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基础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为了保障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每个企业都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下面,就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进行详细介绍。
一、制定安全生产方案和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生产方案和措施,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安全生产方案和措施应包括各类危险源的分析、评估和控制措施,各种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等。
二、组织安全生产培训和演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组织和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培训和演练应包括各类危险源的识别和应对、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等。
三、监督安全生产现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对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监督的重点包括现场的安全生产状况、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行为、各类安全设施的完好性和有效性等。
四、处理安全生产事故和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对事故和隐患进行及时处理,防止事故发生和扩大。
处理的方式包括整改隐患、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等。
五、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评估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定期开展各种安全生产检查和评估,发现并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
检查和评估的范围包括作业现场、安全设施、员工安全意识等方面。
六、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制定和修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参与安全生产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参与的标准包括企业内部制定的安全生产标准和国家制定的安全生产标准。
七、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和教育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宣传和教育的方式包括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制作安全宣传海报、发放安全生产手册等。
八、配合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开展工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积极配合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开展各项工作,主动接受安全监管部门的检查和指导,并及时改正存在的问题。
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知识
安全⽣产基础管理知识安全⽣产基础管理知识第⼀章安全⽣产第⼀节概论安全是我们国家的⼀项基本国策,也是管理⽣产企业的重要原则之⼀。
⾃1952年第⼆次全国劳动保护⼯作会议提出劳动保护⼯作必须贯彻“安全⽣产”⽅针以来,“安全⽣产”⼀词⼀直长期被⼈们使⽤。
⼀、安全⽣产基础概念安全⽣产是指企事业单位在劳动⽣产过程中的⼈⾝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
也就是说,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作秩序下进⾏,防⽌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切活动。
它既包括对劳动者的保护,也包括对⽣产、财物、环境的保护,使⽣产活动正常进⾏。
安全⽣产是安全与⽣产的统⼀,其宗旨是安全促进⽣产,⽣产必须安全。
搞好安全⼯作,改善劳动条件,可以调动职⼯的⽣产积极性;减少职⼯伤亡,可以减少劳动⼒的损失;减少财产损失,可以增加企业效益,⽆疑会促进⽣产的发展;⽽⽣产必须安全,则是因为安全是⽣产的前提条件,没有安全就⽆法⽣产。
⼆、安全⽣产的重要意义安全⽣产是我们党和国家在⽣产建设中⼀贯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我国⼀项基本国策。
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分重视安全⽣产⼯作,党和国家领导⼈多次对安全⽣产做出指导和批⽰,不仅把安全⽣产问题看作是⼀个经济问题,⽽且也是⼀个政治问题,它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科学技术、宣传、教育、⼈员素质等⽅⾯的重⼤问题,是保证社会安定、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因此实现安全⽣产对于确保职⼯的安全健康、保障企业⽣产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稳定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分重⼤的意义。
三、安全⽣产是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反映1、为什么要进⾏安全教育?安全⼯作具有严格的政策性,鲜明的阶级性,⼴泛的群众性,复杂的技术性。
不进⾏⼴泛深⼊的安全教育,就不能达到安全⽣产的⽬的。
因此,安全⽣产必须天天讲,⽉⽉讲,年年讲,讲深,讲透,讲彻底。
安全生产基础指哪些工作
安全生产基础指哪些工作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活动中预防和控制事故和灾害的工作,是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是保障和促进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内容。
1.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各级管理人员要严格履行职责,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通过举办安全培训班、发放安全知识手册等形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知识的普及。
3. 生产场所安全管理:加强对生产场所的安全管理,确保设备、工具、用品等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建立健全巡检制度,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性能,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4. 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隐患进行识别和整治。
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改。
5.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明确预案编制、组织实施和应急救援的任务和职责。
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6.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防止事故和灾害的发生。
加大对辖区内重点企业和行业的监督力度,确保其安全生产工作的扎实有效。
7. 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建立健全事故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发生的事故情况。
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查找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8. 职业健康管理: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和职业病防治工作。
建立健全职业健康档案,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和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病的预防和防治意识。
9.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安全生产标准和规范,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加强安全技术交流和合作,推广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档案
4.安全投(入满足需要,符合要求,具备安全生 产条件,统计规范、上报符合规定)
检查内容: 1.检查单位的安全投入年月计划及批复意见 2.检查安全投入审批表 3.检查安全投入(季、年)度报表 4.检查安全投入的主要开支去向
5.安委会议(每年至少四次,分析安全形势,制 定对策,督促落实)
检查内容: 1.检查单位安委会的会议通知、会议签到、会议
5.违背本办法规定,造成损失的,依据集团公司有关规定追 究责任。
安全资料管理规定
1.各单位应根据管理需要建立安全管理台账;需归档保存 的,按档案管理规定执行。
2.各二级单位及工程项目部相关部门应配备(安排)专人 负责安全管理资料的整理和保管。
3.各级安全资料应分类收集、建立台账,明确整理保管责 任人。
安全生产基础管理 培训班
2008年3月5日
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必须从生产经营单位的基 础工作抓起,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 进的安全生产机制。
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标准化重在基础、重在基层、重在 落实、重在治本;重在开展建标立制、对标达标和持续改进; 重在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及水平提升。
的记录和控制台账 5.检查现场安全设施、警示标识的平面设计规划和现场
设置
危险因素预控
制定项目危险源、风险因素预控措施或建立预控卡 主要检查内容:
(1)查看危险因素调查表(重大危险源情况表); (2)查看危险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清单及危险因素台账; (3)查看危险因素监控措施、责任单位及责任人清单; (4)查看危险因素预控卡; (5)查看重大危险因素监控记录; (6)危险控制点检查表; (7)综合或专项安全评价报告。
4.各类资料宜原件保存,不能保存原件而保存复印件时应 注明原件保存部门,以便追溯和验证。
生产经营单位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什么
生产经营单位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什么在任何生产经营单位中,安全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制度和规定旨在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保护员工和资产,同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下面将讨论生产经营单位中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什么,以及它们为什么如此重要。
安全管理制度的定义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了预防、减少和控制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以及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而实施的组织性、制度性、科学性制度的总称。
生产经营单位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责任制度:安全责任制度是确保安全管理的基础。
企业领导层应明确安全管理的责任分工,设立安全管理部门,明确安全管理岗位,推行全员安全责任制。
2.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所有员工应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包括安全操作规范、危险源识别和应急处理等内容。
培训应定期进行,并记录在案。
3.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标准,规范生产作业流程,防范各类安全事故。
4.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生产设施和设备的安全可靠。
5.事故应急预案制度: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岗位责任,提前做好应急准备,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6.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7.安全奖惩制度:建立奖励安全表现、惩罚安全违规的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
8.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合理使用安全防护装备,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减少职业伤害发生。
为什么这些制度如此重要生产经营单位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员工安全、保障生产设施设备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
通过建立和实施这些制度,企业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安全风险,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同时,良好的安全管理制度还能减少事故处理时间,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要重视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仅是为了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更是为了保护员工和企业利益。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三个基础阶段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三个基础阶段1、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内容是安全目标管理的核心是安全目标的制定、实施与考核。
安全目标管理就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以至每个人从上到下围绕总目标,制定各自的目标,确抄定行为方针,安排工作进度,有效地组织实现,并对成果严格考核袭的一种管理制度。
具体做法是:第一阶段,公司领导订立总的安全目标,各部门根据总目标订立部门目标,从业人员再根据所属部门的目标订立个人目标。
第二阶段,是过程管理,其中包括整套控制办法,但主要是放手放员工运用才智,主动达到目标。
第三阶段,管理人员和员工共同评议总结。
2、安全生产的三大基本措施是什么?安全生产的三大基本措施:1、安全思想教育机制通过对全民的安全培训教育,以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
包括意识、知识、技能、态度、观念等综合安全素质。
2、工程技术检查整改措施通过安全设施、安全设备、安全装置、安全检测和监测,防护用品等安全工程与技术硬件的投入,实现技术系统的本质安全化。
通过检查、整改机制,实现安全管理日常化、规范化。
3、明确职责任务,严格管理制度通过立法、建章建制、监察、监督、检查等管理方式,保障技术条件和环境达标。
定岗定责,明确落实安全责任,形成规范的管理监督机制,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2)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三个基础阶段扩展资料安全生产的内容一、安全生产指标: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指标(事故负伤率及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目标、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二、安全生产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三、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
四、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企业的员工,涉及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
3、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包括: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指标(事故负伤率及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目标、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安全生产基础与现场管理事故隐患检查内容及标准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
1.3安全生产责任制
1.3.1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根据规定和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包括各级单位、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责任内容和考核要求。
《安全生产法》第4、19条
1.3.1.1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职责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15、16条
1.7.3未按规定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录入、上报。
每月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及时录入“宁波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每季度末25日至下月15日前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表打印并由主要负责人签字和单位盖章后上报当地政府相关部门。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14条
XXX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基础与现场管理事故隐患检查内容及标准
一、基础管理类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及程序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隐患类别
主要隐患
检查标准
参考依据
1.1资质证照
1.1.1缺少资质证照
应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生产等生产活动须经许可审批的,应依法取得相应许可;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通用教材(初训)第三章
③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④
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
成的。
( 2 ) 事故连锁过程影响因素。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个因素:
58 |丨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通用教材
①
遗传及社会环境。遗传因素及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的性格上缺
( 3 ) 直接原因一 ■征兆。 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安全管理人员应 该能够预测及发现这些作为管理缺欠的征兆的直接原因,采取恰当 的改善措施;同时,为了在经济上及实际可能的情况下采取长期的 控制对策,必须努力找出其基本原因。 ( 4 ) 事故— 接触。 越来越多的学者从能量的观点把事故看做是人的身体或构筑物、 设备与超过其阈值的能量的接触,或人体与妨碍正常活动的物质的 接触。于是,防止事故就是防止接触。为了防止接触,可以通过改 进装置、材料及设施,防止能量释放,通过训练、提高工人识别危 险的能力,佩戴个人保护用品等来实现。 ( 5 ) 受伤 损坏 损失。 博德的模型中的伤害包括了工伤、职业病以及对人员精神方面、 神经方面或全身性的不利影响。人员伤害及财物损坏统称为损失。 此 外 ,亚 当 斯 也 提 出 了 与 博 德 因 果 连 锁 理 论 类 似 的 理 论 ,他把 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称作现场失误。 该理论的核心在于对现场失误的背后原因进行了深人的研究。 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及生产作业中的不安全状态等现场失误是由于 企业领导者及安全工作人员的管理失误造成的。管理人员在管理工 作中的差错或疏忽、企业领导人决策错误或没有做出决策等失误对 企业经营管理及安全工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揭示了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为人们设计及 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信息采集表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信息采集表一、单位基础信息单位名称填写生产经营单位的全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填写生产经营单位的18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填写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
注册地址填写生产经营单位的注册地址。
联系电话填写生产经营单位的联系电话,包括固定电话和手机。
业务范围填写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营业务范围。
二、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填写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名称和负责人姓名。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填写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名称,制定时间和实施情况。
安全生产目标填写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目标,包括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和通报承诺制安全生产目标。
安全生产责任制填写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包括岗位责任制、领导责任制和监督责任制。
安全投入填写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投入情况,包括安全设施投入、安全培训投入和安全文化建设投入等。
三、安全生产环境安全生产环境描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环境,包括生产经营场所、灭火设施、消防通道、防爆措施等。
人员防护措施描述生产经营单位的人员防护措施,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服等。
应急救援预案填写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包括组织机构、应急救援流程、应急救援演练情况等。
安全生产培训填写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培训情况,包括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等。
四、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事故隐患排查描述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情况,包括排查时间、隐患数量、隐患类别和整改措施等。
整改落实情况描述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包括整改时间、整改措施、整改效果和督促检查情况等。
五、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描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情况,包括宣传教育内容、宣传教育形式和宣传教育效果等。
安全文化建设描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文化建设情况,包括安全文化理念、安全文化培训和安全文化活动等。
安全自查自纠描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自查自纠情况,包括自查周期、自查范围、自查内容和自纠措施等。
安全生产试题 第三章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基础管理
第三章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基础管理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3E原则指的是利用(C)防止事故的发生。
A、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管理对策B、安全管理对策、预防对策、法规对策C、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法制对策D、预防对策、教育对策、法制对策2、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控制危害和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A)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其它损失。
A、事故B、管理不善C、危险源D、事故隐患3、矿山、建筑施工、金属冶炼、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A)。
A、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B、安全管理机构C、专职安全管理人员D、兼职安全管理人员4、除矿山、建筑施工、金属冶炼、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外,其他生产经营单位。
从业人员在(A)人以上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100B、200C、300D、4005、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C)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C)学时。
A、20、15 C、32、12B、40、24 D、48、246、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B)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B)学时。
A、32、12B、48、16C、48、24D、32、167、5S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地管理,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B)等五个内容。
A、素质B、素养C、养成D、习惯8、整理就是对生产场所的物品按需要和不需要区分开,并消除(C)。
A、需要的物品B、暂时不需要的物品C、不需要的物品D、偶尔使用的物品9、(B)就是把需要的物品以适当的方式放在合适的位置,以便使用。
A、整理B、整顿C、清扫D、清洁10、清扫就是清除工作场所内的(D),并防止脏污的发生,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
A、灰尘B、纸屑C、油污D、脏污11、清洁就是将前面的(A)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并贯彻执行及维持。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基础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基础管理1. 引言在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中,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正确的安全基础管理能够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和设施的安全,以及维护单位的正常运营。
本文将介绍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目标和原则,并提供一些实施和改进的方法。
2. 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保护员工安全:生产经营单位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通过正确的安全基础管理,可以减少工作场所的安全风险,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安全感。
- 保护设施安全:生产经营单位通常拥有大量的设施和设备,这些设施需要正常运行以保证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安全基础管理可以帮助单位发现和修复潜在的设施问题,减少因设施故障导致的生产停工和损失。
- 维护单位声誉:一个安全的生产经营单位更容易获得员工和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良好的安全基础管理可以提高单位的声誉,增加竞争力。
3. 安全基础管理的目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基础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 - 预防事故:通过制定和执行安全规程、提供培训和意识教育,预防事故的发生。
- 有效应对事故:建立应急预案和演练,以提高单位对突发事件和事故的应对能力。
- 持续改善: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不断改进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环境,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4. 安全基础管理的原则在进行安全基础管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 法律合规: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符合要求的安全管理制度。
- 预防为主: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重要性远大于事后处理。
通过培训、宣传和设备维护等手段,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 全员参与:安全责任是每个员工的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一种文化,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能力。
- 持续改进:安全管理制度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
单位应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机制,持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5. 安全基础管理的实施和改进方法在实施和改进安全基础管理时,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 确定安全目标:明确单位的安全目标,并制定可操作和量化的指标来评估目标的完成情况。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一、背景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稳定运行的基础。
在现今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越来越重要。
应对安全风险的挑战,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具备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进行讨论。
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措施2.1 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制定安全生产管理方案,并对所有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
同时,必须建立一个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并制定明确的监管和督查机制。
2.2 安全生产标准企业应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与自身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情况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标准,同时进行定期的评估和审核。
2.3 安全生产措施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在各个生产环节采取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
例如建立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标准,制定反应灵敏的安全应急预案,加强主动防范和监控,全面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2.4 安全生产监测与评估企业应该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监测与评估,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数据上报。
评估机构应当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和监测。
2.5 事故应急处置企业应该根据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制定反应迅速的应急处置预案,培训相关人员,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并且,应当按照要求建立事故应急预警机制,确保事件及时得到响应和处置。
三、如何实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3.1 企业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企业应针对本公司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应对安全生产实施全过程和全环节的监管和管理,从源头控制安全风险。
同时应适应时代背景的发展,大力推动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效率。
3.2 政府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管理政府应当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管理,明确安全生产管理要求,依法处置不符合安全规范的企业,同时对符合安全规范的企业给予表彰和鼓励。
3.3 国民应加强自我安全意识国民应该树立自己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章安全培训的组织实施篇一第十九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指导和监督中央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的总公司(集团公司、总厂)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指导和监督中央管理的煤矿企业集团公司(总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
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指导和监督省属生产经营单位及所辖区域内中央管理的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的分公司、子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指导和监督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组织、指导和监督所辖区域内煤矿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含煤矿矿井使用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
市级、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指导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除中央企业、省属生产经营单位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除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外的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以自主培训为主;可以委托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机构,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机构,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第二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
保证本单位安全培训工作所需资金。
第二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考核情况。
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安排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期间,应当支付工资和必要的费用。
章总则篇二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防范伤亡事故,减轻职业危害,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负责本单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
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管理规定(四篇)
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管理规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是指企业或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保障员工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控制生产经营风险,完成安全治理任务所进行的基础性工作。
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管理规定是为了规范和指导企业或组织进行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护员工和公众的安全。
一、总则1. 适用范围: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管理规定适用于所有企业或组织,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作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
2. 安全生产责任:企业或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负有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3. 法律法规依据:企业或组织在进行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时,必须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履行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二、安全管理体系1. 安全制度建设:企业或组织应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安全责任制:各级管理人员应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确保各项安全工作的有效落实。
3. 安全培训与教育:企业或组织应不断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 安全检查与评估: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的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消除。
5. 预案与应急处置:建立健全各类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措施,确保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
三、安全生产措施1. 安全设施与设备:企业或组织应建立安全设施和安全设备的安装、使用、检查和维护制度,确保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危险源管理: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事故风险。
3. 职业健康管理:建立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加强对职工职业健康状况的监测和管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4. 安全生产标准化:推动企业或组织的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化,提高管理水平,规范生产经营活动。
5. 安全信息管理:建立和完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对安全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和传递,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了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必须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和监管。
首先,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指企业内部对安全生产的组织、责任、权力的明确和分工,通过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促使各级领导履行安全生产责任。
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岗位,并进行必要的职责细分和安全培训,确保责任的明晰性和履行的有效性。
其次,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安全生产意识的培养。
安全生产意识培养是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和教育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定期组织安全演练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安全教育系统,编制详尽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解决安全隐患和风险。
再次,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安全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安全设备的安装和维护是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的重要环节,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和安全需求,选择合适的安全设备,并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设置和维护。
对于特殊行业和高风险职业,如建筑施工、矿业开采等,更应加强对设备的检测、保养和更新,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最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企业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重要组织性文件,它规定安全事故的应急流程、责任分工和应急资源的使用等,为企业提供了应急处置的指导和依据。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力量和设备,进行组织协调和预案演练,提高应急能力和反应速度。
综上所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政府应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和指导,形成合力;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安全管理和自身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员工应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配合企业做好安全工作。
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管理规定
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国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是指安全生产的前期准备和后期评估、分析、总结等工作。
包括预防、监督、应急等方面的工作。
第三条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目标是实现事故的预防和减少,并提高应急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章预防工作第四条预防工作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第五条实施预防工作的责任主体是生产经营单位和相关监管部门。
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惩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并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或奖励。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设立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和监督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第九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机制,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第三章监督工作第十一条监督工作是指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生产规范的执行。
第十二条监督工作的目标是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整顿和规范安全生产秩序,提高生产安全水平。
第十三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包括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等。
第十四条监管部门应充分发挥技术支撑的作用,依靠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监督能力和效率。
第十五条监管部门应及时处理和反馈监督检查结果,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并及时整改,确保安全隐患的消除。
第四章应急工作第十六条应急工作是指在事故发生后,迅速采取措施,减少事故损失和保障人员安全。
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应急职责和任务。
六项基本安全管理制度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生产经营单位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
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具体包括:1.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2. 各级领导、部门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3. 各岗位员工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
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发生而制定的具体措施。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内容:1.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 重大危险源和关键设备的安全保障措施;3. 安全生产技术改造项目;4.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5. 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措施。
三、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是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确保从业人员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具体内容包括:1. 新员工入职安全教育;2. 在岗员工定期安全教育培训;3.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4. 管理人员安全培训;5.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四、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是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包括:1. 定期安全检查;2. 专项安全检查;3. 节假日安全检查;4.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5.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
五、紧急避险制度紧急避险制度是应对突发事件,确保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紧急避险制度,包括:1. 紧急避险预案的制定和演练;2. 紧急避险设施的配置和维护;3. 紧急避险信号的发布和传达;4. 紧急避险的组织和指挥;5. 紧急避险后的救援和处置。
六、消防管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是预防和控制火灾事故,保障企业财产和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度,包括:1. 消防设施的配置和维护;2.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3. 消防通道和疏散设施的设置;4. 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5. 火灾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安全生理素质 指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感觉功能、耐力等。 (1) 感觉功能。人的感觉功能由眼、鼻、耳、舌、皮 肤等五个器官产生的视、听、嗅、味、触觉等五感。此 外还有运动、平衡、内脏感觉,综合起来即为八种感觉。 这些感觉器官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又有相互补充的作用。 (2) 力量与速度。不同体格的人所表现出的力量和速 度差别很大,不同职业对人体的力量和速度要求也不同。 (3) 耐力。人在作业或活动过程中,由于肌肉或心理 过度紧张而引起疲劳现象。疲劳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 理现象。当出现疲劳时,在生理上表现为:全身感到疲 乏、头痛、站立不稳、手脚不灵活、两腿发软、行动呆 板、头昏目眩、呼吸局促等疲劳感觉。而在精神上表现 为感觉到思考有困难、注意力难以集中、对事物失去兴 趣、健忘、缺乏自信心、失去耐心、遇事焦虑不安等。
四、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必须由管理机构和人员 组织才能得到开展。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 《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 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管理机构的作用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指的是生产经营单位中 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设机构,其 工作人员都是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 生产管理机构的作用是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 产的法律法规,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各种 安全检查活动,负责日常安全检查,及时整 改各种事故隐患,监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 实等等。它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 组织保证。
《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
5、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十七条规定: 矿山、危险物品的生 产、经营、储存单位和使用数量构成重大 危险源的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 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 人员超过五十人的,应当配备不少于两名 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
前款规定以外的生产经营单位,从业 人员在五十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 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超过 五十人的应当配备不少于一名的专职安全 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 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不少 于两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安全投入的决策和保障 有了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投入的标准,还要通 过决策予以保障。为了解决谁投入的问题,《安全生 产法》第18条根据不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投入的决策 主体的不同,分别规定: (1) 按照公司法成立的公司制生产经营单位,由其决 策机构董事会决定安全投入的资金; (2) 非公司制生产经营单位,由其主要负责人决定安 全投入的资金; (3) 个人投资并由他人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由其投 资人即股东决定安全投入的资金。
第二节
人员安全管理
P55
一、人员安全素质 人员安全素质是安全生理素质、安全心理素质、安全知 识与技能要求的总和。其内涵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安全意 识、法制观念、安全技能知识、文化知识结构、心理应变能 力、心理承受适应性能力和道德行为约束能力。安全意识, 法制观念是安全素质的基础;安全技能知识、文化知识结构 是安全素质的重要条件;心理应变能力,心理承受适应能力 和道德行为约束力是安全素质的核心内容。三个方面缺一不 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人员安全素质。
2.管理机构与人员的配备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 是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规模大小等因素来确定的。 从事危险性较大的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 储存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除从事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活动 的生产经营单位外,其他生产经营单位是否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 构以及是否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则要根据其从业人员的 规模来确定。 3.管理机构与人员的配备规定 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 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还是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情 况来确定,没有统一规定。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生产经营单 位,可以不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但必须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 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P51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种类比较多,大体可以分为以 下几类: (1) 各级人员及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如生产经营单位主要 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包括专职人员和 兼职人员、其他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其他从业人员的 安全生产责任制。 (2) 综合安全管理制度。如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检查,伤 亡事故管理,“三同时”,安全工作“五同时”,安全值班,安 全奖惩,承包安全管理制度等。 (3) 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如特种作业管理,危险作业审批,特 种设备安全管理,危险场所安全管理,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安 全管理,厂区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消防管理制度,各工种的安全 操作规程等。 (4)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如职业卫生管理、有毒有害物质监测、 职业病、职业中毒管理、员工身体检查制度等。 (5) 其他有关管理制度。如女工保护制度、休息休假制度、劳 动保护用品与保健食品发放制度等。
安全生产管理培训
第三章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基础管理
本章学习六个要点:
(P203~228)
1、掌握安全生产条件的管理内容 2、掌握人员安全管理的内容 3、掌握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内容 4、掌握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内容 5、掌握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内容 6、掌握安全生产检查内容
目 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安全生产条件 人员安全管理 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 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安全生产检查
事故
一人出事故,全家受痛苦!
上有老下有小,出了事故受不了!
你感冒,我吃药,预防工作最重要!
企业是我家,安全大家抓!
二、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条件 P49 1.规定 (1)《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 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 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 产经营活动。” (2)《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 竹、民用爆破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矿山、建筑施工企 业提出了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符合的12项条件要求。 (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对从事危险化学品的 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以及进口危险化学品的 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等活动规定了具体条件。 (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从事特种设备的生产 (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活 动规定了具体条件。 (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于与建设工程有 关的建设单位、勘察及设计单位、工程监理、施工、设 备租赁等单位的条件作出了相应规定。
防毒安全知识,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事故的报告处理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特种作业及人员安全管理 1.特种作业及人员的范围 根据《安全生产法》及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有关文件规定,特 种作业是指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身、他人及周围设 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 为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及人员范围包括:电工作业;金属焊 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 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作业;制冷作 业;爆破作业;矿山通风作业;矿山排水作业;矿山安全检查工; 矿山提升运输作业;采掘作业;矿山救护作业;危险品作业及经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其他作业。 根据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有关文件的规定,凡从事特种设备生产、改造、安装、维修、使 用的作业人员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 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械械、客 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内机动车辆等设备。
2.特种作业(设备)人员培训 特种作业(设备)人员必须接受与本工种相适应的、 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 作技能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 作业,未经培训,或者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作业。已按国家规定的本工种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及考 核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并接受过实际操作技能训练 的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可不 再进行培训,而直接参加考核。 特种作业(设备)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分为安全技术 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具体考核内容按照国家有 关部门制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标准执 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施行教考分离制度。国家 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制定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大纲及考核 标准,推荐使用教材。培训机构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 定的培训大纲和推荐使用教材组织开展培训。
三、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与规章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通过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中明确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员、从业人员 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到生产经营各个场所、各个环 节、各个有关人员。 (1)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负责安全生产重大事项的决策并组织实施。 (2) 生产经营单位有关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生产经营单位副职负责人 或者技术负责人按照分工,协助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专职负责。 (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及其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专设或者指定的负责安全管理的机构的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 应当按照分工,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4) 班组长的安全生产责任。班组长是生产经营作业的直接执行者,负责 一线安全生产管理,责任重大。班组长应当检查督促从业人员遵守安全生产规 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遵守劳动纪律,不违章指挥、不强令工人冒险作业,对本 班组的安全生产负责。 (5) 岗位职工的安全生产责任。从事生产经营作业的职工应当遵守安全生 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坚守岗位,不违章作业,对本岗位的安全 生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