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财政政策措施

合集下载

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财政政策研究

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财政政策研究

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财政政策研究社会保障制度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压器”,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财政与社会保障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何根据新形势下社会保障工作的需要,调整完善财政政策,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当前财政社会保障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医疗保险多部门管理,重复参保问题严重当前新农合属卫生部门管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属人社部门管理,卫生部门和人社部门医疗保险管理系统没有联网,信息数据不能共享,存在重复参保现象,各级财政重复拨付补助资金,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

在2012年度省财政厅统一布置的清理医疗保险重复参保工作中,济宁市人社局信息中心将各县区各项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信息进行比对,发现新农合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之间都有重复参保人员。

造成重复参保的原因,既与参保人员存在重复报销的侥幸心理,故意重复参保有关,也与经办机构为提高参保率,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任务,放任重复参保有关,同时也存在以下原因:(1)现行的户籍政策改革,到底如何区分城镇还是非城镇,的确不好划分。

(2)参保政策交叉。

政策规定只要在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就要为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实行一票征缴,但有的原来已在农村参加了新农合,况且农民工人员流动性大,不稳定,今天在农村,明天可能在企业单位工作,从而造成重复参保。

(3)城镇医疗保险、新农合经办机构网络程序不统一,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2.社会保障资金预算执行进度慢当前社会保障资金预算执行进度因关系到民生问题的落实已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央、省、市财政创新资金拨付办法,采取预拨与结算相结合的方式拨付各项社会保障资金,有效地加快了预算执行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有些方面还需要完善。

目前中央、省、市对县级的社会保障财政补助资金拨付方式主要有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直接拨入县级财政专户(如新农合基金)和通过国库调度款拨付两种方式。

中国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改善民生

中国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改善民生

中国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改善民生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通过财政政策改善民生,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保障社会福利,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节财政收入和支出,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

下面将从税收优惠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等方面来探讨中国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改善民生。

一、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是中国政府通过财政手段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民众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例如,对低收入群体实行个税减免,减轻他们的税负。

此外,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提供税收减免和税收优惠支持,鼓励农民和贫困群体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国政府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人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服务,改善民生状况。

政府通过财政支持,完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人民在面临风险时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

政府还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民众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选择。

三、教育投入中国政府积极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国民的受教育水平,促进人力资源的发展。

政府通过财政支持,建设优质的学校,提供免费的教育资源,降低贫困家庭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负担。

此外,政府还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家庭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教育的公平发展。

四、医疗卫生投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致力于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

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医疗服务,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政府还加大对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医疗资源的投入,确保人民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总体而言,中国政府通过财政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民生。

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了低收入群体的税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民众提供了基本的社会保障服务,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提高了人民的受教育和医疗水平。

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财政支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政府经济学复习

政府经济学复习

四、名词解释题1.政府经济2.政府经济学3.市场失灵4.信息的不对称性5.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6.经济发展7.政府资源配置职能8.公共物品9.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10.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11.公共物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12.公共物品消费的强制性13.纯公共物品14.准公共物品15.公共物品的效率标准16.公共物品的公平标准17.外部效应18.正外部效应19.负外部效应20.消费的正外部效应21.消费的负外部效应22.公共选择23.多数裁定原则24.单峰偏好25.利益集团26.政府支出的绩效27.“成本-收益”分析法28.公共投资29.行政管理支出30.社会保障制度31.社会救济32.政府收入33.政府收入规模34.政府收入效应35.政府收入的收入效应36.税收制度37.课税对象38.流转税39.中央税40.地方税41.中央和地方共享税42.直接税43.间接税44.价内税45.价外税46.力役税47.个人所得税48.契税49.耕地占用税50.土地增值税51.城镇土地使用税52.印花税53.国有资产收益54.公共设施使用费55.公共定价56.行政规费57.罚没收入58.政府债务收入59.公债规模60.公债风险61.政府预算62.单式预算63.政府决算64.政府预算管理体制65.财政政策66.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67.货币政策68.国际税收协定69.国际重复征税70.税收管辖权的冲突71.税收饶让72.政府外债风险规避五、简答题1.简述政府对市场垄断治理的途径。

2.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

3.简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4.简述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

5.简述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措施。

6.简述现阶段我国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7.简述目前各国通过多边协商合作治理外部效应的主要途径。

8.简述阿罗不可能定律。

9.简述特殊利益集团影响公共选择的主要途径。

10.简述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对西方国家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影响。

经济与社会知识点默写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知识点默写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二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必备知识点默写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一)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生产资料所有制(1)地位: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是经济制度的。

(2)作用: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

3、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是什么:。

(2)地位: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3)要求: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必须以为科学指引,在坚持社会主义各项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

(二)公有制经济1、地位:主体地位。

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

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2、范围(形式):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作用和意义(1)公有制经济,为作出了突出贡献,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

(2)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的根本要求。

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的基本前提。

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4、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公有资产_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国有经济_________________,对经济发展起作用。

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国有企业的地位和重要作用*******___________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___ _ 和_____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兴国的。

公共财政学(简答题论述题)

公共财政学(简答题论述题)

1、为什么会产生外部性?答:外部性是在相会作用的经济单位中,一个经济单位的活动对其经济单位的影响,而该单位又没有根据这种影响而从其他单位中获得报酬或向其他单位支付赔偿。

外部收益或损耗是不纳入生产者的私人成本的,从而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不一致。

这种外部性有正负两种效用,是市场失效的反映,靠市场调节是无法克服的,就要求政府干预,其目的是要使外部化了的企业成本内部化,由企业自己承担造成的外部化成本。

2、政府主要在哪些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作用?答:一是弥补市场不完全的缺陷,包括市场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市场不完备以及不完全信息问题;二是提供市场制度不能提供的公共产品,需要政府介入公共物品的供应过程,以税收为消费公共产品的代价,克服市场难以解决的搭便车问题;三是克服市场制度可能产生的外部性问题,其目的是要使外部化的企业成本内部化,由企业自己承担造成的外部化成本。

3、简述政府采购的原则。

答:政府采购必须遵循的四项原则:一是公平原则,即市场信息要公开,采购市场的透明度要高。

二是公平原则,即所有商品生产者在竞标过程中,应当机会均等,待遇相同。

三是公正原则,即政府采购部门在采购管理和交易事务处理上,对所有供应商一视同仁,给予公正的待遇。

四是诚实信用原则,即政府采购的供应双方都应信守承诺。

4、财政补贴的特征。

答:一是政策性,即财政补贴是依据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制定的,其出台具有政策性。

二是灵活性,即国家应根据变化的情况及时对财政补贴进行修正和调整。

三是时效性,即财政补贴应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而调整。

5、社会保障的含义与构成。

答:所罚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城乡居民在年老、疾病、待业、灾害或丧失劳动能力时,以集中或分散的方式,提供的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等。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包括两部分: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

6、简述税收财政原则的具体内容。

答:税收财政原则的具体内容如下:1、保证财政收入的充裕和完整;2、保证财政收入的可靠性;3、财政收入的确立与便利。

运用财政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运用财政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央政府 与地方各级政府的责任 ,中央政府可 以通过财政转移支
持 的手 段 对 困难 地 区 实 行 适 当照 顾 ,但 社 会 保 障 制 度 必 须 最 终 实现 财 权 与事 权 的统 一 。因此 ,国 家 应 当尽 快 明确 划 分 中 央财 政 社 会保 障 支 出 的增 长 快 于地 方 财 政社 会保 障 支 出 的 增 长 ,地 方 对 中 央依 赖 度 加 强 。应 当限 制 地 方 政 府 的 所 谓 政 绩 工 程 ,督
推 行 费改税 ” ;四是扩大 国家预算 范围,将部分预算外 资金纳 入国家预算。但是 ,增加财政 收入,最根本 的问题 是要求 国民 经济稳定快速 发展, 而我 国产 业结构不合理, 地区发展不协调, 城市化水平较 低,国民经济 整体 素质 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 ; 科技教育较落后,科技创新 能力不强 ;人才资源不足 ;水、石 油等重要资源短缺;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这 些都是影响经 济稳定及提高 两个 比重” 的重要因素 ,这是我们 面对的一个难
维普资讯
运用 财政政策完 善社会 保障制度
陈 才
( 州 广 厦 房 地 产 发 展 有 限 公 司 ,浙 江 台 州 3 8 0 ) 台 1 0 0
【 摘 要 】社会保障制度 是国家的一项 重要的举措,切实关系到人 民群众的利益 ,但 是中国的社会保
展的重要保证。
从 效 半 财 政 剑 公 、财 政 、 血 血 俱 到 财 政 到 重 点 突 出 财 政 的 二 l 从 三
个转变 ,确 社 会保障优 先的财政发展 战略 .按照 低水 平 、 广覆盖” 的要求实行基本保障 。

二、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财政对策
( )提高财政收入占 GDP比重及 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 一 财政收入 比重 ,从而提高政府促进就业 ,完善社会保 障制 度的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地位及作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特点。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原因和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3.非公有制经济的内涵、地位和作用。

4.“两个毫不动摇”的内涵、意义。

5.计划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

6.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其基础。

7.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8.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及危害,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9.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

11.宏观调控的内涵、主要目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地位和意义。

2.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要性、基本内容、内在联系。

3.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科学内涵、必要性和措施。

4.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原因、措施。

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地位、措施。

6.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7.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内容、措施。

8.社会保障的含义、作用和内容。

9.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意义和措施。

第1 页共1 页。

2022年-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强化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

2022年-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强化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

2022年-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强化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正式将发展普惠金融确立为国家战略的文件是()。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B.《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C.《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D.《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答案】 C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该文件提出的政策属于()。

A.产业组织政策B.产业布局政策C.产业结构政策D.产业金融政策【答案】 A3、在中国境内的()取得的收入,不为企业所得税纳税人。

A.个人独资企业B.居民企业C.非居民企业D.股份制企业【答案】 A4、健全我国区域协调互动机制的内容是()A.健全控制机制、互助机制、合作机制和共享机制B.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奖惩机制和扶持机制C.健全控制机制、互助机制、奖惩机制和市场机制D.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答案】 D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之间的矛盾。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生产【答案】 B6、依据课税对象的性质,关税属于 ( )A.直接税B.商品税C.财产税D.资源税【答案】 B7、预算外资金是指()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资金。

A.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B.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C.国家机关D.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答案】 A8、关于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投资项目都实行资本金制度B.资本金是投资者认缴的非债务性资金C.资本金是投资者从市场筹措的债务性资金D.各类投资项目实行统一的资本金比例【答案】 B9、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体现了()。

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摘要】扩大内需,尤其是农村需求,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的举措之一,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本文基于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进行分析基础上,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历程、现状和问题作出进一步的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财政政策。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相关的财政政策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

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

作用在于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的特殊需要。

由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实现。

由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安置等构成整个社会保障体系。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历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阶段,自然灾害救济、五保户供养、合作医疗、抚恤优待等构成了这一阶段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是自1978年以来,农村社会保障进入了改革发展阶段。

特别是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救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正在不断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这一阶段得到迅速发展。

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不够完善,保障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相对城市严重偏低,城乡社会保障存在极大的不平衡。

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大部分用于城市,其中的大部分又用于城镇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而对于更需要救助的农民来说,显然有较大差距。

(二)农村社会保障程度低、覆盖范围窄。

农村社会保障无论是范围还是标准都无法与城市相比。

占人口总数30%的城镇居民享受80%多的社会保障;占人口总数70%的农村居民享受社会保障不到20%;在县城以下集体单位的职工和城镇个体经营者基本上享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权利,保障水平也较低。

财政学-社会保障制度PPT课件

财政学-社会保障制度PPT课件

05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总结词
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任务。
详细描述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应逐步实现全覆盖,包括城乡居民、各类就业人群和流动人口等。同时,应提高社会保障的保障水平,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优化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与使用机制,是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性的关键。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03
社会保障资金筹措困难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社会保障资金筹措面临较大压力,财政负担较重。
01
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全
目前仍有部分人群未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如部分私营企业员工、农民工等。
02
社会保障水平不高
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逐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的保障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
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减轻财政负担,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逐步将更多人群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财政与社会保障制度相互支持、协同发展,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协同发展
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时,财政与社会保障部门需要进行充分协调,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政策协调
通过资源整合,财政与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整体效益。
资源整合
财政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互动关系
03
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
总结词
应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机制,实现多元化筹资,包括个人缴费、企业缴费、政府补贴等。同时,应优化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机制,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

社会保障水平经济效应分析

社会保障水平经济效应分析

社会保障水平经济效应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民生活的质量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从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入手,分析其对经济效应的影响,旨在强调社会保障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向全体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

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

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民生活的质量和社会的稳定性。

社会保障水平对经济效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政府财政的影响。

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增加社会保障支出。

这些支出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的支付,以及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的投入。

这些支出不仅直接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还会对政府的财政政策产生影响。

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可以缓解社会收入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性。

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需求,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从而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适当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可以促进消费和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例如,提高医疗保险水平可以使人们更愿意花钱看病就医,从而带动医疗消费的增长。

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劳动力的流动,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分析具体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政府财政支出会增加,同时社会公平感和经济增长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例如,根据某国统计数据,在过去十年中,该国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0%上升到15%,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从20%上升到25%,而同期该国经济增长率也从5%上升到8%。

这充分说明了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社会保障水平对经济效应的影响不可小觑。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不仅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支出,还能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增长。

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社会保障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必背核心知识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必背核心知识汇总
★34.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
★35.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发展动力决定发展的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9.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10.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1.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50.劳动是财富的源泉,获得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是来自劳动。要鼓励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51.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5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1)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2)在初次分配方面,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3)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4)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5)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6)必须坚持消除贫困。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加强社会保障

加强社会保障

加强社会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加强社会保障不仅是保障人民基本权益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促进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对加强社会保障进行论述。

一、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是加强社会保障的根本要求。

首先,应加大社会保障经费的投入。

政府应该增加社会保障经费的预算,确保社会保障金的充足。

其次,应提高基本养老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标准,确保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还要加强医疗保障,提高医保报销比例,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加强社会保障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社会保障的权责和标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其次,要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整合。

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之间应该相互衔接、相互配套,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保障的整体效益。

此外,要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确保基金的安全稳定。

三、促进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是加强社会保障的长远目标。

首先,要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减少失业人口数量。

其次,要鼓励企业建立和发展企业年金制度,将企业年金与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此外,还需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保障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加强社会保障是当前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促进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举措。

希望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为人民提供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财政政策的基本目标

财政政策的基本目标

财政政策的基本目标财政政策的基本目标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借贷和管理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其基本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公共利益等。

一、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增长是财政政策的首要目标。

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大公共投资力度、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提高消费者购买力等。

这些措施可以刺激经济活动,推动生产和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1.加大公共投资力度加大公共投资力度是扩大有效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

国家可以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和科技投入等方式来推动公共投资。

这些举措不仅可以刺激短期需求,还可以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为长期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2.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是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促进投资和创新的重要手段。

国家可以通过降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率,减免税费等方式来减轻企业负担。

这些措施可以提高企业的收益和投资回报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3.提高消费者购买力提高消费者购买力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

国家可以通过减轻个人所得税、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方式来增加居民收入。

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刺激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二、调节收入分配调节收入分配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不健康发展。

因此,国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调节收入分配,确保社会公平正义。

1.加强税制改革加强税制改革是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国家可以通过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推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等方式来实现对高收入群体的逐步调节。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

国家可以通过提高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和城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方式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

三、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稳定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经济发展不稳定会导致社会动荡,影响国家长远发展。

怎样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怎样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怎样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一、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的意义1.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对于改善国民经济社会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国家和企业财政负担,还能稳定社会政治环境,增强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减轻社会不公正和社会不平等。

2.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也至关重要。

一方面,它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提高劳动效率,提升就业水平,从而增加社会财富,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它可以为政府提供社会保障平台,促使政府实施更大规模的投资,从而带动经济增长。

二、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1.加快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应当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保险制度和个人账户制度相结合的改革方案,将基本养老金职工费用和企业费用有效分开,增加基本养老金来源,建立完善的财务运行机制。

2.完善社会保障统筹制度。

应当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统筹机制,将各类社会保障政策有效联系起来,实现跨区域社会保障一体化,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网,提高保障水平。

3.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互助机制。

应当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互助机制,采取政府补助、集体契约共建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社会保障,加强社会保障的经济支持和社会支持。

三、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措施1.优化社会保障配置。

应加强预算和财政政策配合,促进地方政府投入更多资金用于社会保障,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水平。

2.推动社会保障法治化。

应加大法律制约力度,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以规范,落实权利义务,保证公平性。

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化建设,建立社会保障信息归集、统计、分析和研究的有效机制,加强数据信息收集和管理,以提高社会保障效能。

4.强化公众参与。

应发挥公众作用,形成共建共享的舆论环境,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更多的活力,形成行动力量,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水平,推动社会保障工作发展。

综上所述,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事业,它既可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也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财政政策与社会保障

财政政策与社会保障

财政政策与社会保障在现代社会中,财政政策和社会保障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

财政政策一般指由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包括增减税收、调整赤字和开展财政改革等措施。

而社会保障则是保障公民生活权利的一种政策,包括社会救济、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和失业救济等。

财政政策与社会保障息息相关。

财政政策的实施对社会保障有直接的影响,因为一个国家的财政状况决定了政府推行社会保障的能力。

同时,社会保障的实施也可以影响财政政策,因为对社会保障的支出需要相应的资金来源。

税收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中,税收被当作政府筹集资金和促进社会公平的一种方式。

缴纳税收是公民的一种义务,同时也是体现公民责任的重要途径。

税收可以支持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因为税收是社会安全网的重要资金来源。

调整赤字是财政政策的另一个重要措施。

赤字是指政府支出大于收入的财务状况。

调整赤字可以通过减少开支和增加收入来实现。

赤字的增加对社会保障的实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为赤字会限制政府提供社会保障的能力。

因此,调整赤字是达成财政可持续性和提供社会保障的关键所在。

开展财政改革是财政政策实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财政改革包括改善预算分配、优化税制和精简政府部门等措施。

财政改革对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提升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从而实现对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的保证。

与此同时,社会保障政策也对财政政策产生影响。

社会保障支出对财政预算的影响是长期而显著的。

政府需要提供各种社会保障服务,包括基本医疗保障、养老保险和失业救济等,这些服务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因此,开展社会保障政策需要平衡预算和稳定税收。

在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中,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是两个最重要的方面。

医疗保障需要政府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以确保良好的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政策的可持续性。

养老保障政策是指为退休公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通常包括退休金和社会保障金。

政府需要提供资金支持以确保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

2023年五定两保实施方案

2023年五定两保实施方案

2023年五定两保实施方案【一、五定两保实施方案】2023年,为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五定两保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稳定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改善民生福祉、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具体方案如下:一、定增长1.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支出,引导有效投资和消费。

加大对创新及高技术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通过鼓励创业、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等方式,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3. 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

二、定改革1. 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链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2.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保持和增值,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总体上向市场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3. 加强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资本市场改革。

4.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二元结构,确保农民土地财产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和安全。

三、定民生1.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民的受教育水平。

2.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3.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

4. 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改善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提高住房保障的有效供给。

四、定环境1.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实施大气、水和土壤的污染治理工程,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 加大生态修复和保护力度,保护自然生态资源,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3. 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财政政策措施
一、社会保障制度含义
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社会全民意识和经济基础互相关联和制约上的一种社会契约、经济分配和人权保障的制度。

社会保障支出是指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的支出。

这类支出又分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等四大类。

在大多数国家中,社会保险都被作为社会保障的核心,社会救助为辅。

二、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社会保障的功能和作用已经逐渐深入人心,社会保障工作受到了特别的关注。

尽管成绩是显著的,但也应该考到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依然很低,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够完善,社会保障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很可能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桎梏。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

1、社会覆盖面问题
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的适用范围,它关系到社会成员中有多少人能够直接享受社会保障权利,关系到社会保障的作用是否充分发挥。

2、失业保险问题
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尽管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降低到千分之11左右,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今后每年净增人口仍将在1400万——1500万。

数量庞大的人口对我国的未来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3、城镇贫困人口问题
我国城镇贫困人口数的增长幅度是比较大的。

城镇贫困人口的迅速增长,对最低生活保障金需求的迅速增加,使目前我国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来源不足这一个问题暴露出来。

资金来源不足导致了较低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保障的标准较低,严重影响了我国城镇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

4、农村养老保障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一左右,农村的老人占全国老人的比例达到百分之七十五,“老有所养”一直是广大农民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政府十分关心的话题。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本来已呈现良好势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在“整顿改革”旗号下基本上处于停滞、倒退状况。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1、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推动经济增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直接而有效的稳定机制。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内在稳定机制。

首先,保障制度在社会基本生活层面上保证收入的稳定性,推动有效需求适度增长。

其次。

社会保障运行过程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变量,社保基金的一收一支,可以调节供求失衡,使经济步入良性轨道。

再次,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不会自动帮助那些因各种无法抵御灾害和市场风险的困难群体,不能自动消除贫困。

社会保障制度弥补了“市场失灵”,通过转移支付调节社会收入,改善收入差距悬殊状况,缓解市场竞争的不良后果,促进社会公
平。

社会保障与社会和谐的正相关关系,决定了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通过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化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然而,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偏大、劳动关系失衡、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民工)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以及城乡差距与地区发展差距拉大、不同社会群体存在一定利益矛盾等。

这些问题均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备直接相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同时也应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维系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在体制转型时期,稳定问题尤为突出。

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帮助陷入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摆脱生存危机,使得大多数人能够分享经济增长的好处;大多数人能够承受体制转型的压力。

有了这“两个大多数”,才能够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因生存困难引发社会秩序混乱与失控的风险,避免社会矛盾冲突,巩固国家政权。

3、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社会保障制度不论贫富,不论强弱,包容了社会各阶层人员,充分体现人的社会性,成为沟通社会成员的纽带和桥梁。

四、财政政策措施
第一,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立法,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各国都是先法而后行。

目前,我国还主要依靠行政法规,已经很不适应。

尤其是养老、失业、医疗和低保这“四保”,迫切需要基本成熟一个就出台一个,逐步在实施中完善。

第2,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

一是充分运用WTO原则调整我国现行税制,适度扩大税基,提高财政收入;二是要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税收征管,减少税收流失;三是规范政府收费行为,进一步推行“费改税”;四是扩大国家预算范围,将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国家预算。

强化征缴,堵塞漏洞;制定法定预算,不搞分光吃净,形成财政社会保障资金积累;开设个人限额养老储蓄,免征利息税,作为社会养老的补充;国有资本出售收益归入社会保障基金;规范彩票收入使用,彩票属于国家垄断资源,应当统一规范发行,按需调剂使用,避免成为部门所有;其他收入,如利息税积累、放开护照申领收费等。

3、配合社会保障立法过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动员,对公民普遍进地社会保障知识教育,以调动所有公民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从而为施行新的保障制度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减少改革的阻力。

4)建立对贫困地区的社会保障专项转移支付机制
地方政府也应充分考虑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状态建立对贫困地区的社会保障专项转移支付制度。

5、建立社会保障支出的合理增长机制。

社保资金支出具有刚性,上去容易下来难。

社会保障支出应主要与物价指数挂钩,而不应主要与工资增长挂钩,如果形成与工资挂钩的增长定式,就难以解决工资与养老金轮番增长,且人们心理仍相互攀比不满意的怪圈。

6妥善解决当前的难点问题,如裁员处理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问题、特殊困难人员再就业问题、贫困家庭的医疗救助问题、社会保障制度的二元结构以及扶贫救济问题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推进器和稳定的安全网。

结束语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为加强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规划和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监督。

我国政府对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进生了一系列改革。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建立。

完善和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制是一项艰巨而复杂、庞大的立法工作。

要真正建立起适合国情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还需要付出较以往更多的努力。

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必将为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文明提供有效的保障。

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经找到了发展大方向,并确立了一些正确的思路。

我坚信在党中央领导下,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为我国构筑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保障,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促使整个社会公平、和谐地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