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试题
初中历史试题

初中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2. “皇帝”这一称号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开始?
A. 夏朝的建立
B. 商朝的建立
C. 西周的建立
D. 秦朝的建立
4. 下列哪个皇帝实行了“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汉文帝
D. 汉景帝
5. 下列哪个战争是春秋时期最著名的战役?
A. 淝水之战
B. 巨鹿之战
C. 长平之战
D. 桂陵之战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6.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朝统治者派__率兵镇压起义。
7.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__,负责管理对外贸易。
8. 唐朝时期,__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9. 明朝时期,__成为了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10. 下列哪个条约标志着鸦片战争的结束?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黄埔条约》
三、解答题(共20分)
11. (10分)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
12. (10分)请简述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
四、应用题(共20分)
13. (20分)请以“抗日战争”为题,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经过、主要战役及历史意义。
初中历史试题及答案初二

初中历史试题及答案初二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一项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焚书坑儒B. 推广铁器C. 修建长城D. 创立科举制度答案:A2. 唐朝的盛世时期是?A. 贞观之治B. 开元盛世C. 永徽之治D. 洪武之治答案:B3. 以下哪位不是宋朝的著名词人?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李白答案:D4.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A. 朱元璋B. 朱棣C. 朱由检D. 朱允炆答案:A5. 清朝的康熙皇帝在位期间,以下哪一项不是他的主要成就?A. 收复台湾B. 编纂《康熙字典》C. 修建故宫D. 建立清朝答案:D6.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北京条约》答案:D7.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A. 孙中山B. 毛泽东C. 邓小平D. 蒋介石答案:A8.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A. 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决定B. 辛亥革命的失败C. 八国联军侵华D. 鸦片战争答案:A9.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年份是?A. 1919年B. 1921年C. 1927年D. 1949年答案:B10. 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是?A. 1945年B. 1949年C. 1950年D. 1951年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____。
答案:文字2. 唐朝的盛世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这一时期是由皇帝____统治的。
答案:李隆基3.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最初是____起义军的一员。
答案:红巾军4. 清朝在康熙皇帝的统治下,收复了台湾,并在台湾设立了____。
答案:府5.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____。
答案:民生主义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历史初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历史初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废除分封制C. 实行科举制D. 建立行省制答案:A2. 唐朝时期,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诗仙”?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B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寻找建文帝B. 宣扬国威C. 进行贸易D. 寻求长生不老药答案:B4. 清朝乾隆年间,以下哪项技术没有被广泛使用?A. 火药B. 指南针C. 活字印刷术D. 蒸汽机答案:D5.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D. 五四青年节的设立答案:A6.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三国时期的?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诸葛亮答案:D7.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A. 李世民B. 李渊C. 李治D. 李隆基答案:B8. 以下哪项不是宋朝的科技成就?A. 火药B. 指南针C. 造纸术D. 活字印刷术答案:C9. 明朝时期,以下哪项不是海禁政策的内容?A. 禁止民间海上贸易B. 限制外国船只进入中国港口C. 鼓励海外贸易D. 严格管理海上船只答案:C10. 清朝末年,以下哪场战争不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太平天国运动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唐朝的盛世被称为______。
答案:开元盛世2.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方是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3. 清朝的康熙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______次南巡。
答案:六次4. 清朝末年,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让香港岛的条约是______。
答案:南京条约5. 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的口号是“外争国权,______”。
答案:内惩国贼6. 三国时期,刘备建立的国家是______。
答案:蜀汉7. 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在位时,定都于______。
初中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以下哪项政策?A. 焚书坑儒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科举制度D. 八股文答案:A解析: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就包括了焚书坑儒,以消除思想上的异己。
2. 唐朝时期,下列哪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A. 唐太宗B. 唐高宗C. 唐玄宗D. 唐德宗答案:C解析:唐玄宗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达到了高峰,因此被称为“开元盛世”。
二、填空题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______。
答案:秦朝解析: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
2. 唐朝的都城长安是今天的______。
答案:西安解析:唐朝的都城长安,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三、简答题1. 简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答案: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即废除了其他学派的学说,只推崇儒家学说,以此来统一思想。
2. 描述唐朝的“贞观之治”。
答案: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治世,这一时期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是唐朝的黄金时期。
四、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贞观之治”是唐朝的黄金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轻徭薄赋、整顿吏治、开疆拓土等,使得唐朝国力大增,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足。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贞观之治”对唐朝的影响。
答案:贞观之治对唐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治上,唐太宗实行了有效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经济上,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 文化上,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使得唐朝文化繁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和作品。
4. 军事上,开疆拓土的政策扩大了唐朝的疆域,增强了国家的防御能力。
5. 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富足,为唐朝的长期繁荣奠定了基础。
五、论述题1. 试论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
初中历史试题

初中历史模拟试题
I. 选择题:
1. 下列哪个选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王朝?
A. 夏朝
B. 秦朝
C. 唐朝
D. 清朝
2. 下列哪个选项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
A. 中国的万里长城
B. 埃及的金字塔
C. 法国的凯旋门
D. 英国的巨石阵
II. 填空题:
1.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发生在_____朝。
2. 中国的_____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
III. 解答题:
1. 请解释一下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
2. 请说明一下汉武帝的大一统政策。
IV. 阅读理解:
短文: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六国的皇帝,他建立了秦朝。
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
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他统一了度量衡,推行了标准化的文字,修建了万里长城,还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以加强对思想和文化的控制。
问题:
1. 秦始皇为什么要实行焚书坑儒的政策?
2. 秦始皇的统一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
V. 论述题:
请说明一下你认为汉武帝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何贡献,并阐述你的观点。
初中历史考试试题

初中历史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朝代?
A. 唐朝
B. 魏晋南北朝
C. 秦朝
D. 汉朝
2. 春秋时期的战国七雄中,其中一个国家最终统一了中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这个国家是?
A. 齐国
B. 燕国
C. 楚国
D. 秦国
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尊称为“中国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
A. 刘备
B. 曹操
C. 孙权
D. 孙武
4. 下面哪个事件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次社会变革?
A. 秦统一六国
B. 平定黄巾起义
C. 五胡乱华
D. 安史之乱
5.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A. 春秋战国时期
B. 唐朝
C. 元朝
D. 南宋
二、问答题
1. 简述汉朝的历史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2. 解释封建社会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封建社会的典型特征。
3. 描述唐朝的辉煌成就和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影响。
4. 说明明清时期的农业技术进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5. 举例说明近代中国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并解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论述题
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割据的时代,请论述战国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四、作文题
近代中国的历史充满了烽火战乱和外来侵略,请你以“近代中国的命运转折点”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谈谈近代中国社会的命运转折点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以上是初中历史考试试题,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加油!。
初中历史试卷经典试题 初中历史题带答案

初中历史试卷经典试题一、选择题1.“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
A. 资本主义复辟 B. 剥削制度 C. 集体经济 D. 市场经济2.中国古代农民阶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A. 皇帝 B. 贵族 C. 士兵 D. 农民3.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 集体所有制 B. 私人所有制 C. 个人所有制 D. 共产主义所有制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
A. 1949年 B. 1950年 C. 1960年 D. 1970年5.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A. 活字印刷 B. 火药 C. 指南针 D. 马车二、判断题根据以下说法,判断其真(√)假(×):1.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首都长安最繁荣的时候。
(√)2.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3.中国古代最早的法律是《禹贡》。
(×)4.共和国是一个阶级统治的国家形式。
(√)5.中共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之一。
(√)三、填空题1.中国古代人对自己的祖先有一种特殊的崇拜,称为________。
2.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____________。
3.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社会发展分为__________。
4.我国目前实行的经济制度是____________。
5.中国の民族有____________。
1.请简要回答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的历史有着什么意义?初中历史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解答:B. 剥削制度2.解答:D. 农民3.解答:A. 集体所有制4.解答:A. 1949年5.解答:D. 马车二、判断题1.解答:√ 真2.解答:√ 真3.解答:× 假,最早的法律是《周礼》。
4.解答:√ 真5.解答:√ 真三、填空题1.解答:祖宗崇拜2.解答:人大代表大会3.解答: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4.解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5.解答:56个1.解答: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包括:等级森严、封建统治、剥削制度、农业经济、农民阶级剥削等。
中国历史试题及答案初中

中国历史试题及答案初中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被尊称为“兵圣”?A. 孔子B. 孙子C. 孟子D. 老子答案:B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一项重要的中央集权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宗法制D. 封建制答案:B3. 唐朝时期,哪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宗D. 唐中宗答案:B4.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指南针C. 印刷术D. 蒸汽机答案:D5.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找宝藏D. 移民海外答案:B二、填空题1.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______学派,其思想核心是“仁”。
答案:儒家2. 公元前221年,______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答案:秦始皇3. 唐朝时期,______是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仙”。
答案:李白4. 元朝时期,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的游记《马可·波罗行纪》对西方世界了解中国起到了重要作用。
答案:马可·波罗5. 清朝时期,康熙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______,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平定三藩三、简答题1. 简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意义。
答案: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意味着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主导思想,其他学派如法家、道家等被排斥。
这一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统一了思想文化,为汉朝的长期稳定打下了基础。
2. 描述一下明朝永乐年间的“郑和下西洋”。
答案:明朝永乐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到达了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这一行动不仅展示了明朝的国力,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唐朝的开元盛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唐朝的开元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之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对外交流频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近代史上,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______,此观点被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的____运动所实践。
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出自 ( ) A.《定国是诏》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四库全书》
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作者______,生活在______变法时期,此变法学习的是西方的______(选择:A、先进政治制度B、先进经济制度C、先进文化制度D、先进社会制度),此变法代表______阶级______派别的利益;次变法在社会上起到的最大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康有为、梁启超代表的是______阶级______派别的利益,他们领导了______(事件名称)
5、提出“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的口号的是______(事件名称)
6、口号能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民主、共和”口号的提出是在()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此事件的领导阶级是______阶级______派别,代表性人物是_______(此人被誉为“中华民国国父”)
(2)此事件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
(3)此事件学习的是西方的______(选择:A、先进政治制度B、先进经济制度C、先进文化制度D、先进社会制度)
(4)此事件的最大历史功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得到改变是在________事件之后
8、世界近代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________思想,把此思想传入中国的第一人是________,是在_______(历史事件)中,此事件前期内容是宣传________,代表的是______阶级______派别的利益
9、中国近代史上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三个典型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事件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其中最大的失败是指___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___任务没有完成。
10、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_________、_________两件历史事件使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朝着_________方向发展1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_________
12、(1)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供思想准备
的思想解放运动是_________
(2)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提供思想准备的思想
解放运动是_________
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都代表______阶
级的利益(选择A、地主阶级B、无产阶级C、资
产阶级)
13、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俄国1861年改革三件历史事件共同体现的时代
特征是____________
14、世界近代史上“人被发现”的标志性事件是
______,此事件(1)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2)发生的先决条
件是____________,(3)此事件首
先发生在______(国家),首先发生在这
个国家的根本前提是___________
(4)此事件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作了准备,
其准备是指______
(5)此事件的实质是___________
_,性质是____________
15、15---16世纪的英国在______(选择: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社会)建设做出了
重大贡献,具体的事件是______
16、右图是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作品
表现了人物美丽的外形和
丰富的内心情感。
这主要反
映了该画( )
A.体现人文主义
B.强调写意抒情
C.宣扬宗教神权
D.反对专制王权
17、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发
生的共同的根本原因是___
______________
18、因为15世纪兴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
了东西方陆路贸易的通道,欧洲人希望寻找一条
通往东方的新商路,为此________、_
_______这两个国家率先进行了新航路
开辟,而《马可波罗行纪》关于东方富庶的描述
更加引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因此新航路开
辟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
_,从根本目的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的性质是
一次______________活动
19、选择:A、迪亚士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发现好望角的航海家是________
(2)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海家是______
(3)“印第安人”名称与___航海家有关
(4)使“世界真正成为一个整体”的航海家是
____
(5)使“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开始”的航海家
是____
(6)首先直接实现西欧人辟新航路基本目标的
航海家是____
(7)实现西欧人辟新航路基本目标的航海家是
____和____
(8)实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航海家
是____
(9)证明地圆学说正确的航海家是____
(10)____航海家的航行可以同时游览大西
洋、印度洋、太平洋的风光
(11)一百年前“泰坦尼克号”首航从欧洲出发,
横跨大西洋,计划到达美洲。
最早开辟这条航路
的航海家是___
20、鲁迅发表于《国民新报》的《中山先生逝世
后一周年》里说:“中山先生逝世后无论几周年,
本用不着什么纪念的文章。
只要先前未有的中华
民国存在,就是他的丰碑,就是他的纪念。
”与
上文中提到的“中华民国”建立相关的历史事件
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D.北伐战争
21、有学者认为“它的最大影响当属推翻君主政
体,建立民主共和政治。
它的意义不同于中
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
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
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
指()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D.解放战争
22、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
在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真思考后,把思
想解放视为“救国之要道”。
于是他们()
A.开展维新变法运动 B.创办《申报》
C.掀起新文化运动D.掀起洋务运动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清时期的中日关系,显然逆转了:
倭寇沿海骚扰,给东南各地带来极大的破
坏……甲午—役,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
举国深感耻痛。
材料二进入20世纪,日本的侵略行为变本
加厉。
据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
1937年12月13日晨,日军进入南京的时候,
一切抵抗活动都已经停止了……南京就像落
入日军之手的猎物,不仅经受了战火、还经
受了日军士兵以取乐和收刮为目的的犯下的
无数罪行。
……
材料三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
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以立法的形式将每
年12月l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
祭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中日关系逆转
的表现。
(2分)
24、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
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
的政策,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20世纪
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领争
人都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关系,实现双方关系的
正常化。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
级下册)
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
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
成。
……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
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
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
想。
……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
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
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
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团结一
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
……抗
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
顾全大局,捐弃前嫌。
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
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
……
(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
毙伤日军、伪军2万作人,拔掉据点2000多
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
价。
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
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二、
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
华民族精神》
材料四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
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
学方针。
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两度合作”
的原因。
(2分)
(3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
(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4分)
你为什么报考本学校
你对研究生期间的规划是
你对你的初试成绩满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