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重教学文档

合集下载

轻重教案7篇

轻重教案7篇

轻重教案7篇《轻重教案7篇》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轻重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目测、体验和操作感受两个物体的轻重。

2、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感受轻和重的关系。

3、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以及学习。

4、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准备:1、各类轻重不同的`物品。

2、翘翘板教具二个,小动物卡通形象若干。

数字及轻重标记若干。

3、课前组织小朋友到户外玩跷跷板,体验平衡。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引出轻与重的问题。

二、感知体验引导幼儿用提一提、掂一掂等办法感知哪个物品重,哪个物品轻。

三、交流讨论:1、通过幼儿玩翘翘板的经验,引导幼儿将轻重不同的物品放在翘翘板上会怎样?为什么?有何办法可以让翘起的一边沉下去?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并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

”(学习词汇:垂、翘)2、说一说,两个物体之间谁重谁轻?3、比一比,三个事物之间比较谁最重,谁最轻?引导他们将其排序。

四、完成画册上的练习。

五、拓展幼儿思维生活中如何知道物体的重量呢?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教师小结:大小一样,材料不同轻重也不一样、材料相同,大小不一样,轻重也不一样。

六、活动延伸:请幼儿生活中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跷跷板,并比较三人中谁最重谁最轻,请幼儿排序。

教学反思:幼儿对轻重已经有一点了解所以本次活动我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

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体验采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和成功感。

小百科:轻是一个汉字,意思是指分量小、程度浅、用力小。

轻重教案第2篇游戏目标:1.引导幼儿步入神奇的数学领域。

2.帮助幼儿理解物体轻重所具有的相对性,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

3.幼儿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轻重。

游戏准备:图片两幅;小筐子一个;铁球、皮球、棉团各一个;绒毛玩具小猫、小鸡、小老鼠、狮子各两个。

数学教案:轻重 - 北师大版

数学教案:轻重 - 北师大版

数学教案:轻重 -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别物体的重量大小,并用数字表示。

2.能按照一定要求排列物品的重量大小。

3.能够完成简单的轻重比较问题。

教学重点1.辨别物品重量大小。

2.排列重量大小。

3.轻重比较问题。

教学难点1.体验重量之间的关系。

2.图像、数字之间的转换。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白板、彩笔、毛毯。

2.学生准备: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重量概念一、导入(15分钟)1.师生互动,让学生描绘轻和重的物品,以及两种物品放在手里的感觉。

2.教师展示两个物品,让学生确定哪个更轻、哪个更重,并解释两个物品之间的重量差异。

二、丰富概念(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用毛毯和不同重量的物品为每组学生提供不同的重量感受。

2.按顺序分组,询问学生感受到的重量不同。

3.让学生验证每个组的顺序是否正确,然后让正确的组验证更多组。

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重量好坏的相对大小,能够体会重量的数量概念。

第二部分:轻重比较三、问题(20分钟)1.接着第一部分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诸如:最轻的物品等问题。

2.让学生讨论两个不同类别的日常物品,比较其相对重量。

3.让学生完成统计表,探究学生选择的两样东西究竟哪个是更重或更轻的。

四、讨论解决方案(20分钟)1.教师工作单切入,提供一些根据重量排序的物品图片,学生通过图片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应用所学知识,排列一定数量的物品,让学生体验到实际操作中的彼此相对重量。

3.让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哪些有关轻重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部分:复习五、游戏(30分钟)1.叫学生读出某个数字,然后他们要找出一个物品,以此展示可视化与数字之间的转换。

2.学生按重量从轻到重或从重到轻的顺序站在一排,以此进行实际排列游戏。

第四部分:总结六、总结(15分钟)1.教师提问:你期望今天的课程学到什么?2.让学生通过手写评论,反思一下自己今天成长的方面和需要加强的方面。

教学扩展1.升级应用:比较错综复杂的物品之间的重量差异。

《轻重》教案

《轻重》教案

《轻重》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和讨论《轻重》一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学习文中主题和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生活中的道德和价值观,并促使他们形成独立的思想和判断。

二、教学重点1.领会《轻重》一文的主题和内涵。

2.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心理情感。

3.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中提出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三、教具准备1.课文《轻重》的复印件。

2.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秤的图片,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秤的作用是什么吗?为什么我们要用秤来称物体的重量?”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秤的作用和与“轻重”相关的概念,为下一步对《轻重》一文的理解和分析做铺垫。

步骤二:阅读理解(15分钟)1.教师将复制好的《轻重》一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一遍,并标记不理解的词句。

2.学生们再次独立阅读,尽可能全面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3.教师提问,共同讨论文章中提到的“轻重”概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步骤三:人物分析(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高桥和小林。

2.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描述高桥和小林的形象特点和心理情感。

可使用表格或写段落进行整理。

步骤四:道德伦理问题讨论(25分钟)1.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进行讨论和表达观点:–高桥为什么会选择用玩具猴子作为选择轻重的工具?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在高桥的决策中,他是如何权衡轻重利弊的?–小林作为高桥的同事,是否应该告诉高桥关于他妻子的真相?为什么?2.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并准备一份小组报告,将讨论结果以文字形式呈现。

3.学生代表小组,依次陈述小组报告,探讨不同观点的合理性,并给予评价和反馈。

步骤五:解读主题(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轻重》一文所要传达的主题。

学生们可以尝试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步骤六:课堂延伸(15分钟)在课堂延伸环节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道德伦理的案例或故事,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解决。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第二节《轻重》。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理解轻重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物体的轻重;掌握使用天平进行比较的方法;能够运用轻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轻重概念,学会使用天平进行比较,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轻重概念,学会使用天平进行比较。

难点:运用轻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天平、各种重量不同的物品(如书本、橡皮、铅笔等)。

学生准备:学习卡片、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天平和一些重量不同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轻重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呢?”2. 新课导入(10分钟)a. 教师通过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轻重的概念。

b.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天平进行比较,并讲解注意事项。

c.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天平,学习比较轻重。

3. 例题讲解(15分钟)a.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出物体的轻重关系。

b.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解题思路,讲解解题方法。

c.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出示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b.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轻重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轻重》2. 主要内容:a. 轻重概念b. 天平使用方法c. 轻重比较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找出家里的三个物品,用天平比较它们的轻重,并记录下来。

b. 小明有一堆苹果和一堆橙子,他想知道哪堆水果更重。

请你帮他想个办法。

2. 答案:a.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完成,无固定答案。

b. 可以将苹果和橙子分别放在天平两边进行比较,找出更重的一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轻重概念和比较方法。

《轻重》教案(精选13篇)

《轻重》教案(精选13篇)

《轻重》教案(精选13篇)《轻重》教案篇1教学过程一:看一看1.同学们,你们喜爱玩跷跷板吗?谁情愿说说你是怎样玩的?和谁一起玩的?(同学回答,引出重的一端会下去,轻的一端会上来)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轻重的比较。

(师板书:轻重)2.你们喜爱玩这个嬉戏,小动物也喜爱玩跷跷板的嬉戏。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出示小猴和小熊玩跷跷板的图片)瞧!这是谁呀?你们观看一下,有什么发觉?(引导同学说出小猴被翘起来了,小熊沉下去了)3.思索:a.小猴为什么会被翘得老高?这一现象说明白生么?(引导同学得出:小猴轻,小熊重的结论)b.你们是怎么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呢?(看出来的)4.小结:是的,有许多物体用眼睛就可以看出谁轻,谁重。

这种方法就是看一看的方法。

(老师板书看一看)5.活动。

请两个同学上来,其他同学看一看,说说谁轻谁重。

(请两人为一组,分别让大家目测。

同学参加的兴致非常身高)二 .掂一掂1.同学们真是火眼睛睛,现在再来看一看老师这里的两个盒子,猜猜谁轻谁重?(大盒子是空的,小盒子里装满了实物)2.同学果真都猜大盒子重,小盒子轻。

老师不予表态。

指名上来用手掂一掂。

3.小结:这样看来,有的物体光用眼睛看是不能看出谁轻谁重的,而是要用手去掂一掂才能知道。

(板书:掂一掂)4.同学试验a.请同学们用手掂一掂身边的物体,等会说说谁轻谁重,(文具盒和书、铅笔和橡皮、本子和尺子……………………)b.同学回答,要求说清晰谁比谁轻、重三. 称一称1.请同桌的同学掂一掂两人的文具盒,比比谁轻谁重。

(同桌意见可能会有不同)2.看来我们又遇到了问题,这两个文具盒差不多重,用手掂一掂的方法又很难确定它们的轻重,那该怎么办呢?谁有好方法?(引导同学说出称一称的方法,借助测量工具)3.老师这有一架天平(出示天平)谁来试试?说说究竟谁的文具盒重?(同学操作,回答)师:比较物体还有一种方法就叫称一称(师板书:称一称)4.嬉戏,猜猜看哪种水果重?(师预备各种水果|饼干)同学先猜后称。

最新轻重的教案(模板6篇)

最新轻重的教案(模板6篇)

最新轻重的教案(模板6篇)轻重的教案篇一1、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出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物体的轻重关系。

2、能根据三个物体在天平上的轻重关系示意图进行简单的推理,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1.苹果、桔子、黑布林、剪刀、橡皮、胶水,天平称一台,记录表等。

2.操作材料若干。

课件。

教师提问:1.他们在玩什么?2你们平时玩过跷跷板吗?跷跷板是怎么玩的?(一跷一跷的,一个跷得高、一个跷得低)3.说一说,两个物体之间谁重谁轻。

可是今天它们为了一件事吵得不开心,小老鼠说它带来的桔子重,大象说它带来的苹果重。

2、提问:出示一个桔子和一个苹果,请幼儿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知道谁轻谁重。

(大的重,小的轻。

用手掂一掂,用称来称一称。

)1、认识天平: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老师也想到了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既准确又省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方法好不好?(出示天平)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仪器吗?这个仪器的名字叫天平,它可以测得某一物体的重量。

可以比较物体的重量。

2、用天平进行秤桔子和苹果,得出苹果重,桔子轻。

3、鼠小弟很不服气的取走了桔子又拿出了一个橙子放到了天平上。

提问:让我们再来称下看看哪个重些。

我们看见苹果那边往下沉,所以我们通过天平称得苹果重些。

所以苹果比橙子也要重。

4、提问:现在小朋友们说说这三个水果哪个最重呢?5、小结:苹果最重,桔子最轻。

2.第二个上场的是动物队,小鸡和小猪比轻重,小鸡说‘我比小猪重’,小猪说‘我比小鸡重’,小鸡、小猪到底谁重谁轻?小朋友们评一评!3教师:“第三个上场的是蔬菜队,大南瓜和胡萝卜比轻重,大南瓜说‘我重我重’,胡萝卜说‘我重我重’,大南瓜、胡萝卜哪个轻?那个重?小朋友们来评一评!”为了公平起见,你们可要仔细观察,认真把结果记录下来好吗?轻重的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并分辨物体轻重,并能大胆地用语言讲述:轻,重。

《轻重》数学课教案设计

《轻重》数学课教案设计

《轻重》数学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量的概念,掌握质量单位和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重量单位:克、千克、吨。

2. 质量单位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实际问题:如何称量物体的重量?如何计算不同质量或重量物体的比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重量单位,理解质量单位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称量物体重量,计算不同质量或重量物体的比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重量单位。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质量单位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天平、砝码、重量单位卡片、实物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重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重量单位,克、千克、吨,并通过天平演示让学生感受不同重量单位的大小。

3. 知识讲解:讲解质量单位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4. 实例讲解:通过实际问题,如称量物体的重量,计算不同质量或重量物体的比较,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如如何称量物体的重量,如何计算不同质量或重量物体的比较。

2. 分享成果: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让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 问题解答: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八、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重量单位,质量单位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强调实际问题解决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比较--轻重》数学教案设计

《比较--轻重》数学教案设计

《比较--轻重》數學教案設計
教案设计:《比较--轻重》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轻”和“重”的概念。

2.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描述物体的轻重。

3.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能用语言准确描述。

学生将通过实物操作和观察,学习和理解“轻”和“重”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展示两个大小相同但重量不同的物体,让学生猜测哪个更重,引出“轻”和“重”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5分钟)
(1) 讲解“轻”和“重”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2) 教师演示如何比较物体的轻重,如用手掂量或使用秤等工具。

(3) 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

3. 实践活动(20分钟)
(1) 分组活动:每组提供几个不同重量的物体,让学生自行比较,并用语言描述结果。

(2) 全班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是如何比较物体的轻重,以及他们的发现。

4. 总结回顾(10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和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比较物体的轻重。

四、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找一些物品,尝试比较它们的轻重,并写下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同时,我也希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轻重》数学课教案设计

《轻重》数学课教案设计

《轻重》数学课教案设计第一章:重量的概念介绍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重量的定义和概念。

让学生掌握质量与重量的区别。

让学生能够使用秤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1.2 教学内容介绍重量的定义和概念。

解释质量与重量的区别。

演示如何使用秤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1.3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和图片来说明重量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质量与重量的区别。

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秤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第二章:比较重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

让学生能够使用比较方法来确定物体的重量大小。

2.2 教学内容介绍比较重量的方法。

解释如何使用比较方法来确定物体的重量大小。

2.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如何使用比较方法来确定物体的重量大小。

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

第三章:天平和杠杆原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天平和杠杆原理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能够使用天平和杠杆原理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3.2 教学内容介绍天平和杠杆原理的基本概念。

解释如何使用天平和杠杆原理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3.3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和图片来说明天平和杠杆原理的基本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如何使用天平和杠杆原理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天平和杠杆原理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第四章:质量的测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质量的测量方法。

让学生能够使用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4.2 教学内容介绍质量的测量方法。

解释如何使用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4.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如何使用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第五章:轻重的影响因素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影响轻重因素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能够分析不同因素对物体轻重的影响。

5.2 教学内容介绍影响轻重的因素。

解释不同因素如何影响物体的轻重。

5.3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和图片来说明影响轻重的因素。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不同因素如何影响物体的轻重。

《轻重》数学课教案设计

《轻重》数学课教案设计

《轻重》数学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量的概念,认识千克和克单位。

2. 培养学生使用天平测量物体重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重量概念的引入讲解重量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重量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

2. 千克和克单位的学习介绍千克和克单位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天平的使用方法讲解天平的结构,示范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重量。

4. 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讲解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如直接比较、使用天平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克和克单位的学习,天平的使用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千克和克单位的换算,天平的精确使用,复杂情况下物体轻重的比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重量概念、千克和克单位以及天平的使用方法。

2. 采用示范法演示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重量。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

4.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天平、砝码、各种物体。

2. 教学材料:教案、PPT、黑板。

3. 教室环境:安静、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4. 学生准备:提前学习重量概念,了解千克和克单位。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重量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轻重现象。

2. 新课导入:讲解千克和克单位,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4. 比较物体轻重: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和技巧。

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实践操作和讨论成果,总结比较物体轻重的常用方法。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填写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选择题: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3. 应用题:计算一定质量的物体在地球不同地方的重量。

八、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编写轻重概念的小故事。

《轻重》数学课教案设计

《轻重》数学课教案设计

《轻重》数学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重量与平衡》的第一课时《轻重》。

详细内容包括:1. 理解重量的概念,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2. 学习使用天平,了解天平的原理。

3. 掌握用数字和符号表示物体的重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重量的概念,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学会使用天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学会使用天平。

2. 教学难点:理解重量概念,运用天平进行物体轻重的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平、砝码、尺子、教鞭等。

2. 学具:每组一个天平、砝码、小物品(如橡皮、铅笔、硬币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比较物品的轻重)引入重量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重量概念,让学生了解重量是物体质量的一种表现。

(2)讲解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感知物体轻重。

(3)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讲解天平的原理。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用数字和符号表示物体的重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操作天平,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结果。

六、板书设计1. 《轻重》2. 内容:(1)重量概念(2)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3)天平的使用方法(4)例题解析(5)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橡皮 < 铅笔 < 硬币 < 尺子(2)10个硬币 = 5支铅笔 = 2块橡皮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重量概念的理解程度,操作天平的熟练程度,以及对物体轻重的比较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用天平比较家中的物品轻重,并用数字和符号记录下来,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操作:重量概念的解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以及天平的使用。

数学教案:比较轻重(通用13篇)

数学教案:比较轻重(通用13篇)

数学教案:比较轻重数学教案:比较轻重(通用13篇)数学教案:比较轻重篇1一、活动内容:比较轻重二、活动目标:1.感知物体的轻重,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正确运用“轻”、“重”表述物体比较结果。

2.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并按物体轻重进行正、逆排序。

三、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具备对轻重的初步认识。

物质准备:(1)花片、积塑、石头、核桃、积木(2)幼儿天平人手一架;(3)排序板(4)花片、积塑、石头、核桃、积木图片人手一套(5)记录表幼儿人数一份(6)示范记录表二份四、活动过程:(一)学习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能正确运用“轻”、“重”词汇表述比较的结果。

通过师幼互动游戏“抱一抱”,引导幼儿通过目测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1)师:老师和小朋友,谁重?谁轻?为什么?(2)学习用“ ”符号表示物体轻重。

师小结:我们用眼睛一看就知道了老师比小朋友重,小朋友比老师轻。

(二)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1)出示大袋和小袋,引导幼儿通过提一提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师:雷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袋子,小朋友猜猜,这两个袋子哪个轻?哪个重?小结:看来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准确,这时你可以用手掂一掂,再判断物体的轻重。

(2)出示苹果和梨,介绍天平,通过工具称一称,比较两个物体轻重。

师:雷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苹果和梨,小朋友猜猜,哪个重,哪个轻?(介绍天平)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方法,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提一提,还可以用工具称一称。

(3)幼儿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第一组:乒乓球和实心球第二组:花片和积木第三组:实心球和绿球师:(1)请小朋友比一比它们谁重,谁轻?(2)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三)比较和讨论三个物体轻重,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

师:(请出两个小朋友)(1)你们知道它们谁重?谁轻?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讨论)那么老师和小朋友谁轻,谁重?(2)为什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重,一会儿说它轻?他到底是重还是轻?(3)小结:看来这个小朋友是重还是轻要看它和谁比。

《轻重》教案范文

《轻重》教案范文

《轻重》教案范文课题:《轻重》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轻重》这首诗的内容;2.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1.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轻重》这首诗的作者、背景等;2.师生共同学习诗歌的内容、结构、表达手法等;3.学生进行创作,写一首有关轻和重的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轻重》这首诗的标题,征求学生对于“轻”和“重”的理解,并进行简要讲解。

二、整体学习1.教师朗读《轻重》这首诗,学生跟读。

2.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这首诗的内容、结构和表达手法等。

三、细节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中出现的“轻”和“重”的事物,如云雾、蚌珠、冰雹等等,并对其进行解读。

2.教师解释诗中的一些抽象的词语,如“块塔”、“冲飞”等,并与学生一起思考其意义。

3.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诗中的对比手法,如“山呼海啸”、“北纬南京”等。

四、学生创作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作,要求学生以“轻”和“重”为主题,写一首有关轻和重的诗歌。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分享。

五、课堂小结1.教师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和创作;2.提醒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轻重》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意境和独特的表达手法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创作,不仅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他们对于诗歌的欣赏和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下次我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让他们在创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才华。

比较轻重教案

比较轻重教案

比较轻重教案比较轻重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比较轻重,让幼儿感知、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

2、让幼儿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根据物体的轻重排序。

3、提高幼儿的感知觉能力。

活动准备:1、衣架一个2、三个相同的矿泉水瓶(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瓶水,一个空瓶)三个相同的易拉罐(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瓶水,一个空瓶)3、一大一小积木若干,大小、形状相同的积木若干(按3、6、10数量扎一起)4、棉花沙包、豆子沙包若干、篮球、铁球、苹果、梨、桔子5、在生活活动、区域活动中学习如何使用天平活动过程:一、出示平衡的衣架,让幼儿观察并提问: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衣架)它有什么作用?(挂衣服用的)现在我挂在前面,它处于什么位置?(水平)。

请小朋友再看:我在衣架的一侧挂上一袋橡皮,你们观察衣架有什么变化?(挂橡皮的一侧下垂)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挂橡皮一侧重,另一侧没挂物品的轻),你们在看,我在衣架另一侧挂一把尺子,你会发现什么变化?(挂尺子的一端下垂,挂橡皮的一端翘起来)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或这说明了什么?(挂尺子的一端比挂橡皮一端重)师:小朋友非常聪明,知道在平衡的衣架上挂物品,重的一端下垂,轻的.一端上翘,衣服架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二、出示矿泉水瓶、易拉罐等相同材料的物品来比较轻重(一)1、教师:我这里有三个矿泉水瓶(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瓶水、一个空瓶子)你们知道哪个瓶子重?哪个瓶子轻?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装满水的重;装半瓶水的轻;空瓶子的最轻(利用目测)教师:请幼儿验证,用手掂一掂,感知哪个瓶子重?哪个瓶子轻?2、按由轻到重、由重到轻排序教师:现在,小朋友知道哪个重、哪个轻,请你按由轻到重排序,再按由重到轻排序。

请个别幼儿操作(二)1、教师:矿泉水瓶透明,小朋友用眼睛看就知道,哪瓶水重,哪瓶水轻,我这里还有三个不透明的相同的易拉罐,你们怎么分辨哪个罐重?哪个罐轻?(一个装满水;一个空的;一个装半罐)并按由轻到重顺序排起来。

幼儿轻重教案5篇

幼儿轻重教案5篇

幼儿轻重教案5篇教案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优秀教案的详细设计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控教学进度和节奏,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幼儿轻重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轻重教案篇1活动名称:比较轻重活动目标:1、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

2、知道物体的大不一定重,物体小的不一定轻。

活动准备:纸盒、天平、积木、弹子、塑料球、皮球、铁球等物品。

活动过程:1、请幼儿在众多的物品中,运用已有经验比较物体的轻重。

这些物体是一样重的吗?鼓励幼儿用手去掂分量。

2、帮助幼儿发现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

请幼儿比较塑料球和皮球谁轻谁重,然后再比较皮球和铁球谁轻谁重。

帮幼儿建立相对的概念:皮球和塑料球比,皮球重;皮球和铁球比皮球轻。

3、启发幼儿动脑子:有的物体的轻重差别很小,很难用手掂出。

怎么办?出示两件重量接近的物品: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件东西哪个重哪个轻呢?(启发幼儿自由发言,肯定幼儿的想像和发言。

)4、介绍测量工具——天平。

幼儿尝试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介绍天平的用法,准星必须居中,拿放要轻。

5、猜一猜这两样东西哪个轻,哪个重?请幼儿用天平测量验证。

6、选择体积相同质地不同的物品比轻重,理解体积大的不一不重,体积小的不一定轻的道理。

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盒子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

如: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铁块。

7、请幼儿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活动建议:在班级放置一天平,引导幼儿对天平产生兴趣并探索这种物体的功能。

活动延伸:1、带幼儿在室内或室外寻找可以比较的两个物体进行轻重比较。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看幼儿用书做智力游戏:比比谁轻谁重。

幼儿轻重教案篇2设计意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幼儿不断体验、感受物体的轻与重,真正让幼儿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

让幼儿理解物体的轻与重和掌握判断物体轻与重的方法,同时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物体体积大不一定重的道理,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可采用不同的判断方法。

认识轻重 教案

认识轻重 教案

认识轻重教案教案标题:认识轻重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轻重的概念和应用;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推理的能力;3. 引导学生运用轻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轻重的概念介绍;2. 轻重的比较与判断;3. 轻重的应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情境:在教室里放置几个不同重量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轻重;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轻重?如何判断物体的轻重?主体活动:3. 概念讲解:通过图片、实物或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轻重的概念,如物体的重量与大小无关,而是与物体的质量有关;4. 比较与判断:给学生准备一些不同重量的物体,让他们两两比较并判断哪个更重或更轻;5. 实践操作: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轻重的知识解决,如:小明要搬运一些书,他应该先搬哪些书?为什么?6.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道轻重相关的问题,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和分享思路。

总结活动:7.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轻重的判断方法和应用场景;8. 检查评价:通过问题回答、小组展示等形式,检查学生对轻重概念的掌握程度。

拓展活动:9. 利用游戏或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轻重的概念,如比赛谁能用积木搭建更高的塔,或者设计一个简易的天平来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

教学资源:1. 图片、实物或视频等展示轻重概念的材料;2. 不同重量的物体;3. 实际问题和拓展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2. 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和解释;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4. 学生完成的实践活动或游戏的成果。

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2. 总结教学经验,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避免学生受伤;2.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供充分的互动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