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一)
高一语文人教实验版必修3李商隐诗二首同步练习
高一语文人教实验版必修3 《李商隐诗二首》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0分钟)一、知识积累1、在课文中找到下列词语,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弦.()柱惘.()然马嵬.()未卜.()宵柝.()晓筹.()驻.()马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括号内填写正确的汉字。
(1)望帝春心tuō()杜鹃(2)cāng()海月明珠有泪(3)只是当时已wǎng()然(4)空闻虎旅传xiāo()柝(5)如何四jì()为天子3、文学常识:李商隐,字,号、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和杜牧合称“”,与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
4、李商隐名句集锦:,东风无力百花残。
,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
春心莫共花争发,。
天意怜幽草,。
夕阳无限好,。
嫦娥应悔偷灵药,。
桐花万里关山路,。
二、合作探究:阅读《锦瑟》思考问题1.揣摩《锦瑟》各联所传达的意境,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简要描述:2.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3.《锦瑟》一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说明:阅读《马嵬(其二)》思考问题。
4.谈谈你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5.《马嵬(其二)》在章法结构上有何特点?三、拓展探究.谈谈你对李商隐诗中用典的看法:【试题答案】一、知识积累1、略2、略3、文学常识: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李义山诗集》。
4、李商隐名句集锦: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练】人教必修3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资料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琴弦.(xuán)宵柝.(tuò)未卜.(bǔ) B.晓.梦(xiǎo)惘.然(mǎnɡ) 虎旅.(lǚ)C.晓筹.(chóu) 马嵬.(wéi) 杜鹃.(juān)D.沧.海(cānɡ) 锦.瑟(jǐn) 贵妃.(fǐ)2.下列诗句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C.空闻虎旅传霄柝,无复鸡人报晓筹D.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3.品味下面诗句,选出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B.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C.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空D.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四十年5.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一弦一柱思华年.. B.只是当时已惘然..C.望帝春心..卢家有莫愁..托杜鹃D.不及6.下列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千载谁堪伯仲..周遭在..间B.山围故国C.沧海..可到家..月明珠有泪D.犹及清明7.下列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用典)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对偶、借代)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对偶)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拟人)8.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
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2020年 高中语文 必修3 第二单元 课时7李商隐诗两首 同步练习(人教版)
课时7 李商隐诗两首(1)(30分钟100分)基础了解李商隐的生平,理解诗歌的内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达标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突破鉴赏咏史诗之方法:(一)了解创作背景。
(二)明确咏怀对象。
(三)分析所寄情怀。
题组一基础通关(40分)1.李商隐,字,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和杜牧合称“”,与合称“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艳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让人难以理解。
他一生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
(10分)2.《锦瑟》一诗中,中间两联用了四个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怎样的气氛?(10分)答: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怎样抒发思想感情的?(10分)答:4.《马嵬》(其二)中,“六军同驻马”与“七夕笑牵牛”有什么内在联系?(10分)答:题组二悦读时间(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唐诗里有一个主要的声音,是说人在这个世界上要善待自己,要不负此生,不虚此生。
以诗仙李白为例。
我常常想,中国文化中有“李白”这个词语,真是一个美妙的亮点。
如果说别人尽十分气、十分才,已经是尽气尽才的生命,而李白是尽二十分、三十分。
李白一生,集侠客、仙道、流浪汉、酒徒、书生、诗人的身份于一身,超量付出了才与气。
尽才尽气的表现,现代人的说法就是自由。
自由有两种:一是积极自由,即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美好;二是消极自由,即不受外来力量的束缚。
积极自由在李白身上好像有光有热要燃烧,有不能自已的生命力。
李白的消极自由表现在鄙弃权贵、笑傲王侯上,“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中国知识人中最能自尊自爱、最不受拘限的一个典型。
杜甫是一个“厚”字,结实扎根在地上。
他最后死在回中原的船上,伏在船上写诗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中国唐代诗学的两座主峰,一个是天的精神,一个是大地的精神,真实做人、积极用世,不管他们有没有建立什么功业,但他们活得有声有色、有光有热。
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及时地完成课后练习是检测高中语文学习成果的方法,那么在学完《李商隐诗两首》这一课后有哪些相关的同步练习呢?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李商隐诗两首》练习题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1)无端(2)华年(3)生烟(4)可待(5)徒闻(6)惘然(7)宵柝(8)四纪答:2.下面《马嵬坡》是李商隐同时代诗人郑畋的诗作,请将其与李诗《马嵬二首》比较,说说二者在立意上有什么不同?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注释:①玄宗回马:指唐玄宗在平定安史之乱后从四川回长安途中经过马嵬坡的杨贵妃墓。
②云雨难忘:指唐玄宗对被赐死的杨贵妃未能忘怀。
③日月新:指安史之乱被平定,山河重光。
④景阳宫井:指陈后主,在隋兵打进金陵时,他和他的宠妃张丽华藏在景阳宫井内,一同作了隋兵俘虏。
答:3.有人把《锦瑟》看作是李商隐悼念亡妻的诗。
请你想一想,如果是说成立,则这首诗当作怎样解读?答:4.根据指定的要求默写诗句:(1)《蜀道难》中运用了神话传说的诗句有:。
(2)《杜诗三首》中描写秋景的名句有:。
(3)《琵琶行》中最感动人的诗句有:。
(4)《锦瑟》中描写“华年”“惘然情”的诗句是:。
5.下面是李商隐《马嵬》(其一),请你对照注解赏读后,为其写一段解读性的文字。
冀马燕犀(1)动地来,自埋红粉(2)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3,玉辇(4)何由过马嵬(5)。
注释:(1)冀马燕犀:代指安禄山叛军。
冀、燕是幽州,安禄山于天宝十四年以范阳(治所幽州,今北京西南)三镇节度使起兵反唐。
(2)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粉,代指美女,此处指杨贵妃。
(3)倾国:使国家倾倒、颠覆。
(4)玉辇(nián):古代帝王的乘舆。
(5)过马嵬:指唐玄宗在平定安史之乱后从四川回长安途中经过马嵬坡的杨贵妃墓。
答案:6.下面是李商隐《隋宫》诗,请你认真赏读后答题。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精品同步练习)
李商隐诗两首1.在课文中找到下列词语,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无端.()弦.()柱惘.()然马嵬.()未卜.()宵柝.()晓筹.()驻.()马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望帝春心tuō()杜鹃⑵cāng()海月明珠有泪⑶只是当时已wǎng()然⑷空闻虎旅传xiāo()柝⑸如何四jì()为天子3.填空。
⑴李商隐,字,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和杜牧合称“”,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
⑵《锦瑟》第一联采用了的手法。
以锦瑟的五十根弦,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
其中“”三字为全篇主旨,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的内容。
诗人借用了两个古老典故来传达这份感情。
“”,说的是迷惘之情;“”,更转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4.你是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的?答:5.《马嵬(其二)》一诗的章法结构有何特点?答:6.如何《马嵬(其二)》一诗的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答: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锦瑟.(sè)琴弦.(xuán)惘.(wǎng)然B.马嵬.(wěi)萝卜.(bǔ)疏浚.(jùn)C.宵柝.(tuò)绮.丽(qǐ)四纪.(jì)D.晓筹.(chóu)隔阂.(hái)驻.(zhù)马8.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精粹精络精疲力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B.沧海苍劲沧海桑田沧茫大地,谁主沉浮C.即将立即若即若离一言即出,驷马难追D.挥毫毫发毫无二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周朝末年国君的称号。
..五十弦无端:没有由来地、无缘无故地。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7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7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一、语基落实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锦瑟.(sè)华.年(huá)琴弦.(xuán) 惘.然(wǎng)B.杜鹃.(juān) 沧.海(cāng)马嵬.(wěi) 徒.闻(tú)C.宵柝.(tuò) 占卜.(bǔ)四纪.(jì) 虎旅.(lǚ)D.晓筹.(chóu) 驻.马(zhù)卢.家(lú) 蘧.然(jù)思绪解析A项,〝弦〞应读〝xián〞;B项,〝嵬〞应读〝wéi〞;D项,〝蘧〞应读〝qú〞。
答案C2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反的一项为哪一项()ABCD思绪解析A项,名词,因由,缘故/名词,止境,边沿。
B项,都是动词,比得上。
C项,动词,完毕/副词,不要。
D项,副词,难道,哪能/副词,大约。
答案B3以下有关文学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
与杜甫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B.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共同的艺术作风,文辞清丽,意韵深微,好用典,有些诗较流畅。
C.律诗要求诗句字数划一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律诗通常每首八句。
«锦瑟»是一首七律。
D.«马嵬(其二)»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取材于同一故事,是一首挖苦诗,矛头指向了昏庸的唐玄宗。
思绪解析A项,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答案A4将以下名句补写完整。
(1),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2),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3),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4)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5)桐花万里丹山路,。
语文27《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
语文27《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阅读下面几首诗,完成1~3题①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②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清·袁枚《马嵬》)③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鸣报晓筹此时六军同驻马,当年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唐·李商隐《马嵬》)1.对以上三首诗的形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三首诗中①诗为古体诗,②③诗为近体诗 B.①②③诗均为古体诗C.①③为古体诗,②为近体诗 D.①②③均为古体诗2.对三首诗的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首诗均取材于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B.立意上,白诗D.这首词从语气上看,是当时作者被罢官家居时所写全篇基调,是用任情适性、满洒豁达的笔触,婉转表达其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阅读下面的词,完成6~7题水调歌头苏轼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外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昵昵儿女语,灯光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阶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问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此去,无泪与群倾 6.对这首词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尔汝”是古代平辈之间不分彼此,表示亲昵的称呼,“恩怨尔汝”写一对青年男女在切切私语,谈爱说恨 B.“一鼓”句运用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典故,表现勇士们跃马驰骋不可阻挡的气势,其中“填然”形容勇士们冲锋时的马蹄声 C.“青冥”指天空,“飞絮搅青冥”描写声响的缥缈悠远 D.“寻”是古代的长度单位,表示八尺,“一落百寻轻”形容乐声陡然下降,恍如一落千丈,飘然坠入深渊7.以这首诗的解说或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描写乐声的佳作,是作者应欧阳修之请,对韩愈描写音乐的名篇《听颖师弹琴》作“隐括”后创作的B.作者巧于取譬,运用男女谈情说爱、勇士冲锋、暮云飞絮飘荡、百鸟合鸣、攀高步险等自然和生活现象,极力摹写乐声抑扬起伏和变化,借以传达乐曲的感情色调和内容C.乐声由起始的低抑幽怨,一变为雄壮高昂,再变为幽远缥缈,三变为和谐宛转,四变为冷涩艰险,使作者借助语言把乐师的高超技巧逼真地再现,使读者有如闻其声之感D.末句“无泪与群倾”是说作者因欣赏时感动得连连位下,以致再无泪水可以倾洒,反映了成功的演奏产生的感人的艺术效果参考答案:1.A2.C3.C4.B5.C6.C7.B 巧学精练二1.对下面三首绝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A.三首诗体裁相同,题材也相同,但诗人对历史人物,项羽,历史事件乌江自刎的评价各异B.杜牧这首咏史诗不落窠臼,认为“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如果能“包羞忍耻”,采纳江东人士的忠言,重返江东,卷土重来,还是大有可为的诗中表达惋惜、批判之意 C.王安石认为“百战”虽“哀”,败势是难回,但江东子弟愿意与楚霸王同心,再整旗鼓,同挽残局诗中充满了对项羽的责怪、不满之意 D.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历来为人们所欣赏,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李清照诗中“不肯过江东”就是这种看法的体现李诗把项羽赞为“人杰”、“鬼雄”,认为项羽的英雄气概,令人钦佩阅读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完成2~3题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对诗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滁州”指安徽省滁县,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环滁皆山也”,这里的“滁”即滁州 B.“独怜”句中的“怜”是可惜、可怜的意思,“涧边”就是河边、水边的意思C.“上有”句中的“深”,有树木茂盛、枝叶繁茂之意,写出了画意般的深邃 D.“野渡”句中的“野渡”说的是野外的渡口渡口在古代又称“津”,成语“无人问津”之“津”即是此意3.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作者俯视水边,看到的是一幅百草丰茂、郁郁葱葱的绿色画面,暗示这是一个暮春时节B.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⑥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⑦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⑧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⑨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⑩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酒对君酌⑾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注]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两人均为李白好友陈王:陈思王曹植平乐:道观(guàn)名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4.对①②两句分析不当的一项A.①句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挽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之势B.②句悲叹人生短促,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C.①句以河水一去不复返喻人生易逝,同时又正面衬托:用黄河的伟大永恒衬出生命的渺小,脆弱D.①②两句作为诗歌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以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5.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诗歌多采用夸张手法,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如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表达一种豪迈的诗情,但给人一种空洞浮夸感B.全篇大起大落,诗情亦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 C.这首诗是李白咏酒诗的代表,尽展诗人的个性,思想内容深沉,艺术表现成熟 D.作者“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于是借酒兴诗情,抒发了对世态的愤懑不平之情,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人生态度参考答案:1.C2.B(怜,可爱) 3.D(无拟人手法)4.C(反衬) 5.A(无空洞浮夸感,因为有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巧学精练三1.对下面两首“咏秋”的七绝,分析有错的一项是()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行秋(徐玑)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A.两首诗都跳出了同类作品悲秋的窠臼,刘诗以格调昂扬见长,徐诗以意境闲适取胜 B.两首诗都押平声韵,都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乏清新之词 C.刘诗是身处逆境而志不灭的深情礼赞,给人以哲理启迪,徐诗是怡然而忘俗的田园短歌,给人以心灵的慰藉D.刘诗用虚实结合写法,由虚入实,对比鲜明;徐诗用静动映衬写法,寓动于静,言近旨远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①②题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说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了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②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括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C.作者通过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①②题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①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3.①B;②C。
高中语文 2.7《李商隐诗二首》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2.7《李商隐诗二首》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驻马(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杜鹃(子规)B.无端(没有由来地、无缘无故地)锦瑟(一种管弦乐器)华年(青春年华)C.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传闻)惘然(迷惘、茫然)莫愁(不要愁苦)D.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可待(可以)剖析:A项中杜鹃(一种鸟,啼声哀凄); B项中可待(难道、哪能); C 项中莫愁(古时洛阳女子)答案:D2.对李商隐的《锦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由锦瑟引起的诗人对华年所历纷繁人生境遇与人生感受的追怀。
B.颔联用庄周梦蝶、杜宇化鹃的典故表达失落、困惑之感。
C.颈联描写了沧海之中,明月之下,鲛人滴泪,化为明珠。
D.尾联“此情”与“惘然”相照应,“惘然”因“思华年”而产生,末两句表达了全诗主旨。
剖析:D项中尾联“此情”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
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
答案:D3.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
休,欢乐。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泪变珍珠的传说和狄仁杰沧海遗珠的典故,托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
D.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剖析:A项中此句义为:无法预测在来生李、杨是否能团聚,这一生他们的爱情肯定完结了。
休:完,结束。
答案:A4.对李商隐的《锦瑟》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春”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
高中语文课课通 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
7 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1.李商隐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诗与__________齐名,有“小李杜”之称,与__________并称,也有“温李”之称。
其诗多抒发时代离乱的感慨和个人失意的心情,构思缜密,词采缤纷,意境深远,以无题诗和咏史诗最为出色。
解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豀生,与杜牧齐名,有“小李杜”之称,与温庭筠并称,有“温李”之称。
答案:义山玉谿生杜牧温庭筠2.填空。
(1)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该题重在考查我们对李诗名句的积累、背默。
答案:(1)心有灵犀一点通(2)春蚕到死丝方尽3.请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锦瑟无端五十弦()(2)望帝春心托杜鹃()(3)只是当时已惘然()(4)空闻虎旅传宵柝()(5)无复鸡人报晓筹()(6)如何四纪为天子()解析:读懂诗意是欣赏诗歌的重要一步。
欣赏诗歌切忌在不懂诗意的情况下架空分析。
参考答案:(1)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2)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3)迷惘,茫然。
(4)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5)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6)古代以木星绕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八年。
唐玄宗当了四十五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
4.《锦瑟》诗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用典。
请根据注释或查阅资料,举例说明本诗用了哪些典故。
解析:《锦瑟》诗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难解的一篇。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典太多。
只有明白了典故的含义,才能进一步解读诗歌。
参考答案:(1)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庄周与?”李商隐用这典故,可以有多重意思。
一是人生如梦的失落感。
二是消解人生之执著:既然梦为蝴蝶栩栩然,梦醒则蘧蘧然;如果人生果如一梦,则这人生之梦醒来后,人生之执著还不是和梦中之蝴蝶栩栩然一样滑稽吗!三是梦为蝴蝶时也确实栩栩然。
高中语文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1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单元第七课李商隐诗两首1一、双基夯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锦瑟.(sè)马嵬.(wéi)杜鹃.(juān) 报晓筹.(shòu)B.惘.然(mánɡ) 仰慕.(mò)意蕴.(yùn) 典籍.(jí)C.琴弦.(xián) 未卜.(bǔ)亵渎..(xièdú) 传宵柝.(tuò)D.阜.盛(bù) 口呐.(nèi)和煦.(xù) 冉.冉升腾(rán)【答案】C(A项中“筹”应读“chóu”;B项中“惘”应读“wǎnɡ”,“慕”应读“mù”;D项中“阜”应读“fù”,“呐”应读“nè”。
)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B.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C.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D.如何世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答案】D(D项中“如何世纪为天子”应为“如何四纪为天子”。
)3.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瑟无端..五十弦(没有来由)B.此情可待..成追忆(可以等待)C.望帝春心..托杜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D.空闻虎旅传宵柝.(打更的梆子)【答案】B(B项中“可待”应为“岂待”的意思。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此日六军同驻马..驻马: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B.只是当时已惘然..惘然:迷惘,茫然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C.海外徒闻..更九州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传闻不及卢家有莫愁..莫愁:不要愁苦D.他生未卜此生休.休(停止,断绝)无复鸡人..报晓筹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答案】C(C项中“莫愁”为古时洛阳女子。
【推荐下载】人教新课标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
[键入文字]
人教新课标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
高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高中,多做题,多练习,为高考奋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阅读下面几首诗,完成1~3 题
①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②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清-袁枚《马嵬》)
③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鸣报晓筹此时六军同驻马,当年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唐-李商隐《马嵬》)
1.对以上三首诗的形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KS5U+高考】.doc
《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是()A.锦瑟.(sè)琴弦.(xuán)沧.海(cāng)B.晓.梦(xiǎo)惘.然(mǎng)虎旅.(lǚ)C.晓筹.(chóu)马嵬.(wéi)杜鹃.(juān)D.宵柝.(chè)贵妃.(fēi)鲛.人(jiāo)2.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的,无缘无故的B.他生未卜.此生休卜:预料C.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空D.此情可待..成追忆可待:可以期待3.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A.蓝田日暖玉生烟B.空闻虎旅传宵柝C.不及卢家有莫愁D.庄生晓梦迷蝴蝶4.文学常识填空:李商隐,字,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和杜牧合称“”,与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
5.李商隐名句集锦:,东风无力百花残。
,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
, 只是近黄昏。
何当共剪西窗烛,。
二、探究解疑(一)阅读《锦瑟》思考问题6.第一联,用了的表现手法。
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
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
“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7.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
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文章引用了4个典故,一是,意为岁月如梦,往事如烟,理想终将破灭。
二是,比喻一生不得志,壮志难酬。
三是说明自己的才华不为世用,四是,说明理想和情思破灭后的迷惘,表现了作者一种矛盾的心理,对于高洁的感情,诗人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诗人又无法亲近它,只好哀叹。
(二)阅读《马嵬(其二)》思考问题8.诗歌先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这种从表达顺序上来说,属于9.和主要是讲述了马嵬之变的内容,在这首诗歌当中,运用了3组的对比,其中是的对比;的对比;的对比。
2020高中语文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1
二、课内阅读
答案
9.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无端五十弦”喻往事繁多,也可说是喻已逝的年华,慨叹自己年已半百,忆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
【解析】比兴手法,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首联为“起”,借五十弦之瑟喻人生之五十年华;并引出作者的回忆。
【解析】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尾联正是这样的句子。“不及”暗示了所用手法。 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诗歌用这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17.高诗中的“蔷薇”花开满架,一院飘香,为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机,表达诗人闲适的情怀;李诗置女主人公于空寂的庭园中,红艳的蔷薇作为生趣盎然的景物,与冷寂、凄清的氛围构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凸显女主人公孤寂落寞的心情。
【解析】两诗虽都写到“蔷薇”,但因诗人的心境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所以“蔷薇”的表情达意作用也自然不同。分析时可在景物描写及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分析“蔷薇”所表达的人物(作者或诗中人物)的情感。
D.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甫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B.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题
【练】人教必修3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资料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琴弦.(xuán)宵柝.(tuò)未卜.(bǔ)B.晓.梦(xiǎo)惘.然(mǎnɡ) 虎旅.(lǚ)C.晓筹.(chóu) 马嵬.(wéi) 杜鹃.(juān)D.沧.海(cānɡ) 锦.瑟(jǐn) 贵妃.(fǐ)2.下列诗句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C.空闻虎旅传霄柝,无复鸡人报晓筹D.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3.品味下面诗句,选出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B.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C.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空D.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四十年5.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一弦一柱思华年....B.只是当时已惘然C.望帝春心..卢家有莫愁..托杜鹃D.不及6.下列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千载谁堪伯仲..周遭在..间B.山围故国C.沧海..可到家..月明珠有泪D.犹及清明7.下列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用典)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对偶、借代)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对偶)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拟人)8.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
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诗两首》同步练习
李商隐1.在课文中找到下列词语,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无端.()弦.()柱惘.()然马嵬.()未卜.()
宵柝.()晓筹.()驻.()马
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望帝春心tuō()杜鹃
⑵cāng()海月明珠有泪
⑶只是当时已wǎng()然
⑷空闻虎旅传xiāo()柝
⑸如何四jì()为天子
3.填空。
⑴李商隐,字,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和
杜牧合称“”,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
⑵《锦瑟》第一联采用了的手法。
以锦瑟的五十根弦,诗
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
其中“”三字为全篇主旨,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
人的内容。
诗人借用了两个古老典故来传达这份感情。
“”,说的是迷惘之情;“”,更转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
4.你是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的?
答:
5.《马嵬(其二)》一诗的章法结构有何特点?
答:
6.如何《马嵬(其二)》一诗的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答: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锦瑟.(sè)琴弦.(xuán)惘.(wǎng)然
B.马嵬.(wěi)萝卜.(bǔ)疏浚.(jùn)
C.宵柝.(tuò)绮.丽(qǐ)四纪.(jì)
D.晓筹.(chóu)隔阂.(hái)驻.(zhù)马
8.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精粹精络精疲力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B.沧海苍劲沧海桑田沧茫大地,谁主沉浮
C.即将立即若即若离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D.挥毫毫发毫无二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望帝
..春心托杜鹃望帝:周朝末年国君的称号。
B.锦瑟无端
..五十弦无端:没有由来地、无缘无故地。
C.不及卢家有莫愁
..莫愁:不要愁苦。
D.此情可.待成追忆可:可以。
10.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
休,欢乐。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
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泪变珍珠的传说和狄仁杰沧
海遗珠的典故,托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
D.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
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摩纳哥国际田联年度最佳颁奖晚宴举办之前,国际田联主席迪
亚克面对本报记者,毫不吝啬地将溢美之词
....送给刘翔。
B.直播谈话节目越来越多地受到媒体的青睐,甚至成为媒体提高阅
听率的“秘密武器”,但直播谈话节目在海外已经遇到了“红灯”,
即将成为明日黄花
....。
C.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
....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
D.药价复杂的虚胖综合征为何如此难治?政府的“降价令”为何没
能将其“打”回原形?本应掷地有声的“降价令”为何却成了“打.
水漂
..”?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雅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
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B.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我国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C.近年来出土的大量文物,证明我国古代关于神农氏的传说并非完全是子虚乌有的。
D.小王回到宿舍,发现李萍与她的同学在谈心。
13.名句默写:
⑴庄生晓梦迷蝴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⑶海外徒闻更九州,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⑷此日六军同驻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年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4.对这两首诗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均取材于唐玄宗与杨玉环之事。
两诗都化用了白居易《长恨
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诗句,用意也是相同的。
B.两诗立意亦相同,都是归罪杨贵妃。
即“女人祸水”之意。
C.在立意上,袁诗认为唐、杨生离死别,并不值得特别同情。
D.在立意上,李诗别出新意,把讽刺矛头直接指向了唐玄宗。
15.“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一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答:
李商隐诗两首
自主预习作业
1.瑟(sè)端(duān)弦(xián)惘(wǎng)嵬(wéi)卜(bǔ)柝(tuò)筹(chóu)驻(zhù)
2.⑴托⑵沧⑶惘⑷宵⑸纪
3.⑴义山玉溪生小李杜《李义山诗集》。
⑵起兴象征思
华年追忆庄生晓
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作政治诗来读。
我们可以认为《锦瑟》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
5.这首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
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
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6.对比手法。
“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
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心”,两相映衬,杨贵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得之,
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
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7.C(A“琴弦”的“弦”应读“xián”。
B“马嵬”的“嵬”应读“wéi”,“萝卜”的“卜”应读“bo”。
D“隔阂”的“阂”应读“hé”。
)
8.D(A“精络”的“精”应为“经”。
B“沧茫大地”的“沧”应为“苍”。
C“一言即出”的“即”应为“既”。
)
9.B(A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
C莫愁:古时洛阳女子。
D可:难道、哪能。
)
10.A(此句意为:无法预测来生李、杨是否能团聚,这一生他们的爱情肯定完结了。
休:完,结束。
)
11.B(“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新闻报道或事物。
不能写作“昨日黄花”。
A“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贬义,贬词褒用。
C“浮光掠影”本指水面的反光,一闪而过的影子;后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它的运用与后文“留下极深刻的印象”矛盾。
D“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
12.C(A主客倒置。
B“针对”后缺宾语的中心语,应该在“攀升”后加“的情况”。
D有歧义。
)
13.⑴望帝春心托杜鹃⑵沧海月明珠有泪⑶海外徒闻更九州
⑷当年七夕笑牵牛⑸只是当时已惘然。
14.B(两诗立意并不相同。
)
15.包含强烈的对比。
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妻子莫愁。
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
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疑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