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中学历史教学园

合集下载

201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201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201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一册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

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

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

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

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

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

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整理大全

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整理大全

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整理大全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它对过去的事件和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并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整理,供大家阅读参考。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1课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发现地点?距今时间?元谋人云南元谋县约170万年2、北京人距今时间?体貌特征?用什么工具?用火情况?怎么生活?约70—20万年与现代人相似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群体生活3、山顶洞人掌握了什么技术?有什么意识?磨光和钻孔技术爱美意识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原始农业发展的标志?(①②③④)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聚落④磨制石器的发展2、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是哪个居民?用什么工具?住什么房子?种什么农作物?河姆渡人磨制石器干栏式建筑水稻3、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是哪个居民?用什么工具?住什么房屋?种什么农作物?半坡居民磨制石器、耒耜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粟第3课远古的传说1、分别说出部落之间两次大的战役、交战双方、结果?阪泉之战:黄帝PK炎帝黄帝胜结成炎黄联盟涿鹿之战:炎黄PK 蚩尤炎黄胜形成日后的华夏族2、谁被尊称为人文初祖?黄帝和炎帝3、分别列举三个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炎帝:耕种、五谷、蔬菜、陶器4、部落联盟时期的主要首领有哪几位?实行什么制度传递首领之位?选拔标准是什么?尧、舜、禹禅让制德才兼备之人5、大禹治水的精神有哪些?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精神6、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区别:远古传说难免有虚构夸张的成分;真实历史是可靠的;联系:神话传说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一些有价值的内容。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建立者?继承者是谁?夏朝禹禹的儿子启2、新的王位传递制度?夏朝的亡国之君是谁?世袭制桀3、商朝的建立者?商朝中期的迁都事件?暴君是谁?汤盘庚迁殷商纣王4、西周朝的建立者?时间?都城?通过哪次战役?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镐京(今西安) 牧野之战5、西周开创了什么制度?分封的对象?分封制宗亲和功臣分封制的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为了巩固统治)诸侯的权力?诸侯的义务?权力:周天子授予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允许建立诸侯国。

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文档

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文档

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文档一、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 夏、商、周三代历史夏、商、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夏代建立者是启,商代建立者是汤,周代建立者是姬昌。

夏代是中国文明的摇篮,商代是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周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周代分西周和东周,西周时期是封建社会的萌芽期,东周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发展期。

2.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非常多,地域发展也非常迅速。

战国时期是春秋时期的延续,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更是丰富多彩,不同国家之间的战争、外交关系都非常紧张。

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3. 秦汉历史秦朝建国者是秦始皇,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一个短寿的王朝,但是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统一王朝,历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秦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发展对于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为后来的历史事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魏晋南北朝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分裂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非常多,地域更是扩散到了全国各地。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对后来的历史事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近代史知识点总结1. 清朝历史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最后一个中国的封建王朝。

清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对于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朝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近代史识点总结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极为丰富,地域更是遍布全国各地。

近代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展迅速,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历史事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现代史知识点总结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极为丰富,地域更是遍布全国各地,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考历史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历史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历史复习教案七篇中考历史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学习目标1、识记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2、掌握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3、感受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二、自主预习1、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发动武装起义。

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袭取镇南关。

3、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与,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终结。

三、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扳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

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1)材料单元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四、随堂演练1、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A、萍浏醴起义B、浙皖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2、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起义是( )A、萍浏澧起义B、浙皖起义C、黄花岗起义D、镇南关起义3、辛亥革命爆发前,同盟会所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A、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挫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性C、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D、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4、20世纪初,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5、下列说法符合辛亥革命爆发前武汉的史实有: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②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③反帝斗争不断高涨;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较长的起义准备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6、武昌起义依靠的主要力量是( )A、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湖北新军D、农民阶级7、武昌起义的客观有利时机是( )A、20世纪初开展的收回利权的斗争B、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宣传、组织工作C、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反清的武装起义D、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8、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萍乡、浏阳、澧陵萍浏醴起义2、广西起义3、文学社共进会4、君主专制制度三、合作探究(1)变化:民主、平等意识增强。

201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1]

201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1]

201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基本线索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社会性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点,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

中国现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以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标志,分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和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以后)两个阶段。

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以新航路的开辟和文艺复兴为近代史的开端,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为现代史的开端。

专题一列强侵华史(1840—1953)一、列强侵华史实列强侵华手段包括军事侵略、政治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

1、军事侵略----中国近代六次侵华战争:①、鸦片战争:1840.6—1842.8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⑤、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⑥、美国发动朝鲜战争(1950—1953)2、政治侵略------三大不平等条约:①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②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突出特征的条约:①中俄《爱珲条约》割地最多③中日《马关条约》最能反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特点④《辛丑条约》中国赔款最多《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⑤《二十一条》:灭亡中国的条约。

3、经济侵略①甲午中日战争以前以商品输出为主②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以资本输出为主资本输出方法: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

2010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卷评析

2010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卷评析

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推动课改深入发展——2010年河北省中考历史学科试题评价2010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集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总体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突出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推动课改深入发展的命题思路。

一、2010年河北省中考历史学科试题总体相对稳定。

1.试题命制依据。

试题的命制严格依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河北省2010年中考文化课历史学科说明》(以下简称为《学科说明》)。

不依赖、不倾向于某一版本的教材。

反映了考试与教学要求一致、考查目标与备考指向统一的原则,使得广大一线教师复习备考工作目标明确,同时,也减轻了广大师生的课业负担。

2.试题知识覆盖率。

试题紧紧围绕课标要求的主干知识进行考查,试题涉及中国、世界近代现代史四个板块的20个学习主题,宏观知识覆盖率达到66.7%;考查了中国近现代史学习主题9个、世界近现代史学习主题11个;考查的具体知识点达82个之多,广泛的知识覆盖率、密集的考点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重点内容考查的均衡分布,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

3.试题呈现形式。

在题型和题量上,历史单科选择题9个、非选择题3个;综合选择题侧重历史的4个、非选择题1问。

试题呈现图文结合。

如:12题饼状数据图、14题股票图、31题重庆谈判合影等,既丰富版面,又联系生活,使试卷更加鲜活。

4.试题“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这表现在试题的整体文字阅读量和答案书写量呈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同时,试题设问简洁,指向明确,答案设计明了,全面公正。

二、2010年河北省中考历史学科试题的适度创新。

1.试题体现时代性、发展性,引领教学关注知识的现实意义与教育价值。

加强历史教学的时代性和发展性是历史新课程的重要理念,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通过大视角着眼,小切口入手,热点问题隐性考查等方式,从历史的角度引导关注现实热点问题,实现了知识的教育价值。

在试题19、20、22、24、31、33等中体现明显。

中日中美关系

中日中美关系

201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热点导读】热点导读一:2009年12月14至16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日本。

此前4天,日本民主党干事长小泽一郎率领所谓“半个国会访中国”。

习近平访日与小泽访华,成为2009年中日关系的年终收官大戏。

热点导读二:2010年伊始,中美关系因美国对台军售、贸易保护、谷歌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美关系似乎突然陷入低迷,以致《华盛顿邮报》评论称,2010年头几个月中美关系将“迎来艰难时刻”;美国欧亚集团甚至将中美关系列为2010年全球十大风险之首。

【史实链接】一、中日关系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朝时,日本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大化改新”。

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

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

〖训练1〗(2009·天津中考)历经六次东渡,最终成功到达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是()A.张骞B.玄奘 C.鉴真D.戚继光2.戚继光抗倭斗争: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寇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严重威胁到我国沿海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历史上称之为“倭患”。

戚继光受命抗倭,他组织了一支抗倭军队——“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又开赴福建、广东。

〖训练2〗(20092·广东中考)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反映了他()A.抗元的决心B.抗倭的决心C.抗清的决心D.收复台湾的决心阶段特征:和平友好交往是古代中日关系发展的主流。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很早就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古代一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对日本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3.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

在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邓世昌、丁汝昌等,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避战求和,1985年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

中考历史第二轮复习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中考历史第二轮复习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中考历史第二轮复习
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专题线索梳理】
• 本专题包括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经济的发展 状况、经济政策、经济制度、经济活动及 其影响等基本内容。
1.古代的农业经济
• 农业的发展,一般表现在农具改进与农作 物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耕作技术的进 步、 • 垦田面积的增加、粮食产量的提高、政府 收入增多、国家人口增殖等方面。发展的 原因主要看历代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 度、农业政策、土地制度等。
4.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其缓慢发 展
• 资本主义的萌芽 (1)原因(条件):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 迅速发展。 (2)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出现。 (3)实质:“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就是早期的 资本家,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是雇佣和被 雇佣的关系。 (4)缓慢发展:清朝,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部 门增多了,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 的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 新的生产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
5.古代对外贸易兴盛
• 秦汉时期我国同朝鲜、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汉 朝以丝绸之路为主要路线的陆路贸易开辟了中西贸易的 新纪元,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到中亚,再转运到西亚和 欧洲。唐朝边境贸易和海外贸易都得到发展,唐朝和亚 洲各国都有直接贸易往来,同朝鲜、日本、印度等国海 上贸易相当频繁,中西贸易继续发展,中国的丝绸、瓷 器、纸张等远销中亚、非洲和欧洲国家。宋元时期海外 贸易兴盛,贸易范围扩大。明朝前期郑和七次下西洋, 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贸易,最远到达非洲 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从明朝中后期起,由于倭寇入 侵,政府开始实行闭关政策,到清朝时期,只开放广州 一地同外国通商,阻碍了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妨碍了 对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吸收。

初三历史复习教案课件(精品7篇)

初三历史复习教案课件(精品7篇)

初三历史复习教案课件(精品7篇)初三历史复习教案课件篇1如何讲好历史复习课?组内探讨研究后认为最起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不论是复习一章还是一册书都需要历史教师在众多的史实中找出一条主线来统领所授知识,理清线索,便于学生理解前后知识,并加深记忆。

其次,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相对而言趣味性降低、知识性增加、能力要求提高,需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通过讲练结合,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做题能力和归纳概况的能力。

鉴于以上思考,我对本节反思如下:1、基础知识的归纳,积累对于复习课,学生对基础知识应该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复习课的第一步骤应该是对课堂基础知识进行归纳、积累。

这一步体现在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经过本节课堂复习,我认为这一步应该放到课前完成,上课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完成。

但作为小科目的历史学科来说,有一定难度,难以形成惯例。

2、重难点突破在基础知识积累了的基础上,利用材料分析、小组合作探究、小活动等方式,强化理解记忆“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与“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

并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深化对“改革”这一专题的理解认识,突破难点的认知门槛,认识到“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深化学生对改革专题的理解。

3、能力拓展,学以致用认识到“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后再利用戊戌变法、俄国废除农奴制等检测学生对改革的掌握情况,并从中获得学生的反馈。

对于基础的历史史实,学生是要死记硬背,但是,现在中考的题目更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的考查,对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等方面的能力的考查。

因此,及时做题是最快最好检测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方法。

通过做题,拓展、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夯实基础,补救学生在知识上掌握不足的`地方,落实学法指导。

但在这一方面,我准备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也没有提供充足的史料,直接抛出“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的答案,以至于显得呆板生硬,学生也难以接受。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学案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学案

[课时] 第1课时[复习内容] 中国古代史(1)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考纲要求]1、识记层次:(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文化遗存。

(2)了解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4)记住夏朝的时间、建立者。

(5)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6)了解西周的分封制。

2、理解层次: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考点导学]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人类,距今约170万年。

他们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

他们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因为环境险恶和工具简陋,过着群居生活。

大约在夏、商、周时期,闽西的居民主要是闽越族和畲族。

3、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1)都开始了原始农业。

河姆渡的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水稻和粟的国家。

(2)都有了原始畜牧业,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半坡原始居民还会纺线、织布、制衣。

(3)都已使用磨制石器。

(4)都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半坡人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

(见书七上p8“干栏式房屋”和p9“半坡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 (5)都处于母系氏族的繁荣时期。

河姆渡遗址(距今大约七千年)和半坡遗址(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分别是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

4、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

后来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杰出部落联盟首领。

尧生活俭朴,克已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水有功。

尧舜禹时期形成了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禅让制。

5、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6、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中考历史复习

中考历史复习

浅谈中考历史复习摘要:在中考历史复习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进行专题复习,历史知识与时政热点结合,中外史结合等,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关键词:中考历史复习怎样进行历史复习,可能是每个历史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中考命题越来越趋向综合化和开放性,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又突出了综合能力的考查。

试题的新变化给课堂教学以新的导向。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调整复习策略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通过分析这几年的文综试卷,就不难发现,近几年中考考题的趋向是基础化、能力化,去掉了以往偏题和难题,代之以难易适中,且又体现能力的试题。

这样有利于历史教学,也有利于素质教育。

沿着这样的思路,在中考历史复习中,总的出发点应是,抓住教材立足于基础知识,同时培养能力。

传统有效的复习方法是以章节为单位、对知识点进行逐一复习,要求学生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形成牢固且清晰的知识网络。

教师在教学上必须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落实到位,既要阐释清楚对知识点的理解,又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方法。

到了九年级,课程非常紧张,一课一课,一本一本地再来一遍,时间显然不够,面对这样的问题,为了便于学生快速掌握,可采用浓缩要点的方法。

对每一课的要点进行提炼,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如复习“美国内战”,可以抓住五大要点:内战的根本原因;内战的爆发及进程;《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内战的意义。

只要记住这些知识点以及内在的联系,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个历史事件。

按照这样的方法把几本历史教科书中的要点逐一梳理,全部要点就得以浓缩。

这些要点其实就是考点,抓住了它就等于抓住了教材的灵魂,这样使学生形成对知识准确的记忆,做到知识点的要点化、线索化、条例化、网络化。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专题复习。

要求学生把握历史的阶段专题复习,要把历史教材中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知识体系之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关键词解读2010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

关键词解读2010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

关键词解读2010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关键词一】图表2010年中考试题中图片的数量较列年最高,着重考查学生识别图表,提取关键信息,迁移知识,分析判断史实的能力以及用图表归纳史实,探究历史的能力,体现了试卷在能力方面考查要求,也突出了学科考查的专业特点。

【2010年中考试题】3.我国历史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应是……【】A.台湾B.东北C.西藏D.新疆5.1953-1956年我国出现右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7.小华尝试用历史坐标来展示美国的发展历程。

右图②处所指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是……【】A.赢得了民族独立B.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C.摆脱了经济危机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近年来中考试题都突出综合性,注重古今中外史实的比较、联系和综合运用,凸现对学生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的考查。

2010年中考试卷在古今中外史实的纵横联系上,显得跨度更大些。

以列举和新设置的判断改错为例:【2010年中考试题】11.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科学文化大放异彩。

⑴中国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作者是___________。

⑵“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个草去”的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__________。

⑶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两弹元勋”是___________。

12.社会变迁彰显时代的进步。

⑴在中国,以“君”、“先生”来取代“大人”、“老爷”等称呼得益于_________革命。

⑵日本提倡“穿西服、吃西餐、跳交际舞”等“文明开化”行为是在___________(改革)之后。

⑶电灯使城市夜晚亮如白昼,汽车使居民出行更加方便。

这些主要是__________(革命)的成果。

13.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一个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

⑴汉朝时,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商业交通要道是_____________。

2011年中考复习热点专题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全国文章总量

2011年中考复习热点专题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全国文章总量

2011年中考复习热点专题专题一:关注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热点点击】1. 2009年8月18日,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009年试点范围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

2. 2009年12月2日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秋季上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

3、2010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4、财政部部长谢旭人2010年1月10日在部署2010年财政工作时指出,今年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依然是政府加大投入的“重中之重”。

5、2011年3月5日上午9时,全国人大第十一届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政府工作报告30大关键词情系民生。

6、2011年两会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物价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物价上涨过快给群众的生活,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就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样的一个状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包括发展生产、搞好市场调控增加供给、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价格秩序,也包括对于低收入群众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不因物价的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生活。

采取的所有这些措施,应该说收到了成效。

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今年的十项重点工作中,把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列为第一条,这也是多年来所没有的。

张平认为,当然,我们也意识到物价上涨的压力,物价上涨还有很大的风险,所以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7、系列救灾工作: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灾区人民很快恢复灾后重建工作,保障灾区人民的正常生活。

8、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经典)初三历史复习教案13篇

(经典)初三历史复习教案13篇

(经典)初三历史复习教案13篇(经典)初三历史复习教案1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三历史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历史复习教案1一、指导思想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

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三、学生情况分析初三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

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

历史小论文写作水平不高。

四、教材分析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世界历史部分。

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

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

本册共八个单元,共二十五课。

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

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

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

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

中考历史的学习复习方法

中考历史的学习复习方法

中考历史的学习复习方法中考前该如何复习历史1历史学习方法一、要会看书历史内容广泛,涉及世界和中国的古、近、现代历史,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干巴巴的历史知识,不如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则事半功倍,这里要求的学生会看书,是融会贯通地看,而不是走马观花似地瞧:1.看标题,目的是为了寻找线索,了解每一课的结构;2.看标题的提示,寻找课本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3.看课内和课后思考题,寻找答案或者从课内得到一些启示,同时还应该做到边看、边划、边问、边写,看内容,划知识点,找疑问,写出疑问来,这是对学生复习时的基本要求。

二、要善于归纳归纳是指将众多的或零散的历史知识,按其同类进行梳理,可长可短,并不一定非依赖老师。

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善于“自得其法”上面,归纳的好,条理清晰,弃繁就简,效果自然就不寻常。

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介绍唐文化的这一内容时,有学生制作了下面一个简表。

这样全新的组合,形成了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学生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段历史知识。

三、理清线索要求学生在看书时,通过对课本的归类,理出课本内容的纵横线索,形成知识网络,这种网络可以是整个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也可分阶段地整理知识网络。

如世界历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史中美国霸权政策,关联很多国家和地区,跨时半个世纪,是重点内容,又是复习中的一个难点,如果按大事线索,制作下面这样一个简单的图示,就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2历史复习技巧熟记课本基础知识中考命题的根本和依据是课本,也是学生答题的前提,要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回归课本,强化基础。

初三历史知识面覆盖广、层次深、能力标准要求初,熟记课本的基础知识,每一个知识点。

阅读至少要达到五、六遍以上,还要过好“背”这一关。

知识才能运用自如熟能生巧。

全面掌握课本中的目录、正文、小字、注释、课本插图、年表、课后习题。

还应包括其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历史事件及其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

2010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方略课件人教版

2010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方略课件人教版
中美关系 1.侵略中国 2.中美合作 3.扶蒋反共 4.中美建交 5发展特点 侵略中国 中美合作 扶蒋反共 中美建交 发展特点
• 1.侵略中国:美国人华尔统领洋枪队镇压太平军;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发动 侵华战争,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 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 2.中美合作:1942年1月1日,中、美、苏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 言》。中美两国在战争中结为盟国,互相援助。 3.扶蒋反共: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 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4.中美建交: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 国人民解放台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 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企图分裂中 国的行径。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1979年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5发展特点:中美正式建交后,对中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也 存在诸多矛盾冲突,致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尤其是台 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
• • •

网络构建 • 改革专题 :
• 戊戌变法;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 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 牙利改革;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来的改革开放。 • (1)资产阶级改革(2)社会主义改革
专题感悟
• 专题感悟: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进行升华。从 • 本质入手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 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的就职演说 年 月 日罗斯福总统的就职演说 • 材料二 2008年11月4日,在严重金融危机背景下,黑人奥巴马当选 年 月 日 在严重金融危机背景下, 美国总统。执政百日,奥巴马对内大力推行各项“新政” 美国总统。执政百日,奥巴马对内大力推行各项“新政”,包括促使 国会通过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等一系列 国会通过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 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等一系列 救市措施。 救市措施。 • 材料三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向世界其他国家蔓延 当前, 扩散,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急剧动荡,股指连续多月下滑, 扩散,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急剧动荡,股指连续多月下滑,世界经济增 长明显放缓。 长明显放缓。 • 请回答: 请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所讲的“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三次飞跃”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1)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毛泽东,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195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4)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3)邓小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8、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元朝:课本七下
清朝:课本七下
(3)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4)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川藏、新藏、青藏公路(课本八下)。
(2)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解放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③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④有“一国两制”等正确的方针、政策。⑤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有能力实现祖国统一。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9、执政党建设(党的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成立。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中共七大(1945年4月,延安)。
(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变化?
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
11、列举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1)秦朝:焚书坑儒。(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
(3)明朝:八股取土。(4)清朝:文字狱。
近代:
(1)新文化运动。(2)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5)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
(6)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
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7)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
2010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
热点问题
1、中日关系问题
(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5)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西藏自治区(课本八下)。
(6)1959年,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今天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
(7)山东援藏干部孔繁森,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
(8)我国对少数民族实现的两项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
(5)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十四大:1992年,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十二大~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形成历程。
10、中国近代化探索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3)欧洲启蒙运动(伏尔泰等)。
12、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资产所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②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结果: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
13、列举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作的斗争(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方面归纳列举)
(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联系。
(2)康熙帝时,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之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5)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
现阶段美国对台军售、维护台湾“不统不独”等问题的实质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
5、改革问题
(1)奴隶制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2)封建制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西欧查理·马特改革。
(2)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七上)。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自足”。日本大化改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课本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
(9)从西藏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藏族:《弦子舞曲》;现宗教首领:十一世班禅(经中央政府批准)。
3、关于台湾问题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①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③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11)青少年应怎么做?
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2、关于西藏问题
(1)唐朝与西藏(吐蕃)的友好往来: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后来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尺带珠丹,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课本九下P10弊端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9)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10)日本古代学习中国进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