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手拉手》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手拉手》
知识点回顾:
(2)乘法结合律:
(a×b) ×c=a× (b×c)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 相乘,积不变。这 叫做乘法结合律。
知识点回顾:
(3)乘法分配律:
(a+b) ×c=a×c+b×c
a×c+b×c= (a+b) ×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 数相乘,可以先把 它们与这个数分别 相乘,再相加,这 叫做乘法分配律。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手拉手》
小数的运算定律
在中国的偏远贫困山区
有这样一群孩子 他们这样学习
因此,有爱心的小 朋友,会捐献出自己的 学习用品,给这些大山 里的孩子。
得知了希望小学孩子们的情况,淘气 和笑笑打算,帮助贫困山区里的孩子。
知 识 回 顾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 都学过那些运算律?
101-1=100
你有什么 发现?
在小数的运算中,我 们要特别注意这些数 字,从而进行简算。
物品 练习本 单价/元 2.8
铅笔盒 《数学家的故事》 6.1 7.2
物品 练习本 铅笔盒 《数学家的故事》 单价/元 2.8 6.1 7.2
笑笑要给希望小学3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 习本和1个铅笔盒,一共要花多少元?
3.5×7.99+6.5×7.99=(3.5+6.5) ×7.99
14.67×9.16-4.67×9.16= (14.67-4.67) ×9.16
它们用到了什么运算律?
0.54+6.2=6.2+0.54
374+37+63=374+(37+63)
5.7+38.6+4.3= 5.7+4.3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手拉手》北师大版
-不确定事件的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接受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如摸球游戏中摸到红球或蓝球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例如:解释为什么每次摸球的结果可能不同,帮助学生理解随机性的本质。
-概率计算的方法:难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如何从实际操作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进行计算。
-例如:解释如何从摸球实验中得出概率计算公式,并引导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手拉手》这一章节的内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合作例子,他们能够很快地理解可能性与确定性的概念。在讲授理论时,我注意到学生们对概率的计算和应用持有一定的疑问,这在我的预料之中,因为这部分确实是本章的难点。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动手动脑,积极投入到探索可能性与确定性的过程中。我看到他们在讨论中积极思考,尝试用刚刚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主动学习的态度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可能性与确定性的基本概念。可能性是指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而确定性则是指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理解这些概念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和解决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手拉手”游戏,展示可能性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合作来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手拉手》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手拉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手拉手》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平面几何中的对称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对称的概念,掌握对称的性质和运用,并能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知和观察能力有所提高。
但是,对于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为主,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对称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对称的概念,掌握对称的性质,学会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称的概念、性质和运用。
2.教学难点:对称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探究、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理解对称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辅助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对称,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分析、归纳对称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3.巩固新知: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对称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对称的理解。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对称的核心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1.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完全相同2.对称轴将图形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3.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4.解决实际问题5.创作对称图案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手拉手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手拉手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手拉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57页的手拉手。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如何利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手拉手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手拉手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手拉手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手拉手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手拉手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挂图、卡片2. 学具:练习本、笔、剪刀、胶水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两名学生到讲台前,让他们手拉手,然后问其他学生:“他们两个人的手拉手,一共有几只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手拉手的方法。
2. 讲解手拉手的方法:通过挂图和卡片,讲解手拉手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手拉手是一种合作的方式,通过手拉手,我们可以一起解决问题。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有12个小朋友,每两个人手拉手,一共可以拉多少次手?”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加法和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用手拉手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有15个小朋友,每两个人手拉手,一共可以拉多少次手?”5.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手拉手的方法,共同完成一些任务,如:“每个小组手拉手,用剪刀和胶水,制作一个手拉手的小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手拉手的方法+ 1 + 1 = 21 1 = 0七、作业设计1. 请用笔和纸,画出一个手拉手的小人。
2. 请用剪刀和胶水,制作一个手拉手的小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理解了手拉手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估,了解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是否存在问题,并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6手拉手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6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3.6手拉手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第六章《手拉手》。
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图形的对称性,以及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图形的对称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通过手拉手的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性,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发现和创造出图形的对称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先给大家展示了一些对称的图形,如正方形、圆形、心形等,请大家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2. 新课导入:我向学生们介绍了对称的概念,并解释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
3. 课堂演示:我通过剪切和折叠的方式,展示了如何将一个普通图形变成对称的图形。
学生们都非常好奇和兴奋,纷纷想要尝试一下。
4. 实践活动:我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张对称图形卡片和一些剪刀、彩纸、胶水等工具。
学生们需要通过剪切、折叠和粘贴的方式,创造出自己的对称图形。
5. 分享与展示:每个小组完成自己的对称图形后,我邀请他们来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成果。
学生们都非常自豪地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学习。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画出了几个对称图形,并标注了它们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特点。
这样学生们可以通过直观的观察来加深对对称性的理解。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并画下来,下节课和大家分享。
答案:略2. 请学生们利用纸张和剪刀,创作一个对称图形,并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对称性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发现和创造出对称图形。
同时,学生们在团队合作中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手拉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设计图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些图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和运用这些图形。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通过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来强化学生对图形特征的理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不过,我注意到在解释难点时,可能需要更多直观的教学辅助工具,比如动画或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概念。
实践活动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环节。他们小组合作,动手拼图,表现出很高的参与度。但是,我也观察到一些学生在拼组图形时遇到了困难,这提示我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拼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手拉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周围的图形?”(如建筑物的形状、家具的轮廓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面图形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手拉手》这一章节时,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基本的掌握。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能够识别这些图形,并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分享自己的发现。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手拉手》北师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自行车的三角架,了解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内角和为180度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和“手拉手”游戏,让学生推理并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3.培养学生的图形构造和创新能力,学会画三角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图形构造技巧;
4.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将三角形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手拉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三角形形状的结构?”(如自行车架、晾衣架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三角形稳定性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举例: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教学难点
(1)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并理解。
难点突破: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的三角架、建筑物的支撑结构等,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在稳定结构中的应用。
(2)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推理:学生可能难以从直观上理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逻辑推理来突破这一难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
教案:《手拉手》课程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2. 教学PPT。
3. 小组讨论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手拉手”问题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你们能看出这些手拉手的人之间有什么规律吗?”二、探索(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2.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手拉手的人之间有一定的间隔,而且间隔是固定的。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先确定一个起始点,然后按照固定的间隔数进行排列。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具体的“手拉手”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 学生通过画图、计算等方式,解答问题,并展示解答过程。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
2. 教师强调“手拉手”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排队、排列座位等。
五、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手拉手”问题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家长签字确认,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支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10分钟)”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对“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关键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通过画图、计算等方式,解答具体的“手拉手”问题,并展示解答过程。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我知道,今天我要带给他们的,不仅是一堂数学课,更是一次思维的冒险。
我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手拉手》。
”一、教学内容我所教授的教材,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手拉手》。
我们将通过这个章节,了解和掌握手拉手动作的数学原理和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手拉手动作的数学原理,能够独立完成手拉手动作的实际应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手拉手动作的数学原理,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独立完成手拉手动作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足够的手拉手教具,以及孩子们需要的学具。
五、教学过程我向孩子们展示了手拉手动作的数学原理,通过实际操作,让他们理解这个原理。
然后,我让孩子们分成小组,动手实践,独立完成手拉手动作的实际应用。
在实践过程中,我巡回指导,解答他们的问题。
我挑选了一些孩子们的作品,进行了讲评,表扬了他们的优点,也指出了他们的不足。
六、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将手拉手动作的数学原理和实际应用清晰地展示给了孩子们。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手拉手动作的实际应用题目,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家里动手实践,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题目是:请用你的双手,模拟出手拉手动作,然后用笔在纸上画出这个动作的图形。
答案是:孩子们能够正确地画出手拉手动作的图形,说明他们已经理解和掌握了这个动作的数学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这堂课的教学效果。
我认为,孩子们在手拉手动作的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对于手拉手动作的数学原理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我计划在下一堂课中,对这个原理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和引导。
同时,我也想拓展一下课堂内容,让孩子们能够把手拉手动作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手拉手》说课稿
《手拉手》说课稿《手拉手》说课稿1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手拉手(小数混合运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课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整数乘法的分配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进而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并最终达到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目标。
教学目标:1、能根据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体会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完全一样,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的运算中同样适用,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的能力。
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3、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到整数运算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运算。
二、说教学设计整节课我分为了谈话、新课和练习三个部分。
1、谈话部分。
以为希望小学的孩子捐书、捐文具为切入点,引入新课。
2、新课部分。
通过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猜想。
并引导学生验证整数的乘法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在小数运算中是否同样适用。
最终让学生体会并总结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这一结论。
在解决问题后的汇报中,充分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分析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并放手让学生自己举例验证运算定律。
3、练习部分。
以闯关游戏为切入口。
我设置了试一试、能简算的就简算、敢挑战吗三道关卡。
并给每一关都设置了相应的分值,来激励学生。
第一关填一填,让学生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可以运用于小数的计算,可以使小数的运算更加简便。
第二关森林医生能简算的就简算,设置了一道能简算和一道不能简算的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在计算中发现并不是所有混合运算都能简便计算,只有能简算的才简算,不能简算还是要按顺序运算。
其中不能简算的这道题学生有可能从多种角度思考。
有可能改变原题,如加上小括号,有可能改变运算顺序,还有的不仔细看题,仅仅为了简算,把不能简算的题生拉硬拽的使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抓住契机,及时追问学生,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使道理越辩越明。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手拉手》北师大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两位数乘两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两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和估算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题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手拉手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让学生实际测量并计算小组内成员手拉手的总长度。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手拉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多人手拉手长度的情况?”(例如,学校运动会上的集体操表演)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乘法运算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尝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希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堂反应来看,这种方法确实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对“手拉手”问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乘法运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尤其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这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显得尤为明显。
-乘法的估算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近似计算来估算乘法结果,以便快速验证计算的正确性。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精选14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精选14篇)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8页—第49页,主要内容是“小数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能根据“人口与环保”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3.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2.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小数乘法、小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策略:利用课本上的情境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培养他们关心、帮助别人的品德,在自主探究中去获取,理解新知。
教学准备:纸卡。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主导活动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明标创设一个位希望小学的同学提供帮助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情境,再算算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说图中的情景,发现数学信息。
提出问题,并解答。
激发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引导汇报做题的方法。
方法一:12.8×3=38.4(元)7.2×3=21.6(元)38.4+21.6=60(元)方法二:(12.8+7.2)×3=20×3=60(元)方法三:12.8×3+7.2×3=38.4+21.6=60(元)(3)教师引导说运算顺序,说明其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
(4)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这一章节的教学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
下面,我将按照您的要求,详细阐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手拉手》中的第一课时,主要涉及教材第85页至第页的内容。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而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在逻辑和应用场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我利用PPT课件和黑板,详细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在逻辑。
3. 练习:我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主动地探索和思考。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这个实例的设计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后续的讲解和练习打下基础。
在导入环节,我注重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他们意识到乘法分配律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手拉手》说课稿(附反思、板书)
3、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4、小组展示成果。 方法一:2.8×3=8.4(元) 6.1×3=18.3(元 ) 8.4﹢18.3=26.7(元) 方法二:(2.8﹢6.1)×3 =8.9×3 =26.7(元) 方法三:2.8×3﹢6.1×3 =8.4﹢18.3 =26.7(元)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习题板块,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帮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体验数学规律 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学生主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 主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比较 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也同样适用 】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独立思索,小组 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板块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归纳: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整数的运算定律和 运算顺序进行简便计算。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教材围绕学生为希望小学献爱心的情境提出了不同水平的两个问 题: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在用不同方法解决淘气的问题的过程中, 感受原来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第二个 问题是让学生在用不同方法解决笑笑的问题的过程中,结合情境体 会小数混合运算中的运算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的3、 3、运算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4、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和环保教育。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1)学生分小组合作计算。 (2)师生交流计算结果。
手拉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2.关键词:
①三角形:顶点、边、角。
②正方形:直角、对边相等。
③长方形:直角、对边相等。
④数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3.句:
①三角形:由三个顶点、三个边、三个角组成的图形。
②正方形:有四个直角,对边相等的方形。
③长方形: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的矩形。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图形和数字的概念以及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数学魔法师:图形和数字的奇妙世界》这本书讲述了图形和数字的奇妙世界,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和数字的概念及其应用。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图形和数字的概念以及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图形和数字的概念以及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内容,强调图形和数字的概念以及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3.思维拓展题反馈:检查学生对图形和数字概念的运用情况,指出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如对图形特征的理解不准确,计算方法的错误等,给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步骤。对于错误的思维拓展题,要求学生重新解答,直至正确。
在反馈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图形和数字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图形和数字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学生需要掌握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例如,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边,三个角,正方形有四个直角,对边相等等。其次,学生需要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等。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手拉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手拉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手拉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过手拉手的方式进行合作,从而解决问题。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愿意与同伴一起解决。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考虑到自己的观点,缺乏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观点,从而提高合作的效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手拉手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倾听、理解他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用手拉手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观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实物道具。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小明和小华要过一座桥,桥长度为10米,宽度为2米,小明每分钟可以走5米,小华每分钟可以走3米,他们如何才能最快地过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用手拉手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倾听他人观点,学会理解他人。
3.操练(15分钟)各小组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实际操作,解决过桥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再次进行合作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3+8.5=16.5+8.5=25
下一页
5.李老师要买35本故事书,大约需要多少钱?(得数保留整数)
35×8.65=302.75
8.65元
6.先填表,再解决问题。
9.2
妈妈带50元钱买这些东
29
西够吗?
6.2
9.2+29+6.2=44.4
7.A城市的出租车在3公里以内收费10元,超过3公里后,每公里加 收1.60元。李师傅乘坐了14公里,要花多少钱?
所以2.65×1.78>2.65×0.99
返回
1.5.56× 0.99的积一定比5.56( );6.49× 5.6的积一定比6.49( ) 2.8.96× 0.98的积一定比0.98( ),比8.96( )
3.A× 1.01> A则A是()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以上都有可能
4、0.07× a< 0.07,a应该是()
27.5×12.03 1.84×0.026
4×0.25 3.6×2.5
1.在一个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是两位小数,另一个因数是三位 小数,它们的积最多是( )位小数; 2.两位小数加三位小数,和最多是( )小数。
3.3.45 ×0.7的积有( )位小数;3.34+0.7的和有( )位小数
4.两个因数相乘的积是五位小数,这两个因数位数之和一定是五位
1.9988(精确到0.001) ≈ 1.999 9.09(精确到个位) ≈ 9
3.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到百分位约是2.66,这个三位小数最小是(2.655), 最大是(2.664 )
4.一个三位小数,取近似值保留两位小数后是0.25,这个小数最小是(0.245)最 大是( 0.254) 5.两个小数相乘的积是四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5.78,原来的积最大可能是 (5.7849)最小可能是( 5.7750 )
1.2×0.8 =
0.56×0.04 =
返回
因数与积的位数关系:
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 中就有几位小数。
注意:①要数清楚两个因素 中小数的位数,弄清楚应补 上几个0。②确定积的小数点 位置时,应先点上小数点, 然后再把小数末尾的0划掉。
练习: (1) 2.08×75= 156
检验
1.36×0.05= 0.068 0.26×1.7= 0.442
10+(14-3)×1.6=27.6
返回
判断
1.0.03与0.04的积是0.12。
2.一个数的1.65倍一定大于这个数。
3.53.78保留一位小数是53.8。
4.2.5乘0.37的积大于2.5。
5.把0.7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扩大到 它的2倍。
6.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7.6.8×0.83+0.83×3.2=10×0.83。
下一页
1.3.45× 3.7=( )× 37 50.6 × 0.52=52× ( )
5.32×1.7=53.2×□=□×17=□×□
根据65×39=2535,填空25.35=(
)×(
),
2.按要求取近似数,看谁算得对
2.54(保留一位小数) ≈ 2.5
4.68(保留一位小数) ≈ 4.8
3.976(精确到0.01) ≈ 3.98 0.9127(精确到千分位) ≈ 0.913
2.两列火车从相距420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
行5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5千米, 5小时后客车和货车相距
多少千米?
50×5-(420-55×5)
=105(千米)
答:5小时后客车和货车相距105千米。
返回
1.李老师用200元买字典,每本48.5元,可以买几本?
2.工地上有160吨货物,用载重8.5吨的汽车要运多 少次?
返回
积的不变性
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扩大几倍,另一个就缩小几倍,它们
的积不变
如: 0.21×8.1=2.1×0.81
0.21×8.1=0.0021×810
扩大 10
缩小 10倍
缩小 100倍
扩大 100倍
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倍向左(右)每移一位,这个数就缩小(扩大)10倍。
积的近似值
求积的近似数所用的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完全相同,不过要先算
(2) 4×25=100
0.4×2.5=( )
75×52=3900
0.075×0.52=( )
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
出几位,点上小数再点小数
点。
口算下面各题:
0.1×8.1 = 0.81 0.2×0.34= 0.068 3.04×1000= 3040 1.4-0.9= 0.5
乘法交换律 a×b=b ×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 c=a×b+a×c 计算: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 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32.8 ×4+17.2 ×4 =(32.8+17.2) ×4 =50 ×2
=200
16.75-0.42-4.58 =16.75-(0.42+4.58)
3.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室0.9米的正方形瓷砖铺 地,100块够吗?
(1)0.9×0.9×110 (2) 0.81×10+110
=0.81×110
=8.1+81
=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
4.星期日,冬冬一家去动物园,儿童票每张5.5元, 成人票每张8.5元。买门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出积。再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取近似值。
按“四舍五入法”写出下列数的近似值。
保留整数 (精确到个位)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保留三位小数 (精确到十分位) (精确到百分位) (精确到千分位)
0.9876
1
8.0195
8
40.9996
41
1.0 8.0 41.0
0.99 8.02
41.00
0.988 8.020 41.000
()
5.1.78 ×7.2的积有( )小数。
返回
在小数乘法中,第二个因数比1小时,积比第一个因数(零除外) 小;当第二个因数比1大时,积就比第一个因数(零除外)大。
例 1. 0.21×8.1 与8.1谁大 因为0.21×8.1中,0.21小1,所以0.21×8.1小于8.1 即:0.21<1 则0.21×8.1<8.1 2.2.65×1.78 与2.65谁大 因为2.65×1.78中,1.78大于1,所以2.65×1.78大于1.78 即:1.78>1 则2.65×1.78<2.65 3.2.65×1.78 与2.65×0.99谁大 因为2.65×1.78>2.65 2.65×0.99<2.65
=16.75-5
=11.75
0.65×201
=0.65× (200+1) =0.65 ×200+0.65 ×1 =130+0.65 =130.65
0.25 ×17 ×40 =0.25 ×40 ×17
=10 ×17
(10+0.1) ×8.3 =10 ×8.3+0.1 ×8.3 =83+0.83
=170
4.17×0.12 (精确到十分位) ≈0.50
4.1 7
x 0.1 2
8 34 41 7
返回
0.5 0 0 4
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19.4×6.1×2.3 =118.34 ×2.3 =272.182
练习
5.67×0.21-0.62 =1.1907 - 0.62
=0.5707
8.72+0.45×0.24 =8.72 + 0.108 =8.828
=83.83
0.125 ×8.8
5.6+3.49+4.4+6.51
=0.25 ×4 ×2.2
=(5.6+4.4) +(6.51+3.49)
=10 ×2.2
=10 +10
返回
=22
=20
练习:
1.0.25×4.78×4
方法一:
方法二:
0.25×4.78×4 0.25×4.78×4
=0.25×4×4.78 =4.78×(0.25×4)
=1×4.78
=4.78×1
2.57×63+57×37
=57×(63+37) =5700
=4.78
=4.78
3.103×15
=100×15+3×15 =1545
6.(4.23 +6.17) ×0.8 = 11× 0.8 = 8.8
4.28.6 ×101 -28.6
=28.6 ×(101 -1) =28.6 ×100 =2860
把一根木料锯3段要3.6分钟,锯9段要多少分钟?
练习
1.今天卖出25套风光明信片,每套12张,每张售价1.2元,一 共卖了多少钱?25 × 12 × 1.2=360
2.复读机的价格是176.5元/套,电视机的价格是复读机价格的 9倍,学校买3台电视机,共需要多少元?(得数保留整数)
176.5 × 9 × 3=4765.5
0.3×0.7 = 0.21 0.2+0.85= 1.05 0.4×0.25= 0.1 480÷16= 30
720-580= 140
1.5×6= 9
8.2+1.8= 10
返回
2-0.54= 1.40
因数与积的位数关系: 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1) 判断积中各有几位小数。
23×0.5 21.4×0.7