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统一国家的

合集下载

第一课 统一国家的重建

第一课   统一国家的重建

第一课统一国家的重建教学内容:[新课导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先秦到南北朝时期,发现东周后期(即战国时)国家陷入诸侯相互攻伐战争的分裂局面,被短命的秦朝统一。

紧接着15年后,暴秦便被推翻被汉朝统一,之后东汉末年国家又陷入战乱纷争,出现我们朝代歌里的“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的分裂局面。

但历史总是会出现惊人的相似的现象。

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又被一个短命的王朝给统一了。

她就是隋朝,今天我们学习一下统一国家的重建。

第一下统一国家的重建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一)背景:南北方经济的发展以及民族大融合(条件)(二)时间:建立——_581___年,统一——__589_____年(标志:隋灭陈)建立过程:北周末年,继位的皇帝只有七岁,大权就落在外戚杨坚手里。

581年,杨坚发动政变,废掉小皇帝,自己当了皇帝,改国号为隋,杨坚就是隋文帝。

这时,北方鲜卑、羌等少数民族和汉族经过长期的交往,在经济生活、风俗习惯上和汉族差异缩小了。

南方经济这时发展迅速,和北方差距缩小。

南北方经济、文化需要交流,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处于数百年混战的老百姓也希望能够实现统一。

当时南方陈朝统治腐败。

589年,隋大军进攻陈,重新统一南北。

(三)人物:隋文帝——杨坚(四)成就——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加强南方的控制(政治),便利粮食、布帛的北运(经济)。

为什么要开通运河?南北朝以来,江南经济发展迅速。

隋时,北方所需粮食需要从江南地区调配。

而陆路运输,运量小,费用大,无法满足北方需要,利用水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而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走向由西向东为主。

黄河的流向,便于东西横向联系,而不便于南北纵向的联系,纵向经济文化交流受到很大影响。

所以经济要求开通运河。

封建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需要对东北、江南地区进行控制。

战事频繁时,为保证军事行动所需要的大量粮草的运输,在水运占有主导地位的年代,沟通南北水运,开凿运河无疑对军事行动是十分必要的。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课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课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党的基本知识竞赛
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
✓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华_民__族__的_先__锋__队_。________________ ✓ 党的根本宗旨: ___全_心__全__意_为__人__民_服__务___________ ✓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 __实__现__共_产__主__义____________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__中_国__共__产_党__领__导_______ ✓ ___中__国__共_产__党__领_导___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 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 _党___ 。党是领导_一__切_的_____. ✓ 党的根本组织原则:__民__主_集__中__制______.
新学期新开始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下册
八下教材概览与分析
理解权利义务
• 公民权利 • 公民义务
人民当家作主
• 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 我国国家机构
坚持宪法至上
• 维护宪法权威 • 保障宪法实施
法治
崇尚法治精神
• 尊重自由平等 • 维护公平正义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一框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P3 运用你的经验
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取得的。
(P新3)中国成立后是如何巩固革命成果的?
②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宪法确认党的领导地位。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 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 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P3)
宪法序言(节选)
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 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 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秦的统一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秦的统一

县令
经济上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有利于经济的交流。
影 响
秦度
圆形方孔钱
度:尺寸的长短 量:斗的容积 衡:斤两的轻重
文化上
统一文字
影响

小篆

隶书
有 利 于 文 化 的 交 流 。
注意:焚书和坑儒是两回事
思想上:焚书坑儒
秦始皇焚书坑 说一说焚书坑 焚书坑儒有何危 儒的目的是什 害? 儒是怎么回事? 么?


前228年
虎视何雄哉!
挥剑击浮云, 诸侯尽西来。咸阳Βιβλιοθήκη 魏前225年秦

前223年

前222年
公元前221年

前221年
描绘嬴政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雄姿和气 概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有何历史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 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 流和发展。
(2)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自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政治 在中央 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在地方 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 经济 统一度量衡 交通 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文化 焚书、坑儒 思想 军事 北伐匈奴修长城 南征越族开灵渠
• 有人说:秦始皇是个“暴君”; 也有人说秦始皇是个“英雄”。 你是怎么认为的?
秦朝的疆域
北到长 城一带
西到 陇西
东到 大海
南到 南海
角色转换
假如我是秦始皇,我将……”
俗话说,“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
皇帝
太 尉
丞 相
郡守 县令
御 史 大 夫
中 央
地 方
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

高一历史必修第一课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第一课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第一课知识点归纳历史是一门学科,通过研究过去的事件、人物和社会现象,来寻找并理解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

对于高中历史学习来说,必修第一课是学生们接触的第一堂历史课程。

下面将对高一历史必修第一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的初步形成1.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形态,人们以狩猎、采集为生,社会关系主要基于血缘和部落关系。

2.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向古代社会过渡的阶段,人们开始进行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奴隶制成为社会的基本制度。

3. 周朝的建立: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周武王在西周建立了封建制度,并实行了分封制。

第二部分:秦汉社会的变革1.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2. 汉朝的影响:汉朝继承了秦朝的统一政权,用“文治”取代了“武功”,实行了科举制度、设置县制等,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第三部分:魏晋南北朝的动荡时期1. 魏晋南北朝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分为三个时期,魏晋时期、南朝和北朝时期。

2. 佛教的传入: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入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第四部分:隋唐时期的繁荣1. 隋朝的统一:隋朝实现了对南北朝的统一,恢复了大一统的政权。

2. 唐朝的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的时期之一,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科举制度的完善、唐诗的繁荣等。

这些知识点归纳了高一历史必修第一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特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这个国家的过去,为未来做好准备。

总结:高一历史必修第一课的知识点归纳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从原始社会到魏晋南北朝的动荡时期,再到隋唐时期的繁荣。

一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PPT课件

一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PPT课件
5、李斯建议焚书的理由是什么?焚的是哪些书? 这个措施的实施会产生什么后果?
四、 天下苦秦
四、 “天下苦秦”
四、 “天下苦秦”
秦始皇画像
如何评价秦始皇的 历史功过?
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
1、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 条件(客观)下,进行具体分 析,尤其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 展中所起的作用(主观),正 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大一统帝制之创建
三、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大一统帝制之创建
三、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大一统帝制之创建 4、上述这些措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会有何作用?
丞相李斯曰:“……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 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 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禁之便。臣请史官非 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 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 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 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史记·秦始皇本纪》
——《资治通鉴》卷七《秦纪二》
2、这段材料与什么制度的创立有关?它体现了秦始 皇的什么性格?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
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
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
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
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二、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大一统帝制之创建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 “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 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 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 无穷。”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从三国到隋的政权更迭
温故知新
北朝


六 北国
东 北魏
三 国

西 晋
方: 并 存

(鲜卑族)
西 魏
北齐 581年
北周


南东 方: 晋
宋 齐梁陈 589年
南朝
第一第课一单元隋:繁朝荣与的开统放的一时与代 灭亡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建立与统一
我是杨坚,是北周的_外__戚___,历史
上把我称为_隋__文__帝__。__5_8_1_年,我
3、评价大运河。 积极意义:
消极意义: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谢谢 观看
二、开通大运河(隋炀帝)
从公元604年11月发诏,第二年2月正式启动......“开凿大运 河”。......旨在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
——袁刚《君王的比较与隋炀帝的事功与保证 》
结合材料与教材,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目的是?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开通大运河(隋炀帝)
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
D ,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出现
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隋朝的统一
B.隋朝的灭亡
C.开创科举制度利工程隋朝大 运河,完成下列各题。
1、这一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 隋朝大运河
2、大运河的起止点是哪里?中心在哪里? 北到涿郡,南到余杭。中心洛阳
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 605年起 开凿者 隋炀帝
概况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 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作用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

说课稿: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说课稿: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选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说课稿选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说课稿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分析本课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的第一课,又是这册教材的起始课,主要教给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和原则。

本课主要介绍了秦始皇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帝的历史活动,包括其历史功绩和暴政,引导学生学会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

教给学生学会根据历史人物的活动来客观公正的去评价历史人物。

2.课标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3.教学目标要求及确立依据1.知识与水平:掌握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了解秦始皇的暴政。

准确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水平和准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以歌曲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教材。

分组合作学习秦始皇的主要历史活动,列出其功与过,展示材料,分析重要活动的原因及影响。

根据史实准确评价秦始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度析人物活动,学习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雄心抱负。

确立依据:通过初中历史及必修一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各种影视剧、书籍的观看与阅读,学生对秦始皇的活动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水平也有一定的提升,对历史人物感兴趣,尤其对这些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兴趣很高。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以上目标。

4.说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突出方法: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历史人物每一项活动的作用,增强直观性;通过层层设问,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前后联系,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培养知识迁移整合水平,突出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客观全面客观的评价秦始皇突破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分析材料,观察图片,并结合自己对人物的理解,拓展思维,理论联系实际,史论结合。

民族政策常识知识点

民族政策常识知识点

《民族政策常识》知识点第一课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民族。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

3、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什么:地域广大,人口较少;大都位于祖国边疆,物产资源丰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4、民族的语言文字:在55个少数民族中,回族、满族同汉族使用同一的汉语,有53个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

有文字的民族21个,共使用27种文字。

民族之间互通语言的情况十分普遍。

5、公元前221年,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6、中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短暂的割据局面和局部分裂,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第二课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民族间是不平等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2、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在一切权利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自愿地联合和团结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是什么: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

4、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的关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5、我国的民族政策有什么好处: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6、怎样实现民族平等:为了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权利不仅在政治上得到保障,而且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得到落实,党和国家采取了许多特殊的政策和措施。

少数民族参与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受到特殊保障,适当照顾少数民族人民代表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代表的比率。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树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树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知识树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隋朝的统一
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强盛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等。

2,大运河的开通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中心和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长度和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消极作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3.科举制的创立
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积极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了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4.隋朝的灭亡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时间:618年。

这个知识树主要概括了隋朝的建立、统一、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以及隋朝的灭亡等重要历史事件和概念。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五星红旗,为你骄傲第1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2框我的中国心教案鲁人版六三制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五星红旗,为你骄傲第1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2框我的中国心教案鲁人版六三制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接触新课内容,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多民族国家特点的认知。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展示各民族团结互助的视频,引出“我的中国心”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2. 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我将在评价体系中加入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以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八、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简述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特点及其对国家统一的影响。
解答: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多民族国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各民族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上。这种多样性不仅表现在语言、风俗、宗教等方面,还表现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等方面。多民族国家的特点对国家统一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各民族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动力。另一方面,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也可能对国家统一造成威胁。因此,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的重要任务。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法治意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对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提问,与同学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点有系统的了解。
实践活动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法治意识的理解。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2. 《中华民族大团结》:这是一部全面介绍我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的书籍,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我国的民族多样性。

高三政治《政治常识》第一课1.2.5 一 个 国 家 两 种 制 度

高三政治《政治常识》第一课1.2.5 一 个 国 家 两 种 制 度

高三政治《政治常识》第一课1.2.5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重点】“一国两制”方针的含义和内容;【难点】运用本课知识具体分析香港、澳门的回归;【素质要求】⑴知识方面:识记:一国两制的含义;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意义;运用:运用本课知识具体分析香港、澳门的回归;⑵能力方面:①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③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分析问题的发散性思维能力;⑶觉悟方面:①祖国统一、民族发展、国家强大的热切希望;②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爱国之情,为祖国强大而努力奋斗的报国之志;【整体感知】一国两制:①提出②含义及基本内容③意义复习提问:(1)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对中国人民来说,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什么时候,为什么?(2)香港回归祖国后,对香港人民来说哪些方面变了,哪些方面没有变?(设计以上问题,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香港回归的自豪感,为学习“一国两制”的内容创设良好的氛围。

有条件的学校播放一段香港回归的录相。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小结。

)(1)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对中国人民来说,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因为,它象征着历经百年风雨沧桑的香港,终于顺到祖国的怀抱,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日开始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2)香港回归后,对香港人民来说发生变化的方面主要有:殖民统治的历史结束了,由英人治港变为港为治港;头项上的米字旗变了,变成鲜艳的五星红旗,祖国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原殖民地的英军离开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恢复行使主权的象征进驻了香港。

没有发生变化的方面有: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保持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

导入新课:从以上两个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到,香港回归祖国后,不少方面发生了变化,更多的方面没有发生变化。

这都是因为实行了“一国两制”的原因。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国两制”方面的知识。

2、“一国两制”的含义和主要内容(板书)(1)“一个国家”的含义。

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八年级下册整理

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八年级下册整理
③商品越来越丰富。
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知识点一:工人的斗争
(1)现象:报酬低、童工女工雇佣。
(2)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法)、傅里叶(法)、欧文(英)。
局限性:他们都把理想社会的实现,寄托于个别统治者
或开明富豪的支持上。
■知识点二:马克思主义
(1)意义:从此,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知识点一:人的发现
(1)文艺复兴意义:它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实际上是宣扬人性解放的新文化。
(2)影响:文艺复兴是一次崭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使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中世纪的愚昧中解放出来。
■知识点二:科学革命
(1)“日心说“的影响:”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们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它鼓励人们去探索自然,开启了科学观念的变革,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3)结果: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制约,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知识点二:美国的诞生
(1)【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导火索:波士顿倾茶事件
(3)★【开始】★:来克星顿枪声!
【文本】独立宣言——宣告独立——华盛顿领导、当总统
大西洋
动机
①示中国之富强
②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
获取商业利益,为资产阶级开辟新的活动空间(找黄金)
影响
积极:促进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消极:劳民伤财
(参考《新航路的开辟》)
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第一课工业革命
■知识点一:工业Βιβλιοθήκη 命的开始、发展(1)定义:工业革命是促使工厂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场革命。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_1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_1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1【课标要求】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一课。

因为这个单元是春秋战国分裂割据时代的结束,又是中国统一的专制主义封建国家建立的开始,而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又被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所沿用,因此这节课在教材中地位非常重要。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作用;秦巩团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重点突破:利用教材中的地图、文字资料、图片及学生查找的补充资料,通过讲故事、演短剧再现历史场景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讨论、分析、总结秦统一的原因和作用及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从而加深理解统一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的突出作用和秦统一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焚书坑儒及其评价;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

难点突破: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历史学习中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基本方法之一。

初一的学生思维认识比较片面和局限,因而利用多个名人的观点,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把历史事物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和认识的方法。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刚接触历史这个学科,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比较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还比较低,更不具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教学策略】教法:历史五步情趣法教学。

(这里面穿插问题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直观体验法、搜集信息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演讲式提问秦国在秦孝公死去之后,主持变法的商鞅被守旧势力车裂而死。

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说说你们的理由。

商鞅为变法而流血牺牲这件事给了你们哪些启示?商鞅为变法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他的变法使泰国迅速强大,为后来赢政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故事法导入屏幕展示:电影《英雄》片段。

秦始皇PPT教学课件

秦始皇PPT教学课件
——《史记·秦始皇本纪》
地方建立郡县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经济方面:
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
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密切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促进了商品生产 有利于加强国家统一
量:容积单位
度:长度单位
统一度量衡
衡:重量单位
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钱

韩赵魏
军事方面: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秦已并天 Nhomakorabea,乃 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
A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 削弱地方权力
D
C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 防止大臣专权
2.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 制度,中央集权指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文字
D
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 理
3. 下列关于赢政定“皇帝”称号的
韩非子的理论
及至秦王,奋六世之余烈,振 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 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贾谊《过秦论》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是秦统 一的现实原因和个人因素。
课堂讨论:
秦国统一六国的因素有哪些?
1、根本原因: 顺应了统一的历史趋势 2、社会基础: 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和地区
之间联系加强
3、人民要求: 战争带来沉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4、秦国自身: 商鞅变法最彻底,实力最强 5、秦王嬴政: 雄才大略,正确的统一方略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公九卿制
皇帝
御史 大夫
丞 相
太 三公 尉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九卿
内 史

高一必修三政治第一课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三政治第一课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三政治第一课重点知识点归纳高一必修三政治第一课是学习政治学科的第一个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本文旨在归纳和总结该课程的重点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政治学的基本概念1. 政治学的定义: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它研究政治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旨在揭示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规律以及对人类政治生活的指导意义。

2.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主要研究国家和政府、政党和选举、公民和民主等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

3. 政治学的学科内容:政治学的学科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的内容、政治的形式和政治的规律等。

二、政治的定义和特征1. 政治的定义:政治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人们生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了满足自身利益进行有组织的斗争和协调的活动。

2. 政治的特征:(1)政治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政治活动是在客观社会条件下展开的,但政治行为是个体主体的行为。

(2)政治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政治活动普遍存在于各个社会中,但不同社会的政治活动具有各自的特点。

(3)政治具有合理性和实践性:政治活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原则,同时也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4)政治具有组织性和目的性:政治活动需要通过组织和协调来实现特定的目的。

(5)政治具有持久性和动态性:政治活动的目标和方式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与演变。

三、政治的形式1. 法制政治:法制政治是以宪法为基础,通过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来实现国家政权的组织和管理,并保障公民的权力和利益。

2. 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是以人民民主权力为基础,通过选举和参与政治决策来实现国家政权的组织和管理,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3. 爱国统一战线政治:爱国统一战线政治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团结各族人民,共同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而进行的政治活动。

4. 社会主义政治:社会主义政治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通过党的领导和人民政权的建立来实现国家政权的组织和管理,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

民族政策常识教案

民族政策常识教案

民族政策常识教案教学设计课题:第一课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普通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培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我国各民族的概况: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普通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的,即爱是进行点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个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增强热爱个民族人民的情感二、教学重点:我国各民族的概况三、教学难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个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指导阅读法。

五、教学准备:精读教材,把握教材思路,编写问题。

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一、我国各民族的概况1、我国民族结构状况 (1)中华民族: 了解基础知识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4、各族人民对祖国都做出了贡献(2) 少数民族: (3) 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4) 我国少数民族的普通特点:(5) 我国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特点及意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随后经历了汉唐元明清各朝的巩固和发展(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北伐战争): (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3) 抗日战争时期: (4) 解放战争时期:(1)祖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族人民共同开辟的 (2)祖国的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 (3)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为4、阅读与思量:(4)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捍卫的 (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1)、我国各民族分布有何特点?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 通过问题驱动、指导阅读法理解主要内容(2)、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特点是怎样的?(3)、为什么说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完成的?(4)、举例说明我国各民族人民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

民族团结第一课教案

民族团结第一课教案
民族团结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统一祖国多民族新疆自古属中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培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我国各民族的概况: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完成的。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这说明
(1)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2)祖国的辽阔疆域和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和发展的
(3)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4)各族人民捍卫着祖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教师: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与内地有着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密切联系。新疆各族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疆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元明清时期:元朝以后,民族构成的变动相对固定下来。虽然元朝曾把女真、契丹称为“汉人”,但只是暂时的和局部的。元朝建立以后,民分四等,实行严厉的民族分化和民族歧视政策。这是我国第五次民族大互动、大整合时期。
教师:我国各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济、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共同的中华文化;民族人口不断地迁徙、杂居和通婚,逐步汇聚融合成统一稳固的中华民族。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可编辑
精品
可编辑教师出示资料:张骞出使西域
提问:张骞出使西域做出了哪些贡献?这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新疆与祖国内地的联系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新疆不仅在政治上与内地保持着联系,在经济、文化上也有着密切的交往。早在先秦时期,新疆与内地就有经济文化交流;汉统一新疆以后,有了更密切的联系,内地先进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新疆,对新疆的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新疆的农作物、文化艺术也大量传入内地,促进了内地经济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书省 (决策)
门下省 (审议)
尚书省 (执行)
吏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户部 工部


秦朝 统治时间 统一意义 15年
隋朝 38年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 结束了自西晋以后 来长期分裂的局面,的分裂状态,重建 第一次实现全国大 全国大统一 统一 1.丞相、太尉、御 史大夫 2.郡县制 1.长城 2.灵渠 1.法律严酷 2.兵役、徭役繁重 1.三省六部制 2.科举制 1.大运河 1.法律严酷 2.为政刻薄,精于 搜刮,骄奢徭逸, 滥用民力 1.唐承隋制 2.唐朝受隋朝教训, 出现了贞观之治
2.隋的覆没与唐的建立
1.隋炀帝(杨广)的暴政:①营建 洛阳②开凿运河③三游江都④远征 高丽 2.唐朝唐政治新格局 隋唐政治新格局
1.三省六部制: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为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2.评析:①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各部门互相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科举制:有隋代开创,经唐代完善的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 选拔官员的制度。1.评析: ①积极作用; ②消极影响:束缚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培养不出社会需 要的人才,也导致了许多家庭悲剧。 皇帝
政治制度
伟大工程
灭亡原因
对后朝的影响
1.汉承秦制 2.汉接受秦亡教训
第一课统一国家的重建
1.隋朝的重建统一 2.隋朝的覆没与唐的建立 3.隋唐政治新格局
1.隋朝的重建统一
1.时间:581年 2.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3.统一:589年,灭陈 4.统一的条件:南北经济的发展和 民族大融合 5.修建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 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2)作用:沟 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 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1)积极作用(2)消极作用:当时 征伐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社会后果也十分严重。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今属浙江),北起涿郡 (在今北京西南),全长2000多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