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6醉翁亭记 谈生命 最苦与最乐

合集下载

2018最新试题资料-九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答案(北师大版)3

2018最新试题资料-九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答案(北师大版)3

九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答案(北师大版)3 九年级语上册配套练习册答案(北师大版)3 九年级语上册配套练习册答案(北师大版)3
5
第三单元人生境界
精品赏读
5 岳阳楼记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规模 2.同“嘱”,嘱托,嘱咐 3.景象 4.离开 5.详尽 6.迫近
7.一,全 8.无、没有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
2.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3.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
三、根据内容填空。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政通人和、百废具(俱)兴、心旷神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四、谈自己对名著的体会,其实三句想到渗透。

五.比较阅读下面段,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亲人;关系疏远的人;都。

九年级语文上练习册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练习册答案

三一文库()/初中三年级〔九年级语文上练习册答案[1]〕第三单元人生境界精品赏读5 岳阳楼记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规模 2.同“嘱”,嘱托,嘱咐 3.景象 4.离开 5.详尽 6.迫近7.一,全 8.无、没有二、翻译下列句子。

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2.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3.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政通人和、百废具(俱)兴、心旷神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四、谈自己对名著的体会,其实三句想到渗透。

五.比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亲人;关系疏远的人;都。

(2)这(指代施舍穷亲戚和贤才的愿望、打算)。

(3)实现、达到。

(4)成为孤儿。

2.翻译下列句子。

(1)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他)去世的时候,没有钱买棺木收敛尸体,子孙拿不出钱来办丧事,他只是把救济穷人养活族人的道义传给了他的子孙。

(3)于是融会贯通儒家各种经典著作的要义,慷慨立下胸怀天下的远大志向。

3.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4.生活俭朴却乐善好施,关心民众疾苦;“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5.范仲淹出身贫苦,少年发愤读书,立下“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志。

6.连亲人都不关心的人,不可能真正关心百姓或:各个尽力,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实实在在的行动做起,则何愁天下百姓无人关心。

6 登岳阳楼一、给下面的字注意。

chè róng xuān tì sì二、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郎客,一柁洞庭秋;书信。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篇一第一步,安排学生练。

练的内容有两个:一是字音,二是字义。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步,安排学生讲。

我提问:“生活中,你们认为最苦的事情是什么?学生回答的答案多种多样。

有的说是贫困,有的说是学习成绩不理想,还有的说是骨肉分离……说着,有的学生眼睛开始湿润了。

我接着又问,那你们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呢?学生一个个露出了笑脸,美滋滋地想着自己快乐的事情。

有点说是和父母一起过年;有的说是和朋友一起郊游;有点说是课堂发言得到老师的表扬,还有的说是比赛获奖。

我安排这一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步,安排学生找。

设计了四个问题。

问题一:作者认为:贫、失意、老、死是人生最苦的事情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不是。

理由是: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问题二: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情是什么?(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理由是什么?生答: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负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理由是:因为那受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问题三:未尽的责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生答:①答应人做一件事情没有办②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③受到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④得罪了人没有赔礼。

另一生答:①承诺未办②欠钱未还③恩惠未报④得罪人未赔礼。

问题四: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情最乐?负责任与尽责任感觉有何不同?生答: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负责任的感觉:有如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不过了。

尽责任的感觉: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轻松愉快。

设计这一步的目的是,通过学生找,从而理解、熟悉课文,掌握课文的基础知识。

第四步,安排学生议。

设计了三个问题。

问题一: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的关系?结论如何?生答: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另一生答: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苦不堪言。

还有一学生回答: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细品“醉翁”苦与乐

细品“醉翁”苦与乐
人 以无 穷 的 回味 。
关 键 词 :欧 阳修 ;《 翁亭 记 》 精 神境 界 ; 民胞 物 与 ;博 大襟 怀 醉 ; 中 图分 类 号 :I0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0 - 8 5 (0 6 6 0 9一 O 262 0 8 30 2 0 )O — 0 7 2

个人的逆境艰难与壮志难酬。 欧阳修以翁戏世的方式, 正是 宋人无奈心境的微妙表现。 如果能透过 “ 之字眼, 翁” 窥见欧阳修当时的内心世界, 那么 “ 字正是他力图排解忧患心情的一种心态。 醉” 醉, 能 使人暂且忘却生活中的苦痛, 处于某种放松状态。 这对于处 于逆境中的欧阳修来说, 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屈原就曾经痛 苦地说过 “ 众人皆醉我独醒。 ( 渔父》 一个人若是永远清 ”《 ) 醒地面对痛苦的现实, 那将是一件何等悲哀的事情。 明乎此, 便可以知晓作者以 “ 醉翁”二字入题的深意了。 明晓了醉翁 的内在含义, 读者再阅读此篇散文, 就会获得一种新的感觉, 如“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中的 “ 苍颜” 颓 “ 然” 正是表明了作者在欢乐宴席上的另一种黯然心境。 醉 , “ 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的警句 , 也正表明诗人内 心很深的悲凉, 远不是用美酒就可以消除的。 欧阳修此篇一 连写十个 “ 字的纪游文字, 乐” 犹如一幅彩色照片和其底片 的组合。 从文字表面来看颇像色彩绚丽的照片本身, 而其情 感底蕴, 则如底片一样阴郁黯淡。 与醉翁之题 旨 相合, 我们
N o. 6 No v. 2 6 00
摘 要 :《 翁 亭 记 》之 所 以具 有 永 不 衰 竭 的独 特 魅 力 ,是 因为 它 是 特 殊 时代 背 景 下 的 产 物 ,表 现 了 醉 中 国古 代 士 大夫 对 崇高 精 神 境 界 的执 着 追 求 。 有 深 厚 的历 史 文化 背 景 , 下 了鲜 明 的 时代 印记 , 后 它 打 给

古代散文鉴赏醉翁亭记中的人生感悟

古代散文鉴赏醉翁亭记中的人生感悟

古代散文鉴赏醉翁亭记中的人生感悟醉翁亭记中的人生感悟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文中以醉翁亭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行为来暗示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醉翁亭记中所呈现的人生感悟。

一、逆流而上的人生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通过描绘亭中杂乱无序的景象,表达了他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与领悟。

文中有这样一句描述:“台上玩笑,台下无人。

”这句话通过对人们对虚名和功利的追逐的嘲讽,展现了作者对人生价值观的质疑。

他提倡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我超越,认为人生应该逆反常态,开拓自己的价值。

从醉翁亭记中,我们可以看到欧阳修拒绝被世俗所捆绑,对人生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他像醉酒的醉翁一样,看破红尘、超脱世俗,用麻木大众的眼光看待世界的种种表象。

二、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醉翁亭记中的人生观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佛家的影响。

其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诗用自然景象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更迭,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这里,高楼象征着人生的巅峰,而眺望尽天涯则暗示人生的起伏不定。

作者通过“虽愚病于心,实不能即丧,是以放达在官,世以为疯,非所以治病者也”这句话,表达了对人生疾病、挣扎和发展的理解。

人生中的苦痛和困顿,虽然不能即丧志,但是却能放松心情,即能够在世俗的眼光看来有些疯狂、放纵,但正是这种释然的心态才能驱使人们找到抵达内心宁静的道路。

三、人生苦乐相生的意识觉醒醉翁亭记中以醉态度面对人生的境地,展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一面。

欧阳修说:“世人以我狂,我以世人昏”,这不仅是一种发泄,更是对生活哲理的诠释。

“由此观之,则无物不可为酒器也。

”这一观点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那就是酒喻人生,善用人生,人生才能有乐趣。

面对困难和挫折,欧阳修总是能以饱含人生智慧的态度去看待自己的不足和遭遇。

通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我们可以看到他并不消极地对待人生的困境和挑战,相反地,他希望借助对外物的玩弄和放纵来开启生活的无尽乐趣,同时亦能在苦与乐之间,找到人生的平衡点。

2024年醉翁亭记的心得体会样本(2篇)

2024年醉翁亭记的心得体会样本(2篇)

2024年醉翁亭记的心得体会样本《醉翁亭记》,一篇很早就阅读过的文章,同《岳阳楼记》一样,对这种文章还是懵懵懂懂,只是被其中语言所感动。

自认为《岳阳楼记》是篇辉煌的文章,把一切感情化作文字赤裸裸地展此刻面前,无法不被它征服。

“醉翁亭”呢?则是平淡中透露出无言的欢乐。

似乎不需要直接表达出来,却能使人心有所获。

获得的就是那个时代那里的人们心中的喜悦。

即使自己不是身处在那里,仍能幻想出活生生的画面。

绿意满眼,野花丛丛,鸟儿时叫,溪水潺潺;太守摆宴,心之欢喜,野菜山肴,突显美味;从游太守,去而鸟悦,微醉而归,心亦欢愉。

心中就是这样的感觉,很平淡的,很甜蜜的。

假如我是滁州民,看着太守那么的清廉,生活过得如此之美,怎能不欢乐呢?若把欧阳修的思想融入到《醉翁亭记》中,或许有另一般风味。

大家都在说欧阳修传承了范仲淹的高尚思想,把“后天下之乐而乐”贯穿始终。

我也颇有感触,在如此美妙的山水风景下,如此热情欢腾的气氛里,欧阳修竟首先感到的是百姓之乐,其次才是自己寄情于山水的乐趣。

其实有段时间不明白他的乐究竟如何?但这些天不断领略文章,不断在手中潇洒挥舞着“乐”字,才一点一滴地看到欧阳修的笑,为百姓之乐而乐。

以前以为官吏决不会领会百姓真正的幸福,但从《醉翁亭记》里,看出一位封建王朝官吏超前的政治认识。

从欧阳修个人来讲,他总是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永远地含笑应对人生曲折。

欧阳修的文字告诉我,或忧或喜,只在选取。

应对如此完美的生活,能实现自己的一丝丝理想,为何不选取喜呢?此刻经常看欧阳修的文字,他从不写怨写悲。

在他的心里,只有欢笑,只有为百姓乐而乐,尽力地用自己含笑对人生的态度,为人民做一个两袖清风的好官。

2024年醉翁亭记的心得体会样本(2)《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散文,通过描述一个中年文人在醉翁亭中的饮酒之事,描绘了他对人生、世事的思考和感悟。

这篇散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醉翁亭记》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

《醉翁亭记》读后感

《醉翁亭记》读后感

《醉翁亭记》读后感《醉翁亭记》读后感「篇一」《醉翁亭记》是北宋欧阳修的名作,“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这名句想必是人人传诵,这天就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位大师的大作吧!这《醉翁亭记》完成之前,欧阳修被贬官,可他却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不醉在酒上,而是被美景醉倒了,是一种完美的醉。

你看,欧阳修能有如此之肚量,他那种潇洒的心境是我们无人能及的。

虽然,欧阳修满怀一腔爱国热情,一心想对国家有所作为,却时时遭人排挤,这种怀才不遇内心的痛苦并非我们能够所体会的。

既然事已至此,那就自得其乐吧!你看文章一开头就带给我们一种愉悦的感觉,美得让有点让人人沉醉其中了。

我似乎随欧阳修来到了那景色优美地方,清晨飘散开来的迷雾,傍晚聚拢来的烟云,散发着幽香的野花,苍翠的大树。

一切都是那么恬静、完美。

我们再看一看欧阳修,在这样的状况下还能如此淡定,写出如此优美的文章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

此刻的我们因为学习、工作的压力往往很浮躁,因为一点点小事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因为一点点小挫折、小困难搞得天都要塌下来的样貌。

学学欧阳修老先生吧!《醉翁亭记》还是值得我们一读噢!《醉翁亭记》读后感「篇二」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诸多乐趣一直伴随着我,在读书的时候,我好像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想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在书中畅饮生活。

一篇《醉翁亭记》不仅有林壑山泉清秀之美,人间四季各具特色之美,还有欧阳太守与游人共游之乐,欧阳公心性之明净豁达,尽显纸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只需一句,便让人想到一个腰间别着一壶以山泉为酿的酒,放逐在山水之间,以山水为乐的似醉非醉的老翁。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时出者”寥寥数字,便将山中四时之景勾勒出来,可见欧阳公对山水美景的喜爱与了解程度。

欧阳公在那个纸醉金迷的时代难得真正以山水为伴,更难得的是他亦能够与民同乐,“伛偻提携”共同游玩,以山泉所酿之酒为饮,以山中果蔬野味为食,不拘格式“杂然而前阵者”,人们一起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醉翁亭记中的无穷之乐

醉翁亭记中的无穷之乐
欧阳修在滁州任职时,实行宽简政治,发展
生产,让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而 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使欧阳修感到无 比欣慰。
山水之乐 乐亦无穷 宴酣之乐 禽鸟乐 山林之乐 人之乐 游而乐 太守之乐其乐 同其乐禽源自乐游人乐太守乐 醉
乐人之乐 与民同乐
作业:
比较《醉翁亭记》中的 “乐”与《小石潭记》中柳宗 元的“乐”、《岳阳楼记》中 范仲淹的“乐”的不同。
学习目标:
1.从内容、境界、表现上理解《醉翁亭 记》中的无穷之“乐”,进而体会太守 济世安民的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2.总结出从广度、深度上分析无穷之 “乐”的学习方法。
山水之乐 乐亦无穷 宴酣之乐 禽鸟乐 山林之乐 人之乐 游而乐 太守之乐其乐 同其乐
禽鸟乐
游人乐
太守乐 乐人之乐 与民同乐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 1046年)作的,当时他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 从庆历五年被落去朝职,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 官的原因是由于他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 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吕 夷简、夏竦这些人。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最苦与最乐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

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醉翁亭记》读后感300字3篇

《醉翁亭记》读后感300字3篇

《醉翁亭记》读后感300字《醉翁亭记》读后感300字精选3篇(一)《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散文,描写了作者郊游时在醉翁亭与友人畅饮作乐的情景。

这篇散文以轻松愉快的笔调,展示了欧阳修豁达开朗的性格。

读完《醉翁亭记》,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首先,本文以酒为媒介,以“醉”作为主题,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欧阳修在文中宣扬“饮酒能掩愁”,以酒为解忧良方。

他借酒消愁,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豁达和对世事变迁的淡然。

他在饮酒过程中,忘却尘世的烦恼,举杯共酒,与众多好友畅谈人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其次,这篇文学作品通过情景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忱。

欧阳修描绘了春天鲜花盛开的景象,描绘了亭上摆满盛开的牡丹花,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以自然景物为依托,激发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风光之中,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情。

最后,这篇文章通过描写友谊,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

欧阳修文中屡次提到与友人一起畅饮作乐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重视和珍爱。

他与友人共同品味美酒,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和感谢。

这种情感表达给人以温暖的感受,使读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谊。

《醉翁亭记》不仅通过描写饮酒、自然景物和友谊,展示了作者的乐观开朗、热爱生活和珍视友谊的性格特点,更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考虑。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放松、乐观向上,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妙,珍惜与别人的友谊。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才能活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醉翁亭记》读后感300字精选3篇(二)《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散文,通过作者在醉翁亭度过一天的经历,抒发了对人生境遇的反思和对荣华富贵的淡泊。

读完《醉翁亭记》,我深感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淡泊温和的情怀,给我留下了深入的印象。

这篇文章以一种深情淡泊的态度,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在文中,作者描绘了自己在醉翁亭的一天,以及与友人们聚会、举杯畅谈的情景。

2024年醉翁亭记的心得体会(二篇)

2024年醉翁亭记的心得体会(二篇)

2024年醉翁亭记的心得体会《醉翁亭记》开头这一段描写,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景色优美的环境里,产生了愉悦的感受。

另一段景物描写,也是如此:“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仁者,山间之朝幕也。

野若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这里写到了清晨飘散开来的淡雾,傍晚聚扰来的烟云,春季发出幽香的野花,夏季苍翠的绿树,秋季洁白的霜色,冬季露出水面的石头。

一切都那么恬静简朴,淡雅自然。

这是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再看散文中人事的叙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它所描写的不是轰轰烈烈的社会巨大事件,也不是不同凡响的英雄行为,而是比较平凡的、没有矛盾,没有冲突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散文中描写了在年事已高的太守管辖下,众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太守自己生活的一个片断,呈现的是一派闲适快活、安详和平的景象,作者感到无限的快乐,不禁心旷神怡,宽辱皆忘,一切人世间的荣辱,烦恼都置之脑后,以至于忘自己“饮少辄醉”,尽兴畅饮。

结果,周围歌声缭绕,人们起坐喧哗,而他却“颓然乎其间”,醉态可掬,欲起而不能了,这是愉快的最高境界。

欧阳修通过景物的描写,人事的叙述,抒发了自己由此而触发的内心感慨。

他的真挚的感情溶汇在景、事中,更使文章显得情意盎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必而寓之酒也。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这是一个饱经沧桑,在仕途宦海中颠簸数十年的人的欣慰的心情。

醉翁亭记读后感300字

醉翁亭记读后感300字

醉翁亭记读后感300字
《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散文,以其豪放洒脱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

这篇文章以作者游览醉翁亭为背景,通过对游人、景色、历史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苦短、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文章一开始就以“吾醉则不知其乐,醒后则知其苦”一句话道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作者通过对醉翁亭的描写,反映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看法。

他认为人生如梦幻,转瞬即逝,而人们却总是在繁忙的生活中追逐名利,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和真正的快乐。

他借醉翁亭的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在文章中,作者还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时光荏苒的感慨。

他通过对醉翁亭的历史渊源的介绍,展现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在作者看来,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他认为人生如梦幻,转瞬即逝,而人们却总是在繁忙的生活中追逐名利,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和真正的快乐。

他借醉翁亭的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通过阅读《醉翁亭记》,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的豪放洒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通过对醉翁亭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苦短、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这篇文章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思想上也有很深的内涵。

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希望我们能够像作者一样,珍惜眼前的美好,感悟生活的真谛,活出自己的精彩。

2024年醉翁亭记的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2024年醉翁亭记的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2024年醉翁亭记的心得体会范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向以来人们称赞它风格欢快、意境优雅。

前人大多评论该文连用____个“也”字,构成了一唱三叹的风韵。

其实,细读全文不难发现,这篇四百余字的山水游记,除连用____个“也”字之外,还有____处之多连用“乐”字。

一、乐观进取的处世态度,奠基了太守“乐”在其中的思想根源《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以后写的散文。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

当时,作者也和白居易一样,“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此,在到任的路上,他写道:“阳城淀里新来雁,趁伴南飞逐越船,野岸柳黄霜正白,五更惊破客愁眠”。

诗中流露出遭贬后忧不成眠的情绪。

然而,难能可贵的是,欧阳修并没有在政治失意中沉下去。

他由于出身贫困,努力仕进,以前几起几落的磨难,成就了他的自强不息、乐观上进的处世态度。

所以任职滁州期间,作者的情绪是开朗的,“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所以,作者把个人的烦恼扔在一边,“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觉得“四时之景无不可爱”(《丰乐亭记》)。

故而欧阳修在《送张生》中高吟:“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愈新。

”离开滁州三年以后,欧阳修还深情地怀念那段被贬生涯,“吾尝思醉翁,醉翁名自我”,“吾尝思丰乐,魂梦不在身”(《思二亭送光禄谢寺丞相归滁州》)。

这种怀念当年,以苦为乐的处世心态十分罕见。

由此观之,《醉翁事记》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这与欧阳修的经历和乐观心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奠基了欧阳修创作《醉翁亭记》的思想根源。

2024年醉翁亭记的心得体会范文(二)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散文,通过描写一个饮酒作乐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篇文章以平实自然的笔触,细腻生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宏大,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最苦与最乐(2006山东泰安中考语文课内阅读)

最苦与最乐(2006山东泰安中考语文课内阅读)

最苦与最乐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

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选自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10、从这段文字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1、说说文中加点的两个“苦”字的含义。

(2分)
①这种苦乐循环苦:
②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苦:
12、从这段文字看,作者是怎样论证它的观点的?试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0、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11、①负责人带来的身心劳苦
②不尽责任,受良心的责备带来的痛苦
12、正反对比先讲尽责任快乐,再从反面分析不尽责才是痛苦的
(2006年山东泰安中考试题)。

《醉翁亭记》中的“乐”_心得体会

《醉翁亭记》中的“乐”_心得体会

《醉翁亭记》中的“乐”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醉翁亭记》中的“乐”,感谢您的阅读!《醉翁亭记》中的“乐”甘肃通渭●马江元摘要: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有10处连用“乐”字。

可以说,这篇全文是由“乐”字统领全篇思想的。

作者要表达的政治思想,全部包含在“乐”的深处。

文章中“乐”的程度,从无到有,由浅入深,步步深化,形成一个“乐”的极致,吸引着读者循“乐”而进。

细品其乐,表现在乐观进取的处世态度,奠定了太守“乐”在其中的思想基础;滁州极富乐趣的胜境,提供了太守“乐”此不疲的自然条件;滁州百姓丰衣足食,是太守安“乐”陶醉的社会原因。

关键词:醉翁亭记;进取;“乐”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直以来人们称赞它风格欢快、意境优雅。

前人大多评论该文连用21个“也”字,形成了一唱三叹的风韵。

其实,细读全文不难发现,这篇四百余字的山水游记,除连用21个“也”字之外,还有10处之多连用“乐”字。

一、乐观进取的处世态度,奠基了太守“乐”在其中的思想根源《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以后写的散文。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

当时,作者也和白居易一样,“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此,在到任的路上,他写道:“阳城淀里新来雁,趁伴南飞逐越船,野岸柳黄霜正白,五更惊破客愁眠”。

诗中流露出遭贬后忧不成眠的心情。

然而,难能可贵的是,欧阳修并没有在政治失意中沉下去。

他由于出身贫困,努力仕进,曾经几起几落的磨难,成就了他的自强不息、乐观上进的处世态度。

所以任职滁州期间,作者的心情是开朗的,“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所以,作者把个人的烦恼扔在一边,“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觉得“四时之景无不可爱”(《丰乐亭记》)。

故而欧阳修在《送张生》中高吟:“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愈新。

”离开滁州三年以后,欧阳修还深情地怀念那段被贬生涯,“吾尝思醉翁,醉翁名自我”,“吾尝思丰乐,魂梦不在身”(《思二亭送光禄谢寺丞相归滁州》)。

鉴赏•评论《醉翁亭记》《最苦与最乐》《谈生命》同步练习

鉴赏•评论《醉翁亭记》《最苦与最乐》《谈生命》同步练习

鉴赏·评论醉翁亭记最苦与最乐谈生命⊙收获平台一、根据课文填空。

1.《醉翁亭记》描写了“山间之四时”,其中描写春天景象的一句是;写夏季景色的句子是。

2.《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游记体散文,虽题为“醉翁亭记”,但用于正面描写醉翁亭的只有六个字,这六个字是“”。

3.当我们说某人做一件事,其真实目的并不在此的时候,常化用《醉翁亭记》中的名句:“”。

二、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问题。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已而..夕阳在山(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3)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____________ (4)太守谓.谁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答:3.同是写“乐”,《醉翁亭记》勾勒出一幅太守“____________”图,抒发了作者政治理想,而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借题发挥,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自己的。

*4.“然而禽鸟知山林之①乐.,而不知人之②乐.;人知从太守游而③乐.,而不知太守乐其④乐.也。

”请你根据这几句中“乐”字的各自含义,说说加点“乐”字所指的具体内容。

①②③④*三、阅读《谈生命》第三、四段,回答问题。

1.一棵小树经历了哪几种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答:2.在这些生命的状态中,小树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和情绪?答:3.从选文中你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规律又是怎样的?答:4.生命还像什么?结合你的经历和感悟谈谈看法?答:⊙发展空间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命如四季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我锈钝的犁。

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

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篇1最苦与最乐【同步达纲练习】一、为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1.契约音:义:2.恩惠音:义:3.悲天悯人音:义:4.卸却音:义:5.如释重负音:义: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1.失意,会使你冷静地反思自责,使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努力克服不足,从而驾驭生命的帆船,乘风破浪,以求一搏,从失意的废墟上重新站起。

失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昨天是今年高考的最后一天,经历了几天紧张拼搏的考生们如释重负,开始设计自己轻松的假期。

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判断对错1.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2.课文第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3.课文第四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4.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四、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一)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醉翁亭记》《谈生命》《最苦与最乐》教案1

《醉翁亭记》《谈生命》《最苦与最乐》教案1

鉴赏·评论醉翁亭记谈生命最苦与最乐[教学目标]1.准确理解各篇的思想内涵,鉴赏各篇的写作特色。

2.体会文章涉及的人生苦乐的主题,寻找相通之点和独异之处。

3.熟悉生命的本质,培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体察人生的苦乐,培养正确的人生苦乐观。

2.把握各篇的相通之点,分析各自的独特之处。

[媒体运用]投影设备〔视频、音频等〕。

[课时安排]3课时。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了解三位作者生平及写作的时代背景,借助课文注解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醉翁亭记》一、导入示例:在滁州城的西南面是一座风光秀丽的琅玡山。

古木参天,山道弯弯,茫然不知所从,身后流淌着大山的旋律。

欧阳修沉醉于山水,我们则沉醉于古人妙文,走进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同学交流各自查找的资料,教师引导同学看课文有关作者作品的注解,并投影展示作者图像。

1.关于诗人: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

后来他考取进土,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

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上疏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

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我们通过《醉翁亭记》,对欧文的风貌也可窥见一斑。

欧阳修不仅以散文著称,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

2.写作背景:《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描写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游赏宴饮的乐趣。

三、通过朗诵,整体感知把握课文情感内容。

1.同学自由大声朗诵课文,要求尽量理解作者的感情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评论醉翁亭记谈生命最苦与最乐预习要求熟读课文,了解三位作者生平及写作的时代背景,借助课文注解理解文章大意。

课程标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教学目标:1.准确理解各篇的思想内涵,鉴赏各篇的写作特色。

2.体会文章涉及的人生苦乐的主题,寻找相通之点和独异之处。

3.认识生命的本质,培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任务评价:1.体察人生的苦乐,培养正确的人生苦乐观。

2.把握各篇的相通之点,分析各自的独特之处。

媒体运用投影设备(视频、音频等)。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醉翁亭记》一、导入示例:在滁州城的西南面是一座风光秀丽的琅玡山。

古木参天,山道弯弯,茫然不知所从,身后流淌着大山的旋律。

欧阳修沉醉于山水,我们则沉醉于古人妙文,走进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交流各自查找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文有关作者作品的注解,并投影展示作者图像。

1.关于诗人: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

后来他考取进土,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

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上疏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

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我们通过《醉翁亭记》,对欧文的风貌也可窥见一斑。

欧阳修不仅以散文著称,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

2.写作背景:《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描写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游赏宴饮的乐趣。

三、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把握课文情感内容。

1.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尽量理解作者的感情态度。

2.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在听录音朗读时体验人物的情感,并且把不会读得字音注到课本上。

环滁林壑蔚然琅琊潺潺酿泉翼然辄晦明伛偻提携野蔌弈者觥筹阴翳暝四、揣摩词句,整体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试着翻译课文,要求尽量直译,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难。

(可补充重点字词翻译和句子翻译)五、课文内容鉴赏:1.从题目入手:板书课题、作者:《醉翁亭记》提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明确: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

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

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2.引导学生探究: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

(依据自己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总结概括为: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3.为景而醉:鉴赏写景句子。

(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2)作者在第一段中描绘了哪些景物?你在欣赏过程中发现有何妙处?明确:第一段文字中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琅琊→酿泉→醉翁亭(3)本段写景有什么特色?开头是远视,大全景(琅琊),接着是近观的中景(酿泉),再下来,是身临其境的近景(醉翁亭)。

(4)此段中点明醉翁的情趣的句子是哪一句?你是如何理解的?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号称醉翁,却不以酒为意;不在意酒,正反衬出在意山水。

心里对于山水是有情的,不过是寄托在酒上而已。

这里有抒情的意味。

(5)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四时之景不同,而欢乐却是相同的。

山水之乐在于四时自然景观的美好,再读写景文字,读出欣喜、热爱之情。

四、鉴赏欢乐的场面: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来欣赏。

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太守见到这些,有着怎样的神态?(6)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思考: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四人小组讨论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要读出欢乐的气氛。

五、鉴赏众人归去的场景。

(I)指名朗读第四小节,思考:究竟作者还写了哪些快乐?“太守之乐”指什么?明确:山林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太守之乐。

太守之乐指的是“乐其乐”,就是乐民之乐。

即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

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

更重要的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旨。

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2)太守之乐与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何异同?明确:“乐其乐”与“乐而乐”,有不同之处,也有相通之点。

我们已领略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政治抱负。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认为范仲淹面对贬谪,是以忧愁代替了一切正常的心境,排斥了暂时的欢乐。

在百姓忧虑之前忧虑,在百姓快乐之后快乐。

而欧阳修与范仲淹遭遇相近,心境却有所不同。

他虽被贬谪,却不消沉,他把滁州治理得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乐。

他自号“醉翁”文中多次提到“醉”字,其实“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他的志趣,不只是在山水之间,更是在一州人民,他是因百姓的生活安乐而乐。

欧阳修只要进入超越现实的、想像的、理想的与民同乐的境界,这种“醉翁之意”是很容易实现的,只要“得之心,寓之酒”,让自己有一点醉意就成了。

因为山水之间,没有人世的等级,没有人世的礼法。

且酒有一种“醉”的功能,有这个“醉”,才能超越现实。

“醉翁之意”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故范仲淹终究无法乐在当下。

只有等待“后天下之乐而乐”了!不过说到底,“太守之乐”也包含有“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若干成分,毕竟这二位大家都是仕途坎坷,有志难伸,都是将百姓的快乐作为自己快乐的理由。

不管是眼前还是事后。

学生齐读第四小节,读出太守要表达的感情。

六、归纳课文写作特点本文是山水游记,但抒情气氛很浓。

为了增强风神情韵,通篇采取说明句式,共用二十一个“也”字,造成一种从容婉转的咏叹句调。

请学生含有“也”字的几句话翻译成现代文,试着体会语气的不同。

明确:如:“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酿泉也”与译文“山泉的上方有个像鸟的翅膀张开着一样的亭子,这就是醉翁亭了”对比,意思是差不多的,语气上有什么变化?明确:其中肯定的、明快的语气消失了。

有这个语气和没这个语气,有很大的不同。

“也”用在句末,表示形成判断的肯定语气。

此外,它还有一点接近于现代汉语的“啊”、“呀”。

而在古代汉语中,没有这个“也”字,就没能形成判断的肯定语气,情感色彩就消失了。

七、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八、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熟读优美的写景佳句。

2、完成课后“阅读练习•探究”第二题。

第二课时学习《最苦与最乐》一、导入示例: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

不过,大家看完下面的记者采访片断后,可能对最苦和最乐会有新的看法。

1.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

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2.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两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二、作者简介: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

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著作有《饮冰室合集》等。

三、课文朗读: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1.注音:契(qì)约揽(lǎn)悲天悯(mǐn)人2.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3.补充解释词语: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

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四、师生分析课文内容:1.理清文章结构: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如何?而不能如何?进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A.(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B.(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C.(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分析课文: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明确: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

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明确: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

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讨论第二部分:(1)什么事最快乐呢?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