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中的尴尬—关于一堂课的导入

合集下载

教学中“尴尬”引发的思考

教学中“尴尬”引发的思考

教学中“尴尬”引发的思考如今的学生已不像以往那样循规蹈矩、唯师是从,他们知识面宽、见识广,敢于提,勇于质疑。

这种现象固然令人欣喜,但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小学品德教师,虽然达不到上知天,下晓地理的境界,但也要尽量做到在给学生“一滴水”的同时,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

否则,即使你课前的准备再充分,设计的教学环节再精妙,在课堂上也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甚至有时会出现令人尴尬的局面。

下面的几种课堂上出现的“尴尬”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一、尴尬——浮于表面,我们焦虑【尴尬一】:在组织教学《秋游回味》这一课时,师:同学们,秋天美丽吗?生齐:美丽——生1:(举手)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去秋游?生2:是呀,老师,不组织秋游我们怎么回味呢?下面学生纷纷议论起来。

师:这个我也不知道。

……(后记:由于以往一些学校在组织学生秋游时,曾发生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教育部多次严令各地学校确保秋游安全,学校为了保证不出安全事故,大大减少了学生集体秋游的机会。

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那绝对是一种奢望。

因此他们没有秋游这种体验,更谈不上回味了。

)【尴尬二】:在组织《小学生活开始了》这一课教学活动时,师:小朋友们,你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也就意味着小学生活开始了。

那么,你们在家里哪些事情是自己做的呢?生:穿衣服、整理书包、刷牙、洗脸……师:你们都是能干的好孩子。

现在,我们举行一次系纽扣比赛吧?生:好——可是,全班36名学生只有5个人穿着有纽扣的衣服,并且有的纽扣是1个,有的是2个,还有的是4个的,比赛无法进行下去了。

师:那改为系鞋带比赛吧!生:老师,我的鞋子没有鞋带。

我的也没有……再低头一看,全班没有一名同学的鞋子有鞋带。

师无语。

(后记:现在人们在提高生活水平和物质水平的同时,甚至是在设计服装的时候,却忽视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一切都被科技所替代,被家长所包办,孩子们于是就不需要扣纽扣、系鞋带了,才会出现上述教师所遇到的尴尬局面。

智慧,让“尴尬”成就精彩

智慧,让“尴尬”成就精彩

智慧,让“尴尬”成就精彩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

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常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理解、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

课堂,则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甚至尴尬,这就需要教师利用教学智慧,灵动把握,因势利导,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使教学活动展现别样的精彩。

一、巧用尴尬,灵活引导教学是双边活动,不只是课前设计和教案的展示过程,而是不断思考、不断调节、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

因为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课前预设相吻合,更多时候则和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这就要求教师灵动整合或放弃原来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

如在教学《直线、射线和角》时,为了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射线,我精选了手电筒、汽车灯和太阳直射的光,制成课件,在同学的唏嘘声中,告诉他们:“我们把手电筒、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似的看成射线,你还能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吗?”同学们都积极的说着自己的发现,这时有个同学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手电筒的光不是射线,你的头发是射线。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个同学被笑得面红耳赤,十分尴尬,我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发现”给蒙住了,有点不知所措。

为了尊重这位同学的观点,我轻轻走到他跟前说:“你能说说你是咋想的吗?”他胆怯的从书包里掏出了一个手电筒,我示意同学们用掌声请他给大家演示一下,他把手电筒打开,射向墙壁,“手电筒的光是线段,不是直线”,“为什么他手电筒的光线和老师手电筒的光线不一样呢?手电筒照射的光到底是线段还是射线呢?”经过激烈的讨论,有同学就提出:“电筒照射的光线,如果被物体遮挡住就是线段,如果没被挡住,它是无限延长的,是射线。

”手电筒的物体解决了,那头发呢,我灵机一发动,比划了一下自己的长发说:“我认为头发是射线,你们认同吗?”话刚落音,就有同学提出:“不认同。

尴尬的一堂课

尴尬的一堂课

尴尬的一堂课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要求广大的中学历史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以前的历史课堂教师照本宣科,课堂满堂灌,教师45分钟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囫囵吞枣,兴趣寡然,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公布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然而就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怎样不负重任,上好历史课,成为当代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

2009年9月,我拿到了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教科书,满怀着一脑子的新课标、新理念,兴致勃勃,充满信心,走上了讲台。

依照自己的理解,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试图让学生发挥自己、创新、探究、讨论、提问等等,不亦采乐地组织各种活动。

但是,一年的教学工作下来,在品尝着教改的甜头时,心头也泛起一丝丝的苦味。

静静地坐下,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以往让我尴尬的一节课。

那是在讲解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让学生边看《郑和下西洋航线图》,边讲解郑和经过和到达的地方。

当我讲到郑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的麻木、木骨都刺、不喇哇等国时,下面传来一个学生的声音“这些国家现在的名称是什么?当时有这些国家吗?当时不是非洲还在原始社会吗?”我哑然而止,嘿嘿地笑着说:“对不起,我下来给你查查,看看是什么。

”接着在让学生总结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时,通过对比哥伦布的航行,认识到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这样的情景真的太多,想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同行在新课程新教材实行过程中的议论,联想到自己上过的好多课,深深地感到,在新的课改下,我们在体验成功与喜悦的同时,也很有必要反思我们的失败与教训。

尴尬讲教案

尴尬讲教案

尴尬讲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了解尴尬的定义和表现形式;2) 掌握尴尬的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

2. 能力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2) 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2)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善解人意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 尴尬的定义和表现形式;2) 尴尬的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

1) 如何正确理解和应对尴尬;2)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 利用一个小故事或情景引出尴尬的主题,让学生感受尴尬的情境;2) 引导学生讨论尴尬的表现形式和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

1) 请学生举例描述自己曾经遇到的尴尬情况,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经历;2) 引导学生分析尴尬的表现形式和可能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尴尬的解决方法。

3. 理论讲解。

1) 讲解尴尬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对尴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2) 分析尴尬的原因和常见的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尴尬的多样性和普遍性;3) 提出尴尬的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应对尴尬的技巧。

4. 分组讨论。

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出更多的尴尬情况和应对方法;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增强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5. 角色扮演。

1) 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尴尬情境并尝试不同的应对策略;2) 分析角色扮演的结果,让学生总结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改进的空间。

6. 案例分析。

1) 提供一些真实的尴尬案例,让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2)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同理心。

7. 游戏互动。

1) 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尴尬和学会应对尴尬;2) 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培养自信心和善解人意的能力。

8. 总结反思。

1) 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总结尴尬的表现形式和应对策略;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做出规划。

发挥教育教学机智 化解课堂尴尬场面

发挥教育教学机智   化解课堂尴尬场面

发挥教育教学机智化解课堂尴尬场面生性活泼好动的中学生,稍不留神就会给你“惊喜”,可能随时制造各种各样的麻烦。

这些干扰有可能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形成尴尬局面。

然而,意外事件不一定都会对教学产生负面的影响。

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巧妙和灵活地处理,意外事件反而能够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和增效的作用。

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无疑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挑战,它需要教师从容应对,急中生智,幽默含蓄地扭转尴尬局面,从而使教学课堂少一些尴尬,多几分乐趣。

一、顺应学生的突发话题,以幽默的语言摆脱窘境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自控力差,学习精力不集中,有时会出现粗暴、傲慢、顶撞甚至无理取闹等行为。

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抑制对学生的不满,运用教育机智,以幽默的言语化解尴尬,摆脱窘境,消除影响教学的不利因素,使教学工作按计划进行,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使师生双方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和谐。

有一次,为了让学生理解“have to”含有“不得不”的含义,笔者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结合生活实际来造句。

就在这时,有个学生奇怪地笑个不停,歪歪扭扭地站起来:“I have to go to the washroom. I have to 大便”。

他还故意把“大便”两字变调,弄得全班哄堂大笑。

面对这种情况,勃然大怒、武力镇压容易损害师生感情;冷嘲热讽、用言语打击容易伤害学生自尊;充耳不闻、漠然回避,容易给以后的课堂管理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

于是,笔者面带微笑,大声说道:“Yes,we have to go to the washroom. We have to 大便”。

这时,还有很多学生又开始大笑,笔者稍作停顿后,又接着往下说:“And we have to 小便, too”。

“奇怪,”学生嘀咕着:“这么生活化的词语,主编怎么不放进教材去学呢? ”笔者转过话题:“既然主编不教,那只有老师来露一手了,Do you want to learn?”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

《成长中那点尴尬事》作文评讲课简案

《成长中那点尴尬事》作文评讲课简案

《成长中那点尴尬事》作文讲评课——个性化备课教学目标1、展示学生习作中闪光点,增强学生作文信心。

2、解析写作过程,评议成败得失,以评导写。

3、明确作文中“情”——“事”——“理”的衔接与融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前不久我们以“成长”为主题进行了一次写作训练,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作文讲评课。

我们都能背“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老师变换一下后半句,改成“也伴桃李闹春风”,知道老师这样改动的用意吗?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够畅快地展示自己的风采,能做到吗?二、明确评讲环节A榜上有名D教师试笔B佳作亮相E品头论足C片断欣赏三、榜上有名此次作文,进入佳作榜单的是下面这些同学卢晨,肖凌飞,李芳怡,陈加俊,刘洋,倪丽莎,刘璇。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出色的表现表示祝贺!相信,下一次作文讲评课,会有更多的同学榜上有名。

还有一部分同学的名字,在“片断欣赏”环节会被老师充满磁性的男中音念出来,敬请同学们期待!四、佳作亮相本次作文,老师评出了三个最佳,因为她们的习作从不同的方面打动了我,下面老师念到名字的同学请到讲台上来朗读自己的习作。

大家猜测一下,会是哪三位同学?有请肖凌飞同学!读习作。

请问:你对自己的这篇作文最满意的是什么?感到遗憾的是什么?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个地方写得比你好,可以说一说。

有请李芳怡同学!读习作。

请问:你对自己的习作最满意的是什么?感到遗憾的是什么?(老师适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以欣赏的语气进行鼓励)有请卢晨同学!读习作。

请问你对自己习作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感到遗憾的是什么?五、片断欣赏下面这些同学,他们牢记老师的教导,写出了精彩的开头或结尾。

他们是张哲,殷晗,段武,曹俊辉,付子威,周骏。

前三位依次在座位上读相关段落。

六、教师试笔教师读下水文《成长中那点尴尬事》七、品头论足♦1、品开头:你感觉这样开头好不好?好在哪里?有什么不足?应怎样改动才更好?♦2、论结尾:结尾和开头的联系通过哪些词体现出来?结尾和主体部分什么关系?和主题什么关系?八、小结教师谈写作体会。

尴尬的尴尬——语文教学反思隅见

尴尬的尴尬——语文教学反思隅见

尴尬的尴尬——语文教学反思隅见一、引言在语文教学中,尴尬是一种常见的情境,不仅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中,也常常出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中。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出发,对于语文教学中的尴尬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应对尴尬的方法与建议。

二、尴尬的来源1. 学生的一知半解语文教学中,学生可能因个体差异,对某些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同,或是在学习过程中遗漏了某些关键知识点。

这将导致学生对于某些问题的反应出现尴尬,不知如何回答。

2. 教师的不准确引导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如果引导方式不当或者信息传递不准确,会导致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存在分歧或者错误,从而造成尴尬局面。

三、尴尬的解决方法1. 尊重学生思考时间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陷入尴尬,教师应给予充足的思考时间。

过早打断学生思考会加重学生的尴尬感,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有助于学生思考,从而提高回答问题的质量。

2. 激发学生合作互动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可以减轻学生个体面对尴尬时的压力。

例如,采用小组或者讨论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们互相支持和协助,在集体智慧的框架下解决尴尬。

3. 创设宽松氛围在教师与学生互动中,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化解尴尬的方式来缓解学生的压力,例如讲笑话、表达理解和支持等。

四、尴尬的启示与反思1. 教师自身知识储备教师在遇到学生尴尬时,应检视自身的教学准备程度。

只有充分掌握所教内容以及相关背景知识,才能应对学生问题并正确引导。

2. 监控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及时监控学生的学习反应与理解情况,避免问题扩大化。

及时反馈学生的反应,进行适当的调整,也有助于预防尴尬的发生。

五、结语语文教学中的尴尬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尊重学生、合作互动以及创设宽松氛围等方式,化解尴尬,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同时,教师应关注自身知识储备,并监控教学效果,以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

通过对尴尬的反思与应对,我们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教师要善于化尴尬为动力

教师要善于化尴尬为动力

教师要善于化尴尬为动力教师是传递知识、引领学生成长的重要人物,他们具有促进学生成长、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使命。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各种难题或尴尬,这时仅仅简单的规避难题所带来的好处显然是有限的。

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善于化尴尬为动力,借助难题,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素质、实践能力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机会。

一、化尴尬为反思:因为一些意外情况,我们在课堂上无法继续进行,这时,许多教师可能会选择草草结束本堂课,或者进行“口胡”式的讲解,以便把时间凑够。

但这种态度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相反,教师应该把这种尴尬视为反思的机会,回顾讲课过程,思考自己的不足,找到解决方案,让面对尴尬的时刻成为师生共同进步的契机。

二、化尴尬为参与:在课堂上,有时候学生的回答可能与教师预期的完全不同,或者说,学生和教师都面临者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方案,或者是和全班一起协商解决问题。

这样,尴尬的时刻就成为了师生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的机会,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方案的多样性。

三、化尴尬为提高:有时候,教师可能会遇到互动不活跃的学生,或者是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无法达到教师的要求。

这时候,教师可以致力于“化尴尬为提高”,为学生提供更细致、更深入的教育资源,关注学生的需求,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

通过这样的努力,教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尴尬的时刻成为了对学生学习进步、对教师教学能力锤炼的机会。

四、化尴尬为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发现原有的教学计划没有预料中的好,或者是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没有预期的掌握程度。

这时候,教师可以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或者试图开辟新的学习路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将尴尬视为创新机会,充分利用这样的时刻来激发更多并且更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

在课堂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况,如果突然出现难题或尴尬,不要害怕或逃避,而是要勇敢地站在学生和问题的中间,积极寻找化尴尬为动力的方法。

课堂“尴尬” 巧妙处理

课堂“尴尬”  巧妙处理

数学2013·8生在生活、数学的分界上对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三、“引君入瓮”,悟数理案例:教学“面积的变化”师:一家工厂生产国旗面料。

现在学校要采购一批国旗面料,得知一面国旗面料的价格是1元,如果要买100面国旗面料,共需要多少元?(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汇报)师:这次学校又要买一面国旗面料,不过却是按比例放大10倍的一面大国旗面料,要多少钱?生:10元钱。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师:我带了10元钱,却买不回面料,怎么回事呢?师:“按比例放大10倍”是什么意思?(出示两个图形进行对比)填空:这两个图形对应边长的比是(10∶1),对应面积的比是(100∶1)。

师:这个100是怎么来的?生:10×10=100。

师:通过刚才的例子,我们知道长方形按比例放大,面积的比和对应边长的比不同。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后平面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

……评析:上述教学中,教师以叙事的形式将问题蕴藏其中,借学生的思维惯性形成强烈的视觉和认知冲突,引发了学生探究深层原因的浓厚兴趣,并将学生的注意力由边长的比转移到面积的比上来,在两者之间建立了有机的联系。

枯燥的数学知识由于具备了生活背景而变得鲜活、生动起来,有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主动、积极。

温水青蛙的故事告诉我们,平静、安逸容易使人失去思维的敏捷性和判断力,激烈的冲突、紧张的氛围、误判的反省能使人对学习更加关注。

“请君入瓮”式的导入以心理规律的正确应用而让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兴趣盎然。

可见,好的课堂导入,能将学生的情绪、注意力、思维方向调适到最佳状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思维的火花,像磁石一样牢牢地把学生吸引住;能确定一节课的情感基调、思维状态、学习兴趣和探究起点,让师生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沿着正确的路径深入探索,走向发现。

(责编杜华)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在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中互动交流,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的权威者,而是知识动态生成的促进者。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故事 尴尬的一节课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故事 尴尬的一节课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故事尴尬的一节课
快放假了,像个孩子一样也变得急躁了。

因为累积了太多的卷子,所以就打算今天来处理一下。

心想着卷子上的题也不难,就不看了吧。

于是,在没有备课的情况下,信誓旦旦的夹着卷子去上课了。

当问到同学们哪一道题不会的时候,学生很给力的说出来附加题。

来吧!开讲!先看题,妈呀!怎么没有读懂题意?试吧,用用两个未知数的解。

解完之后发现傻眼了。

这样根本就不能解,因为学生都没有学过呀!怎么办呢?尴尬了!脸瞬间红了。

怎么办?该怎么给学生们解释呢?对了,之前听老师们说过,现在改革,附加题已经不是考试范围。

那先把它放在那吧!那我就故作淡定的告诉了学生们,现在附加题不是考试范围所以大家可以放着不做。

就这样的熬过了一节课!
回头想想,岂止是尴尬,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以后再也不会做这么不负责任的事了。

坚持备好课,就像你糊弄了你的课堂,学生也会用他们的成绩来糊弄你。

长个记性,以后坚持每节课都认真备,不管是复习还是新课!
尴尬的一节课
铁三官庙小学张珊珊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1 / 1。

一堂“尴尬”的语文课

一堂“尴尬”的语文课

一堂“尴尬”的语文课梅州市兴宁刁坊镇坪塘小学张文这是我从教以来,遇到的最令我“尴尬”的一堂课,也是让我受益匪浅的一堂课。

那天,我走进教室,象往常一样开始了第十一册的最后一课——《牛郎织女》。

这是一篇经典的民间故事,是属自读课文,按惯例学生们在课堂上要更加主动地探究地学习。

我与学生们归纳出词和主要内容后,开始了学生们的自主提问,讨论和交流。

提问与讨论开始了,一向胆大的小杰首先发言:“老师,课文中牛郎偷看仙女们洗澡,当仙女们走后而织女光着身子,牛郎出来给衣服,嘿嘿,这算不算是性骚扰?”,此言一出,。

满堂哄笑,整场哗然。

我听得目瞪口呆,天啊!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就提出性骚扰!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气红了脸,就要大发雷霆,斥责他歪脑子想事,品性不良。

但理智让我压住了怒火,先安静同学们再说。

同学们安静下来了,可我却不知如何作答。

这时,一向纯静的女生小媚站起来回击:“这不是性骚扰,这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牛郎是在追织女,追求幸福。

”小媚话刚说完,班长“智多星”阿笑狐黠地问道:“老师,什么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什么是性骚扰?”连班长都跟着起哄,我尴尬地满脸通红。

不过此时我清楚地认识到,如果发火斥责,这堂课不但极其糟糕收场,而且学生思想蒙上阴影,影响极坏。

这两个问题我略知一二,真要回答还真难住了我。

本着教育好学生们的目的,我不得不发挥教育机智问道:“什么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什么是性骚扰?这两个问题提得好,哪个同学知道?要不我们共同讨论一下”同学们交头接耳,气氛热烈地讨论了好一会儿。

而“智多星”阿笑与“网络博士”小权两人边议边做笔记,并还拿出一些资料在互相讨论。

我看他们讨论了好会儿便走过去,他见我过来便把资料藏起来,然后两人便举起手来,要发表他们自己的看法,全班顿时安静下来。

看来这两个小家伙早有预谋。

我便点名让小权回答,小权侃侃而谈:“性骚扰是一种不受欢迎的性注意力或性意识的接触,主要指身体接触和非身体接触;其中非身体接触包括有言语、动作、声音。

化解尴尬,与精彩有个约会——浅谈课堂上的尴尬处理

化解尴尬,与精彩有个约会——浅谈课堂上的尴尬处理

化解尴尬,与精彩有个约会——浅谈课堂上的尴尬处理摘要:叶澜教授说过,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一方面它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按预定的轨道行进,会生出一些意外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事物、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教案,而应该针对突发情况,一、善待尴尬,正确认识尴尬是“生成性”资源。

二、审视尴尬,顺着学生的思路,巧妙挖掘尴尬中的“问题资源”。

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求得新的发现。

三、优化尴尬,充分利用尴尬中的“亮点”资源。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从而营造课堂教学精彩的动态生成。

那么,我们的课堂就时常会涌现出:一些不曾预约的精彩。

一、教学现象案例一:在《6的乘法口诀》课堂上,教师出示:9排方格,每排6个。

面对微笑的对学生说:“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个方格,再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大部分学生都在认真估算,但有一部分学生一副不情愿的样子。

其中有个学生大声说道:“老师,我可以不估算,我知道一共有54个方格!”听他一说完,班上许多同学纷纷举起了手,有些同学都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老师,我也会,我也会!”甚至还有一部分同学开始在下面大声的背起6的乘法口诀,接着,全班同学也都跟着背起来……老师没有了笑容,有点不知所措地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呀?”一位学生说:“老师,我是自己看书自学的。

”另一位学生说:“老师,我妈妈是老师,是她教我的……”还有的同学说:“老师,乘法口诀我早就会背了!”……学生的回答超出了老师的预设,老师一脸尴尬的站在那里,不知道接下来的课该怎么上……案例二:老师在上《观察物体》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大家的面前放着很多的学具,学生围桌而坐,每组6—7个人。

在学生初步认识这四种立体图形的情况下,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用学具搭一个物体,起个名字,看看都用了哪些立体图形。

初中尴尬事件教案

初中尴尬事件教案

初中尴尬事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尴尬事件的定义和特点,认识到每个人都会遇到尴尬的情况,这是人生的一部分。

2. 培养学生面对尴尬事件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冷静应对,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掌握处理尴尬事件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 培养学生具备自我解嘲、自我安慰的能力,增强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尴尬事件的定义和特点2. 尴尬事件处理的心理策略3. 尴尬事件应对的方法和技巧4. 自我解嘲与自我安慰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幽默的尴尬事件视频或故事,引发学生对尴尬事件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尴尬事件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尴尬是人生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遇到。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典型的尴尬事件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尴尬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当事人如何应对。

4. 心理策略:讲解尴尬事件处理的心理策略,如保持冷静、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等。

5. 方法和技巧:教授尴尬事件应对的方法和技巧,如转移注意力、寻求帮助、自我解嘲等。

6. 自我解嘲与自我安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解嘲和自我安慰,提高心理素质。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遇到尴尬事件时如何应对,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方法。

8.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处理尴尬事件时的态度和做法,并提出改进措施。

9.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尴尬事件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尴尬事件。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尴尬事件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尴尬事件处理的心理策略、方法和技巧的情况。

3.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尴尬事件时,能否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应对。

五、教学资源1. 尴尬事件案例库:收集各类尴尬事件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 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提供相关心理知识和技巧,辅助教学。

3. 视频播放设备:用于播放尴尬事件视频,增强教学趣味性。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应对尴尬事件。

教师如何面对课堂中的“尴尬”

教师如何面对课堂中的“尴尬”

教师如何面对课堂中的“尴尬”(随记)“老师,‘女’字的那一横写错了,应该再斜一点!”“老师,你写的和书上的不一样!”“老师,女字是一笔撇二笔点三笔撇四笔横吗?”当教师在课堂是遇到这样的“尴尬”时,到底该如何面对呢?这是在听了一位语文老师上的一堂课之后,同我的指导师父讨论交流时,提出的一个疑问。

师父首先问我,如果是我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处理,我顿时不知所云。

而师父却会心一笑:“如果换做是我,就来个变“废”为‘宝’。

”第一时间,我还未能理解其中之意,到底是怎么个变废为宝呢?疑问充斥着大脑,我觉得这肯定会将成为我教学中的一大“障碍”,这些所谓的“障碍”也就是题目中提到的“尴尬”。

然而师父的一番话语,让我顿感明朗。

他说,其实这些所谓的“尴尬”,就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之根本,也是教学中的关键之所在,反映了学生的真实。

很显然,如果老师在课堂上逃避这样的“尴尬”,那么问题就真的成了问题。

那到底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呢?师父也给了一些中肯的点拨:首先,最基本的则是不要在课堂上犯错,因为错误示范可能会致使孩子们一错到底。

但是人无完人,即使是圣人也有做错事儿的时候,所以老师也难免会犯错。

但是如果能够将这种问题作为一个新的教育切入点,或是抓住这个教育契机,用现场生成的东西来调控课堂,那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除了我们预设以内的东西,你永远无法预知下一秒孩子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其次,一堂精彩的课,首先得通过老师适时的点拨以帮助孩子们充分地展示自己;另外要真正懂得善于利用课堂中孩子们所提供的教育元素,比如说他们所提出的质疑,我们则可以好好地拓展到更深的层面,以其疑解书本中之疑,而不是以绕弯逃避的方式无视这种智慧的生成。

例,我惊呆了,这可又是多么宝贵的经验啊。

今天的第二节课我去听了刘老师的语文园地教学,刚开始我是有那么点儿纳闷儿——为啥语文园地二还没上,怎么就开始上语文园地三了?但也可能是刘老师故意设计的吧?我没去多想。

变教学中的“尴尬”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变教学中的“尴尬”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变教学中的“尴尬”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摘要:本文从一则教学案例出发,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从多个方面阐述了怎样变教学中的“尴尬”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关键词:尴尬有价值教育资源创造性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c)-0113-01有一次,我在教学“人格尊严”中名誉权时,列举几个侵犯名誉权的事例,其中有一个事例是给一个胖同学起了一个“胖猪”的绰号。

这时,有一位同学自言自语地大声嚷道:“这样叫不是更亲切吗?”此时,几十双眼睛齐刷刷集中到我这儿,老师肯定要大发雷霆,可有好戏看了。

然而,我并没有将“故意捣蛋”的帽子扣在学生头上,而是很温和地说:“有这种想法的可能不仅仅是这位同学,只不过他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大家是否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请你们谈一谈。

”经过同学们的辩论,不仅否定该同学的看法,而且使同学们懂得要得尊重他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思想教育,同时也化解了矛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后,我想:教学中的“尴尬”并非就是坏事,如果教师处理得当,引导有方,它们也能成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成为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化点,从而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那么,如何变教学中的“尴尬”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呢?1 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不少政治教师仍在维护其“师道尊严”,高高在上,主宰和垄断着课堂,教师说一学生不敢说二,这样会导致课堂教学死板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美国的教育家杜威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情感、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人”,而不是机器,不是“认识”、”知识”的“容器”。

可见,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主动、活泼、发展的学习主体。

就一定要改变教师唱“独角戏”、“一言堂”的现象,应建立民主、自由、开放的课堂,使学生有话能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功中的尴尬
——关于一堂课的导入
历城中学谢学德
一、背景说明
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学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如果导入的好,可以起到引领全局,提纲挚领的作用,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果导入的不好,则可能会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所以,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教学有些年头的教师,在筹画一堂课时,都比较注重对课堂导入的设计,总希望能够通过理想的课堂导入,引起学生课堂学习的第一兴奋点,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过程描写
这是一节高三历史课,课题是《唐朝的对外交通和对外关系》,教材中对唐朝的对外交通情况叙述的较详细,主要有海、陆两路对外交通,非常发达。

对唐与朝鲜、日本、天竺、拂菻以及波斯大食的交往情况也有详尽的内容。

那么怎样结合教材的这些内容来设计课堂的导入呢?教师为了突出唐朝对外交往非常活跃这一主题,特意挑选了《礼宾图》作为本课导入素材。

教师:“同学们,这是一幅发掘于唐代一座墓葬中的
壁画,取名《礼宾图》。

墓主人是唐朝武则天的儿子章怀
太子,上面画的是接见外国使节的场面。

该图中有六位人
物,左边的三位头戴笼纱帽者为唐朝官员,右边三位身着
不同颜色和样式服装,面露羡慕之色的是来自不同地域的
人物,你们能根据人物的不同装束判断他们来自哪些地方
吗?”
学生沉默,有学生窃窃私语,有同学在猜测,但是没
有回答对。

因为该壁画未有任何信息提示,所以学生无法
凭借他们现有的知识找出相关历史信息。

教师继续讲解。

教师:“因为我们缺乏关于这三位人物相关的佐证信息,当然是无法判断,下面我分别提供相关资料,请同学们根据资料来找到相应的人物。


利用POWERPINT出示资料一:《旧唐书》卷199《室韦传》记载:“畜宜犬豕,豢养而啖之,其皮用以为韦,男子女人通以为服。

”《旧唐书》卷199《靺鞨传》记载:“其畜宜猪,富人至数百口,食其肉而衣其皮。


教师简单解释资料的意思。

教师:请曹同学判断一下。

曹同学回答:右边第一位,是靺鞨人。

教师肯定。

出示资料二:据《旧唐书》卷199《高丽传》记载:“官之贵者,则青罗为冠,次以绯罗,插二鸟羽,及金银为饰,衫筒袖,袴大口,白韦带,黄韦履。

”《新唐书》卷220《高丽传》亦记载:“大臣青罗、次绛罗,珥两鸟羽,金银杂釦,衫筩袖,袴大口,白韦带,黄革履。


教师解释资料,并特别强调插二鸟羽这一特征。

这次学生踊跃回答,教师示意陈同学回答:右边第二位,应该是高丽人。

教师补充:也就是朝鲜人。

出示资料三:《旧唐书》卷198《拂菻传》记载:“风俗,男子剪发”,“俗皆髡而衣绣”。

教师解释资料,并对“髡”(KUN)字解释:剃发。

学生:右边第三位。

(这次,学生非常轻松就回答出来了)
以上三位来自不同国家的使臣正等待唐朝官员的接见,在同一时间内居然有来自东西不同国家的使节到大唐,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要找到答案,就请同学们跟随我穿越一千多年的时光遂道,去感悟大唐时代的外交风云吧。

三、说课反思
作为课堂导入环节,采取来自唐代墓葬中的壁画作史料,使历史具有真实感,壁画中的内容又是本节课中内容的概括反映,能够充分说明这节课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了,就是唐朝的对外关系非常活跃。

透过壁画的内容,使学生对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以画的形式作为课堂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采用生硬的口述导入效果要好。

为了能够说明壁画中的人物来自何方,在缺乏有效信息帮助的情况下,学生束手无策,教师通过逐一展示原始史料的方法,使学生将这一问题一一解决。

这一导入方法,培养了学生重视史料,确立历史是来源于史实的而不是凭空撰写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观。

以上是我认为作为本课导入值得肯定的地方。

但是,就这一环节来说,也有不少遗憾。

有许多值得改进或商榷的地方。

1﹒费时六分钟的课堂导入冲淡了这堂课的教学结构,使正课内容在时间上显得捉襟见肘,导致教学内容时间分配不太合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2﹒材料二中引用了新、旧唐书中的史料,而且内容意思相同,显然有画蛇添足之嫌,这不仅占用了课堂时间,也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又对解决问题没有实际的帮助。

3﹒以画导入是比较新颖的手法,但是后面的史料引用和人物的判断与教材内容没有十分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对充实本课主题,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没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教材中主要是讲述唐与主要国家交往的具体史实,而史料本身所突出的只是起到判断人物所属国家的作用,因此,这些史料的使用并未充分体现出在一堂课中的价值所在。

四、分析点评
关于课堂导入的方式方法有多种多样,教师们尽可以不拘一格,只要能充分地展示教师能力,能吸引学生,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导入都好。

我们平时采用比较多的复习旧知识导入,陈述式导入,故事导入,讨论式导入,谜语导入,对联导入等等,不一而足,都是历史课堂导入值得提倡的方法。

本案例的导入以壁画的形式,比较新颖,也能抓住学生眼球,对于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是有帮助的。

本案例中,教师充分注意到了历史的内涵价值,壁画直接取材于唐代墓葬,具有说服力,又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其次,史料的运用直接提供出处,从《前唐书》、《后唐书》引出的这段历史具有真实感。

所以这也是本案例成功的地方。

如果教师更多的考虑整堂课的时间安排,使其更科学、更合理,则可以考虑这样安排,既可以发挥采用壁画本身导入新课的效果,又可以不占用太多的时间,则直接明了地点明这是发掘于唐代墓葬中反映了唐朝对外关系活跃的壁画,画中六位人物当中,有三位是唐朝官员,有三位是外国人。

请指出:哪三位是外国人。

学生应该可以根据画中人物的穿着打扮判断出来,这样既突出了该壁画的作用,又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更能兼顾到整堂课的时间安排,有利于完成这堂课的教学任务,而不会留下遗憾。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陆茂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