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山东潍坊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历史
山东省潍坊市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考试结不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
据此回答1~6题。
1.一战前夕,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与法、俄结盟的原因是()A.英与法、俄没有殖民地利益冲突B.英德矛盾上升,主动调整与法、俄联系C.法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主要矛盾D.三国同盟威胁世界安全2.确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最主要依据是()A.交战双方的国家性质B.战前世界的主要矛盾C.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D.交战大国的战争目的和结果3.关于30年代至二战前国际形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到挑战,逐步崩溃B.世界大战的欧、亚策源地形成,局部战争开始C.全世界面临着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威胁D.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形成4.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
”以下各项,实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A.发动对苏联的战争B.进入莱茵非军事区C.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D.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夹击中的军事行动是()A.西西里岛登陆B.诺曼底登陆C.突尼斯歼灭战D.阿拉曼战役6.导致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得以发生的共同因素有()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③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④法西斯政策的推行⑤由于科技进步,制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⑥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A.①②③B.③④⑥C.①②⑤D.②⑤⑥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社会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确立、调整国际关系解决国际争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潍坊市2017-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试题(历史)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高二历史2018.4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48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卡。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这说明,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A.形成“天下共主”格局B.出现“家天下”的局面C.对地方直接行使管理权D.实现了王权的至高无上2.西周时期,按规定,所有的重要礼节和政治上的重大典礼都在宗庙内进行,所有的政治和军事大政都要在宗庙内请示和报告,其主要意图是A.希冀得到祖先的神力支持B.强化宗法制以维护统治C.加强对诸侯王的思想管控D.规范统治者的政治行为3.A.贵族生活腐化B.血缘色彩浓厚C.音乐发展迅速D.社会等级森严4.古代妇女称自己的丈夫为“相公”。
顾炎武《日知录》记载:“前代拜相者必封公,故称之曰相公。
”相为官,公为爵,显赫的权力与高贵地位同时彰显。
这从政治角度反映了中国古代A.相权具有至高无上地位B.对封官晋爵理想的向往C.受贵族政治的影响深远D.对权力非常崇拜和迷恋5.春秋初期发生过“周郑交质”,郑庄公姬寤生先把世子(继承人)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
这主要反映出A.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B.诸侯国之间争霸战争不断C.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D.周礼规范了贵族道德行为6. 战国中期,各诸侯国建立了俸禄制。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卷5至8页。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在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后,礼成为“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的依据。
这表明西周礼乐制度旨在A. 强化文化认同B. 规范社会秩序C. 巩固宗法体系D. 加强道德教化【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周礼乐制度的目的是明辨血缘关系亲疏,规范社会等级秩序,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强化文化认同;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规范社会秩序,不是巩固宗法体系;D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加强道德教化的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秦朝建立后,兴建了一批公共工程,如万里长城、驰道、灵渠等。
这些工程的修建,得益于秦朝A. 土地私有的强化B. 法律制度的健全C. 中央集权的建立D. 社会矛盾的缓和【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兴建万里长城、驰道和灵渠等大型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在统一协调管理中才能实现,而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土地私有的强化与这些工程的修建没有直接关系;B选项错误,秦朝法律制度尚未健全,也与这些工程的修建没有直接关系;D选项错误,秦朝严苛的政治制度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宋太祖曾诏令说:“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举……如违,御史台弹奏……兼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
”这一诏令A. 防止了大官僚操纵科举取士B. 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客观公正性C. 阻断了知举官与考生的联系D. 旨在防止结党营私以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知名人士、达官显贵的推荐,双方之间容易互相结为以提携与感恩为纽带的密切关系。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 人教
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1卷一、单选题,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有( )①禅让制②宗法制③分封制④皇帝制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 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习俗在中国源远流长,联宗、收族和撰写家谱、族谱之风盛行,并深入到一般平民家中。
与这种习俗的产生有着决定性关系的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王位世袭制D.分封制3.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
”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
此官职应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一记载反映了西周实行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禅让制D.郡县制5.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6. 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
这反映了( )A.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B.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C.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D.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7. 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
”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分封制受到冲击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8.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在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后,礼成为“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的依据。
这表明西周礼乐制度旨在A. 强化文化认同B. 规范社会秩序C. 巩固宗法体系D. 加强道德教化【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周礼乐制度的目的是明辨血缘关系亲疏,规范社会等级秩序,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强化文化认同;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规范社会秩序,不是巩固宗法体系;D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加强道德教化的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秦朝建立后,兴建了一批公共工程,如万里长城、驰道、灵渠等。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安义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西方学者把秦始皇统一中国至清朝的二千多年,称为中华帝国时期。
西方这样称呼古代中国的主要因素是A.多民族国家统一的需求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答案及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一直沿用到清朝,所以西方称古代中国为中华帝国,故B正确;西方称呼古代中国为中华帝国,与多民族国家统一的需求无关,排除A;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废除分封制度,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但与西方称呼古代中国为中华帝国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D。
2.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
但“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
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A.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B.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C.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扩大D.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答案及解析:A【详解】在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地位的降低是因为生产力发展促使井田制瓦解,私有土地产生后,分封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消失,宗法制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
材料内容反映了血缘宗法贵族制瓦解的表现,其他三项的变化都在这个之后,故B、C和D项错误。
3.票拟作为内阁的一项基本职权,皇帝可以干预,但不能废除;皇帝可以改票,但他在形式上还是要尊重内阁票拟……内阁常常在与皇帝意见不一时,有一票、再二票三票,乃至四五票,而不是皇帝亲自票拟批出。
以下内容与材料符合的是A.内阁是明太祖基于政务繁冗而设B.票拟并不是一纸空文,对谕旨形成有约束力C.内阁是皇帝的顾问与决策机构D.内阁取得了与前代宰相同等的权力答案及解析:B【详解】“内阁常常在与皇帝意见不一时,有一票、再二票三票,乃至四五票,而不是皇帝亲自票拟批出”说明内阁的票拟权并不是形同虚设,对于皇帝的谕旨有一定的约束力,B正确;内阁是明成祖时期设立,A错误;内阁参与决策,没有决策权,C错误;内阁并不是等同于宰相,D错误。
潍坊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高二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0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第Ⅰ卷共4页,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C、D)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王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建立各部族混合、以周人为统治者的新型国家,过去那种一族即一国的情况不复存在。
这一局面出现是因为A.宗法制度的衰落B.贵族统治的完善C.血缘政治的打破D.分封制度的推行2.在战国时期,功臣或贵族变为封君的现象还是存在的,这时期的封君只能收取封地的赋税以代替俸禄,封地的行政不是由国家委派的官吏管理就是由国家派来的“相”来管理,而且封君也不再有世袭封地的权利。
这一现象A.消除了宗法制度的影响B.逐渐动摇了世卿世禄制C.防止了地方势力的勾结D.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3.钱穆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
……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
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
宋以下,……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
这反映了宋代出现的主要变化是A.贵族社会转变为平民社会B.庶族地主的兴起C.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D.中央集权的弱化4.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制科》写道,“御史张现兄弟八人,其七人告皆进士(科)出身,一人制科据第,亲故集会,兄弟连榻,令制科者别坐,谓之杂色以为笑乐。
”材料可以论证A.制科考中者穿着异于他人B.科举考试具有形式化特征C.唐代的科举考试尚不完善D.进土科在科举中地位尊贵5.明代的内阁大臣无定员,品级也没有限制,其选派或处于皇帝“钦定”,或是储君在东宫时的旧僚,或由阁臣秘密推荐,或由吏部推荐,经皇帝批准使用。
这说明当时内阁A.没有固定的职责权限B.决策机制具有随意性C.尚未形成完整的体制D.无法对皇权形成制约6.约翰•麦克里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说,古代雅典城邦“最重要的立意是要在最广义上评判并控制其成员的性格,城邦随时关切其公民是什么样的人”。
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19.7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卷5至8页。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在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后,礼成为“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的依据。
这表明西周礼乐制度旨在A.强化文化认同B.规范社会秩序C.巩固宗法体系D.加强道德教化2.秦朝建立后,兴建了一批公共工程,如万里长城、驰道、灵渠等。
这些工程的修建,得益于秦朝A.土地私有的强化B.法律制度的健全C.中央集权的建立D.社会矛盾的缓和3.宋太祖曾诏令说:“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举……如违,御史台弹奏……兼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
”这一诏令A.防止了大官僚操纵科举取士B.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客观公正性C.阻断了知举官与考生的联系D.旨在防止结党营私以加强皇权4.《辽史百官制》记载:“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这说明辽政权A.实行民族分化的政策B.因俗而治,缓和矛盾C.没有统一全国的政制D.辽人治辽,汉人治汉5.《马可波罗行记》记载: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或三十迈耳,必有一驿。
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站,亦必设立。
……全国驿站计之,备马有三十万匹,专门钦使之用。
”这说明,元朝设立驿站旨在A.显示元帝国的强盛B.推动东西方文化融合C.强化对地方的控制D.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6.明朝时期,就职权和地位而言,阁臣最终成为一、二品大员,位居六部之上,地位尊祟;内阁能够“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
这说明内阁A.能够左右皇帝的决策B.成为国家正式机构C.已参与处理国家机务D.能够直接统领六部7.孟德斯鸠认为:雅典民主制能够比较有效地防止个人独裁,但是,无法防止野心政客利用群众情绪,进行党派斗争,往往城邦政府是寡头政治或专制的。
山东省潍坊市2019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题(有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家范的《中国历史通论》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这里,谈到了西周政治的一大特点,即A.天子并不掌握实权B.中央实现绝对集权C.贵族权力超越天子D.地方拥有自治权力2.古代中国的牌坊多建于祠堂前或村口,起着教化族人、警示来者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古代中国A.重视文化修养B.宗族观念浓厚C.宣扬安土重迁D.崇尚高官厚禄3.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一支6000人的队伍勤王。
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晋因国内乱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
”这一情节充分说明A.周王权威开始削弱 B.齐国当时实力最大C.宗法分封制受冲击D.贵族政治彻底瓦解4.以下是两幅古代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5.汉武帝于首都长安设立司隶校尉,负责纠察京师百官和三辅、三河、弘农七郡,其主要目的是A.冲击宗法关系B.削弱封国权力C.加强中央集权D.稳定地方秩序6.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
由此可见东汉末年A.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B.皇权遭遇相权严重挑战C.赋予监察官员更大权力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7.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
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商代重神轻民,结果失掉天下;代之而起的周逐渐由重天转变到重民上来,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
这一变化表明()A.小农经济是民本思想的基础 B.民众力量壮大消除了残暴统治C.社会结构变动影响政治思想 D.王权天下与民本思想渊源密切【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解析】根据材料“商代重神轻民,结果失掉天下;代之而起的周逐渐由重天转变到重民上来,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可知,商代因重神轻民而失去天下是迫使之后的周王朝逐渐由重天转变为重民的重要原因,由此不难看出王权天下与民本思想之间渊源密切,故选D项;材料中根本没有对商周时期经济基础变化的相关提及,排除A项;根据常识,阶级社会的残暴统治纵使在民众力量之前,也只有削弱和缓和的可能而绝不可能被消除,排除B项;根据所学,商周时期并没有所谓社会结构的变动,排除C项。
【答案】D2.《礼记·大学》载:“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便众也,”这主要体现了()A.宗法血缘关系 B.家国同构观念 C.家庭伦理规范 D.以德治民思想【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解析】据材料“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便众也”能体现出宗法血缘关系,但更多的体现了家国同构观念,故A项错误;故B项正确;材料中也能体现出家庭伦理规范,但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以德治民思想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B3.董仲舒主张“天高其位而下其施”,“天高其位,所以为尊”是道家的术,“下其施,所以为仁”是儒家的道理。
这表明董仲舒的新儒学()A.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 B.兼采道家驭人术与儒家行政术C.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 D.主张用封建纲常维护社会秩序【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析】根据材料“董仲舒主张‘天高其位而下其施’,‘天高其位,所以为尊’是道家的术,‘下其施,所以为仁’是儒家的道理”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兼采道家驭人术与儒家行政术,故选B项;根据材料很容易看出,董仲舒的有兼采儒道等诸家思想的特点而非单单是对儒家思想内涵的挖掘,排除A项;根据所学,这一时期传自印度的佛教还尚未进入中原地区,排除C项;材料中并没有对所谓封建纲常伦理的相关提及,排除D项。
山东省潍坊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019.7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卷5至8页。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在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后,礼成为“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的依据。
这表明西周礼乐制度旨在A. 强化文化认同B. 规范社会秩序C. 巩固宗法体系D. 加强道德教化【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周礼乐制度的目的是明辨血缘关系亲疏,规范社会等级秩序,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强化文化认同;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规范社会秩序,不是巩固宗法体系;D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加强道德教化的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秦朝建立后,兴建了一批公共工程,如万里长城、驰道、灵渠等。
这些工程的修建,得益于秦朝A. 土地私有的强化B. 法律制度的健全C. 中央集权的建立D. 社会矛盾的缓和【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兴建万里长城、驰道和灵渠等大型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在统一协调管理中才能实现,而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土地私有的强化与这些工程的修建没有直接关系;B选项错误,秦朝法律制度尚未健全,也与这些工程的修建没有直接关系;D选项错误,秦朝严苛的政治制度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宋太祖曾诏令说:“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举……如违,御史台弹奏……兼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
”这一诏令A. 防止了大官僚操纵科举取士B. 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客观公正性C. 阻断了知举官与考生的联系D. 旨在防止结党营私以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知名人士、达官显贵的推荐,双方之间容易互相结为以提携与感恩为纽带的密切关系。
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3月联考历史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3月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管仲把货币看成是流通手段,“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
要充分利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对应关系,抓住“币重则万物轻,币轻则万物重”的相互作用,所谓“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实现增加国家收入的目的。
对材料主旨理解准确的是A.肯定市场调节作用B.注重对赋税制度的变革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D.强调变革经济基础2.“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
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
盗贼须劫捕,故著《网》《捕》二篇。
其轻狡、越城、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以为《杂律》一篇。
又以《具律》具其加减。
是故所著六篇而已,然皆罪名之制也。
”据材料可知《法经》A.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B.体现由人治转变为法治C.触及根本政治制度的变革D.表现出古代立法的成熟性3.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田制下土地严禁买卖B.不分男女,同等授田C.未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4.北魏时洛阳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并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
全城居民中有上万户来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包括来自远方异国的商人。
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洛阳城以经济功能为主B.北魏严格控制商业发展C.北魏对外贸易获得发展D.国家统一促进商业繁荣5.王安石推行变法期间,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据此可知苏轼A.肯定商鞅变法的作用C.借机反对王安石变法B.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中肯D.与王安石立场根本对立6.“路德只是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教皇的奴役制,因此新教只是自然科学一时的貌合神离的同路人。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中学高二(下)开学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0分)1.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这样评价儒家:“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以下能反映这一观点的主张是()A.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B.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C.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D.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答案】B【解析】“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体现了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儒家思想对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发挥过重大的作用。
但它也曾成为统治者控制人们思想、实行愚民政策、阻碍科学发展的工具,对历史产生过消极作用。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
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朱熹注解为:“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达到“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的效果。
这表明儒家的“无为”()A. 植根于道家的无为思想B. 与道家的实施路径相同C. 要求君主作为道德典范D. 始终以百姓的利益为重【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重要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
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的意思,进行分析理解即可。
本题考查对儒家思想内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3.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正是(战国时期)政治混乱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
”由此可见()A.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开始出现B. 诸子百家的主张一致C. 社会变革推动百家争鸣产生D. 诸子都认同民本思想【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秩序,在这样的形势下,思想领域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故C符合题意;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就开始出现,排除A;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面对政治混乱的局势,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反映了对重建社会秩序的追求,排除B;诸子都认同民本思想,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
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9。为了与美国太平洋邮船公司对抗,1875年明治政府扶植三菱公司开辟了上海航线,把委托给三菱使用的13只官船无偿地交给三菱,接着又将旧邮政轮船公司所拥有的24只船送给三菱。材料表明明治政府
A. 开始推行殖产兴业政策
B. 加紧与美国争夺亚太地区
C. 大力扶植私人资本主义
D. 发挥国营企业的示范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明治维新.材料“明治政府扶植三菱公司开辟了上海航线,把委托给三菱使用 13只官船无偿地交给三菱,接着又将旧邮政轮船公司所拥有的24只船送给三菱”反映了日本政府大力扶植私人资本主义企业,故C正确;1875年并不是开始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时间,故A排除;当时日本还没有足够的实力与美国争夺亚太地区,故B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国营企业的示范作用,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废除主教制……鼓励经商致富……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资产阶级追求财富的要求和愿望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6。恩格斯说:“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由此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尽量避免涉及政治……要求美国一方面不与他国结盟,另一方面要与各国和平相处、通商往来",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孤立主义政策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3。英国乘法国出兵鲁尔失败之机,接过“安全保障”的旗帜,推动德国出面倡议召开洛迦诺会议,建立莱茵保障公约。这表明当时英国
山东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a卷) 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山东师大附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A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习俗在中国源远流长,联宗、收族和撰写家谱、族谱之风盛行,并深入到一般平民家中。
与这种习俗的产生有着决定性关系的是A. 宗法制B. 禅让制C. 王位世袭制D. 分封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联宗、收族和家谱、族谱”是和宗法制度密切相关社会现象,而和“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则是无关的现象,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秦始皇”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 皇权至高无上C. 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 书同文,行同伦【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所述“新制度”指的秦始皇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其最突出的特点是皇权的至高无上,故B项正确;A项是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排除;C项是郡县制的特点,排除;D项是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排除。
3.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科举制更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答案】D【解析】科举制度是自由投考是要考试的,这样必然就会提升社会文化水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到文化水平但并不涉及到道德水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科举制度并不排除世家子弟入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自由投“考”,考试、读书必然就会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4.某一时期,朝廷收到某地发生洪灾的消息,皇帝命令工部尽快抢修溃决的堤防,并责成户部尽快调拨粮食运往灾区。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龙山时代晚期至二里头文化时期,晋南、江汉、海岱、环嵩山地区的兽面或神人面均有阔脸、臣形目和蒜头鼻等主体特征。
这反映了当时(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B.形成了区域文化认同C.已经出现公共权力D.早期国家进一步发展2.下表为先秦典籍中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记载,据此可知中华传统文化( )C.强调多元互鉴D.蕴含环保思想3.东晋成帝时期,礼拜王导夫妇的君臣“殊礼”成为常制,郊祀礼也发生变化,象征帝后的太微、轩辕与代表宰辅的三台、文昌并立。
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A.原始民主传统影响尚存B.士族专权影响政治礼仪C.封建等级秩序受到冲击D.政权分立削弱君主权力4.两税法颁行后,中央收回了藩镇节度使、州刺史等的地方制税权,交回户部统一管理;中央除派专员到各州分配定额税外,还任命了两税使、监察御史对征税行为进行监管。
上述举措的目的是( )A.创新赋税制度B.拓宽财政收入来源C.削弱地方财权D.重构财政管理体系5.如表是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该学规很快成为南宋书院统一的学规,也是此后历朝书院学规的范本。
这是由于该学规( )C.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发展D.适应了人才培养的需要6.清朝时期的徽商鲍廷博是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其所刊刻的《知不足斋丛书》网罗天下著述,又收编各类遗编,共781卷。
乾隆年间,四库全书馆征集天下遗书,鲍廷博进呈626种,被《四库全书总目》著录250种。
据此可知鲍廷博致力于( )A.学术研究的开展B.古籍的真伪辨别C.商人地位的提升D.文化的保护传承7.送王船是15至17世纪流行于中国闽南地区禳灾祈安的民俗活动。
随着“下南洋”和海上贸易的开展,该民俗活动逐步传播到东南亚地区,成为当地华人社群的传统活动。
多年来,当地众多的印度裔和马来原住民也乐于参与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2019.5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于国有害,并采取了焚烧诗书的措施。
这一措施A. 打击了旧贵族阶层特权B. 强化了人们的法律意识C. 保证了改革的顺利推行D. 加强了国内的思想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商鞅变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焚烧诗书加强了思想文化专制,促进了国内的思想统一,故D正确;焚烧诗书与打击旧贵族阶层特权无关,故A排除;焚烧诗书并不等于强化法律意识,故B排除;焚烧诗书并不是保证改革顺利推行的主要条件,故C 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采取了焚烧诗书的措施”,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商鞅变法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2.有学者统计,北朝正史记载的男女双方均有姓名可考的族际通婚共241起,仅北魏一朝就有121起,其中鲜卑与汉族通婚占绝大多数。
这一现象A. 是北魏改行汉制的结果B. 属于纯粹的政治联姻C. 加快了民族交融的进程D. 解决了民族歧视问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族际通婚共241起,仅北魏一朝就有121起,其中鲜卑与汉族通婚占绝大多数”反映了鲜卑与汉族的民族交融,故C正确;族际通婚并不等于改行汉制,故A排除;族际通婚加快了民族融合,并不是单纯的政治联姻,故B排除;族际通婚也不可能解决民族歧视问题,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其中鲜卑与汉族通婚占绝大多数”,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3.免役法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规定废除过去的差役办法,改由官府募人应付。
募役的费用按照户等高下分担,其名目除“免役钱”之外,又增加“助役钱”。
免役法的实行A. 限制了富商大贾的盘剥B. 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C.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 限制了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免役法征收免役钱,这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C正确;市易法、均输法限制了富商大贾的盘剥,故A排除;方田均税、青苗法有利于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故B排除;免役法可以使原来轮充职役的农民回乡务农,并没有限制小农经济的发展,故D排除。
4.王安石变法之前,监察官员主要由皇帝挑选任命:变法开始后,王安石打破惯例,着手参与监察官员的挑选工作。
其主要目的是A. 掌控监察机构B. 推进变法实施C. 打击守旧势力D. 改革科举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
材料“变法开始后,王安石打破惯例,着手参与监察官员的挑选工作”反映了王安石通过挑选监察官员来为变法服务,故B正确;王安石的目的是推进变法,不是掌控监察机构,故A排除;监察官员的职责并不是打击守旧势力,故C排除;挑选监察官员与改革科举制度无关,故D排除。
5.加尔文主张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
这表明加尔文教A. 旨在变革现行政体B. 符合新兴市民阶层利益C. 倡导宗教信仰自由D. 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加尔文宗教改革。
材料“废除主教制……鼓励经商致富……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追求财富的要求和愿望,故B正确;加尔文改革没有主张变革现行政体,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宗教信仰自由的问题,故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极大解放人们的思想,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废除主教制……鼓励经商致富……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资产阶级追求财富的要求和愿望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6.恩格斯说:“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
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
”由此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 新教在文化政策上比天主教会更反动B. 宗教和自然科学两者对立统一C. 宗教改革是阻碍自然科学发展的元凶D. 应理性地看待宗教改革的影响【答案】D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宗教改革。
材料“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反映了宗教改革当中新教徒对科学研究者的迫害,这说明宗教改革也有其局限性,应理性地看待宗教改革的影响,故D正确;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新教在文化政策上比天主教会更反动,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宗教和自然科学两者对立统一,而是强调宗教改革对自然科学的不利影响,故B排除;材料只反映了宗教改革对自然科学发展的不利影响,并不能体现宗教改革是阻碍自然科学发展的元凶,故C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宗教改革对自然科学的不利影响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7.19世纪60年代,一位俄国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这是因为A. 农奴制改革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B. “二一九法令”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C. 司法改革使人民权利获得了法律保障D. 地方自治改革使资产阶级掌握了实权【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
材料“19世纪60年代……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反映了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故A正确;“二一九法令”规定农民必须向地主交纳赎金,这种赎金大大超过了土地的实际价格,而且农民在签订赎买契约之前还要为地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故B排除;当时俄国司法改革并没有使人民权利获得法律保障,故C排除;当时俄国地方自治改革并没有使资产阶级掌握实权,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19世纪60年代……人民挺起腰杆来了”,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农奴制改革后农民获得人身自由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8.“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不加区别的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旨在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
”这表明日本新领导人A. 对西方的文明不感兴趣B. 学习西方具有选择性C. 侧重于继承本民族文化D. 具有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明治维新。
材料“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反映了日本学习西方具有选择性,只学习对日本富国强兵有利的内容,故B正确;明治维新学习西方文明,故A排除;明治维新并不是侧重于继承本民族文化,故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日本明治维新有选择性地学习西方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9.为了与美国太平洋邮船公司对抗,1875年明治政府扶植三菱公司开辟了上海航线,把委托给三菱使用的13只官船无偿地交给三菱,接着又将旧邮政轮船公司所拥有的24只船送给三菱。
材料表明明治政府A. 开始推行殖产兴业政策B. 加紧与美国争夺亚太地区C. 大力扶植私人资本主义D. 发挥国营企业的示范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明治维新。
材料“明治政府扶植三菱公司开辟了上海航线,把委托给三菱使用的13只官船无偿地交给三菱,接着又将旧邮政轮船公司所拥有的24只船送给三菱”反映了日本政府大力扶植私人资本主义企业,故C 正确;1875年并不是开始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时间,故A 排除;当时日本还没有足够的实力与美国争夺亚太地区,故B 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国营企业的示范作用,故D 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扶植三菱公司开辟了上海航线,把委托给三菱使用的13只官船无偿地交给三菱”,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扶植私人资本主义企业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0.下图为《笨拙》画报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的漫画。
这反映了造成当地局势紧张的主要因素是A. 巴尔干本地区的民族和领土纷争B. 欧洲大国企图压制地区冲突矛盾C. 欧洲大国的插手干预D. 此地优越的地理位置【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一战的背景。
漫画反映了欧洲列强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体现了欧洲大国的插手干预,故C正确;漫画主旨并不是说明巴尔干本地区的民族和领土纷争,故A排除;漫画反映的是欧洲大国对巴尔干半岛的插手,而不是压制地区冲突矛盾,故B排除;漫画没有涉及此地优越的地理位置,故D排除。
11.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积极申诉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的要求,并多方论证其应归还中国的观点。
英美法等国代表认为“所请理由极为充分”。
这一外交努力A. 表达了维护国家主权的要求B. 改变了弱国外交形象C. 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全力支持D. 成功解决了山东问题【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巴黎和会。
材料“中国代表积极申诉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的要求,并多方论证其应归还中国的观点”反映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要求,故A正确;巴黎和会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弱国外交形象,当时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要求没有实现,故B排除;当时与会的英法等国将山东权益转让给日本,故C排除;巴黎和会没有成功解决山东问题,故D 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中国代表积极申诉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的要求”,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护国家主权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2.华盛顿曾告诫国人:“我们处理外国事务的最主要原则,就是在与它们发展商务关系的同时,尽量避免涉及政治。
”杰斐逊总统也要求美国一方面不与他国结盟,另一方面要与各国和平相处、通商往来。
其后的历届美国总统多沿袭这一传统。
这A. 反映个人因素在外交中的决定意义B. 体现了美国实行有限的孤立主义C. 表明美国放弃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D. 避免了卷入对外战争的可能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华盛顿的外交政策。
材料“尽量避免涉及政治……要求美国一方面不与他国结盟,另一方面要与各国和平相处、通商往来”反映了美国在外交方面避免卷入政治斗争,保持和平的经济往来,体现了有限的孤立主义,故B正确;个人因素在外交中并不是起决定意义,故A排除;美国并未放弃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故C排除;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美国避免了卷入对外战争的可能性,故D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