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合集下载

天工开物简介内容历史意义

天工开物简介内容历史意义

天工开物简介内容历史意义
《天工开物》为研究明朝的社会生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体生动地反映了宋应星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我国开始萌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情况。

西方研究者把它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在我们伟大祖国的科学技术文献简拦胡宝库里,《天工开物》是一颗灿烂的明珠。

像拦拦它这样全面、系统地记录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生产技术衡返,广泛地总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宝贵经验,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宋应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他在科技研究工作上所持的有益生人的目的,他重视实地调查和劳动者实践经验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是值得后人借鉴和称颂的。

天工开物四个字的意思

天工开物四个字的意思

天工开物四个字的意思
天工开物是一句古老的话,用来形容人类像上帝一样拥有创造力,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完成伟大的心愿。

在过去,人们把它当作无坚不摧的力量,用来完成任何力量无法攻克的障碍。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发现了更加有效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例如机器人、精密仪器、计算科学等。

虽然不同的科技解决了许多人类的问题,但仍然有一些受到技术限制的领域,例如医学、农业等。

在这些领域,人们仍然需要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来实现愿望。

因此,“天工开物”依旧是相当重要的。

比如,医学领域一直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比如治疗某些疾病、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等。

然而,由于现有的科技尚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我们只能依赖于人类智慧来改善疾病治疗。

此外,农业也受到技术限制的影响,例如气候变化、疾病等。

在现代,我们可以使用机器人和植物改良技术来提高农业产量,但是由于与各种因素的关系,这些技术仍然不能完全解决农业方面的问题。

农民们也受到技术限制,他们仍然需要自己智慧和努力来解决农业问题。

可以说,“天工开物”这一古老的真理,在当今仍然是有效的。

它提醒我们,即使在一些受技术限制的领域,也可以通过人类智慧和努力来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努力,以持续改善我们的生活。

- 1 -。

《天工开物》知识点

《天工开物》知识点

《天工开物》知识点《天工开物》中记录了许多物理知识,涵盖了力学、热学、水力学等多个领域。

在力学方面,《天工开物》涉及了杠杆原理、摩擦力、弹性力等基本理论,并且提出了许多机械、土木和航海等方面的设计和应用。

在热学方面,《天工开物》介绍了热传递理论、水的沸点和凝点、热机等基本知识,并且详细介绍了火药和喷火器等火器的制作和使用。

在水利工程方面,《天工开物》详细介绍了水力学理论和应用,如水轮机、水门、水车以及液压机器等。

同时,《天工开物》还记录了一些物理实验,如铜球实验和声波实验等。

这些实验不仅验证了物理理论,而且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总的来说,《天工开物》是一部涵盖了众多物理知识的综合性著作,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重心和平衡:在《天工开物》中,有许多涉及重心和平衡的描述。

例如,在描述车轮的制造时,书中提到了如何将车轮的重心调整到最佳位置,以使车轮运转平稳。

在制作其他机械时,书中也提到了如何利用重心和平衡的原理来提高机械的效率和稳定性。

2、弹性定律:《天工开物》中记录了许多关于弹性定律的知识。

例如,在描述弓箭的制作时,书中提到了如何利用弹性定律来提高弓箭的弹射效果。

在描述其他弹性器件的制作时,书中也提到了弹性定律的应用。

3、流体静压力:《天工开物》中记录了许多与流体静压力相关的知识。

例如,在描述船只的制作和运行时,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流体静压力的原理来保持船只的稳定性和浮力。

在描述水利工程时,书中也提到了流体静压力的应用。

4、热力学定律:《天工开物》中记录了热力学定律的一些基本概念。

例如,在描述火器的制作和使用时,书中提到了热力学定律的应用。

在描述其他与热力相关的机械时,书中也涉及了热力学定律的原理。

5、电磁感应:《天工开物》中记录了一些与电磁感应相关的知识。

例如,在描述指南针的制作和使用时,书中提到了如何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指示方向。

在描述其他与电磁相关的机械时,书中也涉及了电磁感应的应用。

《天工开物》两则课件解析

《天工开物》两则课件解析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教学目标:
学习《〈天工开物〉两则》,了解封建
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的束缚,转而关 注民生问题,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 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提高
文言阅读能力; 2.了解中国科学文化在历史上曾 经有过的辉煌,感受科学的价值 和魅力; 3.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热爱科 学。
①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 米曰粳;粘者,禾曰稌,米曰糯(南方 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质本粳而晚 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 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
①水稻的品种最多。不粘的稻叫秔 jīng,米叫粳jīng米。粘的稻叫稌(tú) 稻,米叫糯(nuò)米(南方没有粘黄米, 酒都是用糯米造的)。本来属于粳稻但 晚熟而带粘性的米俗名为“婺(wù)源 光”一类的,不能用来造酒,而只可以 煮粥,这又是一种稻。
②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若田亩逢 早干、水溢,不可插秧。秧过期老而长 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 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
——《论语· 微子 》
《 天 工 开 物 》 两 则
社会背景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 生产力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农业和 手工业的繁荣,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达,促 进了思想解放运动,古老的封建坚冰开始松 动、融化。于是出现了一批科学家和科技著 作。如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本草纲 目》(李时珍),古代农业科学的集大成之 作《农政全书》(徐光启),科学与艺术融 会贯通的《乐律全书》(朱载堉)等,而宋 应星的《天工开物》、徐霞客的《徐霞客游 记》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3)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 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 (4)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 石拱桥。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唐 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 药典。《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 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5)宋元: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 400年。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唐宋时发明 了火药和火药武器。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 早800年。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 早300年。

天工开物的意思和道理

天工开物的意思和道理

天工开物的意思和道理嘿,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天工开物》这本书。

这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怪?别着急,听我慢慢给你们讲讲《天工开物》的意思和道理。

《天工开物》呢,其实就是一本特别厉害的书。

这里面讲了好多好多关于古代劳动人民怎么干活儿、怎么做出各种东西的事儿。

“天工开物”这四个字啊,也有它特别的意思。

“天工”呢,就是说大自然的本事、大自然的力量。

大自然可厉害啦,它能造出高山、大河、森林,还有各种各样漂亮的花啊、草啊、动物啊。

“开物”呢,就是说人类利用大自然的这些本事,来造出各种各样有用的东西。

比如说吧,咱们穿的衣服。

衣服是用什么做的呀?有的是用棉花做的,有的是用丝绸做的。

那棉花是从哪儿来的呢?是农民伯伯在地里种出来的。

农民伯伯就像是利用了大自然的力量,把棉花种出来,然后再经过一道道工序,最后做成了咱们穿的衣服。

这就是“天工开物”的一个例子。

大自然给了我们棉花,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把棉花变成了衣服。

再比如说咱们吃的粮食。

粮食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这也是大自然的功劳。

但是如果没有农民伯伯去种地、浇水、施肥、除草,那粮食也长不好。

所以啊,人类和大自然一起合作,才能有咱们吃的粮食。

这也是“天工开物”的道理。

《天工开物》这本书里还讲了很多其他的东西呢。

比如说做陶瓷、造纸、挖矿等等。

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他们通过观察大自然,学会了怎么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做出各种各样有用的东西。

咱们现在的生活也离不开“天工开物”的道理哦。

比如说,咱们住的房子。

房子是用砖头、水泥、木头等材料建起来的。

这些材料有的是从大自然里来的,比如木头。

有的是人类通过加工大自然的资源做出来的,比如水泥。

我们盖房子的时候,也是在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智慧。

还有咱们用的文具。

铅笔是用木头和石墨做的,橡皮是用橡胶做的,本子是用纸做的。

这些东西都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做出来的。

如果没有大自然给我们这些资源,我们就没有办法学习啦。

所以啊,《天工开物》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人类要和大自然好好相处,一起合作。

天工开物全文及译文

天工开物全文及译文

天工开物《天工开物 / 作者: 宋应星》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既有大量确切的数据,又绘制了一百二十三幅插图。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又细分做十八卷。

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

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

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尤其是机械,更是有详细的记述。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江西奉新人)撰。

宋应星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宋应星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

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

该书文字简洁,记述扼要,书中所记均为作者宋应星直接观察和研究所得。

问世以后,有不少版本流传,先后被译成日、英、法、德等国文本,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宋应星生平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奉新县北乡雅溪牌坊村(今宋埠镇牌楼村人)。

其曾祖父宋景,明正德、嘉靖年间,累官吏、工二部尚书,改兵部,参赞机务,入为左都御史。

祖父宋承庆,字道征,县学禀膳生员。

父宋国霖,字汝润,号巨川,庠生。

弟兄4人,胞兄宋应查看全文2012-11-16 08:11:42 作者:宋应星年代:明浏览:205 好评:0 分类:天工开物天工开物-舟车[原文] 宋子曰:人群分而物异产,来往懋迁(1)以成宇宙。

若各居而老死,何藉有群类哉?人有贵而必出,行畏周行(2);物有贱而必须,坐穷负贩。

古诗天工开物翻译赏析

古诗天工开物翻译赏析

古诗天工开物翻译赏析《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汉族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天工开物》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尤其是《机械》篇详细记述了包括立轴式风车、糖车、牛转绳轮汲卤等农业机械工具,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天工开物》文章列表:乃粒(关于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乃服(衣服原料的来源和加工方法)彰施(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粹精(谷物的加工过程)作咸(介绍盐的生产方法)甘嗜(种植甘蔗及制糖养蜂的方法)陶埏(砖瓦陶瓷的制作)冶铸(金属物件的铸造)舟车(船舶车辆的结构制作和用途)锤锻(用锤锻方法制作铁器和铜器)燔石(石灰煤炭等非金属矿的生产技术)膏液(植物油脂的提取方法)杀青(造纸的方法)五金(金属的开采和冶炼)佳兵(兵器的制造方法)丹青(墨和颜料的制作)曲糵(做酒的方法)珠玉(珠宝玉石的来源)《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其特点是图文并茂,注重实际,重视实践。

被欧洲学者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

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天工开物》ppt

《天工开物》ppt


代 治 铁
图Leabharlann ⒈凡治铁成器,取已炒熟铁为之。先铸铁成砧 [zhēn] ,以为受锤之地。谚云:“万器以钳为祖”, 非无稽之说也。凡出炉熟铁,名曰毛铁。受锻之时,十 耗其三为铁华、铁落。若已成废器未锈烂者,名曰劳铁, 改造他器与本器,再经锤锻,十止耗去其一也。 大凡锻造铁器,用炒过的熟铁制成。先铸铁做成砧 板,把它作为承受锤打的底座。有句俗话说,“万器 以钳为祖”,并非无稽之谈。凡是刚出炉的熟铁,叫 毛铁。锻打时,损耗其十分之三,变成铁花、铁滓。 若已成废品还未锈烂的,叫劳铁,可用来改制成别的 器物或原来的器物,再经锻造,只损失其十分之一。
第八单元
科学之光
单元说明
本单元选读两部中国古代科技名著, 《天工开物》和《徐霞客游记》。这两部 著作,都产生于明代末年的17世纪,一个 堪称技术百科全书,一个堪称地学百科全 书,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 是曾经闪耀在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历史上的 “科技之光”。
教学目标
• 1、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的束缚,转而 关注民生问题,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认识中 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 • 2、体会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 宋应星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第四段介绍南方两季稻的栽种,及水 稻的一些特殊品种。

谈南方两季稻的栽种,及水稻的一些特殊品种。 作者在对比中说明晚稻比早稻具有抗旱的优势, 还特意介绍了一种“高山可插”的旱稻,称为 奇迹。最后介绍“香稻”,因其有香气,专供 贵人享用,但产量既低,营养又少,故为作者 所不取。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崇尚实 用,贬抑奢华的可贵精神。
宋元:毕升发明活字 印刷术,比欧洲早400 年。发明了指南针并 用于航海。唐宋时发 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 沈括的“十二气历” 比英国早800年。郭守 敬的《授时历》比现 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天工开物》介绍

《天工开物》介绍

《天工开物》介绍[键入文字]《天工开物》介绍《天工开物》是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技名着,是明代重要的科技文献。

作者是被称为“中国的狄德罗”的宋应星。

宋应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

江西奉新人,生于公元1587 年。

他自幼聪明好学,酷爱科技。

在青年时代,他对全国各地的生产技术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工作。

公元1634 年,他开始写作《天工开物》。

初刊于公元1637 年。

这部书对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经验作了科学的概括和全面的总结,并附有两百多幅精美的插图。

全书内容十分丰富、共三卷、分为乃粒、乃服、彰施、粹精、作咸、甘嗜、陶埏,冶铸、舟车、锤锻、燔石、膏液、杀青、五金、佳兵、丹青、麴蘖、珠玉十八个项目、几乎包括了当时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而且每个方面,对原料品种,生产操作过程,产品产量等科学技术问题都作了认真的研究和详细的记述。

《天工开物》上编内容包括谷类和棉麻栽培、养蚕、缫丝、染料、食品加工、制盐、制糖等。

它记述了当时全国各地农业和副业的生产过程及生产经验。

如“骨灰蘸秧根”法,这是我国农业史上合理使用磷肥的最早记录。

它还最早地描述了利用不同蚕蛾品种杂交而“幻出嘉种”的情况。

中编包括制造砖瓦、陶瓷、铜铁器具、建造舟车、采炼石灰、煤炭、燔石、硫磺、榨油、制烛、造纸等。

下编包括五金开采及冶炼、兵器、火药、朱墨、颜料、曲药的制造和珠玉采琢等。

对原料的品种、用量、产地、工具构造和生产加工操作过程等,记载都很详细。

书中几乎涉及从生活到生产的各种工业。

尤其书中还记载了各种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同体积金、银、铜的不同重量对比等,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用价值。

宋应星四十七岁时,整理修改积累的文稿。

他非常赞同西汉政论家晁错的“贵五谷贱金玉”这个思想,把种植粮食放在卷首,把论珠玉置于卷末。

他将书名取为《天工开物》。

“天”是大自然;“工”是人工;“天工开物”,就是大自然和人工创造了世上万物的1。

高中语文 《天工开物》两则

高中语文 《天工开物》两则

凡稻旬日失水
待夏潦已过
稻的收获和成熟情况
文本解析
稻的收获和成熟与什么有关?
南北气候和稻种的特性
为了保障稻能丰收和按时成熟 必须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农 业 是 一 门 最 为 务 实 的 科 学
第四段
重要文言词语
其再栽秧 六月刈初禾 任从烈日旱干无忧 幻出旱稻一种 滋益全无 不足尚 第二次 割 任凭 培育 滋养,营养 重视
第二段
等,等待 立刻,就 即使 结出果实
即栽于亩中
结果而已
概 括 该 段 内 容
水稻分载种前流程和注意事项
文本解析
归纳出分载种前流程
在原文中找出各流程中的注意事项
追 求 实 学 期 于 实 用 的 科 学 精 神
第三段
重要文言词语 凡秧既分栽后 则广南之稻 概 括 该 段 的 内 容
已经
是 十天 雨水大
《天工开物》简介 《天工开物》记载和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的农业和手工业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全书共 十八卷,分别记述了粮食生产和加工、纺织和染 色、制盐、制糖、陶瓷制造、金属冶炼和加工、 采矿、榨油、造纸、酿造、颜料、车船、兵器和 珠玉的生产过程、工具设备和生产工艺等。 它不仅全面反映了当时技术发展水平,而且也体 现了作者的农本(“贵五谷而贱金玉”)思想。 全书自始自终充分肯定了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动。

练习


1.对课文有关知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明代科学家。 B.《天工开物》属于说明文。 C.说明方法包括: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分 类别、下定义、夸张等。 D.《天工开物》是保留我国科技史料最丰富的一 部书。
练习
2.第一段先从稻的种类谈起,以“凡稻种最多”一句总 括其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A.作者分别从粘性、功用、稻谷的形状、稻米的色泽 等几个方面来说明稻的种类的。 B.在分类说明时,作者特别注意细致的区分。比如, 同为粘者或不粘者,禾苗与稻米都有不同的名称。 C.同一稻种因为晚收可以改变粘性,功用却不变。 D.有代表性的稻种,如长芒、短芒,都分别被作者冠 以著名产地的称号。

《天工开物》课件

《天工开物》课件

《天工开物》PPT课件
天工开物 PPT课件
一、介绍
什么是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是明代冯梦龙所著的一本科技百科全书,包含了古代中国众多的科学发明和技术创 造。
发明家及其作品介绍
通过介绍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如郭守敬、朱世杰等人,以及他们的创造,展示中国古代 科技的辉煌成就。
天工开物的影响
讲述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和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3 对文化的影响
分析了天工开物对古代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如对工匠精神和技术传承的潜移默化。
四、结语
天工开物的启示
总结天工开物给我们带来的启 示,鼓励我们秉持工匠精神, 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
未来的科技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的科技发展趋势,探 讨科技如何继续改变我们的生 活和世界。
结束语
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通过这 个PPT课件,大家对《天工开 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工程机械
介绍了古代中国工 程机械的创新,如 明代的潘安和沈括 设计的天坛、历山、 永定门等伟大工程。
三、天工开物的意义
1 对社会的贡献
探讨了天工开物对加强古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重要作用。
2 对科学技术进步的贡献
说明了天工开物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为后世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天工开物的内容
农业工具
介绍了古代中国农 业方面的创新,如 杨钊所发明的水稻 插秧机和杨辉所创 造的梯田种植法。
纺织工具
描述了古代中国纺 织技术的突破,例 如魏征改进的织机 和陆羽创ຫໍສະໝຸດ 的新型 染色方法。水利工具
探索了古代中国水 利工程的杰出成就, 包括李冰设计的都 江堰和司马光改进 的南京永定河治理 方案。

天工开物翻译及原文制作剑

天工开物翻译及原文制作剑

天工开物翻译及原文制作剑《天工开物》原文: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万事万物之中,其无益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世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

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即郑侨、晋华,岂足为烈哉?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官商,横游蓟北。

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

若为士而生南宋之季,其视燕、秦方物,已成夷产;从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肃慎之矢也。

且夫王孙帝子,生长深宫,御厨玉粒正香,而欲观耒(耒吕);尚宫锦衣方剪,而想像机丝。

当斯时也,披图一观,如获重宝矣!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

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吾友涂伯聚先生,诚意动天,心灵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长可取,必勤勤恳恳而契合焉。

昨岁《画音归正》,由先生而授梓;兹有覆命,复取此卷而继起为之,其亦凤缘之所召哉!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观众」「乐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

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时崇祯丁丑孟夏月,奉新宋应星书于家食之问堂。

(选自《天工开物》)译文:上天覆蓋之下,大地承载之上,物种称得上有万种之多,而万事万物随机变化,成为各种形态,而一点也没有遗漏,难道是人力造成的吗?事物已经有上万种了,如果等到别人的口头讲述和自己亲眼见到然后了解它们,又能知道多少呢?万事万物之中,对人生没有好处和有好处的,各占一半;世上有聪明博通事物的人,必为众人推崇。

但是有的人连交梨、火枣都没有看过,就想揣度楚王得萍的吉凶;连釜的模样都没有见过,就想大谈莒鼎的真假。

画图的人喜欢画未曾见过的鬼魅,而讨厌画实有其物的犬马,那么就算是郑国的子产、晋朝的张华,又有什么值得称美的呢?幸运地生在圣明强盛的时代,西南地区云南的车马,可以直通东北的辽阳;岭南边地的游宦和商人,可以横游河北一带。

《天工开物》两则ppt课件

《天工开物》两则ppt课件
《天工开物》两则

CONTENCT

• 《天工开物》简介 • 《天工开物》第一则:农业与手工
业 • 《天工开物》第二则:机械制造与
兵器 • 《天工开物》的艺术价值 • 《天工开物》的现代意义
01
《天工开物》简介
作者与背景
作者是宋应星,字思端,江西奉新县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 (1587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十九年(1680年)。他是明末清初 的著名科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和作家。
兵器制造需要更高的精度和质量要求,因为武器装备需要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 还需要通过各种测试和试验来确保其性能和安全性。
机械制造和兵器制造都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要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两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如数控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已经广 泛应用于兵器制造领域。
装甲车制造技术
装甲车是用于战场运输和防御的车辆,通常装备有重型装甲和武 器系统。制造装甲车需要选用高质量的钢材和复合装甲,同时还 需要研发先进的悬挂系统和火力控制系统,以提高装甲车的机动 性和防御力。
机械制造与兵器制造的关系
机械制造与兵器制造在技术和工艺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铸造、锻造、焊接等工艺在两者中 都有广泛应用。
农业与手工业的关系
农业为手工业提供原材料
农业生产的粮食和纤维为手工业提供了基本的原材料,如稻谷、 棉花等。
手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工具
手工业生产的各种农具和工具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如犁、 锄头、镰刀等。
农业与手工业相互促进发展
农业和手工业在生产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人类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02
《天工开物》第一则:农业与手工业

《天工开物》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天工开物》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天工开物》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天工开物》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天工开物》是中国科学史中有代表性的科技经典著作,也是一部世界科技名著。

《天工开物》中篇·陶埏原文及译文

《天工开物》中篇·陶埏原文及译文

《天工开物》中篇·陶埏原文及译文中篇·陶埏原文作者:宋应星宋子曰:水火既济而土合。

万室之国,日勤千有而不足,民用亦繁矣哉。

上栋下室以避风雨,而瓴建焉。

王公设险以守其国,而城垣雉堞,寇来不可上矣。

泥瓮坚而醴酒欲清,瓦登洁而醯醢以荐。

商周之际俎豆以木为之,毋亦质重之思耶。

后世方土效灵,人工表异,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

掩映几筵,文明可掬,岂终固哉?○瓦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

百里之内必产合用土色,供人居室之用。

凡民居瓦形皆四合分片,先以圆桶为模骨,外画四条界。

调践熟泥,叠成高长方条。

然后用铁线弦弓,线上空三分,以尺限定,向泥{一个}平戛一片,似揭纸而起,周包圆桶之上。

待其稍干,脱模而出,自然裂为四片。

凡瓦大小古无定式,大者纵横八九寸,小者缩十之三。

室宇合沟中,则必需其最大者,名曰沟瓦,能承受淫雨不溢漏也。

凡坯既成,干燥之后,则堆积窑中燃薪举火,或一昼夜或二昼夜,视窑中多少为熄火久暂。

浇水转氵幼(音右)与造砖同法。

其垂于檐端者有滴水,不于脊沿者有云瓦,瓦掩覆脊者有抱同,镇脊两头者有鸟兽诸形象,皆人工逐一做成,载于窑内受水火而成器则一也。

若皇家宫殿所用,大异于是。

其制为琉璃瓦者,或为板片,或为宛筒。

以圆竹与斫木为模逐片成造,其土必取于太平府(舟运三千里方达京师,参沙之伪,雇役掳舡之扰,害不可极。

即承天皇陵亦取于此,无人议正)造成。

先装入琉璃窑内,每柴五千斤浇瓦百片。

取出,成色以无名异、棕榈毛等煎汁涂染成绿,黛赭石、松香、蒲草等涂染成黄。

再入别窑,减杀薪火,逼成琉璃宝色。

外省亲王殿与仙佛宫观间亦为之,但色料各有配合,采取不必尽同,民居则有禁也。

○砖凡埏泥造砖,亦掘地验辨土色,或蓝或白,或红或黄,(闽、广多红泥,蓝者名善泥,江、浙居多。

)皆以粘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

汲水滋土,人逐数牛错趾,踏成稠泥,然后填满木匡之中,铁线弓戛平其面,而成坯形。

凡郡邑城雉民居垣墙所用者,有眠砖、侧砖两色。

天工开物(31)天工开物是关于什么[修改版]

天工开物(31)天工开物是关于什么[修改版]

末盐
【原文】
凡地碱煎盐,除并州①末盐外,长芦分司②地土人,亦有刮削煎成者,带杂黑色,味不甚佳。

【注释】
①并州:今山西中部,太原一带。

有土盐。

②长芦分司:明代在长芦(今河北境内)设盐运使,并于沧州、青州设二分司。

【译文】
用地碱煎熬的盐,除了并州的粉末盐之外,家住河北沿渤海湾一带的人们,也经常刮取地碱熬盐,但是这种盐含有杂质,颜色比较黑,味道也不太好。

崖盐
【原文】
凡西省阶、凤①等州邑,海井交穷②。

其岩穴自生盐,色如红土,恣人刮取,不假煎炼。

【注释】
①阶、凤:阶州,今甘肃武都;凤州,今陕西凤县。

②海井交穷:海盐、井盐都没有。

【译文】
陕西省的阶州、凤县等地区,既没有海盐又没有井盐,但是当地的岩洞里却出产食盐,看上去很像红土块儿,任凭人们刮取食用,而不必通过煎炼。

【评析】
《天工开物》里,对食品加工有很生动的记录,包括了制糖、制盐、制油、制酒。

这几种之中,盐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

中国菜之所以能扬名世界,跟调味料的运用脱离不了关系。

我国对盐的掌握很早就开始了,周朝还设有“盐人”这种官职专门负责制盐的事。

可见我国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开始用盐。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盐的种类更多、制造技术更为专门,于是宋应星在本篇中仔细解说了盐的种类和制作方法。

天工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电影。

天工开物的内容

天工开物的内容

天工开物介绍天工开物是一个技术公司,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公司的使命是通过创新科技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各种问题,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定义人工智能是指使机器具备智能和学习能力的一门科学。

通过模拟人类的思维和决策过程,让机器能够感知、理解、学习和推理,从而达到人类智能的水平甚至超越之。

机器学习的原理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利用大量数据和算法训练模型,使机器能够通过经验来改善性能和行为。

机器学习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收集:获取大量的数据作为训练的基础。

2.数据预处理:对数据进行清洗、去噪、归一化等处理,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分析。

3.特征工程:根据具体问题和数据特点,选择和提取相关的特征,以便更好地描述和区分不同的对象。

4.模型选择:根据问题的要求和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学习算法和模型结构。

5.模型训练:根据现有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使其能够自动调整参数和权重,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6.模型评估:使用测试集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评估,以评价其在新数据上的泛化能力和性能。

7.模型优化:根据评估结果对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获得更好的预测效果。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天工开物中的应用天工开物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示例:1. 机器视觉天工开物利用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开发了强大的机器视觉系统。

该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和分析图像和视频中的各种物体、场景和行为,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无人驾驶、工业质检等领域。

2. 自然语言处理天工开物的自然语言处理系统可以理解和处理人类语言的意思和含义。

该系统可以进行自动问答、语义分析、机器翻译、情感分析等任务,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客服、智能助手、智能翻译等领域。

3. 数据分析和预测天工开物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技术,对大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和规律。

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可以预测用户行为、市场趋势、产品需求等,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天工开物PPT课件

天工开物PPT课件

❖ 第四、在养蚕技术上,最先记述了利用“早雄配晚 雌”的杂交优势来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并指出了家 蚕“软化病”的传染性,指出“需急择而去之,勿 使败群”的处理方法。
-
8
❖ 第五、较早记述了山羊绒可用于织造之事。
❖ 第六、在金属冶炼方面,空前绝后地记述了 串联式炒炼法,较好地记述了明代灌钢工艺 的发展,首次记述了今俗称为“焖钢”的箱 式渗碳制钢工艺,最早记述了火法炼锌的操 作方法。
❖天 工 開 物
-
1
一、是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巨著
❖ 《天工开物》是宋应星(约一五八七-一六六一 年)所着,是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巨着。
❖ 它几乎将当时中国的农业和工业的生产技术 都网罗了。
❖ 书中附有许多插图,图文并茂的展示了当时 人的生活水平,包括衣食住行、家常日用等, 说明了明朝科技的辉煌成就。
-
2
供二十五亩稻田插栽。
-
16
❖ 秧苗分插以后,最早的七十天就可收获(粳的有救公饥、
喉下急,糯的有金包银之类。方言所说的有百千种,不能全
部讲述),最晚的要经历夏天直到冬天共二百多天才能收获。
那些冬季播种,夏季第二个月就可收获的,是广南一带的稻
谷,是那里没有霜雪的缘故。所有稻田十天没有水,就要担
心干旱。夏天播种冬天收获的谷子,一定是山地中水源不断
-
3
(二) 背景
❖ 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 水平的条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着成 《天工开物》一书。
❖ 该书经过详细观察、研究,从科学技术和生 产实践出发,总结了工农业生产方面长期积 累的经验和知识。
-
4
(三) 內容
❖ 全书共三卷十八篇。 ❖ 上卷叙述衣食方面的生産技术和经验,包括粮食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工开物》两则课文研读经典原文文化背景《天工开物》所产生的文化背景可以从当时的社会发展和作者自身的人生经历两个方面来理解。

明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在宋元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农作物的耕种栽培技术更加成熟,特别是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水稻种植,提供了一多半的全国口粮。

其他油料作物、经济作物也普遍推广,桑蚕养殖、甘蔗加工、棉花生产都空前繁盛,万历以后从国外引进的玉米、甘薯、落花生、西红柿等农作物新品种,增强了对气候、地况的适应性,扩大了食物种类。

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市场,江、浙、皖一带的纺织业、印染业非常发达,松江的织造、芜湖的浆染,闻名全国。

另外,南北方的瓷器生产也盛况空前,特别是江西景德镇,连绵十几里,烟火十万家,雇工数万人,形成了大规模工场手工业的格局。

明代的造纸业也进入了集约化生产阶段,从造纸原料到名牌产品都越来越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其他,如采矿、冶金及金属加工工业也快速发展,永乐年间河北遵化的官营铁厂,工人就有2 500人之多;广东佛山的民营铁厂,“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五)。

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为宋应星的著述提供了条件。

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本人的情况。

宋应星(1587—1666?),字长庚,明神宗万历十五年生于南昌府奉新县北乡牌楼宋村。

宋应星的曾祖宋景(1476—1547)是嘉靖年间的名臣,曾任山东参政、左布政使、南工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

牌楼宋村的“三代尚书第”“方伯第”“世进士第”等牌坊,所旌表之人,从宋应星的曾祖到族叔,都是宋家作为名门望族的历史见证。

宋应星出生时,家境“渐以萧条”,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与平民百姓接触,熟悉农业耕作、手工作坊的生产情况。

荣耀乡里的曾祖,一直是后来宋氏子孙景仰和效仿的楷模。

宋应星自幼聪颖,“数岁能韵语”(宋士元《长庚公传》),博学强记。

年轻时,致力于科举,以期金榜题名,重振门第。

万历四十三年(1615),宋应星与其兄宋应升同赴南昌应试,都中举人。

当时宋应星29岁,名列第三;其兄38岁,名列第六,时人称他们为“奉新二宋”。

在自此以后的15年时间里,他们兄弟曾五次进京赶考,都名落孙山,与进士无缘。

对宋应星来说,多次北上的万里之游,虽然没有达到科举中第的目的,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闻。

无论是田间的农业技术,还是作坊的手工业操作,都引起了宋应星极大的兴趣,他作了不少笔记和工艺流程素描图,为日后写作《天工开物》奠定了基础。

北上应试的屡屡受挫,社会政治的黑暗,使得宋应星对科举彻底绝望,遂下决心把有限的精力转向实学,研究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科学技术问题。

他将自己的书斋取名“家食之问堂”,出自《易经·大蓄》:“不家食,吉,养贤也。

”意为给贤者以官禄,不让其在家自食。

宋应星引用这个典故,反其意而用之,表明自己就是要在家里研究自食其力的学问,而不再以官禄为生。

明思宗崇祯七年(1634),也就是明朝灭亡的前十年,宋应星任分宜县(今属江西)教谕。

教谕是一个教授县学生员的文职教官,虽然无品无阶,薪俸微薄,却也受人尊敬,较为闲暇。

宋应星在工作之余,整理资料,从事写作,他的很多政治、哲学、经济等方面的著作都是这个期间完成的。

1637年,宋应星出版了他一生的力作《天工开物》,奠定了他大科学家的历史地位。

《天工开物》书名取自《尚书·皋陶谟》“天工人其代之”及《易·系辞上》“开物成务”,意为以人工技巧开发自然界的有用之物。

全书共三卷十八篇,内容以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经验为主,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产的所有领域。

每章都用一个出自古代典籍的古雅的文言词语(两个字)命名,体现了丰厚的文化意韵。

每章篇首都有“宋子曰”一段作为引言,对本章内容作提要钩沉。

上卷六篇,内容包括谷物及其加工、制盐、制糖、制衣及染色等;中卷七篇,内容为手工业技术,包括制陶、铸造、车船、锻造、开矿、制油等;下卷五篇,内容以工业生产为主,包括五金生产、兵器制造、丹青颜料制作、酿酒、珠玉开采等。

全书以谷物开篇,以珠玉结束,对这样的编排次序,作者在《天工开物序》中作了说明,就是要体现他“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思想。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设过五经博士、算学博士、医学博士,但从来没有过农学博士、工学博士。

宋应星有感于当时富贵子弟把农民视同囚徒,读书的儒生把“农夫”当做骂人的话(原话见《天工开物·乃粒》),著《天工开物》,并把农业冠于全书之首,表现了他关注国计民生的可贵精神。

内容理解稻《稻》选自《天工开物》的第一篇《乃粒》。

“乃粒”一词出自《尚书·益稷》:“烝民乃粒,万邦作乂(yì)”,意思是百姓有粮食吃,天下才能安定。

作者在这里用“乃粒”一词,统指谷物。

稻并不在传统的五谷之列。

汉代的郑玄注《周礼·天官·疾医》,以麻、菽(豆)、麦、稷(小米)、黍(黄粘米)为五谷。

对此,宋应星在本卷的开头作了解释:这是因为古代圣贤都出自不种稻的西北地区,所以他们的著作中没有涉及稻。

但是,作者为什么又把稻列在“乃粒”之首,放在小麦、大麦、黍、稷、麻、豆前面来论述呢?这是因为在当时全国民用的口粮中,稻米占了十分之七,其他粮食只占十分之三,而麻、豆多已作菜蔬、糕点、油脂之用。

第一段先从稻的种类谈起,以“凡稻种最多”一句总括其事。

接着,分别从粘性、功用、稻谷的形状、稻米的色泽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作者在分类说明时,非常注意细致的区分。

比如,同为粘者或不粘者,禾苗与稻米都有不同的名称;同一稻种因为晚收可以改变粘性,功用也随之不同;有代表性的稻种,如长芒、短芒,都分别冠以著名产地的称号。

经过这样的介绍,让读者对稻的种类、形态、功用在总体上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

第二段谈水稻的育种分秧。

“湿种”是第一步,“最早者春分以前”,“最迟者后于清明”。

对此,作者没有作进一步的解释,不过联系前一段的交代,不难看出这与南北地域气候、稻种的品质是密切相关的。

“播种”是第二步,其中以稻杆、麦秸包浸至为重要,这样,既可以防冻,又可以增加养分。

第三步是“分栽”,这是水稻种植较为独特、关键的步骤,对农田的湿度要求很高,干旱、洪涝都不宜栽种。

但也不能无限期地等下去,如果秧苗过老拔节,就是栽到地里,也结不出多少稻粒了。

可见,除了避免水旱之灾,不误农时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记述的一些水稻栽培技术,如水稻育秧后30天拔起分栽,以及一亩秧田可移栽25亩,即秧田与本田之比为1∶25,是来自生产实践的科学数据,几个世纪以来对水稻种植具有指导作用。

第三段谈水稻的收获及成熟期。

收获和成熟,都因南北气候及稻种的特性而有所不同,也与水源丰枯、地势高低有关系。

可见,农业是一门最为务实的科学,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可一概而论。

第四段谈南方两季稻的栽种,及水稻的一些特殊品种。

作者在对比中说明晚稻比早稻具有抗旱的优势,还特意介绍了一种“高山可插”的旱稻,称为奇迹。

最后介绍“香稻”,因其有香气,专供贵人享用,但产量既低,营养又少,故为作者所不取。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崇尚实用,贬抑奢华的可贵精神。

关于水稻种植,在课文没有节选的内容中,作者还谈到了稻田的土壤改良、田间管理,以及灾害预防、水利灌溉等,涉及到更为具体的操作技术。

治铁《治铁》选自《天工开物》中卷第十篇《锤锻》,是宋应星论述冶金工艺的重要篇章,从中可以见出他对传统锻造业的重视。

第一段总说锻造铁器的方法,即以熟铁为原料锤锻而成。

熟铁有两种,一为刚出炉的“毛铁”,加工时要耗去十分之三的杂质;一为没有生锈的废旧铁器,加工时只损耗十分之一的杂质。

两相比较,其成本自然不言自明。

第二段谈炼铁用炭。

炼铁所用的炭,以煤炭居多,为十分之七;以木炭较少,为十分之三。

因为用煤炭比较方便,只有“山林无煤之处”,才用木炭,但是木炭比煤炭的火还要炽烈。

即使用煤炭,也专有一种“铁炭”,火焰内聚而不“虚腾”,和做饭用的煤炭看似相似,实则不同。

第三段论述锻铁工艺。

首先指出铁性“逐节粘合”的特点,只有不断锤打,才能合为一体。

而淬火又是其中关键的一步,铁器的坚韧与否,全在这一环节上。

最后对比中西的焊接技术,指出中国与西方在铁器的接合上存在“铸成”与“锻成”的区别,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冶金方面西学知识的熟悉,具有开阔的视野。

这一章其余内容,分述刀、斧、锄、锉、锯、凿等生产生活工具的制作,其描述对象,大到船锚,小到衣针,可谓细大不捐,应有尽有。

问题研讨1.《天工开物》中所反映的科学思想。

《天工开物》一书涉及的农业、工业生产技术近三十种,本课选取的两则,一农一工,颇具有典型意义。

虽然篇幅有限,但仍可以一窥其中的科学思想。

首先,宋应星置《乃粒》于卷首,开宗明义,表现了他的重农思想,这与那些视务农为可耻的传统读书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次,从《稻》中我们可以看出,宋应星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农学中的“三才”思想,并加以发扬光大。

中国古代的农学,历来强调天、地、人三种因素的协调。

如,《管子》的《牧民》《权修》等篇提出了务天时、务地利、用民力等思想,《吕氏春秋·审时》说:“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贾思勰《齐民要术》说:“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稻》中对天时、地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同时更强调人的作用:通过科学育种、合理分秧、培育新品种,就可以达到丰收的目的。

另外,这两篇文字,尤其是《治铁》一文,也突出地反映了宋应星的技术思想,即“法”“巧”“器”三者的完美结合。

法,就是操作方法;巧,就是人的技能和智慧;器,就是工具和设备。

而在这三者之中,宋应星一贯认为人的巧智是最重要的,是主宰“法”和“器”的灵魂,在其他篇章中他对此多有论及。

而融会所有这些思想的,是作者一以贯之的追求实学、期于实用的科学精神。

2.百科全书式的叙述风格。

《天工开物》传到欧洲后,被称做“技术百科全书”,李约瑟称宋应星是“中国的狄德罗”,这并非溢美之辞。

欧洲近代意义上的第一部百科全书,是由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1713—1784)和物理学家达兰贝尔(1717—1783)在18世纪中期合作编写的,比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晚一百多年。

两者的相同之处是都把工业技术知识列入书中,不同的是,《天工开物》的记述多来自作者自身的社会调查,而非案头资料,因而更真切可感。

即以语言而论,《天工开物》的叙述风格也是“百科全书”式的。

每章文字,先概括说明主要议题,提出一般原理,作诠释或下定义性质的描述;然后再就具体事例,或按操作次序,或按工艺流程展开叙述,逐次延伸,并对重点内容详加剖析,语言简明,表述清晰。

如果联系到作者尚有很多其他不同风格的著作,如纵横骋辞的政论《野议》,情韵幽深的诗集《思怜诗》等,则他能坚持用纯净得近乎枯燥的实用语体写科技著作,是和他毅然放弃科举转向实学一样令人感动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