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病证护理
中医外科病证护理详细
05
康复期管理与指导
康复期患者特点分析
病情稳定,症状缓解
01
康复期患者经过治疗,病情逐渐稳定,症状得到缓解,但仍有
复发或加重的可能。
心理压力大
02
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可能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需要
关注其心理变化。
生活方式调整
03
康复期患者需调整生活方式,如饮食、作息、运动等,以适应
身体康复的需要。
专科检查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 行相应的专科检查,如B 超、X线、CT等,以明确 诊断。
辨证分型及诊断依据
辨证分型
根据中医理论,将外科病证分为寒证、热证、虚证、实证等类型,为后续的治疗 提供依据。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及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得出诊断结论。同时,要注 意与类似病证的鉴别诊断,以避免误诊误治。
个性化康复计划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1 2 3
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制定 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心理调适等方面。
定期评估和调整
定期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 及时调整康复计划,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 果。
患者执行情况回顾
对患者的康复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回顾,了解患者 是否按照计划进行康复,以及执行过程中遇到的 问题和困难。
常见症状与体征
常见症状
中医外科病证的常见症状包括局部红 肿、疼痛、瘙痒、麻木、破溃流脓等 。
常见体征
中医外科病证的常见体征有局部肿块 、硬结、条索状物、色素沉着等。此 外,还可能出现发热、恶寒等全身症 状。
02
护理评估与诊断
患者基本信息收集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
手外伤中医护理常规
手外伤中医护理常规
定义:因外伤导致手部的组织损伤、功能障碍,常伴有深部肌腱、神经、血管损伤及骨折。
临床表现:肢体疼痛、伤口渗血、功能障碍。
证型:气滞血瘀
一、一般护理
1、保持病室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室内严禁吸烟。
2、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5~10cm,功能位固定。
二、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患肢末梢循环,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2、手部肌腱修复或肌腱移植手术病人,注意保护好石膏外固定,以维持手指在修复肌腱松弛位置上,禁止被动牵拉患指。
三、给药护理
中药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行气止痛为法,日一剂,分二次温服。
四、临证护理
1、不寐时,对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对睡眠的影响,劝导患者不能思虑过度。
2、便秘时,遵医嘱予以中药泡水代茶饮。
通腑合剂内服或中药保留灌肠。
3、剧烈疼痛时,遵医嘱予以曲马多足三里注射。
4、血压偏高时,嘱其卧床休息,起床宜缓慢,防跌倒,放松心情。
五、饮食护理
给予清淡饮食,忌辛辣、肥甘刺激之品,戒烟酒。
六、情志护理
因疼痛等原因而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时,应及时予以疏导。
七、健康指导
1、向患者解释手外伤的相关知识,强调严禁吸烟的重要性。
2、调情志,慎起居,避风寒,防外感。
3、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之品,多食蔬菜水果,防便秘。
4、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告知不可过急,要循序渐进,力量由小到大,缓慢进行,不可用力过猛;在开始锻炼之前先做物理疗法,如理疗、按摩等。
出院后仍须坚持,定期复诊,直至完全康复。
中医护理技术在外科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技术在外科中的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在外科中的应用1. 汤药熏洗术•汤药熏洗术是中医护理技术中常用于外科患者的一种方法。
•使用特定的草药煎煮成浓汤药,在患者的伤口周围进行熏洗。
•汤药熏洗能够通过熏蒸作用杀灭伤口周围的病菌,促进伤口愈合。
2. 穴位止血术•穴位止血术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用于外科手术的常见方法之一。
•根据中医学理论,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止血的效果。
•在外科手术过程中,护士可以按照病人具体情况,刺激相应的穴位,达到止血的目的。
3. 推拿按摩术•推拿按摩术是中医护理技术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方法。
•通过按摩病人的身体部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加速伤口愈合。
•在外科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推拿按摩,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4. 中药外敷术•中药外敷术是中医护理技术中常用于外科患者的一种方法。
•使用特定的中药煎煮成浓药汁,将其外敷在患者的伤口上。
•中药外敷能够通过直接接触皮肤,渗透伤口,发挥药物的作用,促进伤口愈合。
5.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用于外科患者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针灸疗法在外科手术后,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恢复身体功能。
6. 中药熏蒸术•中药熏蒸术是中医护理技术中常用于外科患者的一种方法。
•使用特定的中药煮沸,释放药物的蒸汽,让患者呼吸到中药的有效成分。
•中药熏蒸术能够通过呼吸道吸收药物,起到杀菌、消炎、止血的作用,促进伤口愈合。
以上所列举的中医护理技术在外科中的应用是经过实践验证的有效方法,能够辅助外科治疗,促进患者康复。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护士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应用。
当然!以下是继续的内容:7.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中医护理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用于外科患者的治疗。
•通过在皮肤上使用火罐,产生负压效应,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疼痛。
•在外科手术后,拔罐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活力,减轻手术后的不适感。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案例三:骨折中医外科护理案例分析
护理措施
1
2
固定治疗:采用石膏或夹板等固定方法,保持骨 折部位的稳定。
3
药物治疗:使用中药或西药进行消炎、止痛、促 进骨折愈合等治疗。
案例三:骨折中医外科护理案例分析
康复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
心理护理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疼痛和焦虑情绪。
通,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操作流程
观察病情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如体温、呼吸、心率等。
疼痛护理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采取相应 的疼痛护理措施,如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等。
饮食调理
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合理 饮食,促进术后恢复。
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手术部位和恢复情况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
炼。
04
根据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 的手法,如推、拿、按、 摩、揉等。
操作技巧
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如 力度适中、频率均匀、时 间适当等。
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患者反应,避免 过度刺激,根据患者体质 和病情调整手法和力度。
拔罐技术要点
罐具选择
选择合适的罐具,如玻璃罐、竹罐等。
拔罐方法
根据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拔罐方法,如闪罐、走罐、留罐等。
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范。
现代发展
现代中医外科护理在继承传统的 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医学的先 进理念和技术,形成了更加科学
、规范、实用的护理模式。
中医外科护理重要性
促进康复
传承和发展中医文化
中医外科护理通过专业的护理和康复 指导,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减 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外科护理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通过专业的护理实践,可以传 承和发展中医文化,为人类的健康事 业做出贡献。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辩证施护】
1、肠腑瘀滞证(痈脓将成) 主证:初始脘腹胀闷,饶脐疼痛,随即转移至右下腹
,按之拒,腹皮微急,恶心欲吐,嗳气纳呆。不寒不 热或微热,或恶寒。大便正常或便秘,小便清或黄, 脉赤紧或弦数,苔薄白或薄黄,舌质正常或暗红。
厚德 精业 励志 创新
施护
中药汤剂宜温服。 针刺治疗:可取阑尾穴、足三里。
厚德 精业 励志 创新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卧床休息。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及局部压痛。腹肌紧张度 ,注意黄疸与腹痛的关系以及全身情况,做好记录。 病人出现寒战高热,腹痛加重,腹肌紧张,黄疸加深 ,燥动不安或神昏谵语,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细 微无力或细数欲绝,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④暴急奔走或跌扑损伤,至气滞血瘀,肠道传化不和
,败血浊气壅竭成痈。
厚德 精业 励志 创新
【临床表现】
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厚德 精业 励志 创新
【护理评估】
腹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腹肌紧张度,反跳痛等
。 心理社会状况。
辩证:肠腑瘀滞证(痈脓将成)、肠腹湿热证或肠腹
厚德 精业 励志 创新
【临证护理】
1.湿热型、热毒型患者遵医嘱应卧床休息。 2.疼痛者医生针刺肝俞、胆俞、期门、阳陵泉,绞痛
配合谷、足三里,恶心呕吐加内关、中脘,高热加曲池 ,宜强刺激。或耳穴留针20—30分钟,针取肝、胆穴, 埋针法,亦可以配电针、磁疗、推按运经。专业护士 配合医生观察疗效。
厚德 精业 励志 创新
3.高热者行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袋
冷敷等,定时监测体温,做好发热护理。 4.加强生活护理,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注意口腔及皮 肤清洁。 5.手术后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 止肠粘连发生。 6.重者绝对卧床休息,给予保护性约束,密切观察 病情变化,严格记录出入量。 7.对四肢厥冷者给予保暖措施。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肛瘘(漏)一、疾病名称:因肛门、直肠四周脓肿破溃,久不收口或因虚劳久咳,肺脾两虚,湿热下注大肠所致,以局部频频流出脓水或粪汁,伴痛苦,瘙痒为主证。
病位在直肠、肛周,涉及肺、脾。
二、护理评估:1、既往病史,病程长短。
2、肛周症状。
3、肛门指检、镜检等检查结果。
4、内心社会状态。
三、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1、湿热下注肛周常常流脓液,脓质稠厚,肛门胀痛,局部灼热.肛周有溃口,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
舌红,苔黄,脉弦或滑。
2、正虚邪恋肛周流脓液,质地稀疏,肛门隐约作痛,外口皮色黯淡,漏口时溃时愈,肛周有溃口,按之质较硬,或有脓液从溃口流出,且多有索状物通向肛,伴有神疲备力。
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肛周溃口,外口凹陷,漏道潜行,局部常无硬索状物扪及,脓出稀疏,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口干。
舌红,少苔,脉细数。
四、临证施护:1、可用耳针缓解痛苦。
2、指导实行挂线疗法的患者不要拖沓留在肛管外的橡皮筋,免得惹起痛苦及断裂。
3、指导瘘管切除并缝合治疗的患者术后 2~3天控制大便免得刺激伤口。
4、术后切口痛苦赐予耳穴压豆止痛,取主穴:直肠、肛门、神门;配穴:皮质下、分泌、肺。
五、护理重点:、一般护理1)按中医肛肠科一般护理惯例履行。
2)痛苦强烈时,卧床歇息。
2、病情察看,做好护理记录。
1)察看肛周流出脓液的量、色彩、气味,肛门痛苦、瘙痒,以及有无发热等。
. . .2)察看肛门功能,有无大小便失禁现象。
3、给药护理术后止血、止痛、消炎、营养治疗,依据辨证分型采纳中药汤剂清热利湿、托里透脓、养阴清热。
大便后用痔痛安搽剂中药熏洗以活血止痛、收敛消肿,换药,手术切口红外线照耀每天一次。
4、饮食护理1)饮食忌辛辣刺激食品。
2)湿热下注者,宜食西瓜、绿豆、赤小豆等清热利湿之。
3)食疗:鲫鱼豆腐汤健脾宽中、开胃利湿;瘦肉粳米粥补脾养胃、养阴益血。
5、情志护理:关怀体谅患者,排除不良情绪。
6、并发症护理肛门狭小、肛门失禁察看术后排便状况,若排便困难,大便变细可能肛门狭小,报告医生早行扩肛治疗;若大便次数多、不随控制,考虑肛门失禁,实时报告医生办理,术后3日起指导病人行提肛运动。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中医外科护理概述 • 中医外科护理的基本原则 • 中医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 • 中医外科患者的康复与保健指
导
01
中医外科护理概述
中医外科护理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中医外科护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 下,结合外科疾病的特点,运用 护理技术对病人进行全面、整体 的护理。
护士需要了解治疗方案的目的、方法 、注意事项等,以便更好地协助医生 进行治疗。
03
中医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
外科感染性疾病的护理常规
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
口愈合情况。
疼痛护理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 取适当的止痛措施,如 冷敷、热敷、药物治疗
等。
发热护理
监测患者体温,遵医嘱 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治
康复。
04
中医外科患者的康复与保健指 导
外科患者的康复指导
01
02
03
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 换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预防感染。
功能锻炼
根据手术部位和病情,指 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 炼,促进康复。
预防并发症
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如 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 加强基础护理。
外科患者的饮食调护
通过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自身认 知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如定期检查、健康指导等。
预防为主原则要求护士具备预 见性思维和主动服务意识,以 便更好地预防并发症和继发症 的发生。
护理与治疗相结合原则
护理与治疗相结合原则是指护士在护 理过程中,要与医生密切配合,确保 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
护理与治疗相结合原则要求护士具备 团队协作精神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以便更好地与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 合作。
中医外科护理_常规
肛瘘(漏)一、疾病名称:因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久不收口或因虚劳久咳,肺脾两虚,湿热下注大肠所致,以局部反复流出脓水或粪汁,伴疼痛,瘙痒为主证。
病位在直肠、肛周,涉及肺、脾。
二、护理评估:1、既往病史,病程长短。
2、肛周症状。
3、肛门指检、镜检等检查结果。
4、心里社会状态。
三、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1、湿热下注肛周经常流脓液,脓质稠厚,肛门胀痛,局部灼热.肛周有溃口,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
舌红,苔黄,脉弦或滑。
2、正虚邪恋肛周流脓液,质地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漏口时溃时愈,肛周有溃口,按之质较硬,或有脓液从溃口流出,且多有索状物通向肛,伴有神疲乏力。
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肛周溃口,外口凹陷,漏道潜行,局部常无硬索状物扪及,脓出稀薄,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口干。
舌红,少苔,脉细数。
四、临证施护:1、可用耳针缓解疼痛。
2、指导施行挂线疗法的患者不要拖拉留在肛管外的橡皮筋,以免引起疼痛及断裂。
3、指导瘘管切除并缝合治疗的患者术后2~3天控制大便以免刺激伤口。
4、术后切口疼痛给予耳穴压豆止痛,取主穴:直肠、肛门、神门;配穴:皮质下、分泌、肺。
五、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肛肠科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疼痛剧烈时,卧床休息。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肛周流出脓液的量、色泽、气味,肛门疼痛、瘙痒,以及有无发热等。
2)观察肛门功能,有无大小便失禁现象。
3、给药护理术后止血、止痛、消炎、营养治疗,根据辨证分型选用中药汤剂清热利湿、托里透脓、养阴清热。
大便后用痔痛安搽剂中药熏洗以活血止痛、收敛消肿,换药,手术切口红外线照射每日一次。
4、饮食护理1)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
2)湿热下注者,宜食西瓜、绿豆、赤小豆等清热利湿之。
3)食疗:鲫鱼豆腐汤健脾宽中、开胃利湿;瘦肉粳米粥补脾养胃、养阴益血。
5、情志护理:关心体贴患者,解除不良情绪。
6、并发症护理肛门狭窄、肛门失禁观察术后排便情况,若排便困难,大便变细可能肛门狭窄,报告医生早行扩肛治疗;若大便次数多、不随控制,考虑肛门失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术后3日起指导病人行提肛运动。
中医临床病症护理—外科常见病护理
情
会进行各病证的护理
感
引入新课
疔、疖 湿疹
痈、疽
常见的外科 病症有哪些?
痔疮
新课讲授
一、中医外科病证 特点
二、病症举要
新课讲授
(一)病证特点 1. 外科病证与气血的关系 2. 外科病证与脏腑的关系 3. 外科病证与经络的关系 4. 外科病证与发病部位的关系
一、中医外科病证 特点
新课讲授
二、病证举要
1、痈 2、湿疮 3、痔疮
新课讲授
1、痈
定义:痈是气血被毒邪壅塞而不通之意。在 中医文献中痈有“内痈”、“外痈”之分
辨证施护
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初起期
清热解毒, 透脓消肿
成脓期
补益气血, 调理脾胃
溃后期
新课讲授
2、湿 疮
定义:湿疮是指皮损多种,形态各异,并有 瘙痒、糜烂、流滋、结痂等证候的皮肤疾患
综合测试
【)
A.清热解毒,凉血祛风
B.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C.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E.补气升提,活血化瘀
D.补气升提,清热利湿 恭喜你!你答对啦!
哈哈!你答错啦!
综合测试
【A型题】
5.痔疮之脾虚气陷型内痔的常用方药是( )
A.四君子汤
B.补中益气汤
C.脏连丸 E.四物汤
辨证施护
清热利湿, 祛风止痒
湿热浸淫
养血祛风, 清热利湿
血虚风燥
清热化湿, 健脾止痒
脾虚湿蕴
新课讲授
3、痔 疮
定义:痔疮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直肠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而形成的 柔软的静脉团,并因此而产生出血、栓塞或团块脱出
辨证施护
风伤肠络
(清热解毒,凉血祛风)
外科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措施
外科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措施---------------------------------------外科优势病种护理优化措施胁痛一、疾病名称: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属中医学中的“胁痛”、“腹痛”、“黄疸”的范畴。
是以上腹痛或右上腹持续性或阵发性绞痛、发热、、畏寒、恶心呕吐、黄疸为特征,多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或感受湿热之邪,阻滞肝胆,气机受阻,疏滞失常,胆汁外溢而致。
病位在肝、胆。
二、护理评估:1、腹痛、发热。
2、皮肤、巩膜、二便的颜色。
3、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三、辩证分型及临床表现:1、肝郁气滞:常因郁怒而诱发,上腹部或右上腹部疼痛作胀或绞痛,阵阵而作,不思饮食,不发热,或发热不高。
舌苔薄白,脉平或弦。
2、肝胆湿热: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
发热,口渴欲饮,胁痛口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目赤或身目黄染,舌边尖红,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3、热毒炽盛:右上腹持续性剧烈疼痛,拒按,腹肌紧张,板硬,甚至延及全腹,或可触及包快。
全身寒战、高热,神智淡漠。
严重者神昏谵语,身目黄染,尿色如茶,量少,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无苔,脉弦数或细数无力。
四、临证施护:1、腹痛甚时遵医嘱针刺或用药止痛。
2、腹痛或有包快时,应遵医嘱外敷中药膏。
3、手术后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新斯的明注射液穴位注射。
五、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和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2)注意休息,湿热型,热毒型患者应卧床休息。
3)术后取平卧位,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取半卧位。
2、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局部压痛、腹肌紧张程度、腹部包快等情况。
2)观察患者神志、血压、体温、呼吸、黄疸等变化,并做好护理记录。
3)若见下列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①高热寒战,腹痛加重,腹肌紧张,黄疸加深。
《中医外科病证护理》课件
03
中医外科病证护理的方法
情志护理
情志护理的意义
情志护理的注意事项
通过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减轻心理 压力,促进康复。
尊重患者隐私,关注患者情绪变化, 避免刺激性语言和行为。
情志护理的方法
采用心理疏导、沟通交流、音乐疗法 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保持乐 观心态。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的意义
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补充营养,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饮食护理的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包括食材选 择、烹饪方式、饮食量等方面。
饮食护理的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饮食卫生和安全。
运动护理
运动护理的意义
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运动护理的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包括运动 方式、运动量、运动时间等方面。
对策
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接触污染物。对于已经发生的感染,可以采用中药外敷、内服或熏 洗等方法进行治疗。同时,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05
中医外科病证护理的案例 分析
案例一:皮肤病的中医外科护理
总结词
内外兼治,综合护理
详细描述
针对不同类型的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等,采用中药内服、外敷及针灸等综合治疗方法, 同时注重皮肤清洁、保湿等基础护理,促进皮肤康复。
中医外科病证护理中,需要根据患者 的具体病情和证候表现,制定针对性 的护理方案,如饮食调理、起居调护 、情志调护等方面。
预防为主原则
预防为主原则是中医护理的重要思想之一,强调在疾病未发生或未加重之前采取 相应的预防措施。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肛瘘(漏)一、疾病名称:因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久不收口或因虚劳久咳,肺脾两虚,湿热下注大肠所致,以局部反复流出脓水或粪汁,伴疼痛,瘙痒为主证。
病位在直肠、肛周,涉及肺、脾。
二、护理评估:1、既往病史,病程长短。
2、肛周症状。
3、肛门指检、镜检等检查结果。
4、心里社会状态。
三、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1、湿热下注肛周经常流脓液,脓质稠厚,肛门胀痛,局部灼热.肛周有溃口,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
舌红,苔黄,脉弦或滑。
2、正虚邪恋肛周流脓液,质地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漏口时溃时愈,肛周有溃口,按之质较硬,或有脓液从溃口流出,且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伴有神疲乏力。
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肛周溃口,外口凹陷,漏道潜行,局部常无硬索状物扪及,脓出稀薄,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口干。
舌红,少苔,脉细数。
四、临证施护:1、可用耳针缓解疼痛。
2、指导施行挂线疗法的患者不要拖拉留在肛管外的橡皮筋,以免引起疼痛及断裂。
3、指导瘘管切除并缝合治疗的患者术后2~3天控制大便以免刺激伤口。
4、术后切口疼痛给予耳穴压豆止痛,取主穴:直肠、肛门、神门;配穴:皮质下、内分泌、肺。
五、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肛肠科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疼痛剧烈时,卧床休息。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肛周流出脓液的量、色泽、气味,肛门疼痛、瘙痒,以及有无发热等。
2)观察肛门功能,有无大小便失禁现象。
3、给药护理术后止血、止痛、消炎、营养治疗,根据辨证分型选用中药汤剂清热利湿、托里透脓、养阴清热。
大便后用痔痛安搽剂中药熏洗以活血止痛、收敛消肿,换药,手术切口红外线照射每日一次。
4、饮食护理1)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
2)湿热下注者,宜食西瓜、绿豆、赤小豆等清热利湿之。
3)食疗:鲫鱼豆腐汤健脾宽中、开胃利湿;瘦肉粳米粥补脾养胃、养阴益血。
5、情志护理:关心体贴患者,解除不良情绪。
6、并发症护理肛门狭窄、肛门失禁观察术后排便情况,若排便困难,大便变细可能肛门狭窄,报告医生早行扩肛治疗;若大便次数多、不随控制,考虑肛门失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术后3日起指导病人行提肛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疮
• •
疡
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感染性疾病。 外感邪毒,尤其是感受火热之毒;内伤七情;或恣食肥甘辛辣刺激之品, 均可导致营卫失调,气血凝滞,痰湿内生,经络阻塞,化火生毒,血肉腐 败,而成疮疡。 临床常见病证有“痈”、 染,属于疮疡范围。 “疖”、“褥疮”等。现代医学所称的外科感
•
一、痈
• 外痈是一种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有发病迅速,局部红 肿热痛,易肿、易脓、易溃、易敛的特征。
•
•
外感暑湿热毒,过食辛辣及膏粱厚味,或内郁湿热火毒等,均可引起营卫 不和,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致使邪毒郁于肌肤而发病。
现代医学中的体表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浅层蜂窝织炎等疾病, 可参照本证辨证施护。
• (3)情志护理:让患者了解痈发生的可能原因及防治措施,消除患者紧张情 绪,避免急躁,保持良好的心态。
• (4)药物方法:内服牛黄解毒丸或连翘败毒丸;外敷金黄膏,或鲜蒲公英、 紫花地丁、马齿苋捣碎外敷。
• (5)针灸方法:取委中穴,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每天1次;或用大蒜捣烂摊于 患处约 3mm 厚,以艾条隔蒜灸 20 ~ 30 分钟,每天 2 次;高热者,可针刺合 谷、曲池等穴。
[辨证施护]
• (一)初起期 • 1.主症 局部结块,形如鸡卵,皮色不变,肿胀,灼热,疼痛,活动度不 大,或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口渴、尿赤、便秘等,舌质红,苔黄燥,脉 滑数。 • 2.调护原则 散风清热,化痰消肿.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 3.调护方法 • (1)生活护理:发热口渴者,多饮开水;疮面忌挤压;疮口周围皮肤应经常 保持清洁干燥。 • (2)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多食水果、蔬菜;忌食肥甘、辛辣刺激性食物 和海腥发物。可选用银花粥:将金银花50g煎汤取汁再加入适量水烧开,将 洗净的大米放入水中,文火煎成稀粥食用。
(二)成脓期
1.主症 患处皮色转红,肿势高突,疼痛加剧,按之中软而有波动感,或伴 有壮热不退,头痛,食少,口渴,尿赤、便秘等,舌质红,苔黄厚,脉洪 数。
2.调护原则 清热解毒,提脓祛腐;脓肿成熟,应切开排脓。
3.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密切注意痈形、肿势、色泽和疼痛的变化;若切开引流,应 注意观察排脓是否通畅。 (2)饮食调护:选用甘草三豆汤:将甘草 10克水煎后去渣加绿豆、赤小豆、 黑大豆各30克,煮至豆烂,吃豆喝汤。忌食肥甘、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海 腥发物。 (3)药物方法:内服透脓散;外治切开排脓,保持引流通畅,如有袋脓,应 作棉垫压迫疗法,外盖金黄膏或红油膏。
• 3.调护方法
• (1)生活护理:作好皮肤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卫生;疖肿溃破后,要观察并 保持引流通畅;颜面部疖肿,切忌挤压、碰撞,以免脓毒扩散。
• (2)饮食调护:宜进清淡、清凉解暑之品。选用绿豆苡仁汤:将绿豆、薏苡 仁各30克煮汤代茶饮。忌食肥甘、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海腥发物,以防助热 生火,加重病情。 • (3)情志护理:本病可反复缠绵,患者易产生烦躁情绪,应让病人了解本病 的特点、性质及注意事项,以避免或减少本病的反复发作。 • (4)药物方法:疖小者用千捶膏外贴或三黄洗剂外搽;大者用金黄散或玉露 散,以金银花露或菊花露调成糊状敷于患处;亦可用鲜野菊花叶、马蓝头、 丝瓜叶、金丝荷叶、芙蓉花叶任选一种,洗净捣烂敷于患处;若遍体发疮, 破流脓水成片者,可用青黛散以麻油调搽。 • (5)针灸方法:取合谷穴,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取灵台、委中穴,三棱针 点刺出血,每日1次;大蒜捣烂,摊涂患处,用艾条隔蒜灸,或直接用艾条 灸患处。
(三)溃后期 1.主症 患处脓出毒泄,局部红肿热痛减轻或消失,腐去新生,疮口收敛。 亦有溃后脓水稀薄,创面肉芽不生,或四周根盘坚硬不消。 2.调护原则 补益气血,调理脾胃.
二、疖
• 是一种皮肤表浅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一般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 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头、面、颈、背、臀部。
•
三、乳
•
痈
是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又名“吹乳”。多见于哺乳期妇女,尤以初 产妇多见,好发于产后3—4周。
•
外来邪毒侵入乳房,或乳头破裂、畸形、内陷而影响充分哺乳,或乳汁多 而少饮,或产后乳络阻塞,导致乳汁淤滞,败乳蓄积,化热而成痈肿;肝 气不舒,胃热壅滞,肝胃不和,致使气血凝滞,经络阻塞,邪热蕴结,热 盛肉腐,亦为此病的原因。
(4)药物方法:局部皮色不红,胀而微痛,宜和营消肿,冲和膏黄酒调敷;皮 肿微红者,宜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宜金黄膏或金黄散用仙人掌去刺捣汁 调敷;色红而热盛者,用玉露膏外敷,也可用鲜蒲公英、鲜紫花地丁、鲜 野菊花任选一种捣烂外敷,每日更换数次。可用50%芒硝溶液湿敷。 (5)针灸方法:取足三里、膻中、肩井、乳根,毫针刺用泻法。 (6)推拿方法:按摩乳房:在患侧乳房上涂抹少许润滑剂,先用手轻提乳头数 次,以扩张乳头的乳络,再用五指从乳房四周轻轻向乳头方向按摩,可促 使乳汁排泄,但切忌挤压或旋转按压。
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多因热毒侵袭,蕴于肌肤;或过食膏粱厚味、醇酒辛辣之品,致使脏 腑蕴热,气血紊乱,壅滞不行,阻于经络, 日久化热,火毒结聚,肉腐 化脓而致。
现代医学中的疖、化脓性汗腺炎,红色粟粉疹,头皮穿凿性脓肿等可参照 本证辨证施护。
•
[辨证施护]
• (一)热毒蕴结 • 1.主症 初起局部皮肤潮红,次日发生肿痛,根脚很浅,范围局限,多在 3cm左右。轻者疖肿只有几个,较重者可多达数十个,可反复发作,缠绵不 愈,或有发热,口渴,尿赤,便秘,苔黄,脉数。 • 2.调护原则 清热、利湿、解毒。
现代医学中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可参照本病证辨证施护。
•
[辨证施护]
(一)初期 1.主症 乳房肿痛并有结块,皮肤颜色不变或微红,乳汁分泌不畅,可伴有 恶寒发热,头痛,胸闷,尿短,便秘,舌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或弦浮数。 2.调护原则 清热疏肝,通乳消肿。
3.调护方法 (1) 生活护理:注意休息,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保持患乳局部清洁;暂 时停止患侧乳房哺乳,定时用吸乳器吸出乳汁,以免乳汁郁结,同时用乳罩或 宽布托起乳房,以利于血液循环。 (2)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忌食肥甘、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海腥发物。 (3) 情志护理:让病人了解乳痈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治疗的措施,避免情绪紧 张,正确对待治疗与哺乳的关系,安心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