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虚实观的哲学思想与空间表达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虚与实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虚与实

老子 是 道 家 的 创始 者 和 代 表 人 物 之一 , 他 在美
学 的发 展 中也起 到 了 一定 的作 用 。在 其 所 著 的 《 老
子》 一书中, 对 于 中 国古 典 美学 和艺 术 的 自然美 学~ 论, 被 一些 学 者认 为 是 中 国美 学 史 的起 点 。老 子 的 论调 指 出 了有无 虚实 的统 一 为宇 宙万 物进 行 化生 运
基金 项 目: 安 徽 省 人 文社 科 重 点 项 目“ 城 市进 程 中皖 北 地 区地 域 性 景观 营 造 模 式 研 究” ( S K2 0 1 6 A 0 7 0 ) ; 阜 阳 师 范 学 院信 息
工程 学 院 媒 体 与 设 计 研 究 中 心课 题 “ 传 统 园林 转 向 现 代 景 观 设 计 的研 究” ( 2 0 1 7 MTY S J 0 6 ) ; 阜 阳 师 范 学 院 信 息 工 程 学 院 媒 体 与 设 计 研 究 中心 课 题 “ 生 态人 居 环 境 装 饰 模 式 研 究 ” ( 2 0 1 4 MTYS J 0 6 ) ; 阜 阳 师 范 学 院信 息 工 程 学 院 媒 体 与 设 计 研 究
中心 课 题 “ 基 于 乡土 旅 游 的 皖 北 ‘ 美丽 乡村 ’ 建设 规 划 模 式 研 究” ( 2 0 1 6 MTYs J 0 2 )
作 者 简介 : 肖 霄( 1 9 8 2 一) , 女, 吉 林 辽 源人 。讲 师 , 硕士 , 从 事 教 学 与 环 境 艺 术设 计研 究 工 作 。
第3 2卷 第 3期
2 O 1 7年 6 月
景 德 镇 学 院 学 报
l o u r n a [ o f J i n g De Z h e n Un i v e r s i t y

中国古典园林之“虚”

中国古典园林之“虚”

WENHUAXINLV文化心旅中国古典园林之“虚”■邓集慧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蒋烨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摘要〕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将现实世界虚灵化为精神世界,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言:“艺术是一种创造,所以要化实为虚,把客观真实化为主观的表现。

”中国艺术之“虚”是一种觉解和生活方式,古往今来体现在中国人文艺术的方方面面,如文学、书画、音乐、舞蹈、园林等等。

而本文主要论述中国古典园林之“虚”,以“儒释道”古典哲学思想作为“虚”的美学思想基础,通过分析空间形式营造园林虚境和运用虚借艺术造园手法两个主要方面来阐述“虚”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形式中的作用,并强调“虚”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园林;虚景;虚借;意境“虚”的内涵“虚”指抽象的、无形的、微妙的感知体验,大多时候是一种想象和联想后领悟到的意境。

它不是那种简单的空白、空洞、空虚和虚无,而是在其间蕴涵着极为丰富的间接形象。

它是一个更重要有用的空间------个想象的、空灵的、意味深远的空间,它可以使文学、绘画、园林等艺术进入一种自由至美的意境。

“虚”是中国传统美学核心意境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尤其受到东方哲学思想的影响。

儒、释、道三家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思想框架,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程度提出了“虚”观念。

道家学说主张“自然无为”,强调“天地之美”,在老子看来,天地的万有虚无是相依相存的,而且“有生于无”,虚胜于实。

佛教传人中国,受道家学说以及儒学的影响,与玄学相结合形成禅宗,禅宗肯定了“无”,并发展了“空”,禅宗这种清静空寂的世界观及审美观直接促成了表达“虚空”观的内在抽象美。

而儒学则将自然的、心灵的审美标准以中庸的姿态显现于人世,它为道家和禅宗思想的“虚”提供了一个合适的限度“师法自然”,同时又提炼出片段,并将其抽象化,建立适合的“自然像”,糅合出“天人合一”的审 美思想。

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的极端趋向。

儒释道对于“虚”在观念形态上达到了统一和互补,凝练出“虚境”美学观念。

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的虚实相生

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的虚实相生

空白之韵———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的虚实相生阎琦(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6)[关键词]园林布局;布白;虚实[摘要]在中国古典艺术当中,合理运用空白,可以使艺术的意境更加深邃辽远。

“空白”在形似中求神似,由有限中出无限,使空间更具意义。

本文就中国园林的布局手法受到的中国画布白构图思想的影响,论述了中国园林布局中空白的独特韵味。

[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1X(2006)0S-0133-02[收稿日期]2006-09-26[作者简介]阎琦(1981-),女,辽宁大连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学。

意境或境界作为中国古典艺术史的审美特质,深刻影响着我国的各类艺术。

任何艺术,只要禀赋了这种特质,都会呈现出生动而又含蓄的韵致。

中国古典园林也不例外。

我们所说的意境首先是一个空间概念。

从词源学的视角来看,不论是“境”还是“界”,都和实体的空间密切相联[1]317。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境界是和中国古代美学中关于虚实、有无的空间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虚”与实”是中国古典造园理论中一对重要的理论范畴。

它强调隐与显、藏与露、多与少、浓与淡的对立统一,立足于生动地显示出山水万物、阴阳虚实的复杂交错,以及造园者的独特感受,以寥寥数笔,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的意境效果。

中国古典艺术讲究空灵生动,用最简约的手法给人最大的想象空间。

表现在绘画当中,留白是一个常用的手法。

留白使绘画利用空白拓展空间,增强表现力。

但“空白”并不是空洞无物的白纸,而是作者巧妙经营的位置。

它是画面虚的部分、隐的部分,也是大象无形的部分,它与画面落墨之处形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齐白石画鱼、画虾从来不画水,留下大片的空白,但我们却可以通过鱼虾的游动之态,展开想象,从而感受到河水的流动与澄清;被称为“剩水残山”的马远、夏,他们的画一角山岩、半截树枝便成为了重要内容,画面大部分是空白或远水平野,但是谁不能在“剩水残山”中感受各种轻柔优美的愉快呢?“空白”在形似中求神似,由有限中出无限,使空间具意义,以少胜多,以虚代实,计白当黑,以一当十。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一、自然与人工的融合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自然与人工的融合。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山水之间人为添景”和“致天人之美,造园林之胜”的观念。

设计师以自然为基础,通过对景观的改造和塑造,将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使整个园林呈现出自然优美的景观。

例如,园林中的假山、亭廊、池塘等人工结构都是以自然山水为原型而建造的。

二、意境的营造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园林的意境营造,注重通过景观创造心灵的寄托和情感的表达。

在园林的设计中,设计师通过布局、植物、建筑等手段,营造出具有独特意境的景观,使人们在欣赏园林之美的同时,获得心灵的愉悦和放松。

这种意境的营造,常常具有文人墨客的色彩,强调抒写情感、表达意境的空间。

三、尺度与层次的处理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中注重尺度与层次的处理,以营造出层次分明、有节奏感的空间。

通过布局、建筑物的高低、路线的曲折等手法,使园林空间显得宽广而舒适。

同时,通过不同景观之间的错落有致和大小景观的配合,使整个园林空间更加有层次感。

这种尺度与层次的处理,使人在园林中行走时能够体验到不同景观的交替和变化。

四、隐逸与开敞的结合中国古典园林常常注重隐逸与开敞的结合,通过景观的布局,既保留了一定的私密性,又能够给人以宽广开阔的感觉。

例如,园林中常常有错落有致的假山,通过山石的遮挡,形成隐逸的空间;同时,又有开阔的水面、广场等,体现了尊重自然和人的需要。

这种隐逸与开敞的结合,既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又使整个园林空间更加完整和有趣。

五、虚实结合的表达中国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出景观的深远意义。

即通过真实的景观和虚构的景观相结合,将园林中的空间扩展到无限,给予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例如,园林中的假山和水面常常被设计成有远近、高低的变化,通过透视、幻觉等手法,营造出虚实交错的景观,给予观者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注重自然与人工的融合、意境的营造、尺度与层次的处理、隐逸与开敞的结合,以及虚实结合的表达。

“虚实相生”哲学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虚实相生”哲学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虚实相生”哲学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作者:李龙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7年第2期(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10 )摘要:园林是时空的艺术,造园处处涉及虚实。

“虚” 与“实” 是中国古典造园理论中一对重要的理论范畴。

实是指物镜的建造,而虚可指意境和情境的开拓。

化虚为实,虚实相生,由触景生情到情景交融,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虚实相生;古典园林;造园艺术道家的虚实相生观促进了中国艺术境界的生成,也产生了中国美学独有的意境论。

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

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

两者存在辩证关系。

在中国造园艺术中,虚实关系的处理到处可见。

这是一种手法,所谓疏与密、藏与露、浅与深都是相互联系的。

虚就是空,是空灵或者说是无;实就是实在、质实,就是有[ 2] 。

造园讲究虚实结合,留出间空。

下面将从园林的构成要素和造园手法方面来分别阐述虚实在造园中的运用。

1 园林构成要素的虚实相生1. 1 建筑古典园林中建筑以其丰富多彩的造型诠释着“虚与实” 的妙处。

以建筑来看,实可以指建筑本身的形体,而它所构成的空间,则为虚。

老子曾说:“凿户书墉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

对于内部空间以开放为主的私家园林来说,其中的建筑物更是强调空灵、通透。

“虽数间小筑,必使门窗轩豁,曲折得宜。

” (钱泳《履园丛话》)对于古典园林建筑物来说,往往以粉墙为实,廊或其它透空的部分如门窗、孔洞等为虚。

而漏窗、隔扇等则属于半虚半实的要素,往往起到调和与过渡的作用。

古典园林建筑的里面处理常常使用虚、实及半虚半实这三种要素的巧妙组合形成虚实相生、妙趣无穷的效果。

如无锡寄畅园东部的廊院,(图 1 )清响小院以粉墙所围合是实,上开圆形月洞门及棱形门与外相通为虚,西靠三面临水的知鱼槛,以虚为主,而郁盘廊由粉墙构成,上有漏窗,是实中有虚的范例。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中国园林的美学特征,是指历史上中国人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构建园林美学思想与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也是世界园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学特征包含了自然观、建筑观、艺术观、文化观、哲学观和宗教观等方面。

本文将着重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一、自然观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之一是自然观。

中国人认为自然是最伟大、最神秘、最美好、最能启迪人智慧的事物之一,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注重与自然相融合。

中国人认为园林应充分地借助自然地貌、山水、植被等元素,并且不应割裂与自然的联系。

因此,在园林建设中,注重保留自然的本来面貌,避免任意改动。

同时园林景观的设计注重在自然性和人工性之间取得平衡。

如若想构建一座人工的园林,首先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诉求以自然的美来构建,通过排除粗糙、呆板、僵硬、不合理的人类意志,重视自然因素与自然规律的合理利用。

二、建筑观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之二是建筑观。

中国人认为建筑艺术是中国园林的基础,因为它们有美丽的建筑和雕刻,有交通枢纽和观赏景点,使游客可以欣赏到自然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艺术通常集中于“园林之外”,它们不是用来遮蔽网络和逃避自然景观,而是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自然景观的和谐一体,同时兼顾景致与功能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许多雅致精美、工艺精湛、雕刻绝妙的园林建筑。

三、艺术观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之三是艺术观。

中国人认为所谓艺术,是以自然景观为艺术的基础,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成之一。

自然景观,无论生或死,有其固定的本质特征,非人类所能创造。

因此,中国园林建筑通常会利用自然现象来创造景观,同时运用艺术手段,加以点缀和陶冶,包括布置石块池塘、摆放石头、造福鱼石桥和观赏亭子等。

最终将土地和建筑融合起来,形成一种极具个性、富有意义的景观。

四、文化观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之四是文化观。

中国人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国园林的精神灵魂,因此中国古典园林通常会融合当时的社会风尚、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方式来构建园林。

古典园林艺术的虚实论

古典园林艺术的虚实论

古典园林艺术的虚实论1建筑园林中的建筑是构成景境的主体,可望、可居,既是观景处,也是被观之景。

中国的园林建筑,是空间“虚”与“实”的矛盾统一体,是融合时空于一体的独特创造,集中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实有赖于空间的曲折变化,而空间又是借实的体形所形成的,所以,最终还是离不开虚实关系的处理。

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形象,在造型上,它主要是充分地表现出一种动态之势、飞动之美,哪怕在静态中也具有动势的美学思想;在空间上,它集中体现了有限空间中的无限性,也就是“无中生有”的“虚无”的空间观点。

古代很早就有追求建筑的飞动之美,如周宣王时期的建筑已经象一只野鸡展翅在飞,“如鸟斯革,如翼斯飞”,2000多年以前的庄子曾说:“惟道集虚”。

正因为“亭”的集虚,才有“纳万境”的独特妙用。

“亭”这种中国园林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形式是老庄哲理最有效的艺术载体———或者说是通过艺术而表现哲理的最佳符号。

当然,这种哲理是已经感情化了的,而不是说教。

古人云:“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单就建筑体形和整体立面结合来分析一下虚实关系处理问题,在古典园林中,构成建筑物立面的要素也能够为虚实两大类,实的部分主要是墙垣,对于江南园林来讲就是白粉墙,虚的部分主要是门窗孔洞以及透空的廊子,它与粉墙之间所构成的虚实对比异常强烈。

还有一些要素如隔扇、漏扇介于两者之间,可看作半虚半实的要素,可起调和与过渡的作用。

园林建筑的立面处理常可借以上3种要素的巧妙组合而获得优美动人的效果。

以狮子林为例,它的东立面借住宅侧墙为背景,以实为主,实中有虚,而西立面则以虚为主,虚中有实,不但各自本身有虚实对比,而且东、西立面之间也具有虚实对比的关系6。

2山水作为园林构成三要素之一的山水是造园的精华。

叠山理水最能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在叠山理水的过程中,其心中必然有真山真水,才能造就天然。

“山水,参画理之所示,外师造化,中发心源,举一反三,无往而不胜”。

虚实相生的中国传统美学负空间解析

虚实相生的中国传统美学负空间解析

虚实相生的中国传统美学负空间解析虚实相生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项重要的原则,也是中国绘画、诗词、园林等艺术形式中常见的构图技法。

虚实相生是指画面或景观中虚和实的对比或呼应关系,通过形成空灵虚幻和鲜活具体的对比,以达到一种审美效果。

在中国绘画中,虚实相生表现为画面上的虚和实的对比。

虚指的是画面上的空白部分或线条的虚缺,实则是具体的形象或物体。

虚实相生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画面上的虚来突出实,使实在虚的映衬下更加生动有力。

虚实相生的运用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使整个画面更加丰满和丰富。

在中国诗词中,虚实相生表现为文字的虚实对比。

虚指的是文字中的意境或情感,实则是具体的描写或细节。

由于诗词的言简意赅,文字的虚指常常需要通过实指来具象化或提示。

虚实相生在中国诗词中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度,并使读者在虚实之间产生一种联想和共鸣。

在中国园林中,虚实相生表现为景观的虚实对比。

园林中的虚常常指的是水、云、雾等无形的元素,而实则是建筑、花草等有形的元素。

虚实相生的运用可以营造出一种意境或氛围,增加园林的变化和层次感,使游人在虚实之间得到身心的放松和享受。

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还可以运用在其他艺术形式中,如剧场舞台上的虚拟景观与实体舞台的对比,摄影作品中的自然景色与人物或物体的对比,以及建筑设计中空间的虚实对比等等。

在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中,虚实相生都起到了丰富作品的效果。

虚实相生的运用不仅仅是一种构图技法,更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种审美思想和表现手法。

通过虚实相生,艺术作品可以在给人以直观感受的也给人以余味和想象的空间。

这种多样化和灵动性的表现方式,使中国艺术传统独具特色,并且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虚实之间”、“实非实”等思想相呼应。

虚实相生的运用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对于自然的理解和审美追求。

中国古人常注重观察自然,把握自然的变化和规律,将这些观察和领悟融入到艺术创作中。

通过虚实相生的运用,艺术作品能够表现出自然界的变化和多样性,传达出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相融合的审美情感。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虚实论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虚实论
之 间所构成 的虚实对 比异 常强烈 。还有一些 要 素如隔 扇 、 漏
的“ 空缺 ” 部分- 。而对 中 国古典 园林 来说 , ” “ 是园 林意 境 实
呈现 给游人 的具 体 的、 可感 知 的景 物 形象 ;虚 ” 是 景境 间 “ 则 接提 供给 游 人 的 , 经 过 想象 才 能 把握 或 领 略 的 “ 外 之 要 象
2 山水
说不是 造 园 家 , 在《 生 六记 》 曾经 论 及 造 园 艺术 , 但 浮 中, 并
说 :若夫 园亭 楼 阁 , “ 套室 回廊 , 石 成 山 , 花取 势 , 在 大 叠罅, 楼阁虚邻” “ ,板壁常空, 隐出别
虚之 天地 ”“ ,南轩 寄 傲 , 窗虚 阴 ” 。句 中虽 用 “ ”并 不 北 虚 ,
组合而获得优美动人的效果 。以狮子林为例 , 它的东立面借
住宅侧 墙 为背 景 , 以实 为 主 , 中有 虚 , 实 而西 立 面 则 以 虚为
P e ̄ k yD阳 rl am- i Olh l ̄ r fAl1 ̄ila d0beti i ite" l yo l1f ol n 6" l jc nal Cas a Gad I lsi l r 蛐 c Z HOU ̄ i i ta ( rht tr n nier gC l g f a 】 gU ie i ,N nhn ,J n x30 3 ) - l Ac ic eadE g ei oeeo m}n nvr t aca g i gi 30 1 ye eu n n l N a sy a A s at h p lai fh ho f bt co n b c ecnt t no ref t sa ht t e oma —ae dpat f hns b t c T eapi tno eT er o sat nadO j ti t osui fhe co (r i c r,m t tnw t a l )o iee r c o t y A r i e nh ro t a r c eu i rn n C

解读园林空间的虚实美

解读园林空间的虚实美

解读园林空间的虚实美摘要:虚与实是辨证统一的,是相互依存,作为一对美学范畴,不仅在绘画艺术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园林艺术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园林——中国山水画的真实再现,追求的是自然之美与天然之趣的完美统一。

虚实之美把有限的空间扩大化,引发的空间变化是园林美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方式,对园林美感的体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虚实美想象空间错觉空间交流空间借景园林中的空间虚实美表现为空间与实体的虚实变化的美。

“移步换景”、“曲径通幽”指的就是园林中不同空间变化产生的不同美感,园林强调空间的处理和组织,把有限的空间扩大化,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天井、窗台等等,不仅仅是为了实用和欣赏,还在于分割和组织空间,使空间发生变法,产生不同景象,使人随景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

郑板桥很生动地描写过天井给他带来的美感:“十芴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宦游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这一方天井,不仅仅是起到采光的作用,而且大大丰富了室内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中常常使用这种方法,在天井中植几棵竹,在回廊拐角处漏一天井,种上几棵芭蕉,使呆板的空间变的生动丰富,达到美化空间,丰富空间,产生动与静,人工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从根本上说,园林就是不断制服空间,营造空间,利用空间,使空间扩大化,产生丰富的变化,达到天人合一。

为了使有限的园林空间扩大化,因而,在园林的空间处理上就产生了不同的表现手法,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园林空间的层次变化得以丰富,各个彼此独立的空间产生相互渗透和联系。

一、想象空间美在园林中的体现想象空间就是能使人产生遐想的空间,没有想象的艺术是不可想象的艺术,想象是艺术的生命,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欣赏艺术都离不开想象。

想象具有无穷的力量。

园林设计实与虚

园林设计实与虚

园林设计实与虚论文关键词:中国园林中国画实与虚论文摘要:中国园林以独特的艺术品格成为世界三大园林之一,它的风格和创作手法的形成,必然有其历史、文化根源。

在中国所有的传统艺术种类中,中国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大。

本文就中国园林与国画的姻缘联系、布白原理和特征进行了论述。

中国园林中的布局手法受到中国画中布白构图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与西方园林大相径庭的艺术风格。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苏轼这句诗可以说是中国园林艺术品格最好的写照。

以静观动,以流动的画面和空灵的意境,包括宇宙万物万境,蕴含人主无限情怀,可以说是中国园林独到的艺术追求。

这样一种艺术品格和追求,体现在中国园林的空间布局上,就是园林的空间常常留有大幅的“空白”。

所谓“空白”是指空间布置中实质要素未到的无形之处以及实质要素隐蔽的地方,就像齐白石画鱼、画虾从来不画水,留下大片的空白,但可以通过鱼虾的游动之态,展开想象和联想,从而感受到水的存在和水的澄明;郭熙的《梅石溪图》里突兀的峻石,几株从崖石里伸出的梅技,以及几只闲游的野鸭,仅占画幅的1/3,其余部分是空白,然而,这些空白的象外之旨是水,是天,是水天一色,尽可自由联想。

空白在中国古典艺术里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它与中国古典艺术所追求的以无形写有形,以形写神,以实写虚等美学原则是一致的。

中国古典诗歌讲“诗贵含蓄”要求诗歌应“含不尽之意于象外”。

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可说是这种原则的最高境界了。

中国传统戏剧,舞台布景大多是虚景,所用道具多是假设;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也不依赖舞台背景的变换,演员几个小的动作,就可以完成上天人地,骑马摇船等全过程,这都是中国古典艺术所遵循的美学原则的具体体现。

这种美学原则也在造园中表现更加充分。

它体现出中国传统园林对含蓄以及以虚写实的美学追求。

“虚”与“实”是中国古典造园理论中一对重要的理论范畴.它强调隐与显、藏与露、多与少、浓与淡的对立统一,立足于生动地显示出山水万物、阴阳虚实的复杂交错,以及园林师、建筑师的独特感受,以寥寥数笔,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效果。

境由幻出——古典园林的虚实之美

境由幻出——古典园林的虚实之美
t e i m and pace.he el i s T r aton bet een f t y and ealy w an as r i t hast be o concer ned hen・ w
石 山空腹 ,内辟 “ 印心 石屋”二石室 .为一 内向的空 间:游人到此或登楼眺 望,或人室静坐 .视线一 收一 放 .则境 之奇妙 就在对 比 中见出 :
c cept.he ch t en on s T en an m t of
造 园妙在 “ .游 园奇在 “ ” 不幻 不成境 界 一 幻” 幻 .
《 红楼梦 》第四十一 回 ,“ 姥姥醉 卧怡红 院” 刘 ,讲刘

实景亦奇景
造成园 中处处 涉及虚实 、大小之关 系 =峰石不过

F n Y n e g u
中图分类号 T 9 61 U8
文献标识码 A
文蕈编号 1 0 — 3 X 2 0 0 — 1 3 0 3 7 9 ( 0 2) 5 0 — 2 0 0
摘 要 园林是日 空 的艺术 ;造园 寸
清代文人沈复在 《 浮生六记 》中于造 园有过这 样 而 园之奇绝 就在建筑不是单个 水平排 列 .而是集 中垂
e e i n p a g d e . e v r l g u ar - n T bu di h
r eal y i m eans t t he at i m eral
2 真 境 皆妙 境
( 1) 因境 成 景
sr ue, tuct r and he ant y can t f as be dev oped 『 r el fom ci cum s ・ ta n ce a nd c e a ti s r ve
Chn e Cl sc ar n i ies as i al G de s

园林空间的哲学思想意境

园林空间的哲学思想意境

园林空间的哲学思想意境“境”本是一个空间概念,与审美意识的“意”相结合,便有了哲学的精神内涵。

中国园林叫“构园”,有“构”就有思想,就有意境,特定的哲学思想是空间模式形成的根源。

因此,中国园林的空间艺术是与中国古代哲学的时空意识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壶中天地、万景天全的宇宙观中国古典园林以“范山模水”为基本创作手法,追求“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自然境界,一石可代一山,盆池可代江湖。

无论是在咫尺之间“斟酌泉石”,还是在方圆数百里“筑山造海”,都力求能笼盖天地万物。

“栽来小树连盆活,缩得群峰入座春”的盆景可说是壶中天地最典型的代表。

因为“以小见大、含蕴天地”历来是中国人的精神追求。

山不在高,贵有层次;水不在深,妙手曲折。

古典园林的宇宙感并不是通过高大的尺度来体现,园林的大小是相对的,空间分隔越多,层次越丰富,感觉就越大。

古典园林将亭台楼阁与山水云月巧妙的融合,通过园中有园,园园相通,园林内外、远近、高下不同层次的映衬、汇集,使人在信步漫游中不断感受宇宙的无限丰富和空间的无限广大。

即使在狭小的天井中以寸石尺树布小景。

也能取得与山地万物的对话,正所谓“咫尺千里,回味无穷”。

2 虚实相生、时空无限的宇宙观如果说园林的建筑、河流、假山、树林等是实景,那么“影”(月影、树影、竹影⋯⋯)和“声”(风声、水声、鸟声⋯⋯)就构成园林的虚景。

中国古典园林非常注重空间的虚实变化,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界本身是有虚有实、虚实相涵的综合体;另一方面是源自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唯道集虚”观念的影响。

由此,园林空间的深远并不是空间数量的叠加,而是通过虚实互动、空灵渗透、内外相生取得气息上的融合贯通。

破实生虚,于小空间中构诗情画意是古典园林常用的手法,正如计成在《园治》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桥将这一勺之水隔出了空间的层次和深度。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追求园内空间的渗透,也十分重视园内景观与园外自然山水的联系。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在园林观中的反映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在园林观中的反映

16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19响深刻。

印度的“本心论”是中国禅宗发展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又通过直觉观察、沉思冥想、瞬间觉悟的思想过程和构架,以期达到“梵我合一”、“物我交融”的境界。

1、梵我合一佛教发展到禅宗,倡导“梵我合一”之说,认为主体与客体本来是不可分割的。

神学家们将“梵”作为世界的本源。

他们认为,“梵”是不具有任何形式的,是不能用逻辑语言来阐述的。

之所以倡导“梵我合一”是认为外在的世界本源和内在的人的灵魂其实应该是统一的。

禅宗追求的“梵我合一”、“心物交融”的境界,在我国园林的发展中主要体现在:我国古代造园家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则,创作手法由写实转到写意,由追求形似升华到追求神似,并力求在创作之前达到“胸有丘壑”、“意在笔先”之境;在情感的营造上则注重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注重内在的主观情感在外在的客观景物中的表现。

2、言不尽意佛学者们崇尚“象外有象,景外有景”的精神世界,有限的空间并不是佛教哲学所追求的,相反的他们更加注重精神世界的表达。

这就要求佛学者们以自己的主观感受为主,不用遵循所谓的逻辑和推理,完全依靠自己的内心世界,依靠自己的直觉去产生感悟,产生“意”的表达。

这种通过内心写照、直觉体验而产生顿悟的思维方式,在园林创作中,则表现为更注重“意”的表达,追求主观情感在客观景物中表现的自由、无拘束的状态。

以“意”求“意”的创作方式反映在园林观上,就是在园林要素的选择上追求少而精,以少胜多,以质胜文;在造园方式上则追求神似而不是形似,力求做到有法无式,形散神不散;在意境的表达上则不满足于直观感受体验,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二、儒道佛哲学思想所反映园林观的共通之处儒、道、佛三家哲学思想对大自然的看法,即自然观,反映在我国古典园林的建设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哲学观反映到我国园林建设中的共通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对大自然保持着崇高的敬意,中国古典园林就是随着人们对自然的认识逐渐生成、发展乃至成熟。

中国古典园林虚实观的哲学思想与空间表达

中国古典园林虚实观的哲学思想与空间表达

中国古典园林虚实观的哲学思想与空间表达李沁茹【期刊名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设计与文化如同鱼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中国古典园林中虚实观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源,可以追溯到对中国文化有深刻影响的儒、道、释的哲学思想体系,并在山水、石、建筑、花木四大造园要素中得以空间的表达。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sign and cultura is lik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sh and water, they depend on each other and promote each other. The formation of the virtual-real view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has a deep cultural root, and it can be ascended to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The concept has been reflected inwater,stone,buildings and plants which are the main elements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总页数】4页(P72-75)【作者】李沁茹【作者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系,广东广州5103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1.56【相关文献】1.古代小说虚实观探源——兼论唐前小说虚实观 [J], 尚继武2.故事世界观建构中的虚实逻辑——皮克斯动画电影的虚实平衡观 [J], 王苗苗3.中国古典园林虚实观的哲学思想与空间表达 [J], 李沁茹;;4."虚实相生"哲学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J], 李龙5.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与中国电影的民族化表达——从费穆作品看传统“虚实”美学观对中国电影形式技巧的影响 [J], 陈阳; 方思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古典园林的“虚实”观念与当代室内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的“虚实”观念与当代室内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的“虚实”观念与当代室内设计
熊璟
【期刊名称】《美术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有着诗情画意般的艺术境界,这种意境就在微妙的虚实关系中被营造着。

虚实、疏密、藏露、深浅是表达意境的重要设计手法,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也有极好的作用。

"虚实"的各种表现手法也有其形式规律。

我们只有更深入地了解、学习传统文化,才能寻找到适合我们的人文居住方式,并将其运用到当代室内设计中。

【总页数】1页(P159-159)
【作者】熊璟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38.2
【相关文献】
1.多元与解读--从文化观念转换的角度探讨当代室内设计 [J], 仝晖
2.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艺术性之于当代室内设计 [J], 唐建;于镔
3.实以形见,虚以思进--浅谈中国传统"虚实"观念与室内设计 [J], 李晓艳
4.中国古典园林虚实观的哲学思想与空间表达 [J], 李沁茹
5."虚实相生"哲学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J], 李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虚实观的哲学思想与空间表达李沁茹(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系ꎬ广东广州510303)㊀㊀摘要:设计与文化如同鱼水关系ꎬ相互依存㊁相互促进ꎮ中国古典园林中虚实观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源ꎬ可以追溯到对中国文化有深刻影响的儒㊁道㊁释的哲学思想体系ꎬ并在山水㊁石㊁建筑㊁花木四大造园要素中得以空间的表达ꎮ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ꎻ虚实相生ꎻ儒道释思想中图分类号:B21.56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5 ̄3798(2014)04 ̄0072 ̄04收稿日期:2014 ̄05 ̄01作者简介:李沁茹ꎬ女ꎬ湖南长沙人ꎬ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ꎮ㊀㊀中国古典园林蕴涵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精髓ꎬ反映了传统哲学思想ꎮ其中ꎬ虚实观对中国古代造园的影响尤为深刻ꎬ反映了 虚实相生 的文化观念ꎮ正是这赋于思辩的文化观念造就了中国古典园林这一世界景观之经典ꎮ所谓虚ꎬ也可以说是空ꎬ或清空㊁空灵ꎬ或者说就是无ꎮ所谓实ꎬ就是实在㊁结实或质实ꎬ或者说就是有 [1]ꎮ实ꎬ是形象的㊁可感知的形式实体ꎮ虚ꎬ是与实相对的ꎬ需要人们通过审美体验在脑海中形成的想象与领悟的画外之象ꎮ虚与实是相辅相成㊁互为图底的关系ꎮ所谓 求空必于其实 ㊁ 虚实相生 深刻地揭示了虚与实的辨证关系ꎮ早在2000多年以前ꎬ老子的 诞殖以为器ꎬ当其无ꎬ有器之用ꎻ凿户牖以为室ꎬ当其无ꎬ有室之用ꎮ故有之以为利ꎬ无之以为用 道出了空间的内涵ꎬ他指出空间营建的真正目的是 托其所有ꎬ用其所无 ꎮ有与无ꎬ即实与虚ꎬ相反相成ꎮ 实 是 虚 的载体ꎬ 虚 是 实 的升华ꎮ中国古典园林处处体现了虚实观ꎬ形成了诗画般的园林空间ꎮ与西方重视形式实体的审美价值观不同ꎬ中国古人往往通过 虚 空间来体现意境的表达ꎬ在文学㊁绘画中无不表现出留有虚空以囊括万物的气魄ꎮ古代艺术家们通过虚与实的转化ꎬ以实衬虚ꎬ以有限的实体反映无限的精神内涵与意蕴ꎬ从而创造出独特㊁深邃的中国园林美学ꎮ一、虚实观的文化根源虚实对比的经典造园手法源于中国人虚实相生的哲学观念ꎮ虚实观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源ꎬ我们可以追溯到对中国文化有深刻影响的儒㊁道㊁释的思想体系ꎮ㊀㊀(一)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体ꎬ非常强调 敬德 ㊁ 明德 ꎬ强调日常生活中的教化陶冶作用ꎬ尤其主张在 游于艺 的过程中去净化心灵[2]ꎮ孔子说: 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㊁ 为政以德ꎬ譬如北辰ꎬ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ꎬ都是以自然界中的物质比拟道德㊁品行和精神ꎮ儒家以自然界中的物质实第34卷㊀第4期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Vol.34㊀No.42014年8月JournalofGuangdongUniversityofEducationAug.2014体作为道德精神比拟㊁象征ꎬ主张将情志溶入山水之间ꎮ古人寄情于山水ꎬ将客观存在的景物作为道德精神的载体ꎬ以此来抒发情感ꎮ情感物质化与物质情感化的转化过程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人与自然以及社会伦理等方面的紧密关系ꎮ在这一自然与情志融合的过程中ꎬ形成了现实的 实 与意念的 虚 的交融ꎮ所描述或营造的景物便是客观存在的 实体 ꎬ实 并不是作者的最终目的ꎬ所谓 醉翁之意不在酒 ꎬ而在乎作者想表达的精神情感ꎮ这种画外之意ꎬ便是 虚 ꎮ虚实相应ꎬ形成了写意化的中国古典园林ꎬ它将园林之美从自然美上升到艺术美的高度ꎬ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独树一帜ꎮ 实 展现的是客观景物的 象 ꎬ 虚 则传达的是景物的 象外之象 ꎬ即其蕴涵的精神内核与意境ꎮ儒家运用«诗经»中比兴手法ꎬ以寄情山水㊁托物言志的方式表达内心世界ꎮ例如ꎬ植物被人为地赋予了个性ꎬ成为人格的象征ꎮ周敦颐«爱莲说» 出淤泥而不染ꎬ濯清涟而不妖 ꎬ将莲比喻君子ꎮ植物还是感情和吉祥的化身:榉树象征中举ꎻ紫薇象征高官ꎻ紫荆象征和睦ꎻ萱草象征忘忧ꎻ石榴象征多子ꎻ玉兰㊁海棠㊁牡丹㊁桂花同栽ꎬ意喻玉堂富贵ꎮ虚与实反映着自然景观与人内心的交融ꎬ从实到虚的相互转化过程(山水景物人格化和人格品质物质化)ꎬ达到心灵的感悟ꎬ这正是儒家思想所注重的以 游于艺 来净化心灵ꎬ以修身养性的思想ꎮ㊀㊀(二)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影响极其深远ꎮ尤其是庄子的 道法自然 被尊为中国古典园林中景观艺术和设计的指导原则ꎮ所谓道ꎬ就是事物在宇宙中的运行法则ꎮ«周易»有云: 一阴一阳谓之道ꎮ 老庄哲学受周易影响颇大ꎬ认为世间万物是阴与阳㊁有与无㊁虚与实的共同体ꎮ一切运动都在虚实的相互渗透转化之中ꎬ这便是道的规律ꎮ 道法自然 表现出对自然的无尚崇敬ꎮ老庄哲学对中国文人士大夫影响非常深刻ꎬ他们向往自然ꎬ寄情山水ꎮ因此ꎬ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中最重要的特征便是强调 外师造化ꎬ中得心源 ꎮ以自然景观作为无上粉本ꎬ创造出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园林艺术景观ꎮ无论从植物的种植 三五成群ꎬ仿自然形式布局ꎬ还是从道路布置 曲径通幽ꎬ一切都是那么的浑然天成!㊀㊀(三)禅宗文化的影响佛教的理论核心是讲 解脱 ꎬ是所谓无牵无挂㊁无忧无虑㊁不欲不求㊁不争不夺㊁超乎是非荣辱之外的精神向往ꎮ禅宗这一高度思辩化的佛教派别ꎬ从中晚唐到北宋愈益流行ꎬ宋代以后独步释门ꎬ成为中国佛教的代表ꎮ在禅宗看来ꎬ简约到极至的空间更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最大限度的思考ꎬ追求的是一种 空寂 ㊁ 空灵 的艺术意境ꎮ禅宗文化包含了有限与无限的辨证哲学ꎮ这有限与无限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便表现为实与虚的关系ꎮ 空山不见人ꎬ但闻人语响 ꎬ 古木无人径ꎬ深山何处钟 都是以无映衬有ꎬ以虚来反映实ꎬ达到有与无㊁虚与实的统一ꎮ受禅宗文化影响ꎬ文人士大夫向往内心宁静㊁超尘脱俗的生活ꎬ追求自我精神解脱的人生哲学ꎮ退隐于 城市山林 的文人雅士运用虚与实的造园手法营造出以小见大㊁咫尺山林的园林艺术景观ꎮ禅宗文化中提倡以少胜多ꎬ以不答为答ꎬ以 空 ㊁ 虚 的留白让人驰骋想象ꎮ所谓物有尽而意无穷ꎮ从壶中天地到芥子纳须弥ꎬ文人士大夫通过虚与实的对比相生ꎬ在弹丸之地表达无限的情怀和精神思想ꎬ感受 一峰则太华千寻ꎬ一勺则江湖万里 的气魄ꎮ他们把园林作为心灵寄托之所ꎬ把禅宗空灵超旷的境界溶入园林创作ꎬ建造自己内心精神家园ꎮ㊀㊀(四)美学基础中国古典园林可谓诗画艺术的载体ꎮ中国古典园林多出于文人构思ꎬ营造之事多由善诗㊁文㊁书㊁画的文人艺术家参与ꎮ中国山水园林可从传统的文学和绘画中找到母体ꎬ是山水诗㊁山水画的物化ꎬ被称为凝固的诗㊁立体的画ꎮ笪重光在«画筌»中所说: 虚实相生ꎬ无画处均成妙境 ꎮ中国古代艺术强调 虚㊁白 的意蕴ꎬ为了在有限的形象之外寄托不尽的意蕴ꎬ往往在画面上留出大面积空白ꎬ如国画的留白ꎬ便是无画成妙境ꎬ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ꎮ这种有与无㊁虚与实的对比相生产生的无尽意蕴正是中国美学艺术的精华所在ꎬ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古典造园艺术ꎮ中国古典园林如同中国山水画的物化ꎬ粉墙即如绘画之 留虚 ꎬ 藉以粉壁为纸ꎬ以石为绘也 [3]是将山水化物化的形象描绘ꎮ372014年第4期李沁茹:中国古典园林虚实论的哲学思想与空间表达二、古典园林中虚实观的空间表达山水㊁石㊁建筑㊁花木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要素ꎮ虚实的对比与结合无形地反映在各要素之中ꎮ㊀㊀(一)山水叠山理水是造园艺术的精华ꎬ最能形成 虽由人作ꎬ宛自天开 的境界ꎮ山表现为实ꎬ水表现为虚ꎮ通常所说的山环水抱ꎬ就意味着虚实两要素的萦绕与结合ꎮ 山无泉而若有ꎬ水无石而意存ꎬ自然高下ꎬ水仿佛其中 正是通过扬州个园以山石为景ꎬ分别象征春㊁夏㊁秋㊁冬四时景色ꎮ这种借物传情的手法正是以实寓虚的造园艺术ꎮ单就山石来说ꎬ堆山叠石 实 则形成峰峦峭壁ꎬ 虚 则构成沟涧洞壑ꎬ二者相辅相成ꎬ构成山林野趣的意境ꎮ加之山石间的水流声ꎬ意境则更为生动ꎬ在咫尺山林间达到虚实相生㊁回味无穷的境界ꎮ又如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ꎬ占地面积极小ꎬ竟然有曲折不尽㊁变幻莫测之感ꎬ叠石参差错落㊁高低起伏ꎬ流水叮咚㊁蹊径盘洄ꎮ行走其间ꎬ一虚一实ꎬ一静一动ꎬ如走进了深山峻岭一般ꎮ这一虚实处理ꎬ使空间以小见大ꎮ古时文人雅士多隐于闹市而怡然自得ꎬ正是借助虚实手法构筑了他们理想的 城市山林 ꎮ㊀㊀(二)石石之于园林ꎬ有如雕塑之于城市ꎮ所谓 片山有致ꎬ寸石生情 ꎬ石有传情达意的作用ꎬ亦有画龙点精的效益ꎬ常成为园林的主题ꎮ因此ꎬ造园家对于石的体态特征有着特殊的要求ꎮ瘦㊁漏㊁透㊁皱被作为评价山石形态优劣的标准ꎮ瘦与皱ꎬ属石之 实 ꎻ漏与透则指石避免拥堵死板ꎬ其中必有 空 ꎬ以达到玲珑剔透ꎬ轻盈飞舞之态ꎬ属石之 虚 ꎮ如留园的冠云峰ꎬ置于庭院之中以其虚实结合的优美造型 似有飞舞之势 ꎬ犹如一座抽象的雕塑ꎮ㊀㊀(三)园林建筑在园林建筑中也包含了虚实两方面ꎮ实的部分主要是单体建筑或墙垣ꎬ虚的部分主要是门窗孔洞及透空的廊子ꎮ隔扇㊁漏窗则属于半虚半实ꎬ介于两者之间ꎬ起过渡与调和的作用ꎮ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引人入胜ꎬ给人回环曲折㊁步移景异的体验ꎬ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建筑与透空廊子㊁门窗之间的虚实变幻ꎮ中国的单体建筑主要是矩形平面ꎬ形式较单一ꎬ正是通过廊子连接各建筑ꎬ虚实结合ꎬ使空间曲折㊁富于变化ꎮ加之墙垣上的漏窗㊁空洞ꎬ不仅丰富了空间界面ꎬ形成虚实对比ꎬ营造含蓄之美ꎬ而且增加空间景深ꎬ使空间更为深邃ꎮ㊀㊀(四)花木花木在园林中的地位从现存的园林遗迹中不言自明ꎮ拙政园中的枇杷园㊁远香堂㊁海棠春坞㊁留听阁㊁听雨轩都与花木有联系ꎬ有的是直接观赏花木ꎬ有的是借花木抒情写意ꎮ花木配置十分讲究虚实结合ꎮ陈从周先生在«说园»指出: 小园树宜多落叶ꎬ以疏植之ꎬ取其空透ꎻ大园树宜适当补常绿ꎬ则旷处有物ꎮ此为以疏救塞ꎬ以密补旷之法 [4]ꎮ这里实际上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在小园内通过疏植可以弥补空间的拥塞之感ꎬ疏植即 虚 ꎬ小园的拥塞即 实 ꎬ以此虚实结合以达到理想的空间感受ꎻ在开阔的大园里ꎬ常绿树即 实 ꎬ空间即 虚 ꎮ与西方园林讲究几何形的规整种植不同ꎬ中国古典园林的花木种植追求自然式布局ꎬ可谓 虽由人作ꎬ宛自天开 ꎮ点植以求树形的独特ꎬ密植以求疏密有致㊁参差错落ꎬ形成虚实对比ꎬ以获得山林野趣的效果ꎮ花木是软质景观要素ꎬ建筑是硬质景观要素ꎮ软质与硬质在园林当中同样构成了虚实对比ꎮ这种虚与实的结合达成完整界面的限定ꎬ同时形成层次丰富的界面组合ꎮ如拙政园中部景区有几幢建筑彼此相隔较远ꎬ因此用茂密的花木穿插于其间以形成的有虚有实的界面形式ꎬ同时起到有效限定空间的作用ꎮ 夫无形者ꎬ物之大祖也 是故有生于无ꎬ实出于虚也 [5]ꎮ中国园林的丰富精神内涵在虚实相生中充分体现出来ꎬ让我们体味中国园林特有的意境ꎬ领略她独有的魅力ꎮ这种魅力是民族的象征ꎬ却征服于世界ꎮ博大精深的中国哲学思想精髓应被传承ꎬ引导中国当代设计ꎮ在国际趋同日益明显的今天ꎬ找到自己文化根源的精髓ꎬ将文化融于设计ꎬ才能给设计以灵魂ꎬ使其光彩夺目ꎮ参考文献:[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47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第34卷㊀筑工业出版社ꎬ1986:108.[2]曹林娣ꎬ许金生.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ꎬ2004:87.[3](明)计成.园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ꎬ1988:34.[4]陈从周.说园[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ꎬ2002:56.[5]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卷一[M].北京:燕山出版社ꎬ1995:26.(责任编辑㊀黎尚健)CulturalRootsandPerformanceoftheVirtual ̄realViewinChineseClassicalGardensLIQin ̄ru(DepartmentofFineArtsꎬGuangdongUniversityofEducationꎬGuangzhouꎬGuangdongꎬ510303ꎬP.R.China)Abstract:Therelationshipbetweendesignandculturaislikerelationshipbetweenfishandwaterꎬtheydependoneachotherandpromoteeachother.Theformationofthevirtual ̄realviewinChineseclassicalgardenshasadeepculturalrootꎬanditcanbeascendedtoConfucianismꎬBuddhismandTaoism.TheconcepthasbeenreflectedinwaterꎬstoneꎬbuildingsandplantswhicharethemainelementsoftheChineseclassicalgardens.Keywords:Chineseclassicalgardenꎻthevirtual ̄realviewꎻBuddhismandTaoism57 2014年第4期李沁茹:中国古典园林虚实论的哲学思想与空间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