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计算器日期及时间》教学设计
《计算器、日期及时间》教案
《计算器、日期及时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
2. 让学生学会设置和调整日期及时间,以便能够正确地记录和查看相关信息。
3.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运用计算器和日期时间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认识与基本操作计算器的种类和特点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开机、关机、清屏、数字输入、运算符号输入等)2. 计算器的常用功能科学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平方根、倒数、百分比等)统计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单位转换器的基本功能(长度、面积、体积等)3. 日期及时间的设置与查看计算机日期及时间的含义和作用设置和调整系统日期及时间的方法日期及时间的查看方式(桌面、任务栏、系统设置等)4. 日期及时间的应用利用日期时间进行时间规划和管理利用日期时间进行数据排序和筛选利用日期时间进行事件提醒和通知5. 计算器和日期时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利用计算器进行购物结算、投资理财等计算利用日期时间制定行程安排、参加会议等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器的种类、功能及基本操作,使学生对计算器有全面的认识。
2. 采用演示法,展示计算器的具体操作步骤,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器使用方法。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操作技能。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计算器和日期时间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体会计算器和日期时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计算器,包括科学计算器、统计计算器和单位转换器等。
2. 准备电脑或智能手机,用于展示日期及时间的设置与查看方法。
3. 准备相关教学PPT和案例素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操作技能评价:检查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使用计算器的准确性、熟练程度。
3. 实践应用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计算器和日期时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第十四课计算器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第十四课计算器计算器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学习和工作工具。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器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使用也越来越普遍。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计算器,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为您介绍小学信息技术第十四课的教案,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并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
第一节:计算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1.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 学会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2.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3. 教学准备:-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
- 计算器。
4.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加减乘除的基本原理。
- 介绍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如数字键、加减乘除键、等号键等。
- 指导学生一起操作计算器,使用加减乘除键进行简单的计算。
- 通过示范和学生操作结合的方式,逐步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 练习: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核对答案。
第二节:计算器的进阶应用1. 教学目标:- 掌握计算器中的高级功能,如百分比计算、开平方等。
- 理解计算器中的记忆功能,并能正确利用。
2. 教学重点:计算器中的高级功能和记忆功能的使用。
3. 教学准备:-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
- 计算器。
4. 教学过程:- 复习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 介绍计算器中的高级功能,如百分比计算、开平方等。
-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这些高级功能进行计算。
-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利用记忆功能,以提高计算效率。
- 练习: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结合计算器的高级功能进行计算,并核对答案。
第三节:计算器的误用及注意事项1.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器的误用可能带来的问题。
- 学会使用计算器时应注意的注意事项。
2.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误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3. 教学准备:-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
- 计算器。
4.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讨论可能会出现的计算器误用情况,并分析可能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计算器、日期及时间
计算器、日期及时间教学内容:《计算器、日期及时间》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刚开始学习信息技术不久,此前已在数学课中学过“计算器”和“年、月、日”的知识。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信息技术知识目标:学会电脑中日历时钟窗口的打开,日期、时间的设置;能打开计算器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将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设置电脑中的日期、时间,会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时间的设置,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法:自主探究式、小组合作式。
教学准备:准备申奥专题片(4分钟)、申奥成功一瞬全国各地欢庆的录像片段(半分钟)、趣味数学题(课前写在纸上,藏在学生的电脑键盘下)、奥运小知识,并了解哪些学生已会在电脑上使用“计算器”和设置日期、时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任务。
课始播放申奥专题片。
激情导入:同学们一定不会忘记这一段难忘的时光,全中国都在为申奥而努力。
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时,在莫斯科,萨马兰奇一声雄浑的宣告声“Beijing”,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全中国立刻成了欢腾的海洋,全球华人都沉浸在巨大的狂喜中,这一天因此成为中国人记忆中美好的一天。
有谁还记得这一天是星期几吗?(有同学会说是星期几,也有同学会说不知道。
)到底是星期几老师也不知道,谁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有学生会说可以上网查找、查看日历等。
)二、任务驱动,尝试练习。
任务一:打开日历和时钟窗口,查看2001年7月13日是星期几。
你们身边有日历吗?(学生回答。
)其实现在我们每个同学的身边都有日历,在哪里呢?在电脑里。
如何打开?让会的学生当小老师,在教师机上作示范操作,介绍打开日期/时间窗口的几种方法。
然后让全体学生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打开日期/时间窗口,并查看申奥成功那一天是星期几。
《设置日期与时间》教学设计
设置日期与时间哈尔滨市启迪学校柏玲一、教材分析:《计算器、日期及时间》是普小《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内容,根据智障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这一部分教材进行了重组与加工,将计算器、与日期和时间分开为二课时进行,虽然这一部分教材较为简单,但对于智障学生,要理解二十四时计时法以及时区还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将这部分内容移至八年级完成。
二、学情分析:本课时的教育对象是八年级的8名智障学生。
就个体而言,他们在年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
学生已经学习过数学课年、月、日一课,对24计时法有所了解。
其中一组学生2人,对鼠标操作及打字都很熟练。
二组学生4人,对鼠标操作较熟练。
三组2人,一人为脑瘫学生,智力较为正常,对知识掌握程度较好,但肢体行动不便,在课堂上要克服其自卑心理,让其主动完成任务。
另一名三组动手能力很差,但记忆力很好。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合作分组教学,两名学生一组,通过小组中两名学生合作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设计意图我遵循课标要求,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取学生非常熟悉、非常向往的“特奥运动会”为主线,贯穿本课始终。
通过帮助小冠军寻找今年福建特奥会开幕式日期开始,从而引出日期与时间的设置,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同时学会和他人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目标A组学生:知识目标:学会多种打开日历时钟窗口的方法,会调整电脑中的日期、时间;初步了解时区。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目标:体会特奥运动员为学校、为省、为国家争光的集体荣誉感,感受“勇敢尝试、争取胜利”的特奥精神,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
B组学生:知识目标:学会多种打开日历时钟窗口的方法,会调整电脑中的日期、时间;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汇总:时间与日期的计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精选教案汇总:时间与日期的计算时间和日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好时间和日期的使用和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在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中,我们将全面学习时间和日期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时间和日期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一、知识点概述1.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时间是指某个事件或行为发生的先后次序,在日常生活中,时间分为年、月、日、时、分、秒等不同单位。
其中,以“年”为最大的时间单位,以“秒”为最小的时间单位。
2.日期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日期是指某个日子的名称或序号,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的日期表示方法有日历和星期。
日历是一种按照年月排列的表格形式,通过查找特定日期或计算相邻日期的差值,方便我们进行日期的计算。
星期则是一个七天循环周期内的哪一天,每周从星期日开始,连续七天后又回到星期日。
3.时间和日期的运算方法时间和日期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加减、相邻计算和求间隔天数等多种形式。
通过掌握这些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计算时间和日期之间的差距,例如求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求时间段之间的差值等等。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2)日期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3)时间和日期的运算方法2.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概念、分类、比较、分析、结论、归纳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2)实践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析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时间和日期的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设计问题解决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时间和日期的知识。
三、教学时长将本单元教学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教学时间为45分钟,共计225分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时间和日期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2)准确使用时间和日期的运算方法;(3)加强时间和日期的应用实践能力。
2.教学难点(1)加减法运算方法的掌握;(2)日期之间相差天数的计算方法。
计算器日期时间教学教案
计算器日期时间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器在日期和时间方面的基本功能,包括日期计算、时间计算等。
1.2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日期和时间的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器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计算器更多功能的欲望。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计算器日期和时间功能的基本操作。
2.2 教学难点计算器在不同日期和时间格式之间的转换。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硬件准备准备足够的计算器供学生使用。
3.2 软件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需要进行日期和时间的计算,引出计算器在日期和时间方面的作用。
4.2 讲解演示讲解计算器日期和时间功能的基本操作,包括日期计算、时间计算等。
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器在日期和时间方面的应用。
4.3 学生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计算器进行日期和时间的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计算器在日期和时间方面的基本操作。
第五章: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日期和时间的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学生练习,使学生掌握了计算器在日期和时间方面的基本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在课后,可以通过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计算器日期时间功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6.2 评价方法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
6.3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对日期时间计算的准确性、速度以及操作规范性。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拓展内容介绍计算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科学计算、统计分析等。
7.2 拓展方式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拓展。
7.3 拓展目标提高学生对计算器功能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索计算器更多应用的兴趣。
计算器日期时间教学教案
计算器日期时间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器日期时间的概念和基本操作。
1.2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日期时间的输入、计算和转换。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器使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日期时间概述讲解日期时间的概念,包括年、月、日、时、分、秒等。
2.2 计算器日期时间功能介绍计算器上的日期时间功能键,如日期输入键、时间输入键、日期计算键、时间计算键等。
2.3 日期时间转换讲解如何在计算器上进行日期时间的转换,如将日期转换为时间,将时间转换为日期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日期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器日期时间功能。
3.2 演示法展示计算器日期时间的操作步骤,让学生跟随演示进行实践。
3.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期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讲解日期时间概念讲解日期时间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年、月、日、时、分、秒等。
4.3 介绍计算器日期时间功能介绍计算器上的日期时间功能键,讲解如何使用这些键进行日期时间的输入和计算。
4.4 演示日期时间转换操作演示如何在计算器上进行日期时间的转换,让学生跟随演示进行实践。
4.5 布置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计算器日期时间操作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日期时间概念的理解程度。
5.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计算器日期时间操作的掌握程度。
5.3 学生互评让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
第六章:深入日期时间计算6.1 日期计算介绍计算器上日期计算的功能,如加减月份、年份。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差异,如天数、周数、月数。
让学生实际操作,解决一些具体的日期计算问题。
6.2 时间计算讲解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时间的加减,如增加或减少小时、分钟。
《计算器、日期及时间》教案
《计算器、日期及时间》教案第一章: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1.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种类和基本功能。
2.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种类:科学计算器、图形计算器、编程计算器等。
2.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开机、关机、清屏、数字输入、运算符号输入、结果查看等。
1.3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计算器的种类和基本功能。
2. 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
1.4 教学步骤1. 介绍计算器的种类和基本功能。
2. 讲解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第二章:日期的认识与计算2.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期的表示方法和常用日期格式。
2.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日期进行计算和转换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1. 日期表示方法:年、月、日的表示方式。
2. 常用日期格式:YYYY-MM-DD、MM-DD-YYYY等。
3. 日期计算:日期加减、日期转换(如将英文日期转换为中文日期)。
2.3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日期表示方法和常用日期格式。
2. 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进行日期计算和转换。
2.4 教学步骤1. 介绍日期的表示方法和常用日期格式。
2. 讲解日期计算和转换的方法。
3. 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进行日期计算和转换练习。
第三章:时间的认识与计算3.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时间的表示方法和常用时间格式。
2.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时间进行计算和转换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1. 时间表示方法:时、分、秒的表示方式。
2. 常用时间格式:HH:MM:SS、HH:MM等。
3. 时间计算:时间加减、时间转换(如将小时转换为分钟)。
3.3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时间表示方法和常用时间格式。
2. 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进行时间计算和转换。
3.4 教学步骤1. 介绍时间的表示方法和常用时间格式。
2. 讲解时间计算和转换的方法。
计算器日期时间教学教案
计算器日期时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器日期时间的输入方法。
2. 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日期时间的计算和转换。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日期时间的输入方法。
2. 计算器日期时间的计算和转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器日期时间的输入方法,以及日期时间的计算和转换。
2. 教学难点:计算器日期时间的输入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计算器。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计算器日期时间的输入方法及计算和转换方法。
2. 示范法:示范如何在计算器上进行日期时间的输入和计算。
3. 练习法:让学生实际操作计算器,进行日期时间的输入和计算。
五、教学准备1. 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一台计算器。
2. 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以便进行讲解和示范。
3. 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以便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与日期时间相关的计算问题。
2. 讲解输入方法:讲解如何使用计算器输入日期和时间,包括年、月、日的输入顺序及时间格式的输入。
3. 示范操作:在PPT上展示如何在计算器上输入日期时间,并进行示例计算。
4. 学生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器上进行日期时间的输入和计算练习。
5. 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计算总共有多少天etc.七、课堂互动1. 提问:在讲解过程中,穿插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于日期时间计算的理解程度。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并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3. 问答环节:设置问答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计算器日期时间的输入方法及计算和转换方法。
2. 强调重点:提醒学生掌握计算器日期时间的输入顺序和格式。
3. 提醒注意事项:在使用计算器时,注意日期时间的正确性,避免出现错误。
《计算器、日期及时间》教案
《计算器、日期及时间》教案第一章: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种类和基本功能。
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算术运算。
让学生能够使用计算器进行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
1.2 教学内容计算器的种类:科学计算器、图形计算器、编程计算器等。
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加、减、乘、除、开方、百分比等。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开机、关机、输入数字和运算符、查看结果等。
1.3 教学活动介绍不同种类的计算器及其功能。
演示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算术运算。
让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进行一些实际的计算。
1.4 作业与评估让学生完成一些基本的算术运算题目,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让学生完成一些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的题目,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第二章:日期的认识与计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日期的表示方法和格式。
让学生学会计算日期的差值和日期的高级计算。
2.2 教学内容日期的表示方法:年、月、日的表示方式。
日期格式的转换:日期格式、星期几、闰年等。
日期差值的计算:日期之间的加减、比较大小等。
2.3 教学活动介绍日期的表示方法和格式。
演示如何计算日期的差值和高级计算。
让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进行一些实际的日期计算。
2.4 作业与评估让学生完成一些日期计算题目,包括日期差值和高级计算。
让学生完成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日期计算题目,如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确定星期几等。
第三章:时间的认识与计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时间的表示方法和格式。
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时间的高级计算。
3.2 教学内容时间的表示方法:小时、分钟、秒的表示方式。
时间格式的转换:12小时制与24小时制之间的转换、时区转换等。
时间差值的计算:时间之间的加减、比较大小等。
3.3 教学活动介绍时间的表示方法和格式。
演示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时间的高级计算。
让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进行一些实际的时间计算。
3.4 作业与评估让学生完成一些时间计算题目,包括时间差值和高级计算。
让学生完成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时间计算题目,如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的分钟数、确定时区等。
小学数学应用教案时间与日历
小学数学应用教案时间与日历教案:小学数学应用——时间与日历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并掌握时间与日历的基本概念,能读写时间,计算日期间隔,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时间管理,培养时间观念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学习并掌握时刻的表达与计算方法。
2. 学习并掌握日期的表达与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学会独立计算日期间隔。
2. 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科书、课件、黑板、白板笔、数学钟表模型等。
2. 教学环境:教室。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用数学钟表模型指定一个时间,让学生说出该时间的小时和分钟。
2. 引入“时间”和“日历”概念,询问学生对时间和日历的了解程度。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时间的表达:- 提示学生学习校钟、手表上的时刻表达方式,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 指导学生读写时间,如:7:45,10:20,3:15等。
- 引导学生计算时间间隔,如:从9:15到10:30相隔多长时间?2. 日历的表达:- 引导学生观察日历的构成,解释年、月、日的概念。
- 讲解如何读写日期,如:2019年10月16日,2001年5月1日等。
- 引导学生计算日期间隔,如:1999年9月10日到2001年6月15日相隔多少天?三、示范与练习(15分钟)1. 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合作完成一些时间与日期的练习题,包括读写时间、计算时间间隔和日期间隔。
2. 分享答案,并对出错的题目进行讲解和解释。
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并与他们分享常见的时间管理技巧。
2. 设计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例如:早上7:30出发,需要步行15分钟到达学校,请计算什么时候应该出门?五、归纳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时间和日历的基本表达方式和计算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时间与日历的认知与计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时间与日历的认知与计算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时间与日历的认知与计算引言:时间和日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教学引导和互动学习,他们可以逐渐认识到时间和日历的概念,并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时间与日历的认知与计算。
一、时间的认知1. 认知数字的概念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物品、图片等视觉辅助工具,引导学生认知数字的概念。
例如,让学生数一数课桌上有多少本书、多少个水杯等,帮助他们建立数字意识和数量概念。
2. 学习常用的时间词汇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时间词汇,如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示范和实践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
3. 通过时钟学习时间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时钟来读取时间。
可以使用实物时钟或者触摸屏幕上的虚拟时钟,让学生辨认并念出指针指向的时间。
同时,鼓励他们进行多次练习,逐渐提高对时间的准确认知。
4. 练习日常生活时间问题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时间问题,例如“你通常几点起床?”,“你平时几点放学?”等,通过问答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时间的实际应用和认知。
二、日历的认知与计算1. 认识一年有几个月利用图片、纸板模型等教具,向学生展示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
可以通过季节的变化、生日等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月份的概念。
2. 学习月份的顺序借助卡片、拼图等教具,引导学生学习月份的顺序。
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游戏,让学生按照正确的顺序拼接月份,以加深记忆。
3. 理解周的概念通过教具或图片,向学生介绍一周有7天的概念。
鼓励学生用手指指出周中的每一天,并通过简单的练习,帮助他们记住每天的顺序和名称。
4. 日历的使用方法向学生展示一个标准的日历,并教授日历的基本使用方法。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日历,回答一些基本的问题,如“今天是几号?”,“明天是星期几?”等,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时间计算器的课程设计
时间计算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时间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了解时间计算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时间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3. 学生能够将时间计算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树立时间观念;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积极参与讨论,尊重他人观点;3. 学生通过时间计算器的学习,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学科,结合时间计算器,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2.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3. 教学要求:课程设计要注重趣味性、实用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品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概念:时、分、秒的定义及其关系;2. 时间加减法运算:时间的加减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时间计算;3. 时间计算器操作:认识时间计算器,学习时间计算器的使用方法;4. 实践应用:运用时间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大纲:第一课时:时间的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理解时、分、秒的定义,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课堂讲解和实例分析。
第二课时:时间加减法运算- 讲解时间加减法运算规则,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运算方法;- 结合教材相关章节,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时间计算器操作- 介绍时间计算器的功能及操作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熟悉计算器;- 结合教材相关章节,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时间计算器。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时间和日期的教学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时间和日期的教学时间和日期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数学概念之一。
让孩子们掌握时间和日期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技能。
以下是一份适合五年级学生的时间和日期教案。
一、知识目标1.掌握熟练的钟表读法并学会将时间转换成数字。
2.能够根据上下文理解日期,包括月份和日子。
3.能够寻找日期之间的差异,并计算日期之间的差距。
4.掌握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的钟表,并能转换时间。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钟表读法并将时间转换成数字。
2.帮助学生理解日期,包括月份和日子。
3.让学生学会计算日期之间的差异和差距。
三、教学步骤1.钟面读法练习老师拿出一个钟面,并让学生指出钟面上每个刻度所表示的时间。
老师告诉学生时间,让他们学会在钟面上画出时间。
2.时间转换老师让学生组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钟面,然后随机告诉一个时间点。
小组的学生必须在钟面上画出准确的时间。
接下来,老师让每个组员说出他们画出的时间,并将其列在白板上。
然后教师让学生将时间转换成数字,并生成一个数字列和一个时间列进行核对。
如果有任何错误,老师会指出并让学生修正。
3.日期理解老师让学生阅读几个句子,每一个都包含日期。
然后老师让学生说出每个句子中日期的位置以及日期的月份和日子。
学生可以在白板上标记日期及其位置进行核对。
4.编码日期老师在白板上确定一个日期,并让学生编写任何方法在不写日期的情况下来表达。
例如,3月10日可以写成"第68天"或"3月上旬"。
5.计算日期差异和差距教师在白板上记录一些日期,并要求学生计算日期之间的差异和差距,例如,5月10日至6月20日的差距是多少?学生们可以用日历表和白板上的日期计算出答案,或者老师可以提供公式:初日期+所需天数=结束日期。
要求学生自行计算并核对结果。
6.24小时制钟表老师介绍24小时制钟表,并让学生比较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钟表的区别。
小学一年级上册时间与日期的计算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时间与日期的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时钟的构造和指针的作用。
2. 掌握小时和分钟的基本概念。
3. 学习使用时钟来读取时间。
4. 学习如何计算日期。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时钟、日历、挂钟模型等。
2. 素材准备:包含不同时间的图片或绘本。
3. PPT或黑板。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 (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时钟,并向学生解释时钟的构造和指针的作用。
2. 通过简单的问答,引导学生了解小时和分钟的概念。
步骤二:认识小时 (10分钟)1. 教师将时钟上的指针调到不同的小时位置,然后问学生指针指向哪个数字。
2. 学生回答后,教师确认答案,引导学生理解小时的概念。
3. 教师与学生一起大声读出不同小时的时间。
步骤三:认识分钟 (10分钟)1. 教师将时钟上的指针调到不同的分钟位置,然后问学生指针指向哪个数字。
2. 学生回答后,教师确认答案,引导学生理解分钟的概念。
3. 教师与学生一起大声读出不同分钟的时间。
步骤四:读取时间 (15分钟)1. 教师展示几张图片或绘本,上面有不同时间的场景。
2. 教师向学生提问,例如:"图片上的钟表指向几点几分?",学生回答。
3. 教师和学生一起确认答案,并解释如何读取时间。
4. 教师演示读取时间的过程,并让学生模仿。
5. 学生之间互相练习读取时间。
步骤五:计算日期 (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日历,并解释日历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 教师指出当前的日期,并向学生提问,例如:"今天是几月几号?",学生回答。
3. 教师向学生提出计算日期的问题,例如:"从今天起,再过三天会是几月几号?",学生回答。
4. 老师和学生一起计算并确认答案。
5. 学生之间互相练习计算日期。
步骤六:巩固练习 (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需要读取时间或计算日期的问题。
2. 学生在黑板或纸上回答问题,并相互批改。
3. 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和解答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时间和日历的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时间和日历的计算小学数学教案时间和日历的计算一、引言时间和日历的计算是小学数学中的基础内容,通过学习时间和日历的计算,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准确观察、理解和运用时间的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和示例,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间和日历的计算方法。
二、目标1. 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小时和分钟的换算;2. 掌握日期的表达和计算,包括年、月、日;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时间和日历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时间的计算a. 小时和分钟的换算- 示例1:如果上课时间是8:30,还有30分钟上课,请问现在是几点几分?- 示例2:小明骑自行车上学,用了45分钟,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5公里,他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b. 时间的加减运算- 示例1:如果上课时间是8:30,课程时长是40分钟,请问课程什么时候结束?- 示例2:小明游戏时间是1小时20分钟,游戏开始的时间是10:30,请问游戏结束的时间是多少?c. 时间的排列和比较- 示例1:将8:00、9:20、7:45按照从早到晚的顺序排列。
- 示例2:小明和小红两人同时开始做一个任务,小明用了1小时30分钟完成,小红用了1小时45分钟完成,谁完成得更快?2. 日历的计算a. 年、月、日的表达和计算- 示例1:今天是2022年5月10日,过几天是儿童节(6月1日)?- 示例2:上课倒计时,今天是10月15日,距离期末考试还有15天,请问期末考试是几号?b. 闰年的计算- 示例1:判断2024年是否为闰年的方法是什么?- 示例2:2000年是不是闰年?四、教学活动1. 认识钟表利用教学素材,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引导他们理解时间的概念,并能准确读取钟表上的时间。
2. 时间的换算分组活动,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些时间换算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加深对时间换算的理解。
3. 时间的加减运算制作数学游戏卡片,卡片上分别写有不同的开始时间和时长,让学生进行配对,计算结束时间,增加趣味性。
计算器日期时间教学教案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任务。
上课前,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影片。
播放申奥成功一刻的视频。
(萨马兰奇走上台到全国人民欢庆中)这真是一段难以忘怀的时光,谁来说说影片讲的是什么?(这位小朋友说得可真好,对奥运知识了解得可真多)你再说说。
(如果没有人说)影片讲的是2001年7月13日,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全中国立刻成了欢腾的海洋,这一激动人心的日子,)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这一激动人心的日子。
有谁还记得这一天是星期几吗?(有同学会说是星期几,也有同学说不知道)谁有办法来验证到底谁说得对?(有同学说可以上网查找、查看日历等等。
)二.任务驱动,尝试练习。
任务一:日历的设置。
说用日历,那你们身边有日历吗?(电脑里有)在哪里呢,找找看?板书题目:日历。
(学生自己找打开的方法。
)(介绍打开日期的几种方法)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演示他的打开方法。
还有其他方法吗?1.双击桌面右下脚的时钟。
2.开始——设置——控制面板——日期/时间。
学生操作:请挑选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打开日历窗口。
查找申奥成功那一天是星期几?(星期五)你是怎么知道的,上来给同学们讲讲。
如果学生讲得很清楚了就不讲,学生讲得不清楚就补充说明(日期设置有三部分:年、月、日,年这一栏旁边有两个按钮,增加年数用上按钮,减少年数用下按钮,用下拉菜单可以选择月数,最大的一部分是日按钮,用鼠标选中呈蓝色就可以查到是星期几)学生练习:已经知道了申办成功的那一天,再来回顾一下中国奥运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黑板上贴奥运小常识,让学生练习查找那一天是星期几)(黑板上写雅典奥运会8月13日星期五北京奥运会8月8日星期五每一部分用纸遮住,学生答出以下问题后再撕开。
问题一:在中国的奥运史上,2004年是辉煌的一年,这一年举行了一个大的盛会,它是?(雅典奥运会)你们知道雅典奥运会的开幕日期吗?8月13日那一天是星期几呢?学生用日历查找星期五(你们学得可真快)问题二:有了2001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2004年的辉煌成绩,我们更加盼望2008年的北京奥运。
小学信息技术《计算器、日期及时间》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计算器、日期及时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小学信息技术《计算器、日期及时间》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较为平淡,教学中单纯讲如何打开计算器、如何使用计算器、如何进行日期和时间的设置,学生往往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佳。
为此,我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适当调整了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并整合数学知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他们感兴趣的体育为话题,从北京申奥成功——中国人心中的一件大事入手,设计了一堂“心系奥运”的综合活动课。
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刚开始学习信息技术不久,此前已在数学课中学过“计算器”和“年、月、日”的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信息技术知识目标:学会电脑中日历时钟窗口的打开,日期、时间的设置;能开计算器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数学知识目标:了解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会使用计算器计算及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将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设置电脑中的日期、时间,会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时间的设置,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主要通过多媒体的实际操作运用,让学生在实际中思考探索时间的运用,增强直观的教学性,帮助学生容易的建立时间设置的方法概念。
教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自主探究式、小组合作式。
教学准备准备申奥专题片(4分钟)、申奥成功一瞬全国各地欢庆的录像片段(半分钟)、趣味数学题(课前写在纸上,藏在学生的电脑键盘下)、奥运小知识,并了解哪些学生已会在电脑上使用“计算器”和设置日期、时间。
创设情境,引出任务。
课始播放申奥专题片。
激情导入:同学们一定不会忘记这一段难忘的时光,全中国都在为申奥而努力。
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时,在莫斯科,萨马兰奇一声雄浑的宣告声“Beijing”,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全中国立刻成了欢腾的海洋,全球华人都沉浸在巨大的狂喜中,这一天因此成为中国人记忆中美好的一天。
《设置日期与时间》教学设计
设置日期与时间一、教材分析:《计算器、日期即时间》是普小《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内容,根据智障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这个部分教材实行了重组与加工,将计算器、与日期和时间分开为二课时实行,虽然这个部分教材较为简单,但对于智障学生,要理解二十四时计时法以即时区还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将这部分内容移至八年级完成。
二、学情分析:本课时的教育对象是八年级的8名智障学生。
就个体来说,他们在年龄、学习水平、学习习惯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
学生已经学习过数学课年、月、日一课,对24计时法有所了解。
其中一组学生2人,对鼠标操作及打字都很熟练。
二组学生4人,对鼠标操作较熟练。
三组2人,一人为脑瘫学生,智力较为正常,对知识掌握水准较好,但肢体行动不便,在课堂上要克服其自卑心理,让其主动完成任务。
另一名三组动手水平很差,但记忆力很好。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合作分组教学,两名学生一组,通过小组中两名学生合作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设计意图我遵循课标要求,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学生非常熟悉、非常向往的“特奥运动会”为主线,贯穿本课始终。
通过协助小冠军寻找今年福建特奥会开幕式日期开始,从而引出日期与时间的设置,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同时学会和他人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目标A组学生:知识目标:学会多种打开日历时钟窗口的方法,会调整电脑中的日期、时间;初步了解时区。
水平目标:培养学生自学水平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目标:体会特奥运动员为学校、为省、为国家争光的集体荣誉感,感受“勇敢尝试、争取胜利”的特奥精神,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持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
B组学生:知识目标:学会多种打开日历时钟窗口的方法,会调整电脑中的日期、时间;水平目标: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水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持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信息技术《计算器、日期及时间》教学设计
汽车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赵婷
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计算器、日期及时间》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较为平淡,教学中单纯讲如何打开计算器、如何使用计算器、如何进行日期和时间的设置,学生往往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佳。
为此,我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适当调整了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并整合数学知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他们感兴趣的体育为话题,从北京申奥成功——中国人心中的一件大事入手,设计了一堂“心系奥运”的综合活动课。
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刚开始学习信息技术不久,此前已在数学课中学过“计算器”和“年、月、日”的知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信息技术知识目标:学会电脑中日历时钟窗口的打开,日期、时间的设置;能打开计算器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数学知识目标:了解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会使用计算器计算及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将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设置电脑中的日期、时间,会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时间的设置,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自主探究式、小组合作式。
教学准备
准备申奥专题片(4分钟)、申奥成功一瞬全国各地欢庆的录像片段(半分钟)、趣味数学题(课前写在纸上,藏在学生的电脑键盘下)、奥运小知识,并了解哪些学生已会在电脑上使用“计算器”和设置日期、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任务。
课始播放申奥专题片。
激情导入:同学们一定不会忘记这一段难忘的时光,全中国都在为申奥而努力。
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时,在莫斯科,萨马兰奇一声雄浑的宣告声“Beijing”,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全中国立刻成了欢腾的海洋,全球华人都沉浸在巨大的狂喜中,这一天因此成为中国人记忆中美好的一天。
有谁还记得这一天是星期几吗?(有同学会说是星期几,也有同学会说不知道。
)到底是星期几老师也不知道,谁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有学生会说可以上网查找、查看日历等。
)
二、任务驱动,尝试练习。
任务一:打开日历和时钟窗口,查看2001年7月13日是星期几。
你们身边有日历吗?(学生回答。
)其实现在我们每个同学的身边都有日历,在哪里呢?在电脑里。
如何打开?
让会的学生当小老师,在教师机上作示范操作,介绍打开日期/时间窗口的几种方法。
然后让全体学生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打开日期/时间窗口,并查看申奥成功那一天是星期几。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学生调整年份为2001年,月份为7月,日期为13日,结果是星期五。
)
学生练习:1.查看2004年的2月份有几天。
2.查看2004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
3.查看2004年的母亲节是几号(每年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为母亲节)。
任务二:将电脑的日期和时间设置为2001年7月13日22∶08∶00点。
2001年7月13日22点08分,正是北京申奥成功的时刻,我们再现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好不好?
学生尝试将电脑的日期设置为2001年7月13日,时间设置为22∶08∶00。
(有些学生会,也有些学生不会,可能有学生想到用“帮助”,有学生会找同学请教)。
教师肯定学生尝试中的成绩和好的学习方法,并进行操作演示,提醒需注意的问题,同时复习删除键、退格
键的使用,强调两者的区别。
时间设置完后,计算机系统的时钟就按照新修改的日期和时间运行了,你们去瞧瞧,是这样吗?北京申奥成功的时刻是北京时间22∶08∶00,大家猜猜:为什么会是在晚上?
学生自由发言。
大家知道吗?申奥会议是在莫斯科召开的。
(引出时区的概念)莫斯科时间和北京时间的时差是4小时,当时的莫斯科时间应是18∶08∶00。
对时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上网查资料或寻找有关书籍阅读。
学生练习:设置计算机系统的日期、时间为当前时间。
任务三:打开计算器。
北京申奥成功离现在(2003年11月)已经几年了?(两年多。
)离现在几个月了?(28个月。
)离现在几天了?几个小时了?(学生一时难以回答。
)如果一个月按30天计算,我们可以列出算式,30×28=?天,24×30×28=?小时计算。
可是口算一下子算不出来,怎么办?
在电脑里有位好帮手——计算器,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它在哪里呢?
学生尝试练习:打开计算器。
任务四:练习计算器的使用。
现在同学们能算出北京申奥成功已过去多少天、多少小时了吗?30×28=?24×30×28=?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请算得最快的同学说说是多少天、多少小时,其他同学也是这个结果吗?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演示。
使用电脑中的计算器和使用一般的计算器相类似,你只要单击窗口中的按钮或直接在键盘上按相应的数字及运算符所在的键即可。
在电脑中,“×”用“*”、“÷”用“/”代替,在计算器窗口中用小键盘区上的键可直接输入所有数字和运算符,用主键区上的键输入“* ”和“+”时要按Shift键。
)
在你们每个人的键盘下都有一张纸,上面有一道趣味练习题,请同学们试一试,比一比。
趣味练习:请从蓝、黑、红、黄、绿五环中任选2组题目,运用计算器计算,并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比一比谁最快。
请做得最快的5位同学上讲台讲讲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快。
你们真聪明呀!小朋友们,其实我们在做任何事时都离不开我们的大脑,“电脑+人脑”才会做得更棒!
记住了吗?
小朋友们喜欢孙悟空吗?你们知道吗?孙悟空也许会成为我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他听说我们实
验小学的小朋友非常聪明,所以今天他带来了一组资料想考考你们,你们能行吗?好,请看资料。
考考你(拓展练习):
利用今天学过的知识,你能根据下面资料提供的数据得到哪些新的数据?
1. 一面长
2.88米、宽1.92米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帜,于2003年10月15日9时搭乘“神舟”
五号踏上了遨游太空的旅程,并于16日6时23分安全返回地面。
2. 2008年奥运会拟在7月的最后一周至8月的第一周举行。
3. 中国运动员获得奥运会奖牌一栏表:
让学生先把得到的数据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派代表汇报。
三、自我反思,小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呢?
学生小结本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日期/时间窗口的打开,日期、时间的调整,计算器的使用。
教师补充:我们还懂得了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不会时可寻求帮助,并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我听了就忘记,我看了就记住,我做了就理解。
”希望小朋友们在实际生活中多动手、多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