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马嵬(其二)》教学设计霸州一中 王珍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马嵬(其二)》教案设计
《马嵬》(其二)教学设计李商隐宝鸡中学语文教研组:郑鉴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1)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其诗歌的对比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学方法】以诵读感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充分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对话导入: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说的是古代四大美女。
人间最美四月天。
如今宝中校园牡丹花开了,同学们自然会想到谁呢?生:杨贵妃杨玉环。
师:对。
正如盛唐李白《清平调》中形容的那样:“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便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城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看来,一代君王和他的爱妃演绎了一场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
可是,好景不长,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马嵬之变”。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
”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二、课文简介:《马嵬》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
《马嵬(其二)》教案
《马嵬(其二)》教案韦正魁教学目标:1,了解“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了解马嵬事变。
2,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运用的对比讽刺的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昭君、飞燕、玉环)之一——杨玉环。
世称杨贵妃,是唐玄宗的爱妃。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白居易《长恨歌》)唐玄宗中年的美人,不再理朝政,每日和美人游玩赏乐,致使朝政腐败,奸臣当道。
最终导致安禄山发动版乱,削弱了李唐王朝的势力,唐朝经此由盛而衰,从此一蹶不振。
后人对唐玄宗耽溺于爱情美色,宠信奸佞有颇多感慨,作者李商隐也写了一些诗歌抒发对那段历史的感慨。
二、检查预习。
检查学生的生字读音和对马嵬事变的了解情况?三、进入新课。
1,解题。
“马嵬”是地名,在今天陕西兴平西。
是唐玄宗被迫赐死杨贵妃(也称马嵬事变)的地方。
“其二”说明这是一组诗。
这组诗歌共两首,其一是一首七绝。
本诗体裁是一首七言律诗,体裁是一首咏史诗,政治讽刺诗。
2,杨贵妃、唐玄宗其人。
杨贵妃,白居易《长恨歌》中写得好:“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唐玄宗李隆基,武则天死后,年轻时即皇位,在执政前十几年间,发奋图强,励精图治,创造出一片繁荣的社会景象,被称为“开元之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难得的盛世。
可是到中年时不再满足这种状况,终得美人归,一心沉溺于美色,不再至理朝政了。
最终导致国破家亡。
3,教师泛读诗歌。
4,学生集体朗读诗歌一遍。
然后自己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5,教师讲解诗歌各联,中间提问学生讲解翻译。
6,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一是即事抒怀,借历史兴亡来表达人生感慨。
二是运用了对比讽刺的手法。
7,总结概括本事的思想主旨。
四、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并翻译全诗。
必修三李商隐诗《马嵬(其二)》教案
必修三李商隐诗《马嵬(其二)》教案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教案【原创】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教案作者:罗志辉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本教案发表在中学语文上传日期:[2009-03-02]审核发表:[2009-03-03]罗志辉撰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美质。
2.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总结。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要求学生记忆出李商隐的名诗: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关于咏史诗咏史诗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
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
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
安史乱后,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的失政特别感到痛心,讽刺也特别尖锐。
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
三、题解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
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
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公开课教学设计
《马嵬其二》公开课教学设计《马嵬其二》公开课教学设计1李商隐【唐】一、走近作者李商隐,子义山,号玉奚谷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早年为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常识,借其得以中进士。
后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
令狐楚与王茂元是政敌,李商隐无意中卷入当争的漩涡,一再受到排挤。
选宗大中年间,先后在桂州、徐州、梓州等地观察使、节度使幕府中任职,位卑禄微,心情抑郁。
其诗词华美色彩浓丽;构思新颖,多用典故。
有时因已经过于朦胧而不易所解,此特色在“无题”诗中最为明显。
政治诗、咏史诗多揭露时政,托古讽今,抒发内心忧愤。
但有时消极感伤成分较多,用典过多,隐晦难明。
有《李义山诗集》和《樊南文集》。
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二、诗歌背景公元756年,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变,促使繁盛的大唐王朝由此走向衰败,这便是历的“安史之乱”。
公元756年,7月14日,安禄山统领的叛乱军大举攻入长安接到密报的唐玄宗连夜带领嫔妃以及贴身禁军仓皇出逃。
第二天,逃亡队伍到达陕西境内的马嵬坡。
就在这时,随行的将士突然起义反叛,当朝宰相杨国忠瞬间死于乱军之中。
随后,叛乱的将士将愤怒的矛头指向了杨国忠的姐姐—--玄宗最为宠爱的杨贵妃,这个大唐最美丽的女人。
七十多岁的老皇帝李隆基,最终没有保住自己爱妃的生命,一代绝世美女香销玉殒在荒凉的马嵬坡上。
三、朗读课文展示《乐游原》《晚晴》《夜雨寄北》并带领学生扫读(若有时间朗读)四、讲读课文1.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首联夹叙夹议,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用“徒闻”加以否定。
“徒闻”者,偶然听说也。
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不禁“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
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2.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颔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马嵬其二教案
马嵬其二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马嵬教案定稿《马嵬》教学设计【教学步骤】一、对话导入: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说的是古代四大美女。
人间最美四月天。
如今校园牡丹花开了,同学们自然会想到谁呢?生:杨贵妃杨玉环。
师:对。
正如盛唐李白形容的那样:“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便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城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看来,一代君王和他的爱妃演绎了一场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
可是,好景不长,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马嵬之变。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
今天我们学习晚唐李商隐的《马嵬》,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二、整体感知:、正音断句:师: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一般分为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律诗讲究平仄停顿,具有音律美,所以我们在鉴赏诗歌时,第一步就是要正音断句,读清并读出节奏感,请大家小声自读一遍,并在课本上批注不懂的音,再齐声朗读。
1.教师范读: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2.学生齐读课文。
、疏通文意:1、生用三分钟自学,疏通文意。
师:这首诗课下的注释很详细,下面给大家3分钟时间,请大家对照注释自主学习,完成我们第二步:疏通诗意,注意把不懂的字用红笔勾勒出来。
《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祝娅莉一、教学内容分析李商隐的《马嵬 (其二)》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的课文。
本单元以唐诗为主,选取了唐朝不同阶段的诗人代表,旨在领悟唐朝诗人不同的风格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和艺术感悟能力。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的杰出代表。
他的诗以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高。
本诗是李商隐咏史诗的佳作,以杨贵妃、唐玄宗为抒情对象,以马嵬之变为写作事件,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酒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作品中,诗人不是在劝诫惋惜,而是把讽刺的锋芒直指唐玄宗。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美质。
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涵咏诗文,领会李商隐诗歌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学生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古典诗歌已经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
对于咏史诗在讲解《杜甫诗三首》中也有涉猎,他们并不陌生,但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表层,鉴赏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因此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品味,感悟,反复咀嚼体验诗歌这一含蓄细腻力情感见长的文体,帮助他们进入诗歌的情景,激发审美情趣,增强诗歌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内容为一课时,为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再做静态知识的占有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积极探究。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①重点: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②难点: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目标解读:通过涵咏诗文,领会李商隐诗歌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李商隐诗《马嵬(其二)》教学设计霸州一中 王珍彩
李商隐诗《马嵬》(其二)教案设计河北省霸州市第一中学王珍彩教材分析李商隐的《马嵬》(其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的课文。
本单元以唐诗为主,选取了唐朝不同阶段的诗人代表,旨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艺术感悟能力。
李商隐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他的诗以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高。
《马嵬》(其二)以杨贵妃、唐玄宗为抒情对象,以马嵬事变为写作事件,启发世人记住唐玄宗沉迷酒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学情分析学生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并且对李商隐真这位诗人并不陌生,对于咏史诗也有所了解,但是他们的鉴赏能力还只是停留在表层,鉴赏的方法、技巧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应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品味、感悟、反复咀嚼体验,帮助他们进入诗歌的情景,强化学生自身体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思路设计诗歌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教是为了不教。
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从学情出发,借助多媒体辅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取诵读法、讨论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参照课文注释,读懂诗意,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按照“阅读——掌握内容——分析艺术特点”的鉴赏过程,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引导学生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依据《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必修三第二单元要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①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②引导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②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马嵬(其二)》教案3
《马嵬(其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其诗歌的对比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学内容(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一、导入新课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
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858年),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因此,他热衷政治,企望革新。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
他的友人崔珏在《哭李商隐》诗中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
”李商隐于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李商隐现存诗歌600多首,内容涉及比较广泛。
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马嵬(其二)优秀教案
马嵬(其二)优秀教案第一篇:马嵬(其二)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从诗歌叙述中读出玄宗形象2、掌握本诗于对比中显讽刺的写法3、体会本诗深刻寓意教学重点:1、从诗歌叙述中读出玄宗形象2、掌握本诗于对比中显讽刺的写法教学难点:体会本诗深刻寓意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李商隐的《锦瑟》,现在大家一起背诵这首诗。
(生齐背《锦瑟》)《锦瑟》可以说是李商隐所写诗歌当中最朦胧难懂的,但今天我们要学的《马嵬》相对而言要易懂许多。
二、初读正音断句1.出示已断好节奏的诗歌原文,生齐读。
师注意字词读音。
2.解题(1)马嵬,在今陕西,如今已然成为旅游景点。
此地有杨贵妃墓,更有“马嵬之变”的历史。
(2)唐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继而潼关失守,长安城岌岌可危。
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长安,逃往四川。
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护驾军士砍杀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
玄宗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
史称“马嵬之变”。
3.咏史诗鉴赏步骤弄清史实;揣摩意图;分析写法三、再读分析人物本诗牵涉到的主要人物是唐玄宗,主要历史事件是马嵬之变。
请大家结合诗歌分析历史事件之下的历史人物在诗人笔下是怎样的形象。
1.从诗歌哪一句可以看到马嵬之变时的玄宗?当时情况如何?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前一句写六军将士止步不前迫使玄宗赐死贵妃。
这样不正常的情景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威严尽失无能为力的落魄天子形象。
尊贵的天子不是一声令下就能让千军万马齐发吗?忠诚的将士不是应该奉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吗?可现在呢?将士停步不前,说,贼本尚在。
天子迫不得已,说,赐其白绫。
后一句写五年前玄宗贵妃七夕盟誓。
当年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你侬我侬誓要生生世世在一起,而今却是你自顾保命赐我一死独活人间。
今昔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一个虚伪自私的薄情男子形象。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马嵬其二》公开课教学设计
《马嵬其二》公开课教学设计《马嵬其二》公开课教学设计1李商隐【唐】一、走近作者李商隐,子义山,号玉奚谷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早年为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常识,借其得以中进士。
后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
令狐楚与王茂元是政敌,李商隐无意中卷入当争的漩涡,一再受到排挤。
选宗大中年间,先后在桂州、徐州、梓州等地观察使、节度使幕府中任职,位卑禄微,心情抑郁。
其诗词华美色彩浓丽;构思新颖,多用典故。
有时因已经过于朦胧而不易所解,此特色在“无题”诗中最为明显。
政治诗、咏史诗多揭露时政,托古讽今,抒发内心忧愤。
但有时消极感伤成分较多,用典过多,隐晦难明。
有《李义山诗集》和《樊南文集》。
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二、诗歌背景公元756年,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变,促使繁盛的大唐王朝由此走向衰败,这便是历的“安史之乱”。
公元756年,7月14日,安禄山统领的叛乱军大举攻入长安接到密报的唐玄宗连夜带领嫔妃以及贴身禁军仓皇出逃。
第二天,逃亡队伍到达陕西境内的马嵬坡。
就在这时,随行的将士突然起义反叛,当朝宰相杨国忠瞬间死于乱军之中。
随后,叛乱的将士将愤怒的矛头指向了杨国忠的姐姐—--玄宗最为宠爱的杨贵妃,这个大唐最美丽的女人。
七十多岁的老皇帝李隆基,最终没有保住自己爱妃的生命,一代绝世美女香销玉殒在荒凉的马嵬坡上。
三、朗读课文展示《乐游原》《晚晴》《夜雨寄北》并带领学生扫读(若有时间朗读)四、讲读课文1.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首联夹叙夹议,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用“徒闻”加以否定。
“徒闻”者,偶然听说也。
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不禁“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
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2.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颔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马嵬(其二)》名师教案1
《马嵬(其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美质。
2.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2学情分析《马嵬(其二)》这首诗歌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语文必修三的第二单元,是一首咏史诗,讲授对象为高一学生。
高一学生对诗歌尤其是咏史诗的学习没有经验,也没有一定的诗歌学习方法,思考问题时容易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去赏析诗歌,也没有积累赏析咏史诗的切入点。
高一学生对待咏史诗习惯于浅尝辄止,停留在表面内容,不去深入思考。
好在高一学生对中国的古典诗歌兴趣浓厚,他们喜欢古典诗歌,愿意多去朗读。
在咏史诗学习方面,高一学生需要积累赏析咏史诗的经验,学会赏析咏史诗的需要注意的方面。
教师应系统地引导学生去赏析咏史诗,从咏史诗的内容到其写作方法、写作特点。
让学生积累咏史诗的有关文学常识,慢慢地学会赏析咏史诗。
3重点难点1.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导入】活动1提起李商隐,我们马上就会想起他所写的表现坚贞爱情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优美诗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商隐的一首咏史抒怀诗《马嵬》,希望能借助这首诗,学习鉴赏此类诗歌的一般方法。
【活动】精通历史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继而潼关失守,长安城岌岌可危。
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长安,逃往四川。
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
唐玄宗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无法体会,但之后他便让出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解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去。
【活动】读法指导学生先完成生字的阅读,并掌握律诗的基本节奏,教师用指点法,让学生顺利阅读【活动】疏通文意,了解写作方法1.首句用典,玄宗听方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得“世世为夫妻”的誓言,有何用意?2.颔联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作者的怎样的观点?3.颈联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作者的怎样的观点?4.整首诗歌在顺序上和一般是个有何不同?明确:对比,反衬,反问【活动】问题探究马嵬事变,以玄宗赐死贵妃为结,为什么要赐死贵妃?中国自古有“红颜祸水”的说法,你认同吗?你可以有怎么样启示和感想,举例说明。
《马嵬(其二)》教学设计
《马嵬〔其二〕》教学设计--雅安杨丽教学目标:通过分析《马嵬〔其二〕》,学习鉴赏怀古〔咏史〕类诗歌。
课时:1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唐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包含了对两人爱情的歌颂和同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李商隐的《马嵬》,看看李商隐是如何评价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
1’二:整体感知1.一读诗歌——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律诗分为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讲究平仄押韵,具有音律美,所以我们第一步就是要正音断句,读出节奏感。
现在请一个同学来朗读一下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他的读音和断句是否正确。
按照语义,这首诗除了他生/未卜〔bǔ〕/此生/休这一句,其他句子的停顿都是2212。
现在请大家把这首诗齐读一遍,注意把握其中的节奏。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bǔ〕/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tuò〕,无复/鸡人/报/晓筹〔chóu〕。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2.二读诗歌——疏通诗歌,把握大意。
我们看到教材给的注释很详细,下面给大家2分钟时间,请大家借助书下注释,疏通诗意,注意把不懂的字勾出来。
3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海外空听说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但不管来生如何,今生的夫妇缘分已经断绝了。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只听到禁卫军中传来夜间巡逻的梆子声,不再像宫中那样安逸地听到有鸡人打鸣报时的声音了。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事变发生那天军队停留不前,但当年唐玄宗以为自己可以和贵妃天天在一起,对天上的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的会见还加以嘲笑呢。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为什么唐玄宗当了45年的皇帝,还不如普通百姓那样可以夫妻恩爱,长相厮守。
三:分析鉴赏从标题,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怀古诗,我们说1.怀古〔咏史〕诗: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挖苦时事的诗歌。
马嵬教学设计 [《马嵬》教学设计(其二)]
《马嵬教学设计 [《马嵬》教学设计(其二)]》摘要:下面是由语编分享《马嵬》教学设计(其二)希望可以助到,《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佳作是首政治讽刺诗,)故事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下面是由语编分享《马嵬》教学设计(其二)希望可以助到教学目标品味诗歌境领会诗歌美质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3通涵咏诗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理教学重难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引进比较目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理教学方法诵、拨、讨论、总结教学安排课教学程、导入新课当盛唐繁华落下帷幕唐又以其匆匆步伐走曾空前绝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候李白登仙而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身影也渐渐消失历史尘埃末世余音里李商隐走了这位晚唐才子旷世情种唐黄昏添上了道绚丽余霞要学生记忆出李商隐名诗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无题相见难别亦难东风无力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无多路青鸟殷勤探看二、关咏史诗咏史诗以史鉴多抒发兴亡慨咏史作东汉班固首开其端但止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扩了诗境界安史乱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失政特别感到痛心讽刺也特别尖锐李商隐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战乱三、题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要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缢而死史称马嵬变《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佳作是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四、诵诗歌重词释更还有徒闻空闻没有根据听说笑嘲笑如何什么教师(节拍提示)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卜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日六军驻马当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天子不及卢有莫愁导入3学生有感情地朗背诵并默写该诗五、学生参照释默课赏析《马嵬(其二)》容境首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卜生休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生可预知今生就罢休赏析首夹叙夹议写玄宗思杨妃切极尽曲折写出玄宗悲先用海外更九州故事概括方士海外寻见杨妃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传说杨贵妃死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士寻她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海外蓬莱仙山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饰物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夫妇誓言十分震悼接着诗人又宕开笔指出他生卜生休他生世夫妇事渺茫难而今生缘分已分明结束怎么结束然引起下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空听到禁卫军夜击打刀斗不再有宫鸡人报晓敲击更筹赏析颔暗指杨玉环被缢马嵬事从对比角写李杨爱情悲剧突出玄宗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生活境遇用宫廷鸡人报晓筹和马嵬驿虎旅鸣宵柝相对比当和现不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说是巡逻警卫可是空闻二就将否定虎旅鸣宵柝显然不是了保护皇帝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如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宫廷生活了是便有了颈六军不发兵谏3颈日六军驻马当七夕笑牵牛六军已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赏析颈继续从对比角写李、杨爱情悲剧玄宗以己和杨妃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年次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日指杨妃死日当与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是倒笔法借牛朗织女相会反衬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没有当荒淫哪有日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当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日!行至尾句已如箭弦上尾如何四纪天子不及卢有莫愁如何历四纪身份贵天子却不及卢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赏析尾以对比手法和反诘语气作结寄托感慨明题旨把批判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作者这里向世人发出冷峻诘问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唐玄宗反不如普通姓能保住己妻子呢?这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包含强烈对比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陷动荡、人民饱受战乱苦历史悲剧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方面是作普通姓卢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妻子莫愁前六句诗其批判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这里更丰富了批判容六、主旨思想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陷动荡、人民饱受战乱苦历史悲剧人哀而不鉴亦使人而复哀人也生忧患死安乐玩物丧志七、艺术技巧倒叙波三折曲折幽深对比暗含讽刺以上即是语编分享《马嵬》教学设计(其二)全部容更多语请到语。
《马嵬其二》教案
《马嵬其二》教案《马嵬其二》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美质。
2.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总结。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要求学生记忆出李商隐的名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23如何:为什么。
2.教师范读(节拍提示)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该诗。
五、学生参照注释默读课文,赏析《马嵬(其二)》内容意境1.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赏析:首联夹叙夹议,写玄宗思杨妃之切,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
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
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
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
“徒闻”者,徒然听说也。
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
意为:他生来世为夫妇的事渺茫难求,而今生的缘分已分明结束。
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马嵬其二》教案
《马嵬其二》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美质。
2.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总结。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要求学生记忆出李商隐的名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关于咏史诗咏史诗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
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
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
安史乱后,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的失政特别感到痛心,讽刺也特别尖锐。
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
三、题解: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
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
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四、诵读诗歌1.重点字词解释更:还有。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笑:嘲笑。
如何:为什么。
2.教师范读(节拍提示)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国家一等奖必修三《马嵬(其二)》教学设计
国家一等奖必修三《马嵬(其二)》教学设计《马嵬(其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意。
2.通过对诗歌内容的赏析体悟诗中情感,掌握诗中的对比手法,并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3.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情分析:这个班是我们学校的实验班,基础较好,部分同学语文素养较高,其中不乏思维活跃、表达能力强的同学。
所以对于这首诗的诗意,我完全让学生自学掌握,只对其中重要的词语进行口头检测。
然后直接切入到本课的重难点——体悟作者的情感,并要求学生赏析诗中的手法。
对于这个重难点,我对这个班的学生有信心。
因为平时他们的思维活跃,合作研究时大部分同学能积极参与讨论。
讨论后的全班分享交流也是精彩纷呈,学生都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所以我大胆地采用让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
另外我加入了同题阅读这一环节,想拓展学生视野,训练他们的思维。
重点难点:1.通过对诗歌内容的赏析体悟诗中情感,掌握诗中的对比手法,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唐朝大诗人XXX在《长恨歌》中这样叙说XXX和XXX 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XXX。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里面包含了对XXX爱情的歌颂和同情,今天我们研究XXX的《马嵬》,看看XXX如何评价XXX的。
活动2【活动】感知诗歌: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讲究平仄押韵,具有音律美,所以我们在观赏诗歌时,要字正腔圆,读准字音并读出节拍感。
1.请人人自由朗读一遍,并在课本上标注没有把握的字音。
多媒体显示:字正腔圆。
2.请一生朗读,师生纠正字音及停顿毛病处。
3.出示嵬、卜、柝、筹的注音和节奏的划分,全班齐读。
马嵬(wéi)XXX海外XXX,他生/未卜(bǔ)/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tuò),无复/鸡人/报/晓筹(chóu)。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XXX有莫愁。
《马嵬(其二)》教学设计-教育文档
马嵬(其二)》教学设计一、导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句诗之所以能引起很多人追忆逝水年华般的怅惘之情,是因为它反映了我们共同的情感体会。
回顾往事,不堪回首的不仅仅有李商隐,今天,我们通过《马嵬(其二)》一起走近另外一个惘然伤怀的灵魂。
(板书:马嵬其二)二、读诗原诗(两人读,齐读一遍);划分节奏后的诗(两人读,齐读一遍)。
三、解题1. 同学们,我们反复强调鉴赏诗歌首先应该看的是什么?【明确】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往往包含很多有用的信息。
(举例:《秋兴八首其一》、《琵琶行并序》)2. 这首诗的题目是《马嵬(其二)》,你从题目中发现了哪些信息?【明确】(1)马嵬之变:马嵬在唐代是“西出都门百余里” 的一个普通驿站,是秦川蜀道上一个平常乡野,可谓名不见经传。
由于后来在这里发生了一场震惊朝野的兵变,致使“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葬身马嵬坡下,马嵬坡由此而驰名中外。
马嵬贵妃墓大约修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位于一高坡小院。
墓门口书写对联两幅,一幅是妃子魂消犹痛梨花春带雨,马嵬玉陨幸留古韵冢携香。
另一幅为毕沅所题:谷风如诉旧愁来,蜀道秦川,过客重谈李杨事;墓粉还将秋色补,雨尘云梦,伤心何似汉唐陵。
(2)吟咏历史事件——咏史诗。
(3)诗文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有关。
四、白居易《长恨歌》写贵妃容颜: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写两人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写赐死贵妃: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对两人的生离死别极为同情,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文本,看看李商隐是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的。
五、诗文解读1.读翻译(一人模拟玄宗读前3 联,一人模拟义山读尾联)陡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怎么你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得极高,以昏昧的陈后主作陪衬 ,就颇有几分讽意 ,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李商隐
教 知识与能力目 ①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 学标 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② 目 引导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 标 情感和表现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 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 标 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 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 ①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② 值观目标 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 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 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
5.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
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 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
杨贵妃被赐死。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 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 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 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 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 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 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 霞。
夜雨寄北
1、《马嵬(其二)》诗中蕴含怎样的意境和情感?
【明确】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
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
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 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指名简介作者
• 指名读本诗的题目,思考:本诗的题材、体裁? • 怀古诗、七律 • 思考:怀古诗的特点? • 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 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 轲》之类,始借题发 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 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 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 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根据情感表达可分 以下几类:怀人伤己怀古伤今(借古讽今)、理性分析。
【明确】从对偶上看,中间两联,仅仅四句 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 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另外,以 ‚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所
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
对语。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 是牵着牛走的意思。杜甫的诗中,这样的借对很多,如‚野日荒荒白, 春流泯泯清‛(《漫成》),以‚清‛(青)对‚白‛。这一点,李 商隐也是学杜甫,但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唐宋以后,
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第二、三两联,
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 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
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
结合注解,指名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
马嵬之变:公元756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继而潼关失
守,长安城岌岌可危。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 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当时世 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长安,逃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 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
往哀来摧肺肝‛!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 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
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2、《马嵬(其二)》的结构思路如何?
马嵬(其二)》中巧对是怎样表现的?
唐玄宗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无法体会,但之后他
便让出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解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去。
指名试读,教师指导,集体自由朗读。
齐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对照注释,理解诗意。谈谈感受
合作探究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1.首联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并翻译诗句? 指名回答,并明确。夹叙夹议。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 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律诗对偶往往以借对为高,因为不容易,且富于幽默情趣。
应用拓展
马 嵬
坡
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注】景阳宫井 : 南朝陈后主叔宝宠爱后
妃,不理朝政,在隋军攻入皇宫之际,带着张、
孔二贵妃躲在后殿枯井中,终为隋军所俘。
1.请鉴赏‚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这两句诗。 这两句以议论作结,不言陈后主而言‚何人‛,有不屑之意,而玄宗能当机 立断,终属‚圣明‛,但也仅仅是比陈后主圣明一些而已。把‚圣明天子‛
2.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指名回答,并明确。用典故。
3.用了什么典故?诗人对此故事的态度如何?
指名回答,并明确。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
妃的传说,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
‚徒闻‛。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6.‚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 么好的艺术效果?
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
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 上。对比,突出玄宗的惜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7.结构上有何作用? 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
驻马‛。‚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
灭,为尾联蓄势。
4.是按时间的顺序叙述的吗?‚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