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剖析共40页

合集下载

《天工开物》解析

《天工开物》解析

自己应该有一种自觉,尽量缩短寻找的过程。在人生的一定
阶段上,一个人必须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到底想要什么。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活页规范训练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但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
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 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 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老子说:“不失其所 者久。”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活页规范训练
知识卡片 一、作家作品
宋应星(1587-?),字长庚,奉新县人。明代科学家。五次
进京会试均告失败。五次跋涉,见闻大增,他说:“为方万里
中,何事何物不可闻。”他在田间、作坊调查到许多生产知识。
他鄙弃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纨绔子弟”与“经士之 家”。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县学的教官)。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பைடு நூலகம்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活页规范训练
现了作者重农、重工和注重实学的思想。尤其可贵的是,书中 附图123幅,包括提花机、钻井设备、轧蔗机、大型浇注锤锻 千斤锚、阶梯式磁窑、玉石加工磨床等。所绘内容,结构准 确,比例恰当,立体感强,依其图样与数据,即可将所绘的
各种机械设备重新制造出来。堪称我国古代不朽的科技巨著。
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
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 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
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

《天工开物》两则解析

《天工开物》两则解析



(3)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 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比欧洲早1100多年。 (4)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 桥。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唐太宗时 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唐本草》 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 早800年。《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 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5)宋元: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唐宋时发明了火药和火 药武器。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郭守 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⒉明代社会背景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生产力水 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带 动了商品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古老的 封建坚冰开始松动、融化。知识分子的注意力开始转 移到生产技术与自然现象的探索上。于是出现了一批 科学家和科技著作。如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 《本草纲目》(李时珍),古代农业科学的集大成之 作《农政全书》(徐光启),科学与艺术融会贯通的 《乐律全书》(朱载堉)等,而宋应星的《天工开 物》、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第二段介绍用煤和炭炼铁的方法。
⒊凡铁性逐节粘合,涂上黄泥于接口之上,入火挥槌,泥滓成 枵而去,取其神气为媒合。胶结之后,非灼红、斧斩,永不可 断也。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水火未济,其质未坚。乘其出 火之时,入清水淬之,名曰健钢、健铁。言乎未健之时,为钢 为铁,弱性犹存也。凡焊铁之法,西洋诸国别有奇药。中华小 焊用白铜末,大焊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历岁之久,终不可坚。 故大炮西番有锻成者,中国则惟事冶铸也。 大凡把要锻造的铁逐节粘合起来,在接口处涂上黄泥,再 放入火中烧红后捶打,将泥滓打去,只将黄泥作为接合的媒 介。铁器锤合之后,除非烧红、斧砍,否则是永不会断的。 凡是熟铁、钢铁已经经过烧红、锻打后,水火作用尚未调合, 它的质地不坚。乘铁器出炉时,放入清水中淬火,名为健钢、 健铁。这是说未“健”之前,作为钢和铁,还存有软弱的性 质。凡是焊接铁的方法,西洋各国另有奇药。中国小件焊接 用白铜粉作焊药,大件焊接则竭力挥锤而强行接合。经年累 月之后,接口终究不牢。因此大炮虽在西洋有锻成的,而中 国还只靠铸造而成。 第三段介绍锻铁工艺。

知识百科之明代科学技术名著《天工开物》

知识百科之明代科学技术名著《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的创作动机和时代背景
• 《天工开物》是宋应星在明朝末年创作的。当时,社会动 荡不安,科技发展缓慢,文化氛围保守。宋应星创作《天 工开物》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记录明朝以前的古代技术,总 结自然规律,并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后人。同时,他希望通 过这部作品强调人与自然协调的重要性,为后世留下宝贵 的文化遗产。
《天工开物》在现代 中国的影响
《天工开物》中的一些理念和技 术对现代中国的科技发展仍然具 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同时,《天 工开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 要载体,对现代中国文化传承和 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天工开物》在现代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天工开物》在世界范围内的传 播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了一 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著作。

《天工开物》作品鉴赏
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价值
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
《天工开物》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 源,而不是无限制的索取和掠夺。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非常先进的,对于现代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实用性和经验性
《天工开物》的内容都是基于实际的生产和生活经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经验性。它不 仅提供了许多工艺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还通过实例说明了各种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 项,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作品在明朝科技文化领域的影响
对科技发展的推动
《天工开物》的出现为明朝的科技发展提 供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所总结的工艺技 术不仅为当时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实用的 指导,同时也启发了人们的科学思想和探 索精神,对于当时的科技进步起到了积极 的推动作用。
VS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天工开物》作为一部重要的文化传承之 作,对于明朝的文化传承产生了重要的影 响。它不仅传承了古代中国的工艺技术, 也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 价值。这种传承不仅体现在技艺上,更体 现在思想上,对于后人了解和传承中华民 族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日用即道——《天工开物》之造物思想

日用即道——《天工开物》之造物思想

撰文/舒利香日用即道——《天工开物》之造物思想文章从宋应星的“经世致用”思想出发,剖析《天工开物》中蕴含的造物日用观,从而突破造物技艺的层面,从文化的角度阐释物为人用的造物观,揭示中华民族的造物思维方式,传承中华造物故事。

《天工开物》是一部古代工艺文献,记述了三十多个部门的农业、手工业生产过程,与造物有关或属于造物范围的有:农用工具(乃粒、精粹),衣料染织(乃服、彰施),金属铸锻(五金、冶铸、锤锻、佳兵),陶瓷砖瓦(陶埏),造纸(杀青、丹青),交通工具(舟车),珠宝琉璃(珠玉)。

造物包含“技术”层面及形制层面,“技术”隐藏于形制的幕后,形制是“技术”的外在表现形式。

在手工造物阶段,器物的制作往往表现为对原有形制的仿制及技艺的传承,手工技艺及经验可能包含比它本身更多的内涵。

《天工开物》延续《考工记》中“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造物思想,注重天、地、人、物的整体和谐的造物观。

著者宋应星受“阳明心学”的影响,注重人的造物主体地位,强调造物的人伦日用。

自明代中后期以后,“阳明心学”使得社会生活观念向世俗化转变,如李贽就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宋儒高深玄远的“道”就是人伦物理,拉近了造物与日常生活的距离。

明代造物突破汉唐以来造物森严的等级规范,逐渐走向世俗化,开始关注下层民众百姓生活所需。

晚明时期泰州学派的代表王艮提出“百姓日用即道”,对社会生产实践产生很大影响,认为“符合百姓生产与生活需要的,即为道,反之,则为异端。

”“道”就蕴藏在百姓日用事物中。

宋应星提出“效于日用”,认为工艺造物最基本的目的是满足广大百姓日用所需。

《天工开物》所蕴藏地注重日用的造物价值观是晚明文化思潮的表现,也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宋应星的“经世致用”观当国家处于军事、政治、经济的危机之中,宋应星意识到要改革才能挽救时弊,如在《野议》一书中提出《世运》《进身》《民财》《士气》《屯田》《催科》《军饷》《练兵》《学政》《盐政》《风俗》和《乱萌》等共十二议。

《天工开物》两则ppt课件

《天工开物》两则ppt课件
《天工开物》两则

CONTENCT

• 《天工开物》简介 • 《天工开物》第一则:农业与手工
业 • 《天工开物》第二则:机械制造与
兵器 • 《天工开物》的艺术价值 • 《天工开物》的现代意义
01
《天工开物》简介
作者与背景
作者是宋应星,字思端,江西奉新县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 (1587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十九年(1680年)。他是明末清初 的著名科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和作家。
兵器制造需要更高的精度和质量要求,因为武器装备需要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 还需要通过各种测试和试验来确保其性能和安全性。
机械制造和兵器制造都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要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两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如数控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已经广 泛应用于兵器制造领域。
装甲车制造技术
装甲车是用于战场运输和防御的车辆,通常装备有重型装甲和武 器系统。制造装甲车需要选用高质量的钢材和复合装甲,同时还 需要研发先进的悬挂系统和火力控制系统,以提高装甲车的机动 性和防御力。
机械制造与兵器制造的关系
机械制造与兵器制造在技术和工艺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铸造、锻造、焊接等工艺在两者中 都有广泛应用。
农业与手工业的关系
农业为手工业提供原材料
农业生产的粮食和纤维为手工业提供了基本的原材料,如稻谷、 棉花等。
手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工具
手工业生产的各种农具和工具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如犁、 锄头、镰刀等。
农业与手工业相互促进发展
农业和手工业在生产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人类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02
《天工开物》第一则:农业与手工业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冶炼
咸甘
技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陶埏冶
石膏
丹青
物序
天工开 物
加工
手工业
舟车
生产
佳兵 五金 嗜
内容摘要
全书较全面系统地记述了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及经验。包括谷类和棉麻栽培,养蚕,缫丝,燃 料,食品加工,制盐,制糖等;制造砖瓦、陶瓷、钢铁器具,建造舟车,采炼石灰、煤炭、燔石、硫磺,榨油, 制烛,造纸等;五金开采及冶炼,兵器、火药、朱墨、颜料、曲药的制造和珠玉采琢等。对原料的品种、用量、 产地、工具构造和生产加工的操作过程等记载都很详细。作者通过实地观察研究,对古代的生产技术成就进行了 总结,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读书笔记
2023.3.26用时七小时历13日古百科全书,对当时科举无用,对如今高考亦无用。 古代科技大百科,非常生动的了解了古人衣食住行用的来源。建议搭配另外一本绘本版一起看。 很喜欢宋子那句“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喜欢看书的初衷也是寻求平静,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
目录分析
天工开物—— 1
精彩摘录
这是《天工开物》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2
乃粒
3
乃服
4
彰施
5
粹精
1
作咸
2
甘嗜
3
陶埏
4
冶铸
5
舟车
1
锤锻
2
燔石
3
膏液
4

天工开物的意思和道理

天工开物的意思和道理

天工开物的意思和道理嘿,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天工开物》这本书。

这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怪?别着急,听我慢慢给你们讲讲《天工开物》的意思和道理。

《天工开物》呢,其实就是一本特别厉害的书。

这里面讲了好多好多关于古代劳动人民怎么干活儿、怎么做出各种东西的事儿。

“天工开物”这四个字啊,也有它特别的意思。

“天工”呢,就是说大自然的本事、大自然的力量。

大自然可厉害啦,它能造出高山、大河、森林,还有各种各样漂亮的花啊、草啊、动物啊。

“开物”呢,就是说人类利用大自然的这些本事,来造出各种各样有用的东西。

比如说吧,咱们穿的衣服。

衣服是用什么做的呀?有的是用棉花做的,有的是用丝绸做的。

那棉花是从哪儿来的呢?是农民伯伯在地里种出来的。

农民伯伯就像是利用了大自然的力量,把棉花种出来,然后再经过一道道工序,最后做成了咱们穿的衣服。

这就是“天工开物”的一个例子。

大自然给了我们棉花,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把棉花变成了衣服。

再比如说咱们吃的粮食。

粮食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这也是大自然的功劳。

但是如果没有农民伯伯去种地、浇水、施肥、除草,那粮食也长不好。

所以啊,人类和大自然一起合作,才能有咱们吃的粮食。

这也是“天工开物”的道理。

《天工开物》这本书里还讲了很多其他的东西呢。

比如说做陶瓷、造纸、挖矿等等。

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他们通过观察大自然,学会了怎么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做出各种各样有用的东西。

咱们现在的生活也离不开“天工开物”的道理哦。

比如说,咱们住的房子。

房子是用砖头、水泥、木头等材料建起来的。

这些材料有的是从大自然里来的,比如木头。

有的是人类通过加工大自然的资源做出来的,比如水泥。

我们盖房子的时候,也是在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智慧。

还有咱们用的文具。

铅笔是用木头和石墨做的,橡皮是用橡胶做的,本子是用纸做的。

这些东西都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做出来的。

如果没有大自然给我们这些资源,我们就没有办法学习啦。

所以啊,《天工开物》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人类要和大自然好好相处,一起合作。

天工开物内容特点概括

天工开物内容特点概括

天工开物内容特点概括《天工开物》这本书呀,说白了就是一个古人的“DIY手册”,它把古代工艺和自然现象结合得可谓淋漓尽致。

想想看,里面提到的那些东西,就像今天我们在网上看到的各种手工艺教程,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

书里讲了好多种制作方法,像是怎么造纸、炼铁,甚至还有酿酒的步骤,真是个宝藏啊!而且作者宋应星真的是个了不起的人,他不仅懂得这些工艺,还是个爱好者,把自己的见闻和心得统统分享出来,简直让人忍不住想要学一手。

里面的内容,绝对不是枯燥的干货,反而让人感觉像是在听一个老爷爷在火炉旁边讲故事。

你知道吗,书里有好多生动的细节,描述那些工艺品的制作过程,简直像是在看一场精彩的表演。

每一个步骤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能看到工匠们挥汗如雨,认真对待每一件作品。

这种情景,简直让人心里热乎乎的。

想象一下,那个年代的工匠们,为了打磨一块木头,费尽心思,结果竟然打造出一个美轮美奂的艺术品,真是让人敬佩不已。

而且书中还提到很多与自然的关系,像是怎样利用四季变化来制作农具,这可不是简单的技术活儿,里面可是蕴含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想想,现在咱们的很多科技,都是借鉴自然界的原理。

古人就是通过观察自然,摸索出这些道理,真是智慧无比。

书里不仅教人怎么做,还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讲究“天人合一”的哲学。

简直让人觉得,古人真是个浪漫的智者!再说了,《天工开物》里有很多关于生产的细节,像是生产工具、材料的选择,甚至是环境的利用。

你说,这些不都是现代人一直在追求的理念吗?这就像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古人早就有这样的意识了。

他们懂得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这种智慧简直就是时代的先知。

想想,现在咱们每天都在想着怎么环保,古人早就把这些道理融入到生活中了,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地方,就是书里那些生动的比喻和幽默的语气。

宋应星写作的时候,常常用一些幽默的方式来描述复杂的工艺,这让人读起来轻松愉快,根本不觉得是在看一本严肃的书。

科学之光《天工开物》

科学之光《天工开物》
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 紫、杂黑不一。
大凡水稻的品种最多。不粘的禾稻叫秔(粳稻),米叫粳米;粘 的稻叫稌稻,米叫糯米(南方没有粘黄米,酒都是用糯米酿的)。质 地本来属于粳稻但晚熟而带粘性的米(俗名为“婺源光”一类的)不
能用来酿酒,只可以煮粥,这又是一种性质的水稻。大凡稻谷 的外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将长芒稻称为“浏阳早”,短芒的叫
他们兄弟曾五次进京赶考,都名落孙山,与进士(jìnshì)无 缘。
第十三页,共四十页。
北上应试的屡屡受挫,社会政治的黑暗,使得 宋应星对科举彻底绝望,遂下决心把有限的精力转向 实学,研究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科学技术问题。他 将自己的书斋取名“家食之问堂”,出自《易经》: “不家食,吉,养贤也。”意为给贤者以官禄,不 让其在家自食。宋应星引用这个典故,反其意而用 之,表明自己就是要在家里研究自食其力的学问(xué wen),而不再以官禄为生。
第十六页,共四十页。
《天工开物》书名取自 《尚书·皋陶谟》“天工 人其代之”及《易·系辞 上》“开物成务”,意为 以人工技巧开发自然界的 有用之物。全书共三卷十 八篇,内容以农业和手工业
生产技术经验为主,几乎涵 盖(hán ɡài)了当时社会生产的
所有领域。
第十七页,共四十页。
全书以谷物开篇,以珠玉结束, 对这样的编排次序,作者在《天 工开物序》中作了说明,就是要 体现他“贵五谷而贱金玉(jīnyù)” 的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 设过五经博士、算学博士、医学 博士,但从来没有过农学博士、 工学博士。宋应星有感于当时富 贵子弟把农民视同囚徒,读书 的儒生把“农夫”当做骂人的 话,著《天工开物》,并把农 业冠于全书之首,表现了他关 注国计民生的可贵精神。

论述关于天工开物

论述关于天工开物

论述关于天工开物我读《天工开物》《天工开物》的时代背景《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描述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

作者系明代宋应星。

中国素有以农为本的优良传统,因此古代农书很多,但一向都轻视工商,系统的记载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极为罕见。

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明代,对中国设计史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农业和手工业以及科学技术领域都进入了总结性的发展阶段。

“郑和下西洋”反映了当时明朝的国门打开,先进思想引入,进入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设计思想趋于务实,设计风格更加明确而突出。

到了中,晚期,明代的漆器,染织,陶瓷,家具等设计都进入黄金时期,明代的设计造物达到了鼎盛时期,园林和家具设计名扬古今中外。

而从本质上看,这些造物成就都是对明朝的政治经济面貌的艺术表现,而宋应星就是在总结和传承明代造物设计的基础之上撰成了《天工开物》。

宋应星作为一个“八股文”制度下的文人,在考中举人后便屡试不第,这使他万分失望,内心对政治梦想不能实现的愤懑之情和对“八股文”深深地厌恶,使他转向了“实学”,进行科学技术的研究,并开展了广泛的调研,他本人以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广泛深入民间调查访求,使他开拓了知识面,获得了生产技术方面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他在科学事业上不断取得进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最终撰成了二千年来第一部系统的记述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经验的书籍。

《天工开物》的主要思想1 《天工开物》主张造物设计应当以民生为重。

《天工开物》全书共18卷,包括作物栽培,养蚕,纺织,染色,粮食加工,制糖,酿酒等一般造物,几乎涉及了中国当时所有的重要的农业和手工业部门的生产技术和过程。

并主张造物设计应“效用于日用之间”。

着重于与普通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造物,衣料染织设计”篇,着重介绍各种布衣和毛皮、毛布、毛毡的设计制作。

陶瓷砖瓦设计中首先论述民用器物;“舟车”篇也以民用杂舟实用槽舫和普通驴马大车、独辕车为主。

重读《天工开物》,看明末清初第一次资本主义萌芽

重读《天工开物》,看明末清初第一次资本主义萌芽

重读《天工开物》,看明末清初第一次资本主义萌芽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

了解我们5000年延续不断的历史,就能自然形成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了解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史,才能理解中国人民对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

在明末清初的一段历史里,曾经有一次机会可以避免鸦片战争以来这段民族屈辱史。

那就是明末资本主义的萌芽,科技兴国的兴起。

一大批科学巨著横空出世,一大批科学巨匠与欧洲科学家比翼齐飞,我们与欧洲同时走在世界的前沿。

现在我们就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为例,来看看那个伟大的时代。

晚明开明的社会风气和浓郁的科学环境是《天工开物》产生的土壤17 世纪的晚明,涌现了宋应星、李时珍等一批青史留名的著名科学家,诞生了《天工开物》、《本草纲目》等一批科学著作。

为何累累科学硕果会在晚明时期集体爆发,这都得益于晚明开明的社会风气与浓郁的科学环境。

宋应星生活的晚明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期。

封建社会高度成熟,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出现了显著的时代特点。

一方面,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产生了新的市民工商阶层。

文人们经商成风。

商人们用钱打通了做官的门道,以致官商混合。

晚明读书人用经商获取财富、仕途的生活方式,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读书人的价值取向也从程朱理学的“内圣”转为从事商业和科学研究。

读书人做学问也跨越八股文而延伸到自然社会科学领域,不再为科举而做学问。

商品经济的兴起与读书人观念的转变、职业的多样化,为晚明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宽松的社会思想环境,使一部分有条件、有意愿的读书人从事科技活动。

另一方面,晚明吏治腐败,太监当权,党争激烈,社会动乱,外敌侵扰,晚明社会处于深重的危机中。

经世致用之学和自然科学技术有了发挥的空间。

自然科学技术作为儒家经世之学而被接纳,学术研究的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了自然、科学等领域 , 由此形成了一股适应时代要求,广泛渗透于自然、社会等领域的新思潮:“实学思潮” 。

天工开物阅读报告

天工开物阅读报告

天工开物阅读报告
《天工开物》是一本关于工程学和工程伦理的人文科学杂志,发行于美国。

该杂志每季度出版一期,是工程学领域中较为重要的刊物之一。

它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工程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探讨工程学发展与伦理问题的关系。

《天工开物》涵盖了广泛的工程学领域,包括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水利工程等。

每一期杂志都会有不同的主题,围绕该主题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和讨论。

这些专家学者来自不同国家和学术背景,他们的研究和观点为读者提供了全球范围内的多元化视角。

《天工开物》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工程学的技术和应用,更重要的是探讨工程学与社会、环境和伦理之间的关系。

它关注工程技术对于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工程师在设计和决策过程中应该考虑的伦理问题。

与此同时,它也强调了人文科学对于工程学发展的重要性,包括人类价值观、人类行为和思维方式对于工程实践的影响。

在阅读《天工开物》时,我感受到了它对于工程学与人文科学融合的重视。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让我意识到工程学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还需要了解社会和人类的需求,考虑伦理和价值观的问题。

这给我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让我在工程学的学习和实践中更加全面地思考和面对挑战。

总之,《天工开物》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杂志,它为工程学的发展和伦理探讨提供了一个平台,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拓宽思
维和视野的机会。

我相信通过阅读并深入思考其中的内容,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工程学的本质和意义,为将来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天工开物》和物理知识

《天工开物》和物理知识

《天工开物》和物理知识
《天工开物》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一部科学巨著,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

这部巨著不仅在古代对中国科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当代的物理知识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天工开物》中,宋应星对物理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

他通过对天文、地理、气象、水利、机械、冶炼等方面的研究,深入探讨了物理学的各个领域。

其中,对机械运动、杠杆原理、浮力、密度等物理概念的描述,为后世的物理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工开物》中的很多物理知识,都是基于宋应星自己的实践和观察得出的。

他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总结出了很多物理规律和原理,这些成果为后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例如,他对气体的性质和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气压不同,气体流动”的观点,这对于后来的气体物理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也对机械原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详细描述了各种机械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出了很多机械方面的创新理念。

这些理论不仅在古代对中国的机械制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后世的物理学和工程技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总的来说,《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物理知识的宝库,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物理学原理和技术经验。

它不仅对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为后世的物理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遗产。

通过对《天工开物》的研究和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的物理知识,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为当代的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天工开物》两则课件(40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天工开物》两则课件(40张)

《授时通考》等,对它多有引用。乾隆时编修《四库全书》,因发现宋应星的哥哥宋应升
的《方玉堂全集》中有明显的反清思想,因此《四库全书》没有收《天工开物》,使得这
部书在清代中叶以后没有进一步流传。但从 17 世纪末到 19 世纪初,《天工开物》先流传
到日本、朝鲜等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亚洲国家,成为当时一般文化人喜爱的读物,日本思想
语文
宋应星(1587—?),字长庚,奉新(今属江西)人。明代科学家。万历四十三年中举人, 但五次会试均告失败。仕途的失意,使他目睹了官场弊端丛生的黑暗现象,最终与科举仕 途决裂,转向实学,尤其是研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他在田间、作坊作了多年考察和 广泛的社会调查,获得极珍贵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见闻。崇祯七年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 在这个时期,把长期积累的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加以总结整理,编著了《天工开物》一 书,后出任福建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推官、亳州(今安徽省亳州)知府,大约在清顺治年 间(公元 1661 年前后)去世。
开物》译文中有关养蚕的部分,还称之为“权威著作”。现在学术界公认,宋应星所描述
的炼钢炉,实际上就是法国冶金学家马丁(1824—1915)发明的平炉(亦称马丁炉)的祖先,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4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其基本构造和原理是一致的。甚至巴尔扎克在小说《幻灭》中都设计了这样的故事情节: 法国商人在讨论借鉴中国以竹为原料造纸的方法,以取代法国日趋紧张的破布供应——小 说中的人物声称是看到一部插图本中国技术书得到的启示《( 天工开物译注》《宋应星评传》 的作者潘吉星先生认为此书即为《天工开物》)。
语文
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要人顺应自然的法则。美国 前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执政期间,曾为保护鹿而下令大肆捕杀狼,鹿的数量在一段时间 内激增后,超越了环境承载能力而锐减,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长时间难以恢复。由此 可见,违背自然法则行事的人类,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顺应自然,不强求,不贪婪,自 然就会以真挚的笑脸回馈人类。勤劳的中华儿女,曾引来黄河水灌溉出了贺兰山脚下的塞 上江南,也曾贯通五河水系开凿纵贯神州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更曾推动滔滔江水带动电力 的齿轮,给千家万户送去永恒的光明……合理利用自然法则求得发展,自然愿伸出双手鼎 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