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案(上)08-09-2
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范本
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范本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的的产生与传播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掌握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难点: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有趣的声音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声音的产生(1)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举例说明声音产生的实例,如敲击鼓、拨动琴弦等。
(3)进行实验:将一张纸条放在扬声器前,观察纸条振动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声音的产生。
3.声音的传播(1)讲解声音的传播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声音需要介质传播。
(2)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空气、水、固体等。
(3)进行实验:将两个纸杯用线连起来,让学生分别站在两端,观察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4.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1)讲解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2)进行实验:测量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实验过程。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四、作业布置1.复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查找资料,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第二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传播过程。
2.掌握光的传播速度和介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光的传播过程。
2.难点:光的传播速度和介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光的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光是如何传播的吗?光在哪些介质中传播?2.光的传播(1)讲解光的传播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举例说明光的传播实例,如太阳光、手电筒光等。
(3)进行实验:用激光笔照射不同介质,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3.光的传播速度和介质(1)讲解光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不同。
八年级上物理实验教学教案5篇
八年级上物理实验教学教案5篇海阔凭你们跃,天高任你们飞。
愿你们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上物理实验教学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上物理实验教学教案1《长度的测量误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2.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4.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能力目标1.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2.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德育目标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生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教法建议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的结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在此基础上,用观察法自己得到正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其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测量.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节长度测量误差【课题】长度的测量误差【重点难点分析】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点,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以形成新的难点.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对使用的正确和错误能有正确的判断.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准确值的基础上估测一位,误差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介绍长度的单位.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3,新授课: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教学中要注意养成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4,新授课:误差对于"误差"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异,一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而错误是测量上的方法错误,可以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二者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是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长度的一些单位【活动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教师指导】1、提供关于长度的一些学史资料2、不同国家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3、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换算关系【评价】1、资料来源的丰富程度2、内容的祥实程度3、资料本身的丰富程度八年级上物理实验教学教案2匀速圆周运动一、教学任务分析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一、教案内容:第1章:机械运动1.1 学习机械运动的概念,了解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
1.2 学习图像法表示物体运动,掌握x-t图像、v-t图像的解读。
1.3 学习相对运动和参照物的选择,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教案内容:第2章:力和运动2.1 学习力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
2.2 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3 学习摩擦力、重力、弹力等常见力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三、教案内容:第3章:能量和能量转化3.1 学习能量的概念,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
3.2 学习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3 学习能量守恒定律,理解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的守恒原理。
四、教案内容:第4章:电路和电流4.1 学习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电路的组成和电路图的绘制。
4.2 学习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基本规律,掌握欧姆定律。
4.3 学习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了解电阻的测量和功率的计算。
五、教案内容:第5章:声音和光5.1 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5.2 学习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色散原理。
5.3 学习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放大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原理。
六、教案内容:第6章:温度和热量6.1 学习温度的概念,了解温度的测量工具和单位。
6.2 学习热量和热传递,掌握热量传递的三个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6.3 学习比热容的概念,了解热量和温度变化的关系。
七、教案内容:第7章:力与运动综合应用7.1 学习圆周运动的概念,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计算。
7.2 学习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7.3 学习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了解滑轮组、杠杆等机械的省力原理。
八、教案内容:第8章:电磁现象8.1 学习磁场的概念,了解磁铁的性质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8.2 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掌握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原理。
8.3 学习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了解电磁波谱和电磁波的应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透镜》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学会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
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3.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学生在上一章学过《光的折射》基础上,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镜的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教案内容: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编写的,适用于八年级学生。
教材以学生生活实例为导入,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
本册共有15个单元,涵盖了声、光、电、热、力等物理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声、光、电、热、力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声、光、电、热、力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2.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反射原理,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以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物理现象。
3. 案例分析: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安排本册教材共15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为2课时。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1. 第一单元:声现象(2课时)2. 第二单元:光现象(3课时)3. 第三单元:电现象(4课时)4. 第四单元:热现象(3课时)5. 第五单元:力现象(3课时)六、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作业评价:布置适量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单元测试: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4. 学期考试:学期末进行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七、教学资源1. 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物理知识。
2. 实验器材:放大镜、显微镜、电流表、电压表、电阻表等,用于开展实验教学。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5篇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掌握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计算.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明确要研究圆周运动中的最简单的情况,匀速圆周运动,接着从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的角度引入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及周期、频率、转速等概念,最后推导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中间有一个思考与讨论做为铺垫.教法建议关于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概念的教学建议是:通过生活实例(齿轮转动或皮带传动装置)或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运动快慢与转动快慢及周期之别,有必要引入相关的物理量加以描述.学习线速度的概念,可以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弧长与时间比值保持不变的特点,进而引出线速度的大小与方向.同时应向学生指出线速度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学习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时,应向学生说明这两个概念是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描述运动的需要而引入的.即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每通过一段弧长都与转过一定的圆心角相对应,因而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也可以用转过的圆心角与时间t比值来描述,由此引入角速度的概念.又根据匀速圆周运动有周期性的特点,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还可以用转动一圈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描述,为此引入了周期的概念.讲述角速度的概念时,不要求向学生强调角速度的矢量性.在讲述概念的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线速度的大小、角速度、周期和频率保持不变的圆周运动.关于“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间的关系”的教学建议是: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几个物理量在对圆周运动的描述上虽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并引导学生从如下思路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方案匀速圆周运动教学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教学难点:各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主要设计:一.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关于物理量.(一)让学生举一些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二)展示课件1.齿轮传动装置课件2.皮带传动装置为引入概念提供感性认识,引起思考和讨论(三)展示课件3: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可暂停.可读出运行的时间,对应的弧长,转过的圆心角,进而给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等概念.二.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一)重新展示课件1.齿轮传动装置.让学生体会到有些不同的点线速度大小相同,但角速度、周期不同,有些不同的点角速度、周期相同,但线速度大小不同;进而此导同学去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探究活动观察与测量:请研究一下自行车飞轮与中轴_通过链条的连接关系:测量一下各自的半径,并思考验证两轮的角速度关系,边缘点的线速度大小关系;有条件的话研究一下“变速自行车”的变速原理.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2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2.会利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4.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5.掌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3.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4.认识数学化繁为简的工具作用,直观地利用物理图象展现规律,验证规律.5.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熟练打点计时器的应用,体验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利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创新意识.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升学生合作探究能力.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系,可引申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身融入社会.5.通过经历实验探索过程,体验运动规律探索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对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教学难点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2.利用v-t图象处理数据,并据此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3.能根据实验数据求加速度二.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三.实验原理1.利用打点计时器所打纸带的信息,代入计算式即用以n点为中心的一小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代替n点的瞬时速度.2.用描点法作出小车的v-t图象,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若所得图象为一条倾斜直线则表明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3.利用v-t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四.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到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4.换上新的纸带,重复实验两次.5.增减所挂钩码,按以上步骤再做两次实验.五.数据处理1.表格法(1)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点,作为计数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并标明0、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x,并记录填入表中,如图所示.(2)分别计算出与所求点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Δx1.Δx2.Δx3…(3)计算平均速度,用平均速度代替相关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上面的表格中.(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速度随时间怎么变化.2.图象法(1)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2)画一条直线,让这条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偏差比较大的点忽略不计,如图所示(3)观察所得到的直线,分析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转变规律.(4)据所画v-t图象求出其斜率,就是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六.误差分析1.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同,摩擦不均匀.2.根据纸带测量的位移有误差,从而计算出的瞬时速度有误差.3.作v-t图象时单位选择不合适或人为作图不准确带来误差.七.注意事项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2.先接通电源,等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3.打点完毕,立即断开电源.4.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适当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注意计数点与计时点的区别),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等于多少秒.5.要防止钩码落地,避免小车跟滑轮相碰,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6.要区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计时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0.02×5s=0.1s.7.在坐标纸上画v-t图象时,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应使图象尽量分布在较大的坐标平面内.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3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篇1教学目标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并了解力的概念,并乐于探究身边的力现象。
2、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作用的相互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足球比赛的片断录像。
实验器材:哑铃、弹簧、旱冰鞋、皮球(两个)。
教学设计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新课请一位学生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
从肌肉的紧张引出力的概念。
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演示一些力的现象。
进行新课一、力的概念教师给学生要探究的下列几个问题:1、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力?2、其他物体对物体是否施加力?3、两物体之间不相互接触是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4、这里所说的作用应怎样理解?教师要学生列举事例进行回答,找出这些问题的共性,进行概括、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师生评估、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图5-1中的6幅图,找出其共同点。
教师点评。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创设情景:用一个皮球去挤压另一个皮球。
提问:根据这一现象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
2、指导学生实验。
实验可参照教材p77图5-2所示进行,也可用别的物体来做。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演示实验:请一位穿溜冰鞋的同学推墙。
让学生解释所发生的现象,进一步加深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
5、让学生列举生活及生产中人们利用力的相互作用的实例。
6、让学生列举力的作用相互的危害性。
三、力的作用效果提出问题:力的作用可以产生哪些效果?1、学生拉弹簧。
让观察形状怎样变化。
2、教师放一段足球比赛的录象片断。
看足球的运动情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篇2教学目标:1、探究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精选篇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接触初中物理的第一节,在教材中以及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能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就成为这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突破以上难点,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我在教学策略上努力实现三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总之,通过本节课将努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美的熏陶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2.教学内容及教材特点:《声现象》这一章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生产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声音有哪些特性?人们是怎样利用和控制声音的?本章特别注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1.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有目的的观察;(2)使学生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好与有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
(2)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营造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共同尝试的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并通过学生的探索实验,培养同学间相互合作、探讨交流、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2024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人美心善的小编给大家整编的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2、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重难点(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活动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进行新课1、什么是噪声?(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保角度加以说明)2、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 Hz 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 Hz的声)。
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
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
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
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新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新教案
前言
本教案是针对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编写的全案,旨在提供完整的教学指导和教学资源,帮助教师高效地进行物理课程的教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基础的物理实验操作和观察技巧。
3.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实验精神。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本教案涵盖了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所有内容,包括以下主题:
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3. 电流与电路;
4. 光的传播和成像。
教学方法
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1. 教师讲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
原理。
2. 实验探究:利用实验设计和实践,让学生亲身经历物理现象,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技巧。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
合作和交流能力。
4. 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
本教案提供了相关的评价方案,包括课堂讨论、实验报告、个
人作业等,通过定期的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掌握程度,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措施。
教学资源
本教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实验操作指导、学生练题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利。
结语
本教案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全新教案,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能力。
希望教师能够善用本教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物理教育。
科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篇
科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教学设计设计思路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并回到生活社会中去;通过观察手电筒的结构,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物理原理,理解电路的组成,最后练习画手电筒的电路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通过学生实际连接电路,深化对电路结构、电路元件作用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短路及其危害。
、知道什么是电路图,电路图的意义。
、会画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带领学生体会物理现象和知识本身具有深刻的美学特征——简洁明快美。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难点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短路及其危害;画电路图教学准备手电筒、电源、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教学过程提要教学环节个人复备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新型电器应运而生,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家用电器和电路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新知探究)一、请同学们讨论和交流各自家庭中用到的电器和它们的'用途以及电源的作用和分类。
名称用途电源类型电能转化成的主要能量形式交流电直流电内能机械能光能声能电灯照明√ √ √收音机电饭煲手电筒二、观察手电筒1、组织学生观察手电筒1)按下开关按钮,观察电灯的发光情况2)观察电池的安放;后盖和电池的连接方法;开关按钮的结构3)电灯的安置2、利用挂图或媒体出示手电筒的示意图,作适当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形成对电路的初步认识三、怎样使一个电灯亮起来1、利用电池、小电灯、灯座、开关和导线,组织学生把上述器材连接起来,使开关能控制电灯的发光和熄灭2、在实验前介绍实验的注意事项①开关在连接时必须断开②导线连接电路元件时,将导线的两端连接在接线柱上,并顺时针旋紧③不允许用导线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接起来3、组织学生讨论:电路中有哪些组成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4、教师总结:①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②电路的组成部分: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③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电源——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反射定律,能从众多的光现象中辨识出光的反射现象。
2024年度-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学生应学会 观察、测量、分析和归纳物理现象, 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认识物理学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和价值观。
5
课程安排和时间表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36学时,每学时40分钟。其中,讲授新课28学时,复 习和考试8学时。
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 二、第三定律的关系。
17
二力平衡条件及应用
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判断方法。 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分析。
二力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与联系。
18
05 电学基础知识
19
电荷与电场概念引入
电荷概念
介绍正电荷和负电荷,阐述电荷 守恒定律,通过实验演示电荷的
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 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12
物态变化及特点
熔化
固态→液态(吸热)。
凝固
液态→固态(放热)。
汽化
液态→气态(吸热)。
液化
气态→液态(放热)。
固态→气态(吸热)。
升华
气态→固态(放热)。
凝华
13
深入理解光学知识
通过多做练习题和实验,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和掌握。
拓展阅读相关文献
阅读有关光学的科普读物或教材,拓宽知识面和 视野。
关注光学前沿科技
了解光学领域的最新科技进展和应用,激发学习 兴趣和动力。
30
THANKS
感谢观看
31
02
03
04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9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自我介绍二、引入[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
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四、小结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状态变化,了解水有三种状态,认识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篇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一、基本说明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作者2、教学内容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2)年级或模块:九年级3)所属的章节:第十六章第三节4)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4、设计思路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探究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教案5篇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
能用速度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平均速度。
【知识结构】运动图像:有两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2米/秒、4米/秒,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一、热身训练:1.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的, 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____的。
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的。
3. 5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4. 54千米/时=______________米/秒二、典型例题: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3.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运动路程 S/m 汽车A 0.1 0.2 0.3 0.4汽彻B 0.2 0.4 0.8 1.2运动时间t/s 汽车A 1 2 3 4汽车B 0.5 1 2 3(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5-1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汽车B的快慢程度.(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两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长?三、课堂巩固:1.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____________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_________的。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内容为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章《光》第二节内容,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光的折射是继光的反射后的又一个新的光现象。
本节知识是光学中的重点知识、是理解透镜作用原因的基础,同时又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为以后透镜及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知识之一。
2、教学目标本节内容我们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光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了解光的折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猜测、检验、联想等的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团结和协作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乐于合作,渗透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基本理念。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1)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规律;(2)让学生会作光折射的光路图。
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整体上采用对比、猜想、提问设疑、设计实验探究的模式,教学流程上采用以上方式:第一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对照光的反射定义自己分析得出光的折射定义。
学生对定义总结很有可能不是很周密,但可以通过后面的观察实验和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修正定义,让学生明白为何要用“斜射入、一般”这些词。
第二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对照光的反射定律,让学生猜想光的折射可能有哪些规律,然后按照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当然整个实验主要是我来操作完成。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套教案教科版
四 板 书
五 教 学 反 思
4
课题
教学 目标
第 3 课时 用刻度尺测长度
课型
新课
1.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学习并练习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认真操作、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
重点 难点 方法 手段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刻度尺的读数-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实验探究 刻度尺
三.思考与作业 引言 一.物理研究什么 物理是研究关于力、电、光、热、声的现 象,找出它发生的原因,并为人类服务。 二.物理是有趣的 三.物理是有用的 四.学好物理的方法 1. 重视观察和实验 2. 还要在生活中去学物理。
四 板 书
五 教 学 反 思
2
课题
教学 目标
第 2 课时 长度的测量
课型
新课
一 引 入 新 课 上一节课学习了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练习使用刻度尺 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生活动
二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 提出问题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 猜想与假设 伞的形状 面积 伞绳 三 制定计划 设计实验 1 选择两个形状不同的降落伞 其他因素保持一样。 2 选择一样的高度(教学楼 5 楼) 3 同时放下降落伞并开始计时, 降落伞落地停止计时, 分别记下在空中 滞留的时间。 四 进行试验 收据证据 五 分析论证 六 评估 交流合作 七 学生讨论(面积和伞绳)
1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的物体提问:这时你看到的景物有何特点,答:通过放大镜看到的物体 是缩小了,而且是倒立的,(实验为每两人一组,发给一个放大镜。) 总之,物理现象是一个个的谜。学习物理能解开头脑内的迷、揭 穿谜底。学习物理还能初步体验科学家们研究物理研究方法、因此学习 物理是有趣的。同学们要从小立志学好基础知识,长大能在科学上,在 物理学上取得成就,对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3.物理是有用的: (1) 启发、引导学生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等方面讨论,说明 学习物理知识的必要性。 (2) 教师指出学好物理知识是学好其他自然科学、如化学、生物、 地理等课程的基础: (3) 简介无理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 献。 板书,l,物理是有趣、有用的。 4.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 1.引入:物理是有趣、有用的。我们要解开物理学中一个个的谜、 要学好物理,应注意些什么?指出: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 要学好物理知识,应特别重视观察和实验。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范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3)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概念;(2)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2)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2)采用实验法和观察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采用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2)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和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光的传播方式。
3. 光的反射:讲解光的反射定律,并通过实验演示反射现象。
4. 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定律,并通过实验演示折射现象。
5. 课堂小结:总结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定律,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并进行思考和分析。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光的传播: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掌握光速的概念。
2. 光的反射:掌握反射定律,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反射现象。
3. 光的折射:掌握折射定律,能解释透镜成像等折射现象。
七、教学时间与安排1. 光的传播:2课时2. 光的反射:2课时3. 光的折射:3课时八、教学资源与材料1. 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2. 实验器材:光源、反光镜、透镜、水槽等3. 多媒体课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动画演示九、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概念和定律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练习、作业: 课堂练习: 作业: 教科书 P27,复习思考题 8 辅导书 P12,5,7
本次课教学内容小结: dv d 2 r dr 1、位矢 r 、位移 r 、路程 s 、速度 v 、加速度 a 2 。
dt
dt
dt
dx dy dz d2 x d2 y d2 z 2、直角系中: v i j k ,a 2 i 2 j 2 k ; dt dt dt dt dt dt
江苏工业学院教案
第 4 次课 2 学时 授课时间 2009.3.9 教案完成时间 2009.2.1
课题 (章节) 第 2 章 牛顿运动定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2.1 牛顿运动三定律 §2.2 常见的几种力
1.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有关内容及适用条件。 2.了解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几种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几种常见力的形式、表达式。 2.变力作用下的功的计算。 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 1.回忆高中知识,概括牛顿运动三定律的主要内容及含义,引导学生掌握并理解。 2.介绍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几种力,它们的表现形式及表达式。
1 2 kx 2
1 1 ), r2 r1
第 6 页
江苏工业学院教案
第 7 次课 2 学时 授课时间 2009.3.23
§3.4 势能
教案完成时间
2009.2.1
课题 (章节) 教学目的与要求:
§3.3 动能定理
1. 掌握动能定理的含义及应用。 2. 掌握势能的概念,及几种常见保守力的势能表达式。 教学重点、难点: 1. 动能定理的内容及应用。 2. 势能的概念。 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 1.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 引导学生掌握动能定理的实质及含义,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 握如何应用动能定理来处理问题。 2.通过对重力势能的理解, 引出势能概念及表达式, 并由此讨论几种常见保守力的势能。
课堂练习、作业: 课堂练习: 作业: 教科书 P114,复习思考题 8 辅导书 P33, 3,4
本次课教学内容小结: 1、动能定理: A E k 2 E k1 。
1 A 为所有力的功,即总功;对质点 Ek = mv 2 ,对质点系 Ek = 1 mi vi 2 。 i 2 2
2、三种常见力的势能:重力势能 Ep = mgz;弹性势能 Ep =
教学重点、难点: 1.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 2.变力作用下的动力学问题的处理。
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 1. 回忆上次课内容,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几种力,它们的表现形式及表达式。 2、结合实例,介绍牛顿运动定律应用处理问题的一般步骤。通过讨论分析,引导学生 彻底掌握受力分析要点,列牛顿运动方程的思路和方法。
第 9 次课 2 学时 授课时间 2009.3.30 教案完成时间 2009.3.1
课题 (章节) 第 4 章 冲量与动量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动量、冲量的概念。
§4.1 质点动量定理
§4.2 质点系动量定理
2.掌握质点或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冲量概念及计算。 2.动量定理的内容及应用。
第 5 章 刚体运动学
§5.1 刚体 §5.2 刚体的平动 §5.3 刚体绕定轴转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刚体的概念。 2,理解刚体的几种运动形式。 3,掌握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运动学规律。 4,习题课:掌握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及其守恒律的内容即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运动学规律。 2.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律、动量守恒律的理解及应用。
本次课教学内容小结: 1,矢量的加减法,矢量的数乘、点乘、叉乘,矢量的微分、积分方法。 2,确定质点的方法:坐标法、位矢法、自然法。 dv d 2 r dr 3,位矢 r 、位移 r 、路程 s 、速度 v 、加速度 a 2 。
dt
dt
dt
第1 页
江苏工业学院教案
第 2 次课 课题 (章节)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一些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 2. 掌握在位矢坐标系、直角坐标系、自然坐标系中速度与加速度的表示方法。 2 学时 授课时间 2009.2.25 教案完成时间 2009.2.1
§1.3 直角坐标系中的表示
§1.4 自然坐标系中的表示
教学重点、难点: 1. 不同坐标系中速度与加速度的表达式的理解; 2. 质点运动及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 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 1,结合实例来阐述确定质点的几种方法,并说明它们在描述运动方面的等价性; 2,列表概述在不同坐标系中,相关物理量的表示方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
自然系中:v = v =
dv v ds ,a = a + an n + dt dt
2
n
第2 页
江苏工业学院教案
第 3 次课 2 学时 授课时间 2009.3.2 教案完成时间 2009.2.1
课题 (章节) 教学目的与要求:
§1.5 圆周运动的角量表示、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1.6 不同参考系中的速度和加速度变换
§3.5 能量守恒律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应用动能定理,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律处理问题。
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 1.通过引入势能,改写动能定理,从而引出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律,并理解能量守恒 律的思想及含义。 2.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如何应用动能定理、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律。通过对 各种问题的讨论掌握在何种情况下运用何种定理或定律来处理问题的方法, 并熟练运 用之。 课堂练习、作业: 课堂练习: 作业: 教科书 P130,复习思考题 11,15 辅导书 P32, 3,4,5
本次课教学内容小结: 1, 三种常见力的势能:重力势能 Ep = mgz;弹性势能 Ep = kx2;万有引力势能 Ep = G 注意:零势能点的选取。 2,功能原理:A 非 = E2 E1 ;
机械能守恒律:A 非 =0, Ek E p const
1 2 m1 m2 r
第 8 页
江苏工业学院教案
第 4 页
江苏工业学院教案
第 5 次课 2 学时 授课时间 2009.3.11 教案完成时间 2009.2.1
课题 (章节)
第 2 章 牛顿运动定律 §2.1 牛顿运动三定律 §2.2 常见的几种力 §2.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2.4 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处理过程,会用微积分处理一维变力作用下的简单动力学问题。
§3.1
2009.3.16
功
教案完成时间
2009.2.1
课题 (章节) 第 3 章 功和能 教学目的与要求:
§3.2 几种常见力的功
1.掌握功的定义及计算。 2.掌握几种常见力的功的表达式及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变力功的计算,如万有引力的功。
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 1.从中学恒力的功,推出功的一般表达形式,并列举在各种坐标系中功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几种常见力的功的计算,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并由此讨论保守力和非保守力功 的性质。
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 1.通过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时间积分,引入动量、冲量的概念,并由此讨论质点动量定 理的内容及实质。 2.通过对质点累计求和动量定理,引出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并讨论内力、外力对其产 生的影响。
课堂练习、作业: 作业: 辅导书 P42, 1,2
本次课教学内容小结:
1, 动量: p mv (质点) , p mi vi (质点系) ;冲量: I Fdt .
课堂练习、作业: 作业: 辅导书 P42, 4,7
本次课教学内容小结: 1, 动量定理:I =P2 – P1. 2, 当合外力 F =0, 有 P2 = P1,即动量守恒。
第 10 页
江苏工业学院教案
第 11 次课 2 学时 授课时间 2009.4.8 教案完成时间 2009.3.1
课题 (章节)
课堂练习、作业: 课堂练习: 作业: 教科书 P84,复习思考题 12 辅导书 P23, 4,5
本次课教学内容小结: 1,牛顿运动定律处理问题的一般步骤: 对象;受力分析;惯性系选取;列方程求解;讨论。 2,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低速宏观物体。
第 5 页
江苏工业学院教案
第 6 次课 2 学时 授课时间
d d 2 d 、 。 dt dt dt 2 v2 2r 。 r
2.角量、线量的关系: s r 、v =ω r,a =β r, a n
3.相对性原理: v A B v AC vC B .
4.在第二类运动学问题的处理中,灵活运用 a
dv dv dx dv v 的微分思想。 dt dx dt dx 第 3页
江苏工业学院教案
第 1 次课 2 学时 授课时间 2009.2.23 教案完成时间 2009.2.1
课题 (章节) 第 1 章 质点运动学 §1.1 质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
§1.2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1.掌握矢量与标量的有关区别,矢量的运算规则; 2.掌握一些概念:质点、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参照系等; 3.掌握确定质点位置的几种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质点运动的描述,速度与加速度矢量的涵义; 2.位矢坐标系中速度与加速度的表达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 1,先介绍一些矢量与标量的性质及运算规律,帮助学生回忆、复习基本的数学知识;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规律的描述,引出质点、参照系、位移、路程、速度、加 速度等概念; 3,结合实例来阐述确定质点的几种方法,并说明它们在描述运动方面的等价性; 课堂练习、作业: 课堂练习: 作业: 教科书 P13,复习思考题 4 辅导书 P12, 1,4,
课堂练习、作业: 课堂练习: 教科书 P59,复习思考题 5 教科书 P69,复习思考题 6 辅导书 P2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