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机械设计基础

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

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分析、设计能力,并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由于本课程的特点,它不仅为学习后续课程,也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基础。其功能让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基础。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机电一体化预备技师高级技工专业。

本课程120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是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桥梁,同时,本课程的知识也可直接用于生产实际,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尽可能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将本课程的内容与其他专业课或技术基础课的内容集合起来。讲课中尽量将机械原理部分和机械设计部分分开讲。

四、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l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技能,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

4具有通过实验和观察去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

5了解机构组成原理,掌握机械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自由度计算和运动条件的判定。

6了解机构运动和受力分析方法,并能用于简单机构的分析。

7掌握常用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应用,以及相关的基本设计和计算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性质,包括运 动合成与分解等,为机构设计提供 依据。
动力学原理
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与作用力之间的 关系,确定机械在运动过程中的力、 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
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
01
02
03
04
金属材料
根据机械零件的工作条件和性 能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
如钢、铸铁、有色金属等。
非金属材料
根据机械零件的特殊要求,选 择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
陶瓷等。
复合材料
根据机械零件的综合性能要求, 选择复合材料,如金属基复合
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等。
材料选择原则
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工艺性能 良好、经济性合理和环境友好。
03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
轴承与轴的设计
轴承类型与选择
了解各种轴承类型、特点及应用 场景,掌握轴承选择方法。
蜗杆传动设计
03
了解蜗杆传动的特点、类型及应用,掌握蜗杆传动几何参数和
强度计算方法。
联接与紧固件设计
螺纹联接设计
了解螺纹联接类型、特 点及应用,掌握螺纹联
接强度计算方法。
键联接设计
熟悉键联接类型、特点 及应用,掌握键联接强
度校核方法。
销联接设计
了解销联接类型、特点 及应用,掌握销联接设
计方法。
紧固件设计
通过完成课程作业,学 生掌握了机械设计的基 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 立完成简单的机械设计 任务。

38.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38.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学习的目的和方法
运动副概述 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
1)了解运动副及其分类 2)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的绘制及自由度的计算
铰链四杆机构基本类型的判 别和演化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凸轮机构的组成、应用和分类 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齿轮机构的特点和类型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 渐开线变位齿轮机构
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机构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习通、智慧课堂平台、多媒体等,应该 加强课件的建设,不断更新内容。
六、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从学习过程、理论知识两方面进行,其所占比例分别为 60%、40%。学习过程
重点考核学生参与在线课程学习情况,从出勤记录、课程知识点完成情况、课堂活动参与程度、 课后作业完成度、模块测试成绩等方面,学习过程考核低于 40 分取消期末考试资格;理论知 识的考核实行闭卷考试,重点考核本课程的各重要知识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0010029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 机械类各专业 总学时
72
适用类别
考核形式
考试
学分
理论学时
实验/实践学时
执笔人
方雅
4Leabharlann Baidu
64
8
审核人
杨峰
二、课程性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主要讲授机器组成的重要部分 ——常用机构及零部件,是机械类各专业建立机械制造、装配、维修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 平台,培养学生具备基础机构的设计与应用能力,具有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职业 素质,为从事机械制造、装配、维修等工作打下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沙市职业大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二、课程代码:02030333

三、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四、课程性质:职业技能课

五、计划学时:120学时(其中情境学习90学时,综合训练30学时)

六、教学条件:

七、课程定位: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住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常用零部件、机构及其传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实际应用、基本的设计理论和方法;零部件标准的选择、使用与维护等;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在相应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培养具有一定机械基础知识的从事普通机床操作与零件加工、数控机床操作、数控编程、工艺设计与加工、设备的安装调试、设备维护和维修、设备运行管理、小型产品开发、设计、制造、生产及生产工艺设计等工作技能性人才的必修课。

先修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金属工艺学》

后续课程:机制专业群各专业方向课程

八、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1.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要求为目标,在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考核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注重学生实操技能、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设计

通过与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进行沟通交流,分析出岗位群的实际工作任务,对这些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提炼、整合,确定工作任务对知识的共性要求,并对所需的职业资格及能力进行分析,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进行课程的开发、设计,将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重构、序化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目的是让学

生全面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

和创新能力。本课程通过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未来从事机械设计工作打下坚

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系统化的机械设计思维能力,包括需求分析、构思设计、详细设计和验证测试等环节。

2. 培养学生的机械工程实践能力,包括绘图、CAD建模、工程计算和实验测试等技能。

3.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在机械设计项目中

的管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a) 机械工程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b)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c) 材料力学和机械结构设计基础;

d) 设计过程中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考虑因素。

2. 机械工程图学:

a) 三视图和投影法;

b) 轴测投影和透视投影;

c) 绘图符号和尺寸标注;

d) 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3. 机械零件设计:

a) 标准零件的选用和设计;

b) 摩擦、磨损和润滑的基本原理;

c) 轴承和齿轮传动的设计;

d) 机械连接件和紧固件的设计。

4. 机械传动:

a) 认识各类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

b) 了解齿轮传动和皮带传动的设计;

c) 了解齿轮箱和减速机的设计;

d) 传动的布置和配合。

5. 机械结构设计:

a) 熟悉各类机械结构的形式和功能;

b) 了解各类机械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c) 利用结构材料和构件进行机械结构设计。

6. 机械设计项目实践: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

思维的重要环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机械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独立进行机械设计工作。

一、课程目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

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进行工程实践的能力。具体目标包括:

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受力分析、零件设计、装配设计等内容;

2. 熟悉机械设计的相关软件和工具,能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设计;

3. 具备独立进行简单机械设计工作的能力,能够完成简单机械零件的设计和装配;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发挥自己的

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包括受力分析、材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等内容,为

学生提供机械设计的理论基础;

2. 机械零件设计,包括轴、轴承、齿轮、联轴器等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3. 机械装配设计,包括机械零件的装配原理和方法,以及装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计算机辅助设计,包括CAD、CAM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5. 工程实践,包括机械设计实习和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教学,通过讲授、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

机械设计基础专业教学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专业教学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专业教学标准

一、引言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知识。教学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教学质量的统一性和标准化,对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机械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3. 培养学生具备机械设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培养学生应用机械设计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绘图与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

3. 机械元件的设计与选择;

4. 机械零部件的装配与拆卸;

5. 设备运动学和机构设计;

6. 机械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7. 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用和工艺控制;

8. 机械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2. 实施项目教学,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的理解;

3. 开展设计竞赛和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与交流,培养其表达与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和设计项目等;

2. 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评价结果以百分制为基础,定期向学生和家长反馈学习进展情况。

六、教材选用

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用规范、系统的机械设计基础教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推荐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测量技术》

后续课程:《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常见机构、常见机械传动、通用零部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简单机械的设计能力及使用维护能力,为今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奠定了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对培养模具专业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本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机械及设计相关理论和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初步的机械设计技能和机械使用维护技能。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本课程涉及大量的机械原理分析、运动分析、力学分析等,课程理论性强,知识点多,设计理论和计算公式抽象繁杂,教者难教,学者难学。同时,该课程又与工程实际联系密切,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因此,本课程教学适合采用项目化教学法,以项目为导向,本着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将课程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有机地融入到工程实例和设计实训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提高学习效率,并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教学项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是,本着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以项目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高效学习。

四、课程设计

本课程依据我院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本着“必须、够用、实用”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并力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将本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将本课程内容归纳为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两个大模块,分别为18学时和36 学时。两个大模块又根据专业知识的相对独立性划分为若干个子模块,一共为14个教学单元。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标准编码:CZYJB/CS-580201/18-06-2014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长治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学时:78学时。

二、制定依据

1.教育部教高【2012】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教育部教高【2010】8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4.教职成【2011】12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5.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6.长治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7.长治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条例》。

8.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数控程序员国家职业标准》、《组合机床操作工国家职业标准》。

9.《机械设计手册》。

10.《机械零件设计手册》。

11.《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12.《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三、课程性质和作用

㈠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职业基础课程。

㈡课程作用

《机械设计基础》将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以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为基础,为培养学生处理一般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有关后续课程、职业技术课程打下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从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公共基础课和职业基础课向实践性较强的职业技术课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设计能力,并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学习有关职业技术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奠定必要的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设计的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应用机械

设计软件进行设计与分析,并获取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1. 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机械零件的基本设计方法和计算原理;

3. 熟悉机械设计软件的使用,能够进行零件三维建模和装配设计;

4. 能够分析和评估机械设计的性能和可靠性;

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1)机械设计的概念与分类

(2)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3)机械零件的功能、特性和要求

2. 机械零件的设计

(1)标准零件的选择与使用

(3)轴类零件的设计与计算

(4)轴承的选择与安装

(5)齿轮传动的设计与计算

3. 机械设计软件的应用

(1)CAD软件的基本操作

(2)三维建模与装配设计

(3)有限元分析与性能评估

4. 机械设计案例分析

(1)实际机械设计案例的讲解和分析

(2)学生个人或小组设计项目实践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理论讲授、实例演示、案例分析、软件操作实践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1. 主教材:《机械设计基础》

2. 参考书目:

(2)《机械设计与制图》

(3)《机械CAD设计与计算》

(4)《机械设计案例分析》

六、考核与评价

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应用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二、课程定位

1.为研究机械类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维护保养等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2.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3.课程定位于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对学生进行专业思维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4.按照“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呈现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6.是从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

三、课程设计思路

1.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2.让学生在了解常用机构及机械零部件的基本知识及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的基础上,能进行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设计,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

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四、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机械设备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特点,初步掌握选用和设计方法。

2.具有对机构和零件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一定的制图能力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制定人:审核人:批准时间:

一、教学对象

适用于机电工程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学生。

二、建议课时及学分

建议课时:64+1W 学分:6分

三、先修和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与CAD绘图》

后续课程:《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普通机床加工技术》、《机械制造综合设计》。

四、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机电工程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群基础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常用机构和简单设计机构的能力,认识、分析常用传动装置运动规律的能力,安装、维护常用传动装置的能力,利用手册对标准件进行选择的能力和确定基本参数的能力,测绘零件的能力,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五、教学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本课程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一)技能素养目标

1.认识、分析、简单设计常用机构的能力

通过对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常用机构的类型,分析常用机构的运动规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构设计。

2.认识、分析常用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通过对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螺旋传动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常用传动装置的运动规律的能力,及安装、维护常用传动装置的能力。

3.连接件及支撑件的选用和尺寸确定能力

通过对螺纹、键、销、离合器、联轴器的学习,培养学生查阅手册、选择标准件的能力;通过对轴、轴承的学习,培养学生简单的轴的设计的能力和轴承选用能力。

4.对零件进行测绘的能力

通过对减速器上的轴和零件进行测绘,培养学生对零件的测绘能力。

(二)职业素养目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时 96学时

课程类型理论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适用专业机械类专业

执笔人李迎春

1. 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一.《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的主修课程,为理论课程。学生应从实际应用出发,掌握当今发展潮流的、广泛应用的、基于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本书包含三大部分:工程力学、常用机构及机械零件的设计、简单机械设计方法及实例。为今后认识机械及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2设计思路

通过对工程力学、常用机构及机械零件的设计、简单机械设计方法及实例等内容的讲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能独立地应用这些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来分析实际工程中提炼出来的各种控制理论,同时强化动态的、系统的思想方法。是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2.1知识目标

1、常用机构概述

2、平面连杆机构

3、凸轮机构

4、间歇运动机构

5、带传动

6、圆柱齿轮传动

7.圆锥齿轮传动

8、蜗杆传动

9、定轴轮系

10、链传动

11、联接

12、轴

13、轴承

14、联轴器、离合器、弹簧

2.2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能够自觉按规程操作

2.具有环保意识、安全意识,能够自觉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3.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主动适应团队工作要求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

6.具有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3.教学内容

具体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如表所示。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开设时间:第二学期

一. 课程性质

“机械设计基础”是针对机械维修工艺员、机械设备安装于维护工从事的机电设备的维护检修和试验、故障排除及维护管理工作等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本专业的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从事机电一体化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机械设计基础》是3年制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安装、使用和维护机械设备能力;使学生掌握中小型机械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机械特性及运行特性,掌握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的基本运动形式;常用的凸轮机构设计方法及其他常用机构的设计方法高职检修,熟悉新型机械、及电气设备的分析调试维护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生产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在对按照工艺文件要求操作机械设备及机电设备、按照设备管理要求进行机械设备的维护检修和试验、故障排除及维护管理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其所需的机械传动装置的总体计算、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减速器的结构与润滑、装配图的设计与绘制、零件工作图的设计与绘制五个学习情境。

这五个学习情境完全按照一、以基于工作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以六步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对每一个情境进行教学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岗位能力等各项素质。

二. 培养目标

根据3年制高职电类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本课程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开课系别机械系授课学期第三学期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授课层次高职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考核方式平时+期中+期末课程设计2周

总学时88 理论学时80 实训学时8

前导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工艺学

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模具专业、数控专业

二、课程定位

1. 为研究机械类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维护保养等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2. 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3. 课程定位于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对学生进行专业思维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4. 按照“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呈现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6. 是从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

三、课程设计思路

1.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2.让学生在了解常用机构及机械零部件的基本知识及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的基础上,能进行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设计,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四、课程目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机械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维修等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涵盖了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构运动学、机械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机构运动学、动力学、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润滑密封等方面的知识。

2. 了解常用机械零件的类型、特点、适用场合及选配方法,如联接件、传动件、支承件、控制件等。

3. 具备解决实际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工况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设计方案,并进行优化和改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参与课程实验、实习、设计等活动。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 机构运动学:介绍机构的基本概念、运动学公式、运动副类型及特点等基础知识。

2. 机械动力学:讲解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包括受迫振动、冲击、功率平衡等概念和方法。

3. 机械原理:阐述各种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及设计方法,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

4. 机械零件:介绍各种常用机械零件的类型、特点、适用场合及选配方法,如联接件(螺栓、螺母、销钉)、传动件(带、链、齿轮、蜗杆)、支承件(轴承)、控制件(弹簧)等。

5.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实验、实习和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对象:3+3 数控技术专业

开设学期:二年级第一学期

前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前修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后续课程:《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工艺》。

课内学时(学分):72学时(学分)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分析和选择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能力,初步获得正确管理、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具有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机构及传动装置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

(一)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常用机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分析和设计方法。

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方法。

3.具有对机构分析设计和零件计算问题的运算、制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4.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步骤。

5.具有设计简单机构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

(二)能力培养目标

]

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应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设计简单机构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具有通过实验和观察去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

1.能独立完成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实验。

2.能正确观察实验中出现的各种运动、测绘有关形状、尺寸,并通过分析、计算,得到正确的结论。

3.具有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

3.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四、课程内容

表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及要求

五、课程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1)在教学中,授课教师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教学和教学挂图、模型等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2)本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所列内容应通过讲课、习题课、课外习题、设计作业、课程设计、实验等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应根据具体条件,注意结合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3)教学环节较多,实践性较强,教学中应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4)本课程标准的课时分配是建议性的,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可视具体情况做必要的调整和补充。

2.评价建议

(1)评价目的

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改进教学,抓好“以任务为驱动”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中主要环节,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和过程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教学质量。

(2)评价原则

坚持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综合评价的原则;突出能力评价优先地位的原则;重点过程评价原则;采取多种方式评价原则;学生自评与其他评价结合的原则等。本课程的评价主要考虑课堂教学情况、回答问题情况、完成作业情况、实践操作情况、报告书情况等综合考评。

(3)评价方法

综合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50%+期末考核成绩×50%+过程性考核成绩主要依据学生课堂表现、作业、测验、实验报告完成的情况综合评定。

3.主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 》,陈立德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辅助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朱小平,徐英锋主编,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5.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挂图、幻灯片、投影片、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仿真软件等,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专业课程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单独的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