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信道

合集下载

8_Mixer(第八章)

8_Mixer(第八章)

三阶截点 下变频三 次互调项 IP1dB 射频输入功率
» 混频器在接收机中处于射频信号幅 度最高的位臵,而且许多干扰信号 未得到有效的抑制,因此线性度是 一个非常重要 (甚至是最重要 )的指 标。
» 衡量混频器线性度指标有 1dB压缩点(输入 1dB 压缩点IP1dB,输出 1dB压 缩点OP1dB)和三阶截点(输入三阶截点IIP3,输出三阶截点OIP3)。
1 (n) n f (VQ v1 )v2 n!
» 若v2足够小,可以忽略v2的二次方及其以上各次方项,则上式可简化为
i f (VQ v1 ) f '(VQ v1 )v2 式中 f (VQ v1 ) 和 f '(VQ v1 ) 与v2无关,它们都是v1的非线性函数,随时
其中
f ( n ) (VQ ) 1 d n f (v ) an n n ! dv v V n!
Q
上式可以改写为
i
n! m an v1n m v2 n 0 m 0 m !( n m)!
Z. Q. LI 8

n
第八章
Institute of RF- & OE-ICs
第八章
Z. Q. LI
10
Institute of RF- & OE-ICs
Southeast University
混频的基本原理
线性时变状态
» 将非线性器件的伏安特性 i f (VQ v1 v2 ) 在(VQ+v1)上进行泰勒级数 展开,得
i f (VQ v1 v2 ) f (VQ v1 ) f '(VQ v1 )v2
Institute of RF- & OE-ICs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干扰抑制策略研究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干扰抑制策略研究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干扰抑制策略研究第一章:引言无线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无限的便利,但也面临着干扰抑制的挑战。

本文将围绕干扰抑制策略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干扰抑制方法。

第二章:干扰的来源干扰是指其他无线设备或信号对目标设备传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干扰可以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用户密度增加、信道重叠、频段共享、多径传播以及无线信号的强度等。

了解干扰的来源对于制定干扰抑制策略非常重要。

第三章:干扰抑制策略分类根据干扰抑制方法的不同,可以将干扰抑制策略分为以下几类:频率选择性干扰抑制、功率控制干扰抑制、空间复用干扰抑制、调度优化干扰抑制以及信道编码干扰抑制。

每一种策略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第四章:频率选择性干扰抑制频率选择性干扰抑制是通过选择不同的频段来抑制干扰信号的方法。

主要包括频率跳变技术和频谱感知技术。

频率选择性干扰抑制能够有效降低干扰信号对于目标信号的影响,但也会引入一定的性能损失。

第五章:功率控制干扰抑制功率控制干扰抑制是通过调整发射功率来抑制干扰信号的方法。

根据信号强度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功率控制策略,如固定功率控制和自适应功率控制。

功率控制干扰抑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干扰对于目标信号的影响,但需考虑到干扰抑制与通信性能之间的平衡。

第六章:空间复用干扰抑制空间复用干扰抑制是通过合理配置信道资源来抑制干扰信号的方法。

多天线技术是其中的一种关键技术,如MU-MIMO和Beamforming技术。

空间复用干扰抑制能够提高系统容量和频谱效率,但也会增加系统复杂度和功耗。

第七章:调度优化干扰抑制调度优化干扰抑制通过合理的调度算法来抑制干扰信号。

静态调度和动态调度是两种常见的调度优化策略。

调度优化干扰抑制能够提高系统吞吐量和用户体验,但也需考虑算法复杂度和时延等因素。

第八章:信道编码干扰抑制信道编码干扰抑制是通过引入差错控制编码技术来抑制干扰信号的方法。

LDPC码和Turbo码是常用的信道编码技术。

通信原理课件第八章 时分复用(一)

通信原理课件第八章 时分复用(一)

四次群
139262
1920
wujing
现代通信原理——第八章 时分复用
15
同步数字系列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g
❖ 在某些新型的三层结构宽带传输网络方案中,
STM-1/STM-4 (155Mbps/622Mbps) 用于接入层 STM-16 (2.5Gbps) 用于汇接层 STM-64 (10Gbps) 用于核心层
现代通信原理
第八章 时分复用(1)
8.1时分复用TDM原理
❖ 频分复用FDM是利用用一物理连接的不同频 段来传输不同的信号,达到多路传输的目的。
❖ 时分复用TDM是采用同一物理连接的不同时 段来传输不同的信号,也能达到多路传输的 目的。
❖ 目前通信中常用的多路复用方式主要有以下 四种:
wujing
SDH体系速率等级
等级
速率
STM-1
155.52Mb/s
STM-4
622.02Mb/s
STM-16
2488.32Mb/s
STM-64
10Gb/s
wujing
现代通信原理——第八章 时分复用
16
8.2 PCM基群帧结构
❖ 采用TDM的数字通信系统,在国际上已建立起 标准。原则上是先把一定路数的电话复合成一个 标准数据流(称为基群),基群数据流的构造结构 称为基群帧。
TS1~TS15 话路时隙 TS16信令时隙
偶帧TS0 帧同步时隙
x0011011
F0 0 0 0 0 1 A2 1 1
帧同步信号
复帧同步 备用比特
TS17~TS31 话路时隙 话路时隙
xxxxxxxx
488ns

数字通信第八章完整版

数字通信第八章完整版
离、高速的信息传输。
03
数字信号的生成与传输
数字信号的生成
数字信号的种类
脉冲编码调制(PCM)、增量调制(ΔM)、脉码调制(PCM) 等。
数字信号的生成方法
通过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采样定理
采样频率必须大于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才能准确恢复原始信号。
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BCH码与RS码的解码方法
BCH码和RS码的解码通常采用代数方法和迭代算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解码过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 复杂的数学问题,如求解高次方程和矩阵运算等。
05
数字通信中的多路复用技术
时分复用(TDM)
总结词
时分复用是一种将时间分割成多个时间段,并在每个时间段上传输一路信号的 复用技术。
详细描述
CDMA通过给每个用户分配一个独特的扩频码型,实现多个 用户在同一频段上的通信。接收端利用相关器对接收到的信 号进行解扩频,还原出原始信号,从而实现多路信号的复用 和解复用。
06
数字通信中的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基本概念
电路交换
在通信过程中保持通信链路状态,占 用通信资源直到通信结束。
ATM
异步传输模式,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传输,支持实时、非实时等多种业务,具有高效的带宽管理和统计复用功能。
ATM交换
基于信元的交换方式,通过建立虚通道和虚路径实现灵活的带宽管理和多业务支持。
07
数字通信中的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的基本概念
无线通信
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传输信 息的通信方式。
无线通信系统
由发送端、接收端和传输 媒介组成,传输媒介通常 是空气或空间。
线性分组码的编码原理
线性分组码的编码过程是在满足一定数学关系的前提下, 将输入信息序列映射到一个新的码字序列。这种映射关系 可以由线性方程组表示。

第八章移动交换详解

第八章移动交换详解

参考点(接口)
1. Sm接口——人机接口 2. Um接口——MS与BS之间的接口 3. A接口——BS与MSC之间的接口 4. B接口——MSC与 VLR之间的接口 5. C接口——MSC与HLR之间的接口 6. D接口——HLR与VLR之间的接口 7. E接口——MSC与MSC之间的接口 8. F接口——MSC与EIR之间的接口 9. G接口——VLR与VLR之间的接口 以上各接口除Sm和Um之外,其它接口称为
HLR
“位置登记请求” “更新位置登记” 询问“MS的IMSI”
“询问IMSI”响应
查询“MS有关参数”
“更新登记请求”
“位置登记请求”
确认
确认
“查询有关参数”响应 “位置信息注销”
8.2.2 移动呼叫处理
与传统的程控交换机相比,移动呼叫有如下特点:
呼叫处理:MSC对MS不进行用户扫描、送拨号音、
漫游也称出游,它的意义是MS
脱离了本管区的范围移动到其 他管区中去了,当其他用户呼 叫这个漫游的MS时,仍拨它原 来的局号和电话号码。
漫游服务包括位置更新、呼叫
转移和呼叫建立三个过程。
1.位置更新
(3)
(3)
(4)
MS
(2)
BS1
(7)
MSC1
(6)
(6)
(5)
(1)
1区
VLR1
2区
MSC2
MS
呼出的MS或呼入的MS分配业务信道和信令信道。 一般每个小区都配有固定的业务信道,该小区信道 全忙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借用相邻小区的 信道。
开机
MS不能接收寻 呼信道消息
MS未收到寻呼 消息应答
初始化 MS已捕获系统定时

第八章CDMA移动通信系统 一

第八章CDMA移动通信系统 一

第八章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在当今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CDMA 移动通信系统作为其中的重要一员,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CDMA,即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扩频通信技术。

与传统的频分多址(FDMA)和时分多址(TDMA)技术不同,CDMA 允许所有用户在同一时间、同一频段上进行通信,通过为每个用户分配特定的编码序列来区分不同的用户信号。

CDMA 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原理在于扩频技术。

扩频通信将待传输的信息信号扩展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使得信号的功率谱密度降低,从而提高了通信的保密性和抗干扰能力。

在接收端,通过与发送端相同的编码序列进行相关解调,恢复出原始信号。

CDMA 系统具有诸多优点。

首先是抗干扰能力强。

由于采用了扩频技术,CDMA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抵抗各种干扰,包括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即使在信号较弱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较好的通信质量。

其次,CDMA 系统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

多个用户可以共享同一频段,大大提高了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

再者,CDMA 系统的保密性好。

每个用户的编码序列都是唯一的,且具有随机性,使得窃听者难以获取有用信息。

CDMA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主要包括移动台(MS)、基站子系统(BSS)和网络子系统(NSS)。

移动台是用户终端设备,如手机等。

基站子系统负责与移动台进行无线通信,包括基站收发信机(BTS)和基站控制器(BSC)。

网络子系统则负责整个网络的管理和控制,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拜访位置寄存器(VLR)等。

在 CDMA 系统中,功率控制是一项关键技术。

由于所有用户共享同一频段,如果某个用户的发射功率过大,会对其他用户造成干扰;反之,如果发射功率过小,又会影响自身的通信质量。

因此,需要进行精确的功率控制,使得每个用户的发射功率既能满足通信需求,又不会对其他用户造成过多干扰。

功率控制分为前向功率控制和反向功率控制。

第八章__信道编码3

第八章__信道编码3

S2 S3
01
10
输出序列
11
01
01
00
01
01
11
00
维特比译码举例
发送序列 接收序列 11 01 01 01 01 01 00 10 01 01 01 01 11 11 00 00
S0
00 11
00 11
00 11
00 11 11 00 00 10 01
00 11
00 11 11 00 10 00 10 01
第五节
卷积码
一、卷积码特点 二、卷积码的结构和描述 三、卷积码的维特比(VB)译码
一、卷积码特点

卷积码是一种非分组码; 卷积码把k位信息编成n位的码组,n位码组不仅与当前k位 信息段有关,还与前面的N-1个信息段有关,记为(n,k,N) 卷积码; (n,k,N)卷积码参数: 输入k位、输出n位,通常n、k都是较小的整数,故时延 较小。卷积码k=1~4,分组码k=10~100。 约束长度N(或N*n、N-1),相关联的码元个数为N*n 个,N越大,纠错能力越强;编码复杂度相同时,卷积 码的性能优于分组码。 编码效率Rc=k/n。


二、 卷积码的结构和描述

1、 (n,k,N)卷积码编码器结构
1 2 1 2 … k
……
N 1 2 … k
输入序列
1 2 … k
输出序列 编码器构成:
1
2 3
……
n
注: 模2加法器
N段输入移位寄存器,每段k级,共 Nk位寄存器; n个模 2加法器; n级输出移位寄存器。
移位寄存器
二、 卷积码的结构和描述
00 11 00 11 00 11 11 10 00 10 00 11 11 00 10 01 01 10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ppt课件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ppt课件

其中,Si (t) 为输入的已调信号;So (t) 为信道总输 出波形;n(t) 为加性噪声/干扰,且与 Si (t) 相互 独立。
f si t 表示已调信号通过网络所发生的(时变)
线性变换。
若设 f si t k(t)si (t) ,则有 so t k(t)si (t) nt
7
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影响
22
Communication Theory
典型音频电话信道的相对衰耗
23
Communication Theory
影响:不均匀衰耗使传输信号的幅度随频率发生畸 变,引起信号波形的失真;传输数字信号,还会引 起相邻码元波形在时间上的相互重叠,造成码间串 扰。 抑制措施:为了减小幅度—频率畸变,在设计总的 电话信道传输特性时,一般都要求把幅度—频率畸 变控制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即通过一个线性补偿 网络,使衰耗特性曲线变得平坦,这一措施通常称 之为“均衡”;在载波电话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时, 通常要采取均衡措施。
29
Communication Theory
2.5 随参信道举例
1、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 短波的定义:波长为100~10m(相应的频率为3~ 30MHz)的无线电波; 短波信道:既可沿地表面传播,也可由电离层反射 传播; 地波传播:一般是近距离的,限于几十公里范围; 天波传播:借助于电离层的一次反射或多次反射可 传输几千公里,乃至上万公里的距离;
k
k
0
0
理想 的 相位-频率特性及群时延-频率特性 26
Communication Theory
实际的信道特性总是偏离理想的相位—频率特性及群 时延-频率特性,下图给出一个典型的电话信道的群迟 延-频率特性。
27

北邮通信原理PPT第八章

北邮通信原理PPT第八章

I[P(X)]的特征:可加性
由两个不同的消息(两者之间统计独立)所提供的信息量, 应该是它们分别提供的信息量的和。
2011/4/11
25
Wireless Signal Processing & Networks Lab (WSPN), BUPT
I[P(X)]的定义
同时满足单调递减性和可加性的函数:
7.2 信源的分类及其统计特性的描述
2011/4/11
10
Wireless Signal Processing & Networks Lab (WSPN), BUPT
离散信源与连续信源
离散信源:输出是离散符号。 连续信源:输出是连续信号。
2011/4/11
11
Wireless Signal Processing & Networks Lab (WSPN), BUPT
X (t i ) 是一个随机变量。称为连续消息序列信源。
2011/4/11
15
Wireless Signal Processing & Networks Lab (WSPN), BUPT
离散消息(符号)序列信源的统计特性 1
离散序列信源的输出是一个 L 维随机矢量 X = ( X 1 ... X l ... X L ) , 其样本值为 x = ( x1 ...xl ...x L ) 。对应的概率为 PX ( x) ,简写为 P( x) 。
2011/4/11
14
Wireless Signal Processing & Networks Lab (WSPN), BUPT
消息(符号)序列信源
信源的输出是一个离散符号序列: X = ( X 1 ... X l ... X L ) 。称为离散符号序 列信源。 信源的输出是一个模拟的消息,一个随机过程 X (t ) ,对于时刻 t = t i ,

第八章-8251

第八章-8251

与异步串行通信相比,同步通信的不足之处有( A )
A.电路结构复杂
B.纠错能力差
C.传输速率低
D.频率稳定性差
RS-232C标准规定空号SPACE状态电平为( D )
A.+3V~-3V
B.+5V~-5V
C.-3V~-15V
D.+3V~+15V
相邻两台计算机进行全双工串行通信时,需连接的最基本三 条线是( A )
串行通信基础
串行通信的优点:用于通信的线路少,因而在远距离 通信时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
串行通信适合于远距离数据传送,也常用于速度要求 不高的近距离数据传送
PC系列机上有两个串行异步通信接口、键盘、鼠标器 与主机间采用串行数据传送
典型的串行接口的结构
由于CPU与接口之间按并行方式传输,接口与外设之间按 串行方式传输,因此,在串行接口中,必须要有“接收移 位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器”(串→并)和“发送移位寄存器”(并→串)。
1位 5位、6位、7位、8位 1位或无 1位、1.5位或2位 任意数量
异步通讯
例:传送8位数据45H(0100,0101B),奇校验,1 个停止位,则信号线上的波形为
2. 同步通信
以一个数据块(帧)为传输单位,每个数据块附加1个或2个 同步字符,最后以校验字符结束
同步通信的数据传输效率和传输速率较高,但硬件电路比较 复杂
(1)字符A的ASCII码为41H,线路传送字符A需多少时间(从开始传送起始 位到传送完一帧数据所需的总时间)?(12/300=0.04S)
(2)在题34图中画出传送字符C的ASCII码的RS-232C波形图。 (3)设波特率系数K=16,试问发送方发送时钟与接收方接收时钟的频率是

第八章 第4代移动通信系统 — LTE

第八章 第4代移动通信系统 — LTE
15
8.1.2 LTE系统需求
(1)E-UTRA支持不同带宽的部署场景,同时支持成对和非成对频 段上部署; (2) E-UTRA 支持两种广播传输模式“Downlink-only”和 “Downlink and Uplink”,以利于频谱的优化应用; (3) E-UTRA可根据运营商或特殊需求,灵活配置用于不通传输请 求的无线资源; (4)在对称和非对称频谱的使用上,避免不必要的技术差异,尽可 能地降低附加的复杂度。
移动通信
第八章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 LTE
目录
8.1 LTE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8.1.1 概述 8.1.2 LTE需求 8.1.3 LTE关键技术
8.2 LTE系统的网络结构
8.2.1 概述 8.2.2 标准化现状
8.3 LTE系统的链路结构
8.3.1 L TE系统的帧结构 8.3.2 物 理信道
23
8.1.2 LTE系统需求
成本相关需求
(1)回程通信协议应进行优化设计; (2)E-UTRAN架构设计应尽可能减少网络部署的费用,并能重用当 前站址; (3)所有被标准化的接口都应为开放接口,以实现多个设备厂商设备 间的互联互通; (4)系统的维护、管理和配置操作应尽可能简便。24源自8.1.2 LTE系统需求
20
8.1.2 LTE系统需求
无线资源管理需求
(1)增强无线资源管理机制,以便实现更好的端到端QoS; (2)E-UTRAN系统应提供在空口有效的传输和高层协议操作方式, 如支持IP头压缩; (3)E-UTRAN系统应支持在不同的无线接入系统间的负载均衡机制 和管理策略。
21
8.1.2 LTE系统需求
系统容量需求
1. 峰值速率需求:峰值速率大小与传输载波带宽成正比。

通信原理第八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通信原理第八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fs1 ( y) P(s2 ) fs2 ( y) P(s1)
则判为“s1” ; 则判为“s2” 。
2008.8
copyright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通信原理教研组
13
2、最大似然准则
最小错误概率准则需要已知先验概率,而先验概 率在实际系统中很难获得。
我们通常认为数字通信中各个信号出现的概率相
等,即先验概率均匀分布P(s2)/P(s1)=1,最小错误概
[s1
(t
)
s
2
(
t
)]2
dt
ln p(s2 )
b
1
2n0
T
0 [s1(t)
s2 (t)]2 dt
2
1 2n0
p(s1 )
T 0
[s1
(
t
)
s
2
(t)]2
dt
2008.8
copyright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通信原理教研组
24
最佳接 收 机的 误 码性 能 与先 验 概率 P(s1) 和 P(s2)、噪声功率谱密度n0及s1(t)和s2(t)之差的 能量有关,而与s1(t)和s2(t)本身的具体结构无 关。
3、最大输出信噪比准则
对于数字系统,我们并不关心波形是否失真,只是要求在 判决时刻做出尽可能正确的判决。
从前面几章的知识可知,增加输出信噪比有利于在噪声背 景中把信号区分出来,从而减少错误判决的可能性。因此,在 同样输入信噪比的情况下,希望输出信噪比越大越好,这就是 最大输出信噪比准则。
匹配滤波器理论
则判为发送码元是s2(t)。
2008.8
copyright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通信原理教研组
18

通信原理第八章-离散信道及信道容量

通信原理第八章-离散信道及信道容量
第八章 离散信道及信道容量
信道,顾名思义就是信号的通道。图 8.1 中位于调制器和解调器之间的信道指用来传 输电信号的传输介质,如电缆,光缆,自由空间等,我们把这样的信道称为狭义信道。狭 义信道的输入为波形信号,输出为连续信号。还有一种定义即凡是信号经过的路径都称为 信道,这就是广义信道的概念。如图 8.1 所示,由调制器,信道和解调器构成了一个广义 编码信道。编码信道的输入和输出均为数字信号,因此,我们也将这类信道称为离散信道。
P(a������b������) = P(a������)������(b������|a������) = P(b������)P(a������|b������)
(8.5)
其中 ������(b������|a������)是信道传递概率,即发送为a������,通过信道传输接收到为b������的概率。通常称为前向
(������ = 1,2, … , ������ ������ = 1,2, … ������) (8.7)
8.2 平均互信息及平均条件互信息 在阐明了离散单符号信道的数学模型,即给出了信道输入与输出的统计依赖关
系以后,我们将深入研究在此信道中信息传输的问题。
8.2.1 损失熵和噪声熵
信道输入信号 x 的熵为
I(X, Y) = ������(������) − H(������|������)
(8.12)
I(X, Y)称为 X 和 Y 之间的平均互信息。它代表接收到输出符号后平均每个符号获得的关于 X
的信息量。根据式(8.8)和式(8.11)得
I(X; Y)
=
∑������,������
������(������������)
H (Y
X)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知识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知识

4.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 按照信号的大小和方向与时间的关系,可将信号分成直流信号和 交流信号。直流信号的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交流信号的 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而变化。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有时也合成在 一起使用,如图8-3所示。
图8-3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
二、信号的传输 1.信道 信号传送的途径或媒介称为信道。信道主要有 两类: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有线信道是由有 形的介质构成的,如同轴电缆、光导纤维、双 绞线等。信号在有线信道中受到的干扰小,传 输特性稳定。无线信道是由看不到的大气空间 构成的。信号在无线信道中很容易受到干扰, 传输特性也较不稳定。
一、信号的种类 信号是运载消息的载体,其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随时 间变化的电压或电流,因而可以通过数学表达式的方 式来描述,也可以通过绘图的方式来描述。对于不同 的信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确定性信号与随机性信号 当信号由某数学表达式描述时,在任意时刻都可以通 过该数学表达式确定出一个相应的信号,这种信号称 为确定性信号,或称规则信号。但是,实际传输的信 号往往具有不可预知的性质,这种信号是随机性信号, 或称不确定性信号。严格意义上说,自然界中不存在 确定性信号。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它不可避免地要受 到各种噪声和干扰的影响,从而变成不确定性信号。
(a)周期性信号 (b)非周期性信号 图8-2周期性信号和非周期性信号
3.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凡在数值和时间上都是连续变化的信号,叫做 模拟信号。在自然界中感知的许多物理量都具 有模拟性质,如压力、温度、速度,等等。随 时间不连续变化的信号称为数字信号,它们在 时间和数值上都是离散的。例如,数字电路中 的信号大都是二进制的信号,只有“0”和“1” 两个基本数字信息,它们表示事物的两种对立 状态,如灯的亮和暗,电路的导通和截止。 在电子系统中,一般包含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 两种类型的电路,但对于信号的存储、分析和 传输来说,常使用数字电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ωτ
2
P 18
8.6.2 时延扩展产生的衰落(平 坦性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
平坦性衰落:信号带宽远小于信道的相 干带宽,则信号的各频率分量的幅频特 性相同(或相差很小) B << ∆f ,T >> τ max
信号波形变化不大(一个码元间隔内),可 以忽略;但各码元幅度可能相差很大
P 19
8.6.2 时延扩展产生的衰落(平 坦性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
ω
信道的群时延特性 − dϕ ( ω ) τ G (ω ) =

P 11
8.5 恒参信道特性
一般情况下,时延特性与群时延特性并 不相同。但当相频特性是通过原点的直 线时,两者相同。 由前可知,信号经信道不失真的充要条 件条件是:在信号频带内,幅频特性为 常数,相频特性为过原点的直线(即时 延特性为常数)
i =1 i =1 L L
τ max <<T
L L ≈ Ab t − τ ( t ) ∑ µi ( t ) cos ϕi ( t ) cos ωc t − ∑ µi ( t ) sin ϕi ( t ) sin ωc t i =1 i =1
= Ab t − τ ( t ) xc ( t ) cos ωc t − xs ( t ) sin ωc t = Ab t − τ ( t ) v ( t ) cos ωct + ϕ ( t )
8.4 信道的数学模型
离散信道模型
对称编码信道
P (1| 0 ) = P ( 0 |1)
(二进制编码信道 )
有/无记忆编码信道
编码信道中当前码元的转移概率与前后码元的取 值有关/无关
二进制无记忆对称编码信道是最简单的编码 信道
注意:噪声的影响寓于转移概率之中
P7
8.4 信道的数学模型
连续信道模型
恒参信道可看作一线性时不变网络,可 用单位冲激响应/传递函数表征。输出与 输入信号关系为
Y (ω ) = X (ω ) H (ω ) 频域 y (t ) = x (t ) * h (t ) 时域
P9
8.5 恒参信道特性
信号经恒参信道不失真的条件 输出信号不失真:y ( t ) = kx ( t − t0 ) ⇔ Y (ω ) = X (ω ) ke − jωt
8.6.3 抗衰落措施
衰落的影响
使信噪比下降 在衰落谷底使通信中断
抗衰落的措施
扩频通信中的Rake接收 纠错编码,交织技术 自适应信道均衡 分集技术 Etc.
P 28
8.7 分集接收
原理:用两个以上衰落相互独立(或不 相关)的信号传送同一信息,在接收端 将这多个信号合并(分集合并)后解出 信息。分集接收可有效抵抗衰落
P 21
出现情况:只有一个可分径path(由很多不 可分多径finger组成)
8.6.2 时延扩展产生的衰落(平 坦性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
平坦性衰落的幅度变化规律
不可分多径finger中没有哪一径的功率占支 配地位:信号包络v(t)服从瑞利分布。相应 的平坦性衰落称为瑞利衰落 不可分多径finger中有一径的功率占支配地 位:信号包络v(t)服从莱斯(广义瑞利)分 布。相应的平坦性衰落称为莱斯衰落
n c
=
A∑ µi ( t ) b t − τ i ( t ) cos ωc t + ϕi ( t )
i =1 L i =1
= A∑ µi ( t ) cos ϕi ( t ) b t − τ i ( t ) cos ωct − A∑ µi ( t ) sin ϕi ( t ) b t − τ i ( t ) sin ωc t 其中,µi ( t ) 为第i条径信号的损耗,τ i ( t ) 为第i条径信号的时延; (t Pr16 ) 一般是窄带随机过程,则µi ( t ) 和τ i ( t ) 相比于 cos ωc t变化要缓慢得多
∞ ∞ n =−∞ n c
令b ( t ) =
接收信号 ( 经多径传播之后): r ( t ) = A∑ µi ( t ) b t − τ i ( t ) cos ωc t − τ i ( t )
ϕi ( t ) =−ωcτ i ( t )
i =1 L L
n =−∞
∑ a g ( t − nT ),则s ( t ) = Ab ( t ) cos ω t
可用下面算式进行描述(以单输入、单输出 为例)
so ( t ) = ft si ( t ) + n ( t )
连续信道主要性质
大多数为线性信道,即具有叠加性 输出信号相对于输入信号有时延和损耗 信道中有噪声
时延和损耗是恒定的(与时间无关)则为恒 参信道,否则为随参信道
P8
8.5 恒参信道特性
P 23
8.6.2 多普勒频率扩展产生的衰 落(快衰落和慢衰பைடு நூலகம்)
多普勒频移:由于收发信机相对运动造 vf c 成的频率移动 f d = f m cos α = cos α c 多普勒频率扩展:移动信道中,由于散 射体在各方向中均有分布,接收机接收 到各方向的信号,频率偏移为(-fm~+fm) 相干时间Tc:定义为最大多普勒频移的 倒数。反应信道冲激相应幅度的时变特 性,时间间隔越小幅度越接近,反之差 别越大。T ≈ 1
i =1
L
8.6.2 时延扩展产生的衰落(平 坦性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
最大时延扩展 τ max :最后一径相对于第 一径的时延 相干带宽:最大时延扩展的倒数
∆f ≈ 1
τ max
P 17
8.6.2 时延扩展产生的衰落(平 坦性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
相干带宽的物理含义(以二径信道为例)
发送信号:s ( t ) = A cos ωc t;接收信号:r ( t ) = A cos ωct + A cos ωc ( t − τ ) 可见信道冲激响应h ( t ) = δ ( t ) + δ ( t − τ ) ⇔ H (ω ) = 1 + e− jωτ 传递函数的幅频特性为: (ω ) = 2 cos H 如图8.6.3所示
充分条件: h ( t ) = kδ ( t − t0 ) ⇒ y ( t ) = x ( t ) * kδ ( t − t0 ) = kx ( t − t0 ) H (ω ) = ke − jωt0 ⇒ Y (ω ) = X (ω ) H (ω ) = X (ω ) ke − jωt0 H (ω ) = k (幅频特性为常数 ) 即: ϕ (ω ) = −ωt0 ( 相频特性为过原点的直线) 因信号往往是限带的,因此充要条件为:
恒参信道:信道性质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很 缓慢(所有有线信道:明线、电缆、光纤; 部分无线信道:微波中继、卫星中继) 随参信道:信道性质随时间而随机变化(无 线信道:电离层反射、对流层散射、移动通 信多径信道)
P5
8.4 信道的数学模型
离散信道模型
用输入与输出的离散信号的转移概率(条件概率) 描述
P6
c
P 24
fm
8.6.2 多普勒频率扩展产生的衰 落(快衰落和慢衰落)
快衰落:符号间隔大于相干时间(或与 之相当),则一个符号间隔内冲激响应 变化很大,信号发生严重失真。
T ≈ ( ≥ ) Tc,B ≈ ( ≤ ) f m
慢衰落:符号间隔远小于相干时间,则 一个符号间隔内冲激响应基本不变,信 号波形变化很小(失真可以忽略) T << Tc,B >> f m
P 22
8.6.2 时延扩展产生的衰落(平 坦性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
频率选择性衰落
出现情况:有多条可分多径path(每一path 都由很多不可分多径finger组成) 每一path都受到平坦衰落(瑞利衰落或莱斯 衰落)的影响,即每一path中码元波形不产 生大的失真;但多个path的信号综合起来会 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即波形失真严重
P 10
0
时域表示 频域表示
在信号的频谱范围内上式成立即可
8.5 恒参信道特性
信道的时延特性
cos ωt经过信道为: −ϕ (ω ) H (ω ) cos ωt = H (ω ) cos ωt + ϕ (ω ) = H (ω ) cos ω t − ω −ϕ (ω ) ∴τ (ω ) =
+e

可知其等效低通系统H L (ω ) = H (ω + ωc ) u (ω + ωc ) = e − jωt0 − jϕ0 则通过此系统后信号的复包络为y L ( t ) = xL ( t − t0 ) e − jϕ0 ⇔ X L (ω ) e − jωt0 − jϕ0 信号y ( t ) = Re y L ( t ) e jωct = xL ( t − t0 ) cos (ωct − ϕ 0 )
有线、无线信道
广义信道:针对研究的着眼点不同而有 所不同
针对调制解调:调制信道(包括传输媒质和 发射/接收机) 针对编/译码:编码信道(包括调制信道和 调制解调器)
P4
8.2 信道定义及分类
离散/数字信道:输入输出为离散/数字信 号(如数字通信中的编码信道) 连续/模拟信道:输入输出为连续/模拟信 号(如调制信道)
P 25
8.6.2 多普勒频率扩展产生的衰 落(快衰落和慢衰落)
多普勒频率扩展产生的衰落对信号幅度的影响 (图示)
P 26
8.6.2 综合考虑时延扩展和多普 勒频率扩展的影响
信号的每个可分多径path都同时受到平 坦性衰落和快/慢衰落的影响 如果有多个可分多径,则其会使信号遭 受频率选择性衰落
P 27
两信号相互独立(不相关)的作用 两信号同分布:P v1 ( t ) < u0 = P v2 ( t ) < u0 = 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