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
工程常见的六大质量通病
工程常见的六大质量通病一、基础工程问题1.现象:地基沉降不均匀,导致上部结构开裂或破坏。
2.原因:地质勘察不准确,设计不合理,施工不当等。
3.预防措施:加强地质勘察工作,确保勘察数据准确;合理设计基础形式及上部结构;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和验收标准。
二、墙体质量问题1.现象:墙体开裂、渗漏、空鼓等。
2.原因: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工艺不规范,温差应力过大等。
3.预防措施:严格控制材料质量,选用符合要求的砌块、砖、砂浆等;规范施工工艺,确保砌筑质量;采取有效的保温隔热措施,减少温差应力。
三、渗漏问题1.现象:屋面、墙体、卫生间等处渗漏。
2.原因:防水材料质量不合格,防水层施工质量不规范,管道安装不当等。
3.预防措施:选用符合要求的防水材料,确保防水层施工质量;规范管道安装工艺,避免渗漏隐患;加强成品保护,防止后续施工破坏防水层。
四、装饰工程质量问题1.现象:装饰面层开裂、脱落、空鼓等。
2.原因: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工艺不规范,环境因素影响等。
3.预防措施:严格控制材料质量,选用符合要求的饰面材料;规范施工工艺,确保饰面层施工质量;加强环境控制,避免潮湿、高温等因素对饰面层的影响。
五、机电设备安装问题1.现象:电气设备线路混乱,安装位置不合理,设备运行不正常等。
2.原因:设计不合理,施工不当,设备选型不符合要求等。
3.预防措施:合理设计电气设备的位置和线路走向;规范施工工艺,确保安装质量;选用符合要求的设备型号和规格,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六、使用功能缺陷1.现象: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不满足设计要求,如通风不畅、采光不足、隔音效果差等。
2.原因: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问题,后期维护不当等。
3.预防措施:合理设计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相应的设施设备;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加强后期维护管理,定期检查和维修设备设施。
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
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也影响了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地基处理不规范地基处理是工程施工的基础,不规范的地基处理会导致地基沉降、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防治措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地基处理质量。
二、混凝土质量问题混凝土是工程施工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其质量问题主要包括强度不足、裂缝、蜂窝、麻面等。
防治措施: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搅拌、浇筑、养护等环节的管理,确保混凝土质量。
三、钢筋工程质量问题钢筋是建筑工程的骨架,钢筋工程质量问题主要包括钢筋锈蚀、焊接不牢固、锚固长度不足等。
防治措施:选用合格的钢筋材料,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焊接、锚固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四、结构变形和裂缝结构变形和裂缝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会导致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受到影响。
防治措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结构设计,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五、施工缝和接缝质量问题施工缝和接缝是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主要包括缝隙不均匀、接缝不牢固等。
防治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缝隙处理和接缝施工,选用合适的接缝材料,确保施工缝和接缝的质量。
六、防水工程质量问题防水工程是工程施工中重要的环节,防水工程质量问题会导致建筑物渗漏,影响使用寿命。
防治措施:选用合格的防水材料,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防水施工,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七、施工管理不规范施工管理是工程施工中重要的环节,施工管理不规范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防治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执行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确保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第一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项次 质量通病名称 原因分析 防治措施1 土方超挖1、无标高标记或标记被毁。
2、无人指挥或指挥失误。
1、对标高的标记,由专人管理,测量人员跟踪测量。
2、超挖部分用碎石、砂石或石屑分层回填压实。
2 基底标高深浅不一1、分片开挖,标高不统一。
2、图纸未看清,交底不清。
1、搞清标高关系。
2、统一进行标高测量控制。
3 基坑泡水1、排水系统未连通。
2、布设抽水点不够。
1、完善排水系统,尤其是无桩基塔吊基础严禁泡水。
2、专人抽水,雨天加强监控。
4 边坡坍塌 1、边坡过陡。
2、未及时支护,雨水侵蚀。
3、上方有振动荷载或堆载过多。
1、边坡坡度应符合要求。
2、跟上修坡开挖进度,及时挂网喷浆。
3、上方不得有振动荷载,边坡堆载应符合设计规定。
5 基础砖模坍塌 1、砖模未达强度,即进行回填压实。
2、电梯井、核心筒处基坑过深,砖模厚度不够。
1、有可能有石粉屑回填,压实前在地梁口加顶撑。
2、电梯井、核心筒砖模应验算,有可能设地圈梁、压顶梁较为可靠。
6 回填土密实度偏低1、形成橡皮土。
2、一次过厚,夯实不够。
1、换填土或石屑。
2、每层厚控制在500㎜左右,振夯不宜少于3遍。
7 预制桩碰断1、现场无专人指挥。
2、较密处有机械开挖。
1、提前放桩边线,挖土机、运土车专人指挥。
2、较密处人工配合开挖。
8桩顶不平、锚入承台高度不够 1、不重视桩头质量。
2、人工修整高度预留过少,对破桩分包队管理不力。
1、在桩上弹标高控制线。
先破至设计标高(考虑外防水层厚度)以上 100㎜,再由人工修至设计标高。
2、桩头偏低处理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可将桩周降低,做成凹槽加深承台。
9锯桩偏高,承台筋被抬高 1、锯桩标高放线错误。
2、对锯桩分包队管理不力,交底不清。
1、搞清标高关系,考虑垫层及外防水层厚度。
2、对锯桩队加强管理。
10 桩顶位移或隆起 1、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孤石或坚硬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2、桩身不正直;或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造成歪斜。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首先,加强地质勘察。
地质勘察是地基与基础工程建设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通过对工程所处地段的地质构造、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位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可以更好地预测地基与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因此,应加强地质勘察力度,确保勘察结果准确可靠。
其次,严格控制地基与基础的施工质量。
地基与基础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因此在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
例如,土方开挖时应保持坡度合理,及时清理坑底的杂物;浇筑混凝土时应保证拌合搅拌均匀,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振捣,确保混凝土的致密性等。
此外,加强对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种材料的质量监控。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材料主要包括土壤、混凝土、钢筋等,这些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各种材料的质量监控,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
例如,土壤应进行抗压强度测试,混凝土应进行配合比设计和强度检测,钢筋应进行拉力试验等。
此外,及时处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地基沉降、沉降不均等。
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
例如,对于地基沉降问题,可以采取加固地基的方式,如灌浆、预应力等。
最后,强化验收监督。
为了确保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应加强验收监督工作。
验收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地基与基础工程及时返工或整改。
同时,还要注重建立健全的验收记录和档案,为后期的检修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提高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是确保建筑物安全稳定的关键。
加强地质勘察、控制施工质量、监控材料质量、应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强化验收监督等措施都是有效防治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的途径。
只有在全面落实这些措施的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桩基础工程(一)沉桩达不到标高现象:沉桩困难,桩矗立地面或送桩达不到标高。
原因分析:1)持力层高低起伏。
2)勘察资料控制不够或失实。
3)群桩施工时,后沉桩因土层挤密致使沉桩困难。
4)预制桩质量差,沉桩过程中发生桩身断裂、桩顶破碎。
5)沉桩设备选择不当。
6)接桩时下节桩尖在硬土层上,接桩后停歇时间过长。
预防措施:1)探明工程地质条件,试沉桩发现异常时应作补勘。
2)预制桩质量应达到国家标准和满足设计要求。
3)合理选择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及沉桩机械设备。
4)沉桩困难时可采用植桩法。
5)沉桩工艺要连续。
避免接桩时下节桩在硬土层中,减少接桩时间,做到沉桩基本连续。
(二)桩身断裂现象:沉桩时桩突然错位,或桩身出现沿主筋方向的裂缝。
原因分析:1)桩身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2)桩身弯曲,长细比过大。
3)桩养护不当,吊桩或运输不当而降低桩身强度。
4)遇到地下坚硬障碍物。
5)接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接桩面不平整、不吻合。
6)桩主筋触及桩顶,锤击时发生纵向裂缝。
预防措施:1)清除浅层地下坚硬障碍物。
2)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制桩和养护,执行强度和龄期双控方法。
3)吊桩、桩运输须按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
4)桩身垂直地面。
5)接桩须在同一轴线上。
(三)桩身偏位、倾斜现象:桩身倾斜,偏离设计桩位。
原因分析:1)场地没有平整,桩架不水平。
2)插桩时偏斜、未到位。
3)接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接桩不牢固。
4)群桩施工时,因桩距过近,沉桩时土层挤密产生侧向力,使已沉桩位移。
5)沉桩期间施工工地或邻近工地取土,造成桩身倾斜。
6)桩身弯曲。
预防措施:1)平整场地,安稳桩架,保证桩架平整,桩位对中。
2)保证接桩牢固且在同一轴线上。
3)沉桩期间不宜同步开挖基坑取土。
4)密度大的群桩工程可采用植桩法。
5)桩身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四)接桩处开裂现象:沉桩时,接桩处松脱开裂。
原因分析:1)接桩焊接质量不好或硫磺胶泥配比不当。
常见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砌体外观缺陷
总结词
砌体外观缺陷主要表现为墙面凹凸不平、砖 块排列不整齐等,影响建筑美观和防水性能 。
详细描述
造成砌体外观缺陷的原因主要包括施工工艺 不当、操作不规范等。为预防砌体外观缺陷 的产生,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操作 ,确保砌体表面的平整度和砖块排列的整齐 度。同时,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 管理,确保各项工艺参数得到有效控制。
详细描述
线路接触不良的原因包括接头松动、氧化、腐蚀等,应 定期检查并紧固线路接头,选用质量可靠的线缆和连接 器,提高安装质量。
电气设备运行异常
总结词
电气设备运行异常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性能下降或安 全隐患。
详细描述
异常原因包括设备过载、短路、欠压、过压等,应定 期维护设备,检查运行状态,安装合适的保护装置。
防雷接地不达标
总结词
防雷接地不达标可能削弱建筑物的防雷 效果,增加雷击风险。
VS
详细描述
原因包括接地电阻过大、连接不良等,应 确保接地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E
工程资料管理
工程资料缺失
总结词
完整性不足
详细描述
工程资料缺失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表现为 工程资料不完整、缺乏关键数据和记录,影响工程验收和 后期维护。
预防措施
建立完善的工程资料管理制度,确保各施工环节和部位的 关键数据和记录都被记录和保存,同时加强监督和检查, 确保资料管理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工程资料不规范
总结词
标准化不足
详细描述
工程资料不规范主要表现为资料格式不统一、填写标准不一致,给查阅和使用带来不便,也可能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
预防措施
建立工程资料的标准格式和填写规范,明确各项数据和记录的精度和要求,同时加强培训和指导,确保各施工环节的资料填写符合规范要求。
「汇总」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止措施
「汇总」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止措施一、基坑超挖原因分析(1)采用机械开挖,没有留下30cm由人工开挖整平,而是一挖到底,操作又控制不严,局部多挖。
基底原状土受到机械开挖而扰动。
(2)没有专人指挥,盲目操作。
(3)测量未经复核出现差错。
(4)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
二、基底标高不符合要求现象:(1)基槽(坑)底标高不符合设计规定值,造成浅基础埋置深度不足或超挖。
(2)基底持力层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被人工扰动,造成持力层承载能力降低。
1. 原因分析:(1)测量放线错误,造成基底标高不足或过深。
(2)地质勘察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虽已挖至设计规定深度,但土质仍不符合设计要求。
(3)选用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不当,造成超挖。
2. 预防措施:(1)当发现控制桩或标志板有被碰撞和移动迹象时,应复查校正,防止标高出现过大误差。
(2)防止超挖。
采用机械开挖基槽(坑)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层土用人工清理,其厚度应根据施工机械确定。
(3)基槽(坑)挖至基底标高后,应会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检查基底土质是否符合要求,并作出隐蔽工程记录。
3. 治理方法:(1)当开挖深度达到设计规定,而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会同设计单位协商处理。
(2)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应用与基土相同的土料填补,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或用碎石类土填补并夯实。
在重要部位超挖时,可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填补,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
三、基坑(槽)浸水1. 原因分析基坑(槽)开挖时被水淹没,或直接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土壤浸水,经过扰动,由固体变成流体,既造成施工困难,也影响地基质量。
2. 预防措施(1)开挖基坑(槽)前,场地周围应设置排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槽)内。
挖土放坡时,坡顶和坡脚至排水沟均应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为0.5~1m;永久性挖土边坡上缘至山坡截水应保持5m距离。
(2)基坑(槽)开挖时应逐层开挖逐层收坡,并随时检查边坡坡度,坡度不允许偏陡或挖成神仙土,边坡上缘堆土或堆置材料时,至边坡应保持一定距离,一般在0.8m以上,堆土高度不超过1.5m。
地基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地基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引言地基作为建筑物的基础,是保障建筑物稳定的关键。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地基施工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给建筑物稳定带来了隐患。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地基施工质量的通病及其防治措施。
具体内容1. 开挖不彻底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开挖不彻底是一种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开挖深度不够、开挖面积不足等。
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和修复,会给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为了防范此类问题,施工方应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要求开挖,如有误差应及时补救。
2. 砼强度不达标砼强度不达标是地基施工中另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包括材料问题、施工方法不规范等。
为避免出现砼强度不达标的情况,施工方应当选用质量可靠的材料,合理控制搅拌时间,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浇筑,并做好记录和检测。
3. 地基未处理好地基未处理好常常会导致建筑物的沉降或者变形,发生此类问题的原因通常有几种:一是在地质勘察时没有充分认识地质情况;二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没有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三是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
针对这些原因,施工方需要加强地质勘察,实施合理的处理措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4. 基础垂直度不达标基础垂直度不达标会使建筑物变形或倾斜。
常见的原因包括基础施工水平不平、立柱设置不规范、施工人员操作不当等。
为防治这种情况,施工方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保证基础施工的水平平整,立柱垂直度达标,严格控制工程质量。
结论地基施工质量问题是建筑物稳定性的重要威胁,防治这类问题需要在地质勘察、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达标,保证建筑物稳定。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举措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通病一:土(灰土)桩不密实、断裂现象:桩孔回填不均匀,夯击不密实,密松不一,桩身疏松甚至断裂。
措施:填夯过程中,严格控制夯实质量,若夯击次数不够应适当增加夯击数。
若遇孔壁塌方,应停止夯填,先将塌方清除,然后用C10砼灌入塌方处,再继续回填夯实。
通病二:碎石挤密桩桩身缩颈现象:形成的碎石挤密桩桩身局部直径小于设计要求,一般在侵蚀作用以下或饱和的粘性土中容易发生。
措施:(1)拔管反应速度一般控制在0.8~1.5米/分(根据地区、地质不同选择拔管速度)。
每拔0.5~1.0米停止拔管,原地振动10~30秒。
反复进行,直到拔出地面。
(2)采用反插法克服缩颈。
局部反插法:在暴发部位进行反插,并往下多插入1米。
全部反插法:开始从全数桩端至柱顶全部进行反插,即开始拔管1米,再反插到底,以后每拔出1米,反插0.5米,直到拔出地面。
(3)采用复打法克服缩颈。
局部复打法:在发生部位需要进行复打,超深1米。
全复打法:即为二次单打法的重复,应注意同轴沉入到原深度,灌入同样的石料。
通病三:碎石挤密桩灌量不足现象:乱石挤密桩施工中,碎石实际灌量小于设计要求。
措施:(1)用砼预制桩尖法,解决活瓣桩尖张不开的问题,加大灌入量。
(2)灌料时注入财务压力水(一般为0.2~0.4MPa),使石料表面润滑,减小摩阻,易于流入孔中。
通病四:预制桩桩身断裂现象: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变化趋势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当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
措施:应掌理设计人员共同研究处理主掌方法。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荷载及桩所在位置的结构具体位置部位,可以采取补桩的方式。
可在轴线两侧分别补1根或两根桩。
通病五:预制桩桩深达不下设计明确要求要求现象:施工的最终控制是管控以设计的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标高为标准。
施工时一般从一种标准为主,另一个为参考。
各分项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各分项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各分项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在建设过程中,不同的工程分项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分项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
1.土建工程通病:(1)基础不牢固:防治措施包括在设计阶段合理选取地基处理方式,施工时进行严格的基坑监测和地基处理,确保基础稳定。
(2)砌筑质量差:防治措施包括合理选择砌筑材料,加强砌筑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验收,保证砌筑质量。
(3)墙体开裂: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设计墙体结构,加强墙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防止墙体开裂。
2.给水排水工程通病:(1)管道破损:防治措施包括选用质量好的管材和配件,严格执行施工工艺标准,避免管道破损。
(2)渗漏现象: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管道密封处理,进行全面的压力测试和渗透试验,确保管道无渗漏。
(3)设备故障:防治措施包括选购品牌可靠的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3.电气工程通病:(1)电线老化:防治措施包括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线,进行适当的电线敷设和保护,定期进行电线的检测和更换。
(2)电路短路: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设计电路结构,避免线路交叉和过负荷运行,定期进行线路的检测和维修。
(3)设备故障:防治措施包括选购质量可靠的设备,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4.暖通工程通病:(1)供暖不均匀:防治措施包括合理选择供暖设备,进行系统调试和平衡调节,确保供暖均匀。
(2)风管漏风:防治措施包括加强风管的密封处理,进行风管系统的压力测试和漏风检测。
(3)设备故障:防治措施包括选购可靠的设备,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5.工程质量监督通病:(1)监理不到位: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监理的组织和管理,确保监理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控。
(2)验收不严格:防治措施包括制定严格的验收标准和程序,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验收,确保合格率达到要求。
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一、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一)地基基础产生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1、桩基工程施工,应保证有效桩长和进入持力层深度。
当以桩长控制时,应有计量措施保证;当以持力层控制时,孔桩应对持力层岩土性质进行鉴别验收,在清孔,孔底沉渣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及时封底和浇筑混凝土。
2、桩基施工后,应有一定的休止期,挤土时砂土、粘性土、饱和软土分别不少于14d、21d、28d,保证桩身强度和周边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被扰动土体强度的恢复。
3、桩基工程验收前,按规范和相关文件规定进行桩身质量、承载力检验。
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的,在扩大检测和分析原因后,由设计单位核算出具体处理方案进行加固处理。
(二)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不符合要求1、桩基施工时应严格检测,垂直偏差应小于0.5%;采用沉管复打时,应保证两次沉管的垂直度的一致;施工中遇到大块石等障碍物导致桩身倾斜时,应及时予以清除或处理。
2、灌注桩混凝土浇筑1).浇筑顶面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和地下水位0。
5~1。
0m以上,确有困难时,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少于2m,混凝土浇筑测量桩顶标高,当混凝土充盈系数异常时,应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2)。
在有承压水的地区,应采用塌落度小、初凝时间短的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标高应考虑承压水头的不利影响。
3).钢筋笼应焊接牢固,并采用保护块、木棍、吊筋固定,以控制钢筋笼的二、墙体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1、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砂,洁净过筛。
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测。
2、砌块结构砌筑完成后30d不宜摸灰。
3、砌筑灰缝应横平竖直,全部灰缝均铺满砂浆,垂直灰缝不应大于12mm.灰缝饱满度均不得低于80%,并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
4、严禁在墙体上交叉埋设和开凿水平槽;竖向槽须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加贴钢丝网片等抗裂材料。
内墙面暗敷电线套管,应用机械切槽,不得随意剔凿,套管进入砌体表面埋置深度以大于 1.5cm 为宜。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土方工程1.1.1 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现象:回填土经过碾压或夯实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将使填土场地、地基在荷载下变形量增大,承载力和稳定性降低,或导致不均匀下沉。
原因分析: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采用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及淤泥、淤泥质土和杂填土作填料。
2.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因而达不到最优含水率下的密实度要求。
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夯)实遍数不够,或机械碾压行驶速度太快。
4.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达不到影响深度要求,使密实度降低。
预防措施:1.选择符合填土要求的土料回填。
2.填土的密实度应根据工程性质来确定,一般用土的压实系数换算为干密度来控制。
3.对有密实度要求的填方,应按所选用的土料、压实机械性能,通过试验确定含量控制范围、每层铺土厚度、压(夯)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振动碾压为2km/h手足碾为3km/h),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使达到设计规定的质量要求。
4.加强对土料、含水量、施工操作和回填土干密度的现场检验,按规定取样,严格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
1.1.2 边坡失稳现象:1.基槽(坑)坡顶土面出现裂缝或局部下沉。
2.边坡土方滑坡、坍塌。
原因分析:1.边坡坡度值选用不当,坡度过陡。
2.对地表水没有采取截流和排除措施,导致土中含水率升高,抗剪强度降低。
3.开挖地下水位以下的土方时,特别在易发生流砂条件区域施工时,不采取降低地厂水位的施工方法。
4.边坡顶部附近堆放大量土方或材料、设备,或坡顶附近有振动设备作用。
5.选用不适当的开挖顺序和方法。
6.基槽(坑)土坡长期暴露,在日晒、雨淋或外力作用下造成坍塌。
预防措施:1.基槽(坑)开挖、基础工程施工和土方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
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坑内,以免边坡塌方;同时还应做好地面排水设施,避免边坡附近土体内积水,而造成边坡塌方。
2.挖方边坡不放坡作成直立壁并不加支撑时,要求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槽(坑)底面标高,挖土深度应符合规定。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之地基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之地基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它承载着建筑物的重量,必须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地基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地基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本文将探讨地基工程质量的通病及其防治方法。
一、地基工程质量通病1. 地基沉降不均匀地基沉降是指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不同程度的沉降。
造成地基沉降不均匀的原因很多,包括地基承载力不均匀、地基土壤的湿度不均匀、施工时的错误操作等。
地基沉降不均匀会导致建筑物倾斜、变形甚至崩塌。
2. 地基承载力不足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土壤承载建筑物重量的能力。
地基承载力不足是指地基土壤的承载能力小于建筑物所需的承载力,无法保证建筑物的稳定。
地基承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地基土壤的松散、含水量过高、地基沉降等。
3. 地基土层失稳地基土层失稳是指地基土层在承载压力下发生变形或破坏,导致地基工程质量问题。
地基土层失稳常见的情况有塌陷、滑动、流动等,这会引起整个地基的沉降和变形,进而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二、地基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1. 地基勘察与设计地基的施工质量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地基勘察和设计不合理。
因此,在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包括地质构造、土层性质、地下水位等方面的调查,以便合理设计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 施工工艺与监控施工工艺是保证地基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包括基坑开挖、地基处理、基础吊筏、灌注桩等过程。
此外,施工现场应有专业的监控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质量问题。
3. 地基加固与处理对于地基工程质量问题,需要进行地基加固与处理。
常见的地基加固方法包括地基加固桩、土体灌浆加固、土石方处理等。
通过加固地基,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防止地基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4. 质量验收与监管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是保证地基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地基下沉及基础墙体被挤动变形)
(1)如地基下沉严重并继续发展,应将基槽透水性大的回填土挖除,重新用粘土或粉质粘土等透水性较小的土回填夯实,或用2:8或3:7灰土回填夯实。
(2)如下沉较轻并已稳定,己造成基础墙体开裂、变形、轴线偏移等严重影响结构受力性能的质量事故,要会同设计部门,根据具体损坏情况,采取加固措施(如填塞缝隙、加围套等)进行处理,或将基础墙体局部或大部分拆除重砌。
(2)基槽及附近局部存在透水性较大的土层,未经处理,形成水囊浸湿地基,引起下沉。
(3)基础附近水管漏水。
(4)回填土时只填墙体一侧,或用机械单侧推土压实,基础、墙体在一侧受到土的较大侧压力而被挤动变形。
(5)墙体两侧回填土设计标高相差悬殊(如暖气沟、室内外标高差较大的外墙),仅在单侧夯填土,墙体受到侧压力作用。
(3)对基础附近管道漏水,及时堵截或挖沟排走。
(4)基础两侧用细土同时分居回填夯实,使受力平衡。两侧填土高差控制不超过300mm。
(5)如遇暖气沟或室内外回填标高相差较大,回填土时可在另一侧临时加木支撑顶牢。
(6)基础墙体施工完毕,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回填土施工。同时防止在单侧临时大量堆土或材料、设备,以及行走重型机械设备。
工程质量通病分析
(地基下沉及基础墙体被挤动变形)
1.存在现象
地基因基槽室外回填土渗漏水而导致下沉,引起结构变形、开裂。夯填基础墙两侧土方或用推土机送土时,将基础、墙体挤动变形,造成基础墙体裂缝、破裂,轴线偏移,严重地影响墙体受力性能。
2.分析原因
(1)建筑场地土表层为透水性强的土,外墙基槽回填仍采用了这种土料,地表水大量渗入浸湿地基,导致地基下沉。
(6)在基础墙体一侧临时堆土,堆放材料,设备或行走重型机械,造成单侧受力使墙体变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柱短肢墙插筋偏移、基础细部处理、基坑(槽)泡水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回填土下沉影响上部结构安全的、地基不均匀下沉造成局部墙体开裂的、房心回填土下沉造成地坪空鼓及开裂、基础防潮层失效、设备基础轴线位移、基坑支护结构出现位移、裂缝、倒塌等。
2)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混凝土未按配合比进行配料、柱墙混凝土烂根、构件错位、护筋性能不良、梁板起拱不足或反拱、夹渣、缺棱掉角、蜂窝麻面,露筋、空洞、漏浆、缝隙、爆模、表面平整度差、混凝土结构裂缝、养护不到位等。
3)钢筋工程质量通病:电渣压力焊接头偏心、焊接质量差、钢筋绑扎错误、钢筋保护层偏差、梁二排筋下沉、搭接长度及锚固长度不足、钢筋严重锈蚀并未经除锈、钢筋严重偏位、受力钢筋机械接头或焊接接头其位置未相互错开、下料尺寸不准、同一截面接头过多等。
4)模板工程质量通病:支撑体系不规范、现浇梁板下挠、后浇带两侧模板及支撑提前拆除、柱墙模板垂直度超差、模板变形、梁板柱细部不到位、模板表面未经清理、漏刷隔离剂等。
5)砌筑工程质量通病:砂浆配比不准、拉结筋长度不够或漏安、构造柱顶部浇筑不密实、墙面平整度及垂直度超差、拉接筋不按规定放置、砂浆饱满度未达标准要求、灰缝超标、砌体组砌混乱、墙体留置阴槎及接槎不良、严重通缝透亮、附墙烟囱及垃圾道堵塞、墙体温度裂缝等。
6)电气工程质量通病:金属线管无保护接地、线管穿防水层处漏水、开关安装位置不对、成排灯具不在一条中心线上、成排开关不在一个水平面上、线头外露过长等。
7)防水工程质量通病:●屋面防水工程:女儿墙收头不牢渗漏、屋面、露台等管理不当,不合理使用造成防水层破坏、屋面积水及漏水、防水层起泡开裂、上人屋面地坪空鼓开裂、防水卷材搭接不良及空鼓、屋面排水沟倒坡等。
●地下防水工程: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渗漏、防水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大体积混凝土冷缝、混凝土裂缝渗漏、预埋件部位渗漏、管道穿墙(地)部位渗漏、水泥砂浆防水层空鼓开裂渗漏、地下室外墙渗漏及阴湿等。
8)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水泥砂浆地面:起砂、空鼓、开裂、卫生间厨房积水及漏水;●水磨石地面:石子不均、分格条显露不明显以及压弯或压碎、不同颜色石子浆色彩污染、表面光亮度差、裂缝、空鼓;●楼梯踏步:高度与宽度不一致、踏步倾斜、踏步抹面裂缝或脱落、严重空鼓;9)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通病:●抹灰:阴阳角不顺直、过梁不水平、细部收口等;●栏杆:未做成品保护、未设置接地等;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标准序号通病案例原因分析预防(维修)措施一、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1 柱短肢墙插筋偏移1、短肢墙(柱)插筋由于下部钢筋密集安装插筋偏移;2、插筋安装后未固定;3、浇筑砼时插筋偏移,未扶筋及复核1、按轴线位置拨开密集钢筋插筋锚入用点焊或增加箍筋固定;2、插筋上部用钢管或木枋井字架固定,复核轴线;3、浇筑砼后及时扶筋、调校;4、加强旁站监理的责任心教育。
2 基坑(槽)泡水影响地基承载力1、基坑挖好后,未及时浇筑垫层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施工机械及车辆、操作工人在基土上行走,造成扰动;2、地基被长时间暴晒、失水;3、冬期施工,地基表层受冻胀;4、基坑周围未做好排水降水措施,被雨水、地表水或地下水浸泡。
1、基坑挖好后,立即浇筑混凝土垫层保护地基。
不能立即进行下到工序施工时,应预留一层150~200mm厚土层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再挖至设计标高;2、机械开挖应由深而浅,地基应预留一层200~300mm厚用人工清理找平,以避免超挖和基底土遭受扰动3、基坑挖好后,避免在基土上行驶施工机械和车辆或大量堆放材料。
必要时,应铺路基箱或垫道木保护;4、基坑周围应做好排水、降水措施,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坑回填土完毕;5、雨期施工时,基坑应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并在坑周围筑土堤或挖排水沟,以防地面雨水流入基坑(槽),浸泡地基;6、冬期施工时,如基坑不能立即浇筑垫层,应在表面进行适当覆盖保温,防止受冻。
3 回填土下沉影响上部结构安全1、基坑(槽)中的积水、淤泥杂物未清除就回填;或基础两侧用松土回填,未经分层夯实;或槽边松土落入基坑(槽),夯填前未认真进行处理,回填后受到水的浸泡产生沉陷。
2、基槽宽度较窄,采用手夯回填夯实,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3、回填土料中夹有大量的土块,受水浸泡产生沉陷;或采用含有水量大的粘性土、淤泥质土、碎块草皮作土料,回填质量不合要求。
4、回填土采用水泡法沉实,含水1、基坑(槽)回填前,应将槽中积水排净,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如有地下或地表滞水,应有排水措施;2、回填土才去严格分层回填、夯实。
每层虚铺土厚度不得大于300mm,土料和含水量应符合规定。
回填土密实度要按规定抽样检查,使符合要求;3、填土土料中不得含有大于50mm直径的土块,不应有较多的干土块,急需进行下道工序时,宜用2:8或3:7灰土回填夯实;4、严禁用水沉法回填土方。
量大,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4 地基不均匀下沉造成局部墙体开裂1、斜裂缝主要发生在软土地基上的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导致墙体开裂。
2、窗间墙水平裂缝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基沉降量较大,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
3、房屋底层窗台下竖直裂缝,是由于窗间墙承受荷载后,窗台墙起着反梁作用,特别是较宽大的窗口或窗间墙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情况下(如礼堂、厂房等工程),建在软土地基上的房屋,窗台墙因反向变形过大而开裂,严重时还会挤坏窗口,影响窗扇开启。
另外,地基如建在冻土层上,由于冻胀作用1、加强地基探槽工作,对于复杂的地基,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待探出的软弱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2、合理设置沉降缝。
凡不同荷载(高差悬殊的房屋)、长度过大、平面形状较为复杂,同一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和有部分地下室的房屋,都应从基础开始分成若干部分,设置沉降缝使其各自沉降,以减少或防止裂缝产生,沉降缝应有足够的宽度,操作中应防止浇筑圈梁时将断开处浇在一起,或砖头、砂浆等杂物落入缝内,以纪房屋不能自由沉降而发生墙体拉裂现象;3、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强度。
由于上部结构刚度较强,可以适当调整地基的不均匀下沉。
故应在基础顶面(±0.000)处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减少建筑物端部门窗数量;4、宽大门窗口下部应考虑设混凝土梁或砌反砖碹,以适应窗台反梁作用而变形,防止窗台处产生竖直裂缝。
为避免多层房屋底层窗台下出现裂缝,除了加强基础整体性外,也也可能在窗台处发生裂缝。
采取通长配筋的方法来加强。
另外,窗台部位也不宜使用过多的半砖砌筑。
5 房心回填土下沉造成地坪空鼓及开裂1、填土土料含有大量有机杂质和大土块,有机质腐朽造成填土沉陷。
2、填土未按规定厚度分层回填夯实,或底部松垣,仅表面夯实,密实度不够。
3、房心处局部有软弱土层,或有地坑、坟坑、积水坑等地下坑穴,施工时未经处理或未发现,使用后,荷重增加,造成局部塌陷。
冬期回填土中含有冰块。
1、选用较好土料回填,认真控制土的含水量在最优范围以内,严格按规定分2、层回填夯实,并抽样检验密实度使符合质量要求。
3、回填土前,应对房心原自然软弱土层进行认真处理,将有机杂质清理干净。
4、房心回填土深度较大(>1.5m)时,在建筑物外墙基回填土时需采取防渗措施,或在建筑物外墙基外采取加抹一道水泥砂浆或刷一度沥青胶等防水措施,以防水大量渗入房心填土部位,引起下沉。
5、对面积大而使用要求较高的房心填土,采取先用机械将原自然土碾压密实,然后再进行回填。
6 基础防潮层失效1、防潮层的失效不是当时或短期内能发现的质量问题,因此,施工质量容易被忽视。
如施工中经常发生砂浆混用,将砌基础剩余的砂浆作为防潮砂浆使用,或在砌筑砂浆中随意加一1、防潮层应作为独立的隐蔽工程项目,在整个建筑物基础工程完工后进行操作,施工时尽量不留或少留施工缝。
2、防潮层下面三层砖要求满铺满挤,横、竖向灰缝砂浆都要饱满,240mm墙防潮层下的顶砖,应采用满丁砌法。
些水泥,这些都达不到防潮砂浆的配合比要求。
2、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防潮砂浆与基面的粘结。
操作时表面抹压不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或者出现裂缝。
3、冬期施工防潮层因受冻失效。
3、防潮层施工宜安排在基础房心土回填后进行,避免填土时对防潮层的损坏。
4、如设计对防潮层作法未作具体规定时,宜采用20mm厚1:2.5水泥砂浆掺适量防水剂的作法,操作要求如下。
1)清除基面上的泥土、砂浆等杂物,将被碰动的砖块重新砌筑,充分浇水润湿,待表面略见风干,即可进行防潮层施工。
2)两边贴尺抹防潮层,保证20mm厚度。
不允许用防潮层的厚度来调整基础标高的偏差。
3)砂浆表面用木抹子揉平,待开始起干时,即可进行抹压(2~13遍)。
抹压时,可在表面撒少许干水泥或刷一温水泥净浆,以进一步堵塞砂浆毛细管通路。
防潮层施工应尽量不留施工缝,一次做齐,如必须留置,则应留在门口位置。
4)防潮层砂浆抹完后,第二天即可浇水养护。
可在防潮层上铺20一30nun厚砂子,上面盖一层砖,每日浇水一次,这样能保持良好的潮湿养护环境。
至少养护3d,才能在上面砌筑墙体。
5、60mm厚混凝土圈梁的防潮层施工,应注意混凝土石子级配和砂石含泥量,圈梁面层应加强抹压,也可采取撤干水泥压光处理,养护方法同水泥砂浆防潮层。
6、防潮层砂浆和混凝土中禁止掺盐,在无保温条件下,不应进行冬期施工。
防潮层应按隐蔽工程进行验收。
7 设备基础轴线位移1、基础是将龙门板中线引至基槽内进行摆底砌筑。
基础大放脚进行收分(退台)砌筑时,由于收分尺寸不易掌握准确,砌至大放脚顶处,再砌基础直墙部位容易发生轴线位移。
2、横墙基础的轴线,一般应在槽边打中心桩,有的工程放线仅在山墙处有控制桩,横墙轴线由山墙一端排尺控制,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础时,基槽中线被封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
若采取隔墙吊中,1、在建筑物定位放线时,外墙角处必须设置标志板,并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槽边推土和进行其他作业时碰撞而发生移动。
标志板下设永久性中心桩(打入地面一平,四周用混凝土封固),标志板拉通线时,应先与中心桩核对。
为便于机械开挖基槽,标志板也可在基槽开挖后钉设。
2、横墙轴线不宜采用基槽内排尺方法控制,应设置中心桩。
横墙中心桩应打入与地面一平,为便于排尺和拉中线,中心桩之间不宜堆土和放料,挖槽时应用砖覆盖,以便于清土寻找。
在横墙基础拉中线时,可复核相邻轴线距离,以验证中心桩是否有移位情况。
3、为防止砌筑基础大放脚收分不匀而造成轴轴线容易产生更大的偏差。
有的槽边中心控制桩,由于堆土、放料或运输小车的碰撞而丢失、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