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首页板书
《李商隐诗两首》(共48张PPT)

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 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 极光莹;又一传说,南海鲛jiāo人,水居 如鱼,有泣泪,颗颗成珠。诗人借此把月 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 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 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品典四:蓝田日暖玉生烟 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 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 近观却无。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 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 感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字音字形 更(gèng) 晓筹(chóu) 九州 四纪 宵柝(tuò) 为(wéi)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传闻。 卜:预料 海外空闻还有一个九州,来生为夫妇的盟 誓能否实现,亦渺茫难期,今生的夫妇缘分已 经断绝了。
【深山倾情】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
阳山学道,在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
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郎才女貌彼此 吸引,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 终因不为礼教和教规所容以致无疾而终,然短暂的欢娱,无 望的恋情,却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
美是多方面的 , 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 梁启超《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导入: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 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 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 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 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 在虚无缥缈。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 看李商隐又是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故事的。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doc

课堂练习部分答案:
3、义山玉谿生小李杜温庭筠《李义山诗集》三、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寸相思一寸灰人间重晚晴夕阳无限好碧海青天夜夜心雏凤清于老凤声
五、参考答案(1)作者沿着曲折有致的流水游玩一直走到水流的尽头(可能是断崖绝壁),就坐下来欣赏山中景色,但见碧空高远,绿树葱茏;一朵
朵白云从深山里飘出来。
这山、水、草、树、蓝天、白云就是一幅优美的画。
(2)乘兴出游,带有偶然性(1分);“行到水穷处”又是偶然性(1分);在深山中偶遇老人更是偶然(1分);所以处处是“无心的偶合”,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风采(2分)。
2024年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

2024年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李商隐诗两首》,包含《锦瑟》和《无题》两首诗。
详细内容如下:1.《锦瑟》:通篇运用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美好事物不能常驻的感慨。
2.《无题》:以女性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爱情、人生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锦瑟》和《无题》两首诗的基本内容,体会李商隐的诗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李商隐诗歌的意象、意境、韵律等方面特点。
难点: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李商隐的画像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2. 诗词朗读:让学生齐读两首诗,感受诗的韵律美。
3. 诗意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以《锦瑟》为例,讲解如何从意象、意境、韵律等方面鉴赏诗歌。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无题》的意象、意境,进行鉴赏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的情感表达,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锦瑟》意象:锦瑟、蝴蝶、杜鹃意境:哀婉、迷离韵律:对仗工整2. 《无题》意象:春蚕、蜡炬、海上明月意境:幽怨、缠绵韵律:流畅优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锦瑟》和《无题》的意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2)比较李商隐与其他唐代诗人的诗歌特点,写一篇短文。
2. 答案:(1)答案要点:意象丰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商隐的其他诗作,深入了解其诗歌创作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意解析: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李商隐诗两首》课件(共26张PPT)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 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
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 今日逃难,昔日狂欢、
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因回首青春往事而引发的一声感慨。
解题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 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有 人认为是为名为锦瑟的侍婢而作的缠绵 悱恻的爱情诗,有人也认为可能别有寄 托或悼念亡妻之外,或表现封建士大夫 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也有的以为其诗 是诗人回顾反思平生遭际之作。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啊,你没来由地为什么竟有五 十根弦,那弦弦柱柱所奏出的悲音
章法结构
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 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 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 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 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 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 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
①夕阳无限好,___________。 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
缈的心灵寄托;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 《夜雨寄北》
“杜鹃啼血”包含了诗人无限的悲感、难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典故、传说简释
1、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 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 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 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PPT课件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诗 人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 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来世渺茫难求, 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 事实。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 年”,以“思”引发“无端” 之问,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因 回首青春往事而引发的感慨, 是比兴之笔。
பைடு நூலகம்诗哪一联直抒胸臆?有何作用?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情感
庄生晓梦迷蝴蝶
➢人生如梦,诗人因回顾往事而 产生一种迷惘和悲痛。
望帝春心托杜鹃
➢望帝之心,生前有恨,死后续 之。无限的愁绪与哀怨。
《锦瑟》
作此诗时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 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不一 定是“咏物诗”,可能按《诗经》 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也算一首 无题诗。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 感情哀怨,境界朦胧,解读极为 不易。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 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诗歌题为“锦瑟”,除首联外,内容仿佛与“锦瑟” 无关,“锦瑟”究竟在诗中有何作用?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点明题旨:对比兼用典。 ➢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 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 一问虽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玄宗沉迷 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 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李商隐此诗被评为“用笔 至细,讽意至深”,请你 从叙事委婉方面说说“用 笔至细”,从对比反衬方 面说说“讽意至深”。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课件教学教材44页PPT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李商隐诗两首_1PPT教学课件

4.尾联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此情”指颔、颈两联中所写的“晓梦” 之痴迷、“春心”之深挚、“珠泪”之哀伤 与“玉烟”之迷惘,种种情事岂待成为追忆 时才感哀痛,只是当时就不甚分明,流露出 无可奈何的情怀。
3.前人称《锦瑟》中的“思华年”是本诗 “一篇之主”。试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它是 如何成为全诗之主的。
(1)相思说:思念恋人不能相聚的痛苦。
看到“瑟”,想到琴瑟和谐的恋 情。看到“锦瑟”,想到恋情的华 美。锦瑟,你为何无缘无故有五十 根弦,如此华美、丰富,每一弦、 每一柱都勾起我对恋情的记忆。感 觉幸福、遥远又迷惘。像庄生梦蝶 一样如梦如幻,像望帝化鹃泣血哀 啼一样执着和凄美。感觉恋情如沧 海明月中鲛人哭泣的眼泪化成的珍 珠一样晶莹、纯洁,又如蓝田暖日 里美玉所升腾的缭绕烟云一样可望 不可及。多想把这份记忆珍藏,可 在过去恋情发生之时就已迷惘!
不了情
蔡琴
忘不了忘不了 忘不了你的错 忘不了你的好 忘不了雨中的散步 也忘不了那风里的拥抱
忘不了忘不了 忘不了你的泪 忘不了你的笑 忘不了落叶的惆怅 也忘不了那花开的烦恼
寂寞的长巷 而今斜月清照 冷落的秋千 而今迎风轻摇 它重复你的叮咛 一声声忘了忘了 它低诉我的衷曲 一声声难了难了
忘不了忘不了 忘不了春已尽 忘不了花已老 忘不了离别的滋味 也忘不了那相思的苦 恼
整体感知
(2)琴弦.( xián ) (4)沧.海( cāng ) (6)鲛.人(jiāo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琴为什么无缘无故地偏偏有五十根弦,
这一音一节都让我追思美好的青春年华。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我曾经像庄周梦为蝴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 界中,最终我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伤心托 付给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ppt课件精要

提醒你夯实基础
加点字 读音
马嵬.
wéi
宵柝.
tuò
可 可.待 kě 可.汗 kè
更 更.换 gēng 更.加 gèng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二十二分。
2.解多义 锦瑟无端五十弦(来由,缘故) 东坡右手执卷端(事物的一头)
端 今有难,无他端(办法)
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理由)
不及卢家有莫愁(如,比得上) 望尘莫及(赶得上)
“徒闻”九州
首联
可叹
“此生”已休
“空闻”宵柝
颔联
可悲
“无复”报筹
马嵬(其二)
颈联 “六军”驻马 可笑
“七夕”盟誓
尾联 “四纪”天子 可讽 “不及”莫愁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二十二 分。
提升你的素质
深情绵邈、典丽精工 李商隐的诗歌内容丰富,师承极广,继承了屈原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阮 籍旨趣遥深、难以猜测的风格,杜甫的忧国伤时的精神和沉郁顿挫的诗风, 韩愈的雄奇奔放,李贺的幽冷奇艳,六朝诗歌的精工秾丽,以及民歌的清新流 丽。以《锦瑟》《马嵬》为例,可见其深情绵邈、典丽精工的特点。 构思缜密,情致深蕴。李诗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力避平直之语,诗 中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造成一种缠绵顿挫、缜密深曲的特色。精确 的对偶、工丽深细的语言、和美婉转的音律,外形特别美丽,意义往往隐晦。 《锦瑟》中,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蓝田生烟等典 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传 达出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思的意境。
及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达到)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趁)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和)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二十二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 单元(章、节) 课 第 题 周第 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日
第 二 单 元 第 四 课 《 李 商 隐 诗 两 首 》
课时 授 课 班 级 高中 班
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教 学 目 的 渗透教育 知识与能力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 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欣赏历史的美,体味诗人伤感的人生际遇, 感受诗人借古讽今的爱国情操,树立对高尚人格 孜孜以求的信念。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感受、品味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诗歌的意境。 对作者隐晦情感的把握。 1.指导朗读,强化背诵。 教学方法及手段 2.提出问题,重视体悟。 3.补充史料,做好总结。 建议学生课前完成 2 首诗的背诵任务,有助 学 法 指 导 于学生初步了解诗意。读诗要总结方法:解题、 释句、入境、会意。 第 1 页
板书设计: 《锦瑟》 思华年 庄周梦蝶、望帝杜鹃 沧海遗珠、良玉生烟 惘然
无端
马嵬(其二) 玄宗之悲(荒诞) 讥讽 马嵬之变(对、衬)
义山之叹(对、反)
倒叙
作业布置: 背诵这两首诗歌。
课后小结及体会:
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