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临床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
卫生部关于印发《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的通知卫医管发〔2010〕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部属部管医院:为加强血液净化质量安全管理,明确操作规范,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我部委托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制定了《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以下简称《规程》).现印发给你们(请从卫生部网站医疗服务监管司主页下载),请遵照执行。
以往文件与《规程》不一致的,以《规程》为准。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血液净化工作中要认真贯彻执行《规程》。
在执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联系我部医疗服务监管司。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五日附件: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pdf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 版)Blood Purification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二〇一〇年一月前言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慢性肾脏病导致的尿毒症而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提高血液净化治疗水平,保障患者医疗安全,降低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的感染等重大事件的发生,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适应我国血液净化的快速发展,满足日益增加的血液净化中心和患者的需求,受卫生部医管司的委托,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专家编写了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在卫生部领导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在编写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过程中,始终强调适合中国国情,便于临床操作,力求简明扼要、具体操作步骤详细,使临床医护人员参照该规程就能正确操作;并针对目前我国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的群发事件,特别规范了合并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透析操作.为编写好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广泛征求从事血液净化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意见,先后组织召开了4 次修稿、定稿会议,最终完成了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 版).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从事血液净化的医疗单位条件不同,血液净化操作的具体方法存在差异;因此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 版)需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血液净化操作技术规范(2010)3月版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Blood Purification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2010 版主编陈香美副主编(以姓氏笔画为序)丁小强刘伏友刘志红陈江华梅长林主编助理孙雪峰内容提要本书是在国家卫生部领导下,由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专家编写,旨在规范血液净化操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文件性规程。
全书分三篇,第一篇为血液净化室(中心)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分3章介绍了血液透析室(中心)和腹膜透析室(中心)的建立标准、资格认定、结构布局、人员资质标准以及感染控制的具体操作规程,重点强调了合并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必须分区分机治疗,并且透析器/ 血滤器不得复用;第二篇为血液净化透析液和设备维修、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分4 章阐述了透析用水、透析器和滤器复用、透析设备维护以及透析液配制的标准操作规程,对透析用水的质量、透析器和滤器复用标准、透析机消毒以及透析液配制中临床的一些模糊认识,进行了明确;第三篇为血液净化临床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分11 章详细、具体地规范了血管通路建立、血液净化抗凝治疗、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单纯超滤、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灌流以及腹膜透析的操作,突出了各种操作治疗前评估的重要性,强调了在规范化、标准化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
为方便临床医护人员,本书设置了附录,详细提供了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临床常用的计算公式、医疗文件样本和操作流程图。
责任编者(以姓氏笔画为序)丁小强马志芳王莉王力宁史伟付平邢昌赢向晶刘文虎刘伏友刘志红孙雪峰李英张宗久陈江华陈孟华陈香美林洪丽季大玺周军赵久阳姜埃利袁伟杰、贾强、倪兆慧、高光明、梅长林、章友康、解汝娟编委(以姓氏笔画为序)丁小强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丁国华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万建新主任医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志芳副主任护师解放军总医院王荣教授山东省立医院王莉主任医师四川省人民医院王力宁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俭勤主任医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尹爱平主任医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史伟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付平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白云凯教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白光辉教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邢昌赢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立德主任医师空军总医院向晶副主任护师解放军总医院刘健主任医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刘文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刘必成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刘加林主任医师贵州省人民医院刘伏友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刘志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刘建社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关广聚教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孙雪峰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李英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李文歌主任医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李荣山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李海英主任医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李冀军主任医师解放军总医院附属第一医院杨晓萍主任医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何娅妮教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余学清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玲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宗久司长国家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张景红主任医师上海第八五医院陈瑛教授吉林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陈楠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江华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陈孟华教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陈香美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邵凤民主任医师河南省人民医院苗里宁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林珊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林洪丽教授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季大玺教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周军副司长国家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周春华主任医师海军总医院郑法雷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赵久阳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郝丽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昭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钟良宝教授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侯凡凡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姜埃利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娄探奇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袁伟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贾强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夏天主任医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顾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倪兆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高光明处长国家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医疗质量安全监管处唐琳副主任医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涂卫平教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梅长林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龚莉教授内蒙古自治区医院龚智峰主任医师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章友康教授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彭佑铭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解汝娟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蔡广研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序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超过10%,慢性肾脏病的恶化将导致尿毒症的发生而需要血液净化治疗。
血液净化操作规程
血液净化操作规程一、适应症1. 广义:凡是需要体外血液净化技术清除血液内物质或水分需求的患者,就具有血液净化的治疗指征。
2. 狭义:1、肾脏替代 2、非生物型人工肝 3、特殊物质吸附。
2.1 肾脏替代:血液透析(HD)血液滤过(HF)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绝对适应症: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自身肾脏功能不全无法代偿。
相对适应症:全身炎症反应、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心力衰竭、ARDS、难以纠正的高热及低温、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主要无差别清除可溶于水的中小分子物质。
CRRT: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连续性血液透析(CVVHD)、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VVHDF)。
2.2 非生物型人工肝(NBAL):HD、HF、CRRT、血浆置换(PE)、血液灌流(HP)、血浆吸附(PA)、血浆胆红素吸附(PBA)、双重血浆吸附系统(DPMAS)、血浆透析滤过(PDF)。
适应症: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终末期肝病进行肝移植围手术期支持、肝移植术后原发性肝脏无功能、外科极限肝切除后肝功能不全的支持、肝硬化失代偿期围手术期支持、其他肝脏损伤导致的肝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支持治疗。
2.3 特殊物质吸附:毒物、化学物质、药物、免疫因子、炎症介质、胆红素等。
二、操作原则:无菌原则。
三、操作方法/步骤:(一)制定血液净化处方1. 评估血液净化指征。
2. 留置临时血液透析导管:股静脉血液透析导管、颈内静脉血液透析导管。
3. 制定血液净化处方:3.1 血液净化模式:根据需清除的物质不同,个体化选择不同的血液净化模式。
3.2 抗凝方式选择:3.2.1 枸橼酸抗凝:无枸橼酸抗凝禁忌症患者、长时间血液净化患者(24 至72 小时)应首选枸橼酸抗凝避免出血并发症发生,减少凝血因子丢失。
休克、低氧、乳酸>4mmol/l、肝衰竭患者如操作者无丰富经验应慎用,操作过程中密切监测动静脉血气分析。
酸中毒及严重低钙血症无法纠正情况下应立即停用枸橼酸抗凝。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0 版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Blood Purification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2020版目录第一篇血液透析室(中心)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4)第1章血液透析(滤过等)质量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5)第1节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 (5)第2节独立血液透析中心 (14)第3节血液透析医疗质量管理 (21)第4节持续质量改进的规范与流程 (24)第2章血液透析患者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28)第3章血液透析室(中心)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40)第4章血液透析室(中心)管理规范 (58)第二篇血液透析液和设备维修、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63)第5章透析用水处理设备及透析用水质量控制 (64)第6章血液透析器和滤器复用标准操作规程 (75)第7章血液净化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80)第8章集中供液系统操作规范 (86)第1节集中供浓缩透析液系统 (86)第2节集中供透析液系统 (92)附:集中供液系统设备要求 (94)第三篇血液净化临床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 (99)第9章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管理 (100)第1节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 (100)第2节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112)第3节移植血管内瘘成形术 (121)第4节血管通路的监测 (126)第5节血管通路的介入治疗 (128)第10章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 (137)第11章血液透析 (147)第12章血液滤过 (178)第13章血液透析滤过 (185)第14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189)第15章单纯超滤 (201)第16章血浆置换 (208)第17章血浆吸附 (217)第18章血液灌流 (223)第四篇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的诊治 (232)第19章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治疗 (233)第20章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与治疗 (240)第21章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心律失常处理原则和药物选择 (243)第22章血液透析患者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252)第23章血液透析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防治 (263)第24章血液透析患者脑卒中的诊治 (265)第25章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治疗 (272)第26章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的防治 (280)第27章血液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294)附录 (297)(一)血液透析治疗室消毒合格率 (163)(二)透析用水生物污染检验合格率 (163)(三)新入血液透析患者血源性传染病标志物检验完成率 (163)(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源性传染病标志物定时检验完成率 (163)(五)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发病率 (164)(六)尿素清除指数(Kt/V)和尿素下降率(URR)定时记录完成率 (164)微球蛋白定时检验完成率 (164)(七)β2(十)动静脉内瘘长期生存率 (164)(十一)血常规定时检验完成率 (165)(十二)血液生化定时检验完成率 (165)(十三)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定时检验完成率 (165)(十四)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定时检验完成率 (165)(十五)血清前白蛋白定时检测完成率 (165)(十六)C反应蛋白(CRP)定时检测完成率 (166)(十七)高血压控制率 (166)(十八)肾性贫血控制率 (166)(十九)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CKD-MBD)指标控制率 (166)(二十)血清白蛋白控制率 (166)第一篇血液透析室(中心)管理标准操作规程第1章血液透析(滤过等)质量管理标准操作规程第1节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一、血液透析室建立及资格认定1.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医疗机构必须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肾病学专业诊疗科目,并符合《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
血液净化操作规程
第一部分血液净化护理常规血液透析护理常规1.严格无菌操作原则,防止血源性传染病及各种感染。
2.在饮食护理上,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给予充足热量、优质高蛋白[1. 2~1. 3g/(kg.d)]、低钾、低磷饮食。
3.透析前应评估患者临床症状、血压、体重及血管通路状态,评估透析使用物品信息及机器设备性能完好。
4.取舒适体位,卧位为主。
5.透析过程护理(1)参数设定:根据血液透析治疗方案,合理设置超滤率、温度、电导度、特殊透析液配方( Ca2+、K+)等,选择合适的透析器和管路。
(2)抗凝剂使用:评估抗凝剂的使用情况,既往有无出血和透析器凝集现象,合理使用抗凝剂。
有出血倾向者采用特殊抗凝方法或无肝素透析,按照治疗需要设定生理盐水冲洗时间及冲洗量,密切监测静脉压、跨膜压,出现透析器及管路凝集时及时更换。
(3)顺血流方向正向预冲透析器和管路,排尽气体。
生理盐水冲洗量不少于lOOOml。
(4)巡视机器运转情况、血管通路情况及体外循环情况,设定机器治疗参数安全范围,监测动静脉压力及跨膜压等变化。
及时汇报病情变化,根据医嘱调整超滤率等治疗参数。
(5)每0.5-1小时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测定血糖及透析前后电解质。
(6)重视患者主诉.及时发现透析相关医疗、护理、技术等并发症,并处理。
6.透析后护理(l)透析治疗结束时治疗参数及效果达标,并使用生理盐水全程回血。
(2)内瘘血管以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松紧以压迫后能触及动脉搏动为度,压迫时间为l5-20min,听诊内瘘杂音是否良好。
(3)正确处理透析后医疗废弃物,并符合感染管理要求。
7.在健康教育方面,告知患者血液透析原理、透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预防和处理方法,血管通路的居家护理以及饮食、用药、运动、并发症管理的知识和技巧。
血液灌流护理常规1.严格无菌操作原则,有相关意外发生预案,保证治疗过程安全有效。
2.操作前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有无血压下降、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发绀等症状。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第1章血液透析(滤过等)管理标准操作规程一、血液净化室(中心)建立及资格认定1 .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单位必须是经过县级或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并通过该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校验。
2 .新建的血液净化室(中心)应向县级或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经该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专家委员会审核合格后经县级或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后准入。
二、血液净化室(中心)结构布局血液净化室(中心)应该合理布局,清洁区和污染区及其通道必须分开。
必须具备的功能区包括,清洁区: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水处理间、配液间、清洁库房;半清洁区:透析准备室(治疗室);污染区:透析治疗室、候诊室、污物处理室等。
有条件应设置专用手术室、更衣室、接诊室、独立卫生间等。
(一)候诊室患者候诊室大小可根据透析室(中心)的实际患者数量决定,以不拥挤、舒适为度。
患者更换拖鞋后方能进人接诊区和透析治疗室。
(二)更衣室工作人员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后方可进人透析治疗室和透析准备室。
(三)接诊室(区)由医务人员分配透析单元,给患者称体重、测血压和脉搏,确定患者本次透析的治疗方案及开具药品处方、化验单等。
(四)透析治疗室1 .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Ⅲ类环境,并保持安静,光线充足。
具备空气消毒装置、空调等,保持空气清新,必要时应当使用通风设施。
地面应使用防酸材料并设置地漏。
2 .应配备供氧装置、中心负压接口或配备可移动负压抽吸装置。
一台透析机与一张床(或椅)称为一个透析单元。
每一个透析单元应当有电源插座组、反渗水供给接口、废透析液排水接口。
3 .应当具备双路电力供应。
如果没有双路电力供应,则停电时血液透析机应具备相应的安全装置,使体外循环的血液回输至患者体内。
4 .配备操作用的治疗车(内含血液透析操作必备物品)、抢救车(内含必备抢救物品及药品)及基本抢救设备(如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
(五)透析准备室(治疗室)1 .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Ⅲ类环境。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1. 引言血液净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肾脏病、血液病、中毒及代谢性疾病等多种医学领域。
为了规范和提高血液净化技术的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明确了血液净化的操作流程、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标准,对血液净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内容概要《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血液净化设备和消毒要求;2) 患者的评估与血流动力学监测;3) 血液通路建立与护理;4) 血液净化术前准备;5) 血液净化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6) 血液净化后的处理与随访。
3. 操作规程详解依照《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的要求,我们对其内容进行详细解读:1) 血液净化设备和消毒要求在进行血液净化之前,需要对血液净化设备进行充分的消毒,以预防交叉感染。
消毒工作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使用规范的消毒剂和方法,并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与更新。
2) 患者的评估与血流动力学监测在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血液净化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时调整治疗参数,保证治疗效果。
3) 血液通路建立与护理建立血液通路是进行血液净化的重要步骤,需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避免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已建立的血液通路,护理工作也至关重要,要保持通路通畅、无漏血漏液,并做好相关护理措施。
4) 血液净化术前准备在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前,需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对治疗途径进行梳理和准备,以确保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还需对患者进行术前的心理护理和情绪安抚,增强治疗的合作性。
5) 血液净化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在血液净化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治疗反应,随时调整治疗参数,及时解决治疗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6) 血液净化后的处理与随访血液净化治疗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和宣教工作,引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和饮食调理。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为了保证血液净化疗法的安全和有效性,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该规程是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要求以及临床实践经验制定的,是保障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指导。
首先,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血液净化服务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相关操作程序。
这包括选择合格的血液净化设备、确保操作人员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和质控措施。
其次,医护人员在进行血液净化操作时应当严格遵守规程规定的操作步骤。
这包括正确连接和调试治疗设备、严格执行血液管路消毒和替换操作、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等。
另外,规程还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操作经验,能够正确评估患者病情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规程还对不同类型的血液净化治疗(如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提出了具体的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总之,《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是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执行规程要求,才能确保血液净化疗法的安全有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021年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2021年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是指对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所需的各项操作规程的统一规定和要求。
血液净化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种肾脏疾病、血液病、代谢病等患者。
而且,血液净化操作规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不仅涉及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关系到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了解并严格执行2021年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介绍在2021年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明确了血液净化操作的各个环节,包括设备操作、术前准备、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以及术后处理等。
这些规定旨在规范血液净化治疗的全过程,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最高的医疗标准,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设备操作首先需要关注的是设备操作环节。
2021年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对于各种设备的操作均有明确要求,包括设备的准备、使用和清洁消毒。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血液净化设备的正常运转,以及避免因设备操作不当而对患者造成伤害。
3.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是血液净化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2021年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规定了患者术前的检查和准备工作,包括血液透析器的选用、血管通路的保养和准备、抗凝剂的使用等。
这些规定着重强调了术前准备的重要性,只有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才能保证治疗的进行顺利。
4.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血液净化治疗的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的操作规程。
这些规定包括对患者的观察、设备的监测、血流动力学的调节等。
2021年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对这些环节都有详细的规定,以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5. 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在血液净化操作规程中,个人防护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2021年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规定了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的防护用具,以及在操作后的个人清洁和消毒工作。
这些规定是为了保障医护人员自身的安全,避免因治疗过程中的意外伤害。
6. 术后处理术后处理是血液净化治疗的最后一个环节。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净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而制定和执行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认真审视并遵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以提高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血液净化是一种通过体外循环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素和余液的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急性和慢性肾脏病、急性中毒、严重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在执行血液净化过程中,严格遵守标准操作规程将有助于防止交叉感染、确保治疗效果及患者安全,并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现在,让我们从浅入深地来探讨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
要确保医护人员熟知操作规程的内容和要求。
医护人员应该接受系统的培训,熟练掌握血液净化设备和操作流程,确保每一个步骤都符合规程要求。
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记录和监测,以确保治疗过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标准操作规程2021也要求对血液净化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质量控制。
血液净化设备如透析机、血液滤过机等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进行规范化管理,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要求的设备维护标准。
在执行血液净化治疗时,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随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液透析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做好记录。
患者本人和家属也要积极配合,并严格执行医嘱和操作规程,保持治疗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作为一名血液净化治疗的专业人员,我个人认为,执行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的基础。
只有严格遵守规程要求,确保每一个治疗步骤的严谨和有效,才能提高治疗的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指导文件之一,对于提高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和患者本人都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要求,并不断完善和提升治疗质量。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一、概述血液净化是一种临床日常检查涉及血液分析的标准实验室操作流程,它的目的是准确、有效地检测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含量。
血液净化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检测出患者血液中有害物质的存在及含量,并从而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二、目的血液净化通过准确和有效的检验,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患者血液中各类有害物质的存在,从而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发现患者身体各项参数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积极治疗。
三、材料1.血液净化设备:血液净化设备定义为血液之前的提纯装置,可以去除各类废物物质。
2.血液采样材料:用于血液净化的采样材料是血液净化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血液排出各类废物。
3.激活剂:激活剂是提高血液净化质量效果的重要材料,具有助力提升血液净化成分质量效果的作用。
四、步骤1.打开血液净化设备,将血液采样材料正确填料,确保血液采样材料含量均匀。
2.将激活剂加入到血液采样材料中,搅拌均匀,以保证激活剂能充分发挥其提升纯度的作用。
3.将完整的血液采样材料置入血液净化设备中,按照设定的时间及流程,进行血液净化的处理,以达到期望的血液净化质量效果。
4.将血液净化后的样本取出,置于清洁的容器中,用于分析检测。
五、操作注意事项1.在实验室管理及日常操作中,要注意安全。
在操作过程中应当警惕安全,并采取预防措施。
2.实验过程中,试剂、试管、血液净化设备和血液样本都应被单独包装,并保持清洁,防止被污染。
3.血液净化设备运行中,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4.样本在收集和处理之前,应进行必要的保存措施,保证样本的品质以及血液净化质量效果。
5.在加入激活剂时,应当按照相应程序处理,防止意外污染或受损。
血液净化临床操作规范指南样本
血液净化临床操作规范指南样本一、操作方法1、建立血管通路:血管穿刺部位多在颈内静脉和股静脉,插管成功后,用肝素盐水封闭后待用。
2、预充血滤器(或分离器或活性炭吸附器):用肝素盐水冲洗装置,排尽空气,用生理盐水冲满整个装置,一般用2000ml。
关闭进出口备用。
3、肝素液的配制:用12500U肝素加18ml生理盐水稀释成625U/ml后置入肝素泵,再接在血管通路上备用。
4、床边连接血管通路与装置。
5、开机工作:打开所有开关机及血管通路,开始工作。
在动脉端(血液进入血滤器或分离器或活性炭吸附器的一端)注入1/4~1/2支肝素(12500U/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如无异常,每小时给与10U/kg肝素持续泵入。
血滤时再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肝素用量。
血泵的流速为100~150 ml/min。
记录各项生命体征、监测资料和用药。
6、置换液的使用:根据病人电解质检测值来配置置换液,选择在滤过开始1 小时后后输入置换液,输液量视治疗需要而定。
7、透析液的使用:可在静脉端的滤出口接受与血流相反方向的透析液,以清除高分解代谢的代谢产物。
其流速一般为600~1800ml/h。
二、注意事项1、抗凝及监测:(1)全身肝素化-在血滤前,动脉端给与负荷量肝素后,用一定量的肝素持续泵入体内;(2)局部肝素化-在动脉端以每小时10U/kg的肝素持续泵入,静脉端以等量的鱼精蛋白泵入,维持滤期内凝血时间>30min即可,适用于任何病人。
2、超滤率的调整:超滤率是每平方米滤过面积,在单位压力(mmHg)的作用下,每小时滤出的液体量。
它受跨膜压和血液粘稠度的影响,可增加跨膜压来提高滤过率。
三、并发症主要包括水电解质紊乱、血栓形成、出血、发热反应、寒战等并发症。
血液净化临床操作规程
血液净化临床操作规程血液净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重症胰腺炎、脓毒症、药物或毒物中毒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
为确保血液净化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规程旨在详细阐述血液净化的临床操作标准,包括术前准备、设备使用、操作过程、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等方面。
一、术前准备与评估1.患者评估在血液净化治疗前,需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等基本信息,以及肝肾功能、电解质平衡、凝血功能等生化指标。
同时,需排除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传染病,评估患者风险等级,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2.设备与材料准备确保血液净化设备(如血液透析机、血液灌流机、血浆分离器等)性能良好,操作便捷。
透析器、滤器、管路等耗材应选用符合标准、无致热源的产品。
此外,还需准备抗凝剂、生理盐水、葡萄糖等必需药品,以及无菌敷料、消毒用品、止血带等辅助材料。
3.知情同意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血液净化治疗的目的、风险、术后注意事项等,并取得书面同意。
对于合并特殊感染(如乙肝、丙肝等)的患者,需特别说明感染控制措施,确保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并同意治疗方案。
二、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管理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治疗的关键环节,常用的血管通路包括中心静脉临时导管置管术、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及移植血管搭桥造瘘术等。
1.中心静脉临时导管置管术适应证:急性肾损伤、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需急诊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等。
操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颈内静脉、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入双腔或三腔导管。
注意操作过程需严格无菌,避免感染。
监测与维护:置管后需定期检查导管功能,确保血流通畅,及时发现并处理导管相关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等。
2.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适应证:长期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
操作方法:在局部麻醉下,将患者前臂的动脉与邻近的静脉吻合,形成动静脉内瘘。
术后需定期随访,监测内瘘成熟情况。
血液净化操作规程
血液净化操作规程1. 引言血液净化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疾病。
为了确保血液净化过程安全可靠,特制定本操作规程,以规范操作流程,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2. 目的本文旨在确保血液净化操作过程中各环节的正确实施,提高操作者的操作技能,降低患者安全风险。
3. 操作人员要求血液净化操作应由具有相关专业背景、操作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执行,包括:•具备临床操作经验的医生•熟悉血液净化机器设备的护士•掌握血液净化操作流程的技术人员4. 设备准备•核对血液净化机器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准备必要的消毒液、导管等辅助器械;•检查血液净化机器设备的供电、排水等是否正常。
5. 患者准备•核对患者身份,确认患者适合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安全固定患者,确保患者不会在操作过程中移动;•解释血液净化治疗的目的和操作步骤,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进行适当的术前准备,如刮胡子、清洁皮肤、穿好手术服等。
6. 操作步骤6.1 血液净化前准备•将血液净化仪的相应管路接头消毒;•核对并校对血液净化机器设备设置的参数,如血流速、超滤量等;•检查透析液和用药液的配置情况及其注射器的标注情况;•确认好各种连接管路的正确安装。
6.2 血液净化操作•操作人员佩戴好手套、帽子、口罩等防护用品;•通过从血管插管或动静脉瘘进行接入血液净化机;•操作人员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等;•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血液净化机的参数,确保治疗效果;•注射药物、透析液等,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调整;•监测血液净化机的运行情况,并随时调整治疗参数。
6.3 操作结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适时结束血液净化操作;•拆除血液净化机与患者的连接管路,并丢弃使用过的一次性器械;•清洗血液净化机及相关设备,保持设备清洁;•记录血液净化过程的相关信息,包括患者病情、治疗参数和效果等;•通知患者或家属血液净化治疗的结束情况,并提供相关注意事项。
7. 安全措施•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感染控制标准,正确佩戴防护用品;•过程中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定期维护和保养血液净化机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净化临床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第一章血管通路的建立一、中心静脉临时导管置管术中心静脉导管是各种血液净化疗法的血管通路之一。
主要有单腔、双腔和三腔导管,目前双腔导管最常用。
导管置入的部位有颈内静脉、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
(一)适应证1、有透析指征的急性肾损伤(急性肾衰竭)。
2、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需要急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
3、有可逆因素的慢性肾衰竭基础上的急性加重。
4、内瘘成熟前需要透析的患者。
5、内瘘栓塞或感染需临时通路过渡。
6、腹膜透析、肾移植患者因病情需要的临时血液透析。
7、其它原因需临时血液净化治疗。
(二)禁忌证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为:1、广泛腔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2、穿刺局部有感染。
3、凝血功能障碍。
4、患者不合作。
(三)术前评估1、患者能否配合。
2、是否有可以供置管用的中心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及锁骨下静脉。
3、根据条件选择患者的体位和穿刺部位。
4、必要时可采用超声定位或超声引导穿刺。
5、操作可在手术室或治疗室内进行。
6、操作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医生完成。
(四)器材及药物1、穿刺针。
2、导丝。
3、扩张器。
4、导管:分单腔、双腔、三腔导管三种,各种不同类型导管各有其优缺点。
(1)单腔导管血流从单一管腔出入可行单针透析,目前已很少用;也可以将单腔导管作为引出血液通路,另外找周围静脉做回路。
(2)双(三)腔导管“死腔”减少,再循环减少,导管相对较粗,穿刺难度增加。
目前主要使用的是双腔导管。
因为三腔导管感染机会增加,不推荐常规使用。
5、肝素帽。
6、注射器、缝皮针、缝线、小尖刀片、无菌纱布、透气敷料等。
7、2%利多卡因5ml、肝素100mg 和生理盐水200ml。
(五)操作方法以常用的钢丝导引置入法(Seldinger 技术)为例。
1 、根据穿刺部位采取不同体位,如颈内静脉采用头低仰卧位(Trendelenburg 体位)。
2、穿刺部位皮肤消毒,铺无菌巾。
3、戴无菌手套。
4、0.5%~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5、采用穿刺针或套管针静脉穿刺,穿入静脉后有静脉血液抽出。
6、固定穿刺针并插入导引钢丝;如用套管针者,先将套管针拔出,将套管留置在中心静脉内,沿套管插入导引钢丝,并拔出套管针。
注意插入引导钢丝困难时,不可强行插入。
7、应用扩张器沿导引钢丝扩张组织,包括皮肤、皮下组织及中心静脉。
8、插入导管:取相应的导管,导管各腔内充满肝素生理盐水,沿导引钢丝插入中心静脉。
9、抽出导引钢丝。
10、分别检查导管各腔血流是否通畅。
11、用0.2~0.4mg/mL 肝素生理盐水充满导管各腔,并盖好肝素帽。
12、将导管缝合固定到皮肤上。
13、局部行无菌包扎。
(六)拔管指征和方法1、导管拔除指征(1)导管有严重感染,不能控制。
(2)导管失去功能,如血流量低。
(3)导管内有血栓形成并不能抽出。
(4)导管周围出血不止,压迫也不能止血。
2、导管拔出方法(1)导管局部消毒。
(2)术者戴无菌手套。
(3)取无菌剪刀,将固定导管的缝合线剪开。
(4)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拔管时,患者应取卧位。
(5)拔除导管。
(6)局部压迫止血。
(7)局部包扎。
(七)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1、适用范围见中心静脉临时导管置管术,但有明显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困难、颈部较大肿瘤者不选用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
2、优缺点(1)优点1)颈部易于保护,不易感染,使用时间相对较长。
2)颈内静脉压力较低,容易压迫止血。
3)血栓形成和血管狭窄发生的机会少。
(2)缺点1)穿刺时对体位要求较高。
2)不够美观、影响头部活动。
3、穿刺部位因右颈内静脉与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几乎成一直线且右侧胸膜顶低于左侧,右侧无胸导管,故首选右颈内静脉插管。
根据穿刺点的不同分前、中、后三种路径,以中路最为常用。
(1)前路法1)定位胸锁乳突肌前缘向内推开颈总动脉,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即喉结/甲状软骨上缘水平)。
触及颈总动脉,旁开0.5~1.0cm。
2)进针针干与皮肤冠状面呈30°~45°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 胸锁乳突肌中段后面进入颈内静脉。
此路径位置高,颈内静脉深,合并气胸机会少,但易误入颈总动脉。
(2)中路法1)定位:胸锁乳突肌三角(以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端作为穿刺点,约距锁骨上缘3~5cm。
颈总动脉前外侧。
2)进针:锁骨内侧端上缘切迹作为骨性标志,颈内静脉正好经此而下行与锁骨下静脉汇合。
穿刺时左拇指按压此切迹。
在其上方1~1.5cm 进针。
针干与皮肤呈30°~45°,针尖略偏外。
此路径颈内静脉较浅,穿刺成功机会大。
(3)后路法1)定位: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中、下1/3 交点作为进针点(锁骨上缘3~5cm)。
2)进针:针干呈水平位,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部,指向胸骨柄上窝。
4、操作方法(1)器材准备,20~40mg/dl 肝素生理盐水冲洗穿刺针、扩皮器及双腔管。
(2)体位:以右颈内静脉穿刺为例,患者去枕平卧,头转向左侧,肩背部垫一薄枕,取头低位10°~15°。
(3)穿刺点选择选择中路法进针部位。
(4)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用0.5~1%利多卡因作穿刺点局麻。
(5)用含一定量生理盐水注射器连接穿刺针,穿刺针与皮肤冠状面呈30°~45°,针尖指向同侧乳头,进针过程中边进边回抽。
有突破感后如见暗红色回血,说明针尖已进入静脉内。
(6)进针深度一般1.5~3cm,肥胖者2~4cm,置管长度男性13~15cm,女性12~14cm,小儿5~8cm。
(7)保持穿刺针固定,由导丝口送入导丝。
(8)导丝进入15~20cm 后拔出穿刺针,将导丝留在血管内。
(9)沿导丝将扩皮器送入皮下扩皮,如皮肤或皮下组织较紧,可以小尖刀侧切小口。
(10)拔出扩皮器,将已预冲肝素生理盐水的导管沿导丝插入颈内静脉,导管进入后即拔出导丝,关闭静脉夹。
(11)分别回抽导管动静脉两端观察回血是否顺畅,再于两端分别注入肝素生理盐水3~5ml,冲净残血,肝素帽封管。
(12)用皮针与缝线将导管颈部的硅胶翼与皮肤缝合,固定导管,再以敷料覆盖包扎。
(13)建议置管后行胸部X摄片,了解导管位置。
5、注意事项(1)颈内静脉穿刺较股静脉穿刺并发症相对要多,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说明并签知情同意书。
(2)如患者曾行同侧静脉插管,可能会存在颈内静脉狭窄或移位,可行血管超声定位。
(3)颈内静脉穿刺对体位要求较高,正确的体位是穿刺成功的前提;但心衰较重难以平卧的患者建议做股静脉置管。
(4)穿刺针穿入血管后如见暗红色血液,说明进入静脉的可能大,如推注压力小,则静脉的可能性更大;但心衰患者静脉压较高,而低氧血症患者动脉血颜色较暗需要注意鉴别。
(5)当需要穿刺左侧颈内静脉时,因该侧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左头臂静脉后形成一定角度,注意扩皮器进入不要太深,以免损伤血管。
(6)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可变换不同部位,以减少组织和血管的损伤。
(7)如穿刺针误入动脉或难以确定是否静脉,则应拔出穿刺针充分压迫,一般穿入动脉需压迫20 分钟左右,确认无出血后再继续穿刺,但建议改换其它部位。
6、并发症及处理(1)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局部压迫即可。
(2)误穿动脉:常见于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
处理:立即拔出穿刺针,指压20 分钟,否则易发生血肿。
(3)气胸及血气胸:较锁骨下静脉穿刺少见,大多发生经锁骨下或锁骨下凹切迹穿刺患者。
1)原因①患者不配合。
②胸廓畸形,胸膜有粘连。
③穿刺点过低。
2)临床表现①一般发生局限气胸,患者可无症状,自行闭合。
②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低,胸片确诊。
3)预防及处理防止穿刺点过低,避免扩皮器进入太深,发生后可按一般气胸处理。
(4)空气栓塞:少见,但可致命。
1)临床表现:突发呼吸困难,、缺氧。
2)诊断①心尖部可闻及水轮样杂音。
②超声波检查有助于诊断。
③应与心律失常、大面积肺栓塞、急性心梗和心包填塞鉴别。
3)处理①左侧头低位。
②经皮行右心房或右心室穿刺抽气。
③呼吸循环支持,高浓度吸氧。
(5)感染远较股静脉导管感染率低,但长期留置可增加感染的机会。
1)临床表现①出现不能解释的寒战、发热,尤其是透析过程中。
②局部压痛和炎症反应。
③白细胞数增高,血培养确诊。
2)处理严格无菌操作;确诊后即应拔除导管,并作细菌培养,应用抗生素治疗。
(6)心律失常1)原因:导丝插入过深或导管过长。
2)临床表现:多为窦性心动过速或房颤,且为一过性;存在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有时可引起致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3)预防:对于有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应避免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管;操作可在心电监护下进行。
(7)窒息1)原因:穿刺过程中损伤颈内静脉后压迫不准确,或者误刺动脉后继续操作造成大出血压迫气管。
2)临床表现:皮下血肿进行性或急骤增大,短时间内压迫气管,造成窒息甚至死亡。
3)处理:对持续性增大的血肿切开皮肤减压并压迫或缝合出血点,如患者已出现严重的窒息症状,应及时做气管插管,必要时立即行气管切开。
避免当日透析,如确实需要,应采用无肝素透析。
(8)导丝断裂或导丝留在血管内1)原因:操作不当,或患者配合不当。
2)处理:请血管介入科或血管外科协助解决。
(八)经皮股静脉置管术1、适用范围(1)操作较容易,所以适合新开展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单位或术者。
(2)卧床及全身情况较差者。
(3)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血栓形成或颈内、锁骨下静脉插管有困难者。
(4)无需长期留置导管或即插即用者。
(5)插管后需紧急透析者。
2、优缺点(1)优点1)操作简单、安全。
2)适用于需紧急抢救,神志不清、不能主动配合及不能搬动的患者。
(2)缺点1)邻近外阴、肛门,易污染,感染率较高,保留时间短。
2)易误穿入股动脉。
3)导管易折,且不易固定。
4)下肢体活动相对受限。
3、操作方法(1)双腔管,导管长度19~20cm。
(2)腹股沟穿刺处常规备皮。
(3)体位:患者仰卧位,屈膝、大腿外旋外展45°,特殊患者如心衰,不能平卧可采用半坐位。
完全坐位或前倾位则不宜行股静脉置管。
(4)穿刺点选择腹股沟韧带下2~3cm,股动脉内侧0.5~1cm 处。
(5)其余操作步骤同颈内静脉穿刺操作方法。
4、注意事项(1)股静脉穿刺为有创性的治疗措施,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征得同意并签字后方可进行。
(2)如患者血管条件差,术前触摸不到股动脉,应做血管超声检查。
如有条件可在超声引导下操作。
(3)预冲导管时应注意避免混入气泡。
(4)如定位欠清晰或术者不熟练,穿刺前可予5ml 注射器探查血管。
(5)穿刺针穿入血管后如见暗红色血液,说明进入静脉的可能性大,如再推注压力小,则静脉的可能性更大。
(6)如穿刺针误入动脉或难以确定是否静脉,则应拔出穿刺针充分压迫。
(7)导丝进入过程中如遇阻力切勿强行推进,转动方向后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