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7《李商隐诗两首》重难点探究
提示:先用“海外更九州”概括了术士在海外仙山寻见
杨贵妃的传说,而后用“徒闻”加以否定。“他生”为夫妇 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明明白白地结 束了,因此“徒闻”“未卜”流露出作者对唐玄宗、杨贵妃 二人爱情的讽刺之情。
5.“空闻虎旅传宵柝”一句的含意是什么? 提示:“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以保障 皇帝的安全,这里加上“空闻”,意义就正好相反了。这时 的“传宵柝”是预示着要发动兵变了。
望帝春心
托杜鹃 沧海月明 珠有泪 蓝田日暖 玉生烟
杜宇 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啼春 之情。
月明 月明珠泪,构成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了 珠泪 复杂的怅惘情怀。 蓝田 借此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 玉烟 法亲近的怅恨。
3.前人称《锦瑟》中的“思华年”是本诗“一篇之主”。 试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它是如何成为全诗之主的。
退出
Hale Waihona Puke 《李商隐诗两首》重难点探究
《锦瑟》
1.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中
“无端五十弦”又喻指什么?
提示: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无端五十弦”喻往事繁 多,也可说是喻已逝的年华,慨叹自己年已半百,忆到自己 美好的青春年华。
2.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请你分析这些典故的运用 对表现人物感情有何作用。 诗歌原文 庄生晓梦 迷蝴蝶 典故 对表现人物感情的作用 庄周 既是美好的梦境,又是虚幻之境,借此隐 梦蝶 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妙情境。
6.举例分析《马嵬》(其二)一诗是怎样通过对比来表明讥讽 贬责之意的。 提示:颈联中“当时”一句指七夕唐玄宗与杨贵妃海誓山 盟,讥笑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他们二人则要“世世为夫 妇”;可在“此日六军”哗变之时,结果又是如何?“当时”与 “此日”形成强烈对比。以唐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来映衬“ 六军同驻马”,没有“当时”的荒淫,哪会有“此日”的离散? 通过对比,不仅其意自明,而且蕴涵丰富。 尾联中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 宗还不如普通百姓呢?多么可悲,可怜,可叹! 总而言之,本诗正是通过对比来表明讥讽贬责之意的。
高二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知识点总结(最新)
高二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知识点总结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锦瑟》一、写作背景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
在“牛李党争”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
中年丧妻,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
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之笔。
二、内容赏析《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
有人说这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也有人说这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还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
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马嵬(其二)》一、写作背景李商隐生活在晚唐那种国势颓危的氛围下,这不能不使他对历史抱有更多的.批判意识,对政治怀有更多的拯救情绪,对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因此写下这组诗以达讽喻之意。
二、内容赏析《马嵬》是唐代自杜甫以来咏马嵬之变之诗中的杰作,也是李商隐咏史诗中,借历史上腐败而招致祸乱败亡之君昭示历史教训、讽刺现实政治的以古鉴今之作。
作品中,诗人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知识点
1、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2、关于《锦瑟》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意境高远,感情真挚,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首联:年已半百,感慨万千(比,兴)
颔联: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
(用典) 颈联: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用典)
尾联: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直抒胸臆)
3、关于《马嵬(其二)》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批判唐玄宗沉迷酒色,荒废朝政,意韵典雅厚重。
《夜雨寄北》 知识清单
《夜雨寄北》知识清单《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深情、含蓄的笔调,传达出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团聚的期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关于《夜雨寄北》的知识清单。
一、诗歌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 813 年约 858 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他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作品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三、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商隐在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身处遥远的蜀地,环境孤寂,又逢秋雨之夜,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四、诗歌赏析1、“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开篇即直抒胸臆,妻子来信问归期,而诗人却无法给出确切的答复。
“未有期”三字,包含了太多的无奈和惆怅,也为下文的抒情埋下了伏笔。
2、“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一句描绘了眼前的景象,巴山的夜晚,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池塘里的水都涨满了。
“涨”字用得极为精妙,既写出了雨水的充沛,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也在不断地积聚。
3、“何当共剪西窗烛”诗人由眼前的景想到未来的相聚,想象着有一天能够和妻子在西窗下一起剪烛夜话。
“何当”二字,表现出了诗人对团聚的渴望。
4、“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句是说,到那时再回过头来讲述今天在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以未来相聚时的温馨回忆来反衬当下的孤独寂寞,更增添了思念的深沉和痛苦。
五、诗歌主题这首诗通过对归期的问询和对未来相聚的想象,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的孤寂和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
六、艺术特色1、虚实结合诗中既有眼前的实景,如“巴山夜雨涨秋池”,又有想象中的虚景,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虚实相生,使诗歌更富有韵味。
2、含蓄委婉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思念之苦,而是通过对归期的不确定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委婉地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让读者在细细品味中感受到那份深沉的思念。
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知识分析
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知识分析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知识分析内容感知李商隐,晚唐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其诗多忧怀国运,抒写怀抱,慨讽时事。
在艺术手法上,多用象征暗示情思,意境朦胧。
古人评其诗为“深情缅邈〞“沉博绝丽〞“寄托深而措辞婉〞。
《锦瑟》一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品之一。
题目是截取篇首二字而成,实为无题诗.诗的意旨隐藏很深,历来众说纷纭。
对此诗的欣赏重在体味诗的朦胧意境,把握诗人运用的艺术技巧。
《马嵬〔其二〕》极真切地写出兵荒马乱的情状,在多方对照和咏叹中,着重责备玄宗荒淫致乱的行为和为保全自己而牺牲贵妃的不义之举.此诗讽意深而用笔细,在众多咏马嵬的诗歌中,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属别开生面之作。
意志薄弱用眼泪洗眼睛,意志坚强用汗水学手艺。
二、例题解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牗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指点迷津:“知音〞,即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
当初俞伯牙弹琴无人能解,后遇钟子期,伯牙将高山的情思注入琴弦时,子期即激昂地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伯牙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子期又禁不住地叫道:“汤汤乎若江河!〞答案:为拂绿琴埃。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歌最后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指点迷津:最后一句中的“长风破浪〞是用典,暗引了刘宋时期宗悫的故事。
宗悫年少时,叔父问其志,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诗人用此典是以宗悫自况,表达自己经世济时的宏图大志。
答案:表达了诗人经世济时的宏图大志。
高考语文必修3教材知识完全解读:《李商隐诗两首》
07 李商隐诗两首一、正音正字锦瑟(sè ) 弦( xián )柱惘(wǎng )然马嵬(wéi ) 未卜( bǔ ) 宵柝( tuò ) 晓筹(chóu ) 二、关键词语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可:难道,哪能。
惘然:迷惘,茫然。
更九州:更,还有。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人传唱报晓。
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12500人为一军。
后泛指军队。
驻马: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乞巧节:农历七月七日七夕节,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即为48年。
唐玄宗当了45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
卢家莫愁:出自南朝乐府歌辞《河东之水歌》。
指普通百姓夫妻恩爱,长相厮守。
三、文学文化1、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诗人,与杜牧一起被称为“小李杜”(李白、杜甫)。
早年受知于令狐楚,登进士第后娶王茂元女。
令狐楚和王茂元是政敌,党于令狐的人认为商隐亲近王氏是背恩负德的行为。
后来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长期执政,排抑商隐。
李商隐对政治本来很热心,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却始终不能得志,这和他得罪令狐氏,处在朋党倾轧的峡谷里不无关系。
由于遭遇谗毁,横被排抑,“一生襟抱未尝开”,是他的诗常带感伤的原因。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以晚年的无题诗(如《锦瑟》,仅取开头两字为题)和咏史诗(如《马嵬》)成就最大。
其诗具有意境迷离、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律诗的自然节奏虽然大体相同,但也要读出快慢疾徐来。
比如,《锦瑟》首联就要慢读,几乎一字一顿;《马嵬》首联就要快读,如骏马走坂,奔腾直下。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李商隐诗两首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3
8.李商隐诗两首·课文精讲《锦瑟》一、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一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先生,又号樊南先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
李商隐的一生是在唐王朝分崩离析,濒临瓦解的前夕度过的。
他出生于没落的小官僚家庭、式微的书香门弟,父亲早逝,家境困窘艰难。
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李商隐被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引为幕府巡官。
开成二年(837年)以令狐家为奥援李商隐得中进士。
同年冬,令狐楚卒,李商隐失去幕职,只得另谋出路。
第二年,李商隐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
王很器重李商隐,后李商隐娶王女为妻。
王茂元属李德裕党,而令狐楚属牛僧孺党。
当时牛李党争激烈,党于令狐的人认为李商隐亲近王茂元是“背恩”,从此对他排抑打击,使李商隐“一生襟抱未尝开,,(崔珏《哭李商隐》)。
此后,李商隐曾先后依托在几个大官的幕下。
大中十年(856年),他随柳仲郢进京,任盐铁推官,第二年罢职,回到郑州,不久病卒。
李商隐是唐代后期的一位杰出诗人,与杜牧齐名,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他的诗歌艺术性很高,构思细密,想象奇特,语言精丽,寄兴深微。
他的比兴和象征手法,不是简单的比附,而是更注重物与人的整体神合,更加空灵超脱。
他的无题诗,由于善于表达非常复杂微妙的心理状态,“包蕴密致,演绎平畅”,便得众口流传,使人历久难忘。
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二、《锦瑟》的写作目的及内容:关于《锦瑟》一诗到底是为何而写及写了什么,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说“锦瑟”是令狐楚家青衣(丫鬟)的名字;有的说《锦瑟》写了瑟的清、怨、适、和四调,是一首自伤身世的音乐诗;有的说《锦瑟》是悼亡诗,“瑟本二十五弦,断而为五十弦,取断弦(丧偶)之意”;有的说《锦瑟》是一篇客中思家之作;有的认为是“自序、自伤”之词……值得注意的是钱钟书和王蒙的看法。
钱钟书认为:“李商隐《锦瑟》则作者自道,颈联像‘神思’,腹联(即颔联)像‘体性’,两备一贯……”这里钱先生认为《锦瑟》是作者自道写诗经验及个中甘苦的一首诗,并指出中间两联是写构思中的“神思” (想象)和“体性”(艺术风格)的。
《李商隐传》知识点归纳(强化版)
《李商隐传》知识点归纳(强化版)李商隐传知识点归纳(强化版)
1. 作者简介
- 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仙"。
- 出生于杭州,年少时即展现出卓越的才华。
- 李商隐的诗歌以唯美、婉约为主,主题涵盖爱情、离别、自
然等多个方面。
2. 代表作品
- 李商隐的诗歌作品数量丰富,以下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 《悯农》:描写农民辛勤劳作的诗篇,表达对农民的敬意和
同情。
- 《无题》:以婉约柔美的语言描绘爱情的甜蜜和离别的忧伤。
- 《夜雨寄北》:描写夜晚的雨落,表达作者思念远方亲人的
情感。
- 《无可奈何花落去》:以草木凋零为比喻,抒发作者对时光
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3. 创作风格
- 李商隐的诗歌以婉约、柔美为主,充满细腻的情感和意境。
- 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借景抒情等,使诗歌更具艺
术感。
- 李商隐注重音韵和节奏的把握,使诗歌既具有音乐性,又表
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4. 影响与意义
- 李商隐的诗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技巧被后来的文人所借鉴和模仿。
- 李商隐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成为唐代文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
5. 教育意义
- 研读和欣赏李商隐的诗歌可以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 通过诗歌的描绘和思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生和情
感的复杂性。
- 李商隐的诗歌也可以激发人们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李商隐诗两首-理解性默写(2020)
《马嵬》中以玄宗心情设想,悲叹“他生”之约,难以实现的两 句是: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马嵬》中夹叙夹议,否定了唐玄宗美好幻想的两句是: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锦瑟》中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 慕和无尽的怅惘的两句是: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中回环曲折地表达往事不堪回首,内心惆怅苦痛的两句 是: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中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痛苦与迷惘之情,让人为之哀惋不 已的两句是: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中用对比手法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两句是: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中直接表现唐玄宗逃难途中落魄境地的两句是: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马嵬》中让唐玄宗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跃然 纸上的两句是: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马嵬》中从今昔对比的角度写李杨的爱情悲剧的两句是:
《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年华往事追忆的两句是: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借两个古人的典故,表达对美好感情的追怀和凄凉悲慨 的两句是: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锦瑟》中借“梦”寄托情思的两句是: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缘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 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蜀道难》中的两句是:
《马嵬》中用对比手法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两句是:
《马嵬》中直接表现唐玄宗逃难途中落魄境地的两句是:
《马嵬》中让唐玄宗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跃然 纸上的两句是: 《马嵬》中从今昔对比的角度写李杨的爱情悲剧的两句是:
《李商隐诗两首》复习课程
此联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梦想 成空,所有终成憾事的无尽哀思与怅恨。
尾联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种情境何须今天再去追忆,即便在它们产生的 当时就让人不胜惘然……!
李 商 隐 诗 两 首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858 年),晚唐著名诗人, 有七律圣手之称。字义 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
《唐诗三百首》中,李 商隐的诗有22首被收录 ,位列第四。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
秾(nóng)丽,尤其是
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 恻,为人传诵。但过于 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牛李党争”
颈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
像青苍的大海之中明月映照着 寂寂流泪的遗珠,像蓝田玉山之 上升起丝丝缕缕可望不可及的青 烟.
可是梦想和情思都破灭了,所 得只是眼泪和迷惘 (当代学者张中行《诗词读写丛 话》的解读)
沧海月明珠有泪
典故:鲛人泣泪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 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蓝天日暖玉生烟
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
望帝春心托杜鹃.
典故:望帝啼鹃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 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 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 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登乐游原
李商隐诗两首 知识讲解
李商隐诗两首编稿:商章红审稿:姜虹学习目标1. 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积累名句;2. 把握诗中典故和诗歌意境;3. 理解诗人淡然伤感的情怀。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高清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
早年受知于令狐楚,后娶王茂元之女。
令狐楚、王茂元是政敌,因受牛(僧孺)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生。
他的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
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作品介绍李商隐的诗由于省略了表面和内在的过渡和关联,诗句间跳跃很大。
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
李商隐的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在爱情生活方面,诗人也屡遭不幸。
短暂的欢娱,无望的爱恋,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生活不过十余年,妻子因病亡故。
政治上和爱情上的双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常常寄予着深沉的身世之感。
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这些回忆旧情的诗作,辞藻华丽,音韵悠扬,深情眷念,凄婉动人。
运用比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抒写失意的爱情,失意的际遇,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失意的痛苦,怀春的惆怅与偷情的愉悦,执着的爱恋和绵长的相思。
】写作背景《锦瑟》诗歌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这一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
【高清《马嵬》(其二)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平),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
唐玄宗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字词汇总字音锦瑟(sè)沧(cāng)海惘(wǎng)然马嵬(wéi)宵柝(tuò)晓筹(chóu)词语无端:没有由来地,无缘无故地。
【2020】最新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李商隐诗两首》知识讲解新人教版必修3
惘然:迷惘,茫然。
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晓筹:筹,更筹,敲击报时的竹签,这里指时间。
卜:预料。
驻马: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锦瑟》是抒情诗,慨叹年辈已逝,表现诗人无限悲感,难言的怨愤,及怅惆的苦痛心情。
《马嵬》(其二)是咏史诗,借唐玄宗荒淫腐败而招致祸乱败亡的历史教训,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历史悲剧的认识,是讽刺现实政治的以古鉴今之作。
他的出生,是个不幸。“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家境寒微,使他没有童年的快乐,没有儿时的美好。自少年时代起,就要“拥书贩春”,养家糊口。面对这不公的命运,他也曾悲叹道:“生人穷困,闻见所无。”面对这种种的不幸,他也知道,在这样的乱世,只能奋斗。
可是,时代没有给他腾达飞黄的机遇,也没有赏赐他高官厚禄,接踵而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他“厄塞当涂”,屈沉使府,“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悲剧。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种情境怎么只能今后再去慢慢追忆呢?即便在当时就让人不胜惘然。
赏析
首联: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感慨万千。(起兴)
颔联: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活着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即使杜鹃啼血,也难以表达我的相思之苦。(典故、传说)
颈联:梦想和恋情都破灭了,剩下的只有眼泪和迷惘。明月生于沧海啊,我的泪水如珍珠,蓝田的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典故、传说)
拓展阅读
李商隐诗的名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晚晴》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夜雨寄北》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夜雨寄北》知识点归纳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知识点归纳:
1、常用来表达怀念亲友,盼望有时在相聚的诗句;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全诗内容赏析: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夜雨寄北》从时间、空间的相关变化中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3、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答: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4、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答: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5、“问“、“话”二字好在何处?“问”写出了夫妻之间的关怀、惦念;“话”照应了“问”,写出了宦游人的乡愁和歉意。
6、赏析两处“巴山夜雨”妙在何处?
答:(1)次句中的“巴山夜雨”是现实中的,描绘了秋雨连绵,阻隔了回家的路,增添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作者借凄凉的秋景抒写了孤寂凄凉的心情。
(2)尾句中的“巴山夜雨”则是虚写未来欢聚时回忆的话题,衬托了眼下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两处“巴山夜雨”相对照,更深刻的表达了现家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