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期末试卷(注意:本试卷共8页,共29题,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为了消除社会的动荡纷争,促进雅典城邦的振兴发展,梭伦冲破重重阻力,发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在改革中,叔本华把梭伦的改革原则归纳为:“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
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2.“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B.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C.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3.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
”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商鞅遭民众切齿痛恨C.商鞅之法残酷严苛 D.商鞅罪有应得4.史料里说北魏洛阳贸易不绝,“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
它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洛阳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商业城市 B.洛阳商业兴盛,市场繁荣C.洛阳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D.洛阳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5.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此二者必然之势……流俗所共知耳。
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
”这表明他认为A.国家治乱兴衰的关键在于对人才的态度 B.最高统治者的才能决定国家命运C.社会治安状况是衡量朝政兴衰的标准 D.改革教育与选官制度是根本大计6.“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二历史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二历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的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据《礼记》记载:“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所以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
”由此可知,西周“乐”制的设计,旨在A. 巩固宗法制的统治B. 确立贵族等级秩序C. 维系社会秩序稳定D. 弥补分封制度缺陷【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莫不和敬”“莫不和顺”“莫不和亲”“合父子君臣”可知“乐”制旨在缓和等级矛盾、维系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
“乐”制在于维护宗法制和等级次序,非“建立”和“确立”,可排除A、B项;“乐”制与分封制是文化和政治两个不同领域的制度,“乐”制是为了维护分封制,非弥补分封制度缺陷,可排除D项。
2.下表是不同史籍对古代选官制度的记述。
对所记述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 官吏举荐人才的察举制业已出现B. 德才兼备成为世官制的主要标准C. 贤能之士通过荐举选官步入仕途D. 世卿世禄制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郡国孝廉,古之贡士”“举贤能者贡于周王”等信息,可以看出先秦时期通过荐举选官,一些有才能的被任用,荐举选官是指君主及官员个人推荐优秀人才任官。
精选陕西省西安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平行班)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
西安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平行班)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4小题,每题2分,共68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有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某一制度:“这好比蜂巢,如果蜂巢只有一个大的六棱形,根本就不堪一击。
只有依靠一个一个六棱形排列起来,才可能稳定。
即便局部崩溃,但是整体不会崩溃。
”这里评述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2.下图为《唐律疏议》所列出道德原理图,这表明A.法律体系走向完备B.三教合一趋势明显C.德主刑辅治国理念D.儒学独尊受到冲击3.西汉后期贡禹、东汉张林都曾主张废止钱币,国家租税皆征布帛及谷。
在《后汉书》中,征收“租调”、“调取谷帛”等记载累见不鲜。
这A.进一步强化了小农经济 B.反映出社会动荡不安C.说明田庄影响国家税收 D.说明商品经济的萎缩4. 图1为唐代襄阳城内外里坊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其命名的主要特点是A.强调内外有别 B.注重风水迷信C.侧重地理因素 D.彰显教化功能5.宋代,佛教认为世界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是幻相,儒学家反对这种观点。
在宋代儒学家看来,理解世界本原的核心概念应是A.善和德 B.仁和礼 C.理和气 D.知和行6.1301年徐元瑞《吏学指南》称行省为“分镇方面”;但时至元末,柳贯则云“行省得画地统民”,与柳贯同仕于顺帝朝的湖广行省平章星吉也自称:“吾受天子命为藩大臣”。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元朝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非常完善C.行省逐渐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 D.行省实际上成为割据一方藩镇7.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但其束缚在后来先后被冲破。
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分别是在A.汉朝、唐朝B.明朝、春秋战国时期C.明朝、清朝D.唐朝、宋朝8. 有学者认为:北宋前期,亚洲季风强盛带来充沛的降水,从而使国家粮食丰产和人口大增;但随后因为季风减弱、降水减少、农作物减产,引发战争和农民起义,从而导致北宋灭亡。
2018年陕西省咸阳市乾县马连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
2018年陕西省咸阳市乾县马连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B.思想控制的加强C.国家的分裂局面D.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参考答案:A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
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对于社会的变革发表自己的看法,抨击其他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汉武帝时期,国力日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统一人民的思想,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故A、B项正确;汉武帝时国家是统一的并未分裂,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选项;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但是其他学说并没有消亡,故排除D选项。
2. “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
”这个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A.莫奈 B.凡.高 C.毕加索 D.顾恺之参考答案:C3. 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
联合国是当代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其会徽见右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联合国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B.世界地图有橄榄枝环相托,寓意世界和平C.会徽重心处为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纽约D.会徽符号语言复杂,视觉形象逼真参考答案:B4. 西汉初,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A.适应西汉初经济恢复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B.儒家思想已经过时C.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 D.黄老之学宣扬无为思想参考答案:A5. 下列有关孔子思想中“仁”的解说,不正确的是()A、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B、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人际关系C、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D、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参考答案:D6. 唐朝时,中央政权与西南地区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及对其影响的相同之处是()A.册封当地少数民族首领 B.与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和亲”C.建立都督府加以管辖 D.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的进步参考答案:D7. 为纪念俄罗斯农奴制改革157周年,2018年2月1日,俄罗斯中央银行发行了一枚精制金币。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B【解析】2.从题干“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可以看出,分封制并没有体现鲜明的血缘宗法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对象除了姬姓王族,还有功臣和旧代贵族,故A错误。
从“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分封地域也不限于夏商周王族的活动中心,而是覆盖了黄河、长江流域主要地区”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复杂多样,分封的地域广,周的统治疆域由一个个诸侯国拼接而成。
说明分封具有政区划分的性质,故B正确。
题干只是说明分封对象不只是有姬姓贵族,并不能说明这强化了周天子的宗长地位,故C错误。
题干表明分封的地域较广,并不能得出分封不利于国家政治统一,故D错误。
2.C【解析】“有时是比较准确的,有时则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基本没有体现”说明古代王朝统治机器运行机制不确定性,比如唐朝比较稳定,汉代、明朝和清朝比较随意,C正确;A和B与材料主旨不符合;D中根本原因属于君主专制,排除。
3.B【解析】内史诗专门管理咸阳事务,相当于现在北京省,属于中央直属机构,说明内史地位的特殊,故B正确;内史不是教育官员,故A错误;C与材料中内史没有直接关系;D中地方治理不符合材料主旨。
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孟子》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
因此,题目问的“当时历史发展趋势”中的“当时”指的是战国时期,其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
因此,应该是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这才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的解决之道。
所以选择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战国时期时代特征5.C【解析】从材料“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进行全面的立法活动”“《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大规模立法,使国家的各项事务有章可循,从而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故C项正确;AD项包含在C项之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完成”。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B【解析】2.从题干“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可以看出,分封制并没有体现鲜明的血缘宗法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对象除了姬姓王族,还有功臣和旧代贵族,故A错误。
从“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分封地域也不限于夏商周王族的活动中心,而是覆盖了黄河、长江流域主要地区”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复杂多样,分封的地域广,周的统治疆域由一个个诸侯国拼接而成。
说明分封具有政区划分的性质,故B正确。
题干只是说明分封对象不只是有姬姓贵族,并不能说明这强化了周天子的宗长地位,故C错误。
题干表明分封的地域较广,并不能得出分封不利于国家政治统一,故D错误。
2.C【解析】“有时是比较准确的,有时则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基本没有体现”说明古代王朝统治机器运行机制不确定性,比如唐朝比较稳定,汉代、明朝和清朝比较随意,C正确;A和B与材料主旨不符合;D中根本原因属于君主专制,排除。
3.B【解析】内史诗专门管理咸阳事务,相当于现在北京省,属于中央直属机构,说明内史地位的特殊,故B正确;内史不是教育官员,故A错误;C与材料中内史没有直接关系;D中地方治理不符合材料主旨。
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孟子》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
因此,题目问的“当时历史发展趋势”中的“当时”指的是战国时期,其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
因此,应该是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这才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的解决之道。
所以选择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战国时期时代特征5.C【解析】从材料“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进行全面的立法活动”“《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大规模立法,使国家的各项事务有章可循,从而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故C项正确;AD项包含在C项之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完成”。
2018年陕西省咸阳市奥林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2018年陕西省咸阳市奥林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从继承的角度看,该制度受到前朝哪些制度的影响()①王位世袭制②分封制③礼乐制④宗法制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参考答案:C2. 班固在《汉书》中写到:“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这表明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是A.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 B.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参考答案:A3. 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
这些姓民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B.“废藩置县”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参考答案:A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日本人姓氏的起源在幕府时期除了武士等少数人外普通百姓特别是农民不允许有自己的姓。
明治政府废除身份制普通百姓才开始有姓。
因时间仓促很多人匆忙中只好根据所处环境给自己起姓。
因此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
根据以上分析BCD均错误,故应选A。
4. 同光年间,清朝出现了气象一新的局面,其间维新思想渐渐流传,下列属其观点的一项是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技艺也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D.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参考答案:D5. 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家荣氏兄弟早年在钱庄当过学徒,1896年开设广生银庄,业务兴旺,但他们认为“钱庄放账,博取微利”,不如投资实业。
1902年与人合伙创办了保兴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
这反映出A.中国传统金融业的日益衰落B.“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广泛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到来D.商人投资推动民族工业发展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咸阳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19.7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3.第I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填涂,第Ⅱ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后期,“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成为各家学说努力的共同方向,学术思想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交融、趋同的态势。
这一趋势A.标志着“百家争鸣”的结束B.与历史发展趋势相一致C.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阻碍了学术思想的发展2.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
据此可知,朝议制度A.对政治事务的决策实行民主协商B.保证了中央机构的至上权力C.有利于减少重大事务的决策失误D.表明秦代中央官制发展完善3.西汉惠帝“复弛商贾之律”,鼓励盐铁民间生产。
东汉和帝下诏“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终东汉之世,一直允许私人生产和销售盐铁。
这反映出汉代A.逐步放弃抑商政策B.通过行政手段促进工商业发展C.盐铁专卖制度解体D.工商业者地位得到根本性转变4.唐朝赋税之事,归尚书省负责,开元之后,权移他官。
设有转运使、盐铁使、两税使等,随事立名,沿革不一。
其目的在于A.增加政府税收B.完善中央官制机构C.削弱丞相权力D.增强统治阶级力量5.宋明理学的出现,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儒、释、道的分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由此可见,宋明理学A.使中国思想发展到成熟时期B.极大地推动传统儒学发展C.涵盖了儒、释、道三派思想D.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主体6.北宋统一后,首都汴京是南北饮食技术的交流中心,南宋时汴京的饮食业涌入杭州等地。
宋朝人普遍喜欢饮酒和饮茶,城市中还有许多凉饮店,出售甘豆汤、漉梨浆、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饮料。
由此推知,宋代A.城市社会生活日益丰富B.海外贸易日益兴盛C.商业活动不受政府监管D.商业市镇经济繁荣7.明代专业的旅行指南图已普遍出现,最著名的是《一统路程图记》。
该书绘制了北京、南京及各省的重要地名及主要交通路线,并附录山川险夷、著名物产、治安好坏等。
人们外出时可检索路引目录,查找相关地名,便知行程距离和沿途情况。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休闲旅游之风盛行B.国内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C.社会服务体系完善D.南北经济文化差距的缩小8.乾隆南巡时,徽商曾在扬州将自己所养的戏班供乾隆欣赏。
其时徽班在长江与大运河码头,已有接触其他剧种的机会。
乾隆八十大寿,徽班开始进京演出,逐渐形成个新剧种。
该新剧种的形成A.是官方民间共同影响的结果B.促使徽派艺术成为通俗文化的主流C.是乾隆皇帝大力提倡的产物D.得到徽商重金扶持而使其闻名全国9.有学者指出,尽管维新变法运动中的思想激荡之势包含各种各样的思想,但他对国家富强的广泛要求,呈现出一种激进的倾向,打击了传统政治秩序的思想基础。
这显示出维新思想A.内部存在着严重分歧B.具有思想启蒙的特征C.因激进而难以被接受D.打破了传统政治秩序10.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报刊中时常出现的时髦名词,没有人禁止赞扬苏俄的暴力革命,以俄为师成为立志改造中国的有识之士的共同选择。
这反映出当时A.北洋军阀政府思想控制松弛B.知识分子救国方式达成共识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D.社会主义成为中国主流思想11.1903年9月7日,清政府设立商部,接着又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如《软定大清商法》商会章程》《公司律》等。
清政府这些措施A.在一定时期内有效延续了清王朝的统治B.适应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C.目的是严防民族资本支持民主革命D.加快民族工业的结构性转型12.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
……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
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
”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A.满足贫苦农民的土地要求B.争取大多数农民对革命的支持C.体现公平、公正的社会原则D.增强井冈山根据地的经济实力13.1938年,创办于武汉的救亡刊物《国民公论》中写道:“战争是个大熔炉,只有通过这个熔炉,一个民族才能打成坚强的不可分的一片。
也只有通过这个熔炉,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才能在新的铸型上面建造起来。
”据此可获得的历史信息是A.武汉成为民族救亡的大本营B.中华民族救亡思潮正式开启C.中国已经成为独立自由国家D.抗战强化了中华民族认同感14.右面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的宣传画。
这反映出A.土地改革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已势在必行C.“左”倾错误在农村严重泛滥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5.1955年12月,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秘密访华;中泰两国签订了《中泰贸易会谈纪要》;1956年6月,马来西亚宣布取消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
与这些经济外交的成就直接相关的是A.中美关系的改善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C.万隆会议的成功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6.雅典城邦戏剧开演前,将为国牺牲的公民的子女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当众宣布他们在成年以前会得到城邦抚恤金,并把这些遗孤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坐席。
这说明当时雅典A.注重培养公民责任意识B.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C.戏剧表演融入民主原则D.教化功能贯穿戏剧始终17.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宗教题材的绘画一直占绝对优势,但世俗绘画的比例也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
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A.人们的宗教信仰已经发生变化B.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富裕C.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一定的发展D.绘画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高18.下图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以初步形成B.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使亚非拉地区的小农经济迅速解体C.两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交通通讯工具方便了世界联系D.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促进了世界贸易的扩展19.1688年11月荷兰执政威廉率领远征军登陆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出逃。
议会通过了詹姆士二世“退位”的决议,正式立威廉为国王,玛丽为女王。
此举意味着英国A.国王彻底丧失统治权B.法权至上时代来临C.责任内阁制正式确立D.君主制度从此结束20.美国独立后,“各州都敢于抵触国会的决策,它们总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进行逃避、拖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行政部门除了勉为其难的思想劝说之外,只能苦苦哀求,以求得各州的‘好心’和支持。
”这是由于A.国会不掌握行政权B.美国没有实现真正的独立C.中央政府没有实权D.宪法赋予各州以部分权力21.长期以来法国教育被教会把持,而在1879至1899年期间,法国时任教育部长费里亲自选定中小学教材,如选用共和主义史家拉维斯反映爱国观点的《法国历史》作为历史课本;选用民族主义作家戴鲁莱德的《士兵之歌》作为全国中小学传唱歌曲。
费里这一做法A.化解了共和派与保皇派的矛盾B.培养了科学理性的人才C.消除了教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巩固了民主共和的成果22.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美苏两国尽管在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竞争,但并未爆发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双方总是在对抗中寻求妥协。
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雅尔塔体制的规定所限B.双方力量对比相对均衡C.双方不了解对方的实力D.出于对国际舆论的畏惧2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让“工人运动有了理论指导”,“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然而1848年以后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却并未如马克思预言的那样走向灭亡,反倒欣欣向荣生机盎然。
这表明A.工人运动有了新的理论指导B.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本质变化C.马克思主义需要进步的完善D.马克思主义已经失去了价值24.1926年4月,斯大林在《关于苏联经济状况和党的政策》中指出:第一个时期主要任务是在扩大商品流转的条件下,以发展农业为中心,建立国民经济基础;而从1926年开始的第二个时期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重心转移到工业方面来。
这反映了斯大林A.全面放弃新经济政策B.确立重工业优先原则C.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D.实施发展模式的转型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5—27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8—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必考题】25.(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东汉末年,强宗大族遍布各地。
随着宗族势力的强大,他们逐渐控制了东汉政府选官任官制度,形成了“选士而论族姓阀阅”的局面,如汝南袁氏一族累世公卿,外戚窦氏更是公侯满门。
强宗大族深刻地影响着基层治理。
很多地方的郡县吏和乡官里胥就是由当地强宗大族把持。
他们既要维护族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又要解决民间纠纷,甚至于担任乡里职务,处理乡里事务。
——摘编自李小红《中国农村治理方式的演变与创新》材料二隋创进士科之后,“取人之道益公,所举中原与边城之人才益均”。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深厌吏弊作,其即位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士。
”美国学者罗兹曼说:“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东汉末年国家治理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及其政治根源。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对古代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4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国家治理技术对当代的借鉴价值。
(4分)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国家,于1799年提出,目的是为了缓解拿破仑战争中日益增长的财政开支。
由于利益集团的反对,于1803年废除。
1842年,面对贫困问题急剧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政治动荡不安、财政预算赤字不断增加的局面,英国再次提出开征个人所得税的议案,得到人民的认可,所得税由临时性税收转变成为固定化的税收。
1880年,免税的起征点由150英镑提高到160英傍,所得税税率由原先的2.9.%提高到3.3%。
19世纪英国征收所得税,扩大了低收入者减免的范围;中下层居民的负担进一步减轻,这是走向现代税收制度的第一步,为20世纪英国走向福利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