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结构性失衡的问题研究
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辖区小学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专职督学王志亮农村教育是农村教育中最基础的一环农村小学师资成为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
我所辖的上庄教育中心的西部小学及上寨乡教育中心的师资问题尤为突出。
一、辖区小学师资现状及问题(一)工作压力大,教学环境差。
1、工作负担重。
一般情况下,小学教师要在教一门主科的同时再兼副科,而小学教师大多还存在包班上课,周课时大都在16——25节。
另外农村小学生基础差,家长素质相对较低,学生脆弱、厌学、难管理,无疑都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2、教学环境差。
由于各种原因,有不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不健全、不配套,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有些学校即使教学设施不错,但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如南庄小学、台头小学,校舍极其紧张,班额大,人数多,增加教室挤占了功能室,致使教师工作环境与优秀学校的差距很大。
(二)结构失衡,专业化水平低。
1、年龄结构失衡,教师老龄化严重。
我们鹿泉区教育系统自2000年以来,极少分配青年教师,导致教师断层严重,青黄不接。
我所负责的责任区(以上庄为例)教师35岁以下的教师仅占15.9%,极大制约了学校的教育发展。
2、学科分布不合理,专业教师少。
在农村小学,一师多科的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音乐、美术、科学教师,大都是一些即将退休的教师担任,造成了老师不懂专业知识,上课不专业的局面,即使教育局投入大量资金对这些教师进行培训,也是杯水车薪,收效甚微。
3、学历结构失衡。
农村小学教师第一学历普遍较低,正规师范类毕业教师少。
他们多是通过转正、函授、电大等形式取得的后学历,真正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素质还达不到专科或本科水平。
(三)队伍不稳补充机制不健全。
1、教师队伍流失严重。
由于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等原因导致不少农村小学优秀教师人心不稳人心思动。
一批批农村小学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由村流向镇、镇流向县城、县城流向市区。
2、师资补充滞后,流动性大。
由于近年来分配正式教师不足,再加上二胎政策的放开,不少学校不得不大量使用代课人员,而这些代课教师往往在找到更好的工作后,马上就离开,使学校的师资队伍很不稳定。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探新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探新随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逐渐发展,教师队伍建设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不高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探索新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模式,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一、加强教师队伍结构调整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队伍结构通常存在着年龄偏大、教龄偏长的问题,需要通过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可以引进一些年轻教师,注重培养新鲜血液,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队伍老龄化的问题。
对于那些教龄较长的老教师,可以采取相关政策措施,引导他们选择适当的退休时间,为学校注入新的活力。
还需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培训。
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他们的教育热情,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师资力量通常偏弱,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可以加大对教师的招聘力度,引进具有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
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福利,激励他们更好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还可以建立一些与当地农村实际相适应的师资力量培训机制,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需要加强政策支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可以加大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确保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培训条件。
可以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价机制,激励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教师激励机制。
还可以加强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宣传,引导全社会关注农村教育,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四、加强学校管理和教师团队建设在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中,学校管理和教师团队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优化学校管理结构,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可以加强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形成良好的教师团队协作氛围。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和对策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和对策农村小规模学校是指那些位于农村地区,学生数量较少,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学校。
在这样的学校里,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这不仅影响着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也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面临的困境之一是资源和条件匮乏。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农村小规模学校往往在师资、教学设施、教材等方面资源匮乏,这就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师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缺乏专业的培训机会,教师无法及时获取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人才流失问题也十分严重。
由于农村学校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相对较低,很多优秀的教师都选择离开农村学校,转而到城市或者其他地区从事教育工作。
这就导致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下降,教学人员的结构变得不够合理,这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构成了严重的障碍。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受限于学校的发展状况和外部环境因素。
在教学环境相对闭塞的农村地区,教师们往往难以接触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难以与其他地区的优秀教师进行专业交流和学习。
这就导致了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教学优势无法得到发挥,教学水平无法提升,最终损害了学生的教育权益。
面对这些困境,我们应该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和对策。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
这包括加大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资金支持,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提供更加完善的教育资源,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培训与发展体系。
这包括组织优秀的教育专家和教师到农村学校进行教学指导和培训,开展专门针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培训项目,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可以通过建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交流合作机制,鼓励教师之间进行专业交流和学习。
浅谈农村小规模学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小规模学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现状与对策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教育质量和教学秩序。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短缺、教学条件落后等几个方面,探讨农村小规模学校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小规模学校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等原因,往往会存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图书馆、实验室、体育设施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这就给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对策: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资源投入,增加教学设备、更新图书资料、完善实验条件,并提供更多的体育器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二、师资力量短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师资力量普遍不足,教师队伍结构单一,流动性大,不稳定因素较多。
这就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隐患,甚至会影响到教学秩序。
对策: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师资力量支持力度,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工作条件,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增加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前往乡村学校任教。
三、教学条件落后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条件普遍落后,基础设施较差,教学设备陈旧。
这就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对策:政府应该加大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更好的保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
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缺乏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很容易产生学习压力过大、兴趣缺失、自卑等心理问题,这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对策: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五、家庭教育问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家庭教育的引导和支持,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的道德素质不高、行为不端等问题。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探新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探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怎样建设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教龄长、青壮教师不足的情况。
这些老师大多数由本地招聘而来,教学经验较为丰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学生的现代教育需求。
而青壮教师则因种种原因难以留在农村学校,导致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失衡。
2. 教学条件相对落后。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的限制,农村小规模学校很难提供与城市学校相当的教学条件。
校舍的老化、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图书馆藏书量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 教师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由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资源有限,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也比较有限。
这使得一些优秀的年轻教师失去了留在农村学校的动力,选择了辞职或转岗,从而导致了教师队伍的流失和质量下降。
1. 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失衡。
由于缺乏青壮教师,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队伍普遍以老教师为主,这使得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无法与时代接轨。
2. 教学条件相对落后。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条件与城市学校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这使得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1. 加强青壮教师的引进和培养。
为了解决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失衡的问题,农村小规模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和培养青壮教师。
如设立各种奖励政策、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加强对青壮教师的培训等,吸引更多优秀的青壮教师留在农村学校。
3. 提高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
农村小规模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如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留住更多优秀的教师。
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的失衡问题与优化策略
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的失衡问题与优化策略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的失衡问题与优化策略近年来,我国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存在严重的失衡问题,给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的失衡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农村教师队伍的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教育专业背景较弱,教龄偏高,专业结构不合理等。
首先,农村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由于农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吸引力较低,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不足以满足农村学校的需求。
其次,农村教师的教育专业背景较弱,这主要是因为教师队伍中相对缺乏高学历的教师。
再次,农村教师队伍的教龄普遍偏高,新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
这使得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缺乏新鲜血液和教学理念。
最后,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不合理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因为专业结构不合理,使得农村学校中缺少一些特色学科的教师,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针对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的失衡问题,应采取一系列优化策略。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
政府可以增加对农村学生的教师资助政策,鼓励更多的农村学生选择师范专业。
同时,应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其次,要实施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政府可以通过优质学校资源的调配,吸引高素质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同时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增加他们的职业吸引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制定政策,鼓励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交流任教,提高他们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素养。
再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评价。
建立健全的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将教师的教学成果、培训情况等作为评价指标,对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和晋升机会,对低效教师进行帮助或淘汰。
最后,要加强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合作与交流。
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培训班、教师交流活动等方式,增加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的交流机会,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
综上所述,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的失衡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采取一系列的优化策略,可以有效地调整和完善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浅谈农村小规模学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小规模学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现状与对策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制约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整体发展。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急需面对的课题。
本文将就农村小规模学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问题现状1. 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小规模学校一般招聘不到高素质的教师,整体师资力量相对匮乏。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较低,无法满足学校的教学需求。
2. 教学资源匮乏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条件落后,学校的教学条件大大不足。
3. 教学质量不高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但由于一线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学校的教学质量整体水平较低,学生的学业成绩大大不如城市学校。
4. 管理不善农村小规模学校一般缺乏专业化管理人员,学校管理水平整体不高,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5.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参差不齐,学生的素质整体偏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不够符合学校的要求。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师资培训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2. 加大投入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设施条件,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3. 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日常管理与督促,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
4. 完善管理体制学校应该加强对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聘任,完善学校管理体制,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为学校的整体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5. 增强学生素质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农村小规模学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小规模学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现状与对策农村小规模学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匮乏、管理体制不完善、学生思想观念落后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的对策包括:加强师资培训、改善教育资源配置、完善管理体制、提升学生思想素质。
下面将具体分析并探讨这些问题及对策。
农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的师资力量不足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由于经济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农村小规模学校往往无法吸引到高水平的教师。
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师资力量。
一方面,可以加大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可以通过创新招聘机制,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任教。
还可以引入外籍教师和志愿者资源,增加师资力量。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资源匮乏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匮乏,教学设备、教学用具等方面的配置不够完善。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可以通过政府的资助和引导,增加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投入。
可以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吸引各类资源向农村小学倾斜,并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确保教育资源能够最大化地发挥效益。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管理体制不完善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管理往往存在着缺乏规范、缺乏监督等问题。
为了改善管理体制,可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规范和制度,确保学校的管理运行有章可循。
还可以建立健全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监督,提高管理效能。
农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的学生思想观念落后也是一大难题。
农村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有所疏远。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可以通过拓宽教育内容,引入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还需要加强对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宣传,提高家长和社会的对现代教育的认知水平,形成教育共同体。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结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结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提高全民素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然而我国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着区域数量短缺、学历层次偏低等诸多结构性问题,本人就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对农村教师的培养体制和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等途径来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提供一些浅见。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对策研究从2001年开始,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也规定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以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但是到目前为止,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和校长的统筹管理职能在有些地方落实的并不好。
我国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存在着区域数量短缺、学科结构失衡、年龄分布不均、学历层次偏低和职称比例失当等诸多结构性问题,为此,需要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建立倾斜农村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以及改革。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对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
随着学龄儿童人口总量的持续减少,以及中央和各级政府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日益重视,从全国的整体情况来看,长期困扰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教师数量不足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中西部的很多省区以及山区、林区、牧区和湖区等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地区依然存在着农村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仍存在着许多亟需解决的结构性问题。
二、教育学科结构不合理,年龄分布不均农村教师的另一重要问题是学科结构失衡问题。
在农村小学中,音乐、体育、美术、外语、信息技术等课程没有教师教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专职英语教师都没有,小学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等新课程也同样缺乏老师;要么干脆不开设这些课程,要么让其他学科的教师现学现教,应付了事。
近几年,一些地方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不及时的问题非常突出,出现了既超编,又缺乏任课教师的现象,部分农村中小学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专任教师不足,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现象比较普遍。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探新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探新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是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师队伍的结构现状、问题分析以及建设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师队伍结构现状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教师结构不均衡。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城市与农村发展的差异,农村小规模学校往往缺乏教育资源和吸引力,导致多数优秀教师流向城市学校,留在农村教学的教师多为年轻教师或者素质较低的教师。
2. 教师素质不高。
由于农村学校招聘条件较低,导致教师队伍中很多教师的学历和专业水平都不够高,对教学知识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掌握程度也较低。
3. 师资结构老龄化。
农村小规模学校往往缺乏长期的进修学习机会和晋升通道,导致不少教师没有学习的动力,也没有提升的机会,造成师资结构老化严重。
二、问题分析1.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资源不足的问题。
农村学校所在地经济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提供足够的经费和教师培训资源,这给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 教师流动性大。
由于农村学校条件较差、待遇相对较低,很多教师不愿意在农村长期执教,而是选择了流动或者进城从事其他职业。
3. 教师培训机会少。
农村学校往往缺乏专业的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教师的培训机会相对较少,缺乏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的机会和途径。
三、建设措施1. 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
通过建立培训机构、加强培训师资力量以及提供更多培训资源,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2. 完善农村教师的待遇和条件。
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增加农村教师的吸引力,减少教师流动现象。
3. 加强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投入。
增加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增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引进和流动机制。
通过引进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授课,同时鼓励流动教师到城市学校进行短期进修,增加教师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农村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化人才、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制约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有必要对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存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推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一、现存问题1.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大量的中老年教师,他们具有较多的教学经验,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代脱节,难以满足学生的新需求。
与此年轻教师不断流失,很难留住优秀的年轻教师,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
2. 缺乏专业化人才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缺乏专业化的教育人才。
很多教师是“应届生”或非教育类专业毕业生,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相对较弱,导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影响教育质量。
3. 薪酬待遇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薪酬待遇普遍偏低,工作条件相对恶劣。
这不仅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敬业精神,也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从而导致教师流动性增加,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4. 教师教育培训不足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培训机会相对较少,教师们缺乏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机会,限制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空间。
5. 缺乏激励机制农村中小学教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敬业精神。
这不仅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对策研究1. 构建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的问题,可以通过实施激励政策,留住优秀的老教师,同时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吸引力,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合理分配。
2. 加强教师专业化培训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3. 提高教师薪酬待遇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薪酬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的流失问题,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技能、缺乏培训机会、待遇低等方面。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目前,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年龄、性别、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导致教育质量上升的难度较大。
具体表现为:1.教师学历水平不高。
很大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只具有高中或职校文凭,甚至没有专业文凭。
这些教师缺乏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等方面存在不足。
2.教师专业技能不足。
这些教师教学理论并不深厚,缺少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教育技能水平较低,教育教学模式陈旧。
3.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
大量老师年龄过大,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不熟悉。
教育工作时间较长,工作疲劳加重,有些人甚至无心工作。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重视教师专业素质。
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学历和教育水平应成为一个重要任务。
教育行政部门要优先考虑招聘持有研究生及本科以上学历教师。
2.注重教师培训。
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实际工作需要,定期举办培训班和学术讲座,让教师真正了解和运用新的教育技术,帮助他们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
3.控制教师聘用年龄。
通过合理调整招聘条件,吸收年轻的、富有活力和创新思维的教师,提高人才质量,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优势。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缺乏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缺失是农村教师的一个突出问题。
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
另外,缺乏新技术、新思想和新方法的教学,会导致教育体系落后,教育质量不高。
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教师专业培训。
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让他们接受新技术、新思想和新方法的教学,提高教师教育水平。
2.培训网络能力。
当今的教学环境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多元化,农村中小学教师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教学、研究事宜较为困难,因此应加强教师网络能力培训,让农村教师融入时代的潮流中。
农村小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言: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农村小学却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和校舍条件差等方面探讨农村小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环境。
一、师资力量不足1.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普遍缺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教育往往成为年轻人流失较多的岗位之一,导致了师资力量纵向结构上的不平衡。
2. 缺乏培训机会和职业发展通道:由于经济条件等原因,很多农村小学教师没有机会参加全面系统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无法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并获得更好发展空间。
针对师资力量不足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政府加大投入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经费投入,提供充足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鼓励优秀城市教师到农村任教,并合理调配教师资源。
2. 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岗位晋升制度和薪酬激励机制,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农村基础教育工作。
二、教学资源匮乏1. 教材和教辅不足:农村小学无法提供足够丰富的课程内容和相关辅助资料,限制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2. 实验条件有限:由于设备、经费等问题,很多农村小学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实验机会,影响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针对教学资源匮乏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充足、适宜的课本、教辅资料及实验器材,并进行定期更新,保证学校教学质量。
2.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积极推广和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让农村小学教师能够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活动,扩大学生的接触面和知识渠道。
三、校舍条件差1. 老旧校舍存在安全隐患:很多农村小学的校舍建筑年代久远,结构老化,存在安全隐患。
特别是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更需要高质量的校舍来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2. 学生宿舍不足:很多农村小学没有宿舍条件,导致孤儿和留守儿童无法得到良好的居住环境与照顾。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和对策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和对策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资源匮乏、教育条件相对欠缺,这里的教师在专业发展上面临着诸多困境。
本文就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和对策做一分析。
一、困境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资源匮乏且不平衡,教师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成长机会。
很多农村小学的教师教龄较长,缺乏新鲜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2. 管理条件不利由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师资经常处于严重缺乏的状态。
缺少熟练的管理者来进行指导。
也导致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困息。
3. 社会环境偏远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社会环境通常偏远、交通不便,导致教师难以参加培训和交流,也影响了他们的专业发展。
4. 学校条件简陋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简陋,教学设备落后,教学环境不佳,也使得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二、对策1. 政府政策扶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扶持力度,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增加教师的薪酬待遇。
鼓励和扶持有教育热情的大学生到农村小规模学校任教。
2. 加强专业培训可以通过设立政府专项基金,引导和支持农村小规模学校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使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政府可以制定政策,引导优秀的教育资源向农村小规模学校倾斜,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远程教育和师资培训。
可以通过举办教学比赛等形式,激励和鼓励农村小学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4. 优化教育环境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更好的条件。
5. 加强教师交流合作政府可以组织教师交流活动,鼓励教师之间分享教学方法和经验,形成合作联盟,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相信可以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优质均衡发展背景下农村学校师资配置困境及对策
优质均衡发展背景下农村学校师资配置困境及对策优质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旨在通过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农村地区,由于师资配置不足,农村学校师资配置存在着严重的困境,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本文将就农村学校师资配置困境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农村学校师资配置困境1.1 师资数量不足农村学校师资数量严重不足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师资数量严重不足。
据统计,我国农村学校教师数量普遍不足,且以中小学为主的学校更为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1.2 师资结构不合理农村学校师资结构不合理是师资配置困境的另一大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滞后,吸引优秀的教师前往农村学校任教的难度较大,农村学校的教师主要由当地教师和外省支教教师组成,这导致了农村学校师资结构的不合理,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1.3 师资培训不足农村学校师资培训不足也是当前的一大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导致师资培训平台欠缺,师资培训机会有限,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影响了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
2.1 政策支持不足政府对农村学校师资支持力度不够是导致师资配置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以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然而目前政府对农村学校师资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了师资配置困境。
2.2 教师待遇差农村学校教师的待遇相对城市学校教师较低,这也是农村学校师资配置困境的原因之一。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状况相对滞后, 农村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福利保障等方面一般相对较差,无法吸引更多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3.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师资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引导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提高农村学校师资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优质均衡发展背景下农村学校师资配置困境及对策
优质均衡发展背景下农村学校师资配置困境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备受关注。
在优质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学校师资配置困境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分析师资配置困境的主要原因入手,探讨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师资配置困境的主要原因1.资源配置不均衡在我国,师资资源主要分布在城市地区,而农村地区却面临着严重的师资匮乏问题。
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城市教育资源的吸引力较大,导致了大量优秀的师资人才向城市集聚,直接影响了农村学校的师资配置。
2.薪酬待遇差异较大在城市地区,教师的薪酬待遇一般都要高于农村地区,这就导致了农村学校较难留住优秀的教师。
由于待遇的差异,很多优秀的教师都选择向城市地区转移,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学校师资配置困境。
3.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整体偏弱,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的投入来提升农村学校的师资配置。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足,农村学校很难吸引优秀的师资人才,导致了师资配置的困境。
1.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农村学校师资的扶持和支持。
通过政府的投入力度,可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投入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师资人才。
2.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政策,鼓励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可以通过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师薪酬待遇、提供更多的职称晋升机会等方式,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
3. 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在农村学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激励,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可以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5.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建设师资配置困境是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农村学校的师资支持力度,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师资配置困境,进一步推动农村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我国教育的全面发展目标。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和对策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和对策随着我国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面临着不少困境。
本文将就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和对策进行探讨。
1.资源匮乏农村小规模学校通常地处偏远山区或乡村,学校规模小,教育资源匮乏。
这种资源匮乏包括教学设施、教材、教辅资料等。
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2.专业知识与技能短缺相对于城市的大规模学校,农村小规模学校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许多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都比较薄弱。
这种短缺不仅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也制约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3.交流机会少农村小规模学校之间的交流机会受到了制约,教师们很难有机会和其他学校的老师进行交流学习。
而交流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4.培训机会少由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数量较少,培训机会也就相对较少。
很多教师不仅缺乏专业知识,也缺乏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培训和进修机会。
5.薪酬水平低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薪酬水平普遍比城市学校较低,这也让一些有教学热情和专业能力的教师在这里难以持续发展。
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比例,保障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设备、教材等资源充足。
2. 搭建交流平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搭建起农村小规模学校之间的交流平台,为教师们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增进他们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
4. 定期评测和激励政府和学校可以定期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进行教学水平评测,对成绩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激励,以鼓励他们持续进步。
政府也可以考虑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薪酬水平,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发展动力。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改善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本身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各方合力,才能真正帮助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解决专业发展中的种种困境,提高整个农村教育水平。
优质均衡发展背景下农村学校师资配置困境及对策
优质均衡发展背景下农村学校师资配置困境及对策优质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而农村学校师资配置困境是阻碍农村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农村学校师资配置的现状和困境出发,探讨解决农村学校师资配置困境的对策。
农村学校师资配置困境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吸引优秀的人才留在农村任教的难度较大,导致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短缺。
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老师结构年龄偏大、流动性较高的问题,而年轻教师的比例较低。
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教师培养和发展机制不健全,农村学校的教师整体素质相对较低,缺乏专业发展和提升的机会。
针对农村学校师资配置困境,应采取以下对策来解决:提供激励政策,增加教师吸引力;加强师资培养和发展,提高教师素质;改革农村教师招聘机制,优化师资结构。
政府要出台激励政策,增加农村学校教师的吸引力。
加大农村学校教师的奖励补贴,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鼓励他们在农村学校长期从教。
还可以给予农村学校教师更多的职称评定和晋升机会,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
需要加强农村学校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
可以加大对农村学校教师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论水平。
可以鼓励农村学校教师参加进修学习、培训课程等专业提升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应该改革农村学校教师招聘机制,优化师资结构。
可以通过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待遇和福利,吸引更多高质量的教育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
可以加强对农村学校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注重选拔具有优秀教学能力和教育背景的教师。
调研报告:进一步优化农村教师结构
调研报告:进一步优化农村教师结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育资源整合的推进以及教育发展的趋势,农村小学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当前农村小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村学校生源不均衡。
据调查,兴唐镇有小学4处,在校学生1600余人,其中中心小学有1000人左右,其余三所小学一共才600余人。
2、教师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一是教师人岗对应极不协调。
一方面按师生比来说,在编教师总数明显超标。
以兴唐小学为例,在校学生180余人,在编教师25人,师生比为7:1,远远高于上级要求的18:1。
另一方面从学科教学的实际需求来说,人员相对紧缺、学科不配套的问题又较为突出。
目前,像音乐、美术、劳动、信息技术教学、校本课程多数都是兼职的。
二是年龄结构差距较大。
据调查,石墙镇农村小学超过45岁的老教师达43 %,有的学校甚至多达50%以上,教师队伍出现的严重的“断层”现象,成了农村小学教育发展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二、原因分析1、在教师的使用与管理上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一是教师流动不合理。
历年来,优秀师范类教师或考选教师分配基本是城区学校优先,农村小学又得不到及时补充,使得城乡教师队伍素质的差距逐步拉大。
二是农村教师结构老化。
我校在编教师25人,其中年龄在45岁以上达12人。
三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不少教师由于长期在农村工作,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社会、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度低,甚至有的同志在某一学校一干就是10年、20年以上,导致部分教师不思进取,工作缺乏激情,养成松散习惯,难以专心教学,使得农村教师队伍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三、意见建议1、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力度。
构建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
一是强化政府责任,重点强化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投入责任,改变当前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中比例过低、作用过微的状况。
国家应制定义务教育最低财政标准,对低于财政标准的县乡,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自上而下地通过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或专项补助制度给予财政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第33卷,2019年3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ResearchonModernBasicEducation)Vol.33,Mar.2019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结构性失衡的问题研究陈㊀坤,秦玉友(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24)㊀㊀摘㊀要:㊀当前,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陷入了师资结构性失衡的现实困境㊂表征为教师数量配置上 超编性缺人 ,课程对口开设上教师专业化率低,素质结构上呈现梯度性断层,年龄结构上呈现 沙漏型 分布,性别结构上教育生态失衡㊂其根源在于编制症结造成师资配给偏失,价值迷思造成师资有效供给不足,外援乏力致使师资补给缺乏长效机制,内部困顿弱化了教师职业吸引力㊂破解之道在于弹性设计优化教师编制配给与管理制度,价值归位为师资有效供给提供支撑,制度创新建立教师补给的长效机制,精准扶贫切实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㊂㊀㊀关键词:㊀农村教育;小规模学校;教师;结构性失衡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基金项目:本文系为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效益评估研究 (项目编号:16JJD880014)的阶段性成果㊂作者简介:陈㊀坤,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教育㊁课程与教学论研究㊂秦玉友,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长江学者,主要从事农村教育研究㊂㊀㊀201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将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作为振兴乡村的重要举措,对农村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㊂教育乃立国之本㊁强国之基,农村小规模学校(以下简称 农小校 )是教育扶贫的 最后一公里 ㊂截至2017年,农小校有10.83万个,占农村小学与教学点总数的56.07%,占全国小规模学校总数的87.98%㊂点多㊁面广㊁教学质量低是农小校面临的现实境遇,严重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也是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㊁实现均衡发展的瓶颈㊂目前我国农小校教师结构性失衡是问题的根源㊂因此,系统论证义务教育阶段农小校师资结构性失衡问题,剖析其深层原因,对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国民教育公平尤为必要㊂一㊁农小校师资结构性失衡的问题表征1 教师数量配置上 超编性缺人当前,我国农小校教师数量配置上呈现 超编性缺人 的怪象㊂ 超编 指实际在编教师数大于法定教师编制核算数; 缺人 指实际在编教师数不能满足实际教育教学需求㊂[1]我国农小校教师超编性缺人的问题由来已久㊂从历史沿革上来看,我国中小学教师编制配给标准经历了1984年㊁2001年和2014年三次重大调整,编制核算标准从1984年的师班比转向2011年师生比,再到2014年统一城乡教师编制配置标准㊂2001年出台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规定农村㊁县镇㊁城市教职工与学生比分别为1ʒ23㊁1ʒ21㊁1ʒ19㊂‘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2)数据显示,小学阶段农村㊁县镇㊁城市师生比分别为1ʒ20.38㊁1ʒ19.97㊁1ʒ19.21,呈现农村>县镇>城市的递减关系,三级递减,农村地区教师配置超编初见端倪㊂2014年中央编办㊁财政部㊁教育部联合出台了‘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要求以教职工与学生比为核算方式,统一城乡教师编制配置标准,规定高中为1ʒ12.5㊁初中83为1ʒ13.5㊁小学为1ʒ19㊂[2]‘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农村小学的生师比由2012年的15.88ʒ1,下降到2015年为14.47ʒ1㊂同期,农小校生师比由2012年的11.4ʒ1,[3]下降到2015年的9.82:1,普遍低于国家规定标准和农村平均值,直观错觉上似乎农小校教师超编幅度大㊂[3]但从实际教学需求反观,以师班比㊁师科比两种逻辑作为考量则 别有洞天 ㊂如农村地区师班比2012年的从1.86ʒ1上升到2015年的1.90ʒ1㊂[4]2015年农小校师班比为1.3ʒ1,折射出缺人的信号,师班比远低于平均值㊂为了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必然加大在编教师的工作负荷,或寻求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㊂从周课时量上来看,城镇教师平均为12 13节,而农小校教师平均为18 20节,[5]普遍高于国家规定的周课时12节㊂此外,近50%农小校由公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混合构成,甚至有6.3%农小校全是代课教师㊂[6]整体编制 饱和 的失真遮蔽了农小校发展的实际需求,导致了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一体化虚假繁荣的陷阱假象㊂2 课程对口开设上教师专业化率低农小校因常年难以引进所需人才,师资招聘与配给上以数量型补充为主,重点解决 谁来教 的问题,难以顾及课程开设与教师专业对口的问题㊂一是表现在入职门槛低,非师范生以特岗教师身份进入㊂农小校现有特岗教师中有31.5%的特岗教师的所教与所学专业不一致㊂[7]一些地区规定报考特岗教师可以没有教师资格证,录用后经短期培训即颁发相应教师资格证㊂二是农小校小科目教师有编无人㊂调查显示专业性较强的音㊁艺㊁科㊁英等课程专任教师缺编率高达30%以上,[8]课程的对口化教学难以实现㊂在国家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2017年中小学新增了各种课程与课时,仅就小学1 2年级新增的科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说,其新增课时量达到了学年课时总量的7.69%㊂[9]新增课程与课时对现有农小校教师数量与专业化结构配置带来了严峻的挑战㊂三是教师 一专多能 ㊂农小校由于教师紧缺,为了开足㊁开全国家规定课程,教师往往身兼多学科教学㊂即使部分学校有小科目教师,因小科目课时有限,他们也不得不兼任其他科目教学,如体育教师教数学,音乐教师教语文㊁英语等㊂在对口师资缺乏和应试观念合力影响下,小科目课程成为被放弃开设或课时重点压缩的对象㊂此外,农小校教师除日常教学工作外,还要担任生活教师㊁行政人员等㊂这种 教非所学 ,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教师专业化成长㊂3 教师素质结构上呈现梯度性断层农小校教师在素质结构上呈现梯度性断层特征㊂一是表现在学历结构层次上,虽然2017年农村学校教师学历继续保持提升,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为91.8%,低于城市6.2%个点,但成绩背后却隐藏着问题㊂如2015年全国小学教师平均学历专科㊁本科㊁硕士及其以上构成比例分别为45.96%㊁45.31%㊁0.63%,而2015年调研发现农小校教师学历由高中以下㊁高中/中专㊁大专㊁本科和硕士构成,其学历比重分别为5.4%㊁32.6%㊁42%㊁19.7%㊁0.3%㊂[6]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农小校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以专科为主,本科学历偏少,硕士更是凤毛麟角,缺乏合理层次搭配㊂二是表现在农小校教师骨干职称上呈现梯度性断层,有学者调查发现农小校初级及以下职称占比过半,中级职称的占比较低,高级职称的占比过低,81%的农小校没有高级职称教师,也没有本校学科带头教师㊂[10]与此同时,农小校所拥有的县级㊁市级㊁骨干教师更少,没有本校名师工作室和省级骨干教师㊂三是高水平的公费师范生没有进入农村地区学校,2016年调查发现到乡镇基层从教的免费师范生不足三成,到农小校从教的少之又少㊂由上可知,教师素质结构梯度性断层,传统以 传㊁带㊁帮㊁扶 为主的专业引领和辐射带动良性发展作用将中断㊂4 教师年龄结构上呈现 沙漏型 分布农小校教师年龄结构上呈现 沙漏型 分布,教师队伍结构老龄化与年轻化并存,中青年教师紧缺的特点㊂随着特岗教师计划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㊁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小校教师年龄结构由以前的单一老龄化转向老龄化与年轻化并存㊂2015年调查显示,29岁及其以下㊁30 39岁㊁40 49岁㊁50岁及以上的教师占比分别为30.6%㊁27.3%㊁13.4%㊁28.7%㊂而同期农村非小规模学校,教师年龄构成以中青年为主,50岁及其以上㊁30 49岁㊁29岁以下教师比为12.6%㊁67.1%㊁20.3%㊂对比可知,农小校教师队伍的年轻化与老龄化问题严重㊂8.5%的农小校没有46岁93陈㊀坤,秦玉友: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结构性失衡问题研究以下的教师,6.2%农小校55岁年龄段的教师占该校教师总量的50%㊂[6]农小校教师年龄结构对农小校影响有:一是大量老龄教师缺乏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其固有的传统教学观念,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㊂他们已步入职业晚期,难以接受新知识㊁新方法,不愿提升,消极等待退休㊂二是中年骨干教师紧缺,新手教师多,业务水平有待提升,缺乏相应的指导教师,将不利于农小校教师良性的梯队式发展,无形中降低校本教研㊁教学研讨等自身 造血 功能㊂三是年轻教师离农倾向严重,无法忍受艰苦条件,缺乏相应的乡土知识与乡土情感,将农小校作为暂时的落脚点,或职业跳板㊂5 教师性别结构上教育生态失衡农小校教师在性别结构上呈现女多男少的特点,年轻女老师居多,男性教师偏少,教育生态失衡㊂2017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显示,高中㊁初中㊁小校阶段专任女教师占比分别由2010年的47.66%㊁49.48%㊁57.95%上升到2017年的53.07%㊁55.64%㊁67.19%㊂全国范围内男女教师比例失衡,小学最为明显,且存在进一步扩大趋势㊂2017年有媒体随机调查了山东㊁湖南㊁四川㊁浙江四省140多所农小校,发现教师性别失衡严重,男女教师比达1ʒ10,女教师占比80%已属常见现象㊂[11]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给学校教学与管理带来了双重困扰㊂一是阳刚教育缺失,教师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与榜样㊂由于农小校女教师居多,教育过程以无意识隐性课程间接熏陶,或直接耳濡目染地影响着学生正确性别角色意识的形成,思维逻辑的发展,以致有些学生性格发展偏向女性化㊂二是教师队伍稳定性差,容易造成突发性缺人㊂农小校中40岁以下育龄女教师占比高达60%,29岁及以下女教师处于黄金婚育年龄段,占比高达27%以上,尤其在 全面二孩 政策后,对于师资短缺与结构性失衡的农小校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㊂三是女多男少,不利于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难以激发群体活力,协调人际关系㊂二、农小校师资结构性失衡的省思与溯源1 编制症结:造成农小校需求师资配给偏离现行教师编制制度因配置标准㊁进入与退出配套机制缺失,造成农小校教师配给超编性缺人㊂首先,2014年‘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统一了城乡教师编制核算标准,其基本逻辑是以教职工与学生数之比为准绳,以理想的班级40 45人为常模,具有明显的规模取向㊂政策设计宏观整齐划一而缺乏细分,忽视了小班㊁小校,难以具有 规模效益 ,陷入政策扶持的 盲区 ,造成了农小校师资结构性失衡㊂其次,教师编制配给关注总量上的配给,采取岗位混编方式,忽视了教师配给结构与类型上的适切性㊂受现行教育评价体制影响,在新教师招聘与配给过程中往往 重主轻小 ,评价体系中不受重视的小科目实行专兼结合㊁一人多岗,导致课程对口开设上教师专业化率低㊂编制配给忽视了农小校教师工作任务负荷量㊁繁琐度与课程对口专业化等问题,难以满足农小校实际需求,导致农村学校发展逐渐式微㊂最后,教师编制管理僵化,缺乏灵活性㊂我国实行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遵循自上而下㊁退一进一 的原则,没有真正实施淘汰机制,造成了年轻教师进不来,老龄教师和教学能力不足的教师退不走的现状㊂区域内㊁校际间教师流动㊁补充也困难㊂另外,编制管理缺乏机动性,没有预留空间,几年才核编一次,造成人才流动政策不配套㊂2 价值迷茫:造成农小校教师有效供给不足这种迷茫反映在不同的相关主体群㊂首先,政府同样是 经济人 存在,在政策制定过程深受经济理性遮蔽,忽略了农小校社会价值与效益,到目前为止,尚缺乏支撑小规模学校发展相关政策体系与政策话语㊂虽然国家通过 以奖代补 方式,对薄弱地区教师给予生活补助与津贴,其实质是县级先要出资实施,验收合格后,国家再配套奖补㊂农小校多分布在经济基础薄弱中西部地区,以县为主的教师工资发放体制,决定着事业人员供养能力与参与积极性,难以惠及农小校㊂其次,师范院校 去师范化 倾向与 离农 意识严重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师范教育由三级师范教育体制转变为开放式的二级师范教育体制,为农村培养教师的中师不复存在㊂深受市场经济影响,经济效益好㊁就业出路广的学科和专业受到各师范院校的青睐,而公益性强㊁经济效益差㊁就业面窄的师范教育受到学生与学校冷落,04第33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现代基础教育研究“(ResearchonModernBasicEduc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3月师范院校纷纷进行 摘帽 更名,压缩师范专业与招生数,逐渐淡出了为农村培养教师行列㊂最后,政策执行深受狭隘的教育观左右㊂在垂直式分包分管模式下,教育主管部门受现行教育评价体制影响,以狭隘教育质量观㊁升学率作为论断,无论教师需求申报,还是分配过程中,往往重主科轻小科,重规模性学校轻小规模学校㊂在师资有限情况下,为了保证大部分学生利益与自己政绩工程,优先倾向名校㊁大规模学校的发展需求,对农小校需求置若罔闻㊂即使为农小校配备师资,也是对大规模学校或名校筛选㊁掐尖后的数量型补充㊂3 外援乏力:农小校师资补给长效机制缺乏尽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农村师资补充政策,但这些政策缺乏长效机制㊂首先,特岗教师支持计划㊁农硕计划㊁公费师范生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师资紧缺,但这些政策均是以补偿的方式为农村地区补充 临时教师 而已㊂这势必造成农村教师临时思想和短期行为,作为短暂的 寄居者 ,他们并不能安心从教㊂[12]更重要的是短期 输血 为主的政策设计,忽视了农小校教师队伍内生造血机制的形成,不利于农小校长远发展㊂其次,农村教师补充主要以数量型为主,而忽视了其 内涵式 需要㊂对中小学的教师类别㊁层次需求缺乏合理判断与预测㊂一方面表现在等量齐观的录取分数标准,导致高师准教师招生性别比例失调,也造就了基础教育阶段乡村教师性别结构失衡㊂另一方面表现在高师在准教师培养上还是简单地将专业等于职业,学科化等于专业化,忽视了深基础㊁宽口径㊁多样化的教师培养模式,导致准教师局限于学科化思维,不能胜任多学科教学任务㊂最后,公费师范生政策没有真正落到实处㊂有学者调查发现,82%以上公费师范生签约到城市区域,仅18%以下的签约到乡镇及以下区域,且比例逐年下降㊂[13]高水平的师范生没有进入农小校㊂高师在准教师培养上,没有帮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与职业担当,在教师招聘报考上呈现出城热㊁乡冷的反差局面㊂4 内部困顿:弱化了农小校教师职业吸引力从心理学来讲职业吸引力是职业发出的讯息是否满足在职人员和求职人员的生存性㊁发展性和关系性择业需求,进而引发求职者去留意愿的一种能力㊂[14]首先,我国农村教师经济待遇低,处于次要劳动力市场地位,存在有编无人现象㊂同时,教师行业内部待遇也存差异,其体现在区域㊁校际㊁职称㊁教龄方面,这种差异造成了教师向城化单向流动㊂[17]其次,农小校职业发展空间狭窄,弱化了教师职业吸引力㊂一是城乡教师素质分层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刀切 的职称评定㊁评优㊁评奖标准,对于农小校教师而言,难度均大于城镇教师,所需时间更长㊂二是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少,时间短,且层次低,导致教师专业发展受阻㊂调查显示农小校15%的教师近三年内没有外出参与培训,参加一次培训的教师为23.1%㊂最后,农小校自身所坐落社会空间条件不利,弱化了教师价值认同㊂在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下,学校管理事权上移,学校与乡村社会有机联系断裂,教师成为游离在乡土社会中边缘人,归属感缺失㊂农小校基础设施落后,教师精神文化生活贫瘠,尤其在城镇化㊁离农化㊁追逐优质教育潮流中,农小校生源和教师不断流失,无形地冲击着教师职业的自信和价值认同,加速了教师的逃离㊂三、农小校师资结构性失衡的破解之道1 弹性设计:优化教师编制配给制度首先,顶层设计遵循系统谋划㊁需求导向,按照自下而上的思路,做好农小校教师编制常模需求的核算与预测㊂考虑到小规模学校的特殊性,参照师生比㊁师班比和师科比,兼顾工作时长㊁强度,纳入教师编制配给函数公式,以校际教师教学工作量相等为原则,测算出教师配给编制底线,建立与大规模学校 异 与 同 编制配给标准㊂其次,做好对小规模学校教师编制数量㊁类型㊁结构层次需求的动态监测,防止混编㊂针对农小校教师流动大与稳定性差的特点,需要为区域内农小校配备一定比例的机动编制,使所有教师能够参加常规培训,为教师发展预留空间㊂同时还能保证不因突发性缺人影响农小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能及时调配教师进行补充㊂此外还要完善相关政策,实行 编随人走 或 县管校聘 管理体制,加快城乡之间㊁学校之间教师流动与轮岗制度落实,为农小校教师补充与城乡交流打破制度门槛,促进区域内优质师资均衡流动㊂14陈㊀坤,秦玉友: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结构性失衡问题研究最后,建立健全我国教师编制监管机制,严格把控教师准入与退出机制,激活农村教师教育教学潜力和发展的动力㊂在准入方面建立教师入职标准,从源头保证教师质量与专业化水平,严格把控教师招聘㊁录用㊁续聘等流程㊂在退出方面,通过定期考核㊁竞争的方式打破编制 终身制 ,清退那些长期占编制离岗㊁教学业绩不达标的教师,对教学能力不足的年老教师准许其提前离退,做好离退补偿,从而优化农小校教师队伍结构㊂2 价值归位:为农小校师资有效供给提供支撑价值归位需要厘清农小校存在的价值与意义㊂农小校除了承担基本的教育功能外,还是乡村社会文化的中心,具有经济㊁文化等辐射引领作用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乡村知识精英群体缺失正是导致乡村衰落的重要原因,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农小校,尤其是优质师资引领与驱动㊂首先,政策的顶层设计要祛除简单化规模效益㊁经济理性遮蔽,重新考量农小校存在的社会价值与效益㊂办好农村教育,亦可破解义务教育 城挤㊁乡空 的顽疾㊂农小校具有教学人性化㊁出勤率高㊁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等优势,农小校的存在迎合了小班化教学㊁教育个性化服务的时代潮流㊂其次,要建立政府㊁农村中小学㊁高校三位一体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双向决策通道㊂通过对农村师资需求进行动态监测与预测,收集师资数量㊁层次㊁类别与结构信息,测算出农村教师需求模型㊂制定切实符合农小校发展的政策,兼顾公平与效率,对农小校先天不足㊁后天发展畸形的样态,实施政策倾斜,进行补救;规范政策实施程序,加大督查力度,避免政策执行过程中遭遇扭曲,教师招聘㊁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程序,避免话语霸权导致农小校遭受排挤㊁师资结构失衡;完善教师工资分担机制,将教师基本工资发放重心上移到省级,绩效工资和津贴等福利主要由县级财政负担㊂[16]3 制度创新:为农小校教师补给提供长效机制破解农小校师资结构性失衡,需要 输血 与 造血 并重,为农小校教师补给提供长效机制㊂外援 输血 方面:继续探索和改革农村教师免费师范㊁农硕㊁支教等计划,将前补偿政策改为后补偿,发挥其实效;严禁师范院校去师范化㊁师范教育 离农化 倾向;有偿购买社会服务,缓解师资紧缺与失衡㊂建立县域内教师储备动态数据库,由县级财政部门出资,教育㊁人事部门主管负责建立,制定并颁发遴选标准与流程,凡满足遴选条件的均可参选,经考核合格者,将分门㊁分级㊁分类录入教师动态数据储备库㊂[17]在 输血 同时,还要增强农小校自身 造血 功能㊂一方面政策引导与扶持,借鉴英国农小校合作集群模式,实行 抱团取暖 联盟的方式,寻求内生式发展㊂参加合作集群的学校在共同愿景的基础上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学校之间员工互聘共用㊂如专业性强的小科目教师,为其提供交通工具与补助,实行 走教制 ㊂另一方面利用好现有教师,探索灵活多样㊁适合农小校教师培训与学习的形式,提升教师素质结构,如采取顶岗置换㊁网络研修㊁送教下乡㊁引进名师工作室㊁硕士进修等㊂利用大数据实施培训对象精确化定位,提升培训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将常规培训与学历认证挂钩,激发教师参与热情,进行自我提升㊂[21]4 精准扶贫:切实提高农小校教师职业吸引力全面提升农小校教师职业吸引力是维持教师队伍稳定与结构性合理的关键㊂首先,全面提高小规模学校教师综合待遇㊂遵循劳动力市场定价㊁公平补偿㊁差序激励的原则,制定出教师综合待遇发放标准㊂按照县城㊁城郊㊁乡镇和村校1ʒ1.5ʒ2ʒ4的梯级甚至更大的梯级差序发放补助与津贴,越往基层㊁越是艰苦地区㊁教学业绩越突出者补贴越高㊂禁止一刀切㊁平均化,最终实现教师综合待遇农村高于城镇,小规模学校高于大规模学校的差序㊁梯度格局,以保障农小校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㊂其次,满足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需求,稳定教师队伍结构㊂职称评定上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建立适应农村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兼顾过程与结果,将教师工作环境㊁生源质量㊁工作投入㊁绩效等纳入考量范围,在标准与名额预留上向小规模学校适度倾斜,形成弹性标准与梯度空间;建立符合农村教师职业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农小校教师能够享受到与城镇教师同等的失业㊁养老㊁医疗保险等相关福利,另外在购房㊁医疗方面给予照顾㊂最后,依靠情感留人,增强教师职业归属感与24第33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现代基础教育研究“(ResearchonModernBasicEduc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