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滚绣球]
1恨归去得疾 (刚摆脱相思 又要分离)
恨
2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忳忳的行 车儿快快的随) 3此恨谁知(松了金钏 减了玉肌)
离越 别恨 时越 复深 杂, 感表 情现 。了
第二部分
[脱布衫]中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提示:渲染莺莺在别宴上的离愁别恨,后两 句描绘了张生在宴席上精神不振的可怜情态。 ‚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用了什 么手法?与哪一句诗表情达意手法相同? 提示: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 瘦了;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同。 〔上小楼〕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上小楼〕大胆肯定了与张生幽情的美好情致, 表明自己体会到的相思苦痛,进而体会到这种 痛苦比相思更苦十倍。
5.请赏析[收尾]这支曲子 前一句用环境描写表现内心的怅惘之情。
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 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问君 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 《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 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作比较分析。 最后一句,用夸张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 象,化虚为实,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 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将 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 自然贴切,表现痛苦的深重。
元杂剧有关常识
1、元杂剧结构:一本四折(幕)一楔子
一本四折,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表现一个 完整的故事。折实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 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楔子通常 在第一折之前或折与折之间,主要内容是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2、剧本内容构成: 曲、科、白 曲即唱词,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讲究对仗押韵,一韵到底。 科,又称介,戏剧角色动作的总称,包括武打、舞蹈、舞台程式和舞台效果等, 舞台动作往往有夸张性、象征性(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以及虚拟 化、程式化(关门开门的虚拟手势)。 白,即宾白、道白,是剧中人物说的部分,有韵白和散白。韵白是在念上场诗和 下场诗时使用。散白有独白、对白、旁白等。 3、舞台角色(脚色) 末:男主角, 旦:女主角, 净:花脸、扮刚强狞猛的人物, 丑:小花脸,男性次要人物,鼻尖、眉骨皆白,主要是插科打诨 杂:如扮老人的孛老、扮老妇人的卜儿等各种角色 外: 末、旦、净的次要角色。
曲词之美效果诠释
意美: 准确、生动、形象地表现性格、意境。
形美: 1.句式对称的整齐美与不对称的参差美达成建筑 之美 2.声韵格律的音乐美(句式、节奏、平仄、四声、 压韵、衬字、叠词等) 神美: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文采与表现力)
人物之美
张生——钟情之美 莺莺——深情之美 红娘——热情之美
叛逆、抗争、执着 温柔、体贴、缠绵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青山:
古道: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
夕阳: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烟霭: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2、情景的密切交融
第四部分(‚[一煞]青山隔送行‛——结尾): 别后目送。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 后的痛苦。
小结
剧情
情感
• 开端
赶赴长亭
无奈怨恨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长亭别宴 临别叮咛 长亭别后
怨愤 忧虑不安
曲词之美
第一部分请问三支曲子各是如何表现分离 的伤感的?
〔端正好〕是一幅秋日送别图,抒发了莺莺痛苦压抑 的心情。这支曲子选择了蓝天的白云、满地的黄花、南 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这四个富有深秋特征的意象,与 凄紧的西风融为一体,组成黯然销魂的凄美意境,渲染 出寥落萧瑟的悲秋气氛,衬托出莺莺离人伤感的忧郁而 又压抑的心情。 后两句自问自答,“晓来谁染霜林醉”,这句中的“染” 和“醉”,用拟人手法,融入了离人的痛苦之情,是萧 瑟的秋景更蒙上忧伤的色彩,“总是离人泪”中的“泪” 字,让情景交融在一起。
愁别离 怨功名
念羁旅 忧重娶
送别途中
临别饯行 惜别叮嘱 分别目送
意境之美
本文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充满 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的?
1、意象的精心选用 2、情景的密切交融 3、诗词的巧妙化用 4、修辞的广泛使用 5、典故的适当运用
1、意象的精心选用
曲词中描写秋景的组合意象
萧 长亭路上[端正好] 斜晖霜林图: 瑟 碧天白云、黄花堆积、秋风阵阵、北雁南飞。 凄 冷 筵席之中[脱布衫] 黄叶衰草图: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珍惜爱情,轻视功名利禄。 〔满庭芳〕体现了wk.baidu.com莺怎样的想法 答:恼恨世俗之礼
小结: 这部分表现了莺莺饱受煎熬内心种种痛苦。 她只求与心上人厮守终生,并不在意世俗功名。
第三部分
1.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心情? 崔莺莺用反语袒露自己的忧虑,告诫张生切 勿忘记她;张生则发誓永无别恋。这充分展示了 二人深厚的情谊。 2. [五煞]表明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担忧张生的起居,对张生的生活的关心,千 叮万嘱,真情自现。 3、〔耍孩儿〕中‚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 更湿‛,显示莺莺对张生深情挚爱。这两句与四 煞中的‚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山峰华岳低‛相 映衬,突出了莺莺对张生感情的热烈、持久和分 离之苦的巨大、深沉。
[叨叨令]排比、反复手法;先用儿
化词,后用五个叠词;排比、反复 和叠词的运用使剧中人物哽咽泣诉 的口吻毕现,造成了音节和声韵的 回环流转,突出了依依难舍的悲苦 之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物(意象的选择) 情 早是离人伤感, 况值暮秋天气, 好烦恼人也呵!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霜林醉
染
离人泪
第四部分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蔼相遮蔽。夕阳 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 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赏析:以青山疏林,淡烟暮蔼,夕阳古道,禾黍 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氛围萧瑟凄冷。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是 写莺莺怅然痴立,极目远送,流露出欲见不能的惆怅 和不忍离去的眷恋。“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 马嘶”是写耳闻,进一层表现她的惆账和眷恋。 “无 人语”不是写在寂寞的夕阳古道上听不到一点人说话 的声音,而且是写莺莺感叹张生离去,欲语无人。 “无声”和“有声”两相映衬,更加烘托出当时环境 的凄凉和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以景衬情,化情入景, 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悉渐远渐无穷”的心 境。
飒飒秋风、黄叶纷飞、袅袅烟气、野草零落。
离 分手之时 [一煞] 古道烟霭图: 愁 [收尾] 别 青山疏林、轻烟薄暮、夕阳古道、风啸马嘶。 绪
[一煞]写“别愁”,使用了“青山”、“古 道”、 “夕阳”、“烟霭”四种意象。试回忆 唐诗宋词中用这些意象写“愁”的名句。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林逋《长相思· 吴山青》)
4.[一煞]中再写环境,其作用是否与开头 [端正好]所写相同?
提示:稍有不同,[端正好]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 的景物,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 的心情;然后用两句自问自答,采用拟人手法表 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 这里是表现崔莺莺目送张生远去时那种凄怆悲苦 的眷恋之情。前一句用拟人手法,情景交融,后 一句用幻觉描写,写内心深藏之情。‚夕阳古道‛ 萧瑟凄冷,增添了苍凉意味,极目远送,产生幻 觉,先是耳闻无声,后忽有马嘶传来,无声和有 声相映衬,最后用心理描写说对自己的举动也无 法理解。
《长亭送别》曲词以词采典雅见长,情景交融。 试以[端正好]为例,说说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
一、意象的组合, 端正好一曲,前四句,一句一景,点染了一幅 典雅华美 : 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 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 前四句,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 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后两 二、情感的抒发, 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莺莺心中,经霜的树 委婉含蓄 : 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萧瑟的秋景 与悲凄的心境化面而为一,创造了委婉深沉 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三、动词的运用, 一个‚染‛字,不但写出了景物色彩的遽然变 恰到好处 : 化,而且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 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 情色彩。
王实甫《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 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唐 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编的 《西厢记诸宫调》(习称《董西厢》)。
唐·元稹《莺莺传》(亦名《会真记》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亦名《董西厢》)
元·王实甫《西厢记》(亦名《王西厢》)
元曲四大家
①关汉卿: 《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 《救风尘》; ②白朴《梧桐雨》; ③马致远《汉宫秋》; ④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 · 王 实 甫
西 厢 记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杂剧作家,约生 活于1260-1336年间元杂剧的鼎盛时期。剧作有 《西厢记》、《破窑记》与《丽春堂》等传世, 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 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中国 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也是以爱情为题材的元代 杂剧的高峰。他的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对 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追求真挚的感情, 爱情被置于功名利禄之上。第一次正面地表达了 ‚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2016/10/8 2
[ 滚绣球 ] 用词语体现出主人公分别时的百转愁 肠,如:迟、疾、难系、挂、迍迍、快快、早、 松、减等,每一句都在咏叹不忍分离的苦楚。 由情及景,以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来抒发离别的 怨恨。柳丝系马、疏林挂斜晖、马慢走车快行、 松了金钏减了玉肌等等描写,无不都是由莺莺 对张生的依恋惜别之情引发出来的。
夸张手法的使用: ‚松了金钏,减了玉肌‛表 现了在感情的折磨下的莺莺身心交瘁,对拆散恩 爱夫妻的崔母,及崔母所代表的封建礼教的控诉。
赏析《长亭送别》
故事之美
人物之美 曲词之美
意境之美
故事之美
第一部分(‚夫人、长老上‛——“素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赶赴长亭。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
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专听春雷第一声‛): 长亭饯别。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 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 利禄的思想感情。 第三部分(‚[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小生又生此念‛): 临别叮嘱。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
《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 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 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 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 不动,许多愁”,作比较分析。
这场戏中,莺莺有着怎样的复杂心情?
有痛苦:“晓来谁染霜林醉?……”;
有埋怨:“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有忧虑:“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最 难调护,最要扶持”; 更有不安:“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你却休金榜 无各誓不归”。 这些忧虑、埋怨、不安,都是与莺莺美好的爱情理想 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真实刻画了崔莺莺这个冲破封建 婚姻桎梏,大胆追求幸福爱情的叛逆者形象。
3、诗词的巧妙化用
[端正好]一曲是化用范仲淹《苏幕遮》词中 ‚碧云天,黄叶地‛的咏秋名句。
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 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 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王实甫易‚叶‛为‚花‛,移入《端正好》一 曲,与飞雁、霜林一起,组合成一幅新的暮秋 图,切合剧中的情景和离人的心绪。
〔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 半是相思泪‛一句化用范仲淹《苏幕遮》: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耍孩儿〕‚伯劳东去燕西飞‛语出乐府诗 ‚东飞伯劳西飞燕‛。 《收尾》‚遍人间烦恼慎胸臆,量这些大小车 儿如何载得起‛句,是对李清照《武陵春》词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意境的 再创造,形象地传达出人物心灵所承受着的感 情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