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学会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简报
8月社工行业简报(以此为准)
社工行业信息✓深圳市社工服务机构及人员基本情况根据深圳市区两级民间组织登记部门数据,目前,全市登记的民办社工服务单位共124家。
其中社工协会9家(其中包括:1家市级、7家区级及1家街道级),民办社工机构115家。
根据市社协会员单位74家社工机构数据汇总,全市社工行业从业人员为4803人,社工年龄平均27.7岁,男女性别比为1:2。
✓深圳社工服务分布及工作开展情况根据“深圳社工在线申报系统”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共有770余个社工点配备1400余名专业社工,70余个社工项目配备300余名社工,440余家社区服务中心配备1600余名专业社工开展服务。
目前,我市社工累计服务量如下:建档个案122650个,开启个案42903个,结案26852个,其中典型个案4473个;即时辅导224081次,探访302609次;开启小组12928个,开展小组56784节;开展社区活动75496场次。
社工行业交流✓深圳市委副书记戴北方赴市社协调研,强调推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8月28日,深圳市委副书记、市社工委主任戴北方等一行在深圳市民政局局长杜鹏、副局长余智晟、副局长凌冲等的陪同下,赴市社工协会进行调研考察,市社协会长章必功、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闾晓文对调研小组给予了接待。
闾晓文秘书长汇报了市社协所开展的重点、亮点工作,杜鹏局长强调了深圳在对外开展社会工作培训,吸引全国各地民政、司法等系统干部学习借鉴深圳经验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章必功会长介绍了深圳社工学院建立的必要性,以及目前社工学院在建立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戴北方副书记对深圳社工在社会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给予了肯定,强调社工精神、社工方法要普及运用到各部门、各系统的工作之中,特别是要加强我市各级党政干部的社会工作培训,并表示将大力支持社工学院的筹建,力争打造全国一流的培养社工人才的“黄埔军校”。
戴书记强调,要打通社工人才的晋升渠道,完善社工的职业化、专业化晋升空间,解决社工的待遇和地位问题,持续加强我市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
第三章中国早期社会学研究概况
为了深入探求人才形成、转移的规律,潘将历史研究同社 会科学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在历史社会学方面取得了三项 研究成果 《近代苏州的人才》,利用清朝的资料,分析人才,认为 近代苏州的人才》 苏州的人文荟萃,有其地理、生物、文化多方面的原因。 许多移民苏州,是爱山水和躲避战乱,血缘也影响家族人 才 《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分析了近代中国伶人受地理、 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 血缘、阶级分布三因素的影响 《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以13份家谱及会试的履历考察 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以13份家谱及会试的履历考察 世家的由来,婚姻,盛衰等,结论兴衰周期平均为8.3世, 世家的由来,婚姻,盛衰等,结论兴衰周期平均为8.3世, 即216年,可见血缘网力量之强 216年,可见血缘网力量之强 潘的研究有欠缺,但利用族谱等开历史社会学研究是创举
1947年召开的中国社会学社年会并对学社 1947年召开的中国社会学社年会并对学社 章程“组织” 章程“组织”一节进行了修改,以适应中 国社会学队伍壮大的事实 学社社刊《社会学刊》 学社社刊《社会学刊》共出到第五卷第二 期,后因战争原因停刊。抗战接近胜利时, 1944年 1944年1月,中国社会学社与国民政府社会 部合办《社会建设》月刊,1947年 部合办《社会建设》月刊,1947年4月中国 社会学社另行编辑出版《中国社会学讯》 社会学社另行编辑出版《中国社会学讯》 月刊
《第四种国家的出路》:第一种国家,人口密度高,但 第四种国家的出路》 农业人口在总人口数中所占比例低。如英等;第二种国 家,人口密度低,农业人口比例也低,如美国等;第三 种国家,人口密度低,但农业人口比例高,如俄国;第 四种国家,人口密度高,农业人口比例也高,如中国等。 一个国家的两大根本问题,一是财富的积累,要使之达 到充裕,二是财富的分配,要使之公平合理。 第四种国家走出困境的方法:利用资源,改良技术,公 平分配,节制人口;发展工业和都市以救济农村;从根 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是发展实业,要使佃农到自耕农, 使耕者有其田;阶级三分法(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中 产阶级)和新税制来使分配趋于公平 总之,第四种国家的出路在于:资本主义的现实状况必 须加以改良,而社会主义的理想远景必须逐步加以实现。 吴景超主张用渐进、和平的方法,由政府出面,对富人 实行累进的所得税、遗产税,并运用这种税款,为广大 的劳动者举办社会事业。同时,生产资料也可以股票的 形式逐渐社会化。最终实现一种“新社会” 形式逐渐社会化。最终实现一种“新社会”或“公平的 社会” 社会”:人人生活由保障,人人上升机会均等,贫富差 距缩小,阶级矛盾缓和。(阎明133) 距缩小,阶级矛盾缓和。(阎明133)
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
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学术研讨会2010 北京主办单位:中国社会学会、北京工业大学参会嘉宾名单1.参会领导名单王伟光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梦奎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丁伟志原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郭书田原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俞可平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卢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刘应杰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综合司(局级)研究员宋贵伦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市社会建设办公室主任张坚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委员、市社会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张强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研究室主任岳金柱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研究室副主任李建平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副主任曹贵根北京市发改委重大建设项目稽查办公室主任孙世芳经济日报农村部主任王东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研究室副主任刘礼成都市统筹委社会处处长范忠敏成都市统筹委社会处工作人员周志武成都市统筹委社会处工作人员韩贵海北京市延庆县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主任谷建英北京市延庆县社会工作委员会副书记、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李军崇文区社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马向东北京市延庆县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2.参会学者名单郑杭生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培林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研究员邓伟志上海市社会学会会长、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景天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宋林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教授李友梅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副校长、教授王思斌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强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卢汉龙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社会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邴正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刘敏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甘肃省社会学会长、研究员关信平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主任、教授王处辉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宣朝庆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张乐天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教授刘欣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曹锦清华东理工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宋亚平湖北省社科院院长、研究员石英陕西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江波陕西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文江兰州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钱宁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田毅鹏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李靖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周长城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武汉大学生活质量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教授罗教讲武汉大学社会学所所长、教授雷洪湖北省人口学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孙秋云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教授谢俊贵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党委书记、教授王永平广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黄丽华广州市委党校办公室主任邹农俭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陈阿江河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扈海鹂江苏省行政学院社会学部教授朱汝鹏江苏省太仓市委原人大副主任刘友佺江苏省太仓市市委办公室主任周伟文河北省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孙立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沈原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谢立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张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刘世定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刘少杰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洪大用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李路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王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监察局局长、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赵克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科研处处长吕红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科研处副处长陈光金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春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石秀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樊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李炜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高鸽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处级调研员李乐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馆员刘仲翔《新华文摘》编辑、博士后吴忠民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刘东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副主任、教授龚维斌国家行政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张林江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部副教授丁元竹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王延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校长王大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处处长、教授田国秀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张静波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冯波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副院长、教授邹千江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赵孟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小章浙江大学社会建设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惠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理事长王湧春外交部亚洲司处长陈树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戴建中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原所长、北京市政府参事、研究员尹志刚北京行政学院教授袁吉富北京行政学院科研处处长、北京行政学院学报主编良警宇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教授游正林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包胜勇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颜烨华北科技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3.北工大参会领导名单郭广生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王守法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爱林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张革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蒋毅坚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李四平北京工业大学两办主任王大勇北京工业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吴斌北京工业大学人事处处长石照耀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处处长郭福北京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乔俊飞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4.北工大人文学院参会学者名单杨茹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钱伟量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唐军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社会系主任、教授李东松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魏爽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张荆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学科部副主任、教授王国华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所长、教授吴宝晶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杨荣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副教授吴力子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系副主任、副教授宋国恺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系副主任、副教授李君甫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系副主任、副教授刘金伟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系副教授赵卫华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系副教授胡建国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系副教授李晓婷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系副教授杨桂宏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系副教授赵丽琴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心理教研室副教授鞠春彦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系讲师朱涛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系讲师曹飞廉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系讲师魏亚萍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曹晓鸥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蔡扬眉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刘蔚玮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鲁杰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心理教研室讲师崔芳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心理教研室讲师5.参会出版社、杂志社专家名单谢寿光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邓泳红社科文献出版社皮书出版中心主任张宛丽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学研究编辑部刘亚秋中国社会科学编辑室副编审王珀辉《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编辑刘秀秀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编辑6.参会媒体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经济时报新华社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新浪网网易千龙网京华时报日程安排日期时间地点活动内容2010年12月24日全天09:00-19:00 工大建国饭店一层大厅京外嘉宾报到2010年12月24日中午12:00-13:30 工大建国饭店餐厅自助午餐2010年12月24日晚上18:00-20:00 工大建国饭店一层餐厅晚餐2010年12月25日上午07:00-08:30 工大建国饭店一层餐厅自助早餐08:30-09:00 工大建国饭店一层大厅嘉宾签到09:00-10:00 工大建国饭店三层大宴会厅开幕式10:00-10:30 工大建国饭店集体合影、茶歇10:30-12:00 工大建国饭店三层大宴会厅主旨演讲2010年12月25日中午12:10-13:30 工大建国饭店餐厅自助午餐2010年12月25日下午13:30-15:30 北工大人文楼1001 主题演讲一15:30-17:45 北工大人文楼1001 茶歇15:45-18:05 北工大人文楼1001 主题演讲二2010年12月25日晚上19:05-21:00 工大建国饭店餐厅晚餐2010年12月26日上午07:00-08:00 工大建国饭店一层餐厅自助早餐08:30-09:40 北工大人文楼710和806专题研讨第一单元09:40-09:50 北工大人文楼710和806 茶歇09:50-11:00 北工大人文楼710和806专题研讨第二单元11:00-11:30 北工大人文楼710和806专题研讨第三单元11:30-12:00 北工大人文楼1001 闭幕式2010年12月26日中午12:00-13:30 工大建国饭店餐厅午餐2010年12月26日下午14:00-16:00 北工大人文楼806专题活动: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建设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会议会议议程12月25日上午9:00-10:00开幕式(工大建国饭店三层大宴会厅)主持人:钱伟量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开幕辞:郭广生北京工业大学校长致辞:王伟光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研究员致辞:宋贵伦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市社会建设办公室主任致辞:李建平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宣读郑必坚贺信:李惠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理事长、研究员致辞:李培林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研究员10:00-10:30南门、工大建国饭店集体合影、茶歇10:30-12:10主旨演讲(工大建国饭店三层大宴会厅)主持人:唐军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演讲嘉宾:陆学艺(10:30-10:50)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形势与社会建设演讲嘉宾:邓伟志(10:50-11:10)上海市社会学会会长、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转变社会建设的理解点评嘉宾:李强(11:10-11:20)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演讲嘉宾:孙立平(11:20-11:40)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走向社会重建之路演讲嘉宾:俞可平(11:40-12:00)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教授——题目待定点评嘉宾:景天魁(12:00-12:10)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12月25日中午12:10-13:30工大建国饭店餐厅自助午餐12月25日下午13:30-15:30主题演讲一(北工大人文楼1001多功能厅)主持人:洪大用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演讲嘉宾:郑杭生(13:30-13:45)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题目待定点评嘉宾:关信平(13:45-13:50)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主任、教授演讲嘉宾:李培林(13:50-14:05)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研究员——社会建设的组织载体点评嘉宾:沈原(14:05-14:10)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演讲嘉宾:卢迈(14:10-14:25)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社会建设与社会实验点评嘉宾:王延中(14:25-14:30)——中国社会科学院监察局局长、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演讲嘉宾:卢汉龙(14:30-14:45)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社会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公民社会及非政府组织发展和意识形态挑战点评嘉宾:刘世定(14:45-14:50)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教授演讲嘉宾:王思斌(14:50-15:05)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走向社会建设的基础结构点评嘉宾:刘敏(15:05-15:10)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甘肃省社会学会长、研究员演讲嘉宾:邴正(15:10-15:25)吉林省社科院院长、教授——中国模式的发展道路与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点评嘉宾:刘少杰(15:25-15:3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15:30-17:45 北工大人文楼1001茶歇15:45-18:05 主题演讲二(北工大人文楼1001多功能厅)主持人:刘敏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甘肃省社会学会长、研究员演讲嘉宾:李路路(15:45-16:00)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社会矛盾与社会建设点评嘉宾:戴建中(16:00-16:05)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演讲嘉宾:丁元竹(16:05-16:20)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理解社会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点评嘉宾:龚维斌(16:20-16:25)国家行政院社会与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演讲嘉宾:宋亚平(16:25-16:40)湖北省社科院院长、教授——统筹城乡发展的另一个视角点评嘉宾:谢立中(16:40-16:45)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演讲嘉宾:吴忠民(16:45-17:00)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教授——社会建设内容分类点评嘉宾:尹志刚(17:00-17:05)北京行政学院教授演讲嘉宾:曹锦清(17:05-17:20)华东理工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化私为公:关于“公民社会”的若干思考——从孙中山的“社会建设”说起点评嘉宾:张乐天(17:20-17:25)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教授演讲嘉宾:刘欣(17:25-17:40)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社会阶层与基层人大选举点评嘉宾:谢俊贵(17:40-17:45)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党委书记、教授演讲嘉宾:张静(17:45-18:00)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公共性与家庭主义-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原则辨析点评嘉宾:田国秀(18:00-18:05)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12月26日上午8:30-11:30专题研讨第一组(北工大人文楼710)第一单元主持人:雷洪(8:30-9:40)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演讲嘉宾:王小章浙江大学社会建设研究所所长、教授——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社会建设为重心”演讲嘉宾:孙秋云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教授——当前乡村建设的当务演讲嘉宾:田毅鹏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城市化与“村落终结”演讲嘉宾:王处辉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社会建设的核心演讲嘉宾:李友梅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副校长、教授——题目待定茶歇(09:40-09:50)专题研讨第一组(北工大人文楼710)第二单元主持人:王春光(09:50-11:00)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演讲嘉宾:陈阿江河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论人水和谐演讲嘉宾:陈光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题目待定演讲嘉宾:王永平广州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社会管理的社会化演讲嘉宾:周长城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武汉大学生活质量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教授——社会建设视域下的收入分配改革问题分析演讲嘉宾:刘金伟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社会结构视野下的北京社会建设演讲嘉宾:周伟文河北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社会建设中政府的角色转变与权力让渡专题研讨第一组第三单元讨论(11:00-11:30)8:30-11:30专题研讨第二组(北工大人主持人:罗教讲(8:30-9:40)武汉大学社会学所所长、教授文楼806)第一单元演讲嘉宾:石英陕西社科院副院长、陕西省社会学会会长、研究员——社会建设的三个维度演讲嘉宾:朱汝鹏江苏省太仓市原人大副主任——真心实意抓好社会建设,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演讲嘉宾:陈文江兰州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教授——题目待定演讲嘉宾:扈海鹂江苏省行政学院社会学部教授——“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预期与社会建设的趋向演讲嘉宾:邹农俭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运用制度创新推进社会建设演讲嘉宾:良警宇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教授——茶歇(09:40-09:50)专题研讨第二组(北工大人文楼806)第二单元主持人:谢寿光(09:50-11:00)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演讲嘉宾:钱宁云南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主任、教授——风险社会中的家庭与社区:社会建设视角下的社会服务演讲嘉宾:王大为中国公安大学研究生处处长、教授——题目待定演讲嘉宾:张荆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科部副主任、教授——加强社会建设缓解基层矛盾演讲嘉宾:韩贵海北京市延庆县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题目待定演讲嘉宾:张林江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教研部副研究员——社会建设应当再走一步演讲嘉宾:专题研讨第二组第三单元讨论(11:00-11:30)11:30-12:00闭幕式(北工大人文楼1001多功能厅)主持人:陆学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专题研讨组交流与会议总结2010年12月26日中午12:00-13:30工大建国饭店餐厅午餐12月26日下午14:00-16:00专题活动(北工大人文楼806)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建设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会议。
第九章 中国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 《中国社会学史》必备
所谓“六腑”则指社会学专业的课程设臵 必须包括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城乡社会学、社会人类学与 国外社会学说共6门基础课程。
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设臵 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的课程设臵情况 为例(见192-195页列表)
何肇发主编的《社区概论》(中山大学出 版社,1991)是我国社会学重建以来有关 城乡结合研究的第一部教材。 另外有方明、王颖著的《观察社会的视角: 社区新论》(1991)
3.其它 李强主编的《应用社会学》(人大出版社, 1995)在分类社会学教材中是独具特色的。 认为,应用社会学是侧重于运用社会学的基本 理论、概念、方法以及研究成果、发现等,对 现实的具体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社会问题、 社会政策等作描述、分析、评价并提出对策或 解决办法的一门社会学学科。这门学科具有以 下特点:
至1982年底,北京、天津、上海、湖北、 吉林、江苏、黑龙江等省市先后成立了社 会学会,其他省市在酝酿筹备中。 经过3年的努力,社会学的教学、科研和 群众性的学术团体,都已逐步在中国大陆 上奠定基础,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党政、 社会各部门的关注和支持。
1982年5月,在原华中工学院召开年会,社 会学教学、科研和学会以及有关业务部门 的代表200人参加。
1980年初,中国社会学研究会经过近一 年的筹备,协助中国社会科学院建立了 “社会学研究所”。 随后协助南开大学、北京大学陆续建立 社会学进修班和社会学系。 上海市等地也成立了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专业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专业介绍一. 学院内部信息介绍1.1 学院实力分析劳动人事学院成立于198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与原国家劳动人事部联合创办,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而发展起来的一所高水平的专业教学研究机构。
2000年隶属关系归为中国人民大学。
现任院长为曾湘泉教授。
在我国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历史上,劳动人事学院创造了多个第一。
1985年首创人事管理本科专业;1993年率先将人事管理专业改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同年首次招收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1994年国内第一家劳动经济学博士点在我院诞生;2001年成为国内唯一的一家劳动经济学重点学科单位;2003年首家设立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点和博士点;2000年以来在国内开启了劳动关系本科以及硕士学位人才培养的先河。
迄今已拥有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和职业开发与管理五个系(教研室);设有中国就业研究所、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领导科学研究中心、劳动关系研究所、组织行为研究所、人力资源评价中心等研究机构;建有劳动科学学术资料研究中心、劳动科学实验室和在职培训中心;拥有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三个本科专业;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和劳动关系四个硕士点;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四个博士点;与其他学院共享一个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其中劳动经济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社会保障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现有教授17人,副教授18人,院聘兼职教授17人,返聘教授8人。
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42人。
另有来自美、英、德、日、韩等国和港澳台地区的近20位著名学者担任学院兼职教授。
学院全日制学生982人,其中本科生640人(留学生66人),硕士生249人(留学生2人),博士生93人(留学生2人)。
“学术立院”和“学术兴院”是新世纪以来劳动人事学院所大力倡导的办学方针和指导思想。
我国社会学和体育社会学发展的近况
我国社会学和体育社会学发展的近况一、我国社会学的发展(一)、社会学起源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期,是一门利用经验考察与批判分析来研究人类社会结构与活动的学科。
社会学家通常将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等一起并列于社会科学来进行研究。
因其兴起的历史背景,社会学研究的重心很大一部份是放在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生活实态,或是当代社会如何形成演进以至今日的过程,不但注重描述现况,也不忽略社会变迁。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广泛,小到几个人面对面的日常互动,大到全球化的社会趋势及潮流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中国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自1840年英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农民革命斗争不断兴起,中国的上中层人物、知识分子中,为了救亡图存也先后出现了洋务派和维新派,其中如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章太炎等首先介绍和讲解群学或社会学,可称为中国社会学的启蒙思想家。
从此可知中国社会学产生于中国的国家、民族、政治、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空前动荡不安,产生于中国近代的内忧外患。
中国社会学的产生是时代的要求。
(二)、社会学在我国的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
传播时期大致在1919~1929年之间。
1.主要教学机构20年代末中国留学生陆续回国,国内许多大学利用这一条件,纷纷成立社会学系,扩充社会学课程,培养中国的社会学人才。
据社会学家许仕廉统计,1927年60所大学中开设社会学课程308种,多设社会理论、社会问题等课程。
1921年厦门大学设立历史社会学系,由徐声金主持,是国人办系之始。
1922年燕京大学设社会学系,由美国学者伯吉斯任系主任,1926年中国社会学家许仕廉接任。
1917年清华学校开设社会学课,1925年成立社会学系,由陈达任系主任。
1921年复旦大学开设社会学课,1925年设系。
中国社会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举行
研究者, 重 视理 论研 究 , 着重 开展 应用研 究 , 围绕 我 国教育 发展 和 改革 中 的重大理 论 问题 和实践 问题 , 开 展教 育社 会学 的专 题研究 , 努 力探 索教 育 与社会 之 问 的关 系 , 在 学科服 务
理事、 曲阜师 范 大学基 础教 育课 程研 究 中心 常务副 主任 徐瑞 教授 分别 作 了“ 为何 公共 管理 主 义可 以成 为高 等
教 育机 构 的运作 新律 条 : 制 度化 酬赏 机制 与新 学术 主义 的关 联性 ” 和“ 迪尔 凯姆 与教 育社 会学 的创 建 ” 的 主题
报告。 来 自清 华 大学 、 北 京 师范 大学 、 厦 门大学 、 吉林 大 学 、 曲阜师 范大 学及 全 国各地 的专 家 、 学者 、 研究 生等 八
中国社会 学会 教育 社会 学专 业委 员会 理事 长 、 北京 舞蹈 学 院党委 书记 王旭 东教 授 、 曲阜 师范 大学 副校 长
张洪 海 教授致 开幕 词 。
郑 州大学 特聘 教授 、 台湾教 育社会 学 学会 前会 长姜 添辉 教授 、 中国社会 学会 教 育社会 学 专业 委员会 常 务
次学术 年会 围绕 会议 主题 , 秉 承“ 社 会学 视 角研究 教 育 问题 ” 的主 旨, 回应 了教育 社会 学 的现实关 切 和理论 建
构, 取 得 了丰硕 的成 果 , 达 到 了 预 期 目的 , 获 得 了 圆 满 的成 功 。
全国开设劳动教育专业的高校
全国开设劳动教育专业的高校全国开设劳动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专业名称:劳动教育修业年限:四年培养层次:本科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人才培养目标劳动教育专业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文化素养良好、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师德师风优良,具有较强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劳动教育指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中小学、科研院所、教育管理部门或其他组织机构中从事劳动教育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师资情况及名师介绍劳动教育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均具有博士学位,占专任教师数的100%。
教师团队理论功底扎实、学术成果丰硕,已出版专著和教材30余本,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教改课题7项、科研课题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
学院教师深度参与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起草工作, 3位教师获聘为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劳动教育专家,另有3位教师入选新华思政特聘专家库。
刘向兵:研究员、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研究方向:高校战略管理、劳动教育。
已发表学术论文和评论*100余篇,出版著作23部,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
李珂:研究员、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宣部2021年度宣传文化青年英才。
劳动教育学院(劳动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劳动社会学。
在《求是》《人民日报(理论版)》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3部,编著教材读本10余部,主持省部级等课题20余项。
曲霞: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劳动教育学院(劳动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劳动社会学代表人物:赖特人物简介
赖特的主要学术贡献与影响
对劳动社会学的理论体系进行了系统性的构建
• 提出了劳动力市场理论,分析了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
• 提出了劳动时间理论,探讨了劳动时间的分配和利用问题
• 提出了劳动政策理论,分析了劳动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对社会学的其他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为解决现实世界的劳动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赖特学术思想在中文世界的传播与研究
在中文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誉
为“劳动社会学的奠基人”
获得过多项中文学术荣
誉和奖项
对中文世界的劳动社会
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
响
• 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
• 如中国社会学会的杰出成就奖、
• 如劳动力市场理论、劳动时间理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劳动社会学代表人物:赖特人物简介
DOCS
01
赖特生平与学术背景
赖特的出生背景与成长经历
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个普通家庭
• 父母都是勤劳的农民,家庭环境较为艰苦
• 从小就帮助父母做家务和农田劳动,培养了勤劳的品质
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 为劳动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多元
• 为劳动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
研究视角和理论框架
化的研究视角和实证材料
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支持
赖特对社会学领域其他问题的探讨
对社会分层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 分析了社会分层的原因、机制和影响
• 为社会学的阶层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理
论观点
对社会流动问题进行了探讨
• 分析了社会流动的原因、机制和影响
中国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
1.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专题讲座; 2.社会学概论。 3.社会学为当代化服务; 4.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措施; 5.社会心理学; 6.小区研究; 7.知识社会学; 8.城市社会学;
12
9.社会学研究措施; 10.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 11.集体行为研究; 12.应用人类学; 13.人口学; 14.教育旳社会文化观点; 15.中外社会学史; 16.社会学讲座(简介友邻学科),其他专题报
有些院校自发建成立了社会学专业,也迟 迟得不到同意,而不能正式招生。
社会学对外合作交流也受到限制。
39
1992年后来,社会学旳发展又进入了一种 迅速发展旳轨道,社会学系和社会学专业 不断建立,队伍迅速扩大,社会学旳研究 成果也大量涌现,成就愈加明显。
成绩涉及下列几点:
40
(一) 建立了一支专业队伍, 确立了社会学作为主要学科旳学术地位
时蓉华旳《新编社会心理学概论》(1998); 申永荷《社会心理学》(1999); 吴江霖等旳《社会心理学》(2023)等多部。
30
2.城乡社会学
我国社会学重建以来第一部农村社会学教材是李 守经主编旳《中国农村社会学》(中原农民出版 社,1989)。
该书1986年就作为内部教材铅印3000册向全国 发行,是一本对农村社会学旳内容简介十分全方 面旳教材。全书力求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尤其 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制定旳各项农村政策 旳成就作了详细旳分析,具有鲜明旳中国特色。
36
中国学者自著旳旳社会学研究措施著作,占总数 旳绝大部分,其中影响较大旳有:
袁方主编旳《社会调查原理与措施》; 费孝通旳《社会调查自白》; 杨心恒旳《社会调查措施初步》; 沈关宝、仇立平旳《社会调查研究措施》; 风笑天旳《透视社会旳艺术》; 袁亚愚、徐小禾旳《当代社会学旳研究措施》; 宋林飞旳《社会调查研究措施》等。
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姚裕群教授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姚裕群姚裕群教授基本情况姚裕群教授、硕士生导师其他学术、社会兼职:中国社会学会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才学会经济人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理事暨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劳动就业服务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劳动人事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就业研究所副所长、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顾问北京市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就业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教学研究领域:就业理论与政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劳动经济学、劳动社会学、人力资源测评、劳动人事政策等。
教学简历: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苏大学、河南大学、辽宁大学、华侨大学、东华理工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北京服装学院、防灾学院等多所大学讲学。
为中组部、教育部、劳动保障部、人事部、国资委、中国科学院、北京河南甘肃等省劳动保障部门讲学培训,为国家烟草总公司、中国建材总公司、中国银行、航天部研究院、首钢总公司、北京燕化总公司、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等公司企业和学术单位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职业生涯等的讲学培训。
科研主要领域:1.就业理论、就业政策与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
出版《市场经济下的就业理论与就业促进》、《走向市场的中国就业》、《中国的大学生就业与职业问题》、《发展与就业》等专著、教材和数十篇论文。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
1983年与赵履宽教授合作发表了国内最早的人力资源论文“关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几个问题”;1991年发表我国第一本人力资源专著《人口大国的希望――人力资源经济概论》;1992年发表国内最早的人力资源教材《人力资源概论》,建立了人力资源学科体系基本框架。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中国农业社会学有了自己的学术团体和正式组织。这是我国农业社会学学科走向建制化和逐渐成熟的 一个重要标志。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必将为 中 国 社 会 学 学 科 发 展、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的 繁 荣 以 及 农 业 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撰 稿 人 :庄 林 政 ,陈 家 碧 ,李 阳 阳 )
选 举 结 束 后 ,专 委 会 学 术 委 员 代 表 分 别 进 行 了 简 短 发 言 。 朱 启 臻 教 授 指 出 专 委 会 的 成 立 恰 逢 其 时 ,乡 村 振兴对农业社会学的需要比其他学科更为迫切。农业 社 会 学 对 于 消 除 既 有 认 识 中 的 误 区,接 近 农 业 农 村 的 本 来 面 貌 以 及 指 导 乡 村 振 兴 实 践 都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王 春 光 教 授 认 为 农 业 、农 村 两 个 专 委 会 互 相 支 撑 ,能 够 更 好 地 推 进 农 业 农 村 研 究 。 毛 丹 教 授 表 达 了 对 农 业 社 会 学 专 委 会 的 期 望 ,希 望 该 专 委 会 能 够 办 成 一 个 “新 锐 学 会”,突出自己的学科优势。叶敬忠教授指出农业社会 学 专 委 会 既 要 保 持 农 业 社 会 学 的 学 科 特 色,也 要 保 持 学科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同时社会学本土化一定要在与国际学术脉络积极对话的过程中实现。
中国社会学会二级学会名单
中国社会学会二级学会名单
中国社会学会二级学会名单包括:
1.人口学专业委员会
2.青年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3.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4.发展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5.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思想学术委员会
6.中国社会学会中国海外研究专业委员会
7.文化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8.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9.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10.女性/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11.宗教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12.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13.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专业委员会
14.历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15.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16.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
17.城市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18.政治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19.民俗学专业委员会
20.都市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21.旅游研究专业委员会
22.艺术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23.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专业委员会
24.性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25.空间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26.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27.农村教育研究所/教育人类学专委会
28.企业研究所/企业社会责任专委会
29.数字治理研究中心/数字治理专委会
30.少数民族研究专委会
31.慈善研究专委会
32.健康研究专委会(医学与健康专委会)
33.公共治理研究所/公共治理与国际合作专委会
34.全球学与国际关系专委会。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Chinese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CASN)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社会工作领域的专业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作为中国社会工作领域的权威机构,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一直致力于促进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提升社会工作专业水平,推动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社会工作教育和培训,促进社会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的宗旨是推动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倡导社会责任与关爱,推动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化与国际化发展。
在这个宗旨的指引下,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首先,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致力于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与学术化。
联合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促进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传播与交流。
同时,联合会还积极推动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成长。
其次,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倡导社会公平与正义。
联合会积极开展社会工作实践活动,关注儿童、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深入社区、深入基层,为弱势群体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与支持。
此外,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还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工作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联合会与国际社会工作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推动中国社会工作事业与国际接轨,促进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国际化发展。
总之,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作为中国社会工作领域的权威机构,一直致力于推动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工作专业水平的提升,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倡导社会责任与关爱,推动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化与国际化发展。
在未来,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为推动中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做出更大的贡献。
24474915_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市召开
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市召开文/图 李潇锋一线报道7月15日,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市召开。
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选举产生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理事、常务理事和负责人,修改学会章程,成立专业委员会等。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人社部原党组副书记、原副部长杨志明出席大会并致贺词。
四川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勇出席大会并讲话。
中国劳动学会、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省社科联、省人社厅等单位及学会会员代表参与会议。
杨志明表示,学会换届有利于集聚更多优秀人才开展人社领域学术交流,将对四川人社智库建设发挥良好作用。
希望学会会员以本次大会为契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一致,积极进取,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聚研究之良才,创研究之新论,谋发展之新路,筑交流合作之平台,为促进四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王勇从建设好我省人社智库,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提高人社决策的科学化水平等方面,对学会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要求。
他指出,要立足实践、探索创新,充分发挥学会的智库作用。
要筑牢平台、聚集人才,着力提升学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要完善管理、强化服务,不断加强学会的自身建设。
学会选举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饶风为学会会长,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蒲晓红,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邓湘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柴剑峰,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易中志,人瑞人才科技集团市场副总裁谢宗良为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光复为学会秘书长。
学会还成立了学术咨询专业委员会、人力资源薪酬专业委员会、劳动保障法律专业委员会。
饶风在当选讲话中表示,将不辜负全体代表、全体会员的期望和重托,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团结协作,围绕服务于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务实有效开展工作,努力建设有特点、作用好、高水平的省级人社智库。
中国社会学会工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暨.docx
学会XX学专业XX第二届理事会暨第二届中国工程XX学学术研讨会会议XX(No.1)XX单位、XX位学界同仁:学会XX学专业XX成立以来,得到XX学界和界的大力支持。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XX学和工程XX学学科,拟定于2021年11月11-12日在**市河海大学举办学会XX学专业XX第二届理事会暨第二届中国工程XX学学术研讨会。
第二届中国工程XX学学术研讨会由学会XX学专业XX、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学院、**大学XX学系、河海大学XX研究所联合主办,研讨会主题为“工程XX学: 共享与国际视野”,《河海大学学报》(哲学XX科学版)(CSSCIXX)编辑部和河海大学XX稳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协办.具体XX如下:一、会议研讨参考选题1)XX学的理论、方法与应用2)工程XX学的理论、方法与应用3)工程项目XX评估的理论、方法与应用4)重大工程的XX稳定风险评估与XX风险治理5)国际工程XX学的理论与XX6)“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XX学问题7)中国企业海外XX和运营的XX学问题8)海外工程建设的XX学问题9)基础设施建设与XX经济10)工程建设的4P(Public-Private—People—Partnership)模式11)工程建设的公众参与、社区参与利益共享12)工程建设中的文化遗产影响与保护13)工程建设中的少数民族与XXXX问题14)工程建设中的征地拆迁与移民安置问题15)化、城镇化与迁移流动16)文明、XX与利益共享17)**型城市的XX经济可持续18)企业与社区关系19)企业XX责任20)跨国企业的XX文化适应与企业文化营造21)其他与XX学、工程XX学相关的问题二、会议时间、地点及相关事项1.会议时间:2021年11月11日-12日(11日上午报到,11日下午和12日全天会议)2.会议地点:河海大学江宁校区3。
住宿安排:河海大学江宁校区附近宾馆(第二轮XX中明确)4.会议费用:会议不收取会务费。
参会者往返XX费、住宿费、伙食费自理。
本刊专家——陈友华
本刊专家——陈友华
佚名
【期刊名称】《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
【摘要】陈友华,男,1962年7月生,江苏省如东县人,自1980年起先后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和徳国马尔堡大学社会科学与哲学系,并分别获得理学学士、理学硕士与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河仁社会慈善学院院长、南京大学江苏慈善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口学会常务理事、人口社会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老年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移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江苏省老年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社区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家政学会副会长。
【总页数】1页(P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
【相关文献】
1.论政府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评陈友华著《日本旅游政策研究》
2.中能电气:推进国内配电市场的智能化进程——本刊专访福建中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管理中心经理陈友强
3.重视葡萄酒的酿造工艺和质量安全——酿酒专家彭德华答本刊记者问
4.引爆CS经营“新卖法”——本刊记者专访中国CS策划创始人、著名CS经营运作专家严世华
5.陈友华简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劳动学会召开在京常务理事会议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中国劳动
页码: 25-26页
主题词: 常务理事会议 中国劳动学会 企业工作委员会 副会长 全国妇联 大学教授 中国人民学会工作
摘要:3月29日,第六届中国劳动学会第一次在京常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劳动学会会长华福周,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甄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以及王东岩、张梦欣、李春光、杨宜勇、董克用、曾湘泉副会长等70余位在京常务理事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曾湘泉副会长主持,韩兵秘书长代表学会秘书处通报了去年学会工作情况和今年工作安排,审议通过了增补常务理事及企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的建议,对新形势下学会如何开展工作进行了讨论。
会议结束时,华福周会长作了重要讲话。
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章程
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章程
佚名
【期刊名称】《福建体育科技》
【年(卷),期】1994(000)0Z1
【摘要】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章程第一条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
学专业委员会是群众性的民间学术团体。
第二条本会的宗旨是:密切联系我国实际,大力开展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我国的竞技运动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总页数】1页(P83-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12.1
【相关文献】
1.走向新世纪的中国体育社会学——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年会综述 [J], 吕树庭
2.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概况 [J],
3.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J], 刘德佩
4.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暨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J], 何方生
5.中国社会学会关于成立中国社会学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的批复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务 荣誉会长 会长
副会长兼秘书长
副会长兼副秘书长 副会长 副会长 副会长 副会长 副会长
副会长
副会长
副会长 副会长
副会长 副会长 副会长
副会长 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黄岩 李君甫 李桃 李晓明 林燕玲 刘爱玉 刘桂萍 刘林平 卢国显 卢辉临 孟令军 宋湛 谭深 陶文忠 王江松
致礼!
冯同庆 2013-9-31
中国劳工研究传统断想∗
∗ 2013 年 7 月 9 日,在中国社会学会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上卸任理事长及深情告别发言。
冯同庆
我在 1974 年就发表过工人调查报告,1985 年成为职业劳工教学与研究人员 至今。今年年初,我做了一些系统的整理工作,把这 30 年到 40 年的学术成果的 电子版收集起来,上传到中国社会学网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的网页上 (/cate/230500.htm)。之后,我陆陆续续 做了一些思考。上述研究成果,有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有的是借鉴西方 的产业理论,还有结合现实政治或以实证调查做基础而形成的。一些学术朋友认 为,研究有年,涉猎尚广,自成一说。我则越来越觉得,这些研究尽管坚持不懈 且诚心实意,却缺乏一种根脉。就是缺乏中国劳工研究传统的根脉。
新一届理事会组成人员如下(请大家仔细阅读名单中的文字,如
有内容不符合各位的实际情况之处,例如姓名、任职单位、职务职称 等,请发邮件给秘书处予以更正,以便在网上发布;同时请提供有效 联系方式,例如手机和电子邮件):
中国社会学会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第二届理事会名单
姓名 冯同庆 石秀印
赵炜
游正林 戴建中 冯钢 冯虹 冯喜良 何高潮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常务理事 理事 理事 理事 理事 理事 理事 理事 理事 理事 理事 理事 理事
拜托即将产生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在你们发布选举结果时,能够把我在 7 月的发言和这个邮件中的一些相关内容一并发出,也算我对全体会员的一个工作 交代和对他们的谢意。
在此,我向诸位表达真挚的谢忱!并祝专委会在新一届领导集体带领下取得 更好的成绩!请秀印教授向培林教授转达谢忱,感谢他对专委会特别的关爱!
借此机会,向多年来一直提供帮助的国泉、舟波、高鸽再一次表达谢忱!
中国社会学会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简报
第 38 期(2013 年 11 月 25 日)
劳动社会学专委会换届选举结果与冯同庆教授的致词
中国社会学会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换届选举工作已经 结束,现将换届选举过程和结果予以公布。
根据冯同庆会长的提议,劳动社会学专委会于 2013 年 7 月 9 日 召开常委会,决定进行理事会换届,并讨论了新一届理事会候选人的 名单,推荐了新的理事人选。
几年来,承蒙诸位和所有,得到大家普遍的认可,特别是一些青年才俊希望 专委会越办越好,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安慰。我今年已经度过了 66 周岁,对 学术工作,就是心有余,也是力不足了。好在现在投入劳工研究的青年人越来越 多,也会越来越干得更好。
王星 武兵 谢建社 谢玉华
徐道稳 许晓军 姚裕群 翟玉娟 张喜亮
郑桥 朱超 朱晓阳 卜长莉 曹飞廉 曹荣 戴春 淡卫军 高爱娣 高大慧 管勤积 郭伶俐 郝彩虹 胡宏梅 胡建国
授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干部培训学院教授/副院长 广东省工会干部学校教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教授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工会理论研究所所长 中山大学劳工研究与服务中心教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 北京大学 天津市总工会干部学校教授 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首都经贸大学劳动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新闻和传播学院副院长、劳 动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 甘肃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副教授 广州大学教授、研究员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工商管理系副主 任 深圳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与人事学院教授 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宏观 战略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 江苏省总工会干部学校教授 北京大学教授 长春理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讲师 湖南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副教授 全总工运研究所经济社会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副教授 鲁东大学讲师 河南理工大学副教授 中国女子学院讲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工人杂志社编辑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
从去年到今年,我就此读了一些书,浏览了一些资讯,产生了一些片段的想 法。主题是,应该了解和传承中国劳工研究的传统,特别是被边缘化甚至被遗忘 了的传统,包括民国传统、古代传统。
中国最早的劳工研究,与美国朋友相关,始于美国浸礼会传教士马士·霍齐 亚·巴卢(Hosea Ballou Morse)。他是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生,也是一位著述等身 的学者和知名的汉学家。在《中国的行会》(1918)中,记述了清末温州的铁匠、 木匠、铜丝匠、丝织匠、理发匠的劳动组织。有学者认为,他把新出现的工人及 其社会组织纳入了研究视野,其研究方法也介绍到中国。1919 年,中国发生了 “五四”运动,在这前后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出版有李大钊的《劳动问题的祸 源》《唐山煤矿的工人生活》,陈独秀的《劳工问题》等。这些著作,从大的背景 看,是“以俄为师”的产物。20 世纪世纪,从 20 年代到 40 年代,中国劳动问 题的社会学调查和研究有了明显的发展。其中,著作不下 100 种。在实证研究方 面,1928-1934 年,陈翰笙主持上海杨树浦工人生活调查、上海日本纱厂包身制 调查;30-40 年代,吴文藻、费孝通领导云南大学、燕京大学开展的调查研究, 产生了史国衡的《昆厂劳工》和《个旧矿工》、田汝康的《内地女工》(1946)等。 从学术背景看,这些著作和调查,与“西学东渐”相互联系。
从现在回望上述传统,民国时期有借鉴欧美的“西学东渐”一脉,有“以俄 为师”的学习苏联一脉,前者在改革开放后更是影响广泛和深入。可是,考察相 关的学者如陈翰笙、费孝通、史国衡等,并非简单地师从欧美。他们都有欧美求 学的经历,而且对欧美相关学术的学养深厚,却从不搬到中国来验证,而是融会 贯通地基于中国本土去发现、去解释、去论证。尊重而不拘泥于权威成说,具有 思想胜于学术的精神;观照而不局限于意识形态,怀抱问题-建构的研究旨趣。 就他们的文字来说,不像我们现在大多数论文或专著那么艰涩、拗口。他们之中 的很多人,擅书漂亮的中国毛笔字,演习成套的中国拳术,吟诵先人的典籍诗文。
考虑到本会会员遍布全国各地,本次选举采用电子选票方式。为 保证选举共和结果的公平性,由中国社会学会秘书处的高鸽同志负责 全部工作。
换届选举工作于 2013 年 10 月 25 日正式开始,11 月 5 日结束。 会员们投票踊跃,选票统计工作规范进行,由此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
新一届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由 111 人组成。冯同庆任荣 誉会长,石秀印任会长,副会长为(按照拼音顺序)戴建中、冯钢、 冯虹、冯喜良、何高潮、金维刚、吕国泉、乔健、佟新、徐小洪、徐 志红、易江、游正林、张静、赵炜。秘书长赵炜,副秘书长王舟波、 游正林、胡建国。其中,冯虹、胡建国为选举中增补。
广东药学院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 西安社科院研究员,西安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 任 北京工业大学 赣南师范大学 浙江教育学院讲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教授 《上海工运》杂志编辑部
理事 理事 理事 理事
理事 理事 理事 理事 理事
冯同庆教授的致词
各位尊敬的朋友:
按照我们专委会的章程,今年应该换届,春天在会长、副会长会议上已经征 得同意。我已经在今年 7 月召开的常务理事会上做了告别,告别发言附上。近日 投票工作就可完成,届时新一届领导集体就会产生。
这种中西兼通,其西学无疑在于借鉴西方,其中学则更多源于中国古代的书 院传统和科举传统。举例而言,我做劳工研究 30-40 年,却一直不知道丁龙是谁。 近来,才知道,他是 1875 年到美国打工的广东崽。因为自己劳动的美德和善行, 让雇佣他的美国人深受震撼。美国人问他何以能够如此,他说没有什么特别的, 我父亲告诉我这样做,而父亲是爷爷告诉他的。美国人问他有什么梦想,想帮助 他实现。他提出共同捐资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东亚系,1向美国介绍中国、让美 国人了解中国人。国学大师钱穆知道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是如此而来,十分感动,
胡悦晗 嵇雷 巨英 李珂 李文沛 李晓南 李月娥 刘驰 刘道强 刘建洲 刘金伟 罗荣波 茆曾耀 宓小雄
亓昕
任连国 任小平 宋玥 孙远太 汪雁 王珏 王侃 王晓晖 王晓慧 王阳
闻效仪 吴建平 吴清军 谢桂华 谢巍 徐建丽 徐岩 许益军 薛红 颜烨 杨舸 杨黎源 杨艳东 杨正喜 于彦 余晓敏 臧德顺
杭州师范大学城市学研究所讲师 湖北经济学院社会科学系讲师 湖北经济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讲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 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讲师 云南省工青妇干校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上海行政学院副教授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副教授 工人出版社编辑 湖北省总工会干部学校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双高志信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副经理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讲师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华全国总工会工运研究所副主任 黑龙江工会干部学校教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讲师 贵州民族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讲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助理研 究员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黑龙江省工会干部学院,讲师 浙江金华理工学院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工会理论研究所 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华北科技学院(燕郊)副教授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助研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社会学研究员 郑州轻工业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劳资关系研究中心教授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