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货币介绍 古代商朝流通的货币有哪几种?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下面是中国货币发展的主要阶段:
1. 古代货币:古代中国货币发展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在这个时期,人们使用的主要货
币是贝壳、铜制品和布帛等实物货币。
2. 金银货币:春秋时期(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476年)至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中国开始使用金银货币。
这些货币的使用主要源于对金属的认可和接受。
3. 铸币制度的建立:汉朝(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方铸币制度。
汉朝采用铜作为主要的货币材料,铸造了大量铜钱。
4. 纸币的出现:唐朝(618年至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使用纸币的朝代。
唐朝发行了大量的纸币,方便了交易和贸易。
5. 表记货币:从宋朝(960年至1279年)开始,中国开始使
用银锭和铜锭等表记货币。
这些货币通常以一定重量的银和铜为基准,用于计算和结算交易。
6. 元朝(1271年至1368年)发行的大额铜钱:元朝以大额铜
钱的发行来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
这些大额铜钱通常有较高的含铜量。
7. 近代纸币的发行:清朝(1644年至1912年)时期,中国开始大规模发行纸币。
随着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纸币逐渐取代了铸币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
8. 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建立了现代金融体系,并发行了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
人民币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包括货币改革、外汇制度改革和金融市场改革等。
以上是中国货币的主要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国货币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
古代钱币材质的演变
古代钱币材质的演变
古代钱币的材质演变经历了从最初的自然物品到金属货币,再到后来的纸币的过程。
以下是这一演变过程中的主要阶段和相关材质:
1. 贝币:最早的货币形式之一是贝币,使用海贝或淡水贝壳作为交易媒介。
这种货币形式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出现。
2. 铜币:随着冶金技术的进步,金属货币开始出现。
商朝时期出现了最早的金属货币——铜贝,这是模仿贝壳形状制成的铜质货币。
到了西周时期,出现了更为规范的铜质货币,如布币和刀币。
3. 铁币: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的冶炼技术的发展,铁开始被用作货币材料。
铁币相较于铜币更便宜,但也更重,携带不便。
4. 金银币:金银自古以来就因其稀有、美观和耐久性而被珍视。
战国时期,金银开始被用来制作货币,特别是在贵族和皇室之间。
5. 合金币:秦汉时期,为了提高货币的耐磨性和美观度,开始使用铜与其他金属(如铅、锡)合金铸造钱币。
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铸造了半两钱(秦半两)。
6. 纸币:北宋时期,由于铜币的重量和运输成本较高,
加之铜材短缺,政府开始发行纸币,即交子和会子。
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纸币时代。
7. 其他材质:除了上述金属外,古代还有使用玉石、金箔、皮革等材质制作的货币,尤其是在一些特殊场合或作为礼仪用途。
总的来说,古代钱币材质的演变反映了当时的技术水平、经济状况和社会需求。
从简单的自然物品到复杂的金属合金,再到轻便的纸币,每一次变革都是对效率和实用性追求的结果。
看看你家乡原来用那种货币!中国四大系列之春秋战国四大货币
看看你家乡原来用那种货币!中国四大系列之春秋战国四大货币我国先秦时代货币大概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夏商及西周时期,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
夏商及西周时期的主要货币为贝,包括海贝以及人工加工的石贝、骨贝、玉石贝等。
商朝时期出现了金属货币的萌芽铜贝,不过不论商朝还是西周,铜贝数量都极少。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开始大量铸造和使用,并开始取代实物货币。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个诸侯强国经济和文化上的差异,出现了不同的货币体系,主要有四大货币类型:布币、刀币、圜钱以及楚币。
布币于春秋早期出现,形似铲,又称铲布,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
布币主要分为空首布和平首布两类。
空首布为最初的布币,保留着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流行于春秋时期;平首布较空首布小而薄,币身完全成为片状,流行于战国时期。
布币主要流行于周朝的京畿之地,春秋时的秦和三晋地区,战国时的魏、赵、韩、燕等国。
刀币起源于齐国,出现时间略晚于布币,由手工工具刀削演变而来,分为刀首、刀身、刀柄、刀环等部分。
刀首是划分刀币类型的主要依据,可分为针首刀、尖首刀、截首刀、圆首刀和平首刀等。
刀币主要流行于齐国,后遍及燕、赵等国,齐国刀币厚重精美,出土较少,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圜钱于战国时期出现,又称圜金、环钱,由玉壁或纺轮演化而来。
圜钱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圆形圆孔,比较原始;第二种是圆形方孔,由圆形圆孔逐渐演变而成。
最早的圜钱出现在魏国,之后秦国成为圜钱的主要流通区域。
圜钱是当时最为先进的货币,由于体积小,圆形,便于携带,除楚国外,其他各国都有圜钱铸造流通。
圜钱是后世方孔钱的前身。
楚币是流行于楚国的货币。
楚国由于地处长江流域,远离中原,经济和文化比较独立,其货币体系也独树一帜。
楚币的代表为鬼脸钱和爰金。
鬼脸钱又称蚁鼻钱,是由贝币演化而来,由于外形酷似鬼脸,所以被称为鬼脸钱。
爰金是战国时期楚国块形金版,金版上铸有铭文,通常释为“郢爰”,所以也称为“郢爰”金版。
中国历代各王朝发行的钱币
中国历代各王朝发行的钱币历代货币天然海贝货币天然海贝在中国是最早的货币。
天然海贝产在海滨,距中原路途遥远,运输困难,不易获取。
但贝以其坚固美观,天然的自然个数和便于使用等优点,被选为货币应在情理之中。
天然海贝可分为真贝、无齿纹珧贝、有齿纹珧贝、蚌贝、大贝、小贝等数种。
又分为咸水贝和淡水贝两大类。
贝以“朋”为单位,十贝一朋,一直沿用到战国。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货币流通的需要,天然海贝货币逐渐被人工仿贝和金属铸贝所代替。
人工仿贝货币商周时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力亦不断提高,社会分工日趋明细,创造的剩余价值逐步积累,交换各自多余和所需的商品活动日渐频繁,货币的需求量亦随之增大,这时的天然贝类货币已不敷使用,先民们便就地取材,把骨头加工成骨贝,把玉石加工成玉贝或石贝,有时还用坚硬的木头加工成木贝,以此来充当货币流通。
这些被加工成型的仿贝统称人工仿贝货币。
金属铸贝货币商周时期或稍晚些时候,随着商品经济的更进一步发展,市场交换对货币的需求逐年增大,以往的天然贝类货币和人工贝类货币已都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形势要求。
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已掌握冶炼技术,便出现了金属贝类货币,如无纹铜贝、铜仿大贝、金贝、银贝、锡贝、铅贝、包金铜贝等,这些以金属铸制仿贝型的货币统称金属铸贝货币。
秦汉货币秦始皇统一全国币制,废除刀、布等币,规定黄金为上币,单位镒(二十两),铜钱为下币,单位两(二十四铢),以半两钱(十二铢)通行全国。
汉承袭秦制,仍用金铜本位制,黄金改为以斤为单位,金一斤约值铜钱一万枚。
从汉高祖到武帝,币制改了九次,实行上铸行的只有半两、三铢、五铢几种钱。
五铢钱流通了七百余年,即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可谓是方孔钱的长寿币,其原因是五铢钱大小、轻重适宜,钱型制作美观,很受人民欢迎。
汉武帝还铸有大额的银锡合金圆形龙币(值三千)、方形马币(值五百)、椭形龟币(值三百)三种虚值币。
这些币由于史书记载不详,历来纷争无终。
隋唐以前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隋唐以前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
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货币,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时期,中国古代的货币一直在不断的演变,下面,我就简单的说一下我对隋唐以前的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的认识和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夏商时期的货币贝币是早期中国实物货币之一,早在夏代末年,贝就可能成为交换媒介。
商代常见的是一种齿贝,背面往往磨平,或钻一穿孔,以便于携带,其学名为“货贝”。
由于真贝的数量不够,又用仿制贝代替,有石贝、蚌制贝、骨贝、铜贝等。
铜贝是金属铸币的滥觞。
中华大地上最早的有记载的货币是贝币,据考古出土的文物证明,远在夏代,人们就从遥远的沿海地区采来咸水贝携至内地作为珍贵的首饰,同时也用来换物。
由于贝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使用,逐渐形成原始货币的雏形。
贝币广泛地在人们生活中流通使用是在商代。
据有关史料的记载和出土文物可以发现,在商代,贝壳已经不再作为装饰品,而是纯粹意义上的货币了。
在商代中期以前贝币价值很高,臣下若能获得商王用贝币的赏赐那可真是极大的荣耀。
随着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贝币渐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故在当时又出现了许多仿制贝币,有石贝、骨贝、蚌贝、绿松贝等,这类贝币形体都较小,其长度约1.2厘米至2.4厘米左右。
在商代晚期又出现了铜质货币,形制也仿海贝形式。
铜贝出土于河南安阳和山西保德等地的商代晚期墓葬中,年代约为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铜贝堪称是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了,其中有一种表面包金的铜币是作为大额货币使用的,现存世量极少。
蚌贝因一出土就容易损坏,现保存完好的不多。
商代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易范围不断的扩大,中国北方因不易获得数量众多的南方海贝,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时,人们又想出了以其他材料防制贝形货币的方法,如陶、石、骨、玉、铜、金等,其中铜仿贝的发明是中国金属铸币的开始。
西周中期,由于货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用金属制作的贝币开始流行。
中国古代货币的介绍
中国古代货币的介绍
1、最早的货币:天然海贝
2、金属货币:铜仿贝与钱镈(布)(黄帝后期黄河中下游开始充当等价物)
3、西周时期的货币
天然海贝仍是重要货币
金属货币广泛使用:a铜贝与铜块 b钱与布在关洛三晋地区正完成向金属货币的转化
4、春秋时期的货币
空首布:流通于关洛三晋地区,“周、郑、晋、卫”主要为平尖空首布
刀化(货):流通于东方齐国,模仿一种生产工具
蚁鼻钱:流通于南方楚国的铜仿贝
5、圜钱:圆钱圆孔、圆钱方孔
三晋及周布币区的圜钱
秦圜钱:以两为单位,一两钱圆形圆孔无廓,半两钱圆形方孔
6、战国时期黄金的流通
战国黄金流通以斤、益为单位,以南斤为主
7、秦朝时期的货币
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8、西汉时期的货币
三铢钱、四铢钱、五铢钱、皮币、白金币
9、东汉时期的货币
铁钱:公元30年,公孙述在四川铸造铁钱,历史上第一次用铁作币材
五铢钱:公元40年,光武帝从马援建议恢复五铢钱
10、王莽时期的货币
二年:错刀、契刀、大泉
六年:废错刀、契刀、五铢钱发行小泉代替五铢钱,流通大泉、小泉
五物:金、银、铜、龟、贝五种币材
六名:金贷、银贷、泉贷、布贷、龟贷、贝贷
二十八品。
商朝货币介绍 古代商朝流通的货币有哪几种?
商朝货币介绍古代商朝流通的货币有哪几种?>商朝流通的货币是贝币和甲币。
贝壳和龟甲板是从南海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枭阳国、张弘国(今广西、广东、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等国)通过陆路或海路运往殷都。
南海所产的一种中间有开口的贝类和龟板经贝币工加工、打磨、钻、刻、测量尺寸后,把贝币分类:货贝和铜贝。
贝币按大小分类:(1)大贝(2)壮贝(3)么贝(4)小贝(5)不盈小贝大贝四寸八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二百一十六。
壮贝三寸六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五十。
么贝二寸四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三十。
小贝寸二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十。
不盈寸二分,漏度不得为朋,率枚直钱三。
是为贝货五品。
《汉书·食货志》十枚寸二小贝币为一串,二串为一朋。
直一百。
甲币分四类:(1)十朋为一大甲。
直二仟一佰六。
(2)十朋为一亚甲,直五百,(3)十朋为一甲,直三百,(4)十朋为一小甲,直一百。
商朝已有工、和商。
商人为了贩卖盐、米、帛、麻、布、衣、丝、巾、弁、鞋、粟、棉、锦、酒、鱼、龟、肉、禽、蛋、皮革、马匹、车、耕牛、羊、豕、青铜、青铜器、金、玉、海贝、珍珠、木、陶、瓦、锛、斧等而携带大量贝币东奔西走,赶集、市进行大宗商品贸易。
舟楫、牛车、马车上成袋成袋的贝币,成捆成捆的龟甲板买来所需的货物,再载到异地或本地、异国或本国去行商坐贾。
多用麻绳系带,麻袋、棉锦袋装带和匣装。
贝币从唐尧时就已流通,经过虞舜、禹夏、殷商鼎盛、一直流通到周朝。
东周平王以后至春秋末期,由于周王中央集权制的削弱,各个诸侯国纷纷自注货币,在诸侯国使用。
出现了用木质模板铸造整板的青铜钱币(如:楚国蚁鼻币)和金币(如:楚国金泉币),货贝和铜贝逐渐退出流通领域,被用木质模板铸造整板的青铜钱币所替代。
甲币在殷商盛行,秦之前鼎盛。
随着金币的出现逐渐退出流通领域。
最早的法定货币“半两”秦惠文商鞅钱币
最早的法定货币“半两”秦惠文商鞅钱币内蒙笑公一秦半两:公元前359年,商鞅得到秦孝公信任,在秦国实行变法,经过二十年的努力,秦国从一个比较落后的诸侯国,变成了战国时期最先进的强国,成为“七雄”之首。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
太子驷即位,是为秦惠文王。
商鞅被诬告,被秦惠文王处以车裂之刑,“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秦惠文王二年,颁布钱法,“半两钱” 成为法定货币,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
至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改铸五铢钱,半两钱铸行了218年。
故在铸币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不过,早在秦惠文王颁布钱法之前,秦国一些地方城邑就已经铸行“半两钱”了。
此期称“半两钱”的初铸阶段。
我收藏的“半两钱”从形制和文字只能大体分为两种,秦半两和汉半两。
秦半两一般形制厚重,文字凸出甚至高耸,钱肉中间厚于边缘,无内外郭,背平夷。
我收藏的秦半两从小到大共十二版。
1、小高耸,直径20·3毫米,重3克。
文字高耸,笔画凸出钱肉深浅不同。
2、肥星月,直径23·2毫米,重3·9克。
文字笔画较粗,星月较肥。
3、半两半两,直径23·2毫米,重3·9克。
笔画较粗,上下右左皆“半两”。
小高耸肥星月半两半两4、中型半高耸,直径29·5毫米,重9克。
字部分高耸,部分低浅。
5、左竖短,直径33毫米,重18·5克。
字大部分高耸,“两”左竖短。
中型半高耸两左竖短6、方字平肉,直径34·5毫米,重17·4克。
文字笔画较为整齐划一,字不深,钱肉较平。
7、窄穿厚肉,直径34毫米,重18·8克。
穿较窄,钱肉较厚,钱肉不平。
方字平肉窄穿厚肉8、薄肉端正,直径33·2毫米,重9·7克。
“半两”二字,大小一致,而且端正对称。
9、阔穿小字,直径34毫米,重10·7克。
阔穿小字,字半高耸。
薄肉端正阔穿小字10、窄笔厚肉,直径35毫米,重16·8克。
商朝的钱币与交易商王朝的货币制度与商业发展
商朝的钱币与交易商王朝的货币制度与商业发展商朝的钱币与交易商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其货币制度和商业发展对于后来的经济发展和货币体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商王朝的货币制度、商朝的钱币形态和商朝的交易活动等方面来探讨商王朝的货币制度与商业发展。
一、商王朝的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在其经济交往中形成并使用的货币形式、货币单位、货币市场及其管理机构的总体组织形式。
商王朝的货币制度主要是以青铜贝壳和青铜刀作为交换媒介。
1. 青铜贝壳商王朝使用的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青铜贝壳,这是一种贝类的外壳,而不是真正的贝壳。
它的形状类似贝壳,并且在壳上有一些纹饰,这些纹饰被认为是商代当时的一种表示财富的象征。
青铜贝壳的大小不一,价值也不同,用于进行商品交换。
2. 青铜刀青铜刀是商王朝的另一种货币形式,也是一种青铜器。
商王朝的青铜刀形态独特,有着尖锐的刀刃和精美的装饰。
青铜刀的制作工艺复杂,代表了商朝当时的冶金技术水平和刀剑的象征意义。
青铜刀的使用同样是为了进行商品交换。
二、商朝的钱币形态商王朝的钱币形态主要包括青铜贝壳和青铜刀,这两种钱币形态有着不同的外观和用途。
1. 青铜贝壳的形态特征青铜贝壳的形态特征主要是呈薄片状,类似贝壳的形状,表面有纹饰。
青铜贝壳通常被串起来,形成串珠状的形态,并且根据贝壳的大小和形态不同,来确定不同的面额和价值。
2. 青铜刀的形态特征青铜刀通常呈矩形或曲形,刀身上布满了各种精美的纹饰,有些刀身上还镶嵌着贝壳、玉石等宝石,极具艺术价值。
青铜刀通常作为豪华礼品或重要文物使用,也可以作为交易货币使用。
三、商朝的交易活动商朝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王朝,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手工业的兴起,商朝的商品生产日益繁荣,交易活动也日益频繁。
1. 农产品交易农产品交易是商朝的主要交易活动之一。
商朝的农产品主要包括粮食、丝绸、盐等。
在商王朝,人们用青铜贝壳和青铜刀作为交换媒介,进行农产品的买卖和交换。
商朝的铸币与货币经济古代交易方式的演变
商朝的铸币与货币经济古代交易方式的演变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并且商朝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发展。
其中,商朝在货币经济方面的发展对古代交易方式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商朝的铸币与货币经济演变。
一、商朝的货币经济初期阶段商朝的货币经济起始于商朝的初期阶段。
在此阶段,商朝的交易方式主要以物物交换为主,即以实物作为交换媒介。
这主要体现在商朝时期出现的贝、璧等实物货币。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贝者,文质参差,以为货币。
”说明商朝以贝为交换媒介,成为一种早期的货币形式。
贝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交易,使得交易更加便捷高效。
二、商朝的铸币与货币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商朝的发展,铸币成为商朝货币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商朝时期铸造的铜钱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对古代交易方式的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商朝铸币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形成。
商朝时期铸币始于商纣王时期,王室通过掌握铸币权,加强了对货币流通的控制力度,并且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铸币的兴起使得交易更为便捷,有效地推动了商朝的经济繁荣。
三、商朝的货币经济对古代交易方式的演变的影响商朝的货币经济对古代交易方式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商品流通:铸币的出现大大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朝的铸币使得交易更加便捷高效,同时也加强了中央政权对货币发行权的控制。
2. 提高交易效率:通过铸币的形式,商朝将交易从实物交换转变为货币交换,从而提高了交易效率。
不再需要按需匹配商品,直接使用铜钱进行交换,简化了交易过程。
3. 推动经济发展:商朝的货币经济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
铁器、陶瓷等手工业产品得以广泛流通和交易,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4. 社会阶级的巩固:商朝的铸币制度使得贵族阶层更加富有,加强了贵族阶级的地位和权力,巩固了社会阶级的层次。
夏商西周主要代表性钱币名称及材质及形态外观
夏商西周主要代表性钱币名称及材质及形态外观
商代贝币,中国最早的货币。
最初由天然海贝加工而成,后又出现骨贝、铜贝等。
其中,充当货币最普遍的天然海海贝为“齿贝”,腹部带有槽齿,背部隆起,又称“货贝”。
鱼币是殷商中期的货币,是青铜材质的鱼形钱币,出土于1974年,是由居住在黄淮间的部族,即所谓东夷、淮夷、徐夷者所创作的。
并且鱼币是世界上唯一的鱼形钱币!
戈是我国古老的长兵器,在距今3500年前已出现,至商代已普
遍使用,绍兴市出土的戈币与古代青铜戈的形状几乎一致,仅有大小、轻重、厚薄之别,与春秋战国时期北方诸国的刀布币仿制于兵器刀具和农具的情况类似。
戈币的设计者以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军队的主要兵器——戈为原形,减轻重量,缩短长度,使之成为纳贡偿金和商品交换之货币,其形似戈,但轻小,不可能作兵器及狩猎工具之用,且出土量较大,作为冥器之用可能性也不大。
有关专家学者鉴定,初步认定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所铸造和使用的青铜铸币,并命名为戈币。
古代货币
+
古装戏里用银两做钱的单位,那么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看看下面这个推导: 1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 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 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 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 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 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 吊钱就是1000文。
+ 布币是中国古代货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流 +
+ +
+
通于中原诸国的铲状铜币。铲状工具曾是民间交易的媒介,故最早出 现的铸币铸成铲状。 布本为麻布之意,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也是交易媒介之一。当铜币出现后,人们因受 长期习惯的影响,仍称铜钱为布。但前人也有的认为布即钱镈之镈的 同音字。布币分空首布和平首布。南宋时洪遵 《泉志》 已著录有平 首布,而确定空首布为钱币的始于清人。从嘉庆、道光时开始,有的 古钱学家已指出布币上的地名属于周的列国时期,从而否定了有些人 以为是三皇五帝时期遗物的错误说法。 布币(图3) 布币,春秋早期出现,直至战国晚期铸行并流通的铲形货币。“布” 是“镈”的同声假借字,在古代通用。布币是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 的,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按布币形状划分,可分为空首布、 平首布两大类。 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 重,故称为空首布;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 称为平首布。平首布上面通常铸有地名或纪重的文字。后来王莽的新 朝亦曾造布币
中国古代货币简史
中国古代货币简史商代,已经开始以贝壳作为货币使用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的贝壳作为货币渐渐供不应求了,于是出现人工贝币,如石贝币、骨贝币、蚌贝币等。
商周时代的贝币说明一下,当时的贝币,不是用普通的贝壳做的。
用的是海贝下的一个“宝贝科”,属于宝贝科的海贝,在当时也是比较稀少的,在现代,已经成为一种珍稀的海生动物,比鹿皮和虎皮都要珍贵。
所以说,如果在商周时代,想靠着去海滩上去捡贝壳来发家致富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按购买力来计算,当时一贝可以购买大约0.8亩地。
随着周王朝的名存实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贝币则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各地区因社会条件和文化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货币。
主要有:楚国地区的蚁鼻钱、黄河流域的布币、齐燕地区的刀币和三晋两周地区的环钱。
终于来到了秦朝,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发布政策废除各国的布币、刀币等旧币,将方孔半两钱作为法定货币,中国古货币的形态从此固定下来了。
对于秦朝来说,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而痛苦却久久挥之不去。
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从此开启了汉族人民的历史高光时刻。
汉朝的铜钱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
东汉开始后,通用的都是五铢钱。
西汉的五铢钱随着魏·蜀·吴三国的三分天下,汉王朝土崩瓦解。
西晋成立后主要沿用汉魏旧钱,兼用谷帛等实物;东晋成立之初则沿用用吴国旧钱,后来出现了五铢小钱,相传是吴兴沈充所铸,所以又称:“沈郎五铢”。
东晋的沈郎五铢孱弱的东晋政权遥遥欲堕,宋公刘裕废除晋恭帝,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最为混乱的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十分动荡,币值混乱,私铸现象严重。
北朝从北魏开始,钱文逐渐摆脱记重局限,逐步向年号钱制过渡。
隋朝时代,中国混乱的货币制度趋向于统一,隋文帝开皇三年铸行了一种合乎标准的五铢钱,并禁止旧钱的流通。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中国历史的辉煌年代终于来临,大唐帝国建立了千古盛世。
唐武德四年铸行的年号钱——开元通宝,以前的纪值纪重钱币一去不复返,代之的是宝文币制(主要是通宝、元宝和重宝)。
商朝的货币与贸易制度
商朝的货币与贸易制度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时期。
商朝的货币与贸易制度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对商朝的货币与贸易制度进行探讨。
一、商朝的货币商朝时期,货币的使用对于商业交易的便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商朝出土的青铜器中常常出现贝币,这是商朝时期最早的货币形式之一。
贝币是用贝壳制成的,形状比较规整,穿上绳子可以方便携带。
此外,商朝还出现了铜贝和铜刀作为货币的使用,这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是非常罕见的。
随着商业交流的不断发展,砂金、铜、锡等贵重金属也逐渐成为商朝的货币。
商朝社会中的贵族和商人通常都拥有较多的贵重金属,这也使得贵重金属成为了当时的货币形式。
此外,商朝还有以布帛和粮食等实物形式作为货币的使用。
二、商朝的贸易制度商朝的贸易制度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商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动了贸易的繁荣和发展。
商朝时期的贸易主要以农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其中以青铜器、丝织品、砂金等产品最为有名。
商朝时期的贸易往来不仅仅局限于境内,还有对外贸易。
商朝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如夏、西北地区的氏族等进行了频繁的贸易活动。
商朝的贸易对于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打开了商朝与外界交流的窗口。
商朝的贸易制度关注公平交易和保护商人的权益。
商朝时期制定了一系列的商法,对商业活动进行了规范。
商朝的统治者非常重视商人的地位,鼓励商人进行贸易活动,同时也保护商人的财产权益,维护商业秩序的稳定。
在商朝的贸易制度中,商人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商朝的统治者认识到商人的贡献和价值,并且积极地采取政策措施,推动商业的发展和繁荣。
三、商朝货币与贸易制度的意义商朝的货币与贸易制度对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货币的出现使得交易更为便利,促进了商品和财富的交流和流通。
贸易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障了商人的利益,推动了商业活动的繁荣和发展。
古钱币类别
古钱币类别
1、黄金货币:古籍记载商周时就有黄金货币了。
秦、西汉都一直延用黄金币,东汉时黄金大为减少,黄金的法定货币地位便失去了;
2、实物货币:在殷周时期,除了称量的铜币外,还有很多实物货币如农具、珠玉、布帛、龟甲等,主要是贝类货币;
3、银铜货币:春秋战国时代最早使用银币。
秦始皇统一货币后,下令不许以白银为货币。
宋代以后白银的流通大大超过黄金,明代以后白银成为最普遍的货币,而到了清代,银币为主要货币,铜币为辅助货币,一直到民国,还不断有品种复杂的银。
中国历代古泉大集(一)
中国历代古泉大集(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不仅历史悠久,且种类繁多,它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贵丰富的文化遗产。
按历史朝代顺序排列,配图引用自古泉图集,均为真品实物.在此表示感谢。
商周——贝币1.天然贝币,系用海贝打磨穿孔加工而成,始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曾亦行使货币之功能。
面无文,多有穿孔,除金属铸币外,一般皆有打磨加工痕迹。
天然贝币,价格: ¥240.002.铜贝,始铸于殷商晚期,下讫春秋时期,此当人类历史上最早之金属铸币!铜贝,价格: ¥720.00,详情: 21.8-1.2g3.此外还有石,骨,木,蚌,玉,铅,金,银等不同质地者。
陶贝,价格: ¥40.00,详情: 直径:27.2mm 厚:4.9mm 无缺陷玉贝,价格: ¥980.00,详情: 29.0-4.24g银贝,价格: ¥3090.00,详情: 21.8-1.83g金贝,价格: ¥3680.00,详情: 尺寸:28.6 重量:3.49g春秋战国——桥形币铸于春秋时期周王畿地区,币质青铜,桥形,单面见有外廓,上端中有穿孔,今河南洛阳及陕西一带出土,此币之属性目前泉界尚有争议。
桥形布一组,价格: ¥1300.00春秋早期至战国初——平肩弧足空手布铲型,有銎,文字多纪地,纪数或纪天干地支,铸造于周王畿地区,今洛阳一带,币质青铜,尚有铅及银质者。
平肩弧足空手布,价格: ¥368000.00,尺寸:高73.0*肩宽35.7 重量:18.75g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入动荡,分化阶段,随着土地私有化的进程,自由民阶层在不断壮大,各诸侯国从自身利益出发,都十分重视通商,结果使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金属铸币也开始大量流通,这时周王畿内的通货主要是以平肩弧足空首布为主。
春秋至战国初——斜肩弧足空首布铲型,斜肩,有銎,币质青铜,铸地周王畿地区,今洛阳一带。
中国古钱目录——商、周、春秋战国、秦
中国古钱目录——商、周、春秋战国、秦铜贝铸期∶始铸于殷商晚期,下迄春秋时期。
此当人类史上最早之金属铸币特征∶无文。
中有一半透(或透空)竖齿槽。
原大∶高22m 重1.9g价值:七级桥形币铸期(地)∶春秋时期周王畿地区币质∶青铜备注∶今河南洛阳及陕西一带出土原大∶长97mm 高48mm 重7.4g价值:八级鱼形币铸期∶春秋时期币质∶青铜备注∶2000年河西走廊一带出土原大∶长61mm 重3.5g价值:六级平肩弧足空首布铸期∶春秋早期至战国初铸地∶周王畿地区(洛阳一带)币质∶青铜特征∶铲型,有銎。
多有字文纪地或纪数文货原大:高69mm 宽(肩部)34.5mm重19g价值:二级文货东周原大:高69.4mm 宽(肩部)35mm重21g价值:二级东周斜肩弧足空首布武安原大∶高74mm 宽(肩部)36mm 重 19g价值:三级武安耸肩尖足空首布铸期(地)∶春秋时期晋地铸币质∶青铜特征∶起源于生产工具"来",肩、足皆成尖角状,有銎。
多无文原大∶高118mm 重27g价值:三级无文釿布铸期∶战国早、中期铸地∶以魏国为主,另赵、楚诸地亦曾铸有币质∶青铜特征∶平首(实首),一般圆裆方足梁充釿金当寽原大:高53mm 重13g价值:四级梁充釿金当寽梁二釿原大:高64mm 重 18g价值:一级梁二釿虞一釿原大:通高55mm 重6.4g 价值:三级虞一釿共半釿原大:通高48mm 重4.6g 价值:一级共半釿山阳(中型)原大∶高51mm 重13.5g价值:二级山阳(中型)垣釿原大∶高56mm价值:一级垣釿殊布当背十货原大∶通高104mm 重36.8g 价值:四级殊布当背十货锐角布铸期∶战国中、后期铸地∶韩、魏币质∶青铜特征∶首部两端呈锐角,平肩方足卢氏涅金原大∶高71mm 重18.6g价值:二级卢氏涅金尖足布铸期(地):战国中、后期,铸于赵、燕之地币质∶青铜特征∶平首、耸肩、尖足武平原大∶高56mm 重5.8g价值:七级武平邪山(大型)背匕原大∶高80mm 重12g价值:四级邪山(大型)背匕方足布铸期(地)∶战国中、后期,三晋地区、燕国铸币币质∶青铜(亦曾发现有铅质者)特征∶平首、平肩、方足马服营原大∶高44mm 重6.3g价值:六级马服营子邑原大∶高46mm 重8.0g价值:四级子邑东周原大∶高44mm 重5.5g价值:三级东周三孔布铸期(地)∶战国晚期赵国铸币币质∶青铜特征:由圆足布演化之别种;首与两足部各有一小圆孔,故名备注:三孔布背文皆以"朱"、"两"纪重,首开"铢"、"两"纪重制,对后世影响极大下专背一两(大型)原大∶通高74mm 重15.65g价值:一级下专背一两(大型)封氏背十二朱原大∶高52.5mm价值:一级封氏背十二朱尖首刀铸期(地)∶春秋末至战国早期燕国铸币币质∶青铜特征∶首部尖状,面文为记号、符号或单字原大∶长167mm 重18.5g价值:六级直刀(圆首刀)铸期(地)∶战国中晚期,赵、中山国铸币币质∶青铜特征∶圆首,刀身平直,大者微带弧意,环多呈扁狭状,形体皆轻薄甘丹原大∶长131.0mm重9.1g价值:六级甘丹齐刀铸期(地)∶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铸币币质∶青铜特征∶刀体大型厚重,铸工精湛;币文尤流畅华美,于诸刀币中首屈一指。
商·包金、鎏金铜贝一组十枚
商·包金、鎏金铜贝一组十枚
商·包金、鎏金铜贝一组十枚说明:贝币不仅是我国最早使用的货币,更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式,被称为钱币的始祖。
它的诞生,极大地方便了中国古人生活物资的交换和流通。
最早的贝币都是天然海贝。
商代中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关系的扩大,再加上货贝产地遥远南海,中国北方及中原地区因不易获得数量众多的南方海贝,只有通过贸易交换和贡赋等渠道才能传到内陆,出现了真贝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时,人们就开始寻找各种代用品,就以其他材料仿制贝形货币的方法,便出现了陶贝、石贝,骨贝、玉贝、铅贝、铜贝等人工仿贝,铜仿贝的发明是中国金属铸币的开始,其贝面凸起,还模铸一道贝齿。
由于没有文字,古钱学家称为“无文铜贝”。
春秋时期又出现了“金贝”、“银贝”、“鎏金铜贝”、“包金铜贝”。
包金铜贝,是在已铸成的普通铜币上用粘接物质将已锤打好的金箔粘贴在其表面上,既华贵又耐磨,是作为大额货币使用的,可以说包金铜贝是贝币的最高表现形式,“仿铜贝”的出现把中国货币发展历程大大地往前推进了一步,并以其大小、重量、价值比较统一,而且能够大量的就地铸造等优点,与其他“货贝”和“仿贝”无法相比的优势进入了流通领域。
本组贝币通长:25-3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朝货币介绍古代商朝流通的货币有哪几种?
商朝流通的货币是贝币和甲币。
贝壳和龟甲板是从南海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枭阳国、张弘国(今广西、广东、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等国)通过陆路或海路运往殷都。
南海所产的一种中间有开口的贝类和龟板经贝币工加工、打磨、钻、刻、测量尺寸后,把贝币分类:货贝和铜贝。
贝币按大小分类:(1)大贝(2)壮贝(3)么贝(4)小贝(5)不盈小贝
大贝四寸八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二百一十六。
壮贝三寸六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五十。
么贝二寸四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三十。
小贝寸二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十。
不盈寸二分,漏度不得为朋,率枚直钱三。
是为贝货五品。
《汉书·食货志》十枚寸二小贝币为一串,二串为一朋。
直一百。
甲币分四类:(1)十朋为一大甲。
直二仟一佰六。
(2)十朋为一亚甲,直五百,(3)十朋为一甲,直三百,(4)十朋为一小甲,直一百。
商朝已有工、和商。
商人为了贩卖盐、米、帛、麻、布、衣、丝、巾、弁、鞋、粟、棉、锦、酒、鱼、龟、肉、禽、蛋、皮革、马匹、车、耕牛、羊、豕、青铜、青铜器、金、玉、海贝、珍珠、木、陶、瓦、锛、斧等而携带大量贝币东奔西走,赶集、市进行大宗商品贸易。
舟楫、牛车、马车上成袋成袋的贝币,成捆成捆的龟甲板买来所需的货物,再载到异地或本地、异国或本国去行商坐贾。
多用麻绳系带,麻袋、棉锦袋装带和匣装。
贝币从唐尧时就已流通,经过虞舜、禹夏、殷商鼎盛、一直流通到周朝。
东周平王以后至春秋末期,由于周王中央集权制的削弱,各个诸侯国纷纷自注货币,在诸侯国使用。
出现了用木质模板铸造整板的青铜钱币(如:楚国蚁鼻币)和金币(如:楚国金泉币),货贝和铜贝逐渐退出流通领域,被用木质模板铸造整板的青铜钱币所替代。
甲币在殷商盛行,秦之前鼎盛。
随着金币的出现逐渐退出流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