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版选修第二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春江花月夜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理清诗歌脉络并概括大意。

2、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能够由浅入深地解读诗歌的“境”与“情”。

课前准备:请选择你喜欢的诗句,用自己的语言还原诗境形成文字。

教学流程:一、导入:在大唐这个诗歌王朝,有一个人,他只留下了一首诗,但却惊艳了整个大唐,可谓一诗“孤篇压全唐”。

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在这样的诗面前,说再多的赞叹都只能是饶舌,不如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番。

二、文本赏析1、诵读品味,整体感知男生齐读前八句,女生齐读中间五句,男女生齐读最后部分。

读完思考:诗人在诗中描绘了哪四幅画面?将课前预习时起好的名字交流分享。

引导并明确:春江花月图——月下沉思图——思妇怀远图——游子思归图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1)《春江花月夜》美在于它整个意境的浑融,那你认为这种浑融的意境主要得益于诗中哪一意象?(月)问:那文中都有哪些句子是关于“月”的?请你先用自己的语言还原诗境,然后说说诗中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结合自己的预习作业,也可重新选句分析。

给大家5分钟时间讨论交流。

(深入学生中指导点拨)(预设)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生”有动态感,且写出了水月一体,好像从水里升起。

2、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很美,满眼波光闪闪,广阔浩渺。

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纯净空灵、梦幻,总之就是“美”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同上4、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孤”给人孤单、凄清静寂之感5、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卷”“拂”化无形为有形,既写出了月光的质感,又表明了女子内心的烦闷,想要拂去的是月引起的思念。

6、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鸿雁、鱼龙本是传信之物,但却飞不远,游不远,无法传达我的相思,无奈之感油然而起。

7、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沉沉”给人以心情沉重之感,因为一个天南一个海北,山高水远有家难归难的无奈。

人教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 教案精选 (6)

人教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 教案精选 (6)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教学目标:1.让学生习惯以制作卡片的方式收集并了解作家作品。

2.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诗歌的声美、景美、理美、情美。

3.了解“月亮”这一意象丰富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诗歌的声美、景美、理美、情美。

课时: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会引起无限遐想。

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以及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描写月亮的诗句,不胜枚举。

而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名片制作【人物名片】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

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题目解说】《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形式,采用优美的抒情旋律,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水乡春江花月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发出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抒写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全诗格调清丽婉转,抒情缠绵幽怨,意境高远阔大,是一首写景、叙事、抒情完美结合的诗歌极品,读来如痴如醉,如饮琼浆玉液,沁人心脾。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自明代以后颇受评论家的重视和推崇。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称:“那是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

……这里有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教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教案1
2020年精品试题
芳草香出品
科目: 教师: 授课时间:第周 星期年月日
单元(章节)课题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本节课题
春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月夜1
三维目标
1、进一步明确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既进入意境,又跳出诗外,熟练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的思维方法,形成自己的审美形象
2、通过视频,将多种艺术联系起来,小结诗歌鉴赏的步骤与方法
感知意境,加以描述,形成文播放视频加以印证,体会情感
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感悟能力,引导将多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找出它们的相通之处,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1、画面很多,可以一幅一幅地去感知
2、从情感角度去体会画面、音乐
交流
讨论
将各组形成的内容在全班讨论,明确
畅所欲言,自圆其说即可
取长补短,印证自己理解的情感与意境
品读
播放音乐,再读诗歌,体会情感
课堂检测内容
背诵一节
拓展
理解
读一读“赏析示例”印证自己的文字
预习内容布置
巩固背诵,“课后练习”
鼓励孩子学习进步的语句
1、成功是属于最有力量的人。在这里,"力量"是指有文化、有知识、有能力。
2、有了困难要寻找对策,这样才能迎刃而解。
3、你和书本一定是好朋友吧,要不你怎会知道那么多。
4、做勤劳的小蜜蜂吧,你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5、轻轻松松地学习,轻轻松松地生活,做个充满自信的好孩子。
3、体会示例中的语言组织,修正自己的表述
提炼的课题
小结置身诗境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概括是重点,体会是难点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视频,学案
教学过程

选修古诗文2-1《春江花月夜》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选修古诗文2-1《春江花月夜》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 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幺人,只见长江送走 东流水。 二、思考: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 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 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 见长江送流水。
过程和方 法目标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2、赏析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理解诗歌表现的内容、感情。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理、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பைடு நூலகம்
导语 设计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 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唐代 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 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这首诗。
1.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议论 2.写作对象?景、人 3.具体写了哪些对象?分别代表了什么?作者由眼前美景进而转向了对人生、 对宇宙 的思考和探索上。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 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4.对宇宙人生一般我们怎样认识的?应该有什么情感? 人生与宇宙的奥秘一直是人类苦苦思索而永远感伤的命题。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纵
作者 简介
解释 课题 写作 背景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 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 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意境高远,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我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宗法社会,同时也是一个农业社会,人们的家族意识和亲情观念是极其浓厚的。到了 唐代,文人们在建功立业思想的鼓舞下,纷纷走出家门,寻求建功立业之路。要建功立业,就要外出交游, 就要结交权贵,寻求权贵的举荐,四处奔波,时间长了,自然就产生思乡思亲之情。在“建功”与“思乡” 的天平上,两者又很难调和,这必然引发诗人强烈的内心冲突。 指导诵读,以读传情,读、悟交融。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文本。 2、集体再读,进一步了解文本。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
“月照花林皆似霰" “ 空里流霜不觉飞”两句诗都使用哪一种修辞手法?
“汀上白沙看不见”为何说“白沙"看不见?
板书:比喻;月色皎洁
指名朗读;教师正音,范读,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
全班齐读
提出要求
肯定
强化
抓重点
沉醉诗境,声情并茂,用情感点燃情感。
课件展示诵读要求: 把握诗歌的语音语调;注意抑扬顿挫。
诗歌的题目渋及五种意象,哪个意象是主要的?
宇宙间的万物总能引发诗人无限的感伤:曹直“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阮籍“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而诗句中是否也表现出张若虚的颓废与绝望?
请学生齐读﹙“空里流霜不觉飞”到“但见长江送流水”﹚这一节,并回答.
提示:皎洁的月色,朦胧、优美的意境,透过大自然的美景,诗人的感受不难理解。
板书:“徘徊":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地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
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月光引发地情思搅扰着痴情的思妇,同时也搅得游子思绪不宁。学生齐读最后八句,说说哪些词语表现游子的思归之情?
讲解提问
提出要求
学生回答:“落花”、“流水”、“残月”
板书:“ 沉沉”渲染游子的孤寂;“无限路”加深游子的思乡之情。
提问注视全体学生
学生回答:月
诗人是如何描写月亮的? 请在诗歌中找出关键的诗句.
提问
追问
启发
讲解
学生回答:海上明月共潮生;皎皎空中孤月轮;斜月沉沉藏海雾;落月摇情满江树
课件展示:皎月—孤月—斜月—落月
请学生结合诗句描绘想象出来的图景
提问
讲解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 教案1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 教案1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疏通文意,初步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情画意的能力。

(3)理解并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与学习,从品位意境、赏析意境、把握情感环节赏析诗歌。

(2)通过探究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感悟旋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

(3)学习诗人旷达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2、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即景抒情诗中景、情、理的联系。

四、教具选用:ppt、MP3乐曲等。

五、教学方法:朗诵法、鉴赏评价法、小组讨论法等。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设计及其主要内容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处在初唐与盛唐的过渡时期,有一位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等四人以文词俊秀驰名京都,合称“吴中四士”,写了一首人称“孤篇横绝全唐”,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诗歌。

这个诗人就是张若虚,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1、作者介绍(ppt展示)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

生卒年、字号均不详。

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

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2、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

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

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

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

(三)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1、让学生集体诵读《枫桥夜泊》、《鹿柴》然后,让学生谈自己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及自己的体会。

《春江花月夜》优质课教案(高二选修)共3篇

《春江花月夜》优质课教案(高二选修)共3篇

《春江花月夜》优质课教案(高二选修)共3篇《春江花月夜》优质课教案(高二选修)1《春江花月夜》优质课教案(高二选修)一、课程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唐代诗人张若虚所创作的《春江花月夜》,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拓展语言表达技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春江花月夜》作品介绍2.文化内涵分析3.修辞手法分析4.诗歌与时空背景对照5.学生课堂发言和思考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进入课堂前,教师在黑板上预备一张名为《春江花月夜》的宣传海报,展现给学生看,激起学生对此部作品的兴趣,开启慕名而来的求知之旅。

2.讲授《春江花月夜》的作品介绍首先,教师详细介绍《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内容、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这首经典诗歌。

3.讲解文化内涵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了解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孕育出张若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价值观。

一篇短小精悍的诗,却表达了作者对爱情、人生、自然等多个层次深刻的理解,并传达出对诗人个性的理解,唤起读者对于生命的思考,激发读者感情共鸣。

4.修辞手法探究通过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到张若虚运用到的多种修辞手法,如夸张、对仗、意象等,为毛笔落纸之间的短诗注入生动和灵气,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认识,将有助于学生深刻领悟古人带来的诗歌美学魅力。

5.时空背景对照通过复杂语言的整理,讲授唐代时期的装饰艺术、绘画技法、文学风格等,为理解《春江花月夜》的诗歌文化下等价提供了有力的史料支持。

6.课堂发言和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文学对于人生价值观的引领,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课堂交流和思考。

教师主导形式不拘,可以是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学生发言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收获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7.总结反思带领全班总结教学内容,反思本节课所授知识能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笔下留学(Eduboat)建议每堂课都应从多个角度去考量学生的授课效果,以及如何更好地沟通与佐证,为后续教学进行铺垫总体来说,教授《春江花月夜》这篇诗歌应该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结合,从不同方面去引导学生理解古人创作诗歌的背景、思想和美学价值。

2023年《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整理

2023年《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整理

2023年《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整理一、整体感知:1、课前导语:自古以来,月亮就始终是中国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他寄予着人们的悲欢离合,寄予着人们的肤浅思索。

在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唐代诗坛,有一位叫张若虚的诗人,被誉为吴中才子。

他一生仅留下两首诗,其中一首就是《春江花月夜》,他仅凭一轮明月便成就千秋美名。

古今评说:“孤篇横绝,竟成一家”,“孤篇盖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2、确定目标:同学找出最难理解的问题,确定教学目标。

理解本诗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语言之美和意境之美,提高诗歌鉴赏力量:(1)诗人面对寥廓海天产生了什么样的哲理思索?(2)本诗描写思妇游子之恋情与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有何内在联系?3、同学朗读:(1)字词音义:鱼龙潜跃水成文:“文”通“纹”,波纹;江潭落月复西斜:“斜”读xiá;斜月沉沉藏海雾:“斜”读xié。

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老师提问:从整体上来看,本诗写的是什么景?明的是什么理?传的是什么情?景:春江月夜之美理:宇宙人生之思情:思妇游子之恋(3)诗句翻译:提问:全诗中说理的诗句是哪几句?请找出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说理的诗句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像。

”翻译时留意两个“初”字,“初”翻译为“最先”、“第一个”。

二、焦点透视(一)问题一探究:1、问题探究:“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见人?”说明诗人在面对寥廓宇宙时引发了对宇宙人生怎样的思索?--“江畔何人初见月?”,“初”表明诗人在追问:人类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江月何年初照人?”,“初”表明诗人在追问:江月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他思索的是:我从哪里来?月从哪里来?宇宙从哪里来?这是诗人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究。

(板书)2、问题探究:“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像”是诗人对宇宙人生的进一步思索,你怎样理解“人生代代无穷已”这一句?--在永恒的宇宙面前,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却是永恒的,这是由于:(1)人类种族的连续是永恒的。

春江花月夜 (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_1

春江花月夜  (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_1

春江花月夜(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学问目标:引导同学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力量目标: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2、练习描写、抒情、谈论等手法教学重点:1、赏析诗歌的景、理、情。

2、写作练习。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1、朗读吟诵。

加强朗读训练,使同学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的感情。

2、情景再现。

启发同学的制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和人世间游子思妇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3、情感把握。

通过诗歌中意象和措辞的分析,深刻领悟的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

4、写作训练。

诗歌教学不管是观赏境界,还是鉴赏语言,其目的在培育同学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审美力量,更要提升同学的写作力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当我们遥望夜空,观察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生自由回答。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李白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二、整体感受(配乐朗读。

配乐宜用洞箫曲《春江花月夜》,以收清净幽远之效)认真倾听,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对这首诗意境特点的整体感受。

(安静、肤浅、寥廓、怅惘)这种美丽意境的营造主要依靠什么?(春?江?花?月?夜?提出“月为诗之魂”)三、欣赏江月诗中描绘了哪些美丽动人的月景画面?1.明月初生(1)指导诵读。

(传达出寥廓的感受来)(2)画面想象。

(3)词句揣摩:“生”“升”之辨--初出海面;生命、灵性和活力。

《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春江花月夜》教案《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江花月夜》教案篇1教学目标:1、以“月”为线索,赏析本诗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2、发挥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感受诗中美景。

3、缘景明情,把握诗歌“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的景、理、情。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的时候,心中总是会产生无限遐想,也自然会想到一些与月相关的诗句,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诗人们总是对月亮怀有深厚的感情,这就是一种“月亮情结”。

1、思乡怀亲之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2、清幽雅致之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3、凄清孤苦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4、时空永恒之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师: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更有位诗人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这首诗被成为“孤篇横绝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而那位诗人便是张若虚。

二、诗歌美读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整体感知诗歌意境。

2、学生齐读三、以“月”为线索,具体研读课文﹙一﹚展开联想和想象,置身“月之景”。

1、全诗主要写了哪些意象,在众多的意象中哪一个意象是能统摄全诗的意象?明确: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教案2.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教案2.doc
提炼的课题
技巧的辨识与赏析
教学重难点
赏析技巧是重点,规范语言是难点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学案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吟诵
比赛
选两名水平较高的学生诵读
评价指导
自己跟着吟诵,评价别人
交代
目标 自主
学习
1、交代目标,赏析技巧
2、将每一幅画面的技巧写在书上
巡视,让B档学生发布
科目:教师: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
单元(章节)课题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本节课题
春江花月夜2
三维目标
1、进一步明确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既进入意境,又跳出诗外,熟练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的思维方法,形成自己的审美形象
2、巩固诗歌鉴赏的步骤与方法,赏析诗歌技巧
3、体会示例中的语言组织,修正自己的表述
将所学全部运用起来,思路要开阔
阅读
明确
阅读赏析指导验证
强调语言表述的精准
完善自己所学
品读
再读诗歌,体会情感,背诵一节
课堂背诵,“课后练习”

春江花月夜(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_6

春江花月夜(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_6

春江花月夜(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赏析,使学生了解《春江花月夜》的曲名来源、乐曲结构,掌握作品的表现方法。

2、使学生感受、体验作品的情绪、形象等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音乐欣赏使学生了解音乐和文学共同的美。

4、学习如何将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音乐简介《春江花月夜》原为一首琵琶独奏曲,名为《夕阳箫鼓》,早在1875年前就有传抄本,至今已流传了128年。

后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中的诗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改名为《浔阳琵琶》。

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音乐社团“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一首民乐合奏曲,并根据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作品分为十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有形象生动的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及尾声。

作品通过委婉朴质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

2、作者简介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

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3、作品简介《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

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

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

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人教版选修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教案

人教版选修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4、增加古典诗词积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的哲理美和情感美。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过渡与融合。

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诗人,一生只留下两首诗,其中一首“孤篇横绝,竟成大家”,闻一多先生把这首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知道这个人是谁?这首诗又是哪首诗吗?(初、盛唐之交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春江花月夜的美丽景致吧。

二、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三、赏析诗歌:(一)欣赏诗的景物美:(1)在文中找出题目中融合的五种意象的句子,美美地读。

(明确:开头十句。

)(2)鼓励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图景,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3)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画面,将学生带入情境。

(明确: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此番景致给人的感觉是:空灵、清幽、纯净、博大。

)(二)领悟诗的哲理美:(1)师导: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找出诗句起止,并齐读。

(2)齐读第二层中间六句,从“江畔何人初见月——但见长江送流水。

”(3)作者对宇宙人生有着怎样的思考?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诱导学生重点理解“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明确:在诗人看来,人生是一代一代的无穷无尽,江上的月亮年年看上去总是相像的。

于是引起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是永恒的,而生命呢?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但就整个人类而言,则又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日月共存。

春江花月夜(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春江花月夜(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

2、理解即景抒情诗中景与情的联系。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中的情景理。

【教学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设想】2、意境再现。

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而诗人张若虚也凭借这一首诗即“孤篇盖全唐”。

上节课我们花了10分钟时间初步感知了这篇杰作。

大家对诗歌朗诵者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不是很满意,我们班人才济济,下面就请两位同学合作朗诵这首诗,相信会给大家更真实的情感体验。

二、配乐诗朗诵听朗诵,教师简单评价,鼓励为主。

三、整体把握诗人用丰富的情感和旷达的胸怀创作此诗。

诗中情景理融为一体,使此诗具有经久不衰的意境美、哲理美和情感美。

下面我们分别从情、景、理三个方面来欣赏此诗。

1、景——春江月夜美景请大家首先把诗中描写月夜美景的语句一起朗读一下。

请大家把昨天要求大家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月夜美景的作业拿出来,六人小组交流,选出最好的一篇,加以修改完善,用于全班交流。

展示两篇。

2、理——宇宙人生哲理看到如此美景,诗人想到了什么呢?请朗读本诗中阐述人生哲理,江、月、人和谐一体的诗句,体味一下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思考?学生发表意见,结合诗句阐释。

教师小结。

3、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心里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触动了诗人怎么的情感?学生齐读诗句。

填空归纳分析其中哪些表达思妇相思,哪些表达游子思归?要求结合诗句阐释。

(展示课件)(1)“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思念,而是用“__月__”来___烘托__她的思念之情。

诗篇把“月”__拟人_化,“__徘徊__”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月的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这是一种朦胧的美,如梦如幻,悲凉而又轻盈;这是一种纯粹的美,超于象外,宁静而又清纯;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穿越与打动,一切世俗的丑陋与鄙俗都在诗意的的光泽中消融;这是一场无声的细雨,慢慢的浸润这人世间的每一个角落,然后任情感汇集成河流,千年不息,一直流到宇宙的那一端…….这就是《春江花月夜》,这就是一千年来给了无数人心灵滋养的大爱与大美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融进这片神奇的境界,去共同感受这份优雅与华美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欣赏朗诵视频,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课文的朗诵视频)2、欣赏完视频后,有什么感受?诗歌美、画面美、声音美。

那你们也来有感情的读一读,怎么样?在读的时候,希望大家能沉浸到诗歌所创设的意境中,并尝试着把文字想象成一幅幅画面,来个自我陶醉式的朗读。

3、由学生推荐两位同学朗读。

4、分组齐读。

5、这首诗是山水诗?哲理诗?还是爱情诗?明确:前八句写景,后八句阐发哲理,后二十句抒情,抒情部分前十句写思妇怀人,后八句写游子思乡。

三、合作探究,赏析诗歌。

分组讨论:按内容分为四组品味和赏析诗句,可以整体说,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两句,或者就个别用词炼字来谈。

明确要求:赏景要抓住意象,分析意境;析理要明确观点,谈谈自己见解,结合以往古诗文谈谈体会;明情要分析形象,弄清景和情之间关系。

(一)、学生赏析诗歌的景物美1出示诗歌前八句(幻灯字幕)。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3我们请一位同学描绘一下他根据诗文所想象的画面吧。

4、问:这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那些意象?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用短语概括一下)讨论明确:春、江、花、月、夜。

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他笔下的春江花月夜是如此的幽美恬静、澄澈空明。

(板书)(二)、学生体会诗的哲理美1、导: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诗人想到了什么呢?(幻灯字幕)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春江花月夜》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感受诗韵。

2.体味诗境,把握情感。

﹙PPT2﹚【教学重、难点】通过对主体意象“月”的分析,把握诗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1.朗读吟诵。

通过朗读吟诵,使学生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把握作者的感情。

2.情感把握。

通过对诗歌中意象“月”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

3.意境再现。

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以课堂练习的形式,让学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意境和人物的情感。

【教学步骤】一、导入﹙PPT1﹚课前几分钟我们用心聆听了商丘一高学子中华经典诵读《春江花月夜》,顿觉口舌生香,情思飘扬,把我们带入如诗如画的境界。

张若虚带给我们的这场文字盛宴真是美不胜收,吸引着我们去探寻美的真谛。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探究它的艺术魅力到底在哪里。

﹙板书:题目、作者﹚二、听读诗文,找出主体意象﹙PPT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听读﹚,初步了解了诗文大意,现在让我们从诗歌题目的意象“春”、“江”、“花”、“月”、“夜”中挑出一个在文本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意象,这个意象是?学生回答:月。

在这首九韵三十六句的长诗中,“月”共出现15次,“江”出现12次,“月”单独出现5次,“江”、“月”连用出现3次,而“春”、“花”、“夜”分别为4次、2次、2次。

可见,诗人在众多的意象群中抓住了一个最具生发力的中心意象“月”,使所有的意象都具有了向心力。

﹙板书:月﹚下面我们就追随着张若虚的这一轮明月来共同探讨一下“月”这一主体意象对诗歌意境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起着怎样的重要作用。

三、赏析意象“月”,理解情感﹙PPT4﹚1.赏析诗歌﹙1——8句﹚中的“月”﹙男生单读﹚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问题:抓住写景角度分析诗人借“月”这一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PPT5﹚找两位学生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人教社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示例文章,作者凭借着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尽情赞颂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扩展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精神的探究结合在一起,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深邃的意境。

教学设计时紧扣“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意象,品味《春江花月夜》的意境。

学情分析
学生学完必修教材后已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关于月意象的诗歌已经储备不少,《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太困难,引导学生把握意象,体会《春江花月夜》景理情交融的意境是这节课的重点。

学习目标
1.把握意象,品味《春江花月夜》的意境。

2.学习诗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学习重难点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2.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首诗千百年来广为传颂,闻一多先生读后,评价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来品味《春江花月夜》的意境之美。

二.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
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三.配乐范读
教师用自己声音和情绪来感染学生,让他们快速进入意境。

四.整体感知
在那样一个美好的夜晚,诗人伫立江边,欣赏无边的美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的内心波澜起伏,一会儿思索月亮的形成、人类的起源等高深的哲学问题,一会儿又联想到游子和思妇相思相爱的情形。

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提问:结合课后赏析,想一想,你觉得如何划分层次更符合诗人的思路。

从结构上看,诗以月亮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

在第一部分中月的状态是:初升。

(板书:月升);在第二个部分中月的状态是:高悬。

(板书:月悬);在第三个部分中月的状态是:月落(板书:月落)。

从内容上看,月亮不仅是景物描写的主要对象,在月的笼罩下,月与江水、沙滩、夜空、原野、花林、飞霜、扁舟子、思妇、高楼、镜台、鸿雁、鱼龙等组成了不同的充满画意的场景,令人难忘。

也是作者引发哲理思考的因由与抒写离愁别绪的依托。

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同时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后由月联想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五.置身诗境
优美的景色
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

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

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

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问题:
张若虚此时的心情如何?谈谈你的看法。

你能发现张若虚写这些写景句子时运用的虚写手法吗?
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这一部分描绘的画面意境要点: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生,明月与
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深沉的思考
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问题:
哪些句子是科学的思考?
哪些句子是哲学的感悟?
哪些句子是诗人的语言?
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

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动人的感情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

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

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

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烘托游子对家的思念。

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

此时明月西下,游子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

问题:
“徘徊”二字写得很好,你能分析一下吗?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写思妇游子相距太远,无法传递音信,你理解了吗?
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又一次集中出现,张若虚是想再一次营造优美意境吗?
六.总结
《春江花月夜》美在何处?
通读全诗后,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既不是简单的模山范水,也不是枯燥的说理,更不是一首单单抒发儿女离情别绪的爱情诗,而是将多种诗情合为一体。

作者凭借着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尽情赞颂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扩展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精神的探究结合在一起,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深邃的意境。

作业:
盛唐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一诗是历来为人们广泛传颂的上乘之作,试与本诗对照,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远,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板书:
春江花月夜
春江月夜美景——月升——惊喜愉快

宇宙人生思考——月悬——哀而不伤

游子思妇离情——月斜、月落——离愁别绪
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之初想把《春江花月夜》的韵律美、结构美、意境美都在一个课时内都讲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在我激情满怀地诵读完全文后,我的热情就被韵律美讲授环节学反馈泼了一盆冷水,原计划5分钟就能进行完的环节讲了15分生的钟。

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押韵的概念,
也不能准确辨别出韵脚,再加上韵律本身的不规范性,让课堂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这就导致课堂上师生的状态都不好,后面的内容草草进行完。

一节设想中的好课以失败告终,责任人不在学生,而是老师没有吃透教材,没有吃透学生,也没有临场的应变能力。

思过之后我调整了教学设计,依据单元的教学目标把教学任务只设定为把握意象,体会意境美,重新设定教学环节后,重新上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