率尔而对曰 .铿尔,舍瑟而作4.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1如会同,端章甫:—%1浴乎沂,风乎舞零:%1三子者出,曾晳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鼓瑟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a.可使有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赤也为之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使足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言句式。

(1)加Z以师旅,因之以饥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毋吾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吾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则何以哉:(5)可使有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西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课文屮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这一人物形象。

答:精神气质,都传神地表现出来, 写得简练含蓄,生动感人。

三、结构思路众弟子言志 孔子点评 子路由 冉有求 公西华赤 曾皙点 治「乘之 国三年方六七十 里小国三年 愿为小相'有勇 •知方 不谦让足民 彳寺贤人施礼乐〔宗庙之事][如会同教化青少年' .无为中有为. 轻小国 太谦虚赞同【感悟总结】一、 中心主旨本文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

通过孔子和卩q 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 们的志趣和性格,反映了孔子“为国以礼”的政治主张。

二、 写作特色1. 本文的突出特色是能扣紧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来记述,五个人的发言都合乎各自的个性、 身份、志趣、教养,显得深刻而生动。

2. 全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极有层次,不枝不蔓,文意明晰,表现力 较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