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湖湘溯源—紫岩书院与湖湘文化

合集下载

学习湖湘文化后的学习心得

学习湖湘文化后的学习心得

学习湖湘文化后的学习心得学习完湖湘文化后令我感受颇丰,湖湘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是指洞庭湖、湘江流域的独特文化,日破云涛,月临星汉,从唐代以来确定的“湖湘”,已经成为湖南人文地理的重要概念。

朱熹在其《文集》《语类》中大量使用了“湖湘之学”等语。

明清以来,海内外学人将湖南特有的地域文化,称之为湖湘文化,是历史流传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

楚荆之地、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湖湘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之瑰宝。

远古神农炎帝传说,创华夏之文明,彪炳史册;汨罗江畔,屈子沉吟,赋《九章》而作《离骚》,留楚词文坛之圣地,忠贞爱国激励后人;东汉“纸神”蔡伦,造纸有功,泽被后世;唐之欧阳询与怀素,书法独辟蹊径,成就楷书与草书之巅;宋之周敦颐,设濂溪书院,始继孔孟之绝学,为宋明理学不祧之祖。

胡安国、胡宏,承濂溪之学,卒开湖湘之学统;张轼主持岳麓书院,集湖湘学派之大成;衡阳王船山,倡经世致用,蔚为一代宗师。

在近代出现的三次中西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湖湘出现了三次人才群起局面。

一是以魏源、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运动时期,主政事,倡改革,师夷长技以制夷,变法图强以自立,引领中国近代启蒙思想之先,在全国出现了“无湖南人不成衙门、无湖南人不成军队”的局面;二是以谭嗣同、熊希龄、唐才常、黄兴、蔡锷、宋教仁为代表的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时期,尽显前仆后继,不屈不挠之英勇精神,湖南成了最有生气的省份;三是以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彭德怀、贺龙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引领历史潮流,缔造新中国,神州大地别开生面换新颜,湖南籍的杰出人才灿若群星,历史功绩,永垂不朽。

近代中国国学大师梁启超说过:“可以强天下而保中国者,莫湘人若也”。

湖湘文化之魂,可概括为八个字:心系天下,敢为人先。

湖湘精神是虎气与猴气的辩证统一,湖湘精神可用四首名篇归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汨罗江畔的老诗人,那纵身一跃,留下的是一代爱国志士的不屈灵魂。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第三位是浏阳人谭嗣同。他在其代表作《仁学》中,吸取西方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创 造了一个“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哲学体系。
现代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和普及的时期。
零陵(现在永州)人李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初始阶段以及后来的普及工作 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和刘少奇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建立了卓 越的功勋,创立了毛泽东哲学思想。
宋代至鸦片战争以前
这是湖湘哲学产生和形成的时期,外省籍的哲学家和本省籍的哲学家共同推动和促进了 湖湘哲学的发展。湖湘学派,以宋代胡安国为开创者。
周敦颐,他是湖南道州(今道县)人。他的《太极图》和《通书》为在宋代形成的“理学” 奠定了一个基本的思想和范畴体系。而他在江西和湖南当官时培养的学生程颢和程颐, 则利用他的思想资源,创立了宋代理学。所以后人将周敦颐尊称为宋明理学的开山祖。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 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 子后的又一人。
在明代,王阳明的哲学思想盛行,其两个著名弟子,即常德人蒋信和冀元亨,他们在明代理学发 展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到了明末清初,出了一位著名哲学家王夫之(湖南衡阳人),他批判地总结了宋明理学和中国古 代传统哲学思想,创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把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推向最高峰。
近代
这个时期湖南人才辈出,哲学家也是辈出,他的特点是开始将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 相结合。 邵阳人魏源,他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也是近代中国哲学的开创者。他以 哲学家的眼光强调“去伪,去饰,去畏难”,主张“以实事程实功”,鲜明地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醴陵人李石岑、长沙人杨荣国、零陵人石峻等为代表的一批哲学家,则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毛泽 东哲学思想或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方面,作出了自己的不同贡献。

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是的支脉,是湖南各族人民长期积累的具有特色的民风、民俗、民族性格、、等因素的总和。

的历史,它的历史源头是。

战国时期的长沙已是聚居、人口稠密、和商业都相当发达的城。

反映的文献有中的《》、《》、《》、和长沙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以及各种习俗的考古资料。

此外,由与湖南共同创造的文学艺术,包括诗歌、散文、音乐、绘画、雕塑、等,在春秋战国时都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与水准。

隶属中国传统儒家。

其重要特点是“思想、文化、道德、理想、信念融于现实中,并为政治服务。

在宋代,湖南出现了理学开山祖—,他创建的理学,就是以为核心,吸收了道学、而形成的,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开“”的先河。

理学又称道学、,是后来出现的“”的思想渊源。

“”的奠基人,曾在创办文定书院,他于1138年春在湖南去世,安葬于。

明清之际,湖南出现了理学,从而使湖南成为理学思潮形成和发展的,而这一时期在大地建立了闻名全国的、则成为理学思潮的主要学术文化基地。

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形态。

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化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

的诗歌艺术、的历史文物,均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

而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先后产生了理学鼻祖,主张经世致用而反对程朱理学的,以及“睁眼看世界”的等一系列思想家,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称之为湖湘文化。

先秦、两汉的楚文化对两宋以后建构的湖湘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

湖湘文化在历经先秦湘楚文化的孕育,宋明中原文化等的洗练之后,在近代造就了“湖南人材半国中”、“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无湘不成军”等盛誉。

湖湘文化资料

湖湘文化资料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承载着湖南和湖北地区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形态之一。

湖湘文化的形成与长期的历史演变密不可分,深深地融合了中原文化、岭南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等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湖湘文化的源远流长
湖湘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原文明,随着南迁和移民的不断涌入,湖南和湖北地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其中,湘文化源于湖南,是指湖南地区的文化遗产,而湖文化则是指湖北地区的文化传统。

两者虽然有所区分,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与联系。

湖湘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其独特性,受到了中原文化和南方地区文化的双重影响,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点。

在唐宋时期,湖湘地区是文人墨客和文化精英的聚集地,文化繁荣开展,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艺术作品。

尤其在宋代,湖湘地区的文化繁荣达到巅峰,留下了许多文学、艺术和建筑的杰作。

湖湘文化的特色
湖湘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文化气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学艺术
湖湘地区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文学艺术方面有着丰富的传统积淀。

在古代,湘文化的代表作有:。

湖湘文化精髓

湖湘文化精髓

湖湘文化湖湘文化的精髓:“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一、历史渊源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结构中的—个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近百年来,随着湖湘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的出色表演,湖湘文化已受到世人的广泛瞩目与确认。

根据湖南考古发掘和先秦文献中许多史实记载的惊人暗合,湖湘文化不仅源自千年,而且缘于炎黄文化和前炎帝神农文化。

《周易·系辞》将炎黄文化的基本精神高度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喻兼有天和大地的品格。

这个概括不仅体现为先贤的哲学理念,更主要的是体现在炎黄文化传统中持续作用着的基本精神,这就是勇于征服洪荒的艰苦创业精神,勤于科技发明的开拓创新精神,乐于为民造福的牺牲奉献精神,包容互补的民族大团结精神。

在率先发明栽培稻的湖南先民文化传统中,还蕴含着一种惯于发扬主观能动性,敢为天下先的性格特征。

这些性格和精神,一脉传承迄今,成为湖湘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基础,形成了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突出的爱国主义传统指向以及个人对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种价值取向也造成了湖湘文化的思维方式,即博采内外众家、广为交融、优化思维主体的开放方式。

随着历史长河的前移,逐渐形成的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文化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断冲突融会,中原文化的“文雅”与群苗文化的“蛮野”两大基因的结合,就构成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倔强”、“刚坚”、“峻激”的风格。

二、主要内容1)湖湘哲学思想:湖湘哲学思想,以宋代胡安国为开创者,历胡宏、张拭、王船山、曾国藩、谭嗣同、杨昌济,以至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理学的道德精神与经世致用的实事实功相结合,这种学术文化的特色一直延续到近代……近代史上湖南人才辈出,虽然他们的政治立场可能很不相同,但其讲理想、重经世的学术文化风格却是—致的。

”2)湖湘文学艺术:禀承着屈原忧国忧民的文学传统和胡安国“经世致用”的哲学传统,湖湘文学艺术具有“文道合一”的明显特点。

湖湘文化调研报告800字

湖湘文化调研报告800字

湖湘文化调研报告800字湖湘文化调研报告湖湘文化是指湖南和湖北两省所共同孕育的地方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湘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和传统习俗。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湖湘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和保护传承的问题。

一、湖湘文化的历史渊源湖湘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楚文化和湘文化。

楚文化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之一,代表了古楚国的独特风貌和文化品格。

湘文化则是湖南地方文化的代表,以湖湘方言和湘菜闻名。

湖湘文化在宋朝时期达到鼎盛,文人墨客纷纷涌现,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和文化遗迹。

二、湖湘文化的发展现状湖湘文化的发展现状较为丰富多样。

在文化艺术方面,湘剧、湘绣、湖湘曲艺等传统艺术形式仍然流传至今,在各种演出和展览中得到广泛传播。

湖湘音乐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湖南交响乐团的演奏水平获得了普遍认可。

同时,湖南美术馆和湖北省博物馆等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化机构也为湖湘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在旅游业方面,湖南和湖北两省以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

岳阳楼、长沙橘子洲头、武汉黄鹤楼等著名景点都成为湖湘文化的象征。

此外,湖南千年古城凤凰、湖北的宜昌三峡等地也因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魅力吸引了大量文化旅游者。

三、湖湘文化保护传承的问题湖湘文化虽然具有独特的魅力,但其保护传承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冲击不可避免。

湖湘文化在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不可避免地面临转型和淘汰的问题。

其次是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衰落。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湖湘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湘剧等传统艺术形式的人才培养难、市场需求减少等问题使得这些艺术形式面临着逐渐衰落的危险。

再次是现代生活方式的浸染导致的文化传统破坏。

年轻一代对传统习俗的认同和接受程度较低,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下,许多传统习俗逐渐被忽视或遗忘。

为了保护湖湘文化,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湖湘文化作文

湖湘文化作文

湖湘文化作文湖湘文化是指湖南和湖北地区的文化,是中国五大文化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湖湘文化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为世人所称道。

首先,湖湘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而闻名。

湖南湖北地区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包括传统节日、民间习俗、民间艺术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独特的湖湘风情。

比如湖南的端午龙舟、湖北的襄阳秧歌等民俗活动,都展现了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传统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湖湘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学艺术而闻名。

湖湘地区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孕育了众多文学巨匠和经典作品。

如屈原的《离骚》、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等文学名著,都让湖湘文化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外,湖湘地区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湖南的花鼓戏、湖北的秧歌舞等,都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湖湘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造诣。

再次,湖湘文化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食文化而闻名。

湖湘地区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古老的吊脚楼、土家楼等传统建筑,也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展现了湖湘地区丰富的建筑文化。

此外,湖湘地区的美食文化也是别具特色,如湖南的辣椒麻辣、湖北的热干面、鱼头豆腐等美食,都让人垂涎欲滴,成为湖湘文化的一大亮点。

最后,湖湘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精神内涵而闻名。

湖湘地区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和重要事件,如屈原、曹雪芹、李白等文化名人,以及楚汉相争、三国鼎立等历史事件,都为湖湘文化增添了丰厚的历史底蕴。

同时,湖湘文化还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如勤劳朴实、热情豪爽、坚韧不拔等精神品质,为湖湘人民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总之,湖湘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和传承湖湘文化,让其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湖湘文化思想本人生于湖南,现就读于湘潭大学,从小就受到湖湘文化的熏陶,大学期间更因为来到毛泽东故乡而在思想上多受影响。

生于斯、长于斯,因接近伟人和常常观摩伟人思想使我对湖湘文化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对湖湘文化自有一种比他人更深的感同身受。

现在我就略谈谈湖湘文化。

一、湖湘文化源流湖湘文化的“湖”是指洞庭湖,“湘”是指湘江。

湖湘文化主要是指以今湖南为主体的近代区域文化。

湖湘文化在近代的发达,有两大源头;其一是传统楚文化的孕育,这是间接源头;其二是南宋时期的湖湘学派,这是直接源头。

从间接源头来说湖南曾是楚文化重要腹地,屈原南游沅湘,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尤其是相传作于湖南的《天问》,对宇宙、自然和历史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和质问。

这种精神后来深深扎根于湖湘文化的土壤之中,可以说,楚文化的因子已逐渐融汇到湖湘文化的小传统之中,成为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保证了这些楚文化因子不致流失,当近代西方文明冲击湖湘大地时,楚文化因子历久弥珍,喷然而出,焕发出奇异的光彩。

从直接源头来说就是湖湘学派,湖湘学派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地域性儒家学派。

形成于南宋建炎以后。

当时著名学者胡安国与儿子胡寅、胡宏、张栻等,因不满南宋朝廷的黑暗政治和投降政策,由福建迁往湖南衡山附近定居,潜心研究理学并授徒讲学,“朱张会讲”以及朱熹在岳麓书院的讲学,几乎成为湖湘文化的精神象征。

他们还创建碧泉书院、文定书堂,积极从事传播理学的工作,开创了湖湘学派。

因主要学术研究和传播学术思想的活动都在湖南,故得此名。

明末清初时,湖湘文化中又出现了另一位杰出学者——王夫之。

王夫之生长在湖南,肄业于岳麓书院,他在山长胡道行的教育下,受岳麓学术传统的影响,对宋代湖湘学派大师胡宏、张木式的学术思想极为推崇,并在人性论、知行观及治学思想上直接继承和发扬了湖湘学派的学术宗旨。

王夫之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在中华文明史上居有崇高地位。

长沙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长沙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长沙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长沙,这座美丽的城市,不仅有着迷人的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地。

在长沙,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传统文化的代表,它们以独特的方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学。

本文将为您介绍长沙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让我们一同探索这座城市的文化之美。

一、岳阳楼岳阳楼,位于洞庭湖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作为长沙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岳阳楼凭借其壮美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岳阳楼建于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三进折角式建筑风格而著名,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

登上岳阳楼,可以俯瞰洞庭湖的美景,感受长沙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氛围。

二、湖湘文化湖湘文化,是长沙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湖湘文化融合了湖南和湖北两省的文化特色,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在湖湘文化中,我们可以发现各种艺术形式的光辉。

例如,湖湘曲艺以其悠扬的琵琶声和动情的唱腔,吸引了众多乐迷的喜爱。

湖南剪纸艺术则展示了湖南人民对美的独到见解和娴熟技艺。

湖南印章文化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凭借其精美的雕刻工艺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成为许多人收藏和喜爱的艺术品。

三、长沙菜长沙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枚珍宝。

长沙属于湖南菜系,以其辣而不燥、香而不腻的口味而闻名于世。

长沙菜讲究原汁原味,注重食材的新鲜和烹饪的技巧。

在长沙,我们可以品尝到许多经典的湖南菜肴。

例如,辣椒炒肉、口味虾、剁椒鱼头等,都是长沙菜的代表性菜品。

这些菜肴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富含营养,给人们带来了美味和享受。

四、湖湘服饰湖湘服饰是长沙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精致的设计和独特的风格而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

湖湘服饰注重细节的处理和整体的效果,体现了湘乡人民对美的追求和生活态度。

在长沙,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优美的湖湘服饰。

传统的汉服和旗袍是最受欢迎的服装之一,它们以其华丽的外观和舒适的穿着感受,成为了各种场合的首选。

湖湘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

湖湘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

湖湘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
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中华文化,其历史发展轨迹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楚文化。

以下是湖湘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
1. 先秦时期:湖湘地区是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楚国的文化和哲学思想对湖湘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汉代:湖湘地区成为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儒家文化在这里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3. 唐宋时期:湖湘地区的文化和艺术繁荣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如王昌龄、杜甫、欧阳修、周敦颐等。

4. 明清时期:湖湘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如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他们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近代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5. 近现代时期:湖湘文化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文
化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毛泽东等。

总之,湖湘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发展轨迹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 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 作为独立的湖湘文化及其实体湖湘学派,则起源于北宋末 年,形成于南宋时代.湖湘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 分,它与齐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区域文化,有着爱 国亲民、务实经世的共同点,但由于它形成的历史时代、 地域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差异,因而又具有自己的特色.春秋 战国时代的楚文化,是湖湘文化的早期母体,楚文化中的祝 融文化和蛮夷文化是湖湘文化的直接源头.
代表人物
湖湘文化的开山祖:周敦颐,湖南道州人道 学是湖湘文化的直接源头。 湖湘文化的奠基人:胡安国及其三子,福建 崇安人 早期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张栻,四川绵竹 人Fra bibliotek
身在其中的湖南人,都无 不深受她的影响,接受她 的洗礼,从头到脚、从里 到外打上她的烙印。对于 许多湖南人来说,他们都 因有这一文化的深厚底蕴 而骄傲,而自豪。正是有 了这一文化的熏陶,那些 走南闯北的湖南人,才能 演绎出自己光芒的人生, 从这一意义上说,湖湘文 化又超出了她的地域,成 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所关注 的文化。
文化精髓

关于湖湘文化精髓的概括,学术界比较公认且 较典型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心忧天下、 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二是 “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 蓄”.人们倾向于后者,认为后者更能体现湖湘 文化的精神实质,更能反映湖湘文化的地域特 色.
首先,“经世致用”只是儒家文化的一个共同特 征,并不能凸显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 其次,“实事求是”是儒学本来存在的一种治学 方式,它仅是湖湘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治学 选择. 第三,“百折不挠”是湖湘文化作用于文化个体 的集中体现. 第四,“兼收并蓄”是对湖湘文化开放意识的集 中概括.

湖湘文化资料

湖湘文化资料

湖湘文化资料湖湘文化资料是指收藏于湖南与湖北两地的有关湖湘文化的各种资料。

湖湘文化是指以湖南与湖北两省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风情和艺术为主体的独特文化。

湖南与湖北两地常年交流,历史和文化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资料是研究湖湘文化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它包括书籍、文献、档案、图书、图片等。

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一些资料,就湖湘文化资料进行一些阐述。

首先,湖湘文化资料以书籍为主要形式。

湖南与湖北两地一直是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书籍遗存。

最早的湖南书籍是出现在唐朝时期的《发扬五书》。

此后,湖南书籍逐渐增多,尤其是文化发达时期的宋、明、清三朝。

如明代的《湘山野录》、《海涵阁诗钞》、《备邨丛稿》、《黄香老人遗集》等;清代的《湖北通志》、《临川四库全书》、《岳阳楼记》、《庐山谈石》、《庐山记》等。

这些书籍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描述了湖湘地区的历史、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并且融入了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民俗、哲学、科技等内容。

这些书籍是研究湖湘文化的主要资料来源,也是研究湖南、湖北和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

其次,湖湘文化资料还包括文献、档案、图书等。

这些资料是由政府、历史学家、文化遗产修复师、地方志编纂家、民间收藏者等人士收集编纂而来。

例如:湖南省档案馆收藏了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官方档案;湖南省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湘绣、蜡染、陶瓷等文物;长沙市博物馆收藏了大量与毛泽东有关的文献、文物。

这些资料不仅反映了湖湘地区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而且也反映了湖南、湖北、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建筑等方面的演变和变化。

最后,湖湘文化资料的保存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湖湘文化资料正不断拓展和丰富。

如果我们能够做好湖湘文化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就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湖湘文化,同时也使得湖湘文化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湖湘文化资料的利用不仅有益于湖湘地区的文化建设和旅游事业,也有益于中国的文化传承、教育教学等方面。

湖湘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湖湘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湖湘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意义湖湘文化强调经世致用、经邦济世、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特点也在毛泽东身上留下深刻烙印。

自湖湘学派创立之初,胡宏、张等人就十分“留心经济之学”,反对“多寻空言,不究实用”的空洞心性之学,主张从国计民生、“日用之实”中探求国家治乱兴亡之道。

此后,这一特点也被湖湘学者继承下来并加以弘扬。

和近代许多湖南有志之士一样,毛泽东在青年时代深受这一湖湘文化传统的影响,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

就读一师时,他曾广泛接触包括王船山在内的清初几位大师的学术思想,并经常到船山学社聆听刘人熙等讲述船山哲学,对前人倡导的“经世致用”学风极表认同和向慕。

他还在“修身”课的笔记中认真抄下了王船山论圣贤与豪杰的语录:“有豪杰而不圣贤者,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

并释“圣贤”为既具有高尚的“品德”又能够成就“大功大名”的“德业俱全者”。

这表现出与船山同样的以治学与治世并重的人才观。

从这一点出发,他称赞曾国藩是不同于单纯传教之人或单纯办事之人的“办事而兼传教之人”,这也是前述他“独服曾文正”的另一理由。

由于对经世致用学风和内圣外王人格的强烈认同,毛泽东从学生时代起就具有激越的救世情怀,自觉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他曾经写道:世上“小人”太多,故“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

……此小人者,吾同胞也,吾宇宙之一体也。

吾等……宜为一援手,开其智而蓄其德,与之共跻于圣域。

”而他创立新民学会,确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并与同学一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更是他救世济民伟大抱负的直接体现。

可以说,毛泽东正是在经世致用这一湖湘文化的影响下,怀着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从家乡走向省城,从湖南走向全国,直至领导人民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性变革。

湖湘文化力戒空谈虚浮、主张务实践履、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也深深地影响了毛泽东。

历代湖南学者大都重视实践,提倡力行。

毛泽东是近代以来正确处理知行关系、高度重视实践作用的典范,之所以如此,自然也与他早年所受湖湘文化影响有关。

湖湘文化是啥

湖湘文化是啥

湖湘文化是啥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湖湘文化是啥湖湘文化的定义与内涵学者们普遍认同湖湘文化不是一个学派,而是长期来在现今湖南地域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域文化。

但如何确定湖湘文化的内涵,有三种意见:一种认为湖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脉,是湖南各族人民具有特色的民风、民俗、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和科学文化等的总和。

一种认为从文化的层次上看,湖湘文化可划分为雅文化和俗文化两个方面;从文化的表现形式上看,可分为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两大部分。

第三种认为科学和广义的划分法,湖湘文化应是包括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社会心理)的三个层次在内的地域文化,三个层次中都含有“雅”和“俗”的内容,也包含着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在内。

湖湘文化的源流和发展关于源流,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湖湘文化发祥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文化,楚文化中的祝融文化和蛮夷文化是它的直接源头;另一种认为湖湘文化不能与楚文化划等号,一是楚的地域比湖湘要广阔得多;二是楚文化没有理论的哲学体系,这种观点认为湖湘文化是以宋代讲究义理之学的湖湘学派为其源头的。

第三种认为从广义上说,湖湘文化起源于楚文化,它不仅包括传统文化,也包括现在的和先秦、秦汉的文化在内;而狭义上的湖湘文化则是个学术概念,形成于宋代,这种狭义的湖湘文化现已消失。

关于发展,有的学者认为经历了四个阶段:南宋时期的第一次大融合形成了古代湖湘文化;洋务运动时期的第二次大融合,使以经世致用为特征的湖湘文化兴盛于一时;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第三次大融合,使湖南省风气大开;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第四次大融合,是湖湘文化发挥巨大社会功能的时期。

有的学者指出近代湘军的崛起,堪称湖湘文化重要的发展阶段,湘军深远的影响成为弘扬湖湘文化的动力。

曾国藩对湖湘文化的传承起了重大作用。

湖湘文化的个性特征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湖湘文化的个性特征主要有如下四种表述:第一种从湖湘人物的个性上,认为湖南人政治上具有以天下为已任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勇于投身政治洪流的献身精神;思想上具有上下探索、敢为人先、富于开拓与创新的意识;行动上具有脚踏实地、刻苦而劳、勇于任事的实干精神;行为准则上,刚正不阿、讲求气节、一以贯之。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湖 湘 文 化
湖湘文化(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什么是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 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 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屈 原的诗歌艺术、马王堆的历史文物,均具有鲜明的楚 文化特征。而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 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 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 了重要变化,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 态,称之为湖湘文化。先秦、两汉的楚文化对两宋以 后建构的湖湘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湖湘文化的源 头之一。
• 理学思潮的兴起,标志着一种更具有综合 性的新儒学的文化形态出现,又由于文化 重心南移和儒学地域化,必然使这种以儒 家为核心、综合释道的文化形态在南方繁 衍、发展。最终,中国文化的这三重重要 演进促使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地方学术形 态-----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崛起,并在日后 大放光彩。
• 在率先发明栽培稻的湖南先民文化传统中, 还蕴含着一种惯于发扬主观能动性,敢为 天下先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和精神,一 脉传承迄今,成为湖湘文化的价值取向和 思维方式的基础,形成了国家民族利益高 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突出的爱 国主义传统指向以及个人对国家盛衰、民 族兴亡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价值 取向也造成了湖湘文化的思维方式,即博 采内外众家、广为交融、优化思维主体的 开放方式。
来源?
湖湘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身 在其中的湖南人,都无不深受她的 影响,对于许多湖南人来说,他们 都因有这一文化的深厚底蕴而骄傲, 而自豪 ,正是有了这一文化的熏 陶,那些走南闯北的湖南人,才能 演绎出自己光芒的人生,并为世人 所敬仰,从这一意义上说,湖湘文 化又超出了她的地域,成为了中国 乃至世界所关注的文化。"

湖湘文化的源头1

湖湘文化的源头1

楚人不仅与湖南的土著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化,也创造了新兴的封建的制度文化与充满着神奇色彩的精神文化。楚国在春秋时代已是实行封建郡县制的国家,征服湖南省的土著民族后,即在湖南设县任尹,封君封邑。无论郡县或者封邑,都必须向楚王室缴纳贡赋。对原居住在湖南各地或新迁入的楚人或巴人,都一律按土地征收实物地租与田赋。
湖南在新石器时代的全部文化积淀到青铜器时代,便都融入到逐渐形成的楚文化之中。楚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化。楚在当时被周人称作荆楚、荆蛮,其地域辖现今的两湖,都城在丹阳。
楚文化存储孕育于夏、商时期,其时也是中原文明泽被两湖的时期。考古材料显示,湖南受中原文化影响到商代才渐趋明朗,主要表现是在青铜铸造方面。商人的青铜铸造术在商代中期已传到湖南北部,商代晚期传至湖南中部和整个湖南。西周时期,在湖南境内仍表现为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两相并存和相互影响的局面,两者之间继续存在着地区性和民族性差异。
楚文化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中期,它融合了周边地区的异族文化,特别是吸收了中原文化的精华,加上楚人博采众长、因时变革的创造,从而形成了具有楚地诸民族特色的新文化,这种文化一经形成,便立即向四周辐射。据载向南辐射到两广,向东辐射到江西和安徽,向西辐无疑成为后来湖南文化的源头。据古文献记载,湖南原为越人和“蛮”、“濮”等民族居住地。春秋战国时,随着楚国的征湘,楚人、巴人等楚国境内的民族便相继进入湖南并逐渐成为湖南境内的主体民族。湖南原土著民族的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楚人入湘后,一方面征服和统治着湖南的土著民族,一方面也推广了较为先进的湖南的土著民族,一方面也推广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得湖南地区的农业、林业、牧副业、手工制造业和商业等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并且商业的发展也促使了湖南各地城市的兴起。如澧水流域的鸡叫城、沅水流域的黄楚城,湘水流域的长沙城等等,其中以长沙城最有代表性。到目前为止,仅长沙地区所发掘的春秋战国楚墓即达3000座,发掘材料表明,战国时期的长沙已是楚人聚居、人口稠密、手工业和商业都相当发达的城市。

湖湘文化校园文化

湖湘文化校园文化

湖湘文化校园文化湖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深深植根于湖南和湖北两省的土地上。

湖湘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湖南和湖北两省的骄傲。

而在校园中,湖湘文化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丰富着学生们的精神世界。

湖湘文化在校园中的体现,首先体现在学校的建筑和环境上。

湖南和湖北两省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浓厚的湖湘文化氛围。

在校园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具有湖湘特色的建筑,如仿古建筑、湖湘园林等。

这些建筑不仅美观大方,更重要的是它们传递了湖湘文化的精髓,让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湖湘文化在校园中的体现还表现在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上。

湖湘文化强调儒家思想和传统道德观念的传承,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湖湘文化的熏陶下,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开设了许多湖湘文化相关的课程,如湖湘文化研究、湖湘文学等,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湖湘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此外,湖湘文化在校园中的体现还表现在学校的艺术活动和文化节庆上。

湖湘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如湘剧、湘绣、湘菜等。

学校会定期举办湖湘文化艺术展览、湖湘文化节等活动,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其中,感受湖湘文化的魅力。

学校还会邀请湖湘地区的艺术家和文化名人来校园进行讲座和演出,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湖湘文化的瑰宝。

湖湘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加强湖湘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培养学生对湖湘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社会应该加大对湖湘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湖湘文化。

只有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湖湘文化才能在校园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湖湘文化是湖南和湖北两省的瑰宝,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湘文化在校园中的体现,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让湖湘文化在校园中绽放光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湖湘文化在校园中发扬光大!。

(完整word版)湖湘文化的特点

(完整word版)湖湘文化的特点

湖湘文化的特点春秋战国时代的楚文化,是湖湘文化的早期母体,楚文化中的祝融文化和蛮夷文化是湖湘文化的直接源头。

作为独立的湖湘文化及其实体湖湘学派,则起源于北宋末年,形成于南宋时代。

湖湘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与齐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区域文化,有着爱国亲民、务实经世的共同点,但由于它形成的历史时代、地域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差异,因而又具有自己的特色。

其一,湖湘文化自形成伊始,就广汇百家,具有多源、包容的特点。

湖湘文化从它形成之日起,就融汇了百家精萃。

周敦颐创建的理学,就是以孔孟儒家思想为核心,吸收了老庄道学、释家佛学而成的,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开“三教合流”的先河。

理学又称道学、新儒学,是湖湘文化主要的思想渊源。

明清之际大思想家王船山创立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基本问题上,对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精研主义,点评异同,去伪存真,从而创立了别开生面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奠定了清代实学思潮的哲学基础。

中国近代启蒙先驱魏源,他的《老子本义》、《墨子章句》、《孙子集注》、《董子春秋发微》等也集兵家、道家、墨家、儒家各派学说的精华。

至于谭嗣同的《仁学》,杨昌济的哲学、伦理学,不但融汇了《春秋》、《论语》、《孟子》、《庄子》、《墨子》等中国传统文化各家经典,而且吸收了近代西方各派学术思想,真可谓学通中西,道贯古今。

所以,从各个历史时期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来看,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多源的、包容的,它不偏一说,合众家之长,博采群秀,扬长避短,使之具有时代的适应性和开放性。

戊戌以后,近现代湖湘学人,弘扬了这一学风。

其二,湖湘文化深藏民主启蒙意蕴和吐故纳新的精神。

传统文化的弘扬,外来文化的吸纳,离不开评判、继承、开拓和创新,湖湘文化颇具这一特色。

屈原的《离骚》、《九歌》开一代新风。

王船山大胆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正统”观,认为“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主张对孔孟儒学、老庄道学、魏晋玄学、佛理禅学等,都应“入其垒,袭其辎,暴其恃而见其瑕”。

湖湘文化纵横谈

湖湘文化纵横谈

湖湘文化纵横谈一、“湖湘文化”名称的历史溯源湖湘文化是长期来在现今湖南境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文化。

湖湘文化的“湖”指洞庭湖,湖南在该湖以南;“湘”即湘江,是湖南境内的第一条大河。

最早称湖南为“湖湘”者是五代十国时担任潭州军府事的武陵人周行逢。

到宋代时,朱熹称南宋时由胡宏和张栻先后在南岳和长沙岳麓、城南书院讲学的这一派为“湖湘学派”。

元、明、清以降,“湖湘学派”的称法被学者们沿用,但同时又有“湖南学派”、“湖南一派”、“湖南道学”、“湖南学统”、“潭学”、“湘潭学派”、“湖南理学”、“湘学”等一些称法并列。

到了近现代,学者们则多盛称“湖湘学”“湖南学”或“湘学”。

而真正称之为“湖湘文化”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早中期,其时因为大陆出现“文化热”,海内外一些学者对于独具特色的区域的湖南地方文化发生兴趣并展开研究,从而便创造了这个名词。

(二)楚文化:湖湘文化的歷史源頭湖湘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舊石器時代,湖南境內便發現有古人類活動的遺址。

可考的古代湖湘文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據現有的考古資料,湖南境內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已發現有900多處,分布的范圍包括今澧水中下游和洞庭湖區的澧縣、安鄉、華容、臨澧﹔沅水中上游和湘西區的常德、桃源、辰溪、靖州、麻陽﹔湘水、資水中下游和湘中區的長沙、株洲、汨羅、平江、益陽以及湘東區的瀏陽、湘南區的郴州、永興、安仁、桂東等地。

經測定,這些文化遺址証明湖南在新石器時期至少已經歷了距今8250至9100年的“彭頭山文化”﹔距今6900至7200年的“皂市下層文化”﹔距今6500年的“大溪文化”﹔距今5000年的“屈家嶺文化”和距今4400年的“長江中游龍山文化”五個發展階段。

其發展的狀況表明湖南在新石器時代的中晚期已開始擺脫原始的采集和漁獵經濟,進入到古代的農業文明。

并且通過上古傳說中的炎帝南徙葬于酃縣和舜帝南巡葬于九嶷山的故事,也可知那時的湖南與中原有著一定的聯系。

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湖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脉,是湖南各族人民长期积累的具有特色的民风、民俗、民族性格、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等因素的总和。

湖湘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历史源头是楚文化。

战国时期的长沙已是楚人聚居、人口稠密、手工业和商业都相当发达的城。

反映宗教与神话的文献有屈原楚辞中的《九歌》、《楚辞》、《九章》、《天问》和1942年长沙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以及各种墓葬习俗的考古资料。

此外,由楚人与湖南土着居民共同创造的文学艺术,包括诗歌、散文、音乐、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在春秋战国时都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与水准。

湖湘文化隶属中国传统儒家政治文化。

其重要特点是“思想、文化、道德、理想、信念融于现实中,并为政治服务。

在宋代,湖南道州出现了理学开山祖—周敦颐,他创建的理学,就是以孔孟儒家思想为核心,吸收了老庄道学、释家佛学而形成的,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开“三教合流”的先河。

理学又称道学、新儒学,是后来出现的“湖湘学派”的思想渊源。

“湖湘学派”的奠基人胡安国,曾在衡山山麓创办文定书院,他于1138年春在湖南去世,安葬于湘潭阴山。

明清之际,湖南衡州出现了理学集大成者王船山,从而使湖南成为理学思潮形成和发展的大本营,而这一时期在湖湘大地建立了闻名全国的岳麓书院、城南书院则成为理学思潮的主要学术文化基地。

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

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

屈原的诗歌艺术、马王堆的历史文物,均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

而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先后产生了理学鼻祖周子,主张经世致用而反对程朱理学的王夫之,以及“睁眼看世界”的魏源等一系列思想家,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称之为湖湘文化。

先秦、两汉的楚文化对两宋以后建构的湖湘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紫岩书院与湖湘文化(一)
中华五千年2008年01月04日09:26 (来源:中华五千年)
【简繁大中小】【收藏此页】【打印此页】【关闭】
绵竹位于川西,隶属四川德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东南临德阳,西南与什邡隔河相望,东北与安县接壤,西北与阿坝州相连.有关史学专家考证,九顶山乃“古蜀人的神山”,是我国羯羌文化的发祥地,同时还是我国早期道教发源地之一。

该市境内的九顶山景区是进入世界级景区“九寨黄龙”最捷近黄金走廊(绵茂公路)上的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生态走廊”的主体部分。

这所书院的前身是南宋“中兴贤相”抗金名将张浚的读书地。

其旧址最早是在绵竹城北二十里地的紫云岩,即现在九龙山悟影堂。

这里黛崖翠嶂,环境幽邃,也是张浚的儿子、南宋著名理学家、南轩先生张栻的故居。

张浚死后,为了追念这位勤政爱民的丞相,光禄大夫赵世延捐俸在这里修建书院,由于张浚自号紫岩先生,竣工后朝延就下诏赐名为“紫岩书院”。

紫岩书院位于绵竹市区城东,始建于元代延祐三年(1316),其规模之宏大,为蜀川前所未有。

绵竹人引以为骄傲的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杨锐和其兄杨陪都曾在这里读过书、执过教。

杨聪于清朝道光年间在紫岩书院作山长时为勉励学子,曾撰写几副楹联刻于书院正厅大门,从这些楹联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书院的悠久历史和沧桑变化。

其中一副是:“此院经五百年,自延祐而还,弦诵由来方鹿洞;有池周六十丈,是宇文故址,津梁何必数鹅湖。


“蜀中理学推绵竹,天下祠堂数柏林”是今天张氏宗祠的评语,我之先提张氏,实在是想从另外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我们今天的“湖湘文化”,也想说明它是有机的一个传统学术哲学思想的体系。

我们知道,湖湘文化最初的奠基者应追溯到北宋的周敦颐,所谓道学,也源自周敦颐是湖南道县人(即道州),他的濂学上承周易孔孟,吸收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和韩愈的“道统”思想,部分人不承认道学中道的思想是不对的,在这里不阐述。

而湖湘文化的发端,除了周敦颐外,最主要的是岳麓书院的创立,由于教学有方从而使书院名声远播。

北宋南宋之交战争频仍,胡安国都大批学者避乱,造成中国学术中心南移,奠定了湖湘文化的基础。

胡安国侄子进一步把二程理学思想消化吸收,奠定了湖湘学派的基础,而胡氏与“中兴名相”张浚在朝共事,后张浚谴其子张栻求学于胡宏,得其真传,胡宏说“圣门有人,吾道幸矣”,张南轩学成归长沙后,创建城南书院,适理学大师朱熹自福建“如长沙,访张南轩,讲学城南、岳麓”,以至“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开创了湖南讲学之盛况,并与朱熹交谊深厚,促进双方学术思想发展,与时人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这可能是最早川人与湘人学术情谊的最早交流,后世也有,就是我提到的六君子。

六君子之首谭嗣同,也是一个对湖湘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者,六君子之一杨锐今天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同时列为“六君子”也是同谭嗣同一样直接继承和发挥了船山哲学的思想,同时也保持着前辈们的友谊,应证了宋明理学非地域性,稍晚的“保路运动”“辛亥革命”无不都烙
印着这一思想的伟大印记,在这里只能简述。

关于湖湘文化的定位及特点,前人学者都有的阐述,不外乎从内部审视,我在这里也谈谈,概括起来不外乎五个方面。

一,哲理思维与诗人才情,这从周敦颐开始就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诗作诗篇可以得知,而究其学术思想是哲理的,大量的山水、哲理诗抄今天读来,仍能从<船山公年谱>“以文章莫妙于南华,词赋莫高于屈宋,故于庄骚,尤流连往复”似的评述中感知楚辞神韵。

二,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和力行践履的道德修养。

从胡宏、张南轩创立“湖湘”学派以来,“留心经济之学”,重实用;到船山道德为注重“践履”,后人更是继承发展这种知行观。

三,奋斗精神。

其中以“气化日新”为重点,自强不息为实质,其实就是对传统周易中的变易的深刻理解和阐述,象谭嗣同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愈进愈阻,永无止息”(似乎出自《仁学》),反复阐述的就是一个新,一个变,一个不默守陈规的新人新思想,在旧的基础上予以某种程度的突破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紫岩书院与湖湘文化(二)
中华五千年2008年01月04日09:26 (来源:中华五千年)
【简繁大中小】【收藏此页】【打印此页】【关闭】
四,知识分子群体参政意识。

这个本来不是湖湘文化特有的,而应该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共性,但谈湖湘文化中,就不可避免涉及到王船山这一思想体系,船山一生可归纳一点:就是研究历代国家治乱兴亡之道,为救国救民、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服务,充分继承发挥了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的精神,加上湖湘一派较之他处更浓厚(比如宗法关系,这里不阐述)的学派中师徒相传朋兴景从同心求道共赴国难的群体意识,就对时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不同时期象曾国藩到毛泽东的情况得知这种影响。

但每一事物都有利有弊。

五,决胜千里的运筹帷幄及治国齐身平天下的军事谋略。

这由于张南轩本人就是抗金名相张浚之子,其名“栻”本意就是占卜用的器具,而这巫的思想或易的思想,在巴蜀却是很平常之举,古云:儒道在川,我们今天仍可以从巴蜀的方言中大量发现古代儒道思想在口语中的运用,在这里也不阐述,日后另文略说。

也就是说,起码在当时,不仅仅是张浚,还有稍晚的宰相虞允文,都是一脉相承的“强硬派”,其思想底蕴故然是这一哲学思想,但其抗金的军事思想及谋略也由这思想学说传承了下来,张南轩能以“畅晓军务”著称,自然这一军事谋略的思想也传承到后来,我们从历史上可以得知,曾国藩、左宗棠到谭嗣同再到毛泽东,无一不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当然,关于湖南人的精神,我想还是以陈独秀的《欢迎湖南人底精神》一文来评价可能不失偏颇,“我们欢迎湖南人底精神,是欢迎他们的奋斗精神,欢迎他们奋斗造桥的精神,欢迎他们造的桥比王船山、曾国藩、罗泽南、黄克强、蔡松坡所造的还要雄大精美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